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
更新时间:2024-07-02 09: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序号 版本信息 原版本信息 修订日期 内容变化 遗留问题 修订人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
解决方案
目 录
1
物联网基本知识 ..................................................................................................... 5 1.1
概述 .............................................................................................................. 5 1.1.1 1.1.2 1.1.3 1.2 1.3
定义 .................................................................................................... 5 用途 .................................................................................................... 6 应用 .................................................................................................... 6
背景 .............................................................................................................. 6 国内外现状 .................................................................................................. 8 1.3.1 1.3.2 1.3.3
国外现状 ............................................................................................ 8 国内现状 .......................................................................................... 11 现状分析 .......................................................................................... 12
1.4 2
发展阶段 .................................................................................................... 14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 15 2.1 2.2 2.3 2.4
提高交通智能化管理的需要 .................................................................... 15 提高交通指挥调度水平的需要 ................................................................ 16 提高行车安全和舒适度的需要 ................................................................ 16 拓展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的需要 ................................................................ 17
3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架构 ....................................................................... 18 3.1 3.2 3.3
层次架构 .................................................................................................... 18 关键技术 .................................................................................................... 19 发展趋势 .................................................................................................... 19
4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 21 4.1 4.2 4.3
应用模式 .................................................................................................... 21 应用流程 .................................................................................................... 21 应用领域 .................................................................................................... 22
5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运行环境 ............................................................... 24 5.1 5.2
运营平台 .................................................................................................... 24 网络环境 .................................................................................................... 24
5.3 5.4 6
软件环境 .................................................................................................... 25 硬件环境 .................................................................................................... 25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 29 6.1
快速公交信号优先系统 ............................................................................ 29 6.1.1 6.1.2 6.2
系统构成 .......................................................................................... 29 系统功能 .......................................................................................... 30
交通拥堵收费系统 .................................................................................... 30 6.2.1 6.2.2
