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乡土地理汇编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8 15: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

乡 土 地 理

邱华敏 汇编

(学号:201112140416 )

国土资源学院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

2014年3月

目 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理位置

一、描述位置..................................................................................................................................4

二、地图位置..................................................................................................................................4

第二节 地形地貌..................................................................................................................................7 第三节 气候..........................................................................................................................................7 第四节 水文..........................................................................................................................................9 第五节 土壤..........................................................................................................................................9 第六节 生物........................................................................................................................................10

第二部分 人文环境

第一节 行政区划

一、会理县行政区划.....................................................................................................................22 二、区划.........................................................................................................................................22

第二节 文化

一、历史文化.................................................................................................................................23 二、茶文化.....................................................................................................................................24 三、民族文化.................................................................................................................................25 四、饮食文化................................................................................................................................28 第三节 人口

一、人口与民族.............................................................................................................................29 二、民居.........................................................................................................................................30 三、食物与特色.............................................................................................................................34 四、民俗与宗教.............................................................................................................................40 第四节 交通

一、交通概述.................................................................................................................................42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概况................................................................................................................................42 二、经济区位................................................................................................................................43 三、农业

1、农业发展...........................................................................................................................44 2、特色农业...........................................................................................................................44

3、林业生产............................................................................................................................53 四、工业

1、工业概况............................................................................................................................54 2、矿产资源............................................................................................................................54 3、主要企业.............................................................................................................................55 4、民营经济.............................................................................................................................55

1

5、财政金融保险.....................................................................................................................55 第六节 城乡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55 二、精神文明法治化建设.............................................................................................................56

第三部分 旅游资源

第一节 自然旅游资源........................................................................................................................57 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

一、红色旅游.................................................................................................................................62 二、古建筑集群...... ......................................................................................................................64 四、民族风情.................................................................................................................................74

2

前言

这是对我的家乡会理的乡土地理汇编,资料来源于会理县官网、百度文库、中国知网、维基百科等一系列可以作为参考的搜索引擎,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望见谅。

在每个人眼中家乡都是美丽梦境的摇篮,是最最温暖熟悉的地方,是忘不掉莫不灭的天堂。对于我亦是如此,因此在我汇编的会理县乡土地理中都是对会理美的概述。我承认她有缺点,有不足,但我想她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杨焱宗先生曾为会理写下对联:“会当凌绝顶,目透千山看世界;理要重修能,胸存万壑得天然。”上下联首字嵌入“会理”二字,构思巧妙。而余开志先生则云:“山以龙传,万里烟云归咫尺;人因花醉,四面碧涛话平生”如此优美的对联,完美地诠释了会理县无限风光,让人不禁有一种想登上龙肘去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去会理体会民情,享受美食,陶醉花海,寄情于景,豁达处事,寻一份宁静,去一身浮躁。

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乱花渐欲迷人眼,船城无处不飞花”。会理又名“小春成”,四季如春,花开四季。又因位于横断山南端,山地垂直气候显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各个季节花开烂漫。我想接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船城无处不飞花;最爱万里杜鹃林,人间三月雾非花。”

3

第一部分 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理位置

一、描述位置

位于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处于攀西资源开发区腹心,西连攀枝花,南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邻,扼川滇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重地,为古丝绸路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地理位置为东经101°52?--102°38?,北纬26°5?~27°12?,东与会东县毗邻;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隔江相望,西连攀枝花市;北与宁南、德昌县接壤。全县地形轮廓由东北到西南呈一狭长的山间盆地,东北-西南最长处约14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55公里,土地总面积4521.53平方公里。

位于四川省最南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地区腹心地带,是凉山州的一个彝汉民族杂居县。北与凉山州德昌县接壤,西与攀枝花毗邻,东与会东相邻,与宁南县隔山相望,南与云南省永仁、元谋、武定、禄劝四县隔金沙江而望。北到成都700多公里,南距昆明400多公里。全县幅员面积4527平方公里,辖6区50个乡(镇),19个居民委员会,303个村民委员会,共有建制镇6个

二、地图位置

4

5

图中A为会理县

6

第二节 地形地貌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四周为群山环抱。【面积】东西宽约55km,南北长150km,幅员4,522km2。总人口43.3万。会理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有龙肘山万亩杜鹃、国家皮划艇高原训练基地红旗水库、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址、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且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素有“聚宝盆”、“攀西明珠”美誉。

会理县位于凉山州南部,四川省最南端的金沙江左岸,北距州府西昌市184km,处于攀西资源开发区腹心,西连攀枝花,南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一江之隔,扼川滇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重地,为古丝绸路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西宽约55km,南北长 150km,幅员4,522km2。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四周为群山环抱。

全县地形轮廓是一个狭长的山间盆地,以中山为主的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县境内山脉均为南北走向,分属螺髻山和牦牛山的余脉。在这两列山系之间,有许多汇水盆地、河谷盆地、河流阶地和山麓冲击、洪积扇。盆地中遍布低矮的垄岗和浑圆的山丘,把盆地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坝子,其中以县城所在地的会理坝子为最大。境内河流呈南北展布,以城北油菜地至东北部大雪山一线为分水岭,分属金沙江和安宁河水系。山脉、河流、丘陵交错,宽谷平坝、沟谷相间,形成了狭长形的山间岭谷中山地与丘陵平坝相间的地貌。山地、丘陵、平坝之比大体上为4:5:1。境内海拔最高点为东北部3919.8m的贝母山,最低为芭蕉乡839m的濛沽村,县城城区海拔为1780m。全境相对高差800m~1000m之间,最大垂直相对高差3080.8m。

大地构造决定了我县地势具有北高南低,县境北部山体浑厚,峰峦重叠,许多山峰超过3000米的特征。位于我县与宁南县交界处的贝母山,高达3919.8米,其支脉逶迤而南,有长梁子,大雪山;西面有源于牦牛山的龙肘山。两山的分支别派有越鲁山、白云山、大黑山、中武山、直抵金沙江。全县最低海拔839米,相对高差3080.8米。

按地貌形态划分,我县可分为河谷、低山、低中山、高山及平坝、山原等地貌类型。其中海拔1300米以下的金沙江、普隆河\字形干热河谷,土地面占全县土地面积5.44%;1 300~1800米的低山面积占总面积的4.78%;1800~2400米的低中山面积占36.92%;2 400~2800米的中山地占20.88%;2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6.86%;坡度小于8度的平坝、山原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88%、0.24%。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9.4%。从 河谷到高山繁杂多种的地貌形态控制着光、热、水、土的重新分配和物质迁移,构成了我县主体农业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气候 一、气候类型

会理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侧横断山脉峡谷地带,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冬暖无严寒,夏短无酷暑,四季如春。会理地区气候总体特点是干、湿季节分明:雨季(5月~10月)雨量充沛,雨量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85%);旱季(10月~翌年4月)多风少雨,气候干燥,蒸发量较大。气温年差较小,昼夜温差大,四季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攀西明珠”之美誉。 年均气温15.1oC;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平均无霜期240天。由于地形北高南低,气候垂直差异变化突出,境内地方性气候特征较为明显:县城一带中部地区气候温和、冬暖无严寒;北部山区为高寒区,冷凉湿润,长冬无夏;南部河谷为干热区,炎热干燥,长夏无冬。县境内以南、北风为主,年均风速较小,年平均风速仅1.8米/秒,春季多西南大风,最大7~8级。

会理光能资源优势显著,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照强,年温差小,无霜期长,南部沿金沙江河谷地带,是温、光、热资源齐备的“天然温室”,有“南亚飞地”之称,极宜发展早市蔬菜、亚热带

7

水果以及烤烟、蚕桑、石榴等作物;中部坝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为会理“粮仓”;北部山区温凉湿润,雨量充沛,森林茂盛,是理想的天然牧场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宝库。

二、光热资源

会理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北部高寒山区年均气温7℃,极端最低气温-23℃;中部温和山丘区年均气温15.3℃;南部干热河谷区年均气温23℃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达43℃。全县1月份平均气温7℃,7月份平均气温21℃;年极端最高气温34.9℃,极端最低气温-5.8℃。降雨量受地形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极不均匀,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中部平坝地区降雨量在1158.7毫米左右,南部河谷地区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全县一月份平均降雨7毫米,七月份平均降雨266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211.7毫米,降雨量90%以上集中在6—10月。全县干湿季节明显,日照充足;一月份平均日照时数237小时,七月份平均日照时数152小时,全年达2421.5小时;无霜期250天左右。

三、多年平均气温

会理县(1971-2000年)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

15.6 17.9 21.4 24.5 26.5 26.0 25.7 23.6 21.4 18.2 15.4 25.6 21.8 高

(60.1(64.2(70.5(76.1(79.7(78.8(78.3(74.5(70.5(64.8(59.7(78.1) (71.2) 温 ℃

) ) ) ) ) ) ) ) ) ) ) (℉) 平均

0.1 2.0 5.1 9.0 13.8 17.4 16.7 15.1 12.1 6.2 1.3 17.6 9.7 低

(32.2(35.6(41.2(48.2(56.8(63.3(62.1(59.2(53.8(43.2(34.3(63.7) (49.5) 温 ℃

) ) ) ) ) ) ) ) ) ) ) (℉) 1,147.降水

7.2 6.9 11.9 19.0 79.8 221.1 278.0 210.0 190.0 90.0 27.7 6.3 9 量 mm

(0.28(0.27(0.46(0.74(3.14(8.70(10.94(8.26(7.48(3.54(1.09(0.24(45.19(英

3) 2) 9) 8) 2) 5) 5) 8) ) 3) 1) 8) 3) 寸) 相对湿度(%) 平均降水日数 日照时数

65 58 54 58 61 74 82 82 83 80 76 72 70.4 2.3 3.0 4.6 6.3 11.8 17.7 20.5 18.7 18.1 12.3 5.6 2.5 123.4 2,347.9 233.4 226.5 256.7 252.5 231.9 157.0 143.6 170.3 127.4 152.1 186.4 210.1 来源:中国气象局 2010年6月22日

