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完整笔记

更新时间:2024-07-11 20: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古希腊与罗马文学是希腊与罗马民族氏族社会与奴隶社会的文学,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形成的背景

1、古希腊民族是海洋民族;2、古希腊文明是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融合,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二)古希腊文学的地位——西方文学的第一源头 *新神谱(俄林波斯神系)ppt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分期

1、“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前12世纪-前8世纪):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神话:(1)古希腊神话的起源: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产物。 (2)古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

A、神的故事——旧神谱(前俄林波斯神系):B、英雄传说——赫拉克勒斯的传说 (3)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

A、神人同形同性,神话具有浓郁的世俗人本主义色彩; B、想象丰富,故事生动;

C、象征隐喻中蕴含着人生哲理。 (4)古希腊神话的地位与影响

A、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马克思

B、古希腊神话对后世西方文艺、文化有深远影响 。 史诗:1、荷马史诗(见第二节)

赫西俄德(约公元前8世纪末-7世纪初)作有现实生活题材的教谕诗《工作与时日》与神话诗《神谱》。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尼克,在《神谱》中,她是泰坦神帕拉斯和斯梯克斯的女儿。

2、“大移民时代”(前8世纪-前6世纪中叶) 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抒情诗分笛歌与琴歌等,代表诗人是萨福、阿那克里翁与品达。 萨福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抒情诗人,被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寓言的汇编,是欧洲寓言的奠基之作。集子中的寓言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故事,表现平民的思想感情与生活经验,结构简单,风格质朴。

3、古典时期(公元前6 世纪-公元前4世纪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与文艺理论。 戏剧:见第三节

文艺理论:柏拉图(前427一前345)的文艺对话体著作有《理想国》、《婓德诺篇》等,重要的理论观点有“理念论”、“灵感说”等,他的唯心主义文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主要理论著作是研究悲剧与史诗等文体的《诗学》,重要的理论观点有“摹仿说”、“过失说”、”净化说”等,他奠定了欧洲现实主义文论的基础。

4、 “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与田园诗。 新喜剧(见第三节)田园诗的代表诗人是忒奥克里托斯(前305?—前250 ),他是西方田园诗(牧歌)的创始人。 二、古罗马文学

(一)古罗马文学形成的背景

1、古罗马是以牧耕为主的民族,建立了奴隶制的大帝国; 2、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文化。

(二)古罗马文学的地位——沟通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三)古罗马文学的发展

1、贵族共和国形成时期(前三世纪一前二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喜剧。 普劳图斯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戏剧家,喜剧名作有《一坛黄金》与《孪生兄弟》。 泰伦斯(元前190-元前159)的喜剧名作有《婆母》与《两兄弟》。

2、贵族共和国晚期(前一世纪——公元一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散文与文艺理论。 西塞罗(前106-前43)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散文家,“欧洲散文之父”。

维吉尔(前70-前19)是古罗马最重要的诗人,代表作《埃涅阿斯记》通过神话故事歌颂古罗马的历史与统治者,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贺拉斯(前65-前8)是诗人与文艺理论家,著有《歌集》与《诗艺》,重要的理论观点有“寓教于乐”说、“统一和谐的美”说等,他的理论对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论有很大影响。 奥维德(前43-公元18)的代表作是有“神话词典”之称的神话故事诗《变换记》。 3、帝国时期(1世纪——5世纪) 塞内加(前4-公元65年)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家,悲剧名作有《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阿普列尤斯(124?-175?)的代表作《金驴记》是古罗马文学中最完整的一部小说,是欧洲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 第二节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伊利昂记》 (又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 (又译《奥德赛》)的合称,是欧洲第一座文学丰碑。 一、史诗的形成与流传

1、特洛伊战争2、“荷马问题” 二、史诗的情节内容

《伊利昂记》描述希腊联军(主帅阿伽门农、主将阿喀琉斯)攻打特洛伊城(主帅赫克托耳)的故事,是歌颂英雄的勇武与战功的战争史诗。

《奥德修记》主要描述战后奥德修斯返乡途中的海上漂泊故事,是歌颂人与自然斗争的智慧与力量的冒险史诗。 三、史诗的思想内涵

1、史诗反映了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形态、生活风貌;

2、史诗反映了古希腊人乐观进取、肯定人的尊严、力量、 智慧,肯定生活、斗争的意义,主张个体本位的世俗人本精神。 四、史诗艺术价值

1、史诗规模宏大,布局完整,结构精巧:

剪裁得当,情节高度集中;主干情节与插曲相结合。

2、史诗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阿喀琉斯:重视荣誉;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暴烈鲁莽;任性、易怒、固执;重视友谊、有同情心。赫克托耳:理智、成熟;深明职责,英勇无畏地保卫民族利益;富于人情味。俄底修斯:智慧过人;刚毅勇敢;强烈的冒险精神。 3、史诗中蕴含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的因素。 4、史诗语言质朴、丰富、优美,大量运用“荷马式的比喻”。 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

古希腊戏剧包括悲剧、喜剧、萨图罗斯剧(又译“羊人剧”)和拟剧(又译“摹拟剧”)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悲剧和喜剧。

一、古希腊悲、喜剧的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悲、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活动。悲剧起源于春祭仪式中的“酒神颂歌”,喜剧起源于秋祭中的民间歌舞。古希腊悲剧形成于前六世纪,繁荣于前五世纪 ;喜剧的兴起稍晚于悲剧,繁荣于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悲剧与喜剧活动的中心是雅典。 三、悲剧

(一)内容与形式特点 “希腊悲剧不着意于悲,而重在严肃事件。它通过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怜悯与恐惧的情感,导致道德的净化。”——亚里士多德《诗学》

内容上:取材于神话;表现人与命运的斗突;有鲜明的倾向性与深刻的思想性。

形式上:使用三联剧的形式; 结构完整严密,由开场——进场——三至七个戏剧场面与数量相应的合唱歌曲——退场四部分构成;使用诗体台词。 (二)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 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

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是古希腊的“悲剧之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戏剧通过普罗米修斯与众神的斗争,影射了当时民主派与贵族派的斗争,反映了作者对僭主专制的反抗和对民主的向往,也说明命运是神定的。普罗米修斯是反抗暴君、宁死不屈的英雄, “哲学的日历中最高的圣者兼殉道者”。

* 悲剧使用对比烘托与内心独白的方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结构简单,风格庄严崇高,语言优美。

埃斯库罗斯的著名悲剧还有三联剧《俄瑞斯忒亚》(《阿伽门农》、《祭奠者》、《报仇神》)等。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 是把希腊悲剧推向成熟的剧作家,被称为“戏剧界的荷马”; 代表作是《俄狄浦斯王》* 戏剧肯定了人的自由意志和对命运的反抗,也说明命运 是天定的,是不可抗拒的。* 俄狄浦斯王是坚毅勇敢、反抗命运、忧国忧民、勇于承 担责任的英雄。* 戏剧采用“终局式”结构,剧情紧凑生动,矛盾突出集中,环环相扣。 * 戏剧被亚里士多德誉为“十全十美的悲剧”。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剧还有《安提戈涅》等。 欧里庇得斯(前480-前406)被誉为“舞台上的哲学家”开创了“问题剧”代表作《美狄亚》 * 戏剧谴责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表达了对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对反抗的肯定,说明命运掌握在人的手里。美狄亚是倔强刚毅、敢作敢为、爱与恨都异常强烈的女性。戏剧写实色彩浓,有较为充分的心理描写。欧里庇得斯著名的悲剧还有《特洛亚妇女》、《希波吕托斯》。 三大悲剧诗人比较: 诗人 人物 命运观 美学风格 艺术 演员 埃斯库罗斯 神 肯定 庄严豪放 三联剧 1+1 索福克勒斯 英雄 怀疑 严峻高雅 突破三联剧 2+1 欧里庇得斯 人 否定 通俗细腻 单独的剧本 无限 四、喜剧

(一)内容与形式特点:

内容上:使用现实生活题材;旧喜剧有鲜明的政治讽刺性,新喜剧主要是表现家庭生活与爱情的世态喜剧。

形式上:结构一般较松散,由六部分组成:开场-进场-对驳-评议-插曲-退场。使用滑稽戏谑的情节;使用散文台词 (二)代表作家

阿里斯托芬(前446-?前385?)是古希腊的“喜剧之父”代表作是《阿卡奈人》

戏剧以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为主题。戏剧寓严肃重大的现实问题于滑稽荒诞的情节中,巧用对比手法。阿里斯托芬著名的喜剧还有反战喜剧《和平》、政治讽刺喜剧《骑士》《马蜂》、表述社会理想的喜剧《鸟》、《公民大会上的妇女》、《财神》、反对诡辩派文化教育的喜剧《云》。 米南德是新喜剧代表作家;剧作以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题材,主题大都是宣扬劝善规过,提倡宽大仁慈,以调和矛盾。名作有《摩萨斯女子》《恨世者》《公断》等。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是从完全原始状态发展出来的,它毁灭了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学,而在一切方面都从头开始,中世纪从已经灭亡的古代世界得到唯一的东西就是基督教,以及一些

破坏了的完全丧失了自己过去的文明的都市。”--恩格斯 第一节 概述

一、中世纪的历史文化背景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这中间的一千余年即欧洲历史上的封建时代。中世纪文学一般指中世纪早期与中期( 5世纪至15世纪)的文学。 封建国家形成,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等级制度与庄园经济;基督教统治了思想文化领域。 三、中世纪文学概况

中世纪早期文学是教会文学;中期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受基督教影响但具有世俗性的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至但丁时代,古希腊文化和希伯莱文化开始合流,出现了文艺复兴文学的曙光。 (一)教会文学

题材:大多来自《圣经》思想内容:宣传基督教教义,主要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体裁: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奇迹故事、宗教剧等 艺术手法:梦幻故事、象征寓意手法 (二)英雄史诗

早期(氏族社会末期)源泉:口头创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主人公:氏族部落英雄;主题: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成份:有较多神话因素和多神教成份;代表作:盎格鲁·撒克逊人《贝奥武甫》日尔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冰岛《埃达》和“萨迦”芬兰《卡列瓦拉》(《英雄国》)

中期(封建社会确立时代)有一定的历史事件为依据,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形成;封建国家英雄;表现其忠君爱国观念和统一祖国,为民族建功立业的封建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神话因素减少,基督教义的内容大增;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古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民谣:最著名的作品是《罗宾汉谣曲》 (三)骑士文学

性质:封建主阶级的世俗文学; 内容:表现“骑士精神”:

骑士的信条:忠君、护教、行侠;骑士的荣誉:勇敢冒险、战斗、爱情;骑士的风度:礼仪。 体裁:骑士抒情诗: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以表现“典雅的爱情”为内容,有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以及感兴诗和十字军歌等,以破晓歌最为著名。骑士叙事诗(骑士传奇):中心在法国北方,以虚幻的“英雄美人”故事为内容,有三个系统:古代系统《亚历山大传奇》-不列颠系统: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特里斯丹和伊瑟》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四)城市文学

反映市民的生活与思想意识,有强烈的现实性与反封建反教会色彩;艺术风格朴素、生动、诙谐,多采用讽刺手法。 分类:韵文故事:《驴子的遗嘱》、《牧师阿米斯》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讽刺叙事诗:《列那狐故事》狐狸列那是上层市民的化身,他机智地反抗象征封建统治者的大动物,也狡诈地欺凌象征下层人的弱小动物。城市戏剧:笑剧《巴特兰律师》 市民抒情诗:吕特博夫《吕特博夫的穷困》、《吕特博夫的婚姻》 维庸《小遗言集》、《大遗言集》 第二节 但丁

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 一、生平与创作:出生佛罗伦萨没落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曾受业于拉丁尼;曾爱恋贝阿特丽采;在贵尔夫党与吉伯林党斗争、贵尔夫党分裂为黑白两党的背景下从政,被流放;

著作:《新生》:诗集,怀念、歌颂贝阿特丽采,是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胆表现作者隐秘感情的自传性作品;《飨宴》:介绍知识的学术论著;《论俗语》:论述意大利语和文体、诗律的学术著作;《帝制论》:政治论著。 二、《神曲》 (《神圣的喜剧》)

(一)创作动机:纪念贝阿特丽采;给意大利人指出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 (二)情节结构

《神曲》描述诗人梦游三界的故事,由序曲(1篇)和《地狱》(33篇) 、《炼狱》(又译《净界》,33篇)《天堂》(33篇)三部曲构成。 1、序曲:黑暗的森林-披着阳光的山顶豹(淫逸)、狮(野心)、狼(贪婪-嫉妒)维吉尔 贝阿特丽采

2、地狱——黑暗的现实世界

地狱共九层,住着生前罪孽深重的亡灵;引路人维吉尔——理智的象征。 3、炼狱——从现实到理想的途径

炼狱共九层,生活着生前罪孽较轻的修炼者的亡灵;引路人维吉尔——理智的象征。 4、天堂——光明的理想世界

天堂有九重,住着生前信仰基督教、极力为善的灵魂。引路人贝阿特丽采——神学信仰与爱的象征。

(三)思想艺术上的两重性

《神曲》的思想艺术具有两重性——既有中世纪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又有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萌芽。 思想内容方面的两重性:

1、既歌颂理想中的基督教及其教士,又揭露批判现实中教会及教士的罪恶; 2、既见歌颂理想中的王权、贵族,又揭露批判现实中王权、贵族的罪恶; 3、既歌颂基督教文化,又赞美世俗文化、异教文化;

