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07 20: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单位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学生学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

指导教师

2015年5月10日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如今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的信息越来越容易获得。鉴于此,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以及调查分析等方法对当地的几所学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调查,通过分析发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根据综上调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要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等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自主学习;能力;策略;培养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Now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makes us more and more likely to obtain information. In view of th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be imperativ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induction method and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several local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o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found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to lear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summary of investigation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to by stimulating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interest, cultivating the awareness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Key words: The environ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Strategy;Cultur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现状 (1)

1.2.1国内研究现状 (1)

1.2.2国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意义 (2)

2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 (3)

2.1学生自主学习的定义 (3)

2.2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 (3)

2.3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 (3)

2.3.1内部因素 (3)

2.3.2外部因素 (4)

3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环境 (5)

3.1信息技术概念界定 (5)

3.1.1信息技术的概念 (5)

3.1.2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 (5)

3.2信息技术环境 (5)

3.2.1信息技术环境的概念 (5)

3.2.2信息环境学习的优缺点 (6)

3.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模式 (7)

4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9)

4.1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调查 (9)

4.1.1调查的目的 (9)

4.1.2调查的过程 (9)

4.1.3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9)

4.1.4调查总结 (11)

4.2学习策略 (11)

4.2.1元认知策略 (11)

4.2.2自主探究策略 (12)

4.2.3协作交流策略 (12)

4.2.4角色转变策略 (13)

5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14)

5.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构分析 (14)

5.2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容 (15)

5.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16)

5.3.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16)

5.3.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7)

5.3.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18)

6结论和展望 (19)

参考文献 (20)

1绪论

1.1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以知识的更新速度快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是以信息能力为中心的信息时代,要求我们能够应用信息并对知识进行创新。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交往及思维方式。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新工具和新手段,开创学习的新时空,为现代教育理念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1.2研究现状

自主学习作为主体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萌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内外的理论界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研究。杜威领导的“进步教育运动”中“指导”教学概念的诞生,到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从布鲁纳的“发现法”原理,到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都将学生看作“学习之主动者”。下面笔者就国外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1.2.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和传统的被动学习是不一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我国的很多学者都认为学习应该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基础上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规划、管理、调解和反馈以及进行评价的一个构建的过程。庞维国先生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这就是自主的学习[1]。庞国维先生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就是一种“能学”这种能学是建立在自我发展意识上的,它也是学生内在的动机驱使的一种“想学”,掌握一定策略的“会学”和建立在坚强的意志力上的一种坚持的学习。1.2.2国外研究现状

自主学习在西方的教育界开展的很早,早在上世界60年代就作为教育改革

1

的目标之一被确立下来。很多的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也有着不同的理论见解,维列鲁学派认为,它实质上是一种利用内部的语言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主动调节的一个过程。典型的代表人物是维果斯基。操作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基于外部的奖惩所作出的一种反应,是一种操作性行为,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认知建构主义学派则认为,自主学习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整个任务的要求,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主动调整的的过程,是一种元认知监控学习,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弗拉维尔。美国的权威齐莫曼通过对上述的几个学派对自主学习的定义,结合自己的研究,给自主学习下了一个更加全面的定义,他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元认知、动机和行为这三个方面学习者如果都能积极的做到的时候,学习者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

1.3研究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让教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主动积极地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

2

2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

2.1学生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是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分析,不断的探索,然后对结果进行质疑,最后通过实践来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2]。关于自主学习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结合对多方观点的结合,我们可以把学校教育中的自主学习归纳为:以整体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对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主动的分析、确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要学习的内容,然后通过正确的学习策略,通过对学习进行监控和评价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2.2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

第一,能动性。和其他的学习形式不同,自主学习必须建立在能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的能动性表现在学生在学习时候能够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选择自己的学习,积极的参与教育,确定今后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第二,有效性。任何的学习形式都必须能够做到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自主学习也一样,它是充分协调好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让学习发挥最大的效果,其实自主学习就是采取各种措施让学习达到最优化的一个过程。