8

第四节 水文

一、水系

境内水系呈南北展布,县城以北油菜地至东北部大雪山一线为分水岭。北部岔河、摩挲河及西部油房沟河流向由南向北,属安宁河水系;南部城河、太平河(下游称鲹鱼河)、竹鲊河等河流流向由北向南汇入金沙江。安宁河于县境北端甸沙关过境。金沙江由县境西部绕经南部攀枝花市和云南省的分界处,全长110km,过境江段全在岸壁陡峭的峡谷之中,平均3841m3/s。全县集水面积20km2以上河流有12条,总集水面积4244km2,出境总流量多年平均值为74.86m3/s。

二、水资源

县境内水系均呈北南向展布,以油菜地至大雪山分水岭为界,属金沙江水系。全县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2条,总集水面积4244.06平方公里,总长998.7公里,出境流量74.86立方米/秒,河网密度22公里/百平方公里。北部的岔河由益门河、六华河、冷水河组成,发源于贝母山、大雪山,流经益门、下村、六华、仓田等乡(镇),德昌县境内称锦川河,流入安宁河,流域面积779.4平方公里,县境出口处多年平均流量21.84立方米/秒,最枯流量4立方米/秒。北部的白果河(下游称摩挲河)发源于龙肘山东麓,流经龙泉、白果湾、云甸等乡,经米易县昔街乡流入安宁河,全长31.9公里,流域面积218.6平方公里,县境出口处多年平均流量3.88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6立方米/秒。南部的城河(上游称怀远河、中游称杨桥河、下游称普隆河),发源于龙肘山东麓,流经外北、老街、城关镇、果园、南阁、彰冠、爱民、富乐、海潮、通安镇、木古、爱国、凤营、关河、杨家坝、中厂、普隆、新安等乡,流入金沙江;主要支流有羊牧河(西河)、麻龙河(下游称潭溪河)、姜州河、矮郎河(下游称白鸡河、核桃河)、力马河(下游称小关河)、黎溪河等;干流全长141公里,流域面积2096.59平方公里,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31.87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3立方米/秒。东部的太平河、偏桥河、野猪河,发源于大雪山南麓,流经马宗、太平、槽元、法坪等乡,入鲹鱼河经会东县流入金沙江,流域面积443.7平方公里,县境出口处多年平均流量11.57立方米/秒,最枯流量3立方米/秒。南部的竹鲊河由树堡河、绿水河、姜驿河组成,发源于白云山西麓,流经绿水、树堡、黎洪、江竹等乡,于江竹乡河门口处流入金沙江,流域面积193.16平方公里。南部的竹箐河由通安河、竹箐河组成,发源于三尖山,流经通安镇、竹箐乡,汇入金沙江,流域面积122.4平方公里,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0.9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05立方米/秒。县境内主要湖沼大海子,位于黎溪镇黎舟村,湖面1365亩,可蓄水419.9万立方米;境内有泉眼83处,流量1.0314立方米/秒;地下热水主要有果元乡六角洞温泉、江普乡吴摆渡温泉、鱼鲊乡热水塘温泉和石龙一松坪热矿水。金沙江流经会理南部边境,是会理同云南省的分界河道,县境内金沙江流长约113公里,大多在深山峡谷之中,两岸山高壁峭,水深流急,暗礁险藏;由攀枝花市至鱼鲊乡长40公里河道,经过疏浚可通小火轮;由于金沙江地势低下,目前尚难利用于农业灌溉,但蕴藏着极丰富的水能资源。

第五节 土壤

一、土壤类型

会理的土壤特点为土薄坡度大、低产土壤多,土壤化学性质和养分状况变幅大,差异显著。从垂直变化规律看,海拔13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区为燥红土、褐红壤,海拔1300~1700米的河谷低山区为山地红壤(黄红、褐红壤),海拔1700~2200米的浅

9

丘沟坝区为黄红壤、幼年红壤,海拔2200~2600米的中山区为山地黄棕壤,海拔2600~3000米的中山地带为棕壤,海拔3000~3900米的高山山背或高原平面上为亚高山草甸土。

二、土壤区域分类

会理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全县现有耕地105万亩,其中水田24万亩,旱地81万亩;有宜农荒地30多万亩,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从种类与分布看,水稻土分布在红旗、鹿厂、黎溪、通安、益门等区,占土地总面积的2.46%;紫色土主要分布于红旗、通安、鹿厂等区,占土地总面积的31.34%;红壤主要分布在全县六个区的盆地、浅山、中山及坝地边沿缓坡地带,占土地总面积的35.55%;其余冲积土、碳岩土、燥红土、黄棕壤、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分布相对零星,占土地总面积的30.65%。全县农作物区划主要有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粮蔗果桑区、沟坡暖热稻麦烟果桑区、温暖湿粮果烟区和高山冷凉湿润粮果区。

三、土地资源

会理县土地资源面积广阔,生产潜力大。在全县6782295亩土地中,农耕地为463869亩,占6.8%;园地2937亩,占0.04%,林地3524767亩,占51.96%;草地2081592亩,占30.7%;城乡居民点用地31024亩,占0.5%;工矿用地44527亩,占0.7%;交通用地69684亩,占1.0%;水域123482亩,占1.85;特种用地45亩,其它用地226191亩,占3.3%;难利用土地214177亩,占3.2%。全县人均占有土地18.3亩,比全省人均土地多9.8亩,高于全国水平;人均占有耕地1.26亩,林地6.1亩,草地5.7亩,是省内各类土地资源人均占有较多的地区之一。

在会理县土地中,非耕地占全县总面积93%(包括荒山荒坡、林地、草地、水面、园地、河滩、土壁、田埂、林盘院坝和难利用地等)是一大资源。在非耕地上,地形复杂多样、地域差异大;水热丰富;土壤类型多,生产潜力巨大;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

第六节 生物

一、动植物资源

会理县林业用地341294公顷(5119410亩)。其中:有林地183881.5公顷(2758222.5亩),疏林地6096.8公顷(91452亩),灌木林地51134.3公顷(767014.5亩),未成林造林地8439.2公顷(126588亩),苗圃地2.2公顷(33亩),无林地91740公顷(1376100亩);主要分布于太平、益门和鹿厂等区。林型主要为:高寒灌木林,分布在海拔3500~4000米之间,主要树种为杜鹃、栎类;高山阴暗针叶林,分布在海拔2800~3500米之间,主要树种有冷杉、铁坚杉、桦木、柏树、高山栎等;云南松纯林,分布在海拔1600~2800米之间,主要是松纯林和松阔混交林;稀树灌木林,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和城河两岸海拔900~1600米处。全县森林资源总蓄积12017231立方米。珍贵稀有树种主要有:樟树、银杏、偃柏等。县内太平、益门等区大片森林中,还生长着小熊猫、熊、獐、麂、狐以及穿山甲等珍贵动物。中药材有沙参、党参、天麻、黄连、麝香、牛榜根、蒲公英、川乌、草乌等。鸟类有啄木鸟、黄豆雀、点水雀、四喜、竹鸡、秧鸡、翠鸟、大雁、野鸭、鹊、白颈鸦、乌鸦、鹰、鹞、鹳、鹭、戴胜、斑鸠、杜鹃、喜鹊、黑头哥、鹧鸪、长尾雉、猫头鹰、麻雀、锦鸡、山喳等。

1、野生菌类有鸡棕、大脚菇、青塘菇、早菇黄、“一群羊”、毛菇

菌蘑是世界上生长最广泛的孢子类生物,更是上天恩赐给会理人取之不竭的瑰宝。从阳春三月到秋高气爽,在温暖湿润的山林灌木中,无数种形色各异的真菌精灵争先恐后破土而出,舒展出柔嫩的身躯,虚构出童话的意境,为人们奉献出无以伦比的美味体验。

10

野生蘑菇

会理的野生菌蘑品种极多,香菇、见水青、牛肝菌、荞巴菌、青膛菇、鸡油菌、刷把菌、瓦灰菌、奶浆菌、枣菇黄、一群羊、杠菌、铜绿菌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尝不胜尝。从雨水落地的暮春时节,一直到寒风萧瑟的晚秋,人们的餐桌上始终不会缺乏美味的菌子,从清晨勤劳采摘的惬意到尽情品尝的快乐,总是在最美好的季节里体会一种自给自足的山居浪漫情怀。

鸡枞

11

青堂菇

见水青

12

会理最为著名的野生菌子要数鸡枞了。这种早就被载入典籍的山珍拥有着无数的拥趸,古人形容鸡枞 “无骨乃有皮,无血乃有肉,鲜于锦雉膏,腴于锦雀腹,只有婴儿肤比嫩,转觉妇子乳犹俗”。大明状元杨升庵途经会理品尝鸡枞菌美味后欣喜不已:“海上天风吹玉枝,樵童睡熟不曾知,仙翁近住华阳洞,分得琼英一两枝”。”

13

煎、炒、烹、炸、涮,各种做法,随意挥洒,无论怎样稀奇古怪的加工烹制都不会削弱鸡枞那惊世骇俗的味觉刺激,但最为让人牵肠挂肚的做法,还是把新鲜的鸡纵菌用油小火慢煎,让菌体的绝佳美味溶解在油里,细嚼慢咽之中,脆嫩香鲜,仿佛唇舌已被融化,整个口腔都被那股鲜味包围着,如同绕梁三日不绝的韶乐,梦牵魂绕,经久不散。

