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十二五规划(定稿后打印)
更新时间:2024-05-26 22: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景东高铁规划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景东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一五年)
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二月
前 言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景东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二○○六年至二○一○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标志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十二五”时期(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是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开放和谐新景东的重要阶段,也是深化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主动抓住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新机遇,努力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景东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云南省委八届七次全会、普洱市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以及“十一五”时期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基础上制定的。《纲要》)集中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劳与智慧,体现了国家、云南省、普洱市宏观政策导向和
全县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纲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客观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主要挑战,对“十二五”的发展定位、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和生产力布局作了总体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县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各专项规划和政府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安排部署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纲要》的有效实施,将引领全县各族人民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十三五”。
景东彝族自治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组 长:副组长:成 员:李春荣杨中兴汪 明吴琼瑶纪 昆唐 勇杨 勇苏 毅熊建荣罗 强纪明良王恒章许建新阿作莹高剑国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景东彝族自治县县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常务副县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景东彝族自治县发改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经济和商务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科技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民宗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公安局副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监察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民政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财政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人事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施正伟 景东彝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王正学 景东彝族自治县建设局局长 雷 波 景东彝族自治县交通局局长 自宏清吴兴余张德义罗德贵李建腘朱世旺郎中科杨正荣张云洪陶明震李朝海余开旺沈维荣蔡忠文李映华董 晓景东彝族自治县农业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林业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水务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体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卫生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计生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审计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安监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环保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统计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粮食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移民局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茶办主任 景东彝族自治县烟办主任 景东彝族自治县广电局副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旅游局副局长
王正荣 景东彝族自治县扶贫办副主任
《景东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课题组成员名单
顾 问: 欧阳国斌 云南省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 杨士吉 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张 瑜 景东彝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组 长: 李春荣 景东彝族自治县县长 副组长: 杨兴顺 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处长
杨中兴 景东彝族自治县常务副县长
成 员: 侯 峰 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处长、副研究员
李永松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副所长、副研究员 林 玲 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研究员 李宝昆 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调研员 李晓谷 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调研员 杨 帆 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科员 李子成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
汪 明 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纪 昆 景东彝族自治县发改局局长 李 剑 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协办公室秘书长 周德瀚吴琼瑶王 敬谢光照罗丽梅田家余钟礼武景东彝族自治县文联主席
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景东彝族自治县发改局副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发改局副局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发改局综合股长
景东彝族自治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关于《景东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
决 议
(2011年2月19日景东彝族自治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景东彝族自治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景东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认为,“十二五”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景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规划纲要分析未来发展的环境和趋势,阐明新阶段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重大任务,提出预期的指导性目标。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思路符合我县实际,制定的工作措施切实可行,是未来五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同意大会财政经济审查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会议决定批准《景东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组 二○一一年二月
目 录
前 言 ............................................. 2 第一章 “十一五”主要成就与“十二五”发展环境 .. - 1 -
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 - 1 - 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挑战 ........ - 8 - 第三节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 - 9 -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的总体部署............... - 12 -
第一节 发展定位 ................................. - 12 - 第二节 总体思路 ................................. - 12 - 第三节 发展原则 ................................. - 13 - 第四节 发展目标 ................................. - 13 - 第五节 生产力布局 ............................... - 15 -
第三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跨越式发展后劲 ... - 17 -
第一节 努力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突破 ............ - 17 - 第二节 努力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 - 17 - 第三节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 - 18 - 第四节 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 - 18 - 第五节 加快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 - 19 - 第六节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 .............. - 19 -