第三,独立性。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要有一定的自主性,也就是独立性。这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尽量的在不依赖外界帮助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主体参与性,借助自己的选择和控制,独立的对问题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独立的获取知识。

2.3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意识、学习策略的掌握等方面。

2.3.1内部因素

具体来说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效能的感应、归因、目标的设置和元认知水平的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因素[3]。第一,自我效能的感应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

3

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能影响学生的目标选择、意志控制以及付出的努力,还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策略的选择。第二,归因,归因就是学生把自己最后的成功或者失败作出何种解释。学界认为一般学生会把自己的能力、运气、努力和任务的难度这四种因素作为自己的最后学习成败的归因。如果学生把自己的努力结果归因于运气和难度那么就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果把能力和自己的努力程度作为自己成败的归因就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第三,目标的设置。既定目标是学生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和控制自己学习过程的引导方向,学生会根据自己既定的目标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目标的设置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起到关键的作用。第四,元认知发展水平。国内有学者认为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元认知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在实际的认知活动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2.3.2外部因素

各种压力因素、教师的因素、教学条件以及教育的模式或者是家庭的因素等等。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些外部的影响因素中教师的因素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因素。因为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有时候教师的影响甚至可以直接决定最后的学习效果,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能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这种学习的氛围当中相互的影响进步,学生就会不自觉的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除了教师之外教学模式和条件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信息技术环境下各种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观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同时在此教学条件下教学模式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由于指导思想、理论基础不同,教学模式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权,可使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

3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环境

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环境是两个分不开的概念,只有信息技术的发展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的加深,就会出现信息技术的社会环境。

3.1信息技术概念界定

3.1.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目前有很多的说法,大体上就是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科学与工程的训练方法与管理技巧;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应用;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我国学者陈琦、刘儒德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的利用各种光盘技术和机器人及时等高科技综合技术来获取、传递和利用信息的综合性技术。本文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

3.1.2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

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信息传递不断的缩短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资源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实现了共享,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连成了整个信息社会基础[4]。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微电子技术和器件工艺、半导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数量日新月异,著名的摩尔定律指出芯片的处理速度每18个月提高一倍;

(2)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存储介质的质量和容量得到极大的提高,人们可以大量的访问信息;

(3)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开发平台软件及工具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大型数据库的研制;

(4)多媒体技术和用户界面技术,确立使用者第一的服务思想;

(5)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出新的概念,给出新的实现方法,尤其是在数字传输、交换技术、高数据传输率、光纤传输领域。

3.2信息技术环境

3.2.1信息技术环境的概念

信息技术环境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构建多种教学环境。具体到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是各种设备和器材组合在一起的信息资源。目前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主要分为班级授课

5

和非班级授课两种环境下的信息技术环境。班级授课环境下的信息技术环境主要适合一些多媒体的教室等,另外就是非班级授课下的远程化的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是学校的电子阅览室等。这些信息技术环境主要表现为一种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依稀的特征。

3.2.2信息环境学习的优缺点

信息环境学习优点:

第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信息环境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不受教师和课堂的限制。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通过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从按部就班的学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亲密的朋友和指路人,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第二,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课本上静态的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动态的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将丰富的网络多媒体信息融入教学和学习之中,学生可以见其形、闻其声,调动多感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学习者或在教师指导下可冲破书本的局限,轻松自如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冲浪,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生动,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第三,实现教学模式的个性化。过去的课堂上,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大家使用同一教材,讲授同一内容,师生之间几乎不存在合作和交流,而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最好的学习是自主的个别化探索性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及课程的进度,有利于因材施教,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实现了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学个性化。

信息环境学习的缺点:

第一,缺乏情感交流,危害心理健康。学生面对没有情感的计算机进行人机交互学习,缺少面授教学中师生间的亲切交流以及同学间的情感交流。网络传输的只是简单的信息,人的态度、情绪、感情在传输中所剩无几,长期面对这样非