事实上,其他各种草根菌类虽然没有鸡枞的声名显赫,但一样是春花秋月,各擅胜场。吸纳天地灵气,蕴含日月精华,或脆嫩,或绵软,或鲜甜,或清香。一年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总是能够尽情享用着这些物美价廉的绿色纯天然食物,这种快意朵颐的口福一直让那些习惯速冻冷藏食物的吃货们羡慕嫉妒恨。

14

春雷响过,人们就开始了一年尽情享用野菌美味的过程:喝了头水蘑菇滑爽的清汤,焖炒的见水青、牛肝菌、青膛菇等杂菌就开始粉墨登场,这可是佐酒下饭的好菜。接踵而来开始享用各种清蒸、素炒鸡枞的盛宴,而秋凉之后还能在火锅中涮烫着极其鲜美的杠菌、刷把菌,而珍贵的松茸、块菌之类早已随老外的青睐而身价倍增。整个品尝菌类的过程就像观赏一场味觉饕餮龙争虎斗的全本大戏,环肥燕瘦,柳绿花红,你方唱罢我登场。从王榭堂前到寻常巷陌,从大师妙手烹制到百姓信手拈来,从脍不厌细的精心搭配到本色本味的淡盐寡油,无论形式怎样变化,最鲜甜的液汁挟裹着嫩爽的口感,那种摄人魂魄的美妙感觉总是让人无比痴迷。

2、会理县兰花、华山松、油橄榄、红豆杉、麻疯树

会理兰花

走进会理深山野林、有一种神奇的沁人深心的草本花卉,它藏在山间的草丛中,若不仔细看,你发现不了它,它就是山中的一技小花、名叫兰花。兰花绿的叶,白的花,浓的香,它如此平凡,清清幽幽,不俗于这尘世。爱好者把兰花广植于庭园轩舍,受到精心呵护,以供高雅之士玩赏。会理兰花资源丰富,会理人采集野生兰花,陆续把它移种在一个小小的花盆里,会理人爱兰、养兰花源于一种精神,养兰花的世界是充实的,也是宁静的,是一种有源的良好心态。会理有一株兰花,开的是粉色的花,而且一个花枝上会发几朵花,这花自是名贵的的一个新品系,它在兰展上一经问世便震动兰界,而且买卖价格不菲高达千万,兰花如此,我觉得是兰花生命的原汁!这种原汁,从她生命的开始已经浸透在她的身躯,雾着于她的灵魂!是上天的青睐,是大地的厚赠。会理兰花名气越来越大,兰花是会理四宝之一,为世人喜爱,会理专业养兰人很多,走到养兰人家中、兰花摆放得到处都是,有送春兰、舂蕙兰、莲瓣兰、夏寒兰和墨兰等等,在这座小城掀起了养兰热潮。我养的兰花是一位养兰朋友送我的,我把它放在窗台边,每天就可以常常看着它,通过养兰的经历,兰花是观花一时、看叶一年,如能读懂幽兰的花语,也许会在你浇水施肥的那个时刻,她会微笑着向你倾诉!。看着它们发出新芽,开出新花,香味益浓时,在倦怠之时看着那墨绿的叶子,嗅着迷醉的清香,会油然而生的感叹生命的不易。兰花来自深山幽谷的清涧旁,身处清冷悠然自得,兰花的宁静与淡泊是生命赋予她的一种勇气。是啊、留下一个真实的自己,平静如水,恬淡如烟,只有宁静,才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对待人生,因此我爱兰花的心思没有一丝减弱,她一直守候在我心情的摇篮边。

会理地处横断山余脉,气候温和,每年秋冬之交有近50天的“小阳春”,是兰花生长的第二个春天。奇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环境,养育了多姿多彩、珍品迭出的会理兰花。特别是夏寒兰和连瓣兰两大品系中,更是珍品、奇品繁多。会理寒兰植株挺拔,叶质莹润如脂,叶姿飘洒自如,

15

着花7至18朵,花葶出架,香气纯正,叶清幽持久;翠绿素、瑞雪素、牙黄素、红素等均为寒兰中的珍品,其中夏寒兰牙黄素曾在1993年泸州国际兰展中获金奖。会理莲瓣兰花形纷繁,花色绚丽,全素花、瓣形花、红花、红壳、蝶花屡见不鲜。其中荷形莲瓣素集云南大雪素和四川银杆春剑素的优点于一体,白壳、白杆、白花、荷瓣、硬棒、高雅圣洁,馨香扑鼻,令人倾倒。

华山松

华山松别名五须松(四川),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用材树种,具有繁殖容易、木材性质优良、生长快等特点,是目前会理山区群众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会理天然华山松5年郁闭成林开始挂果,8-10年进入盛果期,种子可食用,也可榨油,营养价值高。2006年会理市场价为15-20元/公斤。经加工上市的开心松子每公斤可达50-60元,是走亲访友馈赠的纯绿色佳品。华山松木材性质优良适宜多种旋制品,建筑、雕刻、家俱等用材,目前当地市场价格为每立方米800-1200元。华山松在园林中可用作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及林带树、亦可用于丛植、群植,并系高山风景区优良风景林树种,会理主要适宜在县北的益门、太平两区海拔1400-2700米的阴坡、半阴坡的宜林土地上种植。

华山松是会理的乡土树种,其木材性质优良,也是庭院绿化的优良树种。华山松籽,种仁中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均高于红松籽仁,核桃仁、杏仁、葵花籽,有利于消化吸收,营养价值极高。会理县主要高寒及二半山区的19个乡(镇)均适宜种植。华山松种植与石榴、芒果等亚热带水果相比,具有投资小,管理粗放,比较效益突出等优势,是高寒及二半山区,脱贫致富的首选树种。会理县立足土壤、气候条件开发当地优势资源,依托工程建设项目,把发展华山松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选择,激发群众栽种华山松的积极性,让群众在华山松产业发展中增产增收,华山松已成为会理县高寒及二半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摇钱树”。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全县华山松种植规模达20余万亩,其中5万亩已开始试花挂果,年产原松1300吨,实现产值5600万元,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户达50余户,引进华山松年产1000吨加工企业1家,2011年加工原松200吨,实现产值2800万元,华山松规模效益突显。

一是加强领导,推进发展。各级各部门成立华山松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产业

16

发展,做到有组织,有人员,有任务,有奖惩,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争取政策,推动发展。在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项目建设上进行重点扶持,出台优惠和扶持政策,捆梆项目投入,鼓励吸纳全社会参与投资。三是依靠科技,促进发展。一是积极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基地,组织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培训和技术咨询。二是投入资金20余万元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研究《华山松籽丰产栽培技术》项目,提高华山松的单产和品质。三是开展科学抚育,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华山松的经济效益。四是科学采摘,成熟采果。因地制宜确定采收时间,在重点华山松乡(镇)推广高技剪采摘球果技术,杜绝修大枝、砍树头,杀鸡取卵。五是积极申报争取华山松球蚜等病虫害预防监测网点建设项目,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确保产业发展壮大。五是创新体制,带动发展。坚持走政府引导、项目支撑、企业带动、林农参与的产业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华山松加工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在名、特、优品牌上下功夫,率先在华山松主产区太平农业生态园区申请注册了“太平源”华山松商标和礼品盒包装,将华山松籽加工为“开心松籽”和精装“原松松籽”升级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

17

油橄榄

油橄榄属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国家,希腊、意大利、突尼斯、西班牙为集中产地。现在世界各国均引种栽培。

油橄榄又名齐墩果,为木犀科、齐墩果属常绿乔木。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盛产于地中海气候区。本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油橄榄达到8亿株,点地700余万ha,纯林占 1/3。1974年产果780万t,有56万t用于加工果实制品,724万t用于榨油,产油147万t,居各食用植物油产量的第6位。油橄榄作为一种食用、工业、药用油的原料,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按现行市场价格,进入盛果期后,每亩可产鲜果1000公斤以上,农民每亩收益可达8000元以上。经加工后,企业每亩可获增加值20000元以上,仅增值税一项政府每亩可创税收2000元以上。在地中海地区国家自1960年以来 ,攀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橄榄引种栽培,先后在西昌、米易、盐源、德昌、会理5县进行了适应性栽培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以及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限制,未能迅速形成产业化发展,现遗存于我县新发乡、彰冠乡(万红林场)、木古乡及黎溪镇的油橄榄单株生长发育良好,树体健壮,结实正常。广泛种植,并以高营养的植物油输送出口欧美、日本、东南亚及我国等广大国家和地区。全球对橄榄油的需求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发展油橄榄产业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6年,在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凉山丰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通过租赁方式在木古乡牛筋树村取得4000亩宜林地50年使用权,分别于2006年种植300亩、2007年种植873亩、2011年种植2000亩油橄榄并纳入了林业产业惠民行动项目,实施以公司为龙头,项目为支撑,农户为实体的油橄榄产业集约化经营栽培试验。 1、前期造林投入

该试验区种植株行距4米×4米,穴状整地,规格:80㎝×80㎝×80㎝,42株/亩,穴施农家肥50斤为基肥。定植1-2年生苗,以秋季9-10月栽植最佳,造林地海拨为1720-1800米。主栽品种为佛奥、皮雪利、卡林、配多灵等。一期投入整地、栽植、苗木费及灌水配套设施约3000元/亩。 2、前三年的管理及投入

凉山丰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代经果林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运行管理,前三年平均每年需施农家肥50斤/株,氮肥0.5斤/株,磷肥4-5斤/株;每年的12月至次年5月,需灌水3次,每次灌水约50斤/株。平均每亩每年需投入肥料及人工费800-1000元。按此种管理模式,定植1年生苗,3年开始试花挂果,定植2年生苗,2年开始试花挂果。一般第三年亩产量可达200-300斤,尤其是2010年我县南部区域遭遇特大干旱的情况下,试验区油橄榄仍能正常开花结果。目前鲜果收购价10元/㎏,3年期果园亩产值可达1000-1500元。

