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例

更新时间:2024-06-01 18: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论文题目: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财务绩效关系的

实证研究

所在学院 商学院 学科、专业 财务管理 研究方向 投融资管理 (可不填) 研究生姓名 唐颖臻

导师姓名 谢志华 职称 教授

2012 年 12 月 25 日

说 明

一、开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两部分

(一) 文献综述(2500-3500字)

1、 本课题来源(国家级项目,部、委级项目,省、市、区级项目,学校级项目和自选

项目等)及项目名称。

2、 本课题所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近期学术发展前沿等情况的分析。 3、 前人在本课题所研究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 选题报告(2500-3500字)

1、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学术和应用价值,选题的主要依据和可行性。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3、 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结果。

4、 本课题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5、 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工作方法,所需的实验条件和经费预算。 6、 本课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论文工作计划包括文献选读、科研调查、开题报告、研究方法、实验阶段、理论分析、文字

总结等各项工作阶段的进度计划。 三、本报告要求填写清晰、表述准确。

四、开题报告中文字的字体均用宋体五号字,参考文献的书写按照《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写作规范》要求执行。

五、开题报告会在学院范围内以答辩的方式公开进行,各硕士点要成立由3-5名具有副高级以上

职称的专家组成的评议小组,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为百分制,考核成绩由评议小组集体产生,组长需当场向研究生公布考核成绩和专家意见。考核成绩60分及以上的研究生可开展后续论文撰写工作。

六、考核成绩为“60”以下的研究生,须在导师和学院同意的基础上提交“重新开题申请”,在开

题结束后的1个月内由学院重新组织开题报告会,考核通过后方可开展后续论文撰写工作,仍未通过者不得申请硕士学位。

七、开题报告会结束后,本报告由学院留存,考核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

文献综述 本课题来源为自选项目,项目名称为: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高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年龄与技术创新。关于高管年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方面,大部分学者认为年龄越大的管理者越倾向于规避风险,越不利于采取技术创新决策。Barker和Mueller(2002)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高管逐渐地把工作重点放在职业安全之上,倾向于进行风险规避的公司决策,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风险性较高的战略决策,因此高管的年龄越大越不愿意进行技术创新。Bantel和Jackson(1989)以及Dechow和Sloan(1991)的实证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另一方面也有少部分学者持相反的观点,认为高管年龄越大越有利于技术创新,例如Flood et al.(1997)认为年龄大的高管对于企业承担的风险具有更加明智、广泛和清晰的认识,在考虑企业分担风险方面更加深谋远虑,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大的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反而更强。 2、教育水平与技术创新。大部分学者认为高管团队的教育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技术创新,这是因为高管受教育的层次越高,其认知复杂性就越高,探索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就越高,制定的决策就越完备,越有利于接受新的思想,提高对创新行为的接受意向。Carmen et al.(2005)认为受教育水平更高的管理者能够产生更多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他们对创新的态度更加积极和开放,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管理者主要依靠熟练运用惯例来履行职责,因而更愿意维持现状。Wally和Baum(1994)以及Bantel和Jackson(1989)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也有学者的实证研究发现高管的受教育水平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不显著,例如Daellenbach et al.(1999)的研究发现高管的教育程度与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还有学者认为高管团队的教育水平越高越不利于技术创新,例如Flood et al.(1997)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平均教育程度低的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速度比竞争对手要快,这是因为是教育程度越高导致了团队内出现更多的无效分析,而在外部环境不好时,教育程度越高的高管越愿意回避风险。 3、教育专业与技术创新。由于高管团队教育专业背景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在决策中不同的认知模式和社会心理,因而对技术创新决策有重要的影响。Barker和Mueller(2002)的研究发现科学和工程类的学位教育显著地对应着较高的研发投资,MBA专业教育与研发投资没有关系,法律专业教育则与研发投资存在负向的显著关系。也有实证研究不支持高管教育专业与技术创新之间有关系,比如Kimberly和Evanisko(1981)以医院的管理者为对象,对行政管理和非行政管理学位教育的高管进行比较分析,没有发现专业差别对组织创新行为的显著性影响。 4、职业背景与技术创新。管理者在职业生涯中积累的经验构成了其情感、偏好和认知的一部分,随着高管从事某一职业时间的延长,其会在感知、处理信息的方式上慢慢地适应该职业的工作需要,越来越会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角度出发进行决策。Thomas et al.(1991)的研究发现,在计算机行业,在研发等方面开支相对较高的奉行市场和产品创新战略的企业一般都为具有营销、销售和研发等职能背景的高管所领导;而在研发等开支处于行业排名末端,奉行效率导向战略的企业中高管一般具有生产、流程开发和财务等职能背景。Barker和Mueller(2002)以及Daellenbach et al.(1999)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上述观点。 5、任期与技术创新。关于高管团队任期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高管的任期越长,他们就越会专注于用自己的方式经营公司,从而会丧失对组织创新的兴趣和对工作的新鲜感,从而减少技术创新决策。与之相反,任期短的高管将更加愿意冒风险去进行技