6

人性的机器,很可能会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和机械式的思维方式,这将造成人得本性的背离和变异。一切没有情感的电子媒体在教育传播中都只是其中一个要素,不可能取代教师和学校。

第二,存在安全隐患,造成课程中断。多媒体网络信息库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必然含有大量的有害信息污染网络教学环境,其中网络暴力和色情是网络教育中突出的问题,这种日益严重的信息污染妨碍学生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和利用,导致决策失误和经济损失,甚至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加剧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这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还不成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对能力要求高,学生无法适应。信息环境下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使用计算机的条件和基本能力。但基于我们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和我国的网络发展看,许多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都是欠缺的。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盲目性和无所适从,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该选择什么,如何选择,这是所面临的新问题。而学生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心理状态等还不成熟,因而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对信息的选择上,往往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只关注自己喜欢的学科,对其他学科视而不见,造成知识结构的不完整。

3.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模式

第一,自学。信息技术环境下,自学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等信息工具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自由安排学习进度,指定合适自己的学习计划。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自由、灵活,各种学习资源工具手段都可以利用。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性地运用电教媒体,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同时,注重创设生动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环境。

第二,利用各种现有的多媒体资源进行观察学习。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出现了CAI课件,IP课件,录音录像教材等信息资源。这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可以按照学习内容的要求,自主选择教材形式进行观察学习。通过各多媒体手段让死板的教科书被激活变得更加的生动让学生容易接受。教室通过这种多媒体的手段让教科书哦“活”起来,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7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通过网络进行的观察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进行学习资料的获取、加工、以及在线观看、在线测试等。这种方式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学习者有一定的自由度,学习方式灵活,自制性较强。对教育的界限进行了极大的拓展,让资源实现了共享,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更具这些丰富的内容,利用各种实物和学习用具,组成各种动手操作的小组,激发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断的去进行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5]。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探究,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网络资源库上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的创造性。

8

4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4.1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调查

4.1.1调查的目的

论文在前面已经分析和研究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本次进行此项研究的目的就是研究在信息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并为有关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4.1.2调查的过程

第一,调查对象:此次选取了当地两所学校的的两个班级各40名,一共8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第二,问卷:编制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调查问卷(学生)”。

第三,调查过程:采用填答式,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其中有效问卷76份,有效率95%。问卷调查结果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分析。

4.1.3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第一,对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第1题

第一题很喜欢喜欢不喜欢很不喜欢人数44 28 4 0

统计看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态度处于积极态度,即学生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持积极的态度。

第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满意程度的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问卷第5题

第五题能很好发挥部分发挥很少发挥不能发挥总计人数42 24 7 3 76

百分比(%)55.3 31.6 9.2 3.9 100 通过表2可以看出,有55.3%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很好的发挥了自己的学习潜力,31.6%的学生认为学习潜力能部分发挥,有13.1%的学生人为学习潜力不能发挥或很少发挥。

9

表3问卷第6题

第六题很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人数28 39 7 2

统计得出,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的满意程度处于正向位置,即学习的效果整体上是好的。但是,有11.8%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的效果不理想。

第三,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

表4问卷第2题

第二题明确不明确总计

人数62 14 76 百分比(%)81.6 18.4 100

调查发现,有18.4%的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应该在自主学习前明确学习目标。

第四,学生信息能力

表5问卷第3题

第三题获取全部资源获取部分资源不能获取

人数52 24 0

百分比(%)68.4 31.6 100

表6 问卷第4题

第四题能全部完成部分完成不能完成

人数42 28 6 百分比(%)55.3 36.8 7.9

表7 问卷第9题

第九题不会搜索信息量大其他方面

人数51 20 5 百分比(%)67.1 23.6 6.6

由表5可以看出,虽然没有不能获取学习资源的学生,但有31.6%的学生只

10

能获取所需要的一部分学习资源。由表6可以看出,36.8%学生能利用所获取的学习资源完成部分学习任务,但有7.9%的学生不能利用获得的信息完成学习任务。由表7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学生碰到的疑难问题主要在不会搜索的方面(67.1%),比如,使用不会正确使用搜索引擎、关键词不准确、不会使用E-mail等等网络途径。因此在自主学习时,应该加强信学生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方面的学习。