根据我县60年代以来的引种栽培及近年来木古乡牛筋树村实施集约化经营栽培试验证明,油橄榄在我县城河流域,海拔1800米以下的木古等乡(镇)为适宜栽培区,可以木古乡为示范区扩大发展规模,率先启动油橄榄产业化发展。但油橄榄属高投入、管理技术性强的经果作物,欲实施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尚需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8

1.摸清家底:对油橄榄栽培适生区的可利用土地资源做出详细控制性规划,做好近期和中长期发展实施方案,分步实施。

2.明确经营主体、产销关系:实行以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为主体,政府与龙头企业签定果品收购保护价,以确保种植农户的收益。不宜普遍开花,由农户、社队自由发展。并积极争取相关产业项目投入建设,实现项目支撑。

3.培育优良品种苗木基地:根据木古乡栽培种植所选用的品种,选取优良母本建设苗木基地,自行培育我县产业化发展所需苗木。

4.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对符合栽培种植条件的乡(镇),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宜采取先行小规模引种,再逐步扩大建设规模的方法推进。

5.加大技术培训:明确技术培训主体,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培养种植区农民技术员。

红豆杉

红豆杉又名紫杉,红豆杉科 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植物的总称,为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一个古老植物类群,全世界有11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热带地区。中国有4种1变种,既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其中,凉山分布有除东北红豆杉外的3种1变种。但均因生长缓慢,分布零星,资源量有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自美国从太平洋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紫杉醇,并将其应用于多种癌症取得独特疗效以来,世界各国迅速掀起了对红豆杉的研发热潮。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红豆杉天然资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到九十年代,各国政府相继将红豆杉列为珍稀树种加以严格保护和全面禁止采剥利用。在这种情形下,培育和发展红豆杉人工资源,便成了提取紫杉醇所需原料来源的唯一合法途径,因而迅速成为各国争先发展的首选原料树种,会理在鹿厂镇完成育苗一年生260万株,二年生3万株,三年生5万株,现长势良好。

19

麻疯树

麻疯树亦称小桐子,是大戟科麻疯树属的植物,适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左右。生于海拔700—1600米的河谷荒山荒坡上(会理可在海拔1700米生长)。它喜光、喜温热气候,可在年降雨量200—2380毫米、年均气温18—28.5℃的环境下生存。在我省攀枝花、盐边、米易、会理、宁南、会东、盐源、德昌、西昌、布拖、金阳等县市有野生和种植。麻枫树抗干旱、耐贫瘠,不需要复杂的人工管理,不需要大量施肥,可扦插、实生繁殖,也可以用种子直播造林,基本上无病虫害,扦插苗当年可挂果,实生苗3年可挂果,3年内可长3—4米高,树龄可达50年以上。麻疯树综合开发前景很大,在工业用油、生物病虫害防治、新药开发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在提炼生物柴油(出油率最高可达65%)、医药产品等方面,其籽、壳、叶均可得到有效利用。我省上个世纪80年代就对麻疯树开发燃油进行过研究,但由于当时麻疯树油代替柴油的生产成本为每升2元,石化柴油售价为每升1.65元,因而未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如今国际原油价格的节节攀升(现石化柴油售价为每升4.5—5.4元),又掀起了从麻疯树提取生物柴油的研究热潮,因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长江造林局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共同组建了四川长江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麻疯树基因保存、良种选育和苗木快繁,开展麻疯树产品的综合开发,并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为产业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20

会理县2008年麻疯树示范造林基地分布在鱼鲊、新安、江竹、中厂、普隆、关河、树堡、凤营、绿水、金雨等10个乡,分别由凉北林业局、雷波林业局、凉山州丰汇生态园林有限公司、会理县明森造林育苗护林有限责任公司、会理县林产公司等国有、民营共14家营林企业承包营造。该项目在规划实施中,本着“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凸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坚持不与农业争地、不与粮争地,利用低质低产地、荒山荒地种植能源植物,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走资源本地化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麻疯树产业在富民惠民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在运行方式上采取“公司+农户”和项目承包等灵活方式,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把承包、施工、监理等活动都纳入法律的框架下运作,做到依法行政。项目实施以来,县林业局从局长到一般职工,凡涉及麻疯树产业发展的事情,特事特办,不论节假日、上班下班,只要工作任务一来,保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保证工程进行到哪里,林业职能履行到哪里。麻疯树产业发展所涉及的2个区10个乡,均派5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到每个乡驻点督促指导。凉山州林科所抽调了12名监理人员,既进行业务指导,又履行监督职能。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县集中育苗150亩;培育合格苗700余万株;打坑7.3万亩;栽植3.3万亩。平均每天投入劳动力2500个以上。栽植任务有望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

21

第二部分 人文环境

第一节 行政区划

一、会理县区划简介

位置:会理县位于四川省最南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地区腹心地带,是凉山州的一个彝汉民族杂居县。北与凉山州德昌县接壤,西与攀枝花毗邻,东与会东相邻,与宁南县隔山相望,南与云南省永仁、元谋、武定、禄劝四县隔金沙江而望。北到成都700多公里,南距昆明400多公里。

拼音:Huili Xian

代码:513425

邮编:615100

驻地: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二、区划

汉置会无县。唐设会川县。会通河流经县东,以川原并会为其所理而得名。元置会理州。1913年设县。

2000年,会理县辖6个镇、44个乡:城关镇、鹿厂镇、黎溪镇、通安镇、太平镇、益门镇、果元乡、老街乡、南阁乡、内东乡、外北乡、彰冠乡、爱民乡、爱国乡、凤营乡、白鸡乡、矮郎乡、小黑箐乡、河口乡、中厂乡、关河乡、鱼鲊乡、绿水乡、黎洪乡、金雨乡、树堡乡、江竹乡、新安乡、普隆乡、竹箐乡、新发乡、木古乡、富乐乡、海潮乡、芭蕉乡、杨家坝乡、江普乡、横山乡、马宗乡、槽元乡、法坪乡、黄柏乡、云甸乡、仓田乡、白果湾乡、下村乡、龙泉乡、六华乡、三地乡、六民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3318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 18610 、鹿厂镇 17765 、黎溪镇 14919 、通安镇 12498 、太平镇 13276、 益门镇 12084、 果元乡 37526 、南阁乡 13834 、内东乡 9530、 老街乡 15624 、外北乡 11286、 彰冠乡 15163、 爱民乡 10305、 爱国乡 3845 、凤营乡 5912、 白鸡乡 4145、 矮郎乡 3669、 小黑箐乡 5163、 河口乡 9293、 中厂乡 6386 、关河乡 12294、 鱼乍乡3854、 绿水乡 10570、 黎洪乡 3482、 金雨乡 3327 、树堡乡 6390、 江竹乡 4423、 新安傣族乡 4059、 普隆乡 4519 、竹箐乡 7254 、新发乡 17015 、杨家坝乡 10197、 江普乡 4056 、木古乡 9418、 富乐乡 11183、 海潮乡 6759 、芭蕉乡 4047、 横山乡 8613 、马宗乡 2822、 法坪乡 2071 、槽元乡 4426 、黄柏乡 1597、 云旬乡 15662 、仓田乡 7996 、白果湾乡 9473、 下村乡 6727、 龙泉乡 3086 、六华乡 3799 、三地乡 1074 、六民乡 2159。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会理县地图2004年,会理县辖3个街道(北街、南街、北关)、6个镇(城关、鹿厂、黎溪、益门、通安、太平)、43个乡(果元、老街、南阁、内东、外北、彰冠、爱民、爱国、凤营、白鸡、矮郎、河口、中厂、关河、鱼鱼乍、绿水、黎洪、树堡、普隆、金雨、木古、富乐、海潮、芭蕉、江普、横山、马宗、法坪、槽元、黄柏、云甸、仓田、下村、龙泉、六华、六民、三地、江竹、竹箐、新发、小黑箐、杨家坝、白果湾)、1个民族乡(新安傣族)。

22

第二节 文化

一、历史文化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会理县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这里就设官建制,称会无县,属越嶲郡(今西昌),辖今会理县北部及会东、宁南、米易等地;西晋惠帝元康二年(292年),越嶲郡治移至会无县;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改称会川县,其意为“川原并会,诸酋听会之所”;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属南诏所据,置会川都督府,设会川都督,不久,南诏归附唐朝;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南诏复叛唐,会理仍属南诏;后蜀孟昶明德四年(937年)属大理国,置会川府;南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会川归附忽必烈;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会川隶于四川行中书省;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会川路,领武安、永昌、黎溪、会理、麻龙、通安、姜州等7州;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复立会川为府,领武安、永昌、黎溪3州,划会理、麻龙、通安、姜州4州归云南东川府,同时,置会川军民千户所,在原黄土城(今会理城北之“古城”)立守御所;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平定月鲁帖木尔之乱,升会川军民千户所为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改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为军民守备,隶属于建昌监理厅;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年),裁会川卫军民守备,置会理州,移属东川之会理州于卫所(今县政府所在地),属四川宁远府;民国2年(1913年4月1日),改州为县;民国28年(1939年1月),西康省成立,会理改隶西康,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50年5月1日,会理县人民政府成立,仍属西康省;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会理县改属四川省西昌地区;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西昌地区建制,会理县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县政府驻地城关镇县府街50号,位于东经102°14?,北纬26°39?,海拔1793米,因城区如船形分布,故有“船城”之称。 会理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称会无县属越嶲郡,晋为越嶲郡治,唐、宋时设会川都督府、会川府,元为会川路,明为会川卫,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改为会理州,民国二年(1912年)改州为县,始称会理县。会理县是省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对外开放县。县城大量的明清建筑、寺庙、四合院的民居,老城的钟鼓楼、城南白塔山文塔,成为会理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会理的本地方言、民风民俗、各类小吃,受川滇文化交融,既有川味,又具滇风。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在会理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为会理人民留下了长征精神的宝贵财富。