系统构成 .......................................................................................... 30 系统功能 .......................................................................................... 31
6.3 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服务 ............................................................................ 32 6.3.1 6.3.2
系统构成 .......................................................................................... 32 系统功能 .......................................................................................... 33
6.4 交通智能引导系统 .................................................................................... 34 6.4.1 6.4.2
系统构成 .......................................................................................... 34 系统功能 .......................................................................................... 35
6.5 车辆统一监管和服务平台 ........................................................................ 37 6.5.1 6.5.2
系统构成 .......................................................................................... 37 系统功能 .......................................................................................... 38
6.6 车辆及驾驶员IC卡电子证件 .................................................................. 43 6.6.1 6.6.2
系统构成 .......................................................................................... 43 系统功能 .......................................................................................... 44
7
安全系统 ............................................................................................................... 47
-4-
1 物联网基本知识
1.1 概述 1.1.1 定义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RFID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英文缩写,是19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GNSS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英文缩写,包括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Comp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等。GPS系统是最早的GNSS系统,19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物联网中,车辆、人员或设施都能装上用于定位和导航的GNSS终端,并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信息快速及时传输,提交给信息中心,实现车辆、人员或设施的识别,信息中心则根据确定的算法对车辆、人员或设施进行监控、调度等“透明”管理。
-5-
u-Korea包括四项关键基础环境建设以及五大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四项关键基础环境建设是平衡全球领导地位、生态工业建设、现代化社会建设、透明化技术建设,五大应用领域是亲民政府、智慧科技园区、再生经济、安全社会环境、u生活定制化服务。u-Korea主要分为发展期与成熟期两个执行阶段。发展期(2006至2010年)的重点任务是基础环境的建设、技术的应用以及u社会制度的建立;成熟期(2011至2015年)的重点任务为推广u化服务。
目前,韩国的RFID发展已经从先期应用开始全面推广;而USN也进入实验性应用阶段。2009年,韩通信委员会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计划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4大领域、12项详细课题。
1.3.2 国内现状
总体而言,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掌握物联网世界话语权。政府主导、产学研相结合共同推动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
1999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传感网研究,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中科院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2009年8月,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访台期间解释了物联网概念。同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长李毅中在科技日报上发表《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展望》的文章,首次公开提及传感网络,将其上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
2009年11月,国务院总理向北京科技界发表《让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指出将物联网并入信息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11-
2009年11月,无锡市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传感信息中心)正式获得国家批准。计划2012年完成传感网示范基地建设,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较大规模各类传感网企业500家以上,2015年产业规模达2500亿。
物联网在高校的研究,当前的聚焦点在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2009年9月北京邮电大学与无锡市合作建设研究院,围绕传感网进行研究,涉及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网络、软件、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2009年9月10日,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设立物联网专项科研项目,并在校园内建设物联网示范区。
