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虞集及其诗歌主张与创作

更新时间:2023-11-04 03: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虞集及其诗歌主张与创作

[摘要] 作为元代诗文大家的虞集,其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虞集的生平经历及其诗歌主张与诗歌创作方面来谈虞集的诗歌艺术。 [关键词] 虞集,生平经历,诗歌主张,诗歌创作

对于元代文学, 历来标举元曲, 但诗歌在元代并没有停滞不前。元灭金至建国的一百余年间, 尤其是仁宗恢复科举、重用文人以来, 诗风日盛。仁宗至文宗朝, 四方俊彦, 萃于京师, 笙铺相宣, 风雅迭唱, 而其中以虞集、揭傒斯、范梈、杨载四人, 成就最著。“ 元诗称大家, 必曰虞、杨、范、揭。”【1】(都穆《南稼诗话》)四人中, 又数虞集为巨擎。“盖继元遗山而为文坛祭酒者, 诚非集莫能当之。”虞集诗“ 浑厚典重, 足扫晚宋尖新之习” , “上接大历、元和, 下开正德、嘉靖”【2】(胡应麟《诗蔽》) , 对我国诗歌展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一、虞集身世及生平简介

虞集, 字伯生, 号道园, 因其书室名邵庵, 故学者又号之曰邵庵先生。 生于宋度宗咸淳八年,祖籍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 为南宋垂相虞允文五世孙, 父亲虞汲官黄冈尉。其母是国子祭酒杨文仲之女。祖辈皆以文学知名。宋亡, 父汲移家于江右抚州之崇仁( 今江西崇仁) 。集幼承家学, 长以“ 契家子” 从游于父友吴澄, 以博洽闻。成宗大德六年(1302) , 虞集以大臣荐, 授大都路儒学教授, 开始了其仕宦生涯。他历仕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文宗等朝, 先后供职于国子监、翰林国史院、集贤院、奎章阁等, 在政坛、文坛声名日著。一时间, 朝廷宗庙之典册, 公卿大夫之碑版, 多出其手。虞集成为延( 1314 —320) 、至顺( 1330 —1332) 间最为著名的文臣之一。他虽然学问博洽, 探研精微, 但保守儒学道统, 所作多颂扬之笔, 倡导程朱及吴澄理学, 以此他只以诗名家。

宋荦《漫堂说诗》云:“元初袭金源派,以好问为大宗,其后则称虞、杨、范、揭”。又如沈德潜《说诗晬语》云:“虞、杨、范、揭四家诗品相敌。中又以汉廷老吏为最。”

虞集也曾自说:“仲宏(杨载)诗如百战健儿,德机(范梈)诗如唐临晋帖,曼硕(揭傒斯)诗如美女簪花(一作“三日新妇”),而他自己的诗如“汉廷老吏”。 二、虞集的诗歌主张

同元代大多数正统文学家一样,虞集也主张把诗歌同世运,社会联系起来,尊奉儒家诗教传统,倡导“宗唐得古”。在他为杨士宏编选的《唐音》所作的序文中说:“音也者,声之成文者也,可以观世矣。其用意之精深,岂一日之积哉?..... 噫,先王德盛而乐作,迹熄而诗亡系于世道之升降也。”这里所谓“系于世道之升降”,是说诗歌与文学是随着世道而变化的,肯定“诗之为学” , 盛于汉魏, 备于“诸谢”。认为中国诗学唐代大盛, 李杜为正宗, 宋不逮唐, ,而主张“宗唐得古”。这一观点在其《使还新稿序》中有集中的表述。 虞集追求“舒缓而淡泊的文风”, 推崇“嗜欲淡泊, 思虑安静“,“ 辞迟而淡泊, 阁然而成章” 。认为思想感情的表达,应该是平和克制、委婉含蓄的。追求诗歌典雅雍容、淡泊温厚的风貌。从这点出发, 他特别掀赏陶渊明、王维和韦应物、柳宗元四家。他极力推崇王、孟、韦、柳等“ 山水清音”一派, 在诗作中着意描写自然景色。此外,他对“ 变体” 诗歌不取排斥态度, 他对屈原的《远游》作了很高的评价。在对杜甫的评价上, 他囿于他的审美见解, 着重从政治上作肯定, 说“唐杜子美之诗, 或谓之诗史者, 盖可以观时政而论治道也。”虞集对典丽正则、平易淡泊诗歌风格的追求,在当时是具有代表性的,影响了整个元中期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

在对创作主体的要求上,主张“性情之正”。所谓“性情之正”,是指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醇正性情。在《送熊太古诗序》中,虞集把“性情之正”同儒家之“礼”联系起来,以符合传统伦理纲常作为评判“性情之正”的标准。虞集认为:“近世诗人, 深于怨者多工, 长于情者多美. 善感慨者不能知所归, 极放浪者不能有所反. 是皆非得情性之正。”(《胡师远诗集序》)要想达到性情醇正,就要不为世俗之情感欲念所扰,达到“嗜欲淡薄,思虑安静”

的境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其一味强调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醇正性情,实则是于程朱理学一脉相承的,使得作家的思想锋芒及主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束缚和消磨。 三、虞集的诗歌创作

虞集诗歌中表现叹老磋卑和退隐归田情感的作品占有相当数量, 这同他在朝时受到排挤、打击有关。他在京都为官30年, 不时流露出不愿受官场羁绊, 希望归老田园的心情。如《后续咏贫士》云:“ 苟遂牛马性, 归放春草丰。”据《元史》记载, 文宗时期, 虞集感到“ 入侍燕间, 无益时政, 且妮嫉者多” , 要求辞职. 未准。随后, “ 患其知遇日隆” 的人不断中伤、陷害他,他在朝时写过一首《无题》诗更隐晦地表达了他受打击后的心情:“夏覃琅环冷于水, 绿镌烹鱼手操匕。西风归燕杏梁深, 恨不身先贵人死。”《家茶》诗又进一步表达了他归隐的决心, 以孤高洁净自许:“万木老空山, 花开绿萼间。素妆风雪里, 不作少年颜。”从根本上说, 这仍属于“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浊善其身的处世哲学的一种表现。