第四章 实施“一产富民”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 21 -
I
第一节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 - 21 - 第二节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 - 22 - 第三节 千方百计促农增收 ......................... - 23 - 第四节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 - 24 -
第五章 实施“二产三产强县”战略,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和第三产业提速 .................................... - 25 -
第一节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 - 25 - 第二节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 26 - 第三节 发展循环经济 ............................. - 28 - 第四节 强化科技创新 ............................. - 28 - 第五节 积极打造景东旅游文化品牌 .................. - 29 - 第六节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 - 30 - 第七节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 - 31 - 第八节 着力提升服务业 ........................... - 31 -
第六章 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魅力景东” ....... - 34 -
第一节 统筹县域城乡建设 ......................... - 34 - 第二节 加快重点集镇、农村集市建设 ................ - 35 - 第三节 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 ................ - 36 -
第七章 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建设“生态景东”?- 37 -
第一节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 - 37 - 第二节 推进资源节约利用 ......................... - 40 -
II
——蚕桑业:2005年桑园面积3.4万亩,产鲜茧900吨,产值1303万元,2010年,桑园面积达5.3万亩,产鲜茧1791吨,实现产值4800万元,于2009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蚕桑核心基地县,发展面积目前位居全省第三位,鲜茧产量居全省第四位,鲜茧质量位于全国前列。
——茶产业: 2005年茶叶种植面积13万亩、产量3996吨。 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6万亩,茶叶产量7102吨,平均亩产27公斤,实现茶叶产值110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000万元,实现茶农收入8640万元。有茶树林面积9.88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县9乡4镇、157个村,涉茶农户达5.4万户、23万人。
——蔗糖产业:2005年甘蔗种植面积4.18万亩,农业产量13万吨,农业产值2470万元,工业入榨量9.6万吨,工业产值4870万元。2010年,全县种植甘蔗3.5万亩,农业产量18万吨,农业产值5200万元,工业入榨量15万吨,实现工业产值7600万元。
三、抓好项目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县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徐家坝水库除险加固、湾水河水库渠道改造、县城川河左岸延长段防洪整治等工程,启动菜户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青龙水库项目建议书通过省级评审;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69万亩,全县累计建成高稳产农田地29.26万亩,占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
- 4 -
31.1%,中低产林改造1万亩;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8个,2.64万亩。建成以文井四里坝为核心的新烟区基地单元,完成基地单元烟水配套项目155件。五年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水电工程2211件,完成人畜引水工程320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万亩,农田水利化程度达37.8%。建立了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解决了10.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交通便利化程度日益提
高。基本形成了以弥宁公路为主干道,县道花大路、芹漫路等公路为骨架,乡道和村道为分支,客运站点为支撑的公路网络体系,哀牢山、无量山经济干线全线贯通。完成路基改建项目3个,203.6千米;实施沥青路面改建项目5个,157.76 千米;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150个村,1207千米;新建二级客运站1个(县城新客运站),乡镇四级站7个,五级站5个,建成漫湾库区渡口3个。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9858.14万元,是“十五”期间完成投资总额8414.52万元的4.7倍。
——电力基础建设明显加快,城乡居民用电质量显著提高。云南省第一家农网改造整乡推进龙街乡试点顺利实施,大街110千伏、文玉、岔山、曼等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803户无电人口用电工程、4207户农网改造工程全面竣工。
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科技试验示范不断扩展,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教育事业成效显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推进,“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总投资1.2
- 5 -
亿元的银生中学顺利实现2009年秋季招生,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校安工程顺利推进,2008年前锁定的D级危房全部排除,特殊教育学校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启动并取得实效,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应急处臵能力进一步提高,城乡爱国卫生和药品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发展较快,彝族“打歌”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及4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启动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妇女儿童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扶贫开发取得新成就,易地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五年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9亿元,解决了3.3万人的温饱问题。漫湾水电站二次移民搬迁安臵基本完成,大朝山水电站移民安臵遗留问题处理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积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6.5‰以内,“十一五”末全县常住人口38万人;至“十一五”末,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7万人次,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高至187元/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33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扩大至年人均72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各项改革进展顺利,改革开放水平得到新提升 坚持以改革增动力、聚合力、促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 6 -
改革加快推进。启动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顺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通过省级验收,配套改革有序推进;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经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加大对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费实现“零增长”;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规范,村组干部待遇大幅提高;启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城乡水务一体化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金融服务协调机制,投融资力度不断加大。着力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十一五”期间,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1个,累计引进县外资金10.28亿元。
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以来,我县特别注重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节能减排方面,景东一直把节能减排作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扎实搞好节能减排工作,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结束。坚持实行“四个一律不批”,即凡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选址、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不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地区的新增污染项目不批。对老的项目实行“以新带老”,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 7 -
的企业,坚决不批准新上项目。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的“两高两低”工业,扩大发展占用资源少、污染少、附加值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分期分批淘汰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企业。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合理开发水利、土地、矿产等资源,完成了一批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项目。五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5万亩、工程造林2.6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义务植树183万株、种植核桃50万亩。积极实施农村替代能源建设工程,累计建设沼气池4.3万口、节能改灶7.6万户,太阳能热水器1700户,建立农村沼气服务网点79个,有效地控制了木材消耗量,加快了生态林业建设进程,资源和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了77.6万亩的农产品基地认定。县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两污”工作有效开展。
