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利弊 2
更新时间:2024-06-05 09: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英雄人物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浅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
原因与利弊
专业:中共党史 班级:2012级研究生业余班 姓名:zc
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由来,要正确评价计划经济的历史地位,就要结合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生产力条件,正确认识新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并深入发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这关系到对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历史的公允评价。
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64年里,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转变。面对历史与现实,我们又应如何看待和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呢?我个人认为,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因此,对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原因的讨论,要历史地来看待,必须放在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分析。
计划经济实际上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极端化的模式。各级政府部门的经济计划深入经济运行的程度,取决于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控制手段和力量。计划经济之所以兴起于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是这些国家的政府是通过革命建立起来的,拥有强大的权威和力量;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之所以发生革命,一般都是由于受帝国主义和国际资本压
1
迫,经济落后和不独立,因此要求实行赶超战略,而计划经济所具有的强大社会动员能力、政府集中资源配置以及高积累机制,都使得无产阶级政党通过革命取得政权后去选择它。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除主观认识因素外,当时的工业化压力、资源短缺和政府动员能力强也是重要因素。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在此期间,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实现了真正的民族独立,建立了强大廉洁的政府,真正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是,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原因,是由其内在的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的要求决定的,因而计划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之后的一个必经阶段。新中国在50年代之所以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社会主义要搞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是意识形态因素,通过加快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是其制度和发展目标因素,国际经济环境的空间限制是发展战略选择的制约因素。在这样的条件下,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中心、搞计划经济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不存在可以替代的其他道路。对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分析,需要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从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看,它是在当时经济发展多重约束条件下的一个现实的体制选择,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生活的多样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由于中国共产党有丰富的反对教条主义的经验,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一条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实
2
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因而比较早地认识到,建设道路也同样不能照搬外国。正是通过对斯大林所犯错误的深人思考,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促使中国共产党重新审视苏联模式的利弊得失,重新审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提出的“以苏联为鉴戒”,要走出一条有别于苏联、东欧,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就是这个时期探索的主题。当时毛泽东提出的许多改革性的重要思想和措施,也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建国初期新中国选择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非是单纯从某种理论出发或照搬别国模式的结果,而主要是为了较快实现工业化、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需要。苏联和新中国在革命胜利后,面对自身经济落后的局面和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都把资金、技术密集的重工业作为自己优先发展的产业,以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国家工业化,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新生政权奠定物质基础。然而,苏联和新中国当时缺少的恰恰是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发展重工业所必需的资源。面对这种情况,加上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如果还是采取革命胜利以前的社会所采取的那种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办法,要想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工业化是根本做不到的,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国家的统一计划来配置资源。同时,苏联连续进行的若干个五年计划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对新中国不可能没有巨大的示范效应,向苏联学习计划经济的方法也是十分自然的。但是,这一学习同样是出于自己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需要;而且在学习初始阶段,除了对重工业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基本照抄外,其他方面都注意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尤其到了“一五”建设的后期,更加强调要重视自己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基于对中国这样一个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建立起来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清醒认识,采取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建设,使新中国国民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恢复和
3
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有意识的社会调节,即实行计划经济,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做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决定的。固然,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公有制的性质和主体地位,使中国社会经济有可能在全社会范围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安排。经常、自觉地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基本平衡,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资源,真正按时间节约规律办事,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不再盲目地受市场自发力量的支配。因为我们坚持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才能够做到把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地集中起来,用于国家亟需的建设项目上,保证了工农业生产以比旧社会高得多的速度向前发展。正是在这些地方,显示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第一,只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正确比例关系,保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正因为我们的经济从总的方面看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所以能够取得远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速度。第二,只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国民经济最急需、最重要的地方,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可以科学地分析不平衡的状况和制约的因素,制定由不平衡达到相对平衡的办法,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兼顾,从全局出发,集中主要力量,先发展那些亟待发展而有条件发展的东西。这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可以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例如,建国初期,我们集中力量建设了“156项”工程,使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增强了国力,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有计划地使用了财力和物力。第三,只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才能在生产和分配中实现各方面利益的正确结合。我们强调计划经济,并不是说现行的计划管理体制和计划工作是完美无缺的,它还有许多弊病,弊病之一就是统得过多,把那些不应纳入计划的也纳人计划了。因而,市场调节在社
