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3年浙江11市中考数学专题5:单动点问题
更新时间:2024-06-10 08:1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2013年浙江卷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04-2013年浙江11市中考数学选择填空解答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5:单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版权归江苏泰州锦元数学工作室邹强所有,转载必究】
1.(2006年浙江宁波大纲卷3分)已知∠BAC=45°,一动点O在射线AB上运动(点O与点A不重合),设OA=x,如果半径为1的⊙O与射线AC有公共点,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A、0<x≤2 B、l<x≤2 C、1≤x<2 D、x>2 【答案】A。
【考点】动点问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当⊙O与射线AC相切时,OA有最大值,当⊙O与点A重合时,有最小值,因O与A不重合,故最小值应大于0。因此,
如图,当⊙O与AC相切时,OA最长, 故OA=
OD1??2。
sin?BAC22∵点O与点A不重合, ∴故OA的长应大于0,
∴x的取值范围是0<x≤2。故选A。
2.(2008年浙江丽水4分)如图,已知⊙O是以数轴的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AOB=45°,点 P在数轴上运动,若过点P且与OA平行的直线与⊙O有公共点,设OP=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0≤x≤2 B.?2≤x≤2 C.-1≤x≤1 D.x>2
【答案】A。
【考点】动点问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设切点为C,连接OC,则圆的半径OC=1,OC⊥PC,
∵∠AOB=45°,OA∥PC,∴∠OPC=45°。 ∴PC=OC=1。 ∴OP=2。
同理,原点左侧的距离也是2。 ∴x的取值范围是0≤x≤2。故选A。
3.(2010年浙江台州4分)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1, 4)和(4, 4),抛物线y?a?x?m??n的 顶点在线段AB上运动,与x轴交于C、D两点(C在D的左侧),点C的横坐标最小值为-3,则点D 的横坐标最大值为【 】
2
A.-3 B.1 C.5 D.8 【答案】D。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当点C横坐标为-3时,抛物线顶点为A(1,4),对称轴为x=1,此时D点横坐标为5,则CD=8。
当抛物线顶点为B(4,4)时,抛物线对称轴为x=4,且CD=8,故C(0,0),D(8,0)。 由于此时D点横坐标最大,故点D的横坐标最大值为8。故选D。
4.(2011年浙江湖州3分)如图,已知A、B是反比例函数y=
k
(k>0,x>0)图象上的两点,BC∥x x
轴,交y轴于点C.动点P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O→A→B→C匀速运动,终点为C.过点P作PM⊥x 轴,PN⊥y轴,垂足分别为M、N.设四边形OMPN的面积为S,点P运动的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 数图象大致为【 】
A.【答案】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分析】当点p在OA上运动时,此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当点P在AB上运动时,S不变,∴B、D错误;当点P在BC上运动时,S随t的增大而逐渐减小,∴C错误。故选A。
5.(2011年浙江台州4分)如图,⊙O的半径为2,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3,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 点,PQ切⊙O于点Q,则PQ的最小值为【 】
A.13 B.5 C.3 D.2 【答案】B。
【考点】圆的切线的性质,垂线段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因为PQ为切线,所以△OPQ是Rt△.又OQ为定值,所以当OP最小时,PQ最小.根据垂线段最短,知OP=3时PQ最小.运用勾股定理得PQ=OP2?OQ2?32?22?5。故选B。
6.(2012年浙江舟山、嘉兴4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D→C→A的路径运动,回到点A时运动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长为长为x,AP长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答案】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D.
【分析】因为动点P按沿折线A→B→D→C→A的路径运动,因此,y关于x的函数图象分为四部分:A→B,B→D,D→C,C→A。
当动点P在A→B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y=x,四个图象均正确。
当动点P在B→D上时,函数y在动点P位于BD中点时最小,且在中点两侧是对称的,故选项B错误。
当动点P在D→C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A,C错误。 当动点P在C→A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项D正确。故选D。
7.(2013年浙江杭州4分)射线QN与等边△ABC的两边AB,BC分别交于点M,N,且AC∥QN,AM=MB=2cm,QM=4cm.动点P从点Q出发,沿射线QN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经过t秒,以点P为圆心,3cm为半径的圆与△ABC的边相切(切点在边上),请写出t可取的一切值 ▲ (单位:秒)
【答案】t=2或3≤t≤7或t=8。
【考点】单动点问题,切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C=AM+MB=4cm,∠A=∠C=∠B=60°。
∵QN∥AC,AM=BM.∴N为BC中点。 ∴MN=
1AC=2cm,∠BMN=∠BNM=∠C=∠A=60°。 2分为三种情况:①如图1,当⊙P切AB于M′时,连接PM′, 则PM′=3cm,∠PM′M=90°,
∵∠PMM′=∠BMN=60°,∴M′M=1cm,PM=2MM′=2cm, ∴QP=4cm﹣2cm=2cm, ∵速度是每秒1cm,∴t=2。
②如图2,当⊙P于AC切于A点时,连接PA,
则∠CAP=∠APM=90°,∠PMA=∠BMN=60°,AP=3cm ∴PM=1cm,∴QP=4cm﹣1cm=3cm。 ∵速度是每秒1cm,∴t=3。
当⊙P于AC切于C点时,连接P′C,
则∠CP′N=∠ACP′=90°,∠P′NC=∠BNM=60°,CP′=3cm, ∴P′N=1cm,∴QP=4cm+2cm+1cm=7cm。 ∵速度是每秒1cm,∴t=7。 ∴当3≤t≤7时,⊙P和AC边相切。 ③如图3,当⊙P切BC于N′时,连接PN′, 则PN′=3cm,∠PM\\N′N=90°,
∵∠PNN′=∠BNM=60°,∴N′N=1cm,PN=2NN′=2cm。 ∴QP=4cm+2cm+2cm=8cm。 ∵速度是每秒1cm,∴t=8。
综上所述,t可取的一切值为:t=2或3≤t≤7或t=8。
8.(2013年浙江金华、丽水3分)如图1,在Rt△ABC中,∠ACB=900,点P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折线AC-CB运动,到点B停止。过点P作PD⊥AB,垂足为D,PD的长y(cm)与点P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当点P运动5秒时,PD的长是【 】
A.1.5cm B.1.2cm C.1.8cm D.2cm 【答案】B。
【考点】单动点问题,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待定系数法的应用,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分析】由图2知,点P在AC、CB上的运动时间时间分别是3秒和4秒,
∵点P的运动速度是每秒1cm ,∴AC=3,BC=4。
∵在Rt△ABC中,∠ACB=900,∴根据勾股定理得:AB=5。 如图,过点C作CH⊥AB于点H,则易得△ABC∽△ACH。
CHACAC?BC3?412,即CH??CH??。 ?AB55BCAB12 ∴如图,点E(3,),F(7,0)。
5 ∴
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kx?b,则
3?k???12?321??3k?b?5 ?5,解得:? 。∴直线EF的解析式为y??x?。
2155??b??0?7k?b?5?3216 ∴当x?5时,PD?y???5???1.2?cm?。故选B。
5559.(2013年浙江舟山4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边AB、BC上,AE=BF=1,小球P从点E出发沿直线向点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P第一次碰到点E时,小球P所经过的路程为 ▲ .
