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
更新时间:2024-04-04 23: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四个:世界、作者、作品 和 读者。 2、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里就有诗言志 的说法。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 魏文帝 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则是 刘勰 的《文心雕龙》。到唐代则有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到清代则有的金人瑞《六才子书》。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 3、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的《诗学》以及 德谟克利特 的 《宇宙大系统》 是开文艺理论研究先河的代表作品。在古罗马则有贺拉斯的《诗艺》。集西方文学理论思想之大成的则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 狄尔泰 和黑格尔。他们的代表著作是 《精神科学序论》 和《精神现象学》。
4、文学理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载体、文学形象和文学写作 等几个部分。
1、文学形象的生成是文本修辞的感染和读者想象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内涵是作者描绘与读者的理解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功能是传达审美信息和教育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属性是审美客观与审美主观的统一。
2、叙事类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包括人物、事件。抒情类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包括景、情、意 。
3、典型(type)源于希腊文tupos,原意是铸造用的模子。
4、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黑格尔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意式的抽象品。”
5、别林斯基指出:“在一位有真正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6、恩格斯在致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一封信中提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7、典型化是指锤炼文学形象,强化其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
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从而创造文学典型的方法和过程。典型化包含着个性化与概括化两方面的要求。典型化的方法和途径:“杂取种种人”的;“采取一端,生发开去”的。
8、托名王昌龄的《诗格》正式将意境作为文学理论的范畴加以应用: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9、清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创作方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作家 歌德 提出的。
2、“创作方法”是指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基于一定的文学观念,处理创作与现实关系所依据和遵循的 基本原则和方法。
3、1855年,法国画家 库尔贝 以“现实主义绘画”为题举办画展,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术语正式登场。
4、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是盛行于17世纪至19世纪初欧洲的文学创作方法。 5、 自然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以法国的 雨果 的理论与创作为代表的创作方法。
6、 自然主义强调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客观描述的眼光描绘人物,否定对作品人物进行艺术概括。
7、 理想主义最突出的特征是富于理想主义精神,表现作家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8、 真正使象征主义走向独立的是美国诗人 爱伦·坡 和法国诗人 夏尔·波德莱尔。
9、 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特别是一次大战以来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文学思潮。
10、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先后出现了以下几种文学思潮:伤痕文学、反思学、改革文学。
11、90年代以后,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以“冷面书写生存真实的原生态”为标榜的多元化文体。
1、 教育经历与文化品位对文学创作有较大的影响,王蒙曾提出作一个 职业革命家 的口号。
2、 作家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观察、欣赏、创造、评估。 3、 审美情趣是作家审美活动的兴趣——,是其审美意识的——。作家特定的审美情趣,往往会影响其——的形成。
4、 刘勰把文学风格分为 四组八体。法国文学家布封把风格概括为 风格就是人
5、 创作个性指作家的个性特征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又——的创作
心理特征与创作行为趋向的总和。
6、 常用的八体四对分类法把创作风格分成两两相对的8种类型:典雅、 远奥、 精约、 显附、 繁缉、 壮丽、新奇、轻靡。
7、 文学风格的宏观表现主要包括:简约、刚健、疏放、平淡
8、 文学流派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种是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的自觉集合体、另一种类型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根本不具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但在客观上由于创作风格相近而形成的派别。
1、 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对象的“美”。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上和安全上需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3、 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是文学艺术共同本质。艺术体验与非艺术审美体验区别主要在于它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传达。
4、 黑格尔在《美学》中,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人类的共同意识”,即美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5、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6、 对于文学艺术的定义,托尔斯泰是这样阐述的:“艺术活动就是将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事物用一定物质手段如线条、声音、色彩等塑造出一定的形象,通过形象把这种情感传达出去,激起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7、 文学的社会作用可以概括为教育、愉悦和认识。
8、 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有:感官、情感、知识汲取。