第五,教师的作用

表8问卷第7题

第七题有必要没必要总计

人数62 14 5 百分比(%)81.6 18.4 100

表8的统计结果表明,81.6%的学生觉得教师的指导是有必要的,说明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六,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

表9 问卷第8题

第八题经常偶尔不讨论总计

人数12 37 27 76

百分比(%)15.8 48.7 35.5 100 表9反映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中,学生之间经常交流的仅占15.8%.从不交流的占35.5%。说明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缺乏交流与协作意识,多数认为自主学习是完全的“独立学习”。

4.1.4调查总结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知,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在自我调控能力、信息协作和交流等方面。以上均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论文第五部分所论及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关策略的主要现实依据。

4.2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策略、自主探究策略、协作交流策略和角色转化策略。

4.2.1元认知策略

11

弗拉维尔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意思就是一种反省认知的过程。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在学习时,学生要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解决问题。此外,你还要能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或者能说出什么是明智的,什么不是明智的。所有这些都属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主要由计划策略和监控策略组成。具体来说第一,计划策略,主要是学习目标的设置。对材料的阅读,以及对问题的回答和如何完成自己的学习认为进行一个总体的计划。这种计划不管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测验还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作业,学生都应当由一个自己的策略。主动性强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只是听老师讲课做好课堂的笔记,他们会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提前预测,根据老师的讲课内容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组成学习小组等形式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6]。第二,监控策略,主要是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测,在考试的时候对自己的做题速度监测,在平常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跟踪和自我的提问,以便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并进行修改。

4.2.2自主探究策略

自主探究策略主要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采取的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方法,主要包括对学习任务的和目标的明确、知识的获取和对合理的对知识进行运用单个方面,具体来说,第一,明确学习目标。就是要对遇到问题进行顺序的安排,通过推理归纳等方法了解问题之间的联系,有计划的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第二,就是获取知识,对知识的获取要有选择的对知识进行分类,从这些分还类的信息中获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储存,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学习的过程中,克服以往自己的学习定式,促进自己的学习。第三,就是要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消化和运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分散、集中和归类等方法把新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旧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重新把已有的知识进行总结消化,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运用已学的知识,不断的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4.2.3协作交流策略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不仅仅是独立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信息技术在信息传递和人机交互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它成为一种交流中介,为实现学生与教师、学习伙伴之间共享与交流提供

12

支持[7]。具体来说写作交流策略包括协作时机的选择、协作对象的选择和与协作对象的交流三个方面。首先要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时机适时的向教师适度求助。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可以让困惑的学生茅塞顿开,激起思维的火花。其次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可能是在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学习任务比较复杂时,自主选择协作对象。协作对象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互不相识的学习者。最后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其他伙伴的交流,可以获得反馈与评价,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明辨是非,建立正确认知,共享学习的资源与成果,并且获得同伴的反馈和评价。

4.2.4角色转变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中虽然也用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手段都是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对这些多媒体的认知工具是陌生的,并不会独立的使用,只是作为这些手段的一个演示的对象在接受这些手段所展示的知识。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由于学生的自主性被放大化,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对信息的检索、分析和整理加工然后根据自己的这些前期努力得出最终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对这些认知的工具有充分的了解,实现角色的转换。

13

5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就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学习是学习,学习的学习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由此可见,学生自主性学习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因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要有组织、有目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5.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构分析

关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体系。

首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拥有了自我管理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抱着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我进行支配、调解和控制,才能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主要由确定学习需要的动力、时间管理能力、学习监控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四个方面组成。具体来说,第一,确定学习需要的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发现现在的缺陷,将这些缺陷转化为学习的目标和活动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信息和知识,或者通过问题的解决学到某项技能,将对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学习的目标。第二,时间管理能力就是学生对自己的时间能够做到合理的支配和管理,有计划的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管理。在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中,学生在学校有很多的时间让自己来支配,更别提离开校园之后投入到社会当中,那时候他们自己支配的时间更多,因此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第三,就是自主学习的监控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控制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没有其他人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不断的在自己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控制,进而解决问题,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第四,学习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或者是学习结束之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评价的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学习。