【答案】65。
【考点】跨学科问题,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根据已知中的点E,F的位置,可知入射角的正切值为
1,第一次碰撞点2为F,在反射的过程中,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及平行关系的三角形的相似可得第
11DA=,第三次碰撞点为H,在DC上,且6211DH=DC=1,第四次碰撞点为M,在CB上,且CM=BC=1,第五次碰撞点为N,
33111在DA上,且AN=AD=,第六次回到E点,AE=AB=1。
6233131由勾股定理可以得出EF=5,FG=5,GH=5,HM=5,MN=5,NE=5,
22223131∴小球经过的路程为:5+5+5+5+5+5=65。
2222二次碰撞点为G,在DA上,且DG=
10.(2013年浙江衢州3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沿A→D→C→B→A 的路径匀速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APD的面积是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 】
A.
【答案】B。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当点P由点A向点D运动时,y的值为0;
当点p在DC上运动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当点p在CB上运动时,y不变;
当点P在BA上运动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故选B。
二、填空题
【版权归江苏泰州锦元数学工作室邹强所有,转载必究】
?上有一动点P,PH⊥OA,垂1.(2004年浙江湖州3分)如图,在半径为9,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的AB足为H,设G为△OPH的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当△PHG为等腰三角形时,PH的长为 ▲ 。
【答案】36或3。 2【考点】动点问题,重心定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PHG为等腰三角形.没有指明哪个是底哪个是腰,则应该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求得PH的长:
如图,MH,NP是Rt△OPH的两条中线,交点为G,连接MN, ∵M,N分别是OP,OH的中点 ∴MN∥PH,MN=设PH=x,
(1)当PG=PH=x时,
∵MN∥PH,∴△MNG∽△HPG。∴
1PH。∴MN⊥OH。 2NGMN1??。 PGPH213∴NG=x。∴NP=x。
225?3?∵NH?NP?PH??x??x2?x2,ON2?MN2?OM2,且 ON=NH,
4?2?222253?1??9?∴x2??x????,解得:x?6。 4222????(2)当PH=GH=x时,同理得x=3。
(3)当GH=PG时,G点在线段PH的中垂线上,G点不是三角形的重心了。
22
综上所述,PH的长为36或3。 22.(2006年浙江宁波课标卷3分)已知∠BAC=45°,一动点O在射线AB上运动(点O与点A不重合),设OA=x,如果半径为1的⊙O与射线AC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0<x<1,x=2。
【考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分两种情况:
①如图,当圆O与AC相切时,圆O与AC只有一个公共点,设切点为
E,连接OE,
∴∠OAE=45°。
∵∠A=45°,∴△OE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x?AO?12?12?2。
②当为左图时,点A在圆O内部时,圆O与AC只有一个公共点,此时
OA小于圆O的半径1,故有0<x<1。
综上所述,x的取值范围是0<x<1,x=2。
3.(2006年浙江湖州4分)一青蛙在如图8×8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网格的格点(小正 方形的顶点)上跳跃,青蛙每次所跳的最远距离为5,青蛙从点A开始连续跳六次正好跳回到点A,则 所构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 。
【答案】12。
【考点】网格问题,动点问题,勾股定理,等积变换。
【分析】∵青蛙每次所跳的最远距离为5,且在网格的格点上,
∴根据勾股定理,青蛙每次所跳的最远点在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矩形的对角顶点上。
如图,根据题意,青蛙从点A开始连续跳六次正好跳回到点A,构成红线构成的封闭图形面积最大,由等积变换,它与蓝线构成的封闭图形面积相等,面积等于3×4=12。
4.(2006年浙江金华5分)如图,点M是直线y=2x+3上的动点,过点M作MN垂直于x轴于点N,
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MN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小明发现:当动点M运动到(-1,1)时,y轴上存
在点P(0,1),此时有MN=MP,能使△NM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在y轴和直线上是否还存在符合 条件的点P和点M呢?请你写出其它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 .
【答案】(0,0),(0,
3),(0,-3)。 2【考点】动点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由题意,应分M在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两类情况讨论:每种情况又分MN为直角边时和MN为斜边两种情况:
①当M在第二象限,运动到(-1,1)时,ON=1,MN=1, ∵MN⊥x轴,∴由ON=MN可知,(0,0)是符合条件的P点; 若MN为斜边时,则NP=MP,∠MNP=45°, 设点M(x,2x+3),则OP=ON,而OP=则有?x?1MN, 2133解得x??。 这时点P的坐标为(0,)。 ?2x?3?,
224②当M运动到第三象限时,
若MN=MP,且PM⊥MN,设点M(x,2x+3),
则有?x???2x?3?,解得x=-3,这时点P坐标为(0,-3)。 若MN为斜边,则∠ONP=45°,ON=OP,设点M(x,2x+3), 则有?x??1?2x?3?,这方程无解,所以这时不存在符合条件2
的P点。
3综上所述,其他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是(0,0),(0,? ),(0,-3)。
45.(2010年浙江金华4分)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E,F,O分别是AB,CD,AD的中点,
?上的一个动点,连结OP,并延长OP交线段BC于点K,过 以O为圆心,以OE为半径画弧EF.P是EF点P作⊙O的切线,分别交射线AB于点M,交直线BC于点G. 若
BG?3,则BK﹦ ▲ . BM
15【答案】或。
33【考点】动点问题,切线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分两种情况:
(1)当点P在圆弧左侧时,
∵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2,O为AD的中点,∴AO=1,∠ABC=90°。 又∵O为圆心,OE为半径,直线MPG是圆O的切线,
∴OP⊥MPG,即OH⊥MG。∴∠MPH=90°。∴∠BHP+∠BMG=90°。 在Rt△BMG中,∠BGM+∠BMG=90°,, ∴∠BHP=∠BGM。 又∵∠HBK=∠GBM=90°=∠A,, ∴△BHK∽△BGM,△BHK∽△HAO。
BGBMBKBHBGBHBHAH。∴?, ??=3, ?=3。
BHBKAOAHBMBKBKAO1∴BH=1,BK=。
3∴
(2)当点P在圆弧左侧时(如图),
15 同(1)可得:CK=,∴BK=。
3315BG 综上所述,若?3,则BK﹦或。
33BM
6.(2012年浙江杭州4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它们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若在此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移动点A,使得这四个点构成的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点A的横坐标仍是整数,则移动后点A的坐标为 ▲ .
