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美学十五讲》

更新时间:2024-03-23 01: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写《美学十五讲》

摘 要:《美学十五讲》作为本科生教材,在撰写过程中注意到三点:倡导感性魅力,坚持有深度的通俗,要有一定的文采。

关键词:美学;感性魅力;有深度的通俗 拙作《美学十五讲》是为高校中文和艺术专业本科生撰写的教材,它于2003年出版,迄今印刷15次。它的繁体字本由台湾五南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2008年我访问纽约时,纽约一家书店的老板告诉我,他们书店销售过繁体字本的《美学十五讲》,该书很快告罄。应纽约部分读者购书的要求,我回国后给这些读者寄去了40多本简体字本的《美学十五讲》。在撰写这本教材时,我注意到三点:倡导感性魅力,坚持有深度的通俗,要有一定的文采。

一、倡导感性魅力

“美学”在希腊语中的原义是“感性学”。现在学习美学的学生,将来只有极少数的人会从事专门的美学研究。因此,美学课程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灌输枯燥的概念和抽象的理论,而在于培养学生对各种审美现象的具体感悟能力,在物质化、功利化和工具化的趋势中,引导学生进入诗意化、审美化的人生境界。美学课程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应该充满魅力。而要使美学课程具有魅力,美学教材本身首先要有感性魅力。

为了使《美学十五讲》具有感性魅力,我努力追求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我在读研究生时,导师朱光潜先生就不喜欢高头讲章,他反对把美学著作写成朱子家训。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也说过,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真正理想的美学著作,所应追求的恰恰是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1]遵照朱光潜先生和宗白华先生的学术旨趣,我在教材中把学术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位使用该书作教材的教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它(指《美学十五讲》——引者注)突破了现有美学教材的过于注重学科知识完整性、系统性、理论性,而灵活性、生动性、审美实践性不足的框架体例,以学术讲座的形式,颇具匠心地将有关的美学基础性知识梳理、切换成十五个教学单元,恰好和一学期的教学时数和进度的要求相吻合,非常便于授课教师的备课和上课。这一点笔者在使用这本教材的时候深有体会。笔者在备课时以该书为基本内容,再适当补充材料,加以发挥,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参与热情很高,常为每讲内容中那些生动的审美案例所吸引,不知不觉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轻松、活泼、惬意。”[2]

本教材在讲授美学理论时,都从具体的事实出发,不在抽象的概念里兜圈子,尽量少用佶屈聱牙的术语如“解构”、“颠覆”、“话语暴力”、“分延”、“后殖民”、“新历史”等,努力给学生具体的、生动的审美感悟,使教材具有感性魅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不喜欢僵化板滞、空洞抽象、脱离实际的教材。我在每一讲中都把开头和结尾写好。例如第十四讲的标题“人生的艺术化”,开头写道:“欧洲阿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hr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