4、既宣扬禁欲出世思想,又肯定人对世俗爱情、荣誉、功业的追求。

《神曲》的主题:人类应该在理智的指引下,认识罪恶与错误、悔过自新,再经过信仰的引导,到达理想的境界。 ——“两希”精神的融合 艺术上的两重性:

1、用宗教题材与中世纪文学的梦幻、象征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用体现神权思想的艺术结构造成古代艺术庄严肃穆的风格;

2、人物、景物描写大多简略模糊,又不乏用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卓越篇章; 3、使用意大利俗语,但语言又有中世纪语言烦琐晦涩的弊端。

《神曲》是中世纪文学的总结,也是中世纪文学向文艺复兴文学过渡的标志。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 文艺复兴是十四——十七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复兴古代文艺为旗号进行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第一节 概述

一、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最根本的社会原因。 2、“人”的觉醒与“人”“神”开始易位的社会心理,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又一社会原因。 3、崇尚、研究古典文化,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文化动因。

4、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人文主义 :

1、用人权反对神权;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三、人文主义文学概况

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潮流,是欧洲近代文学的开端,继古希腊罗马文学之后欧洲文学的又一个高峰。 (一)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1、表现人文主义思想;2、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3、继承、发展了古代的各种文学体裁;4、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时间 历程 代表国家 主要内容 代表作)

1、产生:14世纪初至15世纪中叶;意大利、英国;宣传人性的解放;卜迦丘《十日谈》 2、全盛:15纪下半叶至16纪上半叶;法国;歌颂有知识有力量的巨人;拉伯雷《巨人传》 3、衰落:16世纪下半叶至17纪初;英国、西班牙;揭示人性的弱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三)各国人文主义文学概貌

1、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彼特拉克(1304-1374)是人文主义的先驱,“文艺复兴之父”,意大利“诗歌之父”代表作《歌集》;诗集歌颂建立在人的自然本性基础上的灵与肉统一的爱情,是中世纪以来第一部展示世俗爱情的欢乐、痛苦的佳作,为近代抒情诗开辟了道路;诗集使用“彼特拉克奇喻”; 诗集使用十四行诗体( 四四三三的分法与abba、abba、cde、cde的押韵)

薄伽丘(1313—1375)代表作《十日谈》故事集是宣传“幸福在人间”的“人曲”: * 批判教会的黑暗;

* 否定禁欲主义,肯定爱情、尘世幸福;

* 歌颂人的聪明才智和为自由幸福进行的斗争; * 宣传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故事集采用“框型结构”、现实主义手法和幽默讽刺手法。

故事集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之作。 法国: 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存在着两种倾向:贵族倾向与民主倾向。 贵族倾向的人文主义作家,以“七星诗社”的诗人为代表。 “七星诗社”的贡献主要在统一民族语言、建立民族诗歌方面。

龙沙(1524-1585 )是七星诗社的领袖,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主要成就是爱情诗,代表作是组诗《给爱兰娜的十四行诗》。

民主倾向的人文主义作家,以拉伯雷为代表。

拉伯雷(1494-1553)是法国文艺复兴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 小说叙述巨人国王卡冈都亚和儿子庞大固埃及其朋友巴汝奇的经历。 小说思想内容:

* 表现人文主义关于人、社会、教育的理想; * 揭露、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小说艺术特色:

* 小说继承了法国中世纪民间文学夸张、幽默、讽刺的传统,以粗俗的形式表达严肃、崇高的思想主题;

* 小说开创了散文体长篇小说的新形式。

蒙田(1533-1592)是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他的《随笔集》对后世影响深远:表现对人性的怀疑;形式较为轻松随意,不拘一格 。

西班牙: 西班牙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与戏剧。 小说:流浪汉小说:

* 用第一人称叙事(自传或回忆录)和以主人公的 经历串连各种社会生活的结构形式;

* 描述游民的不幸命运与消极反抗,从下层人的角度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 * 语言幽默辛辣、简洁流畅。 对后世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有深远影响。 * 代表作是《小癞子》。 戏剧:维加((1562-1635)是“西班牙戏剧之父”;创作爱情与家庭问题剧、社会政治问题剧与宗教剧;是出色的喜剧家;代表作是《羊泉村》。 4、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顶峰 (1)形成——14世纪后半叶

乔叟是英国人文主义文学之父,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

* 收有24个故事; 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巧妙使用框形结构;善于写人叙事;创立了双韵体诗。

(2)发展——15世纪末至16世纪前半叶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创始人;代表作是《乌托邦》:* 对话体长篇小说;文学史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小说。 (3)繁荣——16世纪后半叶至17世纪初

斯宾塞(1552-1599)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代表作是长诗《仙后》

* 是英国第一部民族史诗; 描述象征各种美德的骑士们受仙后差遣去冒险、 惩恶除害、维护正义的故事,歌颂女王,表现资产阶级新人应有的品质;创立了“斯宾塞诗节” 培根(1561-1626)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创立了英国随笔式散文和议论文;代表作是《随笔集》:* 风格凝练有力,说理缜密,诗意隽永。

*“大学才子派”剧作家:16世纪后期出现,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继承了前人的成就且颇有创新,为英国戏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莎士比亚的先驱。 代表作家有李利、格林、基德和马洛 。

马洛是“大学才子派”中最重要的作家,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主要成就在悲剧领域;剧作结构宏伟,风格壮美,擅长塑造悲剧式的“巨人”形象;著名剧本有《帖木儿》、《马尔他岛的犹太人》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第二节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1547-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文学家。 一、生平与创作

诗歌:长诗《巴尔纳斯游记》 戏剧:悲剧《努曼西亚》《八出喜剧与八出幕间短剧集》 小说:《堂·吉诃德》《惩恶扬善故事集》 二、《堂·吉诃德》

(一)情节:小说摹仿骑士传奇的写法,描写堂·吉诃德和三、人物形象与思想内容

堂·吉诃德——性格复杂矛盾的艺术典型:是喜剧性人物:耽于幻想,脱离实际,模仿古代骑士去改造现实,行动荒堂,笑话百出。是悲剧性人物:是坚定的人文主义者,立志扫尽人间不平,甘愿为实现理想而吃苦、献身,但行动达不到目的,处处碰壁。 桑丘·潘沙——不朽的现实主义形象,与堂·吉诃德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形象:头脑清醒,讲求实际,善良机智,幽默风趣;性格不断发展:开始时贪图小利、胆小怕事,后来越来越理解、热爱主人,追随主人去实现理想,做到了主人未能做到的事。 四、艺术特色

1、采用以主人公的游历为中心线索、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结构方式,描绘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全景图;

2、虚幻的情节与真实的细节相结合:

3、采用对比、夸张、反复等手法叙事状物写人;

4、巧妙运用幽默讽刺艺术;

5、语言通俗活泼,大量运用民间谚语。

第三节 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之一。 一、生平与创作

1、早期(1590—1600) : 创作诗歌、历史剧、喜剧,着重表述人文主义理想,作品基调乐观、明朗、浪漫、激越。(1)诗歌: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 十四行诗154首:歌颂友情与爱情;真实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相结合;语言生动独特:或高雅或浅俗;巧用比喻、戏言、双关语等;继承并发展了意大利十四行诗

(2)历史剧:共九部剧本;取材于贺林西德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编年史》;以谴责封建割据、内战、批判昏君、暴君、歌颂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歌颂贤明君主为主题;有史诗般的气魄,宫廷生活、战争场面与五光十色的平民生活相结合。代表《亨利四世》上、下) (3) 喜剧:共十部剧本;是抒情性的浪漫喜剧;以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为创作目的,以“爱征服一切”为主题;塑造了“可爱而奇特的女性”形象。代表作是《威尼斯商人》 * 有三条情节线索: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对立(借债割肉 );巴萨尼奥与鲍西娅的爱情(挑匣婚配 );杰西卡与罗伦佐的爱情(卷逃私奔);

* 表现慷慨仁慈、友谊、爱情战胜自私贪婪、冷酷、残忍的主题; * 成功塑造了夏洛克与鲍西娅的形象; * 巧设悬念,剧情复杂曲折。

(4)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悲喜剧;

* 描述蒙太古勋爵的儿子罗密欧与凯普莱特伯爵的女儿朱丽叶在家族封建世仇背景下的爱情悲剧故事,表现人文主义爱情理想与家庭世仇、封建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以及理想的最终获胜;* 富于诗情画意与浪漫气息,风格与同时期的喜剧一致

2、中期(1601-1607)创作悲剧,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表现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作品基调现实、悲愤、沉郁。共九部悲剧剧本;“四大悲剧”:《哈姆莱特》(见第二部分)《奥瑟罗》:* 通过奥瑟罗、苔丝德蒙娜与伊阿古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展现人文主义理想被利己主义践踏的悲剧。《李尔王》:* 通过发生在李尔王及其女儿高纳里尔、里根、考狄莉亚、大臣葛罗斯特及其儿子爱德蒙、爱德伽等人之间的冲突揭示金钱权势对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破坏,描绘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罪恶丛生的社会图画。《麦克白》:* 通过大将麦克白从民族英雄堕落为弑君篡位者而身死名裂的故事展示野心毁灭人的悲剧。《雅典的泰门》* 通过泰门由富变穷后饱经世态炎凉的故事表现金 钱使人“异化”的主题,“绝妙地揭示了资本主义货币的本质”。

3、晚期(1607-1613)创作传奇剧,把人文主义理想寄托于乌托邦式的幻想,作品具有虚无的、宗教的和悠远的风格。共4部传奇剧剧本 ;代表作是《暴风雨》:* 描述米兰公爵普罗斯彼罗被弟弟安东尼奥篡夺了爵位、与女儿米兰达流落海岛后的故事,表达作者通过感化、悔悟、和解解决社会矛盾的设想与对人类、社会的希望;* 是莎士比亚的“诗的遗嘱”。 二、《哈姆莱特》露台与父亲鬼魂相见-装疯- “戏中戏”验证 -遣送英国-决斗复仇 悲剧故事的背景: 悲剧是“ 这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的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颠倒混乱”的社会现实。

哈姆莱特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的艺术形象;;哈姆莱特的性格发展: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源:* 社会恶势力过于强大,哈姆莱特又是个人主义者,承 担不起“重整乾坤”的历史重任,因而,他悲剧是时代、社会的悲剧、人文主义的悲剧;* 关于人性的哲学探讨导致哈姆莱特陷入悲观、 痛苦、迷惘中。 (四)悲剧的思想意义:

1、提出了现实世界黑暗、必须改造的问题,反思、否定了“为所欲为”式的纵欲; 2、表现了人文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理想,给人以鼓舞;也揭示了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五)艺术特色

1、剧情生动丰富:1)广阔的故事背景,丰富的生活场面;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3)错综复杂的线索与开放性的戏剧结构;4)紧张激烈、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2、着重通过内心冲突显示主人公性格,同时通过人物间的冲突、对比显示人物性格。 3、悲喜剧因素有机融合。

4、语言生动形象,个性化、丰富化。 第四章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二、十七世纪欧洲文学概况

十七世纪的头二十年,人文主义文学仍在发展;三四十年代之后,陆续兴起了巴洛克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英国则还有清教徒文学。 (一)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是产生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盛行于十七世纪的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 巴洛克文学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在内容上多表现信念危机与悲观颓丧思想;在艺术上刻意雕琢,追求怪异,形式支离破碎。

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有意大利的马里诺诗派、西班牙的贡戈拉派、卡尔德龙及其《人生如梦》、德国的格里美尔豪森及其《痴儿西木传》等。 (二)清教徒文学

清教徒文学是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文学,代表作家有弥尔顿与班扬。

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作品有强烈的革命精神与浓厚的宗教色彩;最重要的作品是长诗《失乐园》、《复乐园》与诗剧《力士参孙》

用《圣经》故事宣传清教思想,歌颂资产阶级革命;艺术上模仿古代文学,风格宏伟壮丽,语言典雅。代表作是《失乐园》:描述大天使卢西弗带领众天使反抗上帝、失败后被打入地狱、改名撒旦、去伊甸园引诱亚当和夏娃堕落、致使他们被逐出乐园的故事,歌颂革命与人的自由意志,探讨革命失败、人类失乐园的原因,呼唤理性;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场景描写精彩;语言铿锵、激昂、瑰丽。《复乐园》描述耶酥经受住了魔鬼撒旦利诱、威胁的考验、开始为人类恢复乐园的故事,歌颂不屈的革命者,体现诗人对理性复苏、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力士参孙》描述以色列民族英雄参孙被妻子大力拉出卖给非利士人、被刺瞎双眼后复仇的故事,歌颂不屈的革命者。 班扬(1628-1688)是英国近代小说的始祖;代表作是小说《天路历程》:* 是梦境寓意小 说,描述“基督徒”与妻子寻找“天国”的故事,宣传清教主义,也揭露讽刺现实社会。 (三)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它在法国产生、发展,达到欧洲最高水平,而后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 1、古典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1)王权获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而强盛,严密控制文艺:建立奖金制度;建立法兰西学士院;建立书刊检查制度等。2)唯理主义哲学为古典主义文学提供了哲学基础;3)宫廷文艺与沙龙文艺左右了社会文艺风尚,为古典主义提供了土壤;4)法国人的民族感情与时代心理促 进了古典主义的发展。 2、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思想内容特征:1)拥护王权,歌颂开明君主;2)崇尚理性,歌颂理性对感情的胜利;3)悲剧多反映宫廷、贵族生活,喜剧、寓言和散文则涉及第三级的生活。