术创新,因为他们急于用一些成果来证明自己是胜任的。Thomas et al.(1991)的研究发现强调产品和市场创新的企业高管团队的任期都较短。Boeker(1997)对67家半导体产业公司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高管任期与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由于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以及投入与收益存在时滞的特征,因此企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与战略决策者对技术创新收益的预期有着密切关系。Allen(1981)认为随着任期的延长,公司高管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和经营阅历都会有大幅度提高,高管越能预期到技术创新能为其自身带来的好处,就会越倾向于技术创新。Barker和Mueller(2002)实证研究支持了高管任期与研发投资正相关的结论。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高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研究成果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外高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并提出了对我国学者研究的借鉴意义(江岩和张体勤,2008);二是实证研究了高管团队特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第一,探讨了高管团队特征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例如刘运国和刘雯(2007)以及文芳(2007)探讨了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李华晶和张玉利(2006)研究了高管团队特征对研发投入与科研人员投入的影响;第二,研究高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例如陈忠卫和常极(2009)研究了高管团队人员特征变量异质性与集体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三,研究了高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例如谢凤华等(2008)以及古家军和胡蓓(2008)研究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对技术创新的R&D绩效、生产制造绩效、创新过程绩效以及营销绩效的影响;第四,研究了高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例如江岩(2008)研究了高管团队特征异质性与高管团队行为凝合对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并验证了高管团队行为凝合与高管团队异质性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影响。第五,基于情境变量研究了高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例如吴家喜和吴贵生(2008)基于环境不确定性这一情境变量研究了高管团队特征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 二、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的研究,主要从技术能力和技术结构两个角度出发。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学者偏好于理论分析,而国外学者大都选择实证调研。 在技术能力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许庆瑞(2005)认为技术能力对于企业财务创新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技术能力从低层次到高层 次不断演变,包括技术的识别、选择、监控、吸收、利用、改进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当技术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对财务绩效的提高会有质的影响。Kuen-Hung Tsai(2004)认为,技术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能为企业在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业务规模、所有制结构、R&D投资决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技术创新能力高的企业能取得更高的财务绩效。Lau(2004)以问卷调查形式研究台湾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和财务绩效的关系,以R&D支出、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员工的培训,作为衡量技术能力的指标,研究得出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 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进一步引进创新战略作为中间变量,研究技术能力和创新战略,创新战略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按照时间顺序和合作水平将创新战略分为率先创新型、模仿创新型、自主创新型和协作创新型。通过研究得出:技术能力越强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率先创新型战略和自主创新型战略,技术能力较弱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模仿创新型战略和协作创新型战略;不同类型的创新战略和企业绩效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徐亮(2009)关于创新战略选择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

