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自由化

更新时间:2024-05-31 21: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议金融自由化

姓名:张长宝 专业:07级工商管理本(1)班 学号:2007211212 摘要: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给我们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不断被很多

研究者所重视和研究。关于金融自由化的利于弊以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们重视和关注,在百家争鸣中让我们对金融自由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理性。这为我们如何利用这一金融工具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尽量避免它的不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仅从自由化的产生、影响和借鉴意义方面浅谈了几点薄见。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金融抑制;次贷

近二三十年来,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金融自由化改革。金融自由化在解除金融压抑,给实施国家带来经济增长、金融体系效率提高的同时,也使得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增强,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增加。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统计报告指出,近30年来除极少数国家以外,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参与到金融自由化这一全球化的浪潮中??,金融自由化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许多国家在金融自由后又不同程度地遭受了银行业危机或金融危机。

一、什么是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J.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ow)在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他们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深刻地指出“金融压抑”(financial repression)的危害,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是因为存在着金融压抑现象,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finacial deepening),促进经济增长。金融自由化就是针对金融抑制这种现象,减少政府干预,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的主要方面——利率自由化、合业经营、业务范围自由化、金融机构准入自由、资本自由流动——都有引发金融脆弱性的可能。

二、金融自由化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和现实的客观要求

“金融压制”通常是指存在一系列的繁杂的行政控制或税收机制,从而阻碍金融体系正常、健康发展的状况,这种状况进而使金融与经济之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金融压制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并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为消除金融压制,发展经济学提出了金融深化的理论,其核心主张就是金融自由化。

首先,金融自由化的提出受到了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其次,金融自由化是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另外,金融自由化也是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金融自由化主要以价格、资本流动、金融机构设置的自由化及金融业务范围的自由化和综合化为其主要内容。金融自由化自七、八十年代以后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广泛开展,并逐渐深入,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三、金融自由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金融自由化对促进金融资源中有效配置,加快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增强金融市场的竞争性,促进银行业的发展以及推动金融创新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金融自由化也带来了-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加剧了资产价格的过度被动,增强了技机资本的流动,自削弱了金融管理当局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大了银行业经营的风险,以及由于广泛使用金融衍生工具使全球金融的脆弱性进-步加深。

(一)积极方面

第一,金融自由化无疑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效率,促进了世界银行业的发展。金融自由化对所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贷款人,都既形成了压力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

第二,人们普遍认为在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金融信息更具公开性,能够更为准确,更为迅速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亦即资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信号体系。尤为重要的是,金融自由化减少了产品间、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障碍,从而使资源配置更为接近最优化。

第三,金融自由化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一方面,金融自由化极大地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形成,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提供了更灵活的经营手段。

第四,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商业银行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提供了条件和手段。分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原本着眼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然而在传统的分业管理制度下,由于商业银行一方面囿于经营手段的匮乏,另一方面却面对国内外同业的竞争,安全性并未真正得到保障,银行破产倒闭现象依旧层出不穷。在分业管理制度逐步解除之后,商业银行的经营手段大量增加,从而有可能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与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合理地搭配起来,使商业银行从原有的两难局面中解脱出来。

第五,金融自由化推动了世界性的金融一体化,随着各国日益敞开本国金融市场的大门,资本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如果不考虑时区划分,世界性金融市场应当说已经初具雏形。资

本流动的自由化使资源配置能够在世界范围得到改善。

(二)消极方面

1.金融自由化浪潮加剧了世界金融动荡。

2.金融自由化进程的继续深化,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金融自由化导致利益更多向资本家倾斜,工人的所得下降;金融自由化导致利益更多地向金融垄断资本倾斜,实体部门利润下降;金融自由化导致利益更多地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倾斜,发展中国家地位相对下降。