艺术特征:1)从古代文学中汲取题材和艺术形式;2)有严格的艺术规范与标准,如文艺体裁有高低之分,戏剧创作要遵循“三一律”,文学语言须准确精炼、典雅华丽,人物形象类型化等。

3、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1)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古典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作家是高乃依。 高乃依(1606-1684)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之一;创作大都取材于罗马历史,塑造忠君爱国、感情服从理性、个人服从国家的理想英雄,艺术上善于安排戏剧冲突,长于刻画人物内心矛盾,诗句铿锵豪壮,以长篇雄辩而著称。代表作是《熙德》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之作;描述主人公罗狄克与施曼娜为报父仇而放弃爱情、为国家利益而放弃私仇的故事,表现义务与情感的矛盾,肯定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却也给爱情以地位。 高乃依的重要剧作还有《贺拉斯》、《西拿》和《波利厄克特》。

2)十七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古典主义文学全盛,代表作家有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布瓦洛等。

拉辛最有代表性的古典主义悲剧家;创作着重于对国王、贵族的揭露批判,出色运用“三一律”,戏风格严谨简炼,擅长表现人物心理、尤其是贵族妇女的心理,语言自然典雅。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 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描述希腊爱庇尔王庇吕斯爱上了女奴、赫克托耳的妻子安德洛玛克,不顾希腊人的愤怒养育着安德洛玛克的儿子,庇吕斯的未婚妻、斯巴达公主爱妙娜嫉恨之下指使追求自己的希腊使节奥莱斯特杀死庇吕斯,又因后悔而自杀的故事,谴责情欲横流、丧失理性、为达到个人目的而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的贵族,从反面说明理性的重要性。拉辛的重要剧作还有《费得尔》。 莫里哀(见第二节)

拉·封丹是杰出的寓言诗人;代表作是十二卷《寓言诗》拓展了寓言的反映面与功能,提高了寓言的艺术水平:* 广泛反映了法国的社会生活,揭露了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的不幸生活与美德,也总结了生活哲理;* 情节简练集中,富于戏剧性;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诗歌形式韵律多样。

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的立法者与诗人;理论著作是《诗艺》:* 总结了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经验,提出作家要热爱理性、文学的任务是模仿自然、创作应效法古代文学、恪守规范、取悦读者等理论;是古典主义权威的美学法典。

(3)十七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发生了文艺大论战“古今之争” ,古典主义文学走向衰落 。 第二节 莫里哀:莫里哀(1622——1673)是十七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戏剧家。 一、生平与创作

1、1645-1658:创作的准备、初步尝试阶段

这个阶段莫里哀创作情节喜剧,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冒失鬼》与《情仇》。 2、1659-1663:早期创作

这个阶段莫里哀创作风俗喜剧,重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太学堂》。 3、1664-1669:创作的成熟、全盛时期

这个时期莫里哀创作性格喜剧,重要作品《达尔杜弗》、《吝啬鬼》、《唐·璜》与《恨世者》。 4、1670-1673:后期创作

这个时期莫里哀主要创作舞蹈喜剧,重要作品有《贵人迷》、《史嘉本的诡计》等。 二、《伪君子》 1、情节结构

第一幕:楔子:巴黎富商奥尔恭的母亲柏奈尔夫人要家人(奥尔恭的女儿玛丽雅娜 、儿子达米斯、妻子欧米尔、女仆桃丽娜等)听从教士达尔杜弗的教导,遭反对后数落家人的不是。 第二幕:开端:奥尔恭回家,提出要把女儿嫁给达尔杜弗,引起矛盾冲突。

第三幕:发展:第一次正面冲突:达尔杜弗勾引欧米尔,被达米斯听见,告知奥尔恭;达尔杜弗以退为进,骗得奥尔恭信任,得到了奥尔恭的家产继承权。

第四幕:高潮:第二次正面冲突:欧米尔设计让奥尔恭看清了达尔杜弗的真面目,达尔杜弗诬告奥尔恭包庇逃犯。

第五幕:结局:国王明察,逮捕达尔杜弗。 2、人物形象

达尔杜弗:类型化的形象,“伪善”的载体;表面上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禁欲、苦修的修士、仁慈善良的好人,实际上是以宗教为幌子进行诈骗的恶棍,纵欲、好色、贪财、冷酷狡诈之徒;通过这个形象,剧作揭露了教会贵族势力的贪婪、伪善、狠毒、荒淫无耻,提醒人们认清其欺骗性和危害性。

桃丽娜:光彩照人的“卑贱者”,剧中的理想人物;体现作者民主倾向的人物。 3、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矛盾冲突集中尖锐:巧妙利用“三一律”;巧妙安排达尔杜弗的出场。

2)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运用集中、夸张的手法写人;运用对比与极具表现力的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

3)辛辣的讽刺:使用喜剧、闹剧手法讽刺畸形的人性。

4)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规范有所突破:喜剧中中插入了悲剧的因素;吸收民间喜剧成分,增加了喜剧效果。

5)语言生动活泼、个性化。 第五章 十八世纪启蒙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政治革命运动。1、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第三等级反封建斗争激烈化;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2、启蒙思想:启蒙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性,启蒙运动以理性为尺度破旧立新:政治领域——破君主专制、君权神授,立契约论、三权分立;宗教领域——破宗教迷信、偏见、狂热,立信仰自由、宗教宽容、泛神论、无神论;

哲学领域——破唯心主义自然观,立唯物主义自然观;

人际关系领域——破封建门第、等级观念,立天赋人权、平等观念; 文学领域——破贵族沙龙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立启蒙文学。 二、启蒙文学:

(一)启蒙文学的特征

1、强烈的政论性、哲理性:以理性为武器批判旧的社会秩序与观念,提出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蓝图,宣传启蒙思想。

2、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注重真实描写生活。

3、浓厚的人民性:反映平民生活;以平民为正面主人公;使用人民乐于接受的艺术手法与语言。

4、文学形式的创新:小说被提到正统文学的地位,出现了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新型小说;悲、喜剧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了正剧;诗剧获得充分发展。 (二)各国启蒙文学概况: 英国——启蒙文学的发源地

英国的启蒙文学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以扫除封建残余、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主要任务。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在现实主义小说领域。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7世纪末至18世纪30年代:启蒙文学形成。 笛福(1660?-1731)? 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 * 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形象鲁滨逊的形象;* 使用丰富逼真的细节描写。 斯威夫特(1667-1745)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代表作《格列弗游记》: * 小说写格列弗医生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智马国的奇异经历,以讽喻现实、表达作者的理想。* 小说中出色的艺术虚构与现实讽刺相结合。 2、18世纪40至50年代:启蒙文学成熟。

理查逊(1689-1761)创作关注婚姻与道德问题;打破了传统小说以主人公经历见闻为主线的写法,集中写一件事;擅长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重要作品有《克拉丽莎》(第一部书信体小说)与《帕米拉》(感伤小说)。

菲尔丁(1707-1754)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创作“散文滑稽史诗”;代表作是《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顶峰之作;描述汤姆的身世及其与苏菲亚的恋爱波折,广泛反映现实,表现善恶斗争的主题;人物众多,个性鲜明,语言富于个性与讽刺调侃性;结构庞大匀称精致,情节曲折自然;每卷前皆有序言。菲尔丁的重要作品还有《约瑟·安德鲁传》、《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和《阿米莉亚》。

3、18世纪60至80年代:启蒙文学进入新的阶段——感伤主义阶段 。 感伤主义文学形成于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作家们日益不满现实、对启蒙理性失望的背景下,是一种贬抑理性、张扬感性、有浓郁的哀怨忧伤情调的文学,是启蒙文学向浪漫主义文学的过渡。

斯特恩(1713-1768)是感伤主义代表作家;代表作是《感伤的旅行》:是游记体小说,记述作者英法战争期间途经法国去意大利的旅行,不拘泥于客观记述见闻,着重描述主人公旅 行期间的主观印象与感受,张扬善良、仁爱、同情心等感情。 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主战场 法国的启蒙文学有特别强烈的革命性、政论性与哲理性;法国重要的启蒙文学家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

法国启蒙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1715年至1750年:启蒙文学形成、发展。

孟德斯鸠(1689-1755)是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代表作是《波斯人信札》:是法国第一部重要的启蒙文学作品;是书信体小说,由160封长短不等的信组成;是反封建、宣传启蒙理想的哲理小说。

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是欧洲思想界的泰斗;代表作是哲理小说《老实人》: * 通过“老实人”与哲学家邦葛罗等人的不幸经历与见闻,无情嘲笑了“一切皆善”的哲学, 描述了乌托邦理想国“黄金国”,提出改造社会的途径是劳动 2、1750年至1789年:启蒙文学高潮阶段。 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百科全书》的主编;提出了建立正剧(“严肃剧”、“市民剧”)的美学纲领,创立了正剧;代表作是《拉摩的侄儿》:*是对话体哲理小说;* 拉摩的侄儿是“高傲和卑鄙、才智和愚蠢的混合物”,是不合理社会造就的畸形儿,小说通过他的形象揭露社会的黑暗与丑恶;* 是“辨证法的杰作”。 卢梭(1712-1778)“百科全书派”中最激进的民主派思想家;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先驱; 著作《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契约论》,提出“返回自然”、“社会契约”、“天赋人权”、“民主共和政体”、“自由平等”等理论;代表作是《新爱洛绮丝》: * 是书信体小说;* 描述平民青年圣·普乐与贵族女子尤丽的爱情悲剧故事,批判封建婚姻

观念,宣传个性解放;* 艺术上以情动人,出色描写大自然。卢梭重要的作品还有《爱弥儿》与《忏悔录》。

博马舍(1732-1799)是法国最杰出的启蒙戏剧家;代表作是喜剧《塞维勒的理发师》与《费加罗的婚姻》:* 通过阿勒玛维华伯爵、罗西娜、费加罗 、苏珊娜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述反封建的主题;情节紧凑,冲突鲜明,讽刺辛辣,富于艺术魅力。 德国——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高峰 德国的启蒙运动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的软弱仅限于文化领域;德国的启蒙文学缺乏革命精神,具有软弱、保守性。 德国启蒙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700年至1770年: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民族文学。

莱辛(1729-1781)是德国文学之父;美学著作《拉奥孔》与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为德国启蒙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 1770年至1785年:“狂飙突进”运动时期。

“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也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高潮:运动名称由来: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运动纲领制订者:赫尔德尔;代表作家:青年歌德与席勒;运动精神: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强调个性、崇尚天才、赞美自然、推崇感情;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运动带有个人主义狂热的因素,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因而不能持久。

3、1786年至1805年:古典时期,德国文学达到了当时欧洲文学的最高峰。

这一时期,德国启蒙文学在政治上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

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代表作家:歌德和席勒。

席勒(1759--1805)是德国杰出的戏剧家与诗人;代表作是《阴谋与爱情》:

* 通过宰相瓦尔特等人制造的菲迪南与露易丝的爱情悲剧批判了封建贵族阶级的罪恶和封 建观念的腐朽,表现了资产阶级对自由平等的向往,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 * 艺术上有现实主义的成就,也有“席勒化”的缺陷。 席勒的重要剧本还有《强盗》、《华伦斯坦》三部曲、《威廉·退尔》等。 第二节 歌德

歌德(1749-1832)是迄今为止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是欧洲启蒙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巨匠之一。 一、生平与创作 1、青少年时期(1749——1774)抒情诗;诗剧《普罗米修斯》;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第一部产生世界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通过维特的事业、社交、爱情烦恼批判了德国的黑暗现实,张扬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也表现出德国资产阶级抗争乏力的悲观情绪。* 心理刻划细致,情景交融,充满感伤情调。 2、魏玛时期(1775年之后)十年从政:谣曲《迷娘曲》、《魔王》等;意大利之行:悲剧《埃格蒙特》、《伊菲格尼亚在陶里斯》与《塔索》;法国大革命前后:叙事诗《列那狐》; 与席勒的十年合作:诗剧《浮士德》第一部、小说《威廉·迈斯特》第一部(“学习时代”)、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

晚年:诗剧《浮士德》第一部、小说《亲和力》、《威廉·迈斯特》第二部(“漫游时代”)、《诗与真》、诗集《西东合集》。 二、《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创作时间长达60年的巨型诗剧,是歌德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才能的概

括和总结,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在学史上,《浮士德》和《伊利昂记》、《神曲》等并称为伟大的史诗性作品。

(二)情节结构:剧前三部曲 舞台序幕;天上的序幕 第一部: 知识悲剧 爱情悲剧 第二部: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三)人物形象:

浮士德:是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是进步资产阶级、特别是启蒙思想家的象征;是人类的象征。

靡非斯特:是虚无主义者,代表消极、否定精神;是恶的象征;体现批判精神,一定程度上是作者的代言人。 (四)思想内涵:

1、浮士德的人生探索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人格理想:积极进取,执着追求——“浮士德精神”;“灵”与“肉”统一 ;依靠自身努力,也依靠上帝获得救赎—“两希”精神的融合。 2、浮士德的追求过程象征了欧洲先进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精神发展史: 作者站在启蒙思想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封建社会与文化、也对资产阶级的错误进行批判,并提出了建立人间乐园的理想。诗剧也反映了作者以及德国启蒙思想的局限。

3、浮士德的两重性、他与靡非斯特的关系及他的命运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的看法:人类是在“灵”与“肉”的矛盾中、在进步与落后的斗争中前进的—辩证法思想;人类前途是光明的。 (五)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以浪漫主义为主体;2、结构的片断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3、采用多样表现手法与诗体风格:象征、对比、辨证手法;叙事、抒情、议论手法;抒情诗体与民歌,古希腊悲剧诗体,哲理诗体,讽刺诗体等。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欧洲、而后波及美洲的文艺思潮。 第一节 概述

