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问题整理汇总6.30

更新时间:2023-09-21 13:31: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年报问题汇总

一、各级审核人员对本人工作底稿审核发现的主要问题以及将来的改进措施

问题一:项目经理对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严重不到位、缺乏对助理人员必要的指导与监督

解决措施:项目经理应学习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对每一科目都要提前制定出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以便助理人员按照既定的具体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工作,以便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问题二:审计工作底稿缺乏逻辑推理性,往往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不相关或相关度较低

解决措施:加强审计基础理论的学习,学习审计1131号准则-审计工作底稿、1301号准则-审计证据[充分性、适当性(相关性、可靠性)]

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没有建立必要的逻辑关系,造成审计底稿一大堆,但零乱不堪。

养成良好的逻辑推理习惯,才能做好底稿,象高中时做证明题一样一步步推理得出审计结论,整个推理过程要在审计底稿中予以反映,即会形成完整的底稿。同时注意审计证据要附在审计结论后。

问题三、审计重要性的利用存在理解误区 解决措施:要深入学习审计准则-重要性

重要性的判断与合理利用是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的工具,在审计过程中要积极、合理运用,项目经理应在审计计划中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并指导助理人员使用。

对于每一会计科目发现的错报首先要与认定层次的错报水平对比,对比后超过重要性水平的要进行审计调整,不超过的要作为未调整事项汇总,再判断所有未调整错报是否超过整体层面的重要性水平。

对于重要性水平只是控制风险的尺度,一般情况下只要有错报都尽量调整,以降低未发现错报带来的风险。

问题四:错报与测试差异概念混淆,导致审计调整分录错误 解决措施:正确理解错报与测试差异的概念区别 错报指:已发现的有证据表明是错误的情况

测试差异:指利用审计技术对样本进行重新执行或验算过程中发现的差异,此时并不一定是错报,是否属于错报尚待进一步寻找证据

部分审计人员对测试差异进行了审计调整,导致审计调整分录的错误,被客户提出质疑。例如对利息支出、固定资产折旧的测算均存在此种情况

问题五:当错报涉及的明细项目较多时如何进行审计调整

解决措施: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测试发现公司少计提折旧,且涉及所有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多达上千项,此时如果对每项固定资产均进行审计调整对企业的工作量巨大。此时要找出少计提折旧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只对影响大的进行审计调整,其他未调整的作为未更正错报与重要性水平对比。或整体的作为未更正事项与重要性水平对比

问题六、何时使用“差额较小,不做审计调整”或“测试差异较小,可以确认”的审计说明

“差额较小,不做审计调整”:是指:已发现的错报金额低于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同时所有未更正错报汇总后不低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

“测试差异较小,可以确认“是指:测试发现测试结果与公司的账面反映存在较小差异,但没有证据表明其是错误的或正确时

问题七:执行程序不到位,只选会的,不选对的,半拉子工程

例如:对存货盘点程序理解不透彻,只有前半部分,没有后半部分,只有盘点表,没有盘点结论,没有将盘点结论与会计报表认定设立印证关系,即半拉子工程。

只有函证过程,没有函证结论

解决措施:项目经理加强对助理人员的指导。 问题八、只有分析结论,没有证据支持

如,经分析公司销售收入大副上涨50%,经与客户沟通,系公司2008年新上一条生产线,产能大副增加所致。

但没有再实施程序予以验证公司2008年的产量与2007年比是否确实增加

了,增加的原因是否是新上生产线,固定资产是否增加。

解决措施: 加强审计证据的逻辑推理。有依有据的形成审计结论,不要只有结论,没有证据。

问题九:不会的不问,说了不明白的不再问

例如:复核人员提出的问题:未关注大额未达账项,回复意见,调节表调节一致,看来该审计人员是真的不懂如何做未达帐项的工作底稿,但问题所在并不是该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差,而是该审计人员有强烈的自尊心,以问为耻。

再是:复核意见要审计人员进一步实施程序去对:发货未开票的确认收入的部分客户抽取客户确认收货的资料。最后底稿中啥也没有,那肯定是没听明白,但既然没听明白又没再问,最可怕的就是这种情况,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多确认收入。

解决措施:不会不是问题,难能可贵的是要不耻下问 问题十、出了问题不敢承担责任

复核出的问题,没有自己的错,全是别人的错,客户提出问题,使劲往外推,说自己辞职了,不干了等等理由

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才能受到复核人员、客户及他人的尊敬。 问题十一、做审计不了解内控

