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开展新一轮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更新时间:2023-09-14 19:25: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开展新一轮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学校“十一·五”期间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5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44门、广东省精品课程54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42门、学校精品课程171门。这对进一步提高学校课程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示范作用,也极大地巩固和提升了学校在高职院校中的领先地位。

为逐步实施学分制,学校制定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按照专业群招生和新的教学运行组织体系的方案》(深职院〔2010〕31号),该方案根据学分制的要求,构建了以五类课程为要素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公共平台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专门化课程+任意选修课程)。明年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学校在此期间将重点开展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此,学校“十二·五”新一轮课程建设工作,将主要围绕开发和建设好新的课程体系框架中的这五类课程展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特制订本指导性意见。

一、 指导思想

以符合与满足实施学分制的需要为目标,以各类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课程的内涵改革与建设为核心,以突出课程教学的实效、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目的,做好“十二五”课程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二、 建设目标

按照新的课程架构,建设以公共平台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专门化课程、任意选修课程等五类高质量课程为基础的符合

高职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通过五年的建设,形成稳定和规范的各级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并且全部达到重点课程标准;任意选修课程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要保证满足与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要求;专门化课程组要形成动态化、柔性化,以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就业岗位工作的需要。

三、 主要思路

1.对于公共平台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开展分层或分类教学内容的建设。课程建设的重点是在符合课程目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开设课程名称与学分相同,但要求和水平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不同,以利于因材施教,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学班进行课程学习。

2.对于专业群(大类)平台课程,主要是抓好课程的整合,形成专业群(最好是形成专业大类)稳定、规范的平台课程组。重点突出与专业大类相对应的职业群所需要的宽泛、必备、共性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教学内容建设。

3.对于专业课程组,主要是抓好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相互衔接,整体优化。重点在于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教学内容建设。

4.对于专门化课程组,主要是抓好课程组的相对自成体系与课程相互之间的关联。重点突出针对职业岗位群中某一类岗位所需要的专项职业能力的教学内容建设。

5.对于任意选修课程,主要是抓好数量充足、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动态灵活的任意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重点是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学生的学习意愿。

6.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主要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开展。课程总体设计要按照理实一体化、做学教融合的要求来进行,以遵循职业课程工学结合的学习规律;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主要是按照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来展开,以体现职业课程的实践特征;课程结构主要采用模块化架构,以增加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实施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

7.课程的考核作为学习的指挥棒,要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考核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多元化、多样化。从2011级起,要求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每门课程的考核都要有形成性考核的部分,其中考勤、平时表现的分数,不得超过形成性考核分数的20%,其他成绩要以完成大的教学环节、课程模块、大作业等方面的情况来评定。对于安排有书面考试的课程,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应提倡开卷考试或半开半闭考试,重点考核知识与理论的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每门课程建设的内容要全面、规范。一般应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形成性考核方案、教案、课件、教材(讲义、实训教材和实训指导书)、辅助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等项目。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组织形式要便于学生自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 主要措施

1.学校和各教学单位,要统筹协调做好“十二·五”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规划有组织、分阶段的实施课程建设。学校在课程建设经费方面重点予以倾斜保障。

2.教务处要牵头负责做好学校公共平台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建设的规划、组织与协调工作;各教学单位的重点是专业群(大类)平台课程的规划、建设的组织和协调;各专业群要以专业课程组为单位,组织课程组内的教师共同开展专业课程的建设。

3.任意选修课程中的非专业类课程,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教学单位,采取单位负责或课程组负责人负责制的方式进行开设与建设。对于某些重要的、影响面大、难度大的任意选修课程组,采取招标或重点资助的方式来建设。任意选修课程中的专业类课程由各学院统筹规划与建设,要兼顾本学院和其他学院学生的需要。为保障任意选修课程的开出数量和质量,学校对任意选修课程采取根据各教学单位承担教学任务的不同,单独划拨教学经费和奖励经费。

4.继续开展重点课程的建设。建设重点是学校公共平台课程、专业群(大类)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非专业类的重要的任意选修课程。立项采用指定和条件审查、申报评审相结合的方式,验收重点突出课程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5.在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深化精品课程的建设。建设重点是学校公共平台课程、专业群(大类)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立项采用申报评审的方式,验收则重点突出学生学习实效的考查。

6.重新构建对课程建设的评估、评价指标体系。从指导思想到评估、评价指标的设计上,不仅从教的方面看建设的成果,更要从学的方面看所取得的实效。

7.对把科技研发与教学紧密融合的创新型项目课程,予以重点扶持与推进,鼓励教师把实际的横向课题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到2015年,对条件成熟的专业,将创新型项目课程纳入必修课程。

8.从2011级开始,专业教学计划及其课程设置必须经过专家论证和通过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审议。今后学校公共平台课程的变更必须通过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审议。专业群(大类)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组课程的变更(包括课程名称、学分),必须通过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审议,确保这类课程的相对稳定性。

9.在对教学单位的考核中,要重点突出课程建设成效的考核;在教师聘任合同所规定的主要工作职责及其聘期(固定)考核中,要把课程建设的任务和成效,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k2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