9、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因为文学的价值功能是功利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真知价值和信仰价值等。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入题后扩号内) 1、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B )
A: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D: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2、“诗言志”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用的基本认识,它出自于(B ) A:两汉时期的《诗大序》 B:《尚书·尧典》 C:曹丕的《典论·论文》 D:钟嵘的《诗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D )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陆机的《文赋》 C:严羽的《沧浪诗话》 D:刘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A ) A: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B:贺拉斯的《诗艺》 C: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D:康德《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1、 关于典型形象,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A) A:所谓典型就是希腊语所说的“模子” B:所谓典型就是某一类形象 C:所谓典型就是人物有鲜明的个性
D:所谓典型就是既具有鲜明个性又具有性格类型特征的人物形象。 2、 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 ”与“ 无我之境”的是(D)
A:晋代的刘勰 B:唐代的王昌龄 C:宋代的严羽 D:清末的王国维
1、 最早提出“创作方法”这一概念的是(A) A:歌德 B:库尔贝 C:“拉普派”作家 D:席勒
2、 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 A:批判现实主义描写更真实
B:批判现实主义能够塑造典型环境当中的典型人物 C: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的力量更强 D:批判现实主义描写更冷静、更成熟
3、 主张恪守戏剧创作的“三一律”的原则的创作方法是 (A) A:古典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4、把文学创作当成一种科学活动,要求纯客观再现生活的文学思潮是(A) A:现实主义B:批判现实主义 C:自然主义 D:浪漫主义 5、 鲁迅的《狂人日记》采用了下列那种创作方法(A) A:现实主义 B:批判现实主义 C:自然主义 D:象征主义 6、人文主义最早从下列哪个国家兴起(C)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7、 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下列哪个国家表现最为典型(A)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1、 “风格”一词始见于(C)
A:葛洪《抱朴子·行品篇》 B:曹丕《典论·论文》 C: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D:陆机《诗品》 2、 “风格即人”是谁对风格内涵的概括(B) A:鲁迅先生 B:法国文学家布封 C:德国文学家歌德 D: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1、 “掌握”这个词汇在黑格尔那里解释为(D ) A:把握客观世界 B:洞察人类心灵 C:绝对理念变成现实 D:掌握创作规律
2、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B) A:尊重 B:自我实现 C:安全 D :社交
3、 其创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俄罗斯作家是( B) A:果戈里 B:托尔斯泰 C:屠格涅夫 D:高尔基
4、 《没有地址的信》是下面哪位作家的文学理论专著(D )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别林斯基 C:契可夫 D:普列汉诺夫 5、 司汤达的《红与黑》问世后,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说明了(D ) A:文学作用的精神性 B:文学作用的整体性
C:文学作用的社会性 D:文学作用的有限性 6、“寓教于乐”的说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 A:贺拉斯 B:普列汉诺夫 C:鲁迅 D:柏拉图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 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错误)
理由: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所以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无关。
2、 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错误 )
理由:文学方面的研究会促进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研究,可以避免创作方面的一些弊端。另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作的实用性互为促进,互为联系。二者不是分割的。
1、 所谓典型人物是指高出一般人之上的具有示范效应的人物(正确) 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指那些具有鲜明特点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
2、 典型化的人物就是抽象出人物性格的共性,使之成为某种性格的象征(正确)
典型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表现为非常复杂的状况,究竟哪种性格成分会成为人物的共性,一方面受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作家创作意图的影响,只有直接体现着时代的特色和要求,又引起作者特别注意,并被用以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的性格成分,才能成为
典型性格中反映某些社会本质的东西。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一般都带有阶级性,而且带有某一时代、民族、地域、阶层的人物所共有的属性。
3、 所谓意境就是境界,是作家胸襟、眼界在作品中的表现和象征。(正确)
在《意境杂谈》中,李泽厚对“境界”说则进行了专门深入地论述,他说:“‘意境’也可称作‘境界’”,但“比稍偏于单纯客观意味的‘境界’二字似更准确。” 所以他就用“意境”一词代替了“境界”。他认为意境“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这样就从一般意义上对意境概念作了总的概括,后来的人在谈论意境问题时都不能离开情景交融这一基本的范畴。,在王国维之前,意境概念实际上是混杂于气质、风骨、兴趣、神韵、格调等概念之中,与它们相互并列,并无层次本末之分的。而大多数诗论家们,则无论是标榜“兴趣”,还是倡导“神韵”,其实也都还是在形式技巧和外在表现上绕圈子,仍未能深入到文学的内在本质中去。而王国维不仅明确地把“境界”列为一个独立的美学概念,而且把它从其他的美学概念中剥离出来并旗帜鲜明地将其推举为最高的美学范畴。《人间词话·删稿》:“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人间词话》中主要使用“境界”概念,而实际上,在王国维的美学论着中,“境界”与“意境”这两个概念被经常交互使用,并未作严格的区分,两者的涵义是基本一致的。(参见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1、 在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中,所谓创作方法就是创作手法。
答:错,创作方法是指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批判现实主义能够塑造典型环境当中的典型人物。