2009年10月,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第一颗物联网芯片——“唐芯一号”研制成功,攻克物联网核心技术。“唐芯一号”是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2009年9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目前,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将在2011年正式向国标委提交传感网络标准制定方案。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技术还处于概念和科研阶段,物联网整个产业模式还没有彻底形成,处于起步阶段,但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是令人振奋的,未来的产业空间是巨大的。
1.3.3 现状分析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有观念、体制、机制、技术、安全等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制约物联网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 技术障碍有待突破
纵观全球产业,我国已在RFID高频应用领域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形成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读写机具设计、制造到应用的成熟的产业链。但在超高频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以下瓶颈: ? 投入物联网研究多为中小型企业,研发水平薄弱; ? RFID标签成本过高,限制物联网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推广;
-12-
? 一些关键领域缺乏国家标准,沿用国际标准需支付大量专利费用; ? 物联网发展时间较短,技术创新人才相当匮乏; 2) 隐私保护有待解决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系统标签预先被嵌入物品中,物品拥有者不一定能觉察该物品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势必会使个人隐私受到侵犯。而且,这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政治和法律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解决。 3) 商用模式有待完善
要发展成熟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必须打破行业壁垒、充分完善政策环境,并进行共赢模式的探索。应用物联网技术让企业面临改造成本问题,需完善新的商业模式,以改变成本高的现状。 4) 政策法规有待先行
物联网的普及不仅需要相关技术的提高,更牵涉各行业、各产业,需多种力量整合。因此需产业政策和立法上先行,制定出适合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正常发展。 5) 技术标准有待统一
物联网发展历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层面会有大量技术出现,急需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目前,IP4协议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IP6的开发已成为发展必然,此外,大量无线设备的使用,势必带来频谱拥挤问题,需尽快出台频谱管理办法。 6) 管理平台有待开发
物联网时代大量信息需传输和处理。如无与之匹配的网络体系,就不能进行管理与整合,物联网将是空中楼阁。因此,建立全国性的、庞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进行指向性传输,是物联网能否推广的关键问题。 7) 安全体系有待形成
物联网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但存在着安全问题,即除所有者外其他人也能感知,如产品竞争对手,如何实现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的安全,需形成强大的安全体系。
-13-
8) 应用开发有待加强
物联网应用普及各行各业,必须根据行业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需要一些应用形成示范,让更多的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了解物联网可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1.4 发展阶段
根据2008年3月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就目前而言,许多物联网相关技术仍在开发测试阶段,离不同系统之间融合、物与物之间的普遍链接的远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EPOSS提出的各阶段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标准化等工作的重点见下表。
-14-
2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2.1 提高交通智能化管理的需要
物联网作为融合无线通讯技术、微电子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的新技术,逐渐被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等需要数据采集与检测的相关领域,从而给城市智能交通带来一次全新的升级。
现有城市交通管理基本是自发进行的,交通信号、标志仅仅起到静态、有限的指导作用,导致道路资源未能得到最高效率运用,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可将整个城市内的车辆和道路信息实时收集起来,通过智能化动态地计算出最优指挥调度方案和车行路线。据专家研究,采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
近年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升级以及道路规划的日益完善,许多大中城市交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而道路不可能无限拓宽,智能交通称为改善交通的不二选择,物联网及RFID技术、非接触式IC卡、GNSS终端等成为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例如,北京许多街道均埋设有感应线圈,只要有车辆轧过,线圈就有电磁感应,并向计算机系统传达这一信息,计算机根据两个方向的车流量对红绿灯进行实时配时。
在行驶车辆信息采集方面,智能交通可使用非接触式地磁传感器来定时收集和感知区域内车辆的速度、车距等信息,为车流的监控、分流提供智能化管理。当车辆进入传感器的监控范围后,终端节点通过磁力传感器来采集车辆的行驶速度等重要信息,并将信息传送给下一个定时醒来的节点。多个终端节点将各自采集并初步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汇聚节点汇聚到网关节点,获得道路车流量与车辆行驶速度等信息,从而为路口交通信号控制提供精确的输入信息。
此外,通过给终端节点安装温湿度、光照度、气体检测等多种传感器,还可以进行路面状况、能见度、车辆尾气污染等检测。
-15-
2.2 提高交通指挥调度水平的需要
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实现交通的现场指挥,提高交通指挥调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幅度缓解交通拥堵。
