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第二讲城市化夯基提能作业鲁教版

更新时间:2024-01-07 00: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讲 城市化

基础题组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18重庆市重庆一中期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 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

D.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 B 本题考查城市化区域差异。由材料可知,“外延式”城市扩容模式,主要是在水平方向上扩大城市容量,城市占地面积大,故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的国家,B项正确。这种城市化扩展方式与城市化水平、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2.(2018重庆市重庆一中期中)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A.城市中心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 D.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 D 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会使城市建设占用过多土地,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项正确;与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失业人数增多关系不大,A、B项错误;城市面积扩大,会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C项错误。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949—201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

3.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段是( ) A.1949—1955年 C.1965—1975年

B.1955—1965年 D.1985—2010年

答案 D 读图可知,1985—2010年的曲线斜率最大,说明此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 4.有关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分布较均衡 B.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C.起步晚、发展快 D.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均衡

答案 C 我国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目前为52%左右,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5.目前,我国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城市面积扩大,减轻热岛效应 ②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 ③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热岛效应增强;城市的建设导致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属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易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读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利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2018广东韶关期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影响较大的是( )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答案 D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地面硬化程度上升,阻碍了自然状态下的下渗,使得地表径流增加。

7.(2018广东韶关期中)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利用排放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优势表现在( )

①补充地下水 ②缩短径流汇集时间 ③增加空气湿度

④解决城市缺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读图并对比可知,小区雨水开发利用排放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增加了绿化带和渗水道路。绿化带具有很好的截水渗水作用,渗水道路可加速下渗,两者在延长径流集聚时间的同时,可有效补充地下水;绿化带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地表径流的减少和地下水的补充,会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和缺水问题,但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提升题组

下图是我国1998—2008年城镇人口增长折线图与住宅投资增长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2018宁夏中卫一中期末)图示期间我国( ) A.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C.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 D.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答案 A 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的表现。从图中信息看,城镇住宅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A项正确;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B项错误;图中未显示农村住宅的投资情况,C项错误;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D项错误。 9.(2018宁夏中卫一中期末)图示期间城镇发展,使我国( ) A.城市等级提高,数量减少 B.步入逆城市化阶段 C.城市数量增加,分布均匀 D.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 D 本题考查城市化发展。图示期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一直为正值,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处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一般会导致城市等级提高,数量增加,A项错误;逆城市化

阶段城市人口呈下降趋势,B项错误;城市数量增加,但并不代表分布均匀,C项错误;城镇人口持续上升,且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高于我国人口增长率,故城市人口比重提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D项正确。

特大城市数量和变化反映了一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也是经济、人口诸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是我国1997年和2013年南、北方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1997年北方特大城市数量远超南方,这是因为( ) A.北方高新产业发展,吸引南方人才流入 B.我国大力开发资源、能源

C.北方现代农业发展,吸引农村人口流入 D.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国策

答案 B 1997年前,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我国资源分布特点,北方地区开发资源的强度和水平高于南方,北方城市化水平也较高,特大城市数量超过南方。

11.2013年南、北方特大城市发展差异显著,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产业结构差异 C.自然条件差异

B.资源和环境状况差异 D.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

答案 A 改革开放后,南方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北方,南方工业化对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作用超过北方,到2013年北方特大城市数量少于南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上海市1990—2010年不同城市圈层人口变动情况

12.上海市远郊区人口就业增速快,是因为( ) A.制造业的外迁 C.城郊农业发展

B.市区环境污染 D.城市用地不足

答案 A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产业往往向郊区迁移;同时,市区地租等成本的上涨,促使制造业向外迁移,从而导致远郊区人口就业增速快。 13.据图推测,1990—2010年上海市( ) A.中心城市空心化明显 B.近郊区失业率上升 C.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 D.远郊区老龄化加速

答案 C 据图可知,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就业比重减小;近郊区人口增加,就业比重增加;远郊区就业比重增加,人口增加,说明了就业呈现出了分散化趋势。 14.(2018山东师大附中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津冀地理位置相邻,但经济和城市发展差异明显,三地协同发展势在必行。北京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分散城市职能是一项重要举措。下面为京津冀区域简图及京冀1980年、2012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1)简述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2)从城市化水平和速度两方面,指出1980—2012年北京和河北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差别。 (3)说明北京将部分职能迁往河北的举措,对缓解北京城市问题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生活条件(医疗、教育等条件)较好。

(2)城市化水平北京高于河北;城市化速度河北快于北京。

(3)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缓解住房紧张;减轻环境污染;缓解资源压力;等。

解析 (1)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生活条件(医疗、教育等条件)较好;等。

(2)城市化就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据图不难比较出:北京城市化水平高于河北;河北城市化的速度快于北京。

(3)近几年来,随着北京城市问题的日益突出,北京将部分职能迁往河北,此举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缓解住房紧张;减轻环境污染;缓解资源压力;等。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图Ⅰ为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地形图,图Ⅱ为重庆五大功能区规划图(图中数字为2012年城镇化水平),图Ⅲ示意重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较。

图Ⅰ 图Ⅱ 图Ⅲ

材料二 有人用“身在城市,脚在农村”“身在城市,心系乡村”来形容当今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有人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材料三 为进一步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重庆将全市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域,明确提出了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见图Ⅱ)。 (1)评价重庆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3分)

(2)根据材料,从地理角度解释“身在城市,脚在农村”“身在城市,心系乡村”。重庆在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9分)

答案 (1)有利条件: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为直辖市,政策优惠。

不利条件: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陆路交通不便。

(2)“身在城市,脚在农村”说明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而户口仍在农村,仍保留着农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身在城市,心系乡村”说明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社会治安变坏等城市问题突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城市规划建设落后,使得城市的居民向往在乡村居住。

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以都市功能核心区为主,周边县区协调发展的城市群格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道路,植树造林,防治污染,使农村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实现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缩小区域之间城镇化水平差异。

解析 (1)区位条件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地理区位条件(人文地理区位条件)。重庆地处我国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水运便利;为直辖市行政中心,政策优惠;但地形复杂,陆路交通不便。

(2)本题形象地揭示出我国城市化的一大特点。一方面,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固化,户籍制度落后,人口流动受限,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后,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要合理地推进城市化,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科学规划,合理有序推进城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使农村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在城市中安家立业,找到归属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i7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