3.金融自由化直接助长了“次贷”泡沫的累积:金融自由化鼓励了消费信贷尤其是次级房贷的膨胀;金融自由化助长了金融资产泡沫尤其是“次贷”衍生产品泡沫。

4.金融自由化不仅助长了“次贷”泡沫,而且埋下了危机在各国间加速传播的隐患。

四、结论与借鉴

首先,金融自由化是工具而非目的。金融自由化是克服由“二元”市场结构所导致的“金融抑制”的有效途径,单从金融自由化本身的功能而言,它也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手段,而非金融体制改革的目的。转轨经济应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是危险而脆弱的。如果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把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自由化等作为目标,而不管这些措施实施的条件、后果如何,必将导致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失败。

其次,金融自由化不是无条件的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进程与经济市场化进程相统一,与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行为理性化和成熟化的进程相统一;同时,金融深化的速度安排还要综合考虑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时进行必要调整,发达国家的金融本身就比较自由化,对利率往往只有上下限的控制,放开较易。而发展中国家对利率多数存在严格控制,因此,从严格控制走向放松,绝非易事。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劲,市场发育程度高,不怕同别国竞争。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较弱,如完全开放,很可能被它国投机者操纵市场,以致产生金融危机。

再次,金融自由化不是无序的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不应排斥金融监管。事实证明,由于一些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加之金融自由化的进程过于激进,因而造成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在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推行金融自由化在使金融体系多样化、竞争能力增强的同时,也给金融监管造成了负担过重等问题,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跟不上金融自由化的速度,金融自由化往往会陷入无监管或监管漏洞很大的状态。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教训大致有以下几点:

(1)控制通货膨胀,保持价格稳定和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一般都不够发达,资本长期短缺,在这种条件下实行金融自由化,放松利率管制,一般都会出现利率迅速提高的后果,高利率使借款者的负担增加,而信贷配额的松动又容易使信贷规模以很快的速度扩张,整个社会的借贷活动中的违约道德风险会急剧提高,社会总供求关系的严重

失衡就会进一步加剧宏观经济波动。

(2)对资本项目的开放和国内利率管制的放松应稳步进行。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如果突然实行资本自由流动和放弃利率管制,利率的频繁变动和居高不下会对本币汇率的稳定性造成伤害。国内利率水平较高固然可以吸引国外资本的流入,但长期高利率也会因利率背离均衡水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一旦利率下跌,就可能随时出现资本外逃现象,对本币汇率和国际收支平衡带来巨大冲击。

(3)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时,以银行体系为中心实施金融自由化必须做到鼓励竞争和加强监管相结合。在放宽限制的条件下,银行在自由化过程中容易产生短钱长用的倾向,这会使银行面临挤兑和破产的威胁。银行的流动性不足还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损害,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用于短期贷款的资金来源减少,使经济体系中非银行部门的业务受阻,支付体系的正常运行也可能受到影响。

(4)金融自由化实际上是一种金融制度安排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否成功,仅靠制度因素不行,还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保证。在一个长期受到金融压制的经济体系中,市场参与者的知识结构、工作才能及行为方式等也都会打上旧制度安排的烙印,一旦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制度发生突然的改变,这些市场参与者的自身素质难以适应这种新的自由化竞争体制,因此,即使是一个考虑周密的自由化计划,也会由于缺少高素质市场参与者或者说组织保障的配合而产生不理想的结果。

(5)在实施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不能只用M2/GDP或M3/GDP这样简单的金融统计指标来度量阶段工作成果,应当对这些指标进行具体分析。

(6)实施金融自由化政策必须营造良好的金融运行基础,如完善的法规法制、会计制度、信息提供及严谨的监管框架等等。

(7)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不能照抄照搬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做法,应当立足于本国实际采取放松管制与逐步减少干预程度相结合的方针。

参考文献

[1]张荔.金融自由化效应分析[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王曙.光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田超.金融自由化的负产出效应与收益函数分析—基于经济转轨国家的视角[J].当代财经,2005

[5]何光辉,杨咸月.金融自由化理论体系的挑战与金融深化理论的微观重构[J].上海经济研究,2000

[6]陈柳钦.金融自由化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及中国的金融开放[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is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