【答案】(﹣1,1),(﹣2,﹣2),(0,2),(﹣2,﹣3)。 【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把A进行移动可得到点的坐标:
如图所示:(﹣1,1),(﹣2,﹣2)分别与其它三点构成等腰梯形;(0,2),(﹣2,﹣3)分别与其
它三点构成铮形。
7.(2012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ABC中,∠BAC=60°,∠ABC=45°,AB=22,D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以AD为直径画⊙O分别交AB,AC于E,F,连接EF,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 ▲ .
【答案】3。
【考点】垂线段的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由垂线段的性质可知,当AD为△ABC的边BC上的高时,直径AD最短,此时线段EF=2EH=20E?sin∠EOH=20E?sin60°,当半径OE最短时,EF最短。如图,连接OE,OF,过O点作OH⊥EF,垂足为H。
∵在Rt△ADB中,∠ABC=45°,AB=22, ∴AD=BD=2,即此时圆的直径为2。
1∠EOF=∠BAC=60°, 233∴在Rt△EOH中,EH=OE?sin∠EOH=1×=。
22由圆周角定理可知∠EOH=由垂径定理可知EF=2EH=3。
8.(2013年浙江湖州4分)如图,已知点A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23的一个定点,AC⊥x轴于点M,交直线y=-x于点N.若点P是线段ON上的一个动点,∠APB=30°,BA⊥PA,则点P在线段ON上运动时,A点不变,B点随之运动.求当点P从点O运动到点N时,点B运动的路径长是 ▲ .
【答案】22。
【考点】单动点问题,一次函数综合题,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首先,需要找出点B运动的路径(或轨迹),其次,才是求出路径长。
由题意可知,OM=23,点N在直线y=-x上,AC⊥x轴于点M, 则△O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N=2OM?2?23?26。 如图①所示,设动点P在O点(起点)时,点B的位置为B0,动点
P在N点(起点)时,点B的位置为Bn,连接B0Bn.
∵AO⊥AB0,AN⊥ABn,∴∠OAC=∠B0ABn。
又∵AB0=AO?tan30°,ABn=AN?tan30°, ∴AB0:AO=ABn:AN=tan30°。
∴△AB0Bn∽△AON,且相似比为tan30°。 ∴B0Bn=ON?tan30°=26?3?22。 3现在来证明线段B0Bn就是点B运动的路径(或轨迹):
如图②所示,当点P运动至ON上的任一点时,设其对应的点B为
Bi,连接AP,ABi,B0Bi。
∵AO⊥AB0,AP⊥ABi,∴∠OAP=∠B0ABi。
又∵AB0=AO?tan30°,ABi=AP?tan30°,∴AB0:AO=ABi:AP。 ∴△AB0Bi∽△AOP,∴∠AB0Bi=∠AOP。 又∵△AB0Bn∽△AON,∴∠AB0Bn=∠AOP。 ∴∠AB0Bi=∠AB0Bn。
∴点Bi在线段B0Bn上,即线段B0Bn就是点B运动的路径(或轨迹)。 综上所述,点B运动的路径(或轨迹)是线段B0Bn,其长度为22。
三、解答题
【版权归江苏泰州锦元数学工作室邹强所有,转载必究】
1.(2004年浙江温州、台州12分)如图甲,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M是BC的中点,P是线段MC上的一个动点(不运动至M,C),以AB为直径作⊙O,过点P的切线交AD于点F,切点为E。
(1)求四边形CDFP的周长;
(2)请连结OF,OP,求证:OF⊥OP;
(3)延长DC,FP相交于点G,连结OE并延长交直线DC于H(如图乙)。是否存在点P使
△EFO∽△EHG(其对应关系是E?E,F?H,O?G)?如果存在,试求此时的B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900。∴AF、BP都是⊙O的切线。 又∵PF是⊙O的切线, ∴EF=FA,PE=PB 。
∴四边形CDFP的周长为AD+DC+CB=2×3=6。
(2)证明:连结OE,
∵PF是⊙O的切线,∴OE⊥PF。
在Rt△AOF和Rt△EOF中,∵AO=EO,OF=OF, ∴Rt△AOF∽Rt△EOF。∴∠AOF=∠EOF。 同理∠BOP=∠EOP。
∴∠EOF+∠EOP=
1×180°=90°。 2∴∠EOP=90°,即OF⊥OP 。 (3)存在。
∵∠EOF=∠AOF,∴∠EHG=∠AOE=2∠EOF。
∴当∠EHG=∠AOE=2∠EOF,即∠EOF=30°时,Rt△EOF∽Rt△EHG。 此时∠EOF=30°,∠BOP=∠EOP=90°-30°=60°。 ∴BP=OB·tan60°=3。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根据切线的性质,将所求四边形CDFP的边转化为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即可求得。
(2)连结OE,根据切线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出∠EOF+∠EOP=
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EOP=90°,即OF⊥OP 。
(3)要△EFO∽△EHG,必须∠EHG=∠EFO=2∠EOF=60°,在直角△OBP中,由正切定理可求出
1×180°=90°,即2
BP的长。
2.(2004年浙江温州14分)已知抛物线y=-x2+2(m-3)x+m-1与x轴交于B,A两点,其中点B在x 轴的负半轴上,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该抛物线与y轴于点C。 (1)写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点C的坐标(用含m的式子表示); (2)若tan∠CBA=3,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P(x,y)(其中0<x<3)是(2)中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试求四边形AOCP的面积的最大值 及此时点P的坐标。
【答案】解:(1)抛物线的开口向下,点C的坐标是(0,m-1) 。
(2)∵点A、B分别在x轴的正、负半轴上,
∴方程-x2+2 (m-3)x+m-1=0的两根异号,即m-1>0。∴OC=m-1。
11m?1 由tan∠CAB=3得OB=OC= (m-1) , ∴点B的坐标为(?,0) 。
33312代入解析式得?(m?1)2?(m?1)(m?3)?m?1?0
9312由m-1≠0得 ?(m?1)?(m?3)?1?0, ∴m=4。
9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3)当0<x<3时,y>0,
∴四边形AOCP的面积为
1133323S△COP+S△OPA=?3x??3y?(x?x2?2x?3)??(x?)2?。
2222283153?3?∵当x=时,y=????2??3=
242?2?231523∴当点P的坐标为(,)时,四边形AOCP的面积达到最大值。
248【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二次函数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是-1<0,因而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在函数解析式中令x=0解得y的值,就是C的纵坐标。
(2)由方程-x2+2 (m-3)x+m-1=0的两根异号,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m-1>0,从而OC=m-1。由tan∠CBA=3转化为OB,OC之间的关系,即可用m表示出B点的坐标,把B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就可以得到一个关于m的方程,从而解出m的值.得到函数的解析式。
(3)四边形AOCP的面积为S△COP+S△OPA,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用x表示出来,从而把面积表
示成x的函数,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3.(2004年浙江宁波12分)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AB=16,P点是AB上的一动点(不与A、B重合),PQ⊥AB,垂足为P,交半圆O于Q;PB是半圆O1的直径,⊙O2与半圆O、半圆O1及PQ都相 切,切点分别为M、N、C.
