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

更新时间:2023-08-28 09:03:01 阅读量:1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活生生的这一个

把 栏 杆 拍 遍

梁 衡

作者简介梁衡:山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 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 士生导师。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 和政论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 普作品奖。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 演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 山大川感思》《人杰鬼雄》等。 近年来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伟人名人的 写作。散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 《把栏杆拍遍》《大无大有周恩来》《跨越百年的美 丽》等产生广泛影响。

作者链接--梁衡的散文创作之所以会取得很高的成就, 是因为梁衡对自己的写作要求近乎苛刻。他对 散文创作的要求是“背”,就是写出的东西是 拿来给人背诵的。他曾引用杜甫的话说:语不 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著书必求传后 世,立事当作空前谋。

主张散文要:求真、求美、求新 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

解题“把栏杆拍遍”语出辛弃疾的《水龙吟》。 此典故出自宋代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 书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 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 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 醉把栏杆拍”。

“把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 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找出中心句,说说本文围绕辛弃疾着 重写了什么? 2、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 在作者看来辛弃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 (提示:抓住作者评析时的关键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我们, 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 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 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这是 文章要告诉读者的主要问题。抓住这个问题,就 抓住了理解文章的关键。 2、关键句:“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 武人本色是政人。”在作者看来,辛弃疾其实是 一位“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他“由行伍出 身,以武起事”,“最终以文为业”,成为一位 大词人。

“武人”辛弃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辛弃疾是一个怎样的 “武人”?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件来表现他的 武人性格的? 作为“武人”的辛弃疾是一个血气方刚、骁勇 善战的爱国志士,“为了光复大业”,他决心 “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 写法小结: 选用典型事件(细节)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链接--南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主完颜 亮大举南侵之时,北方爆发了以汉人耿京为首的 农民起义。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随机响应,啸聚 两千山东义士,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并随后投 奔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 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金营。当时辛弃疾 奉命渡江与南宋密使接洽联合抗金事宜,归来途 中闻此消息,怒不可遏,遂率身边仅有的五十余 人,飞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 部万余人投归南宋,将叛徒交与南宋朝廷处决。 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其名重一时。

“政人”辛弃疾思考:作为“政人”的辛弃疾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有着怎样特殊的遭遇?“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 的政治家。” “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 “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 执著地工作”,简直是个工作狂。 他爱提意见,45年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 唠叨”,不停地要求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他始终“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 过则成灾。”他“惹来了许多的诽谤, 甚至说他独裁、犯上”。 他屡屡“招谤而被弃”,“他作为南 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时 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 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

人物链接-- 辛弃疾南归后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也由此 踏了上抗争与遭贬的不归之路,这时他二十三岁。此时 南宋朝廷中妥协投降势力日趋得势,可谓防抗金将士如 防贼,忠君报国却为投降派所不容。郁闷至极的辛弃疾 凭一腔热血与投降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宋孝宗乾 道元年,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 《九议》,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复上书,陈述自己的抗 敌救国大策。只可惜南宋皇帝小儿受奸臣蛊惑早已放弃 抗金大计,偏安一隅,所上之书均未被采纳。只是对辛 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才智颇感兴趣,于是先后把 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 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镇压风起云涌的 农民起义。一个文韬武略的政治家就这样终身落魄,抑 郁而终。

“词人”辛弃疾1.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只能笔走龙蛇, 泪洒纸笺,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 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2.辛弃疾的词与其他文人的词相比,其独 特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

“词人”辛弃疾思考: ①武人出身、一心报国的政治家辛弃疾 为什么终至于成为一位伟大的词人? ②他的词何以能在中国五千

年诗歌史上 矗立起一座无人能比的颠峰? 细读课文看看作者对此作了怎样深入 的思考和探索。

思考: ①武人出身、一心报国的政治家辛弃 疾为什么终至于成为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 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作为“武人”,他不能血洒大漠、马革裹尸; 作为“政人”,他虽满怀经略,却招谤被弃,报 国无门,壮志难酬。于是他只能“把栏杆拍遍”, 把满腔悲愤之情倾泻于笔端。

“把栏杆拍遍”正是一位忧心如焚的伟大 的政治家坎坷一生的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

把 栏 杆 拍 遍

②“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 液。”……“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捶打,时 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 “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 当权者不使其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 术的反面环境。”……“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 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 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 由此可见,正是南宋特殊的历史和政治环境,个 人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和遭遇,再加上非凡的才能 和思想,使本应为出色的政治家的辛弃疾成为了 伟大的词人,并且“也决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 在文人中的惟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辛弃疾由武人变为词人, 不变的是什么?从辛弃疾的身上我们看见了中华民族怎 中国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 样的一种精神? 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 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 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知人以论世,读诗以观心梁衡的历史人物散文,不是简单的史 料堆砌,正如梁衡自己所说:“我的散文 第二类是历史人物,如范仲淹、诸葛亮、 辛弃疾、韩愈、林则徐等,也主要侧重于 写他们的政治抱负和在实现事业中所透出 的人格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khi.html

微信扫码分享

《把栏杆拍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