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1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以及革命后人们启蒙理想的破灭与对现实的不满;2)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残酷现实;3)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2、哲学基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与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3、文学渊源——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渊源,有十八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与法国卢梭的作品等。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思想内容特征:

1、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或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表述对人民的同情,设计理想社会的图景;

2、讴歌自然,美化中世纪,宣传个性解放,反对文明对人性的束缚、压迫。 艺术特征:

1、强调创作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2、崇尚主观抒情,注重表现人的内心感受; 3、崇尚艺术想象,使用非凡的题材、离奇的情节与夸张、对照手法,塑造超凡的人物形象; 4、重视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传统。 三、各国浪漫主义文学概况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开始于18世纪90年代;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写夜、死亡、遁世的作品多,有浓重的唯心色彩、宗教、哲理色彩和神秘怪诞色彩。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 早期浪漫派(耶拿派)

史雷格尔兄弟: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创办《雅典娜神殿》,宣传与古典主义对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①强调想象与情感;②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与艺术无目的论; ③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征感。

诺瓦利斯(1772-1801)是耶拿派创作上的主要代表;代表作是《夜的颂歌》:* 怀念死去的未婚妻、幻想在夜、在死亡后与之结合;是耶拿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狄克(1773——1853)贡献主要在改写中世纪民间故事和创立童话体小说方面;代表作是《金发的爱克贝尔特》。

2、中期浪漫派(海德堡派)重视发掘、搜集中世纪以来的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与布伦塔诺:合编民歌集《儿童的神奇号角》。 格林兄弟:合编《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成为典范的童话作品。

3、 晚期浪漫派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向现实主义文学过渡。

霍夫曼善于用荒诞离奇的形象与情节揭露现实的丑恶;代表作是《小查克斯》。 海涅(1797-1856)是十九世纪德国最重要的诗人;创作的发展: 第一阶段——1797年至1830年:《歌集》:* 以讴歌自然与爱情为主;* 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民歌风格。《?哈尔茨山》等四部散文游记:* 标志着诗人的创作向革命民主主义、向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发展。第二阶段——1831年至1848年:《论浪漫派》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揭露德国普鲁士的封建统治、教会的虚伪反动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庸俗,表述盼望革命的心情和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理想;艺术上写实与幻想交织,叙事与抒情结合,出色运用讽刺手法。《时代的诗》是政治抒情诗集;诗歌形式优美。第三阶段—1848年至1856年《罗曼采罗》取材于东西方许多国家的历史、神话传说、宗教等,形式瑰丽。 (二)英国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最典型,积极浪漫主义力量强大,与民族民主斗争紧密结合。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 第一代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是“湖畔派”诗人。他们曾隐居英国西北部湖区而得名;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以此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的开路者;《抒情歌谣集·序言》: ①诗必须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②诗歌要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③使用淳朴有力的民间语言; ③重视想象与灵感,发掘人的内心世界。诗歌主要表现大自然与宗法农村生活,名篇有《丁登寺》、《不朽颂》、《孤独的收割女》、《序曲》等。

柯勒律治(1772-1834)诗歌喜用异国题材与怪诞情节,擅长渲染奇幻神秘的浪漫气氛,语言绚丽而富于音乐性;代表作是《古舟子咏》。 骚塞(1774—1843)“湖畔派”三诗人之一。

2、第二代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是拜伦与雪莱,他们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拜伦(见第二节)

雪莱(1792-1822)是“天才的预言家”;代表作是诗剧《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普罗米修斯因暴君朱比特奴役人类而与之斗争、失败之后不屈服、朱比特最终被冥王推翻的故事肯定革命的必然性与胜利的前景、表述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艺术上气势宏大,想象丰富,抒情色彩浓。雪莱名作还有《麦布女王》、《伊斯兰的起义》、《西风颂》、《云》、《致云雀》等。 济慈(1795-1821)诗歌擅长写自然景色与事物外表,富于立体感、色彩感、浪漫气息;名作有《希腊古瓮颂》、《夜莺颂》、《秋颂》等。

司各特(1771—1832)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小说描写苏格兰、英国与欧洲他国中古的

历史,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因素——情节曲折惊险,正面主人公理想化,但真实精确地描写各时代的生活情况。代表作是《艾凡赫》。 (三)法国

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的激烈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早期(1830年之前)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教父”;代表作是《阿达拉》: * 通过阿达拉与夏克达的爱情悲剧表现世俗爱情与宗教的矛盾,夸大宗教的力量;名作还有《勒内》: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 斯塔尔夫人(1766-1817)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著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的理论著作《论文学》 与《论德国》;小说《黛尔芬》和《柯丽娜》写女性不美满的的婚姻和戏剧性经历,是法国文学史上最早探讨妇女问题的作品。 贝朗瑞(1780-1857)是杰出的“歌谣诗人”;早期诗歌咏唱青春、美酒、爱情;后期诗歌紧密结合现实政治,表述反复辟的主题;名作有《意弗托国王》、《法兰西的好国民》《高卢人和法兰克人》、《白帽徽》、《头脑简单的查理之加冕礼》、《两个禁卫军》、《洪水》等。 拉马丁(1790-1869)诗风轻灵、飘逸、朦胧;代表作是《沉思集》歌咏消逝的爱情、宗教、孤独、死亡等。

维尼诗歌抒发悲观、孤独、绝望情绪,富于哲理性;代表作是《命运集》《古今诗稿》。 2、后期(1830年之后) 雨果(见第三节)

大仲马以创作历史小说而著称,代表作有《三个火枪手》、 《基督山伯爵》等。

乔治·桑(1804-1876)小说富于理想、浪漫色彩;著名作品有社会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田园小说《魔沼》、《小法岱特》等。 缪塞(1810-1857)诗歌名作是《四夜组诗》;自传体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塑造了“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戏剧方面亦有成就;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

(四)俄国: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形成于1812年卫国战争——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的背景下,以反专制、争自由为主旋律。

茹科夫斯基(1783-1852)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诗歌着重描写内心生活、梦幻世界、对自然的感受,也常取材于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诗风矜持、感伤、朦胧、神秘 ; “没有茹科夫斯基,我们也就没有普希金。” ——别林斯基 雷列耶夫(1795—1826)等十二月党人诗人;

莱蒙托夫(1814-1841)抒情诗名作有《诗人之死》、《别了,满目创痍的俄罗斯》、《祖国》《帆》等;叙事诗名作有《恶魔》、《童僧》等。 小说《当代英雄》是作者的代表作,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毕巧林的形象;有独特的艺术结构(《贝拉》、《马克西姆·马克西米奇》、《塔曼》、《梅丽公主》、《宿命论者》)、深刻的心理分析。 (五) 东欧

东欧的浪漫主义文学,以反对异族奴役与封建专制、争取独立、民主、自由为主题。 密茨凯维奇(1798—1855)是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诗剧《先人祭》和 叙事诗《塔杜施先生》。

裴多菲是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抒情诗——政治诗与爱情诗;叙事诗——代表作《使徒》。 (五)美国: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受欧洲文学影响,但有本土色彩。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前期浪漫主义(30年代以前) 欧文是“美国文学之父”;代表作是《见闻札记》:《瑞普·凡·温克尔》《睡谷的传说》

库柏(1789-1851)被称为“美国的司各特”;最著名的作品是“边疆小说”《 “皮袜子’”故事集》:包括五部小说:《开拓者》《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草原》《探路者》和《打鹿将》; * 塑造了美国西部文学中牛仔形象的始祖“皮袜子” 的形象;

* 对西部边疆自然景色的出色描绘和惊险情节的设置使小说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爱伦·坡(1809-1849)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之一;创作恐怖小说与侦探推理小说,著名作品有《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莫格街凶杀案》等。 2、后期浪漫主义(30年代以后)

霍桑(1804-1864)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红字》:通过白兰在失去丈夫罗格的音信的情况下与丁梅斯代尔恋爱、受到加尔文教惩罚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宗教机构的不公、虚伪、残酷;出色的心理描写与象征隐喻,造成情景交融的神秘气氛。 麦尔维尔(1819-1891)擅长描写航海奇遇与异国风土人情;代表作是《白鲸》:描述船长埃哈伯追捕白鲸的故事,反映捕鲸船员的生活,也象征人与异己力量的斗争;艺术上有浓重的象征、神秘色彩。

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是《草叶集》:是人类、自我、劳动者的颂歌,也是独立、民主、 自由、平等的颂歌;*创立自由体诗,使用 “列举法” 第二节 拜伦:拜伦(1788-1824)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作家之一。

一、生平与创作:孤寂的少年时代登上文坛——《懒散的时刻》——《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出游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等地—《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思想内容:长诗由四章组成:① 葡萄牙、西班牙游记 ② 阿尔巴尼亚、希腊游记 ③ 比利时、瑞士游记 ④ 意大利游记

两个主人公的形象:* 哈洛尔德——上流社会的叛逆者,孤独高傲、悲观忧郁、冷漠的漂泊者,“拜伦式的英雄”;* 抒情主人公“我”——目光犀利的批评家、热爱生活、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艺术上主观抒情占主导地位,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出色描绘自然景色。在上议院的活动——《〈反对破坏机器法案〉制定者颂》拿破伦失败后的岁月——《东方叙事诗》——《拿破伦颂》在瑞士《曼弗雷德》:“世纪悲哀”《锡雍的囚徒》《普罗米修斯》《路德之歌》 在意大利与希腊,参加烧碳党人组织与希腊独立革命军,进入创作上最辉煌的时期:《唐璜》(未完成)《审判的幻景》《该隐》《青铜时代》 二、《唐·璜》这部长达16000余行的诗体小说以其博大的思想容量和独特的艺术成就登上了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 “它是绝顶的天才的作品。”——歌德

(二)情节:冲破禁欲主义 ,与贵夫人朱丽娅恋爱;荒岛生存危机中保持人性;与海盗女儿海黛幸福的自然爱情;在土尔其宫廷、俄土战场、欧洲上流社会的欲海、血海中保持人性。 (三)人物形象

唐·璜:是一张白纸,作者用“人类感觉的永恒色彩”在上面涂抹出“人性图画”(雪莱语)。 1、天真纯洁热情、富于人性、酷爱自由;2、意志薄弱,随波逐流。 (四)思想内容

1、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特别是“神圣同盟”国的黑暗丑恶进行揭露讽刺:1揭露讽刺时代特征:封建专制的暴虐、社会道德的虚伪、拜金主义的丑恶2揭露讽刺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金融资本的罪恶3揭露讽刺不合理的婚姻以及上流社会夫妇之间的互相欺骗现象。

2、充满对正义事物的爱、对失去自由的人的同情和对被压迫者的战斗号召;

3、对生与死等诸多问题的哲理性思考。 (五)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一方面写奇人奇事奇境 ,另一方面用现实主义手法如实描绘社会生活画面与历史事件;2、艺术手法丰富:叙事 、 抒情、议论、讽刺巧妙结合。

第三节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和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一、生平与创作

1、第一时期(1802——1826)“成为夏多布里昂,否则别无他志。” ——雨果十四岁誓言 2、第二时期(1826——1851)戏剧:《克伦威尔·序言》:

* 提出美丑对照原则* 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与理论纲领。 《欧那尼》: 首演成功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彻底战胜古典主义。诗歌:《东方集》《秋叶集》《微明之歌》《心声集》《光与影》小说:《巴黎圣母院》《克洛德·洛》 3、第三时期(1851——1870)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诗歌:《惩罚集》《静观集》《历代传说》(第一卷)

4、第四时期(1870——1885)小说《九三年〉诗歌《做祖父的艺术》《历代传说》 总结:雨果开创了浪漫主义戏剧,在法国戏剧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雨果是杰出的诗人:他开拓了诗歌领域,用诗歌抒情、写景、咏史、叙事、讽刺、论战、表述哲理等;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艺术画面五光十色;他的诗歌富于激情,风格豪放阔大;他将对照原则用于诗歌创作,效果强烈;他的诗歌语言丰富多彩,善于使用同位语隐喻。 雨果最主要的创作成就是小说。 二、雨果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 (一)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巴黎圣母院》:

*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教会的罪恶、黑暗:浮罗洛副主教:是教会的罪恶、黑暗的化身;也是教的罪恶、黑暗的牺牲品。

* 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封建专制(国王、官府、法庭)的罪恶、黑暗; * 歌颂下层人的善良与人道精神:爱斯梅拉达 :真善美的化身 ,作者理想的人性美的象征; 喀西莫多:善良、真诚、勇敢,爱憎分明;流浪汉与乞丐的群体形象:友爱互助、舍己为人 * 歌颂爱与仁慈的力量:喀西莫多的性格转变。 《悲惨世界》: * 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社会罪恶——“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黑暗使儿童羸弱”:冉·阿让 :被剥削、压迫的工人的形象 ;芳汀:命运悲惨的女工 ; 珂赛特:受虐待的童工。* 宣传爱与仁慈的力量: 冉·阿让:灵魂的沉沦-灵魂的得救-灵魂的升华沙威:冷酷的官府鹰犬-被感化产生思想矛盾而自杀。* 歌颂人民起义,塑造共和主义英雄的形象。 《九三年》:

