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面解析几何》高考试题与解题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22 04: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平面解析几何》高考试题与解题策略

平面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内容是直线、圆和圆锥曲线,其本质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在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指导下,每年的高考对解析几何的考查都占有较大的比例。下面就2009年至2014年高考理科数学宁夏(贵州)卷的平面解析几何试题进行分析。

一、考点、分值和题型分析 年份 题号 载体 设问 考查知识 分值 总分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双曲线的渐近线、焦点,点到直线的4 双曲线 5 离。 距离。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根与系数的关13 抛物线 求直线方程。 系,斜率公式,中点公式,直线方程5 22 的点斜式。 (1)求椭圆方程;椭圆的标准方程、长半轴、半焦距,20 椭圆 (2)求轨迹方程并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两平行线、双曲12 说明是什么曲线。 线、椭圆(部分)。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点公式,,根12 双曲线 求双曲线方程 与系数的关系,斜率公式,直线方程5 的点斜式。 圆与直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圆相切,点到15 5 22 求圆的方程 线 直线的距离。 (1)求椭圆的离心椭圆的定义、离心率,直线方程的点20 椭圆 率;(2)求椭圆的方斜式,直线与椭圆相交弦长,等差中12 程。 项、线段的直平分线 双曲线的对称性、离心率,弦长(通7 双曲线 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5 径). 14 椭圆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离心率 5 22 (1)求M点的轨迹求曲线的方程,向量的坐标运算;导M点满方程;(2)求O点到数的几何意义,直线方程的点斜式,20 足向量12 直线l距离的最小点到直线的距离,基本不等式或导数等式 值. 求最值。 4 椭圆 求椭圆的离心率 5 椭圆的定义、离心率. 抛物等轴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实轴长,抛线、等8 求C的实轴长 物线的准线、对称性,直线与抛物线5 轴双曲相交弦长。 22 线、 圆的标准方程,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抛物(1)求p的值和圆方程、对称性,三角形面积,导数的20 线、 F的方程;12 (2)求原几何意义,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平圆 点到m,n距离的比 行直线间的距离。 1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抛物线求C的方程 C、圆 直线、12 求b的取值范围 三角形11 2014 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准线,圆的标准方程。 直线方程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求参。 椭圆的标准方程,线段的中点,直线椭圆(1)求M的方程;的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根与系20 M、直(2)四边形ACBD面数的关系,两直线垂直,直线与椭圆线 积的最大值 相交的弦长,四边形面积的最值。 抛物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意义,直线10 线、直求?OAB面积 方程,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线 圆、圆的切线方程,三角不等式,两16 圆 求xo的取值范围 点间的距离公式 椭圆C、(1)求离心率;(2)椭圆的概念、标准方程和几何意义20 直线 椭圆C中的a、b 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5 5 22 12 5 5 12 22 二、高考命题的特征: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表格来分析解析几何高考的命题特征:

1、题量稳定:七年来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一般稳定在2个选择题或填空题,1个解答题,分值为22分,占总分值的约14.67%,解析几何课时为34,占总课时的11.81%,分值百分比超课时百分比近3个百分点,足见其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2、重点突出: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以2013年为例,一般考查了60%左右的知识点,其中对直线、圆、圆锥曲线知识的考查几乎没有遗漏,通过对知识的重新组合,考查时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支撑数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并保持必要深度。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圆的标准方程,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等是支撑解析几何的基石,也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元素。高考十分注重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考查,有的是考查定义的理解和应用,有的是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有的是直接考查圆锥曲线的离心率,有的是考查直线与圆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

3、题型稳定:作为基础题,两个小题(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在部分位置时属于容易题或中等题,多以考查对直线、圆、圆锥曲线的基础知识为主。圆锥曲线解答题以区分度好、选拔性强、对能力和思维品质考查全面而倍受命题人青睐,该试题常与向量、函数与导数、方程、不等式、圆、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交汇,因此试题对思维的灵活性、思维能力、运算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入手容易解答繁。由于《考试大纲》降低了对双曲线的要求,所以解答题常以椭圆或抛物线为载体进行命题。椭圆、双

2

曲线、抛物线至少考两大曲线,直线、圆一般不单独考查,一般都是直线与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或圆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综合考查。高考题一般不给出图形,以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解答题一般都放在第20题。