由他的“ 舒迟而涉泊” 的审美观点决定, 虞集的诗歌中缺乏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内容。但艺术上却取得较高成就。虞集自谓“ 乃汉廷老吏”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诗风于典雅中见沉雄老辣。具体说来, 应该是清和、雍容、儒雅、圆熟。

按诗体分, 虞集诗有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等。瞿佑称虞集诗“ 诸体咸备” (《归田诗话》)卷下)近人钱基博则说. “ 其五言古襟怀冲旷, 辞笔轩爽, 而出以游仙, 发其逸趣, 欲攀陈子昂, 上参郭璞。七言古朗丽而出以驰骤, 倘恍而不害现实, 俊迈跌宕, 具体李白。五言律意趣清真, 妙能秀润, 王维之遗音也。七言律格律深严, 绰有变化, 杜陵之矩镬也。其诗颇以唐音之柔厚, 而欲渝宋诗之伧野”。【钱基博.中国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3.P811】这些话虽推尊太过, 但都很好地指出了虞集各体诗的特点, 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具体说来,虞集长于七古、七律和五律。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称“ 伯生七古, 高处深浑, 所不待言” 。如《元诗别裁集》所选之《家兄孟修父输赋南还》、《张令鹿门图》、《画鹤》, 以及《湛湛行》、《次韵陈溪山棕履》等, 都写得清丽流宕, 颇有情味, 被誉为“ 得六朝、三唐风趣” , “ 一洗宋习, 别机成轴”(阙名《静居绪言》)。 《题渔村图》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将画中江南渔村的秀丽景色以及渔翁老妇的形象, 描绘得非常逼真传神, 富有生活气息。最后点出题画的原意:渔村里的人过的是隐居田园的生活, 不愿把姓名传播到尘世中去。这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思想情绪的抒发。《题柯博士画》以苏轼的名赋衬托柯九思的名画, 相得益彰, 诗风也清雄豪放。开句“矶头风急潮水长, 兼茵苍苍系鱼榜” , 苍苍郁郁, 起势最工, 颇有苏诗风味。《金人出塞图》则描绘金人出塞游猎的情景, 反映出女真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和英武豪爽的民族性格。此诗气势雄豪, 笔力强悍, 形象鲜明生动, 足令画幅更为生色。胡应麟称其为元人歌行体中的佳作:“ 雄浑流丽, 步骤中程。”《诗蔽》.. 陶玉禾也评此诗:“笔力骏健, 有风雨驰骤之势。”

在七律中, 最著名的莫过于《挽文山示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 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 诸葛安知汉柞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 月明华表鹤迟归。 不须更土新亭望, 大不如前洒泪时。

陶玉禾评道:“ 意到, 气到, 神到, 挽文山诗, 此为第一。”《元诗选》..全诗沉郁苍劲, 感慨遥深, 既是追挽文天祥这位杰出的爱国者, 也是哀悼南宋的灭亡, 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民族情感。胡应麟说虞集诗学杜, 此诗当为例证。

世传《送袁柏长扈从上京》是虞集的名作:

日色苍凉映紫袍, 时巡毋乃圣躬劳。 天连阁道晨留辇, 星散周庐夜属橐。

白马锦荐来窈窕, 紫驼银瓮出葡萄。 从官车技多如雨, 只有杨雄賦最高。

《辍耕录》记赵孟颇称赞此诗之“ 美” , 并建议改颔联中的“ 山连”为“天连” , “野散”为“ 星散” 。这一“ 论诗” 佳话传到清代, 王渔洋又把它作为“炼字” 的范例来称道。‘ 但这样讲究工力的诗歌在虞集诗中并不很多.

清人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评论说#:“ 伯生七律精深, 自王荆公以后, 无其匹敌。”清人选本《元诗别裁集》、《宋元明诗三百首》还入选了虞集的《城东观杏花》、《送韩伯高金宪浙西》等七律名篇。

在虞诗中, 讲究工力, 显得雅赡, 声律圆熟的律诗到底不是太多。而他的绝句倒是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挥洒自如的风格。如《访杜弘道长史不值道中唱成》:

雨渑轻尘道半乾, 朝回随处借花看。 墙东千树垂杨柳, 飞絮时来近万鞍。

影响虞集诗作成就的原因, 并非才力所限, 而是社会环境、个人身份、性格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也与他的文学主张有关。虞集以疏远之臣的身份, 时常遭受打击, 这使他不敢放言无忌, 在诗文中, 他最大限度地降低个人色彩, 自觉歌时颂圣, 即使抒写一己之情, 纵然感情激烈, 也常欲言又止, 以符合“ 中和” 之义。这使其诗文的价值大打折扣。

虞集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颇有声名。瞿佑记他少时从王叔载学诗时, 王曾标举虞集诗作范例, 其中就有上引绝句. 王叔载还说:范、杨、虞、揭并称, 但“ 光芒变化, 诸体咸备, 当推道园” , 并把虞集比作“如宋朝之有坡公也”(见《归田诗话》) 明代李东阳肯定虞集在“ 去唐却近” 的元诗中的名家地位。

参考文献:[1] [元] 虞集.道园类稿.猿人文集珍本丛刊本. [2] [元] 虞集.道园学古录.万有文库本.

[3]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 [明] 胡应麟. 诗薮.上海:四库全书本.

[5] [清] 何文焕. 历代诗话.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iw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