* 朗德纳克侯爵:冷酷凶残的保皇党匪首——被农妇的母爱感化,成为“仁慈的天使”; * 郭文:忠于革命的共和国军指挥员——被朗德纳克侯爵的人道举动感动,私自放虎归山; * 西穆尔登:忠于革命、铁面无私的共和国军指挥员——被郭文的义举感动,判郭文死刑后自杀。说明“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二)雨果小说的艺术特色

1、以史诗的规模再现社会生活;

2、运用对照手法表达主题:如《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同一个人身上的对比:喀西莫多、法比尤斯、浮罗洛、爱斯梅拉达的形象;人与人之间的对比;情节与场景方面: 如:爱斯梅拉达的五次遇险;乞丐王国——封建王朝

3、写人叙事富于传奇性;4、成功塑造下层人的形象,写人注重心理描写。 第四节 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民族文学与文学语言的建立者。 一、生平与创作

1、早期(1799——1820)皇村中学时期:世界观的形成、艺术上的探索时期抒情诗:多以

青春、友谊、 爱情、欢乐、大自然为主题。 彼得堡时期:思想、创作开始成熟的时期 政治抒情诗:以谴责暴政、歌颂自由为主题《自由颂》 《致恰达耶夫》 《致普柳斯科娃》 童话故事诗:《鲁丝兰与柳德米拉》。 2、南方流放时期(1820——1824): 浪漫主义创作的鼎盛时期 政治抒情诗:《短剑》《囚徒》《致大海》;叙事诗“南方组诗”:包括《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奇萨拉伊的喷泉》和《茨冈 》;充满叛逆精神、浪漫主义色彩,人物性格鲜明,感情激越;代表作是《茨冈》:描述贵族青年阿乐哥与上流社会的冲突和与以真妃儿为代表的茨冈人的冲突; 标志着普希金的窗创作开始向现实主义过渡。

3、米哈伊洛夫斯克时期(1824——1826)确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时期 抒情诗:《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戏剧: 《鲍里斯·戈东诺夫》是俄国第一部真正的历史悲剧。 4、二十年代后期 抒情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阿里昂》 叙事诗:《波尔塔瓦》 5、三十年代:现实主义创作最成熟的时期,创作大丰收时期 1830年:“ 波尔金诺的秋天” 完成《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驿站长》中的维林是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小人物”; 四个小悲剧;诗歌:童话诗、叙事诗、抒情诗。 《上尉的女儿》* 是俄国第一部较真实地描写布加乔夫起义的文学作品。 二、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一)情节结构

1、情节开端(前三章):分别描写奥涅金、连斯基与达吉雅娜三个人物;

2、情节的发展、高潮(中间三章)奥涅金拒绝达吉雅娜的爱情并与连斯基发生冲突、决斗; 3、情节继续发展、走向结局(后三章):奥涅金远走、达吉雅娜出嫁,以及两人的重逢。 (二)人物形象

1、奥涅金——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集中体现二十年代俄国进步贵族青年性格的形象: (1)贵族社会造就的纨绔子弟;(2)受进步的时代思想的影响,成为“多余人”:a、用怀疑、不满、批判的眼光看待现实;b、希望找到有意义的新生活,但缺乏目标,摆脱不了旧生活的影响,一事无成。

2、达吉雅娜——体现作者审美和道德理想的优美形象:纯朴、善良、真诚等优秀品质来源于人民的影响,是“俄罗斯的灵魂”;接受了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满旧生活,热烈追求新生活;在旧道德桎梏下屈从命运。 (三)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 (1)真实生动地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大量运用抒情插笔。 2、诗体小说的形式;3、完整匀称的结构;4、“奥涅金诗节”。 第六章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又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流, “十九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高尔基语)。它造成了继古希腊文学、文艺复兴文学之后欧美文学的又一高峰、近代文学的最高峰。 第一节 概述

一、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1、社会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人的异化加剧,对现实怀疑、不满与冷静求实成为普遍的社会心态; 2、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背景: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进化论等自然科学成果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有催化作用;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以及孔德的实证哲学

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也有催化作用。 3文学背景:前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精神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文学土壤。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思想内容特征 1比较广阔、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理性主义立场出发,比较深刻地分析社会现象、比较尖锐地批判社会罪恶,同情人民的不幸,提倡社会改良。 (二)艺术特征

1、力求客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

2、重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力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作品有“外倾”与“内倾”两种倾向; 4、以叙事文学为主,文学样式、表现手法走向成熟,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充分发展、繁荣。 四、各国现实主义文学概况

(一)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和前期文学中心之一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早期批判封建主义,中后期批判资本主义;以反映金融资产阶级与贵族上流社会的生活为主,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是各类资产阶级的形象。

3、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司汤达——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梅里美(1803-1870)是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代表作是《卡门》(《嘉尔曼》) 巴尔扎克——法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见第三节)

福楼拜(1821-1880)是巴尔扎克之后法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有“外倾性” 、客观冷峻的风格和精致优雅的文体。代表作《包法利夫人》通过包法利夫人(爱玛)追求虚荣享乐生活而受鲁道尔夫与赖昂等人引诱、最终被毁灭的经历,谴责生活的平庸丑陋和资产阶级的丑行;平静地叙事,寓倾向于形象中;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语言精确优美。 都德是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是《小东西》、《最后一课》与《柏林之围》 巴黎公社文学是新型的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反映无产阶级的生活;代表作家是欧仁·鲍狄埃(1816—1887)代表作是《国际歌》。

(二)英国——前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另一个中心

2、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最早表现劳资矛盾;较多地表现“小人物”的苦难和个人奋斗,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和正面人物几乎都是“小人物”;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较浓厚; 擅长幽默讽刺。

盖斯凯尔夫人(1810—1865) 代表作是《玛丽·巴顿》。萨克雷(1811——1863) 是出色的讽刺小说家;代表作是《名利场》狄更斯——英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见第四节)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代表作是《简·爱》:小说通过简·爱反抗环境压迫、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成长历程和爱情婚姻故事宣传新型的妇女观和爱情婚姻观 。爱米莉·勃朗特(1818-1846)代表作是《呼啸山庄》:小说描述畸形环境造成的人的悲剧;小说情节结构复杂而独特,风格怪诞、神秘、恐怖,自然与人物的个性形成了惊人的和谐 。 哈代以创作“威塞克斯小说 ” (性格与环境小说 )而著称; 重要作品有《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乔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反映资本主义侵入宗法农村后农民的命运;有浓重的宿命和悲观色彩;情景交融 ,富于诗情画意。 代表作是《德伯家的苔丝》:* 人物形象——苔丝:“一个被真实描写的纯洁女人”;亚雷:仗势欺人的资产阶级恶少;克莱:有进步思想但也有阶级偏见。* 艺术特色——运用富于绘画与音乐效果的描写造成抒情诗式的艺术风格;运用富于象征意义的时空结构。 (三)俄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中心

2、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联,矛头主要指向农奴制与封建专制统治;悲怆风格与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形象系列——“多余人”、 “小人物、

“新人”形象;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 3、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与代表作家作品

(1)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形成

普希金与莱蒙托夫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确立做出了杰出贡献(见第六章)

果戈理(1809-1852)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的创始人,幽默讽刺大师;成名作是《狄康卡近乡夜话》:* 强烈的民族性;* 健康欢乐的内容;* 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是《死魂灵》:* 人物形象:乞乞科夫:唯利是图、投机钻营,有顽强、冒险精神,是俄国从贵族地主过渡到新兴资产者的典型;

艺术特色:人物形象高度典型化与个性化:一是小处落墨,一针见血;二是强化一点,入木三分; 三是由表及里,形神毕肖;四是以境写人,鞭辟入里。独特讽刺艺术用鲜明的对比造成讽刺、用细节描写和夸张造成讽刺、“含泪的微笑”的讽刺风格;使用抒情与议论插笔 。 (2)19世纪50、6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繁荣,70、80年代——达到顶峰

冈察洛夫(1812-1891)代表作是《奥勃洛摩夫》* 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奥勃洛摩夫的形象,宣告了贵族阶级与农奴制的没落。

屠格涅夫(1818-1883)是有敏锐的观察力、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擅长揭示人物心理的作家成名作是《猎人笔记》:* 第一次把农民作为正面主人公描写;塑造了丰富多彩的贵族地主形象; 有出色的自然景物描写。

被称为俄国十九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社会生活的“艺术编年史” 的六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罗亭》与《贵族之家》:塑造了“多余人”罗亭和拉夫列茨基的形象,宣告了贵族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终结。《前夜》与《父与子》以塑造“新人”形象而著称;《父与子》* 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创作意图:揭示俄国“新人正在诞生,贵族阶级,即使是其中较好的人物,也正在被历史所淘汰”。

* 人物形象: 巴扎洛夫: “子辈”是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文学史上第一位俄国“新人”的形象;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否定一切旧秩序但尚无建设新生活的目标;与人民联系密切;重科学、讲实干;是胜利者,但性格有缺陷,悲剧命运。 巴威尔:“父辈”车尔尼雪夫斯基代表作是 《怎么办—新人的故事》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逐渐被平民知识分子取代,文学中“新人”形象也取代了“多余人”形象。 所谓“新人”,指的是这个时期俄国文学中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有革命理想,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与旧制度作不妥协的斗争,联系人民,勇于牺牲,有实际行动的能力。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塑造了许多“新人” 的形象。

涅克拉索夫是十九世纪中期俄国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是《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长诗揭露了地主、官僚、新兴资产者的剥削压迫下农民的悲惨生活,也反映了农民的觉醒与反抗;* 长诗艺术上深受民歌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杰出的小说家(见第五节)

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是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代表作是《大雷雨》:描述卡捷琳娜备受婆婆卡巴诺娃折磨、从丈夫齐虹处得不到支持、爱上商人提郭意的侄子鲍里斯后出走无望、最后自杀的悲剧故事,控诉社会的黑暗,歌颂“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卡捷琳娜的抗争。

谢德林(1826——1889)是讽刺巨匠;代表作是《戈洛夫廖夫老爷们》。 四.北欧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中期

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童话大师、十九世纪第一位赢得世界声誉的北欧作家;著名的童话作品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比昂逊挪威著名剧作家小说家诗人,19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代表作有《破产》、《挑战的手套》等。

勃兰兑斯是丹麦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和文学史家;代表作是《19世纪文学主流》。 (五)美国: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往往从民主主义理想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理想,具有浓厚的民主性、人民性和改良主义色彩。 斯托夫人(1811一1890) 是废奴文学最杰出的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汤姆叔叔的小屋》 马克·吐温——十九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见第九节) 豪威尔斯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提倡“微笑的现实主义”

欧·亨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十九世纪西方三大 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短篇小说成就最为突出;小说以“欧·亨利笔法”和“含泪的微笑” 而著称;著名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黄雀在后》等。 杰克·伦敦是马克·吐温之后美国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作家;中短篇小说名作有“北方故事”成名作,以《热爱生命》为代表。 第二节 司汤达

司汤达是欧洲第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上的奠基人。《拉辛与莎士比亚》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书与理论上的奠基之作。《巴马修道院》叙青年法布利斯在姑妈吉娜帮助下投奔拿破仑、后成为巴马副主教、入狱、与要塞司令之女克莱莉娅相爱故事,表现反封建的自由主义、英雄主义思想;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分析细腻。 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1、从政治的角度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与民主倾向; 2、主人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英雄主义色彩; 3、注重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作品有“内倾性”; 4、叙事简洁明快,语言清丽流畅。 三、《红与黑》小说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思想内容——具有鲜明倾向的“政治小说: 1、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波旁王朝末期复辟力量(王权、教会与贵族)与反复辟力量(资本主义经济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状况及其斗争,猛烈抨击复辟活动的丑恶,预示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即将来临;2、通过复辟时期一代平民青年的悲剧表述反封建的主题。于连的形象: 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性格是家庭环境、时代与阶级地位影响的必然结果。性格核心是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英雄主义精神。悲剧是复辟时期反抗贵族压迫的平民的必然悲剧。艺术特色1、出色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出色的心理描写:在心理展示和心理分析中传达思想倾向、刻划人物性格、展开小说情节;3、结构上以于连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于连与德瑞娜夫人和马特尔的恋爱为纬,情节严谨、紧凑,引人入胜。 第三节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最伟大现实主义文学家,世界文学巨匠之一。他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构成了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高峰。

1、第一阶段:1829——1835这个阶段,巴尔扎克着重反映贵族阶级衰亡的主题;常围 绕着一个中心人物结构小说,小说主人公性格较单一。这一阶段巴尔扎克的重要作品有《舒昂党人》、《苏城舞会》、《高利贷者》、《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2、第二阶段:1835——1842这个阶段,巴尔扎克作品反映的生活面开阔了,他更多地 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金融资产阶级。这一阶段巴尔扎克的重要作品有《纽沁根银行》、《古物 陈列室》、《幻灭》等;

3、第三阶段:1843以后 这个阶段,巴尔扎克作品的数量较前明显减少,反映生活

的深度、广度则有所增加,艺术上也更为成熟。这一阶段巴尔扎克的重要作品有 《贝姨》、《邦斯舅舅》、《农民》等。

二、世界观:哲学上: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政治上: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但又参加保皇党;经济学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认识到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但又幻想回到

宗法时代;宗教上:信仰科学,但又鼓吹信仰天主教。 三、《人间喜剧》包括91部作品,用编年体和人物再现的形式构成

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创立的艺术方法,主要形式:1)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重要人物出现二三十次,一部小说反映他们的一段经历,最后构成人物的完整形象;2)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叙述,说明小说中发生的事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这些事都散见于其他小说中;3)并列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代表,或者把小说的人物性格作一对比,这些人物都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的过。《人间喜剧》中再现的人物有400多个,分散在75部小说中。人物再现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也使《人间喜剧》中的作品联成了一个整体。