汽车行驶在路上,通过物联网系统直接感知,形成数据、实时处理后再通过交通信号灯控制引导路面交通。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在注册的汽车上安装电子标签,使高速运行的车辆能够被感知,相关数据能够实时采集、整理和分析,有效解决车辆自动识别、动态监测及流量精确预测等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交通信号控制、出行诱导、公交信息服务等一系列交通管理及服务系统,引导交通流合理分布,实现城市交通的动态组织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保障城市畅通有序。
目前,许多城市通过移动警务终端对重要路段实现交通智能管理,交警可以通过移动警务终端上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时查看主要路口的放行状态、车辆排队长度以及路口信号控制参数,并可机动地在多个路口控制交通流。
据交管部门统计,车辆在路口拥堵1分钟,拥堵距离将达到100米,至少需要5分钟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有了移动警务终端智能控制系统后,一方面通过埋设的感应线圈,控制系统可以实时掌握车流量的大小,并根据车流量,自动调整放行时间,另一方面,为交警引导、执法提供了帮助。
2.3 提高行车安全和舒适度的需要
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大幅度提升汽车驾驶安全、舒适方面的智能化,物联网与汽车的跨界合作,让汽车的使用功能得到延伸。
现代大城市交通情况复杂多样,而通过车载GNSS终端智能导航,实时通过网络数据传输,刷新显示行车路线的拥堵状态,可规避塞车及拥堵路线,迅捷地到达目的地。同时,可通过车载计算机查看电影、查资料、炒股票、听音乐,提高行车舒适度。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出租车、警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上,比如在出租车上安装RFID标签将实现对汽车油耗、机械部件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安全驾驶,在警车上安装GNSS终端实现交警的指挥调度,在救护车上还可运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视频手术等。
-16-
2.4 拓展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的需要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逐步完善,拓展交通信息服务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用手机接收实时路况信息,用手机管理路况已经成为可能。目前,不少手机上已经能接收实时路况,在不久的将来,包括几分钟至几天的交通情况预报、出行指导等都将出现在市民的手机上。
不久的将来,市民通过手机能实现更方便的出行,出行前,打开实时电子地图,手机上的“出行助手”软件马上为出行线路进行优化匹配;出行中,手机就是导航仪,实时的电子地图随时提供各种路况信息,并提供各类场景的资讯,让出行变成一种科技享受。
-17-
3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架构
3.1 层次架构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上的应用,从技术架构上来看,可分为四层:设备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中后三层为物联网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物联网应用层集成指挥态势监控缉查防控信号控制信息服务业务管理物联网网络层云计算平台2G网络物联网管理中心3G网络智能交通专家系统4G网络物联网感知层RFID读写器-RFID标签非接触式IC卡-IC卡读写器M2M终端-传感器GNSS终端 摄像头传感器网关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关传感器网络交通设备层采集设备处理设备发布设备控制设备
图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物联网层次结构图 1) 设备层为各种智能交通系统设备,通常包括交通同信息采集设备、交通信息处理设备、交通信息发布设备和交通信号控制设备。
2)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RFID标签和读写器、
非接触式IC卡和IC卡读写器、M2M终端和传感器、摄像头、GNS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并且将信息传递出去。
-18-
3)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
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4)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智能
交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方面的应用。
3.2 关键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列为物联网关键技术。其中,RFID也被公认为是物联网的构建基础和核心。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专家认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物体标识、体系架构、通信和网络、安全和隐私、服务发现和搜索、软硬件、能量获取和存储、设备微型小型化、标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等传感器、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无需人干预。实质是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自动识别和信息互联与共享。而RFID是让物品相互沟通的一种技术。物联网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3.3 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系统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交通元素相互连接,最终将过渡到汽车移动物联网(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实现车与车之间也将相互连接,并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新途径。所谓汽车移动物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也提供综合服务。
-19-
图2 智能交通大联网
目前,美国的IVHS、日本的VICS等系统通过车辆和道路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通信,已经实现了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务。而Wi-Fi、RFID等无线技术近年来也在交通运输领域智能化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如在智能公交定位管理和信号优先、智能停车场管理、车辆类型及流量信息采集、路桥电子不停车收费及车辆速度计算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
据物联网在线了解,未来车联网将主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GNSS技术及传感技术的相互配合实现。在未来的车联网时代,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之间会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当汽车处在转角等传感器的盲区时,无线通信技术就会发挥作用;而当无线通信的信号丢失时,传感器又可以派上用场。
-20-
路侧稽查设备拥堵区域专用短程通信车载RFID终端