会理古代为邛都国地,据清《会理州志》记载:“会理州在唐虞时荒远难稽,禹贡为梁州之城,至周末秦惠王使司马错伐蜀,始有其地”。秦灭蜀后,会理实际已置县,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遣司马相如开灵关道,通西南夷,建会无县属越嶲郡,是会理有文字记载的建制之始,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1992年,会理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走了近20年。“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一个古城,建设好一个新城。”会理县委书记李宁一告诉记者,“十二五”,会理计划围绕打造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南部区域金融中心和南部区域物流中心三大中心,推进县城+黎溪等9个重点 会理县集镇建设,修缮古城风貌,建设南北新城,实现城市改版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把会理县城建成国家生态文化名城。

2011年11月,会理由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近代城市建设特色突出,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同意将四川省会理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茶文化

23

采茶戏

采茶戏是中国民间歌舞体裁的一种。流传于中国南方产茶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的汉族地区。亦称“茶歌”、“采茶歌”、“唱采茶”、“灯歌”、“采茶灯”、“茶篮灯”等。

关于采茶戏的最早记载见于明王骥德《曲律》(1624年):“至北之滥,流而为《粉红莲》、《银纽丝》、《打枣杆》;南之滥,流而为吴之《山歌》,越之《采茶》诸小曲,不啻郑声,然各有其致。”

至清代,采茶戏的发展更趋完整、丰富。李调元《粤东笔记》中记载:“粤俗,岁之正月,饰儿童为彩女,每队十二人,人持花篮,篮中燃一宝灯,罩以绛纱,明□为大圈,缘之踏歌,歌十二月采茶。”这说明采茶早在17世纪时已盛行于南方诸省。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为茶乡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农村中广为流传,并经加工整理提高,搬上了舞台,如福建龙岩的《采茶灯》、云南的《十大姐》等。

采茶戏的表演通常为1男1女,或 1男2女,后发展为数人至十数人的集体歌舞。表演者身着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手拿钱尺(鞭)以做扁担、锄头、撑船杆等道具,女的手拿花扇,以做竹篮、雨伞或盛茶器具,或纸糊的各种灯具,载歌载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制茶的劳动过程。采茶戏的舞蹈动作一般是以模拟采茶劳动中的动作为主,也有模仿生活中的动作,如梳妆、表示青年男女爱慕之情的等。有的地区在表演过程中,穿插演唱与茶无关的小调,所唱的曲调和数量,视采茶表演的时间和内容而定,一般为2~4首;亦有加入民间传说故事。

采茶戏的伴奏乐器有二胡、笛子、唢呐和大锣、大钹等,过门或过场音乐以唢呐为主。 采茶戏的音乐曲调有三类:①单纯的“茶歌”,为茶农劳动时唱的歌。茶歌的体裁,有山歌、劳动号子、民间小调等,音乐结构比较简单。②载歌载舞的“茶灯”,即茶农将劳动动作稍做加工,伴之以茶歌,边歌边舞。其音乐南方诸省各有特色,但骨架音基本相同,与当地流行的民歌、歌舞相结合,形成各省的独特风格。采茶歌舞中插入的小调很多,采茶音乐受小调影响很大,有些曲调甚至被小调所代替。③有简单情节的小戏。如赣南采茶戏,就是在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板腔体音乐。它以富有茶歌特点的“茶腔”、“灯腔”为主,保留了大量采茶山歌、茶灯的曲调,并吸收了湖南花鼓戏、广西彩调的曲牌,形成乡土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这三类曲调一般也认为是采茶戏曲调历史发展的大致。

茶具收藏有讲究

我国历代茶具,其品种之丰富就堪称世界无双。有茶碗、茶杯、茶盅、茶盏、茶壶、茶匙等。按质地可分成瓷、陶、玉、石等。按制作工艺或窑口分则更多,光表面薄薄的一层釉彩就有几十种。

历代茶具中的某些珍稀品种,如唐代邢窑的白釉璧形足茶碗、南宋建窑黑釉兔毫纹茶盏、清代乾隆陈荫干制宜兴紫砂竹节提梁壶等,现在都已是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中的珍藏品了。另外,茶是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重要部分,传世的图画书法中,也处处可见茶的踪影。透过这些器物与书画,呈现出古人多姿多彩的茶文化。

历代品茶,从唐宋讲究研磨茶末,到明清的烘焙茶叶,不但制茶的手法有了改变,而茶器亦随之更新。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制定一套专供调制末茶的茶器,正式奠定了茶器在饮茶仪式中的地位。 宋代为饮用末茶的黄金时代,独特的点茶方式,以及斗茶风气的盛行,把宋代吃茶艺术带向了极致。除原有的青、白瓷瓯外,鹧鸪斑、兔毫、油滴、贴花黑釉纹茶盏,成了宋人斗茶的新宠。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诏令废制团茶,改制芽茶,自此茶叶冲泡法成为人们饮茶的模式。泡茶茶壶与喝茶的茶碗、茶盅成为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茶器。又因为茶香、茶味不可外溢,制好的茶叶不可变色,故贮茶的茶叶罐也是必备茶器之一。

清宫藏茶画,华丽且不失雅趣;冷枚《耕织图》上备茶情景,就是农家的饮茶方式;金廷标《品

24

泉图》则为传统文人品茶的延续;《汉宫春晓图卷》是典型的仕女茶会雅集,反映了茶与相关艺术的融合场景。水光山色下品茶情境,充满了诗情画意的人生乐趣。

手捧一杯香茗,把玩或静静地欣赏着茶器茶画,对常年生活在快节奏中的现代人来说,真是可以清心也。

论茶文化的定义

1、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3、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4、茶文化特性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 “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三、民族文化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婚礼

婚礼据男方及其父母和女方的生辰属相占卦择定吉日。婚礼前一天,男方和女方家均约客欢庆,远近族人、亲戚均至。男方家遣两名青壮年男子携礼、牵马来接新娘,女方家惯以泼水戏弄。族人放量饮酒至第二天送亲客上路。婚礼复杂,讲究颇多。婚礼程序有念祭婚经、抢婚肉、转毛彩片、端献煎稀饭、敬酒、梳头、送肉骨节、赛歌、回门等。传统婚宴只食砣砣肉和饭团,禁食盐,不喝

25

汤。

喜背新娘

婚礼这一天,不论路途远近,都要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轮流背着新娘到婆家,彝族有这样的俗语:不背的新娘不珍贵。在去婆家之前新娘被装扮一新,身着崭新的百褶裙、紧身绣花衣,身披擦尔瓦(彝族一种似披风的衣物)头上裹着层层叠叠的帕子,脸上用一张鲜红的布遮住娇容,在背新娘期间,不论时间长短,新娘只能进少量的饮食,以免在路途中不方便。背新娘时,最忌讳的是将两腿叉开卧在背新娘人身上,只能将两腿交叠在一处,侧身卧在小伙子身上,背新娘的途中,众多的小伙子、伴娘不时停下饮酒,酒后话多歌也多,背新娘的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并引来人群驻脚观看。 奇特的见面礼

当背新娘的人们涌进婆家时,早已等候在这里的男女老少以传统的方式回敬背新娘的小伙子们,几十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用盆盛满山泉,将漆黑的锅烟拿在手上,待背新娘的小伙子一跨进门坎,姑娘们便毫不客气地将盆盆山泉泼向人流,小伙子们硬着头皮往屋里涌去,却难于抵挡如倾盆大雨的水流,不一会,小伙子们身上早已湿透,,姑娘们仍不罢休,一场触目惊心的“恶作剧”开始了,姑娘们仗着人多,硬是将一个个小伙子捉住,用漆黑的锅烟往他们脸上抹去,不一会,小伙子们个个似舞台上的小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姑娘们更是得意洋洋双手叉腰,显露出胜利者的姿态。

入夜,灯火辉煌,宾主手捧酒碗畅饮,接着还要进行歌舞比赛,看谁的山歌唱得情深又意长。当凌晨雄鸡啼鸣时,姑娘们开始为新娘更衣梳妆,将发辫梳为独辫,以示贞节,姑娘们一边梳头一边含泪唱起传统的《出嫁歌》:“可怜的姑娘哟,离开了锅庄边的慈母,离开了山坡脚下的哥嫂,赤脚踏上弯曲的小路远走了??” 激烈抢婚

清晨,趁送亲的小伙子们还在甜睡,姑娘们将新娘找个地方隐藏,小伙子们醒后不见新娘的踪迹,四处寻觅,只见新娘被众多的姑娘簇拥着,要想通过这道防线,往往要发生“激战”,先是舌战,男女双方唇枪舌剑,用歌谣说明抢新娘的理由,待舌战结束后,勇敢的小伙子们冲向姑娘群中,以摸到新娘耳垂上那根红线为获胜,姑娘们叽叽喳喳闹个不停,小伙子们想方设法突破姑娘们组成的人墙,不一会,只见一机灵的小伙子快步从薄弱处冲向新娘,用手取下新娘耳垂上的那根红线,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热闹的婚礼才告以结束,只见新娘的未婚妹妹或堂妹用过年猪油在新娘头上从上而下抹三次,再用梳子梳三次,把独辫分为双辫,以示从此结束少女生涯,迈入为人妻母的生活。