答:错,现实主义也有塑造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的特点。 3、 浪漫主义强调理想,所以创作中不能有真实的细节描写。
答:错,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4、 古典主义政治上拥护王权,所以它不具有反封建性。
答:错,古典主义有三个特征: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理性至上(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欲);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虽然有为王全服务的特征,也有古希腊,罗马文化改革的气息。
1、 所谓风格就是作家的创作与众不同(错误)
所谓风格就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2、 作家的文化品位是影响其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正确) 3、文学作品反映的都是特定的民族社会生活,所以无所谓文学的世界性。(错误)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1、 黑格尔所说的“掌握”一词的内涵就是掌握创作规律。(正确) 2、 很多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它和政治、道德教育没什么两样。(错误)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3、 文学活动:文学活动即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4、 文学的社会过程: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
1、 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
2、 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指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环绕在典型人物周围并促使其行动典型化了的环境
3、 典型化: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基础上
创造出新的艺术现象来。
4、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1、 创作方法 :创作方法是指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文学思潮: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
3、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4、 古典主义: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5、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6、 自然主义:自然主义,在各个领域有不同的意思。在此对自然主义的界定大多来自文学上的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这种写作风格大致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以法国雨果为代表,大体上说,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客观地描述,期间运用最新的科学方法,以达到真实的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
7、 现代主义: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1、 感受和体验能力 :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对于事物的感觉和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的能力。
2、 想象和构思能力 :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和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的能力。
3、 审美情趣:人们在认识和接受事物的过程中判断事物美丑的兴趣和爱好。
4、 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
5、 时代风格:是指一定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的特点反映到一定时代的创作
内容和形式,形成了某种共同的风格特征,反映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的风格。
6、 民族风格 :是一个民族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艺术特征,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艺术传统,以及共同的心理状态、审美观点等诸种因素所构成的。简单地说,民族风格就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或文化特征,也是一种民族元素。
7、 文学流派: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
五、论述题
1、 简述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
答: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创作它的作家、阅读它的读者以及作家和读者生活于其中并成为文学作品所反映所表现的大千世界。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世界是文学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活动的产物。 2、 简述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系统中的地位
答: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一门学科。是文艺学的一个门类。文学理论重在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表明,基础理论研究是推进其科学发展的基石,是当前文学理论热点焦点现象的根源,影响着我国文艺学建构和文学理论发展的格局和样貌。因此,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于其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文学理论曾仿佛像一个母学科一样,与其他学科有生成作用。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文学理论也吸取文学史的研究成果,从而又对文学史研究发生影响。文学理论本身,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关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见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关于马克
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也均如此。
1、 简述现实主义发展的过程
答: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达到高潮。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成规:
1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2广为人知的典型理论3历史性的要求 2、 简述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3、 简述古典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三个特征: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理性至上(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欲);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