(1)当P点与O点重合时(如图1),求⊙O2的半径r;
(2)当P点在AB上移动时(如图2),设PQ=x,⊙O2的半径r.求r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r的取 值范围.
【答案】解:(1)连接OO2、O1O2、O2C,作O2D⊥AB于D,
∵⊙O2与⊙O、⊙O1、PQ相切, ∴OO2=8-r, O1O2=4+r。 ∵四边形ODO2C是矩形, ∴OD=r,O1D=4-r。
OO22?OD2?O2D2?O1O22?O1D2,根据勾股定理得:
即:?8?r??r2??r?4???4?r?,解得:r=2。 (2)连接AQ,BQ,
∵AB是⊙O直径,PQ⊥AB,∴PQ2=AP?PB。
设⊙O1半径是a,
则x2?2a?16?2a??48a?a2。 连接O1O2、OO2,作O2D⊥AB于D
∴O1O2=a+r,OO2=8-r,O1D=O1P-PD=a-r,OD=PB-PD-OB=2a-r-8。 根据勾股定理得;O1O22?O1D2?O2D2?OO22?OD2,
即:?a?r???a?r???8?r???2a?r?8?,化简得:8r?8a?a2。
2222222??
∴x2?32r,即r?12x。 32∵P点是AB上的一动点(不与A、B重合),PQ⊥AB, ∴PQ≠0,最大值为⊙O的半径8。∴0<x≤8 ∴0<r≤2。
∴r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r?12,r的取值范围为0<r≤2。 x(0<x≤8)
32【考点】动点问题,切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射影定理(或用相似)。 【分析】(1)由勾股定理得OO22?OD2?O2D2?O1O22?O1D2,可求得r的值。
(2)连接O1O2、OO2,作O2D⊥AB于D,由射影定理(或用相似)和勾股定理可求得r与x的函数
关系式。
4.(2004年浙江金华12分)已知:四边形ABCD为圆内接矩形,过点D作圆的切线DP,交BA的延长线于点P,且PD=15,PA=9。 (1)求AD与AB的长;
(2)如果点E为PD的一个动点(不与运动至P,D),过点E作直线EF,交PB于点F,并将四边形PBCD的周长平分,记△PEF的面积为y,PE的长为x,请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3)如果点E为折线DCB上一个动点(不与运动至D,B),过点E作直线EF交PB于点F,试猜想直线EF能否将四边形P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能,请求出BF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如图1连接BD,
∵四边形ABCD是矩形,∴AD⊥PB。
∴∠PAD=∠BAD=90°。
∴△PAD与△ABD都是直角三角形。 ∵PD=15,PA=9,∴AD=12。
∵DP切⊙O于D,∴BD⊥DP。∴∠PDB=90°。 ∵∠P+∠ADP=∠ADP+∠ADB=90°,∴∠P=∠ADB。
AD124AB4??,∴tan?ADB??。 AP93AD312?4∴AB=AD?tan∠ADB=?16 。
3∵tan?P?(2)如图2,过点E作直线EF,交PB于点F,并将四边形
PBCD的周长平分,
∵AB=16,AD=12,
∴四边形PBCD的周长为:15+16+12+16+9=68。 ∴PE+PF=34。
4∵PE=x,∴PF=34-x, EN=PE?sin∠P=x。
5∴y?S?PEF?114?3268?EN?PF??x???x???x2?x?0 ①如图3,若点E在DC上,设CE =x,BF =y, ∵PD=15,PA=9,AD=CB=12, DC=16,PB=25, ∴DE=16-x,PF=25-y。 ∴若直线EF能将四边形P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 则: ??16?x??15??25?y??x?12?y?x?y?22??,即??16?x???25?y??41,无解。 x?yx?y??12??12??2?22?∴若点E在DC上,不存在直线EF将四边形P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 ②如图4,若点E在CB上,设CE =x, BF =y, ∵PD=15,PA=9,AD=CB=12, DC=16,PB=25, ∴BE=12-x,PF=25-y。 ∴若直线EF能将四边形P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则: ?x?16?15??25?y???12?x??y?x?y?22?,即。 ?16??25?y??11xy?12y?246?0?12?x?y??y??12?x???222?将x?y?22代入xy?12y?246?0得?y?22?y?12y?246?0,即y2?34y?246?0。 解得,y?17?43。 ∵y?17?43时,x?17?43?22??5?43<0,不合题意,舍去。 ∴BF =y?17?43。 ∴若点E在CB上,存在直线EF将四边形P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此时, BF?17?43。 【考点】动点问题,圆内接矩形的性质,由实际问题建立函数关系式,解二元方程组,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1)由四边形是圆内接矩形可知,∠PAD=90°.根据勾股定理便可求出AD的长。因为PD是⊙O的切线,所以根据切线的性质和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构造直角三角形,应用三角函数即可求出AD与AB的长。 4(2)因为PE=x,所以根据EN=PE?sin∠P=x,建立起EN和x之间的关系,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 5式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3)分点E在DC上和点E在CB上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5.(2004年浙江金华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与C的坐标分别为(4,8),(0,5),过点A作AB⊥x轴于点B,过OB上的动点D作直线y?kx?b平行于AC,与AB相交于点E,连结CD,过点E作直线EF∥CD,交AC于点F。 (1)求经过点A,C两点的直线解析式; (2)当点D在OB上移动时,能否使四边形CDEF成为矩形?若能,求出此时k、b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如果将直线AC作向上下平移,交Y轴于点Cˊ,交AB于点Aˊ,连结DCˊ,过点E作EFˊ∥DCˊ,交AˊCˊ于点Fˊ,那么能否使四边形CˊDEFˊ成为正方形?若能,请求出此时正方形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1x+b1, ∵A(4,8),C(0,5), 3??8?4k1?b1?k1?∴?,解得?4。 ?5?b??b1?5∴直线AC的解析式为: y?(2)设D(m,0), 如图,过点C作DG⊥AB于点G, 则GA=3,CG=4,CO=5。 若四边形CDEF成为矩形,则CD⊥AC。 3x?5。 4ODCO。 ?GACGOD51515 ∴。 ?,即OD?。∴D(,0) 4344 ∴Rt△COD∽Rt△CGA。∴ 又∵直线DE:y?kx?b平行于AC,∴直线DE:y?3x?b。 41531545,0)代入,得0???b,即b??。 41644345 ∴k?,b??。 164 将D( (3)能。假设存在这样的正方形。则C′D=DE, ∴Rt△C′OD∽Rt△DBE(AAS)。∴OC′=BD。 由(2)知 OD3OD3?,∴?。 OC'4BD41216,BD?。 77 又∵OD+BD=4,∴二者联立,解得OD? 符合题意,四边形C?DEF?为正方形成立。 ∴OC′= 16。 722400?12??16? 由勾股定理,得C?D2?OD2? OC?2???????。 49?7??7? ∴此时正方形的面积为 400。 49【考点】动点和平移问题,一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矩形的性质,全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1)由已知A、C两点坐标,用待定系数求出解析式。 (2)D在OB上移动,设出D点坐标,根据矩形性质CD⊥DE,由相似得比例关系,代入可求出D点坐标,从而求出直线DE。 (3)在第二问的基础上继续延伸,使其成正方形,要求C′D=DE就可以了,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 6.