火把节

火红的七月,是彝人过火把节的时候。

节前的一个月,火把节的准备工作便热热闹闹地展开了。姑娘们一边赶制着彩衣彩裙和各式各样的装饰品。一边专心致志地练习着火把节歌曲,好在节日上巧弄歌喉,一展华姿:小伙子们一边精心饲养着参赛的公牛和骏马,一边刻苦的演习摔跤的技艺,决心在节目上压群雄,英武夺魁:儿童们则满山遍野地采蒿杆寻细竹扎制祭天驱虫用的火把,把一颗童稚无邪的心和闪光的愿望一并扎进了那长长的火把中:阿甫、阿妈(大人)们则忙着酿美酒,磨荞面,选肥羊,为节目准备着美味佳肴。

火把节要持续3天。第一天,各家各户打扫房屋,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的节日晚餐。傍晚时分,祭毕神灵祖灵,一家人便围着火塘喝美酒,吃坨坨肉,畅谈生活,纵论古令,举杯祝愿风调雨顺,来年丰收。

夜幕降临繁星高照,弦月升空的时刻,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点着火把,高声念着火把节的祝辞:“朵乐荷,朵乐荷!烧死伤寒痢疾。朵乐荷,朵乐荷!保佑五谷直登,保佑六畜兴旺,保佑人丁安康,。朵乐荷,朵乐荷???”绕着屋子转三圈,走向庄稼转一圈。渐渐地,四面八方的火把转到了一起。祝辞一声高过一声,乐之声一浪压过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使寂静的彝家山寨沸腾了。

26

月光下,人们手拉手,足跟足,围着圈子载歌载舞。老人弹着月琴,小伙吹着笛子,姑娘弹着口弦,“小孩做着老鹰抓小鸡”的快乐游戏,共同祈望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歌唱美好的新生活。一张张欢乐的笑脸,在火光的辉映下流光溢彩,神采涣发。“谁把天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一把把高擎的火把,一堆堆然烧的篝火,像一颗颗繁星落人间,到处是火的世界,到处是歌舞的海洋,节日3天的晚上每晚都要举行盛大的火把游行。每晚的夜空,总有漫山遍野的火把在闪耀,火龙在游荡,彩霞在飞舞,好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

人们狂欢到夜半才回家歇息。姑娘们激动得索性不睡,相互帮助着梳妆打扮,准备第二天的选美,赛歌:小伙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火把场上一显身手,一展雄姿。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整个节日的高潮。一大早盛装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向祖辈选定的火把节场地,欢度节日。英俊的小伙子和顽皮的小阿依走在最前面,他们披着深篮色的擦尔瓦,佩着漂亮的腰刀,背着精编的竹斗笠,或赶着斗牛斗羊,或骑着参的骏马,或抱着斗鸡。象鹰一般飞向山岗,走一路威武,走一路粗犷。姑娘们撑着黄油伞成群结队地追在中间,五彩艳丽的百褶裙,恰似只只彩蝶翩翩飞畿绕林间,荡起一路风采和他们的欢笑,中老年人或背着、或拉着幼小的儿童走在最后面,他们披着崭新的披毡,把喜悦和幸福藏在心底,走一路稳重与老练。

节日活动开始了。火把场举行着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极富刺激性的竞技比赛,力的角逐不时激起人们一阵阵的喝彩;火把场外举行着选美、唱歌、跳舞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美的世界让人留连忘返。

当太阳落山,众人散去姑娘和小伙在黄油伞的掩盖下,淌过溪火,穿过密林,走进大山,一同走向幸福的俩人世界。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神”或送节。

这天,祭过火神吃毕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从宅前屋后绕到田间地角,人们边舞着火把,边念唱祝词,“烧死瘟疫,烧死饥锇,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带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翅鸡羽等,边唱,边向着历年焚烧邪恶精灵的地方,借着火把的光亮,人们各自为阵,拆开火把,燃起篝火,一边用篙枝架起一排排象征喂牲畜盐水的木槽和喂猪用的石槽,嘴里不停地唤马唤牛唤羊唤猪唤鸡,祈求六畜兴旺。一边燃起篝火,把第一天晚上杀的鸡翅毛,鸡脚皮,鸡肋骨一起焚烧,象征邪恶精灵,病魔瘟神也随之焚毁了。然后找一块较大的石头,把点燃的火把,鸡毛等一起压在石头下面,喻示压住魔鬼,保全家人丁平安,五谷丰登,牛羊发展。最后,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了一起,燃成一堆大火,以示全村人团结一心,除妖降魔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彝族年的传统活动

彝族年习惯上是三天。第一天凌晨,全家一大早清洗房屋,清洗用品。在屋侧烧起火堆,袅袅青烟就是请祖先回家来与子孙后代相聚的信号民。有的还让孩子们在门外喊:“阿普(祖父)回来呀!阿玛(祖母)回来!......”天亮以后,寨子里的小伙子们便聚在一起,分别给各户杀年猪。杀不起猪的,全村多数人家都要送猪肉,以示关心和团结。杀年猪时,以猪死得快、血流得多为喜。主人家的长者还要给杀猪匠倒上一杯“杀猪酒“致谢。晚间,各家则把猪头、酒等祭品献在内室的祭台上。年节期间,全村人在晚上还要挑锅庄舞守岁,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跳舞、唱歌,炉火不熄,灯火不灭。

第二天,孩童们则到郊外野炊,彝语叫“窝系拉古格“的祝平安的活动,然后尽情的游玩。

第三天是新年结束的日子,家家户户重新把头两天献上的祭品煮熟,在鸡鸣前恭恭敬敬地举性仪是送祖先,送行的人们还不停地祈祷:“但愿这一年祖先再回来同我们一起过年。从这天起,已出嫁的姑娘们,穿上簇新的民族盛装,背着酒、肉、熟鸡蛋、香肠、炒面等礼品,同丈夫、子女一起专程回娘家看望父母,走亲访友,直到此后五六天,彝家的年节才算过完。

27

傈僳族风情

会理县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境内有彝族、傈僳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傈僳族在我县少数民族中独具独色,是四川省傈僳族聚居最多的县,至今该民族仍保留了许多民族文化。

傈僳族服饰,旧时穿自制麻布衣,披羊皮,男子短衣,衣长足脐,裤长过膝,麻布带较窄,外套无领无袖自制羊皮袄。成年妇女头包布帕,纹呈“人”字,宽大盈尺,身着花领花袖口,花排边上衣,妇女所着衣裙,皆多褶,绣有水波纹花边,腰扎红色麻毛布腰带,该民族服饰皆是傈僳妇女精心缝制。傈僳族男女,外出喜背一绣花挎包,傈族称之“腊表”。

傈僳族说亲、订亲,日期一般都在农历七月半后进行,但忌在九月和冬月,婚期多在腊月至次年二月,最迟不超过三月。婚礼分别在男女双方进行,以男方家为主,须请二位男子主持操办,称“娃拿扒”(音译),即是证婚人,礼仪繁缛,充满神秘色彩。迎亲前,男方须请一位辈分高、懂礼仪的阿巴莫(老大)为娃拿扒念祝福语,祭告家神和祖先,给娃拿扒身上斜挂一条白麻布作为领亲标记,娃拿扒的助手一带云一截羊腿骨与女方家换回另一截羊骨头,其意即姑娘只能嫁给一家,婚事既成,终无改悔。

当迎亲队伍到达女方时,女方家也要请一位阿巴莫念祝福语,为两位娃拿扒再一条白麻布,交叉打结,有承诺领亲之意,招待客之后,迎亲队伍与女方家的亲朋好友,相歌,对歌有问有答,层层深入,难以休止。

新娘进屋,必由送亲人与起盖庇护,男方家人朝被上撒干羊粪,意在驱逐新娘从野外带来的鬼魔,让新娘带来一世吉利。

四、饮食文化

1、吃火锅也讲究搭配

吃火锅可以说是人生一大乐事,可是有的人吃火锅不得法,出现一些偏热症状,甚至引发某些疾病。现介绍几则方法。

多放些蔬菜。火锅作料不仅有肉、鱼及动物内脏等食物,还必须先后放入较多的蔬菜。蔬菜含大量维生素及叶绿素,其性多偏寒凉,不仅能消除油腻,补充冬季人体维生素的不足,还有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但放入的蔬菜不要久煮,才有消火作用。

适量放些豆腐。豆腐是含有石膏的一种豆制品,在火锅内适当放入豆腐,不仅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的摄入,而且还可发挥石膏的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

加些白莲。白莲不仅富含多种营养素,也是人体调补的良药。火锅内适当加入白莲,这种荤素结合有助于均衡营养,有益健康,加入的白莲最好不要抽弃莲子心,因为莲子心有清心泻火的作用。 可以放点生姜。生姜能调味、抗寒,火锅内可放点不去皮的生姜,因姜皮辛凉,有散火除热的作用。

吃火锅后饮杯清茶。这不仅可解腻清口,而且还有清火作用,但在吃过大鱼大肉的火锅后,不宜马上饮茶,以防茶中鞣酸与蛋白质结合,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发生便秘。

吃些水果。一般来说吃火锅三四十分钟后可吃些水果。水果性凉,有良好的消火作用,餐后只要吃上一两个水果就可防止“上火”。

2、火锅的麻辣之道

火锅之道,何止万千。从字面意义上解释,上面有锅,下面生火,将一些东西放在里面涮食,就是火锅。日本的火锅、泰国的火锅、鱼头火锅、菌类火锅、纸火锅、冰淇淋火锅、辣的、不辣的、滋补的??美食中,完全可以列出一条火锅的食文化。

但是从正宗上来说,人们提到火锅,所想到的还是四川火锅。对于那一锅红汤的向往,成为在冬季来临之前的主潮流。四川火锅是可以细分的,重庆的火锅如李宇春:热情、张扬,火爆之中不乏靓丽;成都火锅则如同张靓颖:温婉,细腻,小桥流水中自带柔情。