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挑战
在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生产力水平低,基础薄弱,发展方式落后,与全省全市的发展差距仍在拉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经济规模小,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关联度低,支柱产业尚未真正形成。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支柱财源单一,财政增长乏力,生产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匹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四是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解放不够,创新精神不足,机遇意识不强,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匮乏。五是长期遗留下来
- 8 -
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改革发展中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六是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进一步扩大需求存在较大制约,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难度加大。
第三节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十二五”是景东与全省同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虽然存在着诸多制约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认清形势,善于把握发展机遇,就能够化挑战为发展动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省情、市情都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发展;中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一核两极三区域”的发展布局,都为景东“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景东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一、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和谐景东”建设提供了新机遇
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的实践,使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地区依然是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中央站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明确西部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今后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
- 9 -
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从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建设、人才、帮扶等方面进一步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我县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和谐景东”。
二、“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为“生态景东”建设带来了新动力
景东最具吸引力的是优越的生态环境,景东未来发展最具竞争力的也必将是更加优越的生态环境。围绕“绿色经济强省”建设目标,“生态景东”建设主要从美化生态环境入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重点打造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
三、“民族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为“文教景东”建设增添了新活力
“民族文化强省”战略着眼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为我县建设“文教强县”形象、重塑“文教大县”增添了新活力。“文教景东”建设的中心是,教育方面要围绕“一个转变”、“解决两大问题”、“打造三支队伍”、“实现四个提升”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基本思路,打造“教育大品牌”。文化方面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面向基层的文化宣传事业,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探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使深厚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有竞争优势的经济资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 10 -
四、“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为“开放景东”建设拓展了新空间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潮流不可阻挡,“开放景东”建设势在必行。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经济合作的顺利开展,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将有利于我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开拓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为我县跨越式发展开创了广阔空间。
五、休闲时代的到来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为“魅力景东”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休闲时代正大步向我们走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休闲需求日渐旺盛,休闲产业发展呈现出勃兴之势。作为主要休闲方式的旅游,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我县旅游资源类型齐全,但由于交通、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瓶颈制约,许多旅游资源尚未进行产业化开发,也未打造出响亮的旅游品牌。“民族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为打响“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银生古城〃景东”旅游品牌指明了方向。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增长迅速,城镇经济实力增强以及融资和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魅力景东”建设将取得更大突破。
总体上看,在“十二五”时期,我县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可以通过加快发展而得到有效解决。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只要全县干部群众主动作为,抢抓机遇,一定能够开创景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 11 -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的总体部署
“十二五”发展的总体部署包括发展定位、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发展目标、生产力布局五部分内容。
第一节 发展定位
通过5年的实践,努力实现“四个倍增计划”(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倍增计划、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倍增计划、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增计划、工业产值倍增计划”),建设“六个特色县”(即“文教大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县、现代林产业加工基地县、优质烤烟基地县、茧丝绸生产加工基地县、无量山哀牢山国家公园高端旅游科普基地县”),做特一产,做大二产,做优三产,努力把景东建成特色鲜明、生态优越、充满活力的“生态景东”、“文教景东”、“和谐景东”、“魅力景东”、“开放景东”,使之成为连接滇西北城镇群和滇西南城镇群的重要地区性中心城镇和养生城市。
第二节 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两强一堡”战略,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实现景东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改善民生为主要目标,全面实施“一产富民、二产三产强县、生态立县、科教兴县、改革开放活县”五大战略,做强做大林业、烤烟、蚕桑、矿电、牧渔产
- 12 -
业,提升茶叶、核桃、蔗糖产业,着力培育食品加工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突破交通瓶颈制约,抢抓机遇,后发争先,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与全国全省同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节 发展原则
——跨越发展原则。树立后发争先意识,超越传统模式,注重质量和效益,调整生产力布局,抢抓机遇,突出重大项目的安排与发展县域经济紧密结合,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景东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特色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景东生态环境、特色资源优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突出特色,在“优”上切入、在“特”上着力,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食品生产、加工等特色产业,切实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走产业开发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路子,强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民生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与强县相结合的理念,把改善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民生的迫切问题,形成推进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景东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社会凝聚力。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景东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县域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