(2004年浙江衢州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Δ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0,3),B(-2,0),C(m,0),其中m>0.以OB,OC为直径的圆分别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连结EF。 (!)求证:ΔAFE∽ΔABC 。 (2)是否存在m的值,使得ΔAEF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观察当点C在x轴上移动时,点F移动变化的情况。试求点C1(3,0)移动到点C2(33,0)点F移动的行程。 【答案】解:(1)根据题意,由切割线定理,得:AE?AB?AO2?AF?AC,即 又∵∠EAF=∠CAB(公共角),∴ΔAFE∽ΔABC 。 AEAF。 ?ACAB (2)存在。 ∵A(0,3),B(-2,0),C(m,0),即OA=3,OB=2,OC= m,BC=2+m ∴根据勾股定理,得AB?OA2?OB2?13,AC?OA2?OC2?9?m2。 由(1)ΔAFE∽ΔABC,∴若要使ΔAEF是等腰三角形,必须ΔABC是等腰三角形。 ①若要AE=AF,则要AC=AB,即9?m2?13,解得m??2(-2舍去)。 ②若要AE=FE,则要AC=CB,即9?m2?2?m,解得m?5。 4 ③若要AF=FE,则要AB=CB,即13?2?m,解得m?13?2。 综上所述,存在m的值,使得ΔAEF是等腰三角形,m 的值为2,(3)连接OF,则∠CFO=900。 ∴∠AFO始终为直角,且OA为定值OA=3。 ∴点F移动的行程在以AO的中点D为圆心, 一半为半径的圆上(如图)。 AO的 5,13?2。 4?。 连接DF1,DF2,则点F移动的行程为FF12 ∵OC1=3 ,∴tan?OAC1?∴∠OAC1=300。 ∵OC1=33 ,∴tan?OAC2?3。 ∴∠OAC2=600。 ∴∠C1AC2=300。 ∴∠F1DF2=600。 ∴点F移动的行程为 : 3。 3?F?F1260???32??。 1802【考点】动点问题,切割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弧长的计算,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1)根据切割线定理,得到相应线段成比例,再加上公共角相等,可得到两三角形相似。? (2)按边相等的不同情况讨论。 (3)因为CO为直径,则∠OFC=90°,可得到∠AFO=90°,并且OA为定值,即可得到点F移动的 行程为以OA的直径上的一段弧长。 7.(2005年浙江宁波12分)已知抛物线y??x2?2kx?3k2(k>0)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以 ?上的动点(不与点A、D重合),直线CGAB 为直径的⊙E交y轴于点D、F(如图),且DF=4,G是劣弧AD交x轴于点P.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直线 CG是⊙E的切线时,求tan∠PCO的值. (3)当直线CG是⊙E的割线时,作GM⊥AB,垂足为H,交PF于点M,交⊙E于另一点N,设MN=t,GM=u,求u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解:(1)解方程?x2?2kx?3k2?0,得x1=-3k,x2=k。 由题意知OA=|-3k|=3k,OB=|k|=k。 1DF=2。 22∵OA?OB=OD?OF,∴3k2?4,解得: k??33∵直径AB⊥DF,DF=4,∴OD=OF= (负的舍去)。 43x?4。 38343(2)由(1)可知AO=23,AB=,EG=, 33∴所求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 ∵抛物线y??x2?连接EG, ∵CG切⊙E于G,∴∠PGE=∠POC=90°。 ∴Rt△PGE∽Rt△POC。 43x?4过C点,∴OC=4。 343PGEGPG3∴ ,即。 ??3?POCOPO43?83?PA?由切割线定理得PG2?PA?PB?PA????, 3??又PO?PA?AO?PA?23, ?83?PA?PA??3???1,整理得:PA2?23PA?6?0。解得PA??3?3。 ∴23PA?23??∵PA>0,∴PA?3?3 ∴tan?PCO?POPA?AO3?3。 ??OCOC4 (3)∵GN⊥AB,CF⊥AB,∴GN∥CF。∴△PGH∽△PCO,∴ GHPH。 ?COPOHMPH。 ?OFPOGHHM∴。 ?COOF11∵CO=4,OF=2,∴GH?HN?MN。∴GM=3MN。 2223∴u=3t(0<t≤ )。 3同理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解一元二次方程,垂径定理,相交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切割线定理。 【分析】(1)本题抛物线解析式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用k表示A、B两点坐标,用相交弦定理OA?OB=OD?OF,可求k值,确定抛物线解析式。 (2)由(1)可求圆的直径AB,半径EG及OC长,连接GE,由Rt△PGE∽Rt△POC,得出对应边的比相等,及切割线定理结合运用可求PA、PO长,在Rt△POC中,可求tan∠PCO的值。 (3)由GN∥CF,得相似,由中间比 GHPHHMHNHM ,及GH=HN,CO=4,OF=2,得 ,???42COPOOF故HN=2HM,M为线段HN的中点,从而可得出:GM=3MN,即u=3t。 8.(2005年浙江湖州12分)如图,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的梯形AOBC(O为原点),AC∥OB,OC⊥BC, AC,OB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k?2?x?5?0的两个根,且S△AOC:S△BOC=1:5。 (1)填空:OC=________,k=________; (2)求经过O,C,B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AC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动点P,Q分别从O,D同时出发,都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 运动,其中点P沿OB由O→B运动,点Q沿DC由D→C运动,过点Q作QM⊥CD交BC于点M,连结PM,设动点运动时间为t秒,请你探索:当t为何值时,△PMB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解:(1)5,4。 (2)由(1)得关于x的方程为:x2?6x?5?0,解得x1?1,x2?5。 ∴AC=1,OB=5。∴OA?OC2?AC2?5?1?2。 ∴C(1,2),B(5,0)。 设经过O,C,B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x?5?。 将C(1,2)代入得:a??1。 2115∴经过O,C,B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x?5?,即y??x2?x。 222(3)∵直线AC:y=2,直线AC与抛物线交于点C,D, 15 ∴由2??x2?x解得:x1=1,x2=4。∴CD=3。 22延长QM交x轴于点N, ①若MP⊥OB,则四边形AOPQ是矩形, ∴AQ=OP,∴4-t=t,解得:t=2。 ②若PM⊥BM,则MN2?PN?BN, MN1?t, ?241?t∴MN?,PN?5?(1?t)?t?4?2t,BN?1?t。 2∵ 5?t?1?∴?,t2?。 ???4?2t??1?t?,解得:∴t1=-1(舍去) 3?2?综上所述,当t=2秒或t?25秒时,△PMB是直角三角形。 3【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动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射影定理,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1)∵AC,OB是关于x的方程x2??k?2?x?5?0的两个根,∴AC?OB?5。 1AC?OA12?,即OB=5AC。 ∵S△AOC:S△BOC=1:5,∴ 1OB?OA52∴OB=5,AC=1.k+2=AC+OB=6。∴k=4。 在直角三角形ACO中,根据OA=2,AC=1即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得OC=5。 (2)可根据O,C,B三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3)先求出CD的距离,关键是求出D的坐标,可根据直线AC的解析式和(2)得出的抛物线的解 析式求出D点的坐标,然后用时间t表示出QD,CQ,OP,PB的长。 ①如果MP⊥OB,此时四边形AOPQ是矩形,那么AQ=OP,可据此求出t的值。 ②如果PM⊥BM,可延长QM交OB于N,则MN⊥OB,如果过C作OB的垂线设垂足为E, 那么NE=CD-QD,可用含t的式子表示出NE的长,进而可表示出BN,NP的长,然后根据MN∥CE,依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出MN:OC=BN:BE,可求出MN的长,在直角三角形BPM中由于MN⊥PB,可根据射影定理得出关于t的方程,从而求出t的值。 综上所述可求得符合条件的t的值。 9.(2005年浙江舟山、嘉兴12分)在坐标平面内,半径为R的⊙O与x轴交于点D(1,0)、E(5,0), 与y轴的正半轴相切于点B。点A、B关于x轴对称,点P(a,0)在x的正半轴上运动,作直线AP,作 EH⊥AP于H。 (1)求圆心C的坐标及半径R的值; (2)△POA和△PHE随点P的运动而变化,若它们全等,求a的值; (3)若给定a=6,试判定直线AP与⊙C的位置关系(要求说明理由)。 【答案】(1)连接BC,则BC⊥y轴,取DE中点M,连CM,则CM⊥x轴,连接CD, ∵D(1,0)、E(5,0),∴OD=1,OE=5。 ∴CD=BC=OM=3,DM=2。 ∴CM?32?22?5。 ∴圆心C(3,5),半径R=3。 (2)∵△POA≌△PHE,∴PA=PE。 ∵OA=OB=5,OE=5,OP=a,∴PA2?a2?5,PE2??5?a?。 ∴a2?5??5?a?,解得 a=2。 (3)过点A作⊙C的切线AT(T为切点),交x正半轴于Q。 设Q(m,0),则QE=m-5,QD=m+1, 22QT?QA?AT?QA?AB?m2?5?25。 由QT?QE?QD得 2?m?5?252 2?2??m?5??m?1?, 即25m2?5?3m?10,11m-60m=0。 ∵m>0,∴m???60。 1160,0)的右侧, 11∵a=6,点P(6,0),在点Q( ∴直线AP与⊙C相离。 【考点】动点问题,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1)由题意知圆心C点的横坐标为DE中点的坐标,纵坐标和B点纵坐标相等,用勾股定理求出CM的长即可,C点的横坐标等于半径。 (2)因为△POA≌△PHE,OE的长为直角边和斜边的和,而OE的长已求,用OP表示PE,并且OA=OB。 (3)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P的长即为a的值,过A作圆的切线证明AP与⊙C的关系。 10.(2005年浙江金华12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D=8,点E是AB边上的一点,AE=22,过D,E两点作直线PQ,与BC边所在的直线MN相交于点F。 (1)求tan∠ADE的值; (2)点G是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不运动至点A,D),GH⊥DE垂足为H,设DG为x,四边形AEHG的面积为y,请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如果AE=2EB,点O是直线MN上的一个动点,以O为圆心作圆,使⊙O与直线PQ相切,同时又与矩形ABCD的某一边相切。问满足条件的⊙O有几个?并求出其中一个圆的半径。 【答案】解:(1)∵矩形ABCD中,∠A=90°,AD=8,AE=22, ∴tan?ADE?AE222。 ??AD842(22)?62, (2)∵在Rt△ADE中,DE?AD2?AE2?82?∴sin?ADE?AE221AD822??,cos?ADE???。 ED623ED62322x。 31122122∴S?DGH??DG?DH?sin?ADE??x?x??x。 2233911∵S?AED??AD?AE??8?22?82, 2222∴y?S?AED?S?DGH?82?x。 9在Rt△DGH中,∵GD=x,∴DH?DG?cos?ADE? ∴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3)满足条件的⊙O有4个。 以⊙O在AB的左侧与AB相切为例,求⊙O半径如下: 22x?82。 91∵AD∥FN,∴△AED∽△BEF。∴∠PFN=∠ADE。∴sin∠PFN=sin∠ADE=。 3∵AE=2BE,∴△AED与△BEF的相似比为2:1。 ∴ AD2?。 FB1∵AD=8,∴FB=4。 过点O作OI⊥FP,垂足为I,设⊙O的半径为r, 那么FO=4-r, ∵sin?PFN?OIr1??,∴r=1。 FO4?r3(满足条件的⊙O还有:⊙O在AB的右侧与AB相切,这时r=2;⊙O在CD的左侧与CD 相切,这时r=3;⊙O在CD的右侧与CD相切,这时r=6) 【考点】动点问题,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线与圆相切的条件,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1)在Rt△ADE中,已知AD,AE的长,根据三角函数tan∠ADE=AEAD,代入数据进行求解即可; (2)根据y?S?AED?S?DGH,S?AED?11?AD?AE,S?DGH??DG?DH?sin?ADE,故应求出DH和22sin∠ADE的值。在Rt△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将DE的值求出,又知AE的长,故可将sin∠ADH的值求出;在Rt△DGH中,根据三角函数可将DH的值求出,故将各数据代入进行求解可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满足条件的⊙O有4个:⊙O在AB的左侧与AB相切;⊙O在AB的右侧与AB相切;⊙O在 CD的左侧与CD相切;⊙O在CD的右侧与CD相切.⊙O在AB的左侧与AB相切为例:作辅助线,过点O作OI⊥FP,垂足为I.根据AD∥FN,得:△AED∽△BEF,可知sin∠PFN,FB的值,在Rt△FOI中,根据sin∠PFN=OIFO,可将⊙O的半径求出,其他情况同理可求解半径r。 11.(2005年浙江金华14分) 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O(0,0),A(4,0),B(5,5),点C是y轴负半轴上一点,直线l经过B,C两点,且tan?OCB?(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5 9 (2)求直线l的解析式; (3)过O,B两点作直线,如果P是直线OB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直线PQ平行于y轴,交抛物线于点Q。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Q,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如果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0,0),(4,0), ∴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x?4?。 把B(5,5)代入,得5?a?5?5?4?,解得a=1。 ∴抛物线解析式为y?x?x?4?,即y?x2?4x。 (2)过点B作BD⊥y轴于点D, ∵点B的坐标为(5,5),∴BD=5,OD=5。 ∵tan?OCB?BDCD?59,∴CD=9。∴OC=CD-OD=4。 ∴点C坐标为(0,-4)。 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4, 把B(5,5)代入,得5=5k-4,解得k?95。 ∴直线l的解析式为y?95x?4。 (3)①当点P在线段OB上(即0<x<5时), ∵PQ∥y轴,∴∠BPQ=∠BOC=1350。 当 PBOB?PQOC时,△PBQ∽△OBC, 这时,抛物线y?x2?4x与直线l的交点就是满足题意的点Q, 94则x2?4x?x?4,解得x1=5(舍去),x2=。 5544∴P1(,)。 55PBPQ当时,△PQB∽△OBC, ?OCOB∵PB?2?5?x?,PQ?x?x2?4x?5x?x2,OC=4,OB?52, ??∴ 2?5?x?4?5x?x252,整理得2x2?15x?25?0。解得x1=5(舍去),x2= 5。 2∴P2( 55,)。 22②当点P在点O左侧(即x<0=时), ∵PQ∥y轴,∴∠BPQ=45°,△BPQ中不可能出现135°的角,这时以P,Q,B为顶点的三 角形不可能与△OBC相似。 ③当点P在点B右侧(即x>5)时, ∵∠BPQ=135°,∴符合条件的点Q即在抛物线上,同时又在直线l上;或者既在抛物线上, 同时又在Q2,B所在直线上(Q2为上面求得的P2所对应)。 ∵直线l(或直线Q2B)与抛物线的交点均在0<x≤5内,而直线与抛物线交点不可能多于 两个, ∴x>5时,以P,Q,B为顶点的三角形也不可能与△OBC相似。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只有两个:P1( 4455,),P2(,)。 