其次,是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各种学习工具收

14

集信息的能力。主要表现就是学生如何对学习的课题进行选择和利用。拥有信息能力的学习者能够有效识别信息的可利用度,解释和解读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接受、加工、整合和改造。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渠道的拓宽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具体来说,第一,信息获取能力就是指学习的人是通过何种工具和途径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各个学科的专业载体不断的丰富,对信息能力的收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利用当下的手段收集到有用的信息。第二就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拓宽的能力,如今社会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各种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的涌现,学生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不断的拓宽,才能不被时代淘汰。第三就是,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大量信息的涌入使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成为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对信息进行组织、分析、评价,并提取系统的信息解决问题或撰写读书报告和综述时所必需。

最后就是学习合作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合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及时的找到合适有效的途径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学生学会发挥团队的作用。这种能力主要包括交流能力和寻求帮助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共享学习经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其他人员之间的彼此帮助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获取更广泛、更实用的信息。在面临复杂困难的任务时,能够从那些更有知识和能力的人处获取提示和帮助。自主学习者并不排斥寻求他人的帮助,但是他们仅在必要的时候寻求帮助。

5.2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容

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学习的过程,知识的前后联系比较密切,通过“温故”较容易实现知识迁移而获得新知。这样的内容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好机会。当然,教师在让学生自学课本时,要明确提出目标,要学什么?怎么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一揽子提出自学提纲,也可以在自学的各阶段适时点拨暗示。要尽量提醒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展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性[8]。这样的长期自主学习训练,学生就会养成把教材内容和现实数学因素联系起来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思维的灵活性也逐步得到培养。

15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互助精神和人际关系,又能够拓展学生思路,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搭配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性格差异,二是人数不宜太少,一般应六人左右为宜。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不一定固定的,可以采用激励性轮流担任。合作学习不一定只是讨论、交流一些问题,还可以自主的自学课本内容。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随时了解掌握各组的信息动态,需要及时帮助、点拨、指导的,能解决的,特殊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及时解决,带普遍性的可带到课堂上各组交流时再解决。

最后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质疑探索的能力,质疑和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质疑不能只是停留在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后教师问学生“会不会”?“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基础上,而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碰到疑惑时的有感而发。所以无论学生在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做作业,教师讲解,还是在课外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要予以热情帮助,都要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爱心和诚心。探索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是由于学生受年龄和知识经验两大因素的制约,需要教师的组织和指导。首先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其次是对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教师的预期目标不必是单一的,要求人人都能成功,要充分估计部分学生或许会失败,所以要耐心疏导和允许反复,要时时鼓励后进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5.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自主学习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

5.3.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的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只有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知识迈进。提高教学效果。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

16

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具体来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才能从内心去自主学习,才会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9]。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老师也要反复的对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有足够的能力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次是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还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师不能一味的以一种严厉的姿态来对待学生,在适当的时候也要以一种大朋友的姿态来和学生相处,不要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畏惧的心态,这样会导致学生因为对老师的讨厌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更别谈对兴趣的培养。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的培养。

最后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的做到寓教于乐。在信息化环境下,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手段,让教学内容变的丰富多彩,利用一些简单的实物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创设各种场景,让书本的知识和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也可以通过播放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动画进行教学。还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竞猜中获得知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5.3.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给学生创造探讨交流的机会,给学生自己进行学习探讨的机会,就会使合作学习、相互探讨、共同提高成为可能。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交流、讨论自主探索的学习成果,共享群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的知识视野,是形成学生表现、交往、评价和批判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环节[10]。因此,在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和认识的时候,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探索成果,让他们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互动之中,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交流解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m5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