28

四川火锅的全部秘密都在一锅汤里,红汤讲究的不是辣椒,而是香料,要添加什么才能使味道醇厚,辣而不燥,香气迎面,这可是一门真功夫。香料千奇百怪,少不了花椒,八角,小茴香,肉蔻,桂皮,山奈,丁香,灵草,砂仁,此外还有陈皮,当归,良姜,甘草??掌握好香料的度则可提味,化腐朽为神奇。重庆火锅,有豪气,辣得直接痛快,味道却香味浓郁,其秘诀就是肉蔻的使用;在成都火锅中,味道在浓烈中多了一份清雅,其中就包含着甘草与山奈的因素。吃一百家火锅店总能吃出一百种不同的味道,无法说谁的更正宗,但是口感优劣,自在人口。

老式的台湾火锅是以沙茶火锅为主的,不以沙茶为底汤,而是以沙茶为蘸料,并不麻辣。但近年来,台湾火锅也开始走麻辣路线。不过台湾火锅更多是香辣,和四川火锅相比,吃了以后不容易上火。

这其中主要的秘密还是在汤里,台湾火锅的底锅没有那么多辣椒。锅底加上了南方人特有的煲汤的功夫,在底料上加了补身体的药材,所以有一种清香。

麻辣之道,可以有无数讲究,就算有无数个火锅手,也不能讲述清楚。火锅手之道,就是好好享受一顿美味的麻辣火锅。

3、何故四菜一汤

“四菜一汤”顾名思义:一餐四样菜一碗汤,“四菜一汤”由来已久,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首倡。 公元1368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遇上天灾,各地粮食欠收,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可一些大官贵人却穷奢极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生身贫苦、讨过饭的朱元璋,对此非常恼火,决心予以整治。一天,适逢皇后的生日庆典,朱元璋趁众位大臣前来贺寿之机,有意摆出粗菜淡饭宴客,以此警醒文武百官。当十多桌席位的人坐齐以后,太祖便令宫女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萝卜,百味药也,民谚有“萝卜上市,药铺关门。”之说。第二道菜是炒韭菜,韭菜生命力旺盛,四季长青,象征国家长治久安。再则是两大碗青菜,以此喻意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最后一道极普通的葱花豆腐汤。宴后朱元璋当众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筵席既是榜样,谁若违犯,严惩不贷”。

从此“四菜一汤”的规矩便从宫内传到民间。

第三节 人口

一、人口与民族

全县幅员面积4527.73平方公里,辖6区1镇,49个乡(镇)、303个行政村、10个居民委员会、21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14万人,占89.1%;乡村从业人员23.4万人,人口密度97人/平方公里。

根据公安年报统计,2008年全县年末人口总数为427584人。出生人口7370人,出生率16.15?,同比下降5.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6773人,死亡率14.84?,同比上升4.0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31?,同比下降9.54个千分点。2008年全县常住人口总数为44.24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30.43%,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按照“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划,制定人口计划,2009年总人口控制在43.9万人以内,年度出生人口控制在3800人以内,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自然增值率控制在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3%以上,综合避孕率达到85%以上。 民族

会理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散杂居县,境内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22种民族,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16.6%,汉族36.5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3.2%;彝族6.99万人,占15.92%;傣族2513人,占0.57%;傈僳族561人,占0.13%;回族214人,占0.05%;白族166人,占0.04%;苗族149人,占0.03%。此外,黎、蒙古、藏等20种少数民族主要是因工作调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民间婚姻嫁娶等因素迁入。

有全省唯一的傣族自治乡。除16个少数民族聚居乡外,其余33个乡镇都有两种以上的民族居

29

住。会理民风淳朴,风情独特,其中尤以彝族、傣族风情最为独特。在服饰、饮食、住宅、婚俗、丧葬、祀典、庙会、节日上极富地方特色,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总人口 427584 100% 汉族 354262 彝族 68796 回族 179 藏族 41 0.096% 蒙古族 744 1.17% 其他少数民族 232 0.54% 人口密度 90.4 82.85% 16.08% 042% 藏族回族彝族蒙古族其他汉族

二、民居

四川省会理县发现多处明代民居建筑群

会理胡家大院的莲花式斗拱及梁枋等装饰

30

前马沟村韩家大院正厅

前马沟村韩家大院正厅梁架及雕饰

31

松坪关王家大院后院侧门式样及卷云纹瓦当滴水

松坪关王家大院前厅大门

32

近日,四川省会理县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时,发现多处明代民居建筑群。这些明代民居建筑群分别是位于县城科甲巷的胡家大院、邹家一大院、邹家二大院,河口乡前马沟村韩家大院、绿水乡松坪关村的王家大院、张家大院、彭家大院等处。 这几处明代民居建筑群均为重檐悬山式顶穿逗土木结构建筑,前后两进院落,平面呈四合院布局,正厅、过厅、厢房多为一进三间,门窗建筑式样、梁枋上的雕花等也大至相同,唯斗拱式样有所变化。河口乡前马沟村韩家大院、绿水乡松坪关村的王家大院、张家大院、彭家大院的大门均开于前院侧面。

3月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的部分专家到会理考察,罗哲文先生和省文物局的朱小南处长等专家对县城科甲巷的几处明代民居建筑给予了认定。并认为明代民居在我国现存并不多,会理能保存这么多的明代民居建筑,在全国并不多见。

经调查现居住这些明代民居的祖辈,均是明洪武年间随军从江苏、江西迁入会理的书香门第或官宦之家。这些明代民居建筑群为研究会理及西南地区明清时期的军屯和民屯政策,以及江南民居建筑和西南地区民居建筑的相互结合与发展变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33

三、食物与特色

会理美食

味蕾上的另类刺激

除却风景相片之外,对于游客来说,对某个地方的印象往往就是独特的地方风味,那些味蕾上的另类刺激。

会理,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小春城,同时也是一座芳香四溢的美食之城。会理也因它多种多样的小吃名菜获得了“小成都”的美誉,成为当地人引以自豪的炫耀资本。在这里,除了品尝到风格迥异的地方美食,你还能深刻体会到一种和谐包容的文化精髓。

会理饮食,素宗川味,与毗邻云南口味迥异,但许多食材的使用却与一江之隔的云南有异曲同工之妙。本地的厨师们熟练地将云南特色的食材运用川菜的调料进行烹制,或者把传承于异乡的各色吃食大刀阔斧的加以改良,将汉民族的烹调技艺和少数民族鲜活生猛的饮食习俗融汇调和,把那些粗糙的原生态饮食精雕细琢成足以登上大雅之堂的菜肴。

会理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蕴藏丰富的宝藏让人们的生活相对富庶,不至于为糊口和生计而节衣缩食;而优越的光热条件让这里拥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天上地下,飞禽走兽、果叶根茎、蕨薇菌蘑,几乎所有西南地区所出产的山珍都能在这里寻到踪迹;发达的农耕文明和广袤的土地资源更是为人们提供了丰厚的食材品种;从古以来较为便利的商贸交流让各地的烹饪技艺在这里交集融合,落地生根,这一切都为会理本地饮食文化的发达根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炒菌蘑

源出川味,兼有滇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千百年不断吸纳、改变、传承、创新,形成了会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逐渐向周边扩散,影响了川南滇北的口味与烹饪技艺。

美食之一

34

羊肉汤锅

会理盛产建昌黑山羊,是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优良品种,无膻味,肉质也特别的细嫩鲜美。据县志记载,以会理黑山羊为主要原料的烫皮羊火锅、已具有300年以上的传统历史。至今,会理人还把阴历七月半和冬至吃羊肉作为传统风俗。

悠闲的人们呼朋唤友,切上几斤熟羊肉,炖在会理特有的铜锅里,边烫边吃,再来一碗雪白滚烫的浓汤,那滋味,直鲜透你的五脏六腑里去。吃羊肉,讲究的是吃头蹄下水,羊头肉块大皮薄,羊眼睛软绵汁鲜,羊肚条脆嫩爽口,羊肠子满口油香,从羊头至羊尾,仿佛吃掉一只全羊。再邀约二三好友,斟两杯会理特有的梅子酒,凭望着小街边迷蒙的细雨,玛瑙一般的酒红辉映着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满耳不绝的是高声大嗓的土语乡潭,杯觞交错之间,恍然有一番浮生若梦的感慨。

35

美食之二:

羊肉米粉

会理真正的当家招牌小吃,还要算遍布大街小巷的羊肉粉,据说是来源于著名的遵义羊肉粉,不过在烹制方法和佐料使用上却完全融合了川味麻辣鲜香的特色和当地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豪爽风格。

会理的羊肉出名,所用米粉也特别。比昆明的寻常的米线要粗,比成都、西昌等地常见的水发细粉更是粗犷豪迈许多。有人嫌它稍稍糙硬厚实,不太容易进味道,但羊肉粉非得要用这种粗粉烫来才别有风味。肉肥粉粗,汤宽料足,洁白如玉,柔中带刚。少了些许繁华都市婉约细腻的小资情调,更多了几分山野古城大气粗犷的执著与热情。有一种原始和野性的独特美感。

羊肉粉成为大部分会理人早餐的首选,它的吃法完全是自助式的,用浓墨重彩的佐料来掩盖它那金戈铁马剑意纵横的萧萧杀气,海椒、豆瓣、小米辣,三种辣味的粗暴叠加,再将姜米和葱花、芫荽铺满大海碗,无法无天地张扬出桀骜不驯的个性。

美食之三

鸡火丝饵块

饵快是发源于云南的一种米制方便食品,其价廉物美,吃法多样。饵快自明朝传入会理后,经长期结合南北烹调风格加以不断发展改进,其制作烹饪方法已大大超越原产地单调烤、煮等吃法的简单局限。