5522【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动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的性质,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1)依题意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x?4?,把B(5,5)代入求得解析式。 (2)过点B作BD⊥y轴于点D,求出点C的坐标.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4,把点B的坐标代 入求出k值之后可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 (3)分点P在线段OB上,点P在点O左侧,当点P在点B右侧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12.(2005年浙江衢州12分)已知,△ABC中,∠B=90°,∠BAD=∠ACB,AB=2,BD=1,过点D作DM⊥AD交AC于点M,DM的延长线与过点C的垂线交于点P. (1)求sin∠ACB的值; (2)求MC的长; (3)若点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由点C向点P运动,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DQP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Q的面积;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在Rt△ABD中,∵AB=2,BD=1, ∴根据勾股定理得:AD?AB2?BD2?5。 ∵∠BAD=∠ACB,∴sin?ACB?sin?BAD?BD5。 ?AD5(2)∵DM⊥AD,∴∠MDC=900-∠MDC=∠BAD=∠MCD。 ∴MD=MC。 ∵∠BAD=∠ACB,∠B=∠B,∴△ABD∽△CBA。∴∴AC?25。 设MC=x,则DM=x,AM=AC-MC=25?x, 在Rt△ADM中,由勾股定理得:AM2?AD2?DM2,即25?x解得: x?(3)存在。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AC2?AB2?4, ∴DC=3。 ∵∠BAD=∠CDP,,∠ABD=∠DCP,∴△ABD∽△DCP。∴∴CP?15BDDA,即?。 ?2ACBAAC????5?22?x2, 3535。∴MC=。 44ABBD23,即?。 ?1CPDCCP3。 23?t。 211313?3?2???4??3?t?6?t, 22222连接AP、AQ、DQ,设CQ=t时,四边形ADQP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Q的面积, 则PQ= ∵SADQP?S?ADC?S?ACP?S?DCQ? 11?BA?CQ?BC???2?t??4?4?2t, 2234∴由6?t?4?2t解得t?。 274∴当点Q从点c向点P运动s时,存在四边形ADQP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Q的面积。 7 SABCQ?【考点】动点问题,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根据AB=2,BD=1,∠B=90°,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D的长,根据∠BAD=∠ACB得到sin∠ACB=sin∠BAD,在Rt△ABD中,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就可以求出sin∠ACB的值. (2)设MC=x,则DM=x,AM=AC-MC=25?x,在Rt△ADM中,由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CM 的长。 (3)根据SADQP?S?ADC?S?ACP?S?DCQ?SABCQ即可求出t的值。 13.(2006年浙江杭州大纲卷12分)已知,直线y??3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3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BAC=90o。且点P(1,a)为坐标系中的一个动点。 (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S△ABC; (2)证明不论a取任何实数,三角形BOP的面积是一个常数; (3)要使得△ABC和△ABP的面积相等,求实数a的值。 【答案】解:(1)在y??3x?1中令x=0,得点B坐标为(0,1);令y=0,得点A坐标为(3,0)。 3 由勾股定理得|AB|=2。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S△ABC=2。 (2)不论a取任何实数,△BOP都可以以BO=1为底,点P到y轴的距离1为高, ∴S△BOP= 1为常数。 2(3)当点P在第四象限时, ∵S△ABO= 33,S△APO=?a, 223313?53。 ?a??2,解得a?2223∴S△ABP=S△ABO+S△APO-S△BOP=S△ABC=2,即当点P在第一象限时,同理可得a?3+53。 3【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动点问题,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类思想的应用,解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1)根据直线的解析式容易求出A,B的坐标,也可以求出OA,OB,AB的长,由于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知道AB就可以求出S△ABC。 (2)不论a取任何实数,△BOP都可以以BO=1为底,点P到y轴的距离1为高,所以三角形BOP的面积是一个常数。 (3)△ABC的面积已知,把△ABP的面积用a表示,就可以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可以求出a。 14.(2006年浙江温州14分)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C,AC=BC=2,动点P从点A出发沿 AC向终点C移动,过点P分别作PM∥AB交BC于M,PN∥AD交DC于N.连接AM.设AP=x (1)四边形PMCN的形状有可能是菱形吗?请说明理由; (2)当x为何值时,四边形PMCN的面积与△ABM的面积相等? 【答案】解:(1)四边形PMCN不可能是菱形。理由如下: 用反证法: 假设四边形PMCN是菱形,则PM=MC=CN=NP。 ∵AC⊥BC,∴∠ACB=900。 ∵在Rt△PCM中,PM为斜边,MC为直角边,∴PM>MC。 ∴PM不可能等于MC。 ∴与假设四边形PMCN是菱形相矛盾,所以四边形PMCN不可能是菱形。 (2)设AP=x, ∵PM//AB, PN//AD,AC=BC=2,AC⊥BC, ∴PC=2-x,BM= x,MC=2-x。 ∴SPMCN??2?x???2?x?,S?ABM?1?2?x?x。 2 由?2?x???2?x??x解得x =1,x =4(不合题意,舍去)。 ∴当x=1时,四边形PMCN的面积与△ABM的面积相等。 【考点】动点问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解一元二次方程,反证法的应用。 【分析】(1)用反证法证明四边形PMCN不可能是菱形。 (2)设AP=x,用x表示出四边形PMCN的面积和△ABM的面积,由二者相等列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即可。 15.(2006年浙江湖州10分)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4,-1)。 (1)若P(p,0)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则当p=____时,△PAB的周长最短; (2)若C(a,0),D(a+3,0)是x轴上的两个动点,则当a=____时,四边形ABDC的周长最短; (3)设M,N分别为x轴和y轴上的动点,请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m,0)、N(0,n),使四边形ABMN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m=____,n=___(不必写解答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 7。 