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规则

更新时间:2023-09-02 17: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泰勒规则江 春

泰勒规则(Taylor Rule) 产生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金融的全球化,使货币供应量与一 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变得越来越弱,同时,由于金融衍生产 品市场的发展,使货币供应量的定义和统计带来了困难,这 些经济金融环境的变革使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应量与经济 增长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困难。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 的货币政策机制遭受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 济学家泰勒(Taylor,1993)提出了著名的泰勒规则,为新形 势下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泰勒规则的思想渊源 泰勒规则的基本公式 泰勒规则的特点 泰勒规则的创新之处 泰勒规则的意义 泰勒规则操作和运用中的问题 泰勒规则的泰勒规则的前提条件

一. 泰勒规则(Taylor Rule) 的思想渊源泰勒规则实际上是在综合了传统货币数量论, 凯恩斯货币理论及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 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论或新的货币政策规则。 费雪的货币数量方程式为:

MV PY 其中 M 为流通中的货币存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 P 为物价水平,Y 为真实产出。传 统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 V 上一个常数。弗里德曼则修正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他认为货币流通速度 v 是取决于利率 i ,物价水平 p 和收入 y 的一个函数。其货币流通函数可简写为:

Y V ( w; i, p; u ) M

一. 泰勒规则(Taylor Rule) 的思想渊源

同时,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也认为货币流通速度 V 是收入 y 和利率 i 的函数,即:

V f ( y, i) ,因此,泰勒综合传统货币数量论,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及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基本思想,就得到名义利率 i ,物价 p 和实际产出 y 之间的方程式。 其次,Taylor 根据费雪效应(即名义利率 i 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i r* e

一. 泰勒规则(Taylor Rule) 的思想渊源但泰勒认为,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预期之间事实上存在如下效应:

i r * e其中, i 为名义利率, r * 为实际利率, 为通货膨胀预期, 为名义利率对于通货膨e

胀预期变化所做出的反应(在费雪效应的条件下, 取值为1,故有 i i 。这意味* e

着,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一对一地发生变化) 。 最后,将 i i 代入名义利率 i ,物价 p 和实际产出 y 之间的方程式,就得到泰* e

勒规则的基本公式。

二. 泰勒规则的基本公式it r * t ( t * ) ( yt y * )其中, it 为短期名义利率(即中央银行用作工具或政策目标的短期利率,美国为联邦基 金利率); r * 为长期均衡

的实际利率(使一国达到潜在产出水平,并扣除通胀影响的利率。 泰勒取值为 2%,这是根据美国无风险金融资产扣除通货膨胀水平后的平均利率计算得出 的); t 为通货膨胀率(表示前 4 个季度的平均通货膨胀率); 为中央银行的目标通货*

膨胀率(泰勒取值为 2%); t

* 表示通货膨胀缺口; yt 为实际总产出, y * 为潜在总产出*

(潜在产出是指经济体系的生产资源均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 yt y 实 际总产出缺口。 和 分别代表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缺口和总产出缺口的系数。

二. 泰勒规则的基本公式泰勒根据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及简化公式的考虑, 将联邦基金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缺口和 产出的系数 和 都分别等于定义为 0.5。 定义为 0.5 意味着: 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 t 上 升到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 一个百分点, 则中央银行应调节名义利率 (联邦基金短期利率) ,*

使其高出实际利率 50 个基点(一个基点为 0.01%,50 个基点则为 0.5%) 定义为 0.5 则意 。 味着:如果实际产出 y t 超过潜在产出 y 一个百分点,中央银行也应调节名义利率(联邦基 金短期利率) ,使其高出实际利率 50 个基点。这样,模型可变为:*

it 2 t 0.5( t 2) 0.5( yt y * )

二. 泰勒规则的基本公式泰勒规则的政策含义为: (1)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目标通货膨胀率 2%( t =2,即 t 2 0 ) ,实*

际产出等于总产出( yt = y ,即 y t y 0 ,产出缺口为零,这意味着,经济实现了充*

*

分就业)时,名义利率将等于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即 it r t ,符合费雪效应),*

这时,整个社会的就业率和物价均处在合理的均衡水平,这意味着,该经济体将会保持在一 个稳定且持续增长的理想状态。这时的联邦基金利率应该保持在 4%不变。

二. 泰勒规则的基本公式(2)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 t 上升到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 * 一个百分点,从而导致实 际利率( i t )偏离均衡水平,则中央银行就应该相对于当前通货膨胀率运用各种政策工 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变动贴现率等)调节名义利率(联邦基金利率) i t ,将联邦基金利率提 高 0.5 个百分点,使名义利率(联邦基金利率)高出实际利率 0.5 个百分点,从而使实际利 率下降到均衡水平,否则就会因为利率水平过低而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过大,而造成实际通 货膨胀率偏离目标通货膨胀率更大。反之则反是。

二. 泰勒规则的基本公式(3)如果实际产出 y t 低于潜在产出 y 一个百分点,从而导致实际利率( i

t )偏*

离均衡水平,则中央银行也必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变动贴现率等)调节名 义利率(联邦基金利率) i t ,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 0.5 个百分点,使名义利率(联邦基金利 率)低于实际利率 0.5 个百分点,从而使实际利率下降到均衡水平,否则就会因为利率水平 过高而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过大,而造成实际产出偏离潜在产出更大。反之则反是。