图5 基于RFID的交通拥堵收费系统构成
基于卫星定位的交通拥堵收费系统,主要由装有车载设备的车辆、路侧设备、后台控制中心组成。车辆行驶中,车载设备接收GNSS卫星传来的车辆位置数据信息,车载设备内嵌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将收费结果通过无线通信传输到后台控制中心。基于卫星定位和无线接入技术的交通拥堵收费系统结构如图示:
移动通信基站收费结算拥堵区域
图6 基于卫星定位的交通拥堵收费系统构成
6.2.2 系统功能
车辆在进入拥堵区域过程中自动完成车辆缴费的全过程,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1) 收费区域识别:通过RFID芯片或卫星定位获得行驶中的车辆位置,判
断车辆进入或驶出拥堵收费区域时,准确区分收费区域和非收费区域。
-31-
包括自非收费区域进入收费区域和自收费区域进入非收费区域两种情况下的识别的准确性。
2) 费用计算:按照车辆通过收费区域的时间和拥堵费率正确计算应收的费
用,并与实际手工计算出的费用结果进行比对。
3) 通信方式和速度:信息传递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重要的一环,系统在车
辆和道路、车辆与后台控制中心之间有不同形式的数据通信。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应优先考虑使用现有能够利用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网络。
4) 稳定性:车辆在不同车况和车况条件下,长时间在拥堵区域和非拥堵区
域内行驶,系统设备软硬件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设备主要是车载设备和路侧设备。车载设备稳定性又包括车载设备硬件的稳定性和车载设备软件的稳定性。
6.3 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服务
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基于物联网,集成移动通信、车辆导航、车辆定位、地理信息等高新技术,对交通参与者进行诱导,使交通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交通流优化和交通管理高效。
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使现有的道路资源的到充分的应用,通过提高道路的利用效率来减少交通拥挤。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将传统的交通系统拓展为人、车、路的统一体,运用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彻底改变目前被动式交通局面,使交通参与者在出行前和驾驶过程中可随时通过网站、服务热线、智能手机、数字广播、户外道路路况显示屏、车载导航终端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状况,而交通管理部门则可通过道路上的线圈、视频和浮动车数据采集系统随时了解各路段交通情况,对外进行动态交通信息发布,使整个交通系统通行能力达到最大。
6.3.1 系统构成
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将城市道路网交通堵塞、交通事故、道路施工、车速及路线限制、绕行线路、恶劣气象等信息编辑处理后,通过网站、服务热线、
-32-
数字广播、移动通信(智能手机)、户外道路路况显示屏、车载导航终端及时传递给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在路侧户外道路路况显示屏和车载导航终端上以文字、图形显示交通信息,如下图所示。
图7 实时交通信息服务
6.3.2 系统功能
实时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功能如下表所示:
表4 实时交通信息服务
声 讯 服 务 短 彩 WAP 手机实 时交通 互联网 服 务 静态导 航产品 动态导 航产品 展 示 图 用户可电话至说 语音服明 务台获取实时用户可以通过导航中显结合实时交实时交通信息有电子地图短信、彩示相关路通的动态导展示、查询系统 背景 信或WA况 航 P获取实-33-
声 讯 服 务 路况 短 彩 WAP 时路况 手机实 时交通 互联网 服 务 静态导 航产品 动态导 航产品 应 用 特 点 客户只需一个电话,就可进行路况、最传统的路径最短模客户对城市道路况显示界式的导路路网相当熟面人性化,航,人工悉,急需路况信可以快速查结合判断息 询 重新选择优路径获取实路线 的查询 时路况 实时交通客户只需发相应信息到短信接入号,就可以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相结合,实现革命性的时间最短的动态导航 实时路况、技 术 简单、简单、实简单、实用 特 实用 用 点
历史数据和人性化应用 显示+静预测服务的态导航 结合 6.4 交通智能引导系统
交通智能引导系统基于物联网,通过对交通引导信息收集管理平台进行交通相关的原始信息的采集,例如对动态交通信息、停车位信息的收集采集、管理,经过处理的各类信息通过多种终端方式进行发布,例如引导牌、呼叫中心、短信、彩信、手机客户端等模式,将访客感兴趣的信息如位置寻址、最优路径、停车位信息等,进行告知传递,并在有条件的停车场(如室内停车场)实现车位预定功能。
交通智能引导系统的建设目标为对各类交通行为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并通过各种终端发布方式进行发布,最终达到方便市民出行、解决交通各类弊症的目标。
6.4.1 系统构成
交通智能引导系统包括“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和十个子系统”。一个中心即交通智能引导综合数据中心;一个平台交通智能引导综合支撑平台;十个子系统
-34-
包括:小区短信应用子系统、路口引导牌子系统、综合交通信息指示牌子系统、综合交通信息查询子系统、区域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动态停车诱导子系统、公交电子站牌子系统、自行车管理子系统。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8 交通智能引导系统
6.4.2 系统功能
交通智能引导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 1) 交通智能引导综合数据中心
综合数据中心是整个工程的数据核心,将提供各类交通引导发布应用功能所需数据,包括:动态交通数据、交通引导数据、停车场数据、停车场空位数据、电子站牌数据等。 2) 交通智能引导综合支撑平台
综合支撑平台主要指实现各类应用功能所需的各类基础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GIS软件(二维及三维GIS)、交通相关数据采集处理软件、交通相关数据管理软件、同时提供交通智能引导应用系统的后台管理工具。
3) 小区短信应用子系统
小区短信应用主要指利用移动基站自动识别进出望京区的手机号码,下发欢迎短信及区域公告等。 4) 路口引导牌子系统
-35-
正在阅读: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07-02
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08-07
中国报纸类单色印刷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建立项)(目录)07-11
LoadRunner 四种场景录制对比 及 回放报错解决方法 - 图文09-21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导学案09-23
姜异康痛下决心04-02
1.化产车间粗苯工段测试题(定稿)11-27
电大家庭教育作业04-06
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家庭承受力调查与分析03-2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智能交通
- 联网
- 基于
-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