现,创新战略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并且采取协作创新型战略比竞争创新型战略能取得更高的创新绩效。赵修卫(2007)按照企业技术创新的地位将创新战略分为:领先型创新战略、追随型创新战略、模仿型创新战略和创新综合型战略。领先的创新战略是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企业继续进行研究和开发,在科技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追随型的战略是以同行业中领先企业的技术模式为导向,扩大技术创新活动,并在同一方向上进行自己的创新活动;模仿型创新战略是企业内部不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开发活动,而是通过外部购买技术专利或模仿行为来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综合型创新战略的是指企业依靠极强的整合能力,将现有市场中有潜力的技术或产品集成在一起,实现自身独特的技术能力。 在技术结构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谢卫和朱恒源(1999)总结了结构主义的学派的研究进展,认为经济体制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而必要的结构性变化不足,从宏观上会对经济持续增长产生障碍,从微观上会制约单一经济个体的盈利实现。王宗润(2001)从系统的角度来讨论企业的技术结构,认为技术要素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企业的技术结构,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反映了企业的投入产出机制,因而会影响企业的绩效。 技术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技术创新的发展,就形成了企业特定的技术创新结构。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产品创新是创新结构的核心,而工艺创新最终要体现在产品的创新上。魏江(2002)认为,技术创新结构是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其功能的基本机制,由于技术创新的构成的要素以及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其创新绩效的实现也不同。丁宝军和朱桂龙(2008)认为R&D投资是衡量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强度的重要的指标,与企业的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Cassianan和Reinhilde(2006)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变量来衡量技术创新结构在不同行业的比较情况,他将创新结构划分为创新集中度、创新连贯性和创新规范性等,以界定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情况。并且将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创新结构对比研究,因为竞争对手和本企业的绩效实现受双方实力的相互制约。 三、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于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有一定的区别,值得我们去比较和思考。 Moser(1985)定义技术发展活动的范围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设计、原型发展与制造等。他列出了13个常用的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方法:1)成果的品质;2)个别单位的目标实现程度;3)即时完成的工作;4)个别单位的收益;5)个别单位的盈利能力;6)超出预算的频率:7)成果接受率;8)项目批准率:9)专利或出版物的数量:10)技术报告数量;11)项目完成率;13)专业奖项或荣誉。此外,他以问卷调查方式获得了124份研发管理者的回复结果。这些研发管理者通常以李克特七点尺度评估这13个指标的使用。研究发现,最常用的标准为:1)创新成果的品质;2)研发单位的目标达成率;3)即时完成工作数目。另外较重要的有研究效率、研究成果被采用比率、方案完成比率。但从Moser的发现可以看出,研发绩效评价最常用的标准仍然是主观的总体看法。 Cooper(1985)整合了Collier和Hopkins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了关于创新绩效评价的指标,获得以下八个绩效指标:1)过去三年中开发的新产品占公司销售额的比例;2)新产品毛利率;3)过去三年中产品的成功率;4)过去三年中新产品开发计划目标达成程度;5)过去三年中产品失败和停止比例;6)开发计划对于利润增加的重要性;7)计划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成功程度;8)计划整体的成功程度。 赖士葆(1998)将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分为以下四类:1)财务类指标:如成本/费用、利润、投

财务绩效评价 期 技术创新财务稳健性(FS) 本年平均研发支出/本年平均负债 技术创新盈利能力(ECL) 09-12年ROA变动率的平均值/06-09年研发支出变动率的平均值 09-12年资产周转率变动率的平均值/06-09年研发支出变动率的平均值 技术创新成长能力(GCL) 09-12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变动率的平均值/06-09年研发支出变动率的平均值 体系 长技术创新经营效率(OEL) 4、变量选取 变量名称 变量说明 短期:本年ROA变动率/本年研发支出变动率 长期:09-12年ROA变动率的平均值/06-09年研发支出变动率的平均值 短期:本年资产周转率变动率/本年研发支出变动率 长期:09-12年资产周转率变动率的平均值/06-09年研发支出变动率的平均值 短期: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变动率/本年研发支出变动率 长期:09-12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变动率的平均值/06-09年研发支出变动率的平均值 高管团队人员的平均年龄 高管团队的个人的教育水平按其学历分别赋值:1一中专及中专以下,2一大专,3一本科,4一硕士,5一博士。最后取团队平均值。 具有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称的以及在以往的职业生涯中曾经从事过与技术有关的工作的高管人员,被赋值为1,否则为0,最后取团队平均值。 高管成员进入团队到样本期为止任职期限均值 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总资产/总负债 已成立时间跨度 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中各省区市场化水平综合评分 以2006年为基准年度设置年度虚拟变量 技术创新盈利能力(EC) 被解技术创新经营效率(OE) 释变量 技术创新成长能力(GC) 技术创新财务稳健性(FS) 本年平均研发支出/本年平均负债 年龄(AGE) 教育背景(EB) 解释变技术背景(TB) 量 任期(TEN) 控制变量 企业规模(SIZE) 资产负债率(LEV) 企业年龄(F) 市场化程度(REG) 年度变量(YEAR) 5、回归模型 TP????1AGE??2EB??3TB??4TEN??5TEN2?ControlVariables?? 以上模型中,技术创新财务绩效(TP)分别用技术创新盈利能力(EC)、技术创新经营效率(OE)、技术创新成长能力(GC)和技术创新财务稳健性(FS)代入。 研究创新点 1、现有的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仅停留在反映创新活动的结果层面,而技术创新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单纯的投入或产出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创新绩效和创新能力。本文将对技术创新的评价定位于财务层面,因为财务业绩上的提高既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