三、解题策略 1、直线与圆的方程

要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特别是求直线方程的点斜式.要熟练运用与圆相关的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如求解圆的方程的待定系数法、求圆的圆心与半径的配方法、求圆的弦心距的构造直角三角形法、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代数法与几何法、求圆的切线的基本方法等.这些方法是解决与圆有关问题的常用方法,必须认真领会,熟练运用。直线、圆一般不单独考查,一般都是直线与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或圆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综合考查,只有2013年的第12题单独考查了直线方程的应用。

例1(2010年第15题).过点A(4,1)的圆C与直线x?y?1?0相切于点 B(2,1).则圆C的方程为 .

例2(2013年第12题).已知点A(-1,0);B(1,0);C(0,1),直线y?ax?b(a>0)将△ABC分割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b的取值范围是

??21?21??11?1?,1?,A (0,1) B ? C D ,? ???????23?22??32???2、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

圆锥曲线的定义是推导圆锥曲线方程及性质的基础,同时是解题的重要工具。圆锥曲线标准方程是圆锥曲线讨论性质的基础,是圆锥曲线题目的根本,它们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是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应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题。

例3(2011年第14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的中心为原点,焦点F1,F2在 x轴上,离心率为的方程为 。

3、圆锥曲线的离心率

离心率是高考对圆锥曲线考查的又一个重点,离心率问题是高考中久考不衰的热

3

2。过l的直线 交于A,B两点,且ABF2的周长为16,那么C2点,其归根结底是寻求关于a、b、c的相应关系,并转化为只含有a、c的关系,再转化为含e的关系,最后求出e。

例4(2011年第7题).设直线l过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且与C的一条对称轴垂直,

l与C交于A ,B两点,AB为C的实轴长的2倍,则C的离心率为

A 2 B 3 C 2 D 3 x2y2例5(2012年第4题).设F1F2是椭圆E:2?2?1(a?b?0)的左、右焦点,P为

ab直线x?3a上一点,?F2PF1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则E的离心率为( ) 212??A B C D 23??4、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深刻直观地揭示出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是解析几何中的“灵魂”。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一般包括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长轴长、短轴长、实轴长、虚轴长、准线等,它们是解题的基础,在高考中经常考,因此必须理解、掌握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例6(2012年第8题).等轴双曲线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C与抛物线

y2?16x的准线交于A,B两点,AB?43;则C的实轴长为( )

(A)2 (B) 22 (C)? (D)?

5、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及圆锥曲线的综合性问题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及圆锥曲线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汇集了高中解析几何中直线、圆锥曲线的知识内容,还涉及了函数、导数、方程、不等式、数列、平面向量、圆、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从而成为解析几何综合性最高的内容,也成为每年必考的内容,因此在学习中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例7(2012年第20题).设抛物线C:x2?2py(p?0)的焦点为F,准线为l,A?C,已知以F为圆心,FA为半径的圆F交l于B,D两点;

(1)若?BFD?900,?ABD的面积为42;求p的值及圆F的方程;

(2)若A,B,F三点在同一直线m上,直线n与m平行,且n与C只有一个公共点, 求坐标原点到m,n距离的比值。

4

x2y2例8(2010年第20题).设F1,F2分别是椭圆E:2?2?1(a>b>0)的左、右焦点,

ab过F1斜率为1的直线 l与E 相较于A,B两点,且AF2,AB,BF2成等差数列.

(Ⅰ)求E的离心率;

(Ⅱ)设点P(0,-1)满足PA?PB,求E的方程.

例9(2011年第20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1),B点在直线y

uuuruuruuuruuuruuuruurM= -3上,点满足MB//OA,MA?AB?MB?BA,M点的轨迹为曲线C。

(Ⅰ)求C的方程;

(Ⅱ)P为C上的动点,l为C在P点处得切线,求O点到l距离的最小值。 在今后的学习中,首要的任务便是准确理解概念,牢记重要公式,熟练掌握基本方法,洞晓考试内容所涉及的各个知识点。高考试题年年变,但命题的依据不变,要以此为根本,弄清高考的知识点及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要求 ,这中间实质性的工作就是精通课本。很多的客观题直接源于课本,往往是课本的原题或变式题,主观题也多是根植于课本。如果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备战高考无从谈起。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jp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