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高校长 - 尚强老师的拼搏之路

更新时间:2023-12-14 01: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玉汝于成,自强不息——记尚强校长的拼搏之路

在汉字释源的书《广雅》里这样写道,“尚,上也”, 意为尊崇、重视;“强,健也”,意为刚强有力。尚强,寓意着一种对自励自强精神的崇尚。名如其人,用此来概括尚强老师的事业发展与人生追求,不仅恰当贴切,而且更能传达出一种自我砥砺、自强不息、自我超越的拼搏精神。深圳科学高中的莘莘学子、广大教师,都能从中汲取到一种昂扬向上、奋发坚韧的精神力量。 (一)少年启蒙

山村偏远宁静,李白捉月归仙。安徽当涂,在四十三年前的一所简陋的教室里,一位数学老师在上课,这位老师是全校唯一的教职工,全校只有八九名学生,复式班教学。设施简陋,教材畸形(所谓的实用型教材,没有公式定理),课外书奇缺,师生手头只有《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等几本书。这位初中毕业的数学老师说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得一手好字。在他的数学课上,很少讲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华罗庚、钱学森、唐敖庆等数学家、科学家成长奋斗的故事。在讲到华罗庚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退学,在父亲的小店里用五年时间自学了高中和大学的全部课程时,几个孩子张大了嘴巴,目不转睛,惊骇羡慕。老师的故事像一道灵光照进了孩子们的心里,一个关于逆境拼搏、自学成才的梦想在几个孩子心中悄然发芽,而其中一个孩子名叫尚强。

尚强对于数学萌发了一种近乎痴迷的喜爱,但求学条件的匮乏极大地制约着尚强的学习。仅有的基本教材,按照当时学产结合的原则,内容大多是如何测量稻田的面积,如何测量一棵杨树的高度。尚强对这样的课本几乎一看就懂,他在迫切地寻找着“过瘾的书”。用他的话说,“过瘾的书”就是有难度、有嚼头的书。在这异常艰难的岁月里,书籍成为了尚强梦寐以求的珍宝。这时另一位对尚强影响至深的人出现了,即他的一位时任民办教师的表叔。尚强从他家阁楼里翻出了一些文革前的数理化教材,这些书有“料”,数学方面有函数、对数以及解析几何、微积分等知识,种类繁多。这样有难度的课本,在尚强看来是比较“过瘾”的。尚强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一鼓作气地自学完了初中到高中的数理化,英语也自学了大半。

困窘的环境里,有了求学的梦想和执着的拼搏,人生就有了希望。若干年后,当回忆起一位给他点燃希望之火、一位给他带来书本财富的两位启蒙恩师时,尚强表示出极大的感激与庆幸。 (二)青年攻坚 1976年,文革结束。

国家各个方面开始“解冻”,春暖花开,江河涌动。对于知识和文化,整个国家就像断奶太久的孩子,开始了疯狂的迷恋。正是这一年,尚强进入到他初中阶段的学习。1977年国家开始统考,在当涂县的初中,老师要考大学或中专,学生要参加统考,他们几乎同时迷恋上一种“神书”——《数理化自学丛书》。这套由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的书,成为了尚强梦寐以求的知识宝库。一位青年教师的父亲通过多方努力,最后专门托人远赴上海,排队三天三夜,购得了这套书。在那样的岁月,知识何其神圣!书籍何其宝贵!这位老师同意同学们借阅,但不能带离办公室。尚强于是日夜攻读,凭着自己的聪颖和刻苦,终于在一年之内连看带抄地

把这套书消化掉了。后来初二的老师又送给尚强另外一套在题量和难度上都远超这套丛书的书,即北京师范大学梁绍鸿教授主编的《平面几何研究》,这本汇集了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多国的平面几何难题,这些难题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尚强。穷其一生,很多专门从事数学研究的老师都做不出来,而尚强像玩游戏入迷一样,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解一题,则乐一时;其进弥艰,其趣弥深,其乐弥永。演算推导这1298道平面几何国际难题,成了尚强学习和工作之余的唯一爱好,这整整花去了尚强五年多的时间。在1984年,尚强将自己的解题手稿整理清样出版《平面几何习题解析》一书。这位21岁立志做数学家的小伙子,隐隐约约看到了数学宝殿对他的召唤。

当尚强携带书稿信心满满地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探访梁绍鸿教授时,梁教授已经仙逝。怅惘之余,尚强找到了梁绍鸿教授的业师赵慈庚教授。尚强兴致勃勃地递上书稿,赵慈庚教授却告诉他,梁绍鸿其实已经攻克了这些难题,他之所以不拿出答案,只是在激发数学爱好者的兴趣。赵慈庚告诉尚强,花太多时间来破解这本书是没有前途的,数学家的研究应该着眼于未知的领域,而平面几何是欧式几何,欧几里得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平面几何的体系建立起来,历经后代发展,已臻完善。他也勉励尚强,虽然做的是重复劳动,但能够付出这样大的牺牲,持之以恒的钻研,也算是传承上的集大成者,成不了数学的开宗大师,但也可成为这一学科的精巧工匠,并建议尚强选择一条传播数学的事业道路。