在做销售收入、应收账款时对公司的关于销售的内控制度不了解,关键的程序未根据公司的政策实施,导致审计失败。例如:发货未开票的收入确认问题,如果不了解公司销售收入确认的政策,就会导致审计失败

解决措施:加强内控制度的学习,结合内控审计做细节测试 问题十二、审计抽样方法不会运用

例如:应收帐款的测试,上千家客户如何抽取样本进行测试,抽取的样本在测试如何进行抽样等等

抽样没有目的性,没有划分层次,金额大的划为一层全部进行测试 解决措施:学习审计准则——抽样

问题十三、函证程序与替代测试重复执行,降低审计效率 问题十四、盘点日不在会计报表日的问题 期后盘点

事前盘点

盘点日在25日,报表日在31日的问题 问题十五、预审达不到提高审计效率的目的

项目实施了预审,但预审与年报分不清楚,在年审时重复劳动,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还不如不做预审

解决措施:明确预审需要做的工作内容以及与年审的衔接方法 问题十六、工作态度不严谨,审计调整分录、审计报告漏洞百出

审计调整分录借贷颠倒、调整数字与审计工作底稿不一致,审计报告报表不平、表间勾稽关系错误,附注数字错误

解决措施:需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尤其是从事数字的会计师

问题十七:对关联方往来以及其他大额往来账户没有进行函证,并且没有作足够的替代测试,底稿中亦没有注明不进行函证的理由。

解决措施: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要尽量函证,不只函证大额,对于关联方往来款项也要取得回函,且在进场初期就先进行函证,以减少替代测试的工作量,如因客户的原因实在不能函证的一定要作替代测试,并检查期后收款、付款情况,还要在底稿中注明不能函证的理由。

比如东营协发化工的东营高创投资公司的5000万元,此笔款项在获取了借款协议书后没有考虑到向对方单位函证,虽然函证不一定有效,但当时没有实施这个重要的审计程序却是很大的工作失误,这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

问题十八:对于主要客户或供应商虽然取得了合同,却未能对账面中的记录与合同金额进行核对。比如天山管道的应收账款,对主要客户作了替代测试底稿,也取得了销售合同,但替代测试中抽查的凭证与合同之间没有明显的勾稽关系,因此,取得的合同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解决措施:今后在索取大额合同后,要仔细查看合同内容,并与账面记载数字进行核对,确认账面记录是否真实。

问题十九:其他应收款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为未充分了解每一项目的款项性质,是否需要重分类及审计调整。

解决措施:其他应收款核算的内容较多且款项性质多种多样,审计时应充分了解每一笔的性质并根据重要性追踪至原始单据,以此支持审计结论。

问题二十:预付款项存在的问题是未充分核对每一项的性质,正确划分材料款、设备款、工程款等,造成现金流量表填列不准确。

解决措施:结合函证及替代测试确定好往来款项的性质。

问题二十一: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内容知道在审计过程中未注意到其核算的不属于待摊费用性质。

解决措施:应平时注重学习理论知识,尤其是在审计现场会遇到一些问题,及时向项目经理反映,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问题二十二:审计工作底稿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审计中没有发现调整事顶的项目)。

解决措施:在以后项目中,对于重要科目无论是否有审计调整事项均应取得相关证据支持,如:固定资产类取得产权证,无形资产类取得土地证、专利证等,对于存在异常趋势的项目,要对异常趋势作出充分说明,在取得足够证据的前提下,对异常趋势是否合理作出适当的判断,尽可能得出目前状况下最合适的结论。并取得相关的证据(尽可能取得外部证据)。

问题二十三:这次检查中发现大量底稿没有进行交叉索引。

解决措施:以前对交叉索引没有足够重视,通过这次检查二部的底稿,发现自己的工作不够细致,相关科目之间没有交叉索引,底稿与附件之间也没有编索引,查看底稿时给人感觉很混乱,不够清晰。

比如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社会保险费、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其他税金等明细科目,与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交税费等科目进行交叉索引,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与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中的利息测算底稿进行交叉索引,营业税金及附加与应交税费的交叉索引,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与贷款卡、贷款卡核对表之间进行交叉索引,如此便可以减少大量的抽查凭证工作,提高效率,还会使底稿更加的清晰明了。

问题二十四:交叉索引几乎没有。底稿中缺少交叉索引使得我们做的科目之间失去了应有的关联性,其实很多科目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正确的使用交叉索引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重复作业,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还会增强工作底稿的逻辑性,显得更有条理。

解决措施:关于交叉索引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该熟悉各个科目所执行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m3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