- 13 -
设,扶持发展7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75个村发展集体经济。
第四节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加快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开放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建设。完善并落实林地、林木资产评估和林权流转办法等配套改革政策,确保林农受益。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五通六好”建设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年共计划实施250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全县新农村建设至“十二五”末累计完成331个村。
- 24 -
第五章 实施“二产三产强县”战略,促进 新型工业化发展和第三产业提速
全面实施“二产三产强县”战略,做大二产、做强三产。积极培育支柱产业、着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实施重点产业整合,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配臵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主动融入全市工业体系,承接产业链布局延伸。用现代商业管理理念重构经营第三产业,开发智力密集、文化丰富、附加值高、高层次与知识型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科技服务、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特色餐饮住宿、信息服务、房地产、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业经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打造品牌,着力培育一批带动面广、产业链长、竞争能力强的重点企业。抓好现有的林产、矿电、蔗糖等工业,积极培育食品加工业。“十二五”期间,实现工业产值倍增计划,工业总产值由“十一五”末的9.61亿元增加到“十二五”末的29.3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5%。
第一节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结合县情、借鉴经验、改善环境、科学规划、招商先行、项目推进”的原则,落实“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项目滚动发展”的建设思路,编制好园区总体规划,构建项目投入和产业聚集平台。设立园区管理内设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管理体制,健全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园区专项发展资金,利用行政和市场两只手为园区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营造环境。按产业链布局各
- 25 -
功能区块,引进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重大工业项目,突出主导产业。坚持园区发展与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有机结合,依托园区形成产业特色,形成规模效益。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优势企业向园区集聚,把园区建成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节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二五”期间,主要促进林化工、茧丝绸、矿产、水电、茶叶、蔗糖、饮料、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林化工业。以建设“现代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县”为目标,围绕建设一个中心(林权交易中心)、一个市场(林产品交易市场)和四大服务体系(森林资源管理保护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林业产业经营管理体系和森林资源流转管理体系)为建设重点,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实施林产业深加工的发展模式。加大原料发展扶持力度,提高竹子、木材综合利用率,加快开发以林竹为原料的新型装饰材料,以优质木材为原料的高、中档家具。综合开发松香、松节油等系列林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到“十二五”末,林化工业产值达6.7亿元,年均增长12.61 %。
——茧丝绸加工业。依靠高品质的蚕丝质量,抓住国家重点“东桑西移”基地县建设的机遇,引进技术,建设捻线厂,丝绸生产线,建成“茧丝绸生产加工基地县”。蚕桑产业在现有5.3万亩的基础上扩至8万亩。“十二五”末,茧丝绸工业产值达成4.6亿元,年均增长50.29 %。
——矿产业 。坚持“采、选、冶”相结合的原则和发展循
- 26 -
环经济的要求,有序开发铁、铜、煤等矿产资源,加快矿藏的勘探步伐,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积极探索矿电结合的新路子。鼓励企业加强科技投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十二五”末,矿产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亿元,年均增长60 %。
——电力工业。全面贯彻开发能源与节约能源并举的方针,实现电源与电网建设的协调发展。做好境内流域开发规划,加快地方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十二五”末,新增供电能力2.6 万千瓦,全县供电能力达4.2万千瓦左右。供电产业实现产值1.6亿元,年均增长 26.19%。
——茶叶加工。整合茶叶产业资源,做强龙头企业。开发茶饮品、药茶等新产品,形成新型茶饮料系列产品,提高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强化茶文化建设,着力打造茶叶知名品牌,创新营销方式,积极开拓市场,提高产业效益。“十二五”末,年产精制茶 2000吨,工业产值达0.8亿元。
——蔗糖产业。继续提升蔗糖产业,依靠科技进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种植结构,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发展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切实增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良种推广,扶持种植大户,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左右。“十二五”末,年生产食糖3万吨以上,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
——以核桃乳、酿酒为主的饮料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推广应用新技术,发展天然绿色、健康营养型饮料。扶持现有骨干企业,培育现代企业集团,实施名牌战略,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提
- 27 -
高市场占有率。“十二五”末,核桃乳产品产量达到2万吨左右,产值达2亿元,年均增长58.49 %;酿酒1500吨,完成工业增加值0.2 亿元,年均增长27.22 %。
——以牧渔产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农特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节 发展循环经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抓好节能降耗,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推广先进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工艺和设备,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低碳型增长方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依法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强指导监督,大力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建设节约型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强化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的监督管理,规范矿产品经营秩序,坚决查处和打击私挖乱采违法行为,保障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以上企业50%以上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7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比例占销售收入的1%以上,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15%。
第四节 强化科技创新
围绕优势产业,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争取在重点企业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选择一批优势企业,以建立支柱产业的核心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为重点,不断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消化吸收,实现产品的延伸和技术升级。以实施引
- 28 -
正在阅读:
景东十二五规划(定稿后打印)05-26
苏教版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12-15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使用管理规定11-26
大润发连锁超市营销策略创新05-10
法律专业实习周记05-30
实验六(一)12-15
浅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结合06-02
200T电池极片轧机液压伺服系统设计05-06
法理学知识点01-2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景东
- 定稿
- 规划
- 打印
- 十二五
- 幕墙设计总说明综述
- 09年高三文科综合上学期期末考试7
- 物理大地测量学实习实习报告 - 图文
- 初级会计实务(产品成本核算、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行政事业单位
- 2011年《瞭望》1-38期时评
- 反假币考试法规知识多项选择题(2016-11-28)
- 读书人是幸福人
- 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_毕业设计
- 餐饮部岗前培训资料
- 2016年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试题库48
- 不同浓度的糖溶液对切花月季采后保鲜效果影响 - 图文
- 2016春四年级音乐下册第4课《对花》教案2湘艺版
- 1#地下车库施工组织设计(1)
- 2017年“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听党的话,做好少年”入队仪式主持
- 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 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 2013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 02331自考全国2004年1月数据结构试题
-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课后训练(第1课时)2
- 上海牛津版英语六年级下U1-U5期中综合复习题和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