体现。构建了由技术创新盈利能力、技术创新经营效率、技术创新成长能力和技术创新财务稳健性组成的技术创新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虽然研究得出的指标体系科学性和系统性还有待完善,但指标提出的思路值得借鉴。 2、创新性的进行了企业高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财务绩效的实证分析,更为准确地度量了高管团队特征对于技术创新成果的影响程度和方式,为公司通过改善高管团队,进以提高技术创新的财务绩效为目标的战略提供了指导方向。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姓名 唐颖臻 性别 专业 女 财务管理 院、系 制订日期 商学院 2012.12.25 导师姓名、职称 谢志华教授 论文题目 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工作内容 确定论文选题 文献阅读与搜集 撰写选题报告 起止日期 备注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正开始 未开始 未开始 文献调研阶段 指导老师审阅选题报告 修改选题报告 对文献进行系统筛选、整理 撰写文献综述 形成开题报告 数据搜集与处理 数据描述性统计与模型回归 论文初稿 指导老师审阅初稿 论文完成阶段

修改论文,中期检查 完善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1/3,近五年的文献应不少于1/2) [1]Bantel, K.A. and Jackson, S.E. Top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s in banking:do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op team make a differe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 10(2):107-124. [2]Cooper, R.G. The dimensions of industrial new product success and failure[J]. J Mark,1997,43(Summer):93-103. [3]Daellenbach,U.S. and McCarthy,A.M. Impact of top management team characteristics[J]. R&D Management,1999,(29):199-209. [4]Barker,V and G.Mueller. CEO characteristics and firm R&D spending[J].Management Scien- ce,2002,48:782-801. [5]Cannella, A.A., Jr., and Shen, W. So close and yet so far: Promotion versus exit for CEO heirs apparen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252-270. [6] Drucker,P.F. The Discipline of Innov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80(8): 95-81 [7]Leny, O. The influenc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attention patterns on global strategic posture of firm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5,26: 797-819. [8]Cho, T.S. and Hambrick, D. Attention as the mediator between the top management team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c change:the case of airline deregul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2006,17(4): 453-469. [9]Engers, M. and Mitchell, S.K. R&D policy with layer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6,50:1791一1815. [10]Nadkarni, S. and Barr,P.S. Environmental context,managerial cognition and strategic action:an integrated view[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29:1395-1427 [11]官建成,史晓敏.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1):1000-1004. [12]陈劲,陈钰芬.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3):86-91. [13]白立红.技术创新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7. [14]于珍,杨蕙馨.企业绩效与企业技术创新计量关系分析[J].工业工程,2007,10(4):24-28. [15]杨勇,达庆利.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与其规模、R&D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1):128-131. [16]李宝新,岳亮.公司治理、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3):90-95. [17]谢凤华,姚先国,古家军等.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8,29(6):65-73. [18]李丽.我国企业高管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注意力视角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19]马富萍.高层管理团队特征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文献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10,28(4):116-120. [20]曹静,范德成,唐小旭等.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7):114-118.

[21]马富萍,郭晓川.高管团队异质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高管团队冲突处理方式的调节作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6):38-42. [22]胥建坤.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23]邱茜,徐向艺.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知识结构特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东岳论丛,2011,32(2):159-163. [24]马富萍,李太.高管团队特征、高管团队持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基于资源型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4):117-120. [25]胡义东,仲伟俊.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4):80-85. [26]黄春雪,韩静.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2,(11):1-3. [27]朱晋伟,刘靖.科技型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4):196-200. [28]胡保亮.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3):95-100. [29]马富萍,郭玮.高管持股、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资源型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05-109. [30]王凤洲,宋洁.技术创新投入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福建省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58-161.

指导教师意见: (选题的合理性、深度、广度;文献综述是否覆盖本课题的主要方面;报告的逻辑性;工作安排是否合理、紧凑等) (必填)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会记录: 记录人(签字):

评议组意见: 评议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考核成绩 评议组成员(出席开题报告会)职称及职务 姓名

职称 职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in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