4、 简述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5、 简述象征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 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一般都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
1、 简述阅历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
答:因为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而生活阅历可以成为作家创作的重要动机,对于作家来说人生阅历也非常重要。
2、 简述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答: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秉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作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表现。苏联文论家赫拉普钦科指出:“创作个性和作家作为一个人的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绝不是所有都能说明艺术家日常生活个性的特点的东西,
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另一方面,也不是作为创作‘自我’的特点的一切,任何时候都与作家个性的实际特点直接相对应。”
3、 简述艺术风格的宏观表现
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艺术风格可分为艺术家风格和艺术作品风格两种。由于艺术家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艺术才能、审美情趣的不同,因而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形成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
4、 简述审美理想的作用
审美理想是人们对社会审美经验的概括和升华,同时也是对社会审美需要和审美利益的反映。因此,审美理想与社会的各种理想和价值观念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存在的。审美理想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意识之中,具有审美的普遍性,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鉴别和创造的最高尺度、最高标准。同时,它又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中,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并在社会历史实践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因此,审美理想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任何历史时期、任何社会集团和阶级都存在着统一的审美理想,不仅不同时代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审美理想,而且同一时代不同阶级、不同集团的人们在审美理想上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能像在艺术的创造与欣赏中那样充分地表现出和感受到审美理想,因而在审美理想的对象化、现实化过程中,艺术便起着重要作用。
5、 简述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首先,应该把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区别开来。创作个性是小于风格的概念,它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当它一旦施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应该把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区分开来。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创作个性是在其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6、 简述艺术风格的宏观表现
(1.)时代风格: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时代文化的构成。风格总是这样那样地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
(2.)民族风格: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的构成。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
(3.)地域风格: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地域文化的构成。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地域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地域风格。
1、 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总是有意识地、自觉自由地要通过种种对象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展现出来,实现其生命和精神理想的价值,这正是美的本质所在。
2、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里坤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3、 简述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还要有整体观念。
(1)应该把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情感交流作用、娱乐作用等等,统一于它的审美作用,看其是否是在审美价值实现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学作为一个具有系统性质的整体,构成它的各种要素当然也有各自的价值,所以必须具有
多价值性的特点。但是对于一个有机系统,其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机械总和,整体的价值显然也不是诸要素价值的总和,更不是某种要素价值的单一表现。因此,既不能机械割裂文学各种作用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其孤立化;也不能脱离审美价值去片面强调某一种作用。
(2)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的认识,须以它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它的全部内容来衡量。不能只看作品在一时一地,在个别人中所发生的影响;也不能仅凭某些场面、某些细节去估计它所可能产生的作用。读者固然是文学实现其价值的重要中介,但是这个“读者”应理解为社会群体,并非指个别人或部分人。我们不能因为作为个体的读者以非审美的态度去理解文学作品,甚至取其一点,不及其余。
从整体上去认识社会与文学的关系,是考察文学社会作用的基本出发点。社会之需要文学,根本原因是审美需求。因此对整个社会而言,满足这种审美需求即是文学的社会作用,它不可能因个别或部分读者的非审美把握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对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大有帮助,而且对认识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对把握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 简述文学的社会功能