4
会主义的长时期内都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把它置于计划的指导下,即把它同计划调节结合起来,才能使之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全部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占有和支配之前,完全由社会的代表按统一的计划组织生产和进行分配是做不到的。换句话说,还不能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不过,完全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总会实现的。直接的条件当然是全面的全民所有制,而这又有赖于生产力的大发展,特别是其中的科学技术的空前提高。到那时,商品货币关系才会退出历史舞台,人们也就不再受市场自发力量的驱使和支配。否认了这一点,就否认了共产主义,甚至否认了成熟或发达的社会主义。当然,这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从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开始到70年代末,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长期处于支配地位,尤其是1956年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计划经济体制更趋高度集中,国家通过制定指令性计划直接调控企业生产活动,对主要的生产资料实行计划分配,对消费品的主要部分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应该说,建国初期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新中国在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有效地调动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短短十多年里就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活力。如现在的几大钢铁基地、能源基地、机械制造基地等,多建于这一时期。尤其是初步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起码适应了新中国追求高速工业化和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需要,具有以下两个市场经济体制在短期内无能为力的作用:一是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保证了高积累和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二是在经济落后和高积累的情况
5
下,除了在个别非正常时期外,保证了人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同时,近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管理水平很低,力不从心,但是毕竟提高了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计划管理的经验教训。这对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经济发展上,虽然起过不容否定的重要历史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严重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压抑劳动者的积极性,导致社会管理体制日益僵化,极大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影响和迟滞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建国初期新中国选择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质是一种高度集中、带有军事共产主义性质的经济体制。具体体现在:一是造成过度集中的国家决策体系,企业没有权力;二是直接控制的经济调节体系,也就是指令性计划;三是分配上统收统支,统负盈亏,吃大锅饭的平均分配体系;四是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组织体系,以垂直的行政联系为主,缺乏横向的市场联系。这种经济体制在我们经济生活比较简单、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而人民群众的要求又不高的情况下,对于集中力量搞建设,奠定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是起了作用的。但从物质利益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方面看,它不能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也不能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安排生产,同时也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所以,从效率上说它是失败的,至少是不成功的。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经济管理上,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二是在所有制结构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是在分配方式上,忽视价值规律,平均主义严重。这些弊端严重压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资源配置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经济主体缺乏激励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致使国民经济在微观层面缺乏活力,短缺成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常态现象。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抑制价
6
值规律要求的前提下的粗放增长模式,这种以低消费换来的高积累、以牺牲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益为代价换来经济增长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显然是低效率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暴露。
建国后对计划经济的探索,虽有挫折、有教训,但更有辉煌的成就和成功的经验。而且,无论教训还是经验,都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首先,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并非只是造成经济活力不足等弊病的根源,它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我们只看到计划经济年代出现的种种问题与计划经济体制之间的联系,而看不到那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计划经济体制之间的联系,是不全面不客观的;如果把计划经济形容成“万恶之源”,似乎那一时期什么问题都是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则更是不符合实际的和有害的。其次,新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并非只有凭主观意志办事的教训,它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当前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并将会继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不能因为后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否定当初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不能因为肯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就看不到计划经济体制对市场信号反应较迟、对基层和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束缚较多、对劳动者的激励机制较弱等弊端;不能因为放弃计划经济体制,就不敢理直气壮地肯定计划调节手段对于弥补和抑制市场滞后性、自发性、盲目性的积极作用。总之,认识计划经济的由来和历史作用,不应当把它放在今天的条件下,而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应当把它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截然割裂和对立,而应当看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7
正在阅读:
浅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利弊 206-05
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理综(物理部分)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03-02
(上海环盟咨询)2017-2022年中国家装企业投资战略与客户策略分析05-01
第二单元 基本初等函数及其运算09-03
《概率论与统计原理》在线作业100道题--2013.05.1304-30
姥姥家里的趣事作文600字06-29
《CI设计》实训指导书08-14
“十三五”规划重点-输水胶管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06-30
湖南省2012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07-0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利弊
- 浅析
- 经济体制
- 新中国
- 初期
- 成立
- 原因
- 选择
- 计划
-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答案
- 国际金融复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收支
- 民族文化与广告创意的融合
- 中考英语语法总复习大全 第一篇词法之动词
- 2016年湖北农村义务教师招聘报名要求有哪些?
- 高三生物-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生物试卷
- 最新大学教师岗位培训考试题库-大学心理学(含答案)DSE
- SQL教学大全
- 永定南靖土楼一日游
- 十八岁和其他
-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成果
- 湖北省天门市2016届高三数学五月调研测试试题文(新)
- 尔雅-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 有机水稻产业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云南大学2011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简章
- NCM4道岔打磨机说明书
- RCNA模拟理论试题题库含答案(多看看)
- 关于调整《石柱县创建重庆市文明县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1)(1)
- 时文阅读
- 绿色建筑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