25(2)。 455(3)存在。,?。 23【考点】单动点和双动点问题,轴对称的应用(最短线段问题),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分析】(1)根据题意,设出并找到B(4,-1)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E,其坐标为(4,1),进而可得直线AE的解析式,进而可得答案: 设点B(4,-1)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E,其坐标为(4,1), 设直线AE的解析式为y=kx?b, 把A(2,-3),E(4,1)代入得: ?2k?b??3?k?2,解得。 ??4k?b?1b??7??∴直线AE的解析式为y=2x?7。 令y=0得x=∴p= 7。 27。 2(2)B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F(1,-1),FBDC是平行四边形,AB+BD+DC+CA=AB+FC+3+AC,AB是定长,所以FC+AC最短。 过A点作AG⊥x轴于点G,且延长AG,取EG=AG, 那么E(2,3),取点F(1,-1),连接EF, 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kx?b, ?k?b=?1?k=4则?,解得:?。 2k?b=3b=?5??∴直线EF的解析式为y=4x?5。 ∵C点的坐标为(a,0),且在直线EF上,∴a=(3)存在使四边形ABMN周长最短的点M、N。 作A关于y轴的对称点E,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 F,连接EF,与x轴、y轴的交点即为点M、N。 ∴E(-2,-3),F(4,1)。 ∴同上可求直线EF的解析式为:y?5。 425x?。 3355,0),N(0,?)。 2355∴m=,n=?。 23∴M( 16.(2006年浙江舟山、嘉兴14分)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以OA?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AOB,点C为x轴的正半轴上一动点(OC>1),连结BC,?以BC?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CBD,直线DA交y轴于点E. (1)试问△OBC与△ABD全等吗?并证明你的结论. (2)随着点C位置的变化,点E的位置是否会发生变化,若没有变化,求出点E?的坐标;若有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2,以OC为直径作圆,与直线DE分别交于点F、G,设AC=m,AF=n,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m. 【答案】解:(1)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如下: ∵△AOB、△CBD都是等边三角形,∴OBA=∠CBD=60°。 ∴∠OBA+∠ABC=∠CBD+∠ABC,即∠OBC=∠ABD。 ∵OB=AB,BC=BD,∴△OBC≌△ABD(SAS)。 (2)点E位置不变。理由如下: ∵△OBC≌△ABD,∴∠BAD=∠BOC=60°,∠OAE=180°-60°-60°=60°。 在Rt△EOA中,EO=OA·tan60°=3。 ∴点E的坐标为(0,3),即点E位置不变。 (3)∵AC=m,AF=n,由相交弦定理知1·m=n·AG,即AG= 又∵OC是直径,∴OE是圆的切线,∴OE2=EG·EF。 在Rt△EOA中,AE=3?1=2, ∴ m。 n??32m????2???2?n?,即2n2?n?2m?mn?0。 n??2n2?n 解得m=。 n?2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相交弦定理,切线的判定,切割线定理,代数式化简。 【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知,OBA=∠CBD=60°,易得∠OBC=∠ABD,又有OB=AB,BC=BD故有△OBC≌△ABD。 (2)由(1)知,△OBC≌△ABD?∠BAD=∠BOC=60°,可得∠OAE=60°,在Rt△EOA中,有 EO=OA?tan60°=3,即可求得点E的坐标,即点E位置不变。 (3)由相交弦定理知1?m=n?AG,即AG= m ,由切割线定理知,OE2=EG?EF,在Rt△EOA中,由nm????2???2?n? ,即可求得m与n关系。 n??勾股定理知,AE=3?1 =2,故建立方程: ??3217.(2007年浙江湖州12分)如图,P是射线y=点,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 3x(x>0)上的一动点,以P为圆心的圆与y轴相切于C 5(1)若⊙P的半径为5,则P点坐标是( , );A点坐标是( , );以P为顶点,且经过A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2)在(1)的条件下,上述抛物线是否经过点C关于原点的对称点D,请说明理由; (3)试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当P在运动过程中,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顶点都在直线l上?若存在,请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P(5,3);A(1,0);y??32x?5??3?。 16(2)C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8的坐标为(0,-3), 3272?0?5??3??, 161632∴D点不在抛物线y???x?5??3上。 16∵当x=0时,y??(3)存在。 3设P(m,m),m>0, 5过点P作PQ⊥AB,垂足为Q,则AQ=BQ, 34∵PA=PC=m,PQ=m,∴AQ=m 。 55193∴A(m,0),B(m ,0),C(0,m)。 555设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1??9??y?a?x?m??x?m?, 5??5??3将C(0,m) 代入解析式,得: 531??9?5?。 m?a?0?m??0?m?,解得:a?55??5?3m?∴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5?1??9??x?m??x?m? 。 3m?5??5?∵y?5?1??9?521035162x?mx?m?x?x?m?x?m?m, ??????3m?5??5?3m353m15∴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m,?∴存在直线l:y??顶点都在直线上。 16。 m)15163x,当P在射线y?x上运动时,过A,B,C三点着抛物线着155【考点】一、二次函数综合题,动点问题,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勾股定理。 【分析】(1)∵圆的半径为5,且圆与y轴相切,∴P点的横坐标为5。 3∵P点在射线y?x上,∴P点的纵坐标为3。 5∴P(5,3)。 连接PA,过P作PM⊥BA于M,则AP=5,PM=3,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M=4。 ∵OM=5,∴OA=1。 ∴A(1,0)。
正在阅读:
2004-2013年浙江11市中考数学专题5:单动点问题06-10
2013 华南师范大学 经济类 西方经济学 考研 专业课 经验贴 - 图04-18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二课时)导学案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高一地理教案学案12-19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打造优美新型农村02-22
上海市旧区改造“十二五”发展规划10-11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资源建设工作规范》 人口与健05-29
高二政治试题及答题卷08-13
5章 第三节 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05-25
三一重工所有泵车型号及参数05-03
社团的精神11-2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浙江
- 中考
- 数学
- 专题
- 问题
- 2004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