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评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1 18: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草原退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图示反映了农业文明时期的人类生产活动,人地关系思想是征服自然。由于扩大耕地,可能导致草原退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答案:1.B 2.A

读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4.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第3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各发展阶段并不只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由图可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第4题,原始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主要是生物能源,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工业社会生态问题最为突出。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有所缓解,但尚未得到解决。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1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答案:3.D 4.B

读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发生在a环节过程中的是( ) A.水土流失 B.大气污染 C.地震 D.旱涝灾害

6.人类活动引发酸雨属于( ) A.a环节 B.b环节 C.c环节 D.d环节

解析: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答案:5.A 6.B

导学号51350102(2016·北京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北京市计划打开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并形成10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通风廊道网络系统。据此并结合北京市风频玫瑰图,完成第7~8题。

7.北京市建设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 ) A.根治北京市的雾霾 B.缓解城区热岛效应 C.增加城区降水量 D.增加城区生物数量

8.判断北京市一级通风廊道应为(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ik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