(三)思想内容:1、再现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史:如《农民》、《古物陈列室》、《苏城舞会》; 2、再现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如《高布赛克》、 《欧也妮·葛朗台》、《纽沁根银行》; 3、描绘人被金钱异化的历史悲剧 : 如《夏蓓上校》、《幻灭》、《邦斯舅舅》、 《欧也妮·葛朗台》《驴皮记》;4、对人民生活的反映、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等。 四)艺术特色与成就

1、巴尔扎克的创作具有”外倾性“特征,擅长细节描写;

2、巴尔扎克注重揭示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关系,采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创作原则; 3、巴尔扎克善于从经济的角度写人,揭示经济地位、状况对人的影响; 4、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同类型的人物性格无一雷同; 5、巴尔扎克开创了新的小说结构模式——多线索有机交织的网状结构。

《高老头》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1、揭露拜金主义的罪恶:高里奥老头:充满基督精神与父爱,是拜金主义的牺牲品。2、再现复辟时期贵族阶级的风貌极其必然被资产阶级取代的历史命运:拉斯蒂涅:被资产阶级俘虏的贵族子弟、新生的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单纯的外省破落贵族子弟;受巴黎环境的影响产生野心;学习“人生三课”,性格蜕变。3、反映资产阶级发家史的肮脏。艺术特色1、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重细节描写2、多线索的网状结构,富于戏剧性的情节。

第四节 狄更斯 十九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早期:狄更斯早期的作品,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个别的阴暗现象,寄希望于善良的资产者,作品基调温和乐观,风格幽默夸张,多采用流浪汉小说框架,结构较为松散随意。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成名作)、《奥列弗·特维斯特》(作者的第一部社会批判小说 )、《老古玩店》等。中期:狄更斯中期的创作,较为广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批判性有所增强,作品基调忧伤而愤怒,结构趋向严谨。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欢歌》、《董贝父子》等。后期:后期是狄更斯创作的高峰期。他这个阶段的创作,全面、深刻有力地揭露批判社会的阴暗,风格严肃、深沉、压抑、伤感,作品情节的戏剧性增强,结构复杂严谨。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等。 二、狄更斯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1 从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出发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进行广泛批判,反对暴力革命,期望以情感教育和人道主义调和社会矛盾; 2、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与赋予平凡生活奇异色彩相结合;3、出色运用幽默讽刺艺术; 4、善于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夸张化的描写,塑造性格单一、确定、明晰的人物形象;

5、小说结构严谨精巧,情节曲折引人,悬念丛生,高潮迭起,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艺术张力。 三、《双城记》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1、小说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阶级斗争的残酷激烈,揭示了革命的必然性,肯定了革命的正义性;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残暴的贵族的典型;

2、小说反对暴力革命,主张以道德改善、爱与宽恕来调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得伐

石太太——冷酷嗜血的革命群众的代表;马奈特——人道主义宽恕精神的化身;路茜——爱的化身;代尔那——进行道德改善的理想贵族;卡尔登——自我牺牲的人道主义者。

(四)艺术特色:1采用多元整一的网状结构;2情节起伏跌荡,具有强烈的戏剧性;3史诗式的大场面与细节描写结合;4运用象征寓意的手法;5冷峻、夸张而尖锐的讽刺;6大量引入资料文件信函,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穷人》(成名作)《双重人格》 描述小公务员高略德金被一个长相跟他一样但性格比他卑劣的人小高略德金纠缠的故事,表现作者对复杂人性的认识。是作者一系列揭示双重人格作品的滥觞。《白夜》叙少女与房客的爱情故事,表现“小人物”的生活 。 《死屋手记》* 是俄国第一部写监狱苦役犯的作品。《白痴》:* 是作者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群魔》* 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 是一部抨击当时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的恐怖冒险活动的小说;* 有出色的心理描写。卡拉马佐夫兄弟》* 是作者总结性的作品;深刻揭示了“卡拉马佐夫气质”——贪财好色、卑鄙残忍和极端自私的性格——19世纪后期俄国病态社会中地主资产阶级和落后小市民的卑劣性格,寄希望于用宗教的仁爱和宽恕洗涤人间罪恶。

二、小说特色:1、大力描写城市贫民生活;2、使用“奇幻的现实主义”表现生活;3、着意表现双重人格;4、小说是“复调小说”——取消作者的支配作用,突出人物各自的主体意识,可谓“众声喧哗”的对话小说5、独特的心理描写:写矛盾、变态心理;写梦境、幻觉、无意识行为等;6、小说是戏剧化的小说。

*《罪与罚》情节线索1、拉斯柯尼科夫犯下的罪和遭到的惩罚2马美拉多夫一家的悲惨遭遇。人物形象:拉斯柯尼科夫: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家庭与自己的贫困;贫富对立的社会环境;个人主义的思想根基与弱肉强食理论的影响索尼亚:是体现作者理想的形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忍耐精神与基督式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人类苦难的化身,也是人类的拯救者。

3、艺术特色1)规模宏伟,线索复杂,布局严谨,结构缜密,情节曲折引人;2)深刻的心理分析,开创了“意识流”的手法;3)运用对比艺术。

第六节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第一流的文学巨匠。 《童年》《少年》《青年》* 是自传三部曲;* 主人公尼古林卡是作者笔下一系列贵族精神探索者形象的开端。《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歌颂平民官兵的爱国主义与英勇无谓精神,批判贵族军官的自私、虚荣与怯懦无能;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战争的现实主义传统。《一个地主的早晨》: 在文学史上第一次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描写了农奴的生活和心理;第一次表现出作者对地主与农民关系问题的探索;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自传性人物、贵族精神探索者的形象。 《琉森》: 描述一名为绅士们表演的出色的流浪歌手受到绅士们嘲弄的故事,是作者第一部批判资产阶级的作品。《哥萨克》: 是作者早期创作的总结;首次提出了贵族“出走”的主题;主人公奥列宁是贵族精神探索者的形象。 重要作品是两部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 是史诗性巨著,小说塑造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法国皇帝拿破仑、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各级将领、贵族、农民、士兵等500多个人物形象,中心主人公是贵族青年安德烈、彼埃尔和娜塔莎。* 小说的基本主题是:人民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力量,贵族的出路在于与人民结合。* 小说结构宏伟,线索纷繁,布局严整;人物众多,性格丰满鲜明;人物和生活画面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托尔斯泰主义”—— 道德的自我完善、博爱、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创作对现实的批判空前激烈,训诲性强。 《复活》 是作者晚期的代表作,也是作者一生思想与艺术。 二、《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安娜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贵族上流社会思想和道德的叛逆者:* 富于激情,生机勃勃,不满 封建婚姻,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真挚的

爱情和幸福生活;真诚、坦率、高尚、勇敢,向上流社会挑战,反抗腐朽堕落的社会道德;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内心有矛盾,有负罪感。 悲剧根源:安娜的对立面是整个上流社会;安娜的内心矛盾使她有脆弱的一面;安娜将个人幸福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与渥伦斯基的爱情上。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小说批判了腐朽堕落、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一方面认为安娜的追求合乎自然人性,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他从宗教伦理道德观出发,又认为安娜是缺乏理性、放纵情欲的,所以,在小说中他对安娜既同情又谴责。卡列宁性格枯燥,感情贫乏,是伪善、僵化、缺少生命活力的“官僚机器”;渥伦斯基 是“花花公子的标本”;列文是有自传性的精神探索者形象;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 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力图保持宗法制关系的开明地主的形象。艺术特色1、手法丰富独特的心理描写,生动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辩证的过程 :2、出色的肖像刻画:①人物外貌与内心世界完美结合;② 在不同时间,通过不同人物,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对人物进行肖像刻画。3、巧妙独特的结构:① 小说在两条主线之间穿插了奥布朗斯基和杜丽的家庭生活这条中间线,它在外部结构上成了两条主线 的拱顶结合处;② 小说运用人物向心对照法沟通了两条主线间的内在联系,男女主人公安娜和列文的对照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第七节 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巨匠。 一、生平与创作 (二)创作生涯

1、早期: 这个阶段契诃夫写短篇小说;作品从内容上说大体上有三类:1鞭笞专制制度和人们的奴性心理的作品,代表作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普里希别叶夫中士》《胖子和瘦子》等;2揭露庸俗生活、庸俗习气的作品,代表作有《查问》《喜事》《嫁妆》等;3反映底层人民的不幸、控诉世态炎凉的作品,代表作有《苦恼》、《万卡》等。艺术上,契诃夫早期的小说是形式简约、笔调幽默轻快、闹剧色彩浓的小品式作品。

2、中期(1888——1896)这个时期契诃夫的思想、艺术走向成熟,开始写中篇小说和剧本;小说多批判专制制度、写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揭露知识分子的弱点;风格变为严肃深沉,悲喜剧因素更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这个时期契诃夫的重要作品有:《草原》:* 是契诃夫第一部严肃的大型作品;* 通过男孩叶果鲁什卡从乡下去城里上学途中的见闻歌颂祖国美好的大自然和潜在力量,描绘草原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朦胧向往;* 出色描绘大自然景色;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第六病室》:是契诃夫库页岛之行的艺术总结;* 描述富于正义感的格罗莫夫得了“迫害狂”症被关进第六病室,正直的拉京医生劝他“心平气和”、自己却因常去看望他也被当成“疯子”关进第六病室,遭管理员尼基达毒打后死去的故事,批判俄国的专制暴政,否定“托尔斯泰主义”;* 使用象征影射手法。《跳来跳去的女人》《文学教师》3、晚期(1897——1904)这个时期是契诃夫创作的繁荣、全盛时期,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和著名的剧本。契诃夫这个时期的小说,反映面扩大了,涉及社会生活中许多重大问题——知识分子的思想弱点、农村的落后、贫富对立、资本主义剥削的残酷等等,揭露批判更为深刻;“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 是他这个阶段创作的基调。这个时期重要的小说作品有:《带阁楼的房子——艺术家的故事》* 以批判当时流行的“小事论”为主题:“依我看来,什么医疗所啦、学校啦、图书馆啦、药房啦,在现有条件下,是仅仅为奴役服务的。人民给一条大链子缚住;您呢,不砍掉那条链子,反替它添上新的环节。” 《姚尼奇》* 叙有理想有才干有热情的医生姚尼奇在庸俗生活的腐蚀下堕落为市侩的故事;《醋栗》“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尽情发挥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套中人》* 是契诃夫最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 叙别里科夫惧怕生活的变化、竭力用“套子”保护自己、辖制别人的故事,抨击沙皇的专制统治,批判人们的“套子”性格;* 运用故事中套故事的结构

形式和肖像、言行描写、夸张、对比、讽刺手法写人叙事;借景抒情。《关于爱情》与《套中人》和《醋栗》组成“短篇三部曲”。《农民》这个时期契诃夫的著名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 舅》《三姐妹》和《樱桃园》:它们是大型的多幕剧、抒情剧,内容上暴露和鞭挞腐 朽庸俗的旧生活,憧憬新生活和祖国的未来;艺术上创造了崭新的戏剧表现方法——戏剧故事“生活化”,让平凡的事件中蕴涵丰富而深刻的“潜台词”;戏剧背景具有象征意义,造成浓郁的抒情性;戏剧中人与环境的冲突是主要的、永恒的,因此戏剧没有标定的开端和明确的结尾。《樱桃园》:* 是契诃夫戏剧的代表作、他总结性的剧本、呼唤新生活的名作;* 叙贵族朗涅夫斯卡娅兄妹经济上陷入困境、将祖传的樱桃园卖给新兴商人陆伯兴,朗涅夫斯卡娅的女儿安妮雅与恋人特洛费莫夫告别旧生活、满怀憧憬走向新生活的故事。 二、小说艺术特色

1、朴素:题材内容朴素;表达方式朴素;

2、幽默与讽刺:用夸张制造笑料;悲喜剧结合造成“含泪的笑”; 3、简练:表现手法简练;篇幅简短,结构紧凑; 4、含蓄:客观冷静地叙写;开放式的结尾。 5、独特的抒情心理小说。 第八节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1835-1910)是十九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平与创作(二)创作生涯

1、早期(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这个阶段,马克·吐温写短篇小说,将严肃的社会课题融于西部乡土文学轻松的幽默中;这个阶段马克·吐温的重要作品:《卡拉维拉斯县有名的跳蛙》《傻子国外旅行记》《竞选州长》是作者早期的代表作: 以讽刺美国的“民主选举”与“言论自由”为内容;情节构思巧妙,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和诙谐、幽默、犀利的语言。 2、中期(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这个阶段是马克·吐温创作的繁荣时期、黄金时代,主要创作长篇小说,讽刺风格尖锐、辛辣;马克·吐温重要作品:《镀金时代》(与华纳合著)通过塞勒斯上校和参议员狄尔华绥的故事讽刺社会上投机冒险的风气和政治腐败的情况;《汤姆·索亚历险记》* 描写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妙趣横生;《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 是自传性长篇小说。《王子与贫儿》是哲理性童话幻想小说,有借古喻今的意义。《傻瓜威尔逊》* 通过女奴罗克森娜将自己有1/32黑人血统的儿子与主人的儿子“掉包”后发生的故事表述反种族歧视的主题。