二. 泰勒规则的基本公式

(4)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 t 上升到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 一个百分点,同时实际产*

出 y t 超过潜在产出 y 一个百分点,则中央银行必须将使联邦基金利率 it 提高一个百分点, 从而使实际利率上升到均衡水平,否则就会导致经济的过度膨胀。反之则反是。

*

二. 泰勒规则的基本公式

总之,泰勒(John Taylor)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在各种影 响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中,实际利率是唯一能够与 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相关关系的变量,因此, 实际利率应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据此,泰勒认为,应根 据通货膨胀和总产出的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来调节名 义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使名义利率在剔除物价水平因素 后与实际利率相等,这样就能使利率水平保持中性,使之对 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同时也不起抑制作用,以形成稳定的 利率环境,避免利率波动与经济走势的背离,扰乱经济运行, 这样,经济就可以以其自身的潜能在目标通货膨胀率下持续 稳定地增长,从而实现物价的稳定和总产出的稳定增长双重 目标。

二. 泰勒规则的基本公式 泰勒比较了利用这一规则计算出的联邦基金利率规则值 与历史实际值。发现这种规则能够很好地拟合美联储20世 纪80年代以来的货币政策操作。只有1987年,当美联储对 股灾做出反应时,规则值与实际值有一个较大的差距。后 来,又检验了1879一1997年间美国的货币政策,发现在通 货膨胀率较低且较稳定的期间,货币政策通常符合泰勒规 则。 泰勒规则实际上提供了一个以公开市场为操作工具,以 短期利率为操作目标,以实际利率为中介目标,以通货膨 胀和经济稳定为政策目标,以“逆风向行驶”为基本原则 的货币政策机制。

三. 泰勒规则的特点

泰勒规则一经提出,就受到实践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泰勒规则的特点之处在于: (1)以数学模型推导出利率与产出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线性 关系,从而提供了一种不再以货币供应量为操作目标的货币 政策规则,以调整利率作为对经济进行调节的主要手段。 (2)泰勒既提倡制定“中性”的货币政策(即保证实际利

率的中性)以保持经济固有的内在增长秩序,而以相机抉择 (即根据通货膨胀和总产出的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及 时调节名义利率)来保证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应变性。

三. 泰勒规则的特点

(3)Taylor规则强调,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仅应控制通 货膨胀,而且应减少潜在产出的周期性波动. 因此,泰勒规则 概括了货币政策的两个目标:即一方面促进经济实现最大化、 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保持较低的、稳定的通货膨胀。 (4)泰勒规则将长期的通货膨胀率目标具体化,为宏观经 济提供了一个内在的名义锚。泰勒规则在奉行长期物价稳定 政策的同时也重视短期产出稳定的目标,也就是说,既能在 短期内将实际产出稳定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又能在长期内 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率。

四. 泰勒规则的创新之处

泰勒规则实际上将货币主义强调的“固定规则”思想(即主 张事先确定货币政策的操作程序及规则,并提高货币政策的 透明度,不随意改变货币政策的操作程序及规则,以稳定公 众的预期,从而保证市场机制的稳定)与凯恩斯主义主张的 “相机抉择”思想(即主张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 不受任何固定程序或规则的约束,而是依据经济运行的状况 灵活调节,“逆风向行事”平抑经济周期,从而稳定经济) 结合在一起,坚持货币政策应对实际GDP和通货膨胀这两者 的变化都做出反应,而不只是对付通货膨胀。 泰勒规则以规则性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相机抉 择来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和应变性,货币当局一方面通过规 则性的货币政策作用于人们的预期,另一方面通过微调操作 进行渐进调整,在达到政策目标的同时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减 缓经济的波动,因此该规则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并为越 来越多的中央银行所接受。

泰勒规则的意义

中央银行采用泰勒规则有助于加强中央银行与公众之间 的政策交流,在公众与央行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引 导公众预期的形成,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透明度。中央银 行通过实施泰勒规则,不允许通货膨胀率在经济周期中随机 行走,向公众表示了反通货膨胀的决心,增强了货币政策的 可信度。公众可以通过泰勒规则了解货币政策行动内在的合 理性,以及这些行动如何符合其目标,从而减轻人们心理上 的不安定感,避免预期效应引起的紊乱,保证货币政策的顺 利执行。 1993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放弃对货币供应量MZ的控 制,转而将控制联邦基金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 际上就是以泰勒规则为理论依据的。从1993年泰勒规则提 出

直至2001年,美国宏观经济在通胀率和失业率“双低” 的情况下持续稳定增长,以泰勒规则为理论指导的美联储作 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功不可没。

六、泰勒规则操作和运用中的问题

(1)潜在产出的测算 对于潜在产出的计算估计方法,理论界一直未形成统一意 见,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有生产函数法和时间序列分解法 (即潜在总产出由实际GDP的对数进行线性趋势拟合而得到) 两大类,每一类在具体计算时还存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可供 选择。估计方式的不统一给政策制定带来不确定性,而且, 不同的潜在产出测算方法得到的利率水平也有差异。 (2)均衡的实际利率水平 最难估计的变量就是均衡的实际利率水平。 总之,根据不同类型的数据得出的政策建议会大相径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k8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