文学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作用,而读者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的。无论他是否自觉,他的接受活动都会受其社会存在的制约。因此,要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就必须注意到人的社会存在是怎样从根本上规定他对文学作品的把握。和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一样,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只能是一种反作用,是第二性的,要以社会存在对自身和读者的决定作用为前提。就是说,社会存在不仅决定着某种文学艺术能否产生、存在,而且还决定这种文学艺术可能发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当年,一些青年男女可以被汤显祖《牡丹亭》感动得死去活来,有人甚至因此伤心而死;可是今天的读者尽管还会欣赏这部古典名剧,却不会再达到那样的程度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因为社会存在的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了。普列汉诺夫说过:“相似的社会原因,自然产生相似的精神结果。”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首先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强调这一点并不是否
认文学自身的价值,文学作品一经作家创作出来,其美学价值便客观地存在于作品之中,是不依赖于文化环境的变迁的。文学的价值、功能与社会影响之间存在的这种时间差,又显示了文学价值与文学社会作用的不一致性。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作]品在某一时间内的影响大小和畅销与否来判断它的价值和功能。确定作品的价值,估价它的功能,都要从审美关系中,联系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进程来考察,这是正确认识文学社会作用必不可少的一种历史眼光。
5、 怎样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
文学的价值就是文学的积极作用和可珍视的种种好处,它是文学活动及其文学成果对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关系。它建立在人的需要、利益和主体性与历史合理性之间深刻联系的基础上,既对个体也对人类群体具有积极作用,既有外在价值也有内在价值,既有现实价值也有潜在价值,既有直接价值,也有间接价值,既有原发价值也有派生价值,既有功利价值,也有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文学的价值由具体作品本身的性质、特点和自身包含的信息量,感染力决定,也由审美主体的知识结构、能力、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决定,这是主客体统一所产生的效应。文学具有多价值的特点,只能说是对其功能特点的一种平面描述。它反映了文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可能产生的各种实际影响,但是并没有揭示出文学价值的实质和特殊性。因为,所谓的文学的价值,应是指这种社会意识形式对人类社会生活所起的特殊作用,它必须为文学所独具,是其他社会意识既无法代替,也不可能具有的价值。文学的价值,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是文学价值的特殊性,就是文学的本质特征在鉴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效应。所以对文学价值的准确把握,必须从文学的本质和特征出发,它是文学的审美本质所规定的作用、能力和功效。文学艺术是人对美的追求的产物,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文学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分析题
1、分析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含义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种分类方法。他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
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道出作者历经战乱,目睹安史之乱后京城怕破败景象的痛苦心情。花草本不含泪,鸟儿也不会因人的别离而惊心,只因诗人痛苦不堪,所描写的景物都带上了人的情感色彩,这就是“有我之境”。
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王国维认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无我之境”,作者自己虽出现在画面中,但他的情感却深藏不露,一切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去体会。
2、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学形象及其三种类型的特征。
(1)文学形象是读者在文本修辞的感染过程中经由想象和联想而生成的生活图景,主要有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三种形态。
(3)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学形象,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朦胧性。(需要举例说明)
(4)文学意境是通过读者的感会于心,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方式呈现的、具有韵味无穷的特点的审美画面,主要特征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感会于心、韵味无穷。(需要举例说明)
(5)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或共同特性的人物或事物形象,其特点有独创性、历史性、多义性、感染性。(需要举例说明)
(6)三种文学形象在具体文学文本中往往相互渗透。 (没有举例或举例不准确,酌情扣除分)
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道出作者历经战乱,目睹安史之乱后京城怕破败景象的痛苦心情。花草本不含泪,鸟儿也不会因人的别离而惊心,只因诗人痛苦不堪,所描写的景物都带上了人的情感色彩,这就是“有我之境”。
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王国维认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无我之境”,作者自己虽出现在画面中,但他的情感却深藏不露,一切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去体会。
2、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学形象及其三种类型的特征。
(1)文学形象是读者在文本修辞的感染过程中经由想象和联想而生成的生活图景,主要有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三种形态。
(3)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学形象,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朦胧性。(需要举例说明)
(4)文学意境是通过读者的感会于心,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方式呈现的、具有韵味无穷的特点的审美画面,主要特征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感会于心、韵味无穷。(需要举例说明)
(5)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或共同特性的人物或事物形象,其特点有独创性、历史性、多义性、感染性。(需要举例说明)
(6)三种文学形象在具体文学文本中往往相互渗透。 (没有举例或举例不准确,酌情扣除分)
正在阅读: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讲评04-04
跟岗实习调查报告03-27
实验4 继承、多态、抽象类、接口09-17
安全管理资料-公司管理流程图(1)106-11
今日基督徒普遍的可怜的光景01-26
实验5 IO03-13
2018年物流大学生实习报告3000字03-21
201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06-11
科振实业钢结构厂房施工方案 - 图文04-1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讲评
- 概论
- 作业
- 第一次
-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