天赋、爱好、执着、刻苦,却并没有让尚强成为数学家,登上数学王国的巅峰,我们只能叹惋于当时的社会。数学家的梦想,已经渐行渐远,但付出终会有回报。在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时,另一扇门将会为你打开。尚强做出了人生的重大转向。由于尚强在《平面几何习题解析》一书上的成果,一时声名远扬。安徽省教育厅非常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安排尚强在一所省重点中学任数学老师,这期间尚强担任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教练,多次带领学生参赛获奖。随后在中国科技大学现代代数研究生班学习,并主攻立体几何,后成书《立体几何研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中年革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不同的工作与责任,激发着人不懈的追求。

1993年,尚强担任教练的国家数学奥数队在俄罗斯拿到世界第一,轰动全国,受到了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接见。那么在安徽省已经功成名就的尚强为何还会选择此时南下深圳呢?尚强回忆说,当时深圳还没有深南路,没有飞机场,虽然深圳中学在广东省高考排名尚处十几名,但深圳教育已经表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深圳的开放创新与日新月异吸引了喜欢拼搏的尚强,深圳中学邓继新校长的礼贤下士也让尚强感念至深。“在深圳,我更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名师”,怀抱这样的理想,尚强来到了深圳。30岁的尚强破格成为了深中最年轻的高级教师,他扑身在深中教学的第一线,从初中到高中,从普通课程到竞赛课程,从大班教学到小班指导,每周承担了二十几节课程,因为大家都在期待他去创造深中数学的奇迹。功夫不负有心人,尚强指导的学生韩嘉睿荣获第3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冠军,夺得了深圳历史上的第一个奥赛冠军,他也由此被大家称为“金牌教练”。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兴科研。2008年,已是声誉卓著的尚强又受命组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尚强的带领下,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投入到深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

践之中,主动服务教育决策,精心指导课程与教学改革,积极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励精图治,追求卓越,有力地推动了深圳教育的快速优质发展。

虽然是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但尚强对数学仍然念念不忘,他所思考的数学问题,也不再单单是解题。在教研上,他逐渐将关注点转移到了一个新的话题上,即数学教育的受益面问题。他认为,数学教师在用心教授时,他的学生往往缺乏兴趣,或者说,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勉强自己学习数学,当工作后,多年学习的数学往往遗忘殆尽。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作为一门启发思维的学科,数学却在现实生活中迷失了。这种教学现状困惑着尚强,也在困惑着另外一位数学名家——胡炳生教授。通过多次的接触和磋商,两人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数学学习兴趣的团队。尚强认为,数学不能是单纯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应该是文化,数学文化性的显著特征是趣味性、生动性和生活性,已经到了该还原数学本原的时候了,不能把丰富且有血有肉的数学简单抽象成公式和定理,教学中不能割断逻辑公式定理的现实来源。在具体操作上,尚强提出,从小学到高中,采取文化数学的教学,将数学与文学历史等知识相融合,在教材的编写中要切实贯彻这一原则。这些思考最后结晶为课题成果——《数学文化与文化数学》。该书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其研究成果引起了数学界内的极大关注,也促使着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的变革创新。 (四)新的征程

2014年5月4日,深圳科学高中。

深圳市教育局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了深圳科学高中校长职务任免宣布大会,尚强接替王占宝担任深圳科学高中校长。深圳科学高中是全国第一所科学高中,是深圳市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实验窗口,同时它又是一所创办才仅仅两年的新学校,一所被大家所关注、怀疑、期待的“另类”学校。压力不言而喻。

5月4日,深圳市教科院尚强院长调任深圳科学高中。 5月9日,深圳市教科院各学科专家二十余人视导科学高中。 5月10日、5月18日,尚强校长两次参加期中家长会。

5月21日,尚强校长为全校的数学爱好者执教“托勒密定理及应用”公开课。 ……

晚自习的教室里、教学楼的走廊上、校园的餐厅内、学校艺术文化节的展位旁、韶关社会实践的现场……都能看到校长勤勉慈爱的身影。尚强校长以他沉稳温厚的风格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科高师生的心中,他在观察、在思考、在行动,极力地把自己转变为科高群体的领头人。

尚强校长表示,到科高工作他非常愉快。他说,校长的岗位很神圣,首先要做一个思想的引领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出身的教育工作者,他希望能继续在教学一线、教学实践上做些贡献;而主持全市教研工作多年,他也希望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和管理中去。谈及理想,尚强校长表示,未来要将科高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深圳名校,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他在给老师交谈时,寄语科高教师:我希望我们科高,有一批教师,能够成为优秀的教育专业人员,继而成为教育名家。对学生慈爱严厉,对教师尊重关怀,拳拳之心,殷殷之意,露于言间。

现在,当科高师生从图书馆一楼展柜走过时,人们都会在一幅幅尚强少年阶段的习作前驻足,其中有线条工细、色彩明丽的国画,也有一笔一划工整清晰的数学图稿,人们惊诧于在物质条件极度贫乏的年代,一位少年对美的感受是那么的阳光,对知识的渴求是那么专注,任何物质上的贫乏都无法压抑和黯淡一位阳光少年对求学成才梦想的追求,而这个梦想,一追就是一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m4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