3、晚期(90年代中期以后)马克·吐温创作小说、游记、杂文和政论等作品;小说使用愤怒、痛苦、悲凉的讽刺。这个阶段马克·吐温的重要作品有:《贞德传》是作者唯一的非讽刺性作品。《百万英镑》:*入木三分地揭示金钱万能。《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是作者揭露、讽刺性最强的作品之一;通过一个“外乡人”“败坏”了赫德莱堡镇“诚实廉洁”的名声的故事揭露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与虚伪;构思巧妙,有出色的心理描写与讽刺艺术。《自传》 二、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一)情节:叙白人男孩哈克贝利·费恩与黑奴吉姆乘木筏沿密西西比河漂流而下、寻找自由的故事;(二)人物形象:哈克:天真活泼、倔强聪明、朴素善良、胸襟坦荡,富有冒险精神,性格的核心是对“文明”的叛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忍受不了小镇市民家庭、学 校、教堂陈腐刻板的生活,进行反抗,追求自由的理想生活;* 克服了种族歧视与蓄奴制观念,帮助吉姆争取自由;历险途中处处表现出与世俗观念背道而驰的思想性格。吉姆:是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优秀品质的黑人,“富有尊严的正面人物,” 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典型形象:具有独立人格,向往自由,富于反抗精神;善良、真挚、纯朴,有细腻丰富的情感与自我牺牲精神;有愚昧无知的一面。(三)思想内涵:小说广泛反映了19世纪中叶美国中西部的社会图景,揭露讽刺了美国“文明”社会的丑恶现实;小说的中心主题是反对种族

歧视、谴责蓄奴制度。(四)艺术特色1、现实主义的客观描写与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完美结合;2、出色运用幽默讽刺手法;3、使用经过提炼的南方方言俚语——自然流畅、丰富生动、简洁轻松的“美国英语” 4、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出色描写儿童的心理行为。 第九节 易卜生

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开创的“社会问题剧”铸起了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世界戏剧史上的第三座丰碑。 一、生平与创作(二)创作生涯

1、早期(1850—1868)这个时期,易卜生创作浪漫主义历史剧,著名作品有《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哲理诗剧(双项)《布朗德》与《培尔·金特》标志着易卜生的创作开始向现实主义过渡。2、中期(1868—1891)易卜生创作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 著名作品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社会支柱》:述被认为具有一切美德的“社会支柱”式人物、老板博尼克惟利是图、骗子、恶棍的真面目逐渐暴露的故事。《群鬼》:述传统道德观念培养出来的女性海伦嫁给酒色之徒阿尔文后做驯服的妻子的悲剧故事。《人民公敌》:述斯多克芒医生因发现浴场温泉被工厂污染后主张改建温泉管道而受到当地财团、政界、报界利诱、威胁、打击、被宣布为“人民公敌”的故事。 3、晚期(1891—1906)易卜生创作象征主义心理剧,著名剧作有《野鸭》、《罗斯莫庄》、《海上夫人》 、《海达·高布乐》等,它们突破了传统戏剧手法,剧情退居第二位,象征和精神分析占据了重要地位,为现代戏剧开辟了道路。 二、《玩偶之家》

(二)人物形象:娜拉是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反抗男权主义和不合理的社会观念、争取妇女解放的叛逆女性的形象;海尔茂是自私虚伪的市侩和男权主义的代表,是不合理的社会道德、宗教、法律观念的维护者。(三)思想内涵:戏剧提出了妇女的地位、出路问题和社会观念不合理的问题,社会批判了男权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四)艺术特色1强烈的真实感、现实感2在冲突即将达到高潮时拉开序幕,采用“追溯法”交代前事,使情节集中紧凑,人物性格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激变3将发人深思的讨论直接带入情剧,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4用人物言行、戏剧性延宕等手段,细致地刻画人物复杂、激烈的内心活动。 第八章 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流派

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文坛,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浪漫主义余波犹存,现实主义方兴未艾,新的文学流派陆续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源于法国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自然主义文学(二)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

1、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将客观性、真实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但反对选择、提炼生活,而是 “照相式”地实录社会生活;2、全面反映时代面貌,让底层人的生活大量进入文学作品;3、写人时注重表现人的生物属性(用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观点解释人的性格),排斥典型化原则;4、淡化情节,铺陈日常生活琐事;5、使用平和、客观、冷静的叙述文体。

(三)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自然主义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盛行于七、八十年代;它源于法国,然后流传到欧洲其他国家。 在法国,福楼拜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龚古尔兄弟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左拉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和理论体系的建构者,以他为首的“梅塘集团”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核心力量。(双)爱德蒙·龚古尔和茹尔·龚古尔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两人的小说以写实为主,人物大都实有其人,使用观察所得的详细记录作为写作素材;代表作是《日尔米妮·拉塞德》:取材于作者对家中女仆观察的记录,描述农村姑娘日尔米妮·拉塞德饮酒、纵欲的人生悲剧;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左拉—法国自

然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和理论 家(见第二节)莫泊桑——短篇小说大师(见第三节) 德国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包括诗人团体“突破”的活动和“自由剧场”的戏剧活动等; 霍普特曼(1862—1946)是德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日出之前》: * 表现矿主克劳塞一家的堕落源于嗜酒的遗传。名作还有《织工们》、《沉钟》等。 英国的自然主义文学主要是“贫民窟文学”;

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斯特林堡:是继易卜生之后北欧又一位戏剧大师;自然主义戏剧有《朱丽小姐》等。 二、唯美主义文学

唯美主义文学的特征:1、追求“ 为艺术而艺术”,主张文学摆脱功利性,摆脱与社会生活、政治、道德的关系,写远古、未来、梦幻中的“美”;2、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创作雕琢、新颖、精巧。

(三)唯美主义文学的发展极代表作家作品:唯美主义萌芽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繁荣于五十、六十年代和八十、九十年代;法国是唯美主义的发源地,英国是唯美主义的大本营。 法国

戈蒂耶(1811─1872)是唯美主义文学的倡导者;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代表作是诗集《珐琅和雕玉》; 不反映生活也不抒发感情,而是选取精美的景、物精雕细琢。《莫班小姐》:通过阿尔贝迷恋莫班小姐的故事表现形式美至高无上、是唯一的人生追求的思想。 巴纳斯诗派: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法国诗坛,带来了唯美主义的一次高潮;师宗戈蒂耶,信奉“为艺术而艺术”,追求诗歌的形式美;反对浪漫派的滥情主义和艺术形式上的“自由主义”,提倡冷隽的描写和雕琢的诗风。 英国

约翰·罗斯金 (1819-1900)是著名作家与评论家;弘扬美的意义,把美看作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认为没有美,生活就会变得无聊和缺乏意义;强调美与道德的关系。 瓦尔特 · 佩特(1839-1894)将唯美主义理论系统化;《文艺复兴(研究)·结论》是唯美主义的宣言书;强调艺术美是脱离社会现实、与道德无关的孤立的形式美或纯美;强调快乐主义、感觉主义、艺术至上观念。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唯美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道连·格雷的画像》: 通过发生在少年贵族道连·格雷、画家霍尔伍德和享乐主义者亨利勋爵之间的故事说明美的至高无上和永恒。《莎乐美》:通过发生在莎乐美、希律王、圣约翰之间的故事,表现主人公对瞬间美的享受的疯狂追求。 三、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 。 (一)象征主义文学的形成背景:1、社会历史背景;2、象征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是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和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哲学;3、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的影响

(二)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1、运用象征、隐喻、通感手法,以具体意象去反映抽象事物,并升华为哲理;2、注重表现人的直觉、幻觉、神秘感受;3、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化腐朽为神奇;4、语言和韵律上精益求精,新颖凝炼、工整优雅、富于音乐性与绘画美。 (三)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前期象征主义文学萌芽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是其先驱。1886年,诗人莫瑞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前期象征主义文学流派正式形成; 1886年至1891年是前期象征主义文学的昌盛期, 出现了魏尔伦、兰波、马拉美三大主将, 其后前期象征主义文学流派逐渐解体。至二十世纪初,兴起了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波德莱尔——象征主义的前驱、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之一(见第四节)

魏尔伦诗歌多抒发悲哀愁苦之情,感情抒发委婉含蓄,语言朴实,暗示性、音乐性强,音韵

和谐优美;主要诗集有《无词的浪漫曲》《感伤集》《戏装游乐图》《美好的歌》《智慧集》等。 兰波(1854一1891)发展了通感手法,诗歌有瑰丽的想象;代表作是《醉舟》:写醉酒的诗人乘一叶似乎也醉了的小舟进入大海中自由漂流的所见所感;名作还有《元音》等。

马拉美(1842-1898)是象征派领袖;诗歌词采华美,句法多变,富有音乐性、隐喻性、梦幻性和神秘性;意蕴含蓄,哲学意味较浓 ;代表作是《牧神的午后》:描述牧神在朦胧中看到林中湖泊上仙女沐浴的故事;有梦幻、朦胧之美。 第二节 左拉

埃米尔·左拉是法国19世纪后期最重要、最杰出的文学家,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一、生平与创作(二)创作生涯

1、早期(1840—1866)这个阶段左拉的创作有浪漫主义色彩;重要作品有:《给妮侬的故事》、《克洛德的忏悔》是自传体长篇小说,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初见端倪。

2、中期(1867—1893) 这个时期左拉形成了自然主义理论,进入自然主义创作高峰阶段;重要作品有:《黛蕾斯·拉甘》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自然主义美学主张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述一对通奸的男女遭受幽灵折磨、最终自杀的故事,重生理分析。《卢贡-马卡尔家族》 3、后期左拉的作品有《三城市》和《四福音书》1898年左拉投入“德雷福斯”案件的斗争 。 二、 《卢贡——马卡尔家族——“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

1868年,左拉拟订了一个创作《人间喜剧》式的连续性大型作品的宏伟计划,作品总名《卢贡——马卡尔家族——“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 。1869年至1893年,左拉根据家族的世系分支完成了20部31卷小说,共600万字。全书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宗教、不动产投机、商业、工人生活、农民、科学、艺术、交际界等等,描写了约1200个各行各业的人物,构成了一部史诗。 (一)内容:《卢贡·马卡尔家族》叙写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自然史”研究“血统和环境的问题”,“以生理学的发现为线索,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到那里面去发掘。”“社会史”研究“整个的第二帝国时代,自‘政变’起,到今日为止。”《卢贡·马卡尔家族》的重要作品有:《萌芽》、《小酒店》、《娜娜》、《金钱》等。 (二)《萌芽》1、情节:小说描述工人艾蒂安到伏娄矿区当矿工、成为国际工人联合会的成员、在老矿工马安等人的帮助下组织工会支部、罢工斗争的故事;2、思想内容价值: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描写产业工人的罢工斗争:小说没有单纯描写罢工,而是首先写出了罢工的根本原因,通过对现存制度的弊端和劳资间的尖锐对立的客观描写,揭示了工人贫困的根源和工人斗争的必然性;小说把罢工写成有觉悟的工人的集体行动,酣畅淋漓地描写了罢工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 小说没有用低沉的调子表现罢工的失败,而是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乐观的信念。3、艺术特色:1、写人方面:从自然主义出发解释人性;成功描写了群体活动。2、描写技巧方面:实录性地描写生活;用粗犷的笔法描写群众运动场面和社会生活场景,气势磅礴;用细致的笔触描写矿工的非人劳动和悲惨生活,精微逼真;运用象征、拟人手法。3、结构严谨。 第三节 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坛的一颗巨星,短篇小说大师。

一、生平与创作:在诺曼底故乡的童年与少年时代;普法战争中的军人生涯;海军部与教育部的十年;小职员生涯。70年代:创作准备阶段,拜福搂拜为师;参与“梅塘集团”的活动,因《梅塘晚会》成名;80年代:创作繁荣阶段。 一生创作了300余篇中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长篇小说名作是《漂亮朋友》和《一生》:《漂亮朋友》描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杜洛瓦利用种种无耻手段发迹的故事,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堕落、社会政治生活与报界的污秽。《一生》描写天真纯洁的少女约娜婚后遭遇丈夫背叛、父母去世、独子离家出走等一系列不幸、在失望中逐渐衰老的故事。

二、中短篇小说:(一)题材内容:1、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揭露普鲁士侵略者的暴行、歌颂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隆老爹》《俘虏》。 2、描写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揭露其追求虚荣、势利、庸俗、卑琐的性格习气的作品:代表作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遗产》《勋章到手了》《骑马》《雨伞》等;3、描写农村生活、歌颂农民的美好品质、表现农民的悲惨命运、农村生活的落后的作品:代表作有《西蒙的爸爸》《瞎子》《穷鬼》《一个女雇工的故事》《归来》《老人》《小萝克》。4、描写爱情和婚姻的作品:代表作有《珍珠小姐》《修软垫椅的女人》《月光》。5、其他题材内容的作品。 (二)艺术特色:1、真实性;2、朴素性与深刻性;3、巧妙的构思与布局;4、准确、精练、生动、优美的语言。 第四节 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1821-1867)是象征主义的前驱,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之一。

一、生平与创作:童年与少年时代;文人名士的放荡生活;参加1848年革命。

创作上深受爱伦·坡的影响,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文论和翻译 ,名作有诗集《恶之花》、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和《人为的天堂》、文学和美术评论集《美学管窥》和《浪漫主义艺术 》等。 二、《恶之花》:

《恶之花》的“恶”字,法文原意不仅指恶劣与罪恶,也指疾病与痛苦。波德莱尔在诗集扉页上给戈蒂耶的献词中,称他的诗篇为“病态之花”。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在这部残酷的书中,:我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思想,全部的心灵,全部的信仰以及全部的仇恨。” (一)思想内容:《恶之花》1857年初版时收诗100首,1861年出的第二版收诗126首,1868年出的由戈蒂耶作序的最完整的第三版收诗151首。这些诗歌共分六章: 1、《理想与忧郁》:88首诗写诗人对爱情、艺术的追求,也写追求不得的忧郁与悲观。 2、《巴黎风光》:18首诗写巴黎城市的丑恶,也写诗人对底层穷人的同情。 3、《酒》:5首诗写酒能使人摆脱痛苦、飘然欲仙、 4、《恶之花》:16首诗赞美吸毒、淫乐、酗酒等一切丑恶鄙陋的意象,表现诗人从恶中发掘美的美学思想。 5、《反抗》:9首诗赞美叛逆者。 6、《死亡》:6首诗写诗人对现实的绝望,认为只有死亡才能使人摆脱痛苦。 (二)艺术特色:

1、诗人善于从丑恶、病态中发掘美,打破了真善美的一体的传统观念;

2、诗歌想象丰富,意象怪异,成功运用隐喻、暗示和象征、通感手法表现内心复杂微妙的感受;3、诗歌追求音乐性,具有音乐般的音响、韵律、节奏。 第九章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上 俄苏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现实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俄苏文学的主潮流,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一、二十世纪俄苏文学的特征:1、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表现出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2、充溢着人道主义思想3、不断发展的现实主义文学是文坛主潮流;有过多种文学思潮流派并存、相互影响、渗透、迅速交替的局面4、作家的艺术思维发生了大变化,把对现实的形象描绘与理性思考融为一体。

新一代现实主义作家崭露头角:库普林作品题材丰富多彩;代表作是《决斗》。布宁: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名作有《乡村》 《来自旧金山的绅士》等。安德列耶夫:早期创作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后期创作有现代主义倾向;代表作是《红笑》。

现代主义文学异军突起、空前繁荣:象征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勃留索夫、勃洛克等;

阿克梅派:代表作家有古米廖夫、阿赫玛托娃等;未来派:代表作家有马雅可夫斯基等。 (二)1917年至20世纪20年代末的文学: 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小说领域: 诗歌——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无产阶级诗歌的奠基人、诗歌革新者;名作有《列宁》、《好!》、《开会迷》、《穿裤子的云》等。 勃洛克代表作是《十二个》:通过十二个赤卫队员追捕叛徒的情节线索概括历史巨变,歌颂革命;使用《圣经》故事的形式,有浓郁的象征色彩。 叶赛宁是意向派诗人;诗歌多写大自然与爱情,感情真挚深沉,联想大胆,善用奇妙的比喻和色彩的象征;名作诗集《亡灵节》、抒情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等 。 小说—— 高尔基(见第二节)反映十月革命与内战的小说:绥拉菲莫维奇《铁流》:描述一支群众武装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去寻找主力红军、成长为一支钢铁队伍的故事。 富尔曼诺夫《恰巴耶夫》:描述农民出身的恰巴耶夫在政委克雷奇科夫的帮助下成长为传奇式红军将领的故事。法捷耶夫《毁灭》:描述布尔什维克莱奋生领导的一支远东游击队与穷凶极恶的日本干涉军和白匪高尔察克展开浴血奋战的故事 ,表现“人才精选” 和新人成长的主题。以上三部作品绥拉菲莫维奇《铁流》、富尔曼诺夫《恰巴耶夫》、法捷耶夫《毁灭》,

因其预示了主流文学发展的方向而成为苏俄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巴别尔《骑兵军》 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小说:革拉特科夫《水泥》:描述内战结束后工人恢复水泥厂生产的故事;是苏联第一部反映经济建设的小说。讽刺不良社会现象的小说:左琴科是著名的幽默讽刺作家;小说多讽刺市侩与官僚心理、习气;名作有《贵妇人》、《狗鼻子》、《产品质量》、《盗窃案》等。 扎米亚京 以写讽刺小说著称;代表作是《我们》:描述发生在未来一个“统一王国”里的荒唐故事,是反乌托邦小说。其他题材内容的小说:阿·托尔斯泰 《苦难的历程》( 《两姐妹》、 《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 ): 以十月革命和内战为背景,描写达莎、卡嘉两姊妹和她们的爱人捷列金、罗欣经历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革命的故事。 (三)三十年代初至五十年代初的文学

1934年,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召开,作协成立。《苏联作家协会章程》规定苏联文学的创作方法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同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1、三十年代至卫国战争前的文学: 这一时期主流文学创作繁荣;肃反扩大化殃及一些作家。反映经济建设的作品;反映新人成长的作品: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的形象。 阿赫玛托娃是二十世纪俄苏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诗歌革新的领军人物,以抒情诗见长;代表作是《安魂曲》:是由14首诗组成的抒情组诗,抒发作者在独子无辜被捕入狱后痛苦愤懑的心情 ,折射肃反扩大化时期祖国和人民的不幸。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 2、卫国战争时期文学:诗歌——特瓦尔多夫斯基《瓦西里·焦尔金》;阿利格尔《卓娅》;小说——西蒙诺夫(1915—1979 )的《日日夜夜》:描写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故事。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描述卫国战争期间小城克拉斯诺顿由共青团员组成的地下抵抗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战后初期文学:这个时期,一些作家受到粗暴批判,文艺领域出现了“无冲突论”,造成文学粉饰现实的倾向。卫国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波列伏依《真正的人》:叙在战争中失去双腿的空军飞行员阿列克谢·密列西耶夫经过刻苦训练重上蓝天的故事。建设题材的文学作品:柯切托夫《茹尔宾一家》:叙造船厂工人茹尔宾祖孙三代的生活,歌颂苏联工人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劳动热情,被誉为50年代苏联文学中描写工人阶级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阿扎耶夫的《远离莫斯科的地方》。 (四) 五十年代以后的文学

1、五十至六十年代中期文学(1)时代背景:1952年苏共19次代表大会、1954年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否定了“无冲突论”和粉饰现实的倾向,要求作家“揭示生活的矛盾和

冲突”、“烧毁生活中一切阻碍进步的东西”;1956年苏共二十大、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否定了斯大林;为肃反扩大化和过去被批判的作家恢复名誉;“一切为了人”的人道主义口号。 五、六十年代苏联文坛动向与重要作家作品:出现揭露社会问题的文学思潮:奥维奇金《区里的日常生活》——五十年代苏联文学的“第一只春燕”。“奥维奇金”派作品:揭农村问题,包括特罗耶波利斯基的《一个农艺师的札记》、田德里亚科夫的《伊凡·楚普罗夫的堕落》等;列昂诺夫《俄罗斯森林》:通过两个政治上和道德上完全对立的林学家维赫罗夫和格拉齐茨基的斗争故事,再现了俄罗斯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提出了科学家的道德、人与自然、极左思潮等极富哲理性的问题。爱伦堡《解冻》:描写官僚主义的厂长茹拉甫辽由于思想保守、僵化、片面追求生产指标、不关心工人生活、导致工棚事故被撤职的故事。 “解冻文学” :杜金采夫《不仅仅为了面包》;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小说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日瓦戈医生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复杂的心路历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那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现实。 索尔仁尼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描写斯大林时代的劳改营生活,开“集中营文学”的先河。出现军事文学的新浪潮 ——以“战壕真实”和“非英雄化”为特征的卫国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 “大声疾呼派”:代表诗人是叶甫图申科;诗歌题材内容上视野开阔,冲破禁区,大胆触及尖锐的的社会问题,揭示当代青年人在理想、政治、道德、爱情诸方面价值观念的嬗变,真切反映苏联批判“个人崇拜”后普遍的社会情绪;艺术上以政论性与抒情性见长 ;这个时期的诗集有《热情者的道路》、《诺言集》、《挥手集》等。

“悄声细语派:代表诗人是鲁勃佐夫;诗歌多以自然景色、农村、往事回忆为题材,诗风纯净、优美、婉约、自然;诗集有《抒情诗》、《田野之星》等。 2、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的文学

时代背景:以特瓦尔多夫斯基为代表的《新世界》杂志和以柯切托夫为代表的《十月》杂志的对峙;勃列日涅夫提出反对两个极端:给现实抹黑和粉饰现实的文艺政策;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原则上新的美学体系,多方面地认识生活和写生活的历史的开放体系”。 这个时期苏联文学的特点:具有“全景性”、“史诗性”的长篇小说走向繁荣;注重塑造当代英雄人物的形象。

这个时期苏联文坛动向与重要作家作品:出现战争题材、塑造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的“全景文学”和“局部性文学”:邦达列夫《热的雪》;西蒙诺夫的卫国战争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恰科夫斯基《围困》;斯塔德纽克《战争》;贝科夫《方尖碑》;瓦西里耶夫三部曲:《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未列入名册》、《后来发生了战争》。 道德题材作品大量出现:特里丰诺夫《滨河街公寓》:叙学术界新贵格列勃夫肮脏的发迹故事。切尔内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叙卡捷琳娜两次隐瞒身份追求爱情的故事。 特罗耶波尔斯基《白比姆黑耳朵》;艾特玛托夫《白轮船》与《一日长于百年》:《白轮船》是仿童话体的小说,表现善恶斗争,歌颂小主人公“以最不妥协的形式”对“恶”的抵制;富于于神话性、寓言性、哲理性。《一日长于百年》:小火车站上,铁路工人叶吉盖为老友卡赞加普送葬过程中的故事。是新型史诗,通过主人公思维浓缩了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独特的结构;有鲜明的民族色彩,也有西方现代派文学色彩。拉斯普京《为玛丽娅借钱》格拉宁《一幅画》邦达列夫《岸》《选择》《演戏》。出现“回归文学热”:雷巴科夫《阿尔巴特街的儿女》 第二节 高尔基

高尔基是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奠基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1、早期——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处于思想艺术的探索阶段,他创作两类作品:

浪漫主义作品——歌颂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积极极行动的精神和为人民献身的英雄主义,也批判个人主义和市侩哲学;环境描写、情节安排、形象刻画、表现手法均有浓郁的浪漫主

义色彩。《马卡尔·楚德拉》《鹰之歌》《伊则吉尔老婆子》《少女与死神》。

现实主义作品——数量多、题材广;形象塑造、环境描写逼真而情节安排、语言风格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是流浪汉小说。《切尔卡什》《叶美良·皮里亚依》《阿尔希普爷爷和廖恩卡》《二十六个和一个》《福玛·高尔杰耶夫》。

2、中期——20世纪初至十月革命,高尔基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创作进入成熟期。 这个时期高尔基的重要作品有:《海燕》《小市民》、《底层》、《敌人》《母亲》《意大利童话》《童年》《人间》。

3、晚期——十月革命后,高尔基的创作十分丰富,重要作品有:《我的大学》《阿尔达莫夫家的事业》:描述资产者阿尔达莫夫家三代人的故事,艺术地概括了俄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总结性的作品;通过俄国社会激烈变动时代带市侩气的知识分子萨姆金的一生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四十年的历史,剖析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是史诗性小说;叙事重心是主人公的心理世界、精神生活;有鲜明的理性色彩;并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二、《母亲》:情节:小说在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俄国革命发展、人民觉醒的背景下,叙青年工人巴威尔及其母亲尼洛夫娜相继觉醒、走进革命队伍的故事。人物形象:巴威尔: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也是概括俄国无产阶级的觉醒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成长的过程、体现无产阶级革命者优秀品质的形象;尼洛夫娜:性格发展:愚昧软弱的家庭妇女——觉醒的工人母亲——坚强的职业革命家,形象显示了革命理论、运动教育人改造人的威力和革命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艺术特色:1、成功塑造了典型人物的形象:结合革命的发展、群众的觉醒塑造主人公的形象;使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2、语言丰富多彩,色调鲜明、叙事中交织着哲理性与抒情性语言。3、善于写群体活动的大场面。地位意义: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第三节 肖洛霍夫

肖洛霍夫是苏联杰出的小说家,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顿河故事》收入早期短篇小说:反映苏联内战时期顿河草原严峻而复杂的社会斗争,将这种斗争浓缩到家庭关系、个人关系方面表现,揭示哥萨克的历史悲剧,歌颂英雄主义、呼唤人道主义;情节富于戏剧性,注重刻划人物心理、描绘自然景色;名篇有《胎记》《看瓜田的人》《旋涡》等。 《被开垦的处女地》:真实描述了顿河哥萨克农业集体化的历程;塑造党员达维多夫的形象;具有史诗与悲剧结合的艺术风格。《一个人的遭遇》:从新的角度写战争,通过索科洛夫的命运揭示战争的残酷,歌颂苏联普通人的优秀品质;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史诗与悲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二)《静静的顿河》情节主线:葛利高里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摇摆不定的人生经历及其与娜塔丽亚和婀克西妮亚爱情婚姻故事;副线:社会斗争。 人物形象:葛里高里:有哥萨克的性格特征:善良、正直、忠厚、勤劳,有哥萨克的传统观念,因此在两个阵营之间徘徊不定。有“人的魅力”: 不断思考、选择人生道路,严于解剖自己、否定自己,执着、顽强地追求完善。 婀克西妮亚:勤劳、泼辣、多情、富于叛逆性;悲剧命运。娜塔丽亚:温柔、善良、多情、深沉;悲剧命运。

4、艺术特色:1)小说具有史诗的规模、特征;2)小说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主要人物个性鲜明;3)小说有强烈的地域特征;4)小说有悲剧风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h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