36

饵快味香糯软甜,能与百味调和,吃法多样,最有名做法,就是鼎鼎大名的鸡火丝饵快了。雪白的饵快丝在一只精致的铜火锅中用滚水一过,公鸡肉用手细细撕成细丝,上好的精瘦火腿肉也切细丝,再烫几片碧绿的蔬菜,有红有白,漂漂亮亮的堆尖一碗——且慢上桌!还有最重要的,也是味道好坏的关键:汤。

俗话说,唱戏的腔,做菜的汤。正宗不正宗。诀窍全在这最后一勺高汤上。观其色:白里透红,尝其味:浓而不腻。有火腿香、鸡味鲜、骨髓浓,还有那深沉厚重,说不清道不明的一股什么味道。曾向老板讨教,当然是笑而不答。这可是人家的知识产权,不传之谜,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招牌上当然得加上大大的“正宗”二字。

美食之四

铜火锅

铜火锅为会理“三宝”之一,自古以来,会理民间就有用铜锅铜器烹饪菜肴的习惯。用铜锅煮出的菜品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十分可口。同时,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铜对维护人体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会理民间习俗喜于冬、春季节煮食铜火锅,吃法跟川菜中的连锅子比较类似,以杂菜炖煮为主,特点是汤鲜肉美,菜耙软入味,热气喧腾,营养丰富。铜火锅用木炭为燃料,以猪排骨、羊肋条肉,牛肉、牛杂、鸡鸭等加汤清炖,以胡椒、生姜、葱结等调味,待汤浓肉烂后再烫煮时令蔬菜,大家围坐分食,操作简单,方便省事。所用味碟用家常豆瓣、辣椒油、火葱末,小米辣和蒜泥拌成,滋味比较浓烈。还可边吃边加入时鲜菜蔬涮烫,汤味越炖越鲜。大家围炉拥坐,炭火熊熊,其乐无穷,一冬寒意都会化成融融春情。

美食之五:

熨斗粑、

37

油茶、稀豆粉

冬日的城墙根下,料峭的寒风中,一群赶早的人们围在一个板车载着的大火炉边,跺着脚,搓着手,等候着现烙的熨斗粑。烙制粑粑的器皿形似老式的炭火熨斗,一个个黢黑的小铜罐搁在绵绵的炭火炉面,摊主熟练地用小铁钎翻动着罐斗中的熨斗粑,直到两面呈现微微的焦黄。这种食物必须得趁热吃才香,米浆发酵的酸甜配合着鸡蛋滑腻的口感,咬开后是满口的松软与香糯,配合淡淡的焦糊味,让你浑身充盈着热量,足以抵御清晨的寒意。

稀豆粉和油茶是也是会理传统的吃食,比较清淡的口味特别适合老年人和儿童。稀豆粉选用当地上乘豌豆用文火慢慢炒熟,然后用细磨加工成粉,滤渣。食用时均匀搅拌用清水煮热而成。而油茶是先将白米打碎为细粉,放入锅中加清水搅成稀浆糊状,然后加热,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时便可起锅入碗。

油茶和稀豆粉用小火慢熬好,金黄如脂的米浆盛满瓷碗,抓上一把香酥的馓子,再舀上几小勺花椒油、芝麻油、姜汁,尖尖一大碗呈面前,用匙子轻轻搅匀,酥软浓稠,舌尖略带一丝椒麻味,早已令人垂涎三尺。

美食之六:

38

筒子骨

到钟鼓楼下的西街啃筒子骨,这是会理人待客宵夜约定俗成的谢幕式。成都人首创了老妈蹄花,会理人却另辟蹊径,推出了清炖筒子骨。一大钵小火慢炖的猪棒骨,看上去汤腻髓浓,骨酥肉松、蒸汽辉腾、氤氲晶润。银钩铁画般的嶙峋骨感中,透出一股珠圆玉润齿白唇红的膏荑风韵。

酒足饭饱,笙歌尽散之后,仍然觉得饥肠辘辘的人们相携着踉跄走向钟鼓楼边的夜宵一条街,曲终人散夜未央,在春寒料峭中狠狠啃光一支骨肉丰盈的大棒骨,再敲钉钻髓地将浓香的骨油一滴不剩地吸进胃里,一夜的宿醉会有一个安稳的好梦伴随。

美食之七

抓酥包子

抓酥是用生猪油剁茸加入已发酵的面粉团上,再揉再加油,使整个面团已浸透油质。包子内馅的调料,一般有笋子肉末、冲菜肉末、洗沙、白糖、枣泥等甜糊(都要重加油),做好后上笼,猛火大气蒸出,方才发泡大,不沾牙。特点是面散酥、油味浓。

美食之八

薄皮儿

39

薄皮儿是会理民间的一个传统小吃,既传承了古代春卷的文化,融合其他民族的饮食习惯,又发挥本地物产优势,创新了特色小吃。薄皮儿的馅料全用陆地蔬菜或海生植物制作,调料用油也均为植物油,素味清香。将红黄白绿的各种蔬菜丝搭配入盆,加入各种调料,拌匀,取一张薄面皮摊在手掌,用筷子夹入凉拌丝于面皮中间,然后将皮卷成长筒形,装盘,用筷入口即食。 美食之九

泡梨(火把梨)

把梨泡在放了盐等佐料的水中,味进梨肉后取出来吃,这种梨称为泡梨。用来泡的梨多半小而涩,泡后不但全无涩味,还十分可口,又开胃润肺,此法自然极好。泡梨放在盆或坛中时,因梨小皮乌,看着是不会让人欢喜的,而且闻着味并不好,据不会吃此梨的人称:有臭味,所以敢吃泡梨的多半是自小吃来或特别喜欢尝新的人。

用刀把皮削开,在乌皮的相衬下,那果肉越发雪白细腻。咬一口,又酸又甜,脆而汁多,比新鲜梨有过之而无不及,让人爱极,特别是加了甘草泡出的梨,每一块果肉进口都有股回甜的好滋味,吃完一只梨还想再吃一只,又因泡梨小,一次吃三四只全没问题。要是再加点辣椒面那就是人间极品了(我的最爱)。

四、民俗与宗教

1、民歌会理——民俗歌舞晚会

当地原生态民歌《使牛号子》、《柳树台》、《堂屋点灯明又明》、《唱个山歌试妹心》、《好久不走这方来》、《唱歌要唱丁对丁》、《嘴巴不要钥匙开》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反映了老百姓的情感世界;《红军从咱会理过》、《湖水清清荡情波》、《今夜想起寨子里的姑娘》、《石榴红了阿哥来》、《火把情歌》、《我的故乡》、《留客歌》、《金沙江畔有我家》、《会理情歌》、《天上起云云起花》、《月下情歌》、《同心美酒歌》、《石榴之乡等你来》等新民歌,描绘了新时代的生活风貌,体现了和谐社会中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这些节目参加了“民歌·中国”会理专场录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词曲精美,表演到位,令人赏心悦目,受到了央视栏目组专家的好评。

2、白沙村——跳蹢脚舞与“筛康”

白沙村位于会理县小黑箐乡的东南面,距县城47公里,洪团路贯穿境内。境内多为白色的沙土

40

覆盖,故得名白沙。村子西面是闻名遐迩的美女山,山势蜿蜒,连绵不绝,在山脚仰望山峰,曲线玲珑,起伏有致,安详恬静,像一尊春睡的美人仰卧。北面还有海拔2900米的大黑山,与攀枝花市隔山相望,山势雄伟险峻,森林茂密,植被物种多样。特别是每年3-4月份索玛花盛开的季节,各色各样的索玛花竞相开放,锦绣遍野,花香四溢,展现出一片花的海洋。

小黑箐乡是彝族聚居乡,这里既有贵州迁徙过来的红彝,也有从云南大理楚雄迁入的白彝,还有从昭觉搬迁来的凉山彝族。川滇交融,多民族杂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白沙村形成了风格别具的节日风俗:彝族的火把节、彝族年、泼水节,还有三月三的对歌节,都成为这里生活的彝汉等民族共同的节日。每逢节日,无论是男女老幼,不管你来自何方,都会身着民族盛装,聚集在美女峰下尽情的欢歌舞蹈。

当地各民族群众都能歌善舞,有“能走路就会跳舞,能说话就能唱歌”的美誉。蹢脚舞是当地一种独具特色、流传广泛、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千百年来,舞蹈伴随当地人民群众欢度佳节,喜庆丰收,谈情说爱,繁衍家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每当节日欢庆的夜晚,或遇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之日,人们就会在村舍间,场坝上燃起熊熊篝火,劳作一天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人们手拉手、脚对脚、背合背、心连心,在狂欢中抒发自己喜悦的心情,从舞蹈和音乐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山歌是白沙的显著特色,在跳蹢脚舞时就时常加入民歌,边跳边唱,一人唱歌众人和。青年男女恋爱、婚丧嫁娶、喜迎贵客等时候,都借助对唱山歌来助兴,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唱上两句。山歌歌词则随口取材于歌唱者自己身边的劳动生活,信手拈来,出口成调,田间地头,山野村落,处处可闻。或诙谐风趣,或情深意长,散发着原生态的泥土芬芳和浓烈的乡土气息。 “筛康”,是白沙村又一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取“越筛越健康”的意思。每逢节日或亲朋好友来临,彝家人都会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向他们表示祝福。“筛康”时模仿用筛子筛东西时的动作,抓住被筛者的四肢悬空筛动。男性由女性来筛,女性则由男性来筛。“筛康”也是当地青年男女传情达意,互表情愫的一种方式,若男女青年有了心仪的对象,则会邀请自己的同伴参与游戏,共同“筛”爱慕对象,“筛”得越厉害,爱慕之情越浓。被“筛”的次数越多,表明在异性心目中越受欢迎。若是异性之间“筛糠”,被“筛”者前面的前面还站着一个人,把客人的头撞向那人的臀部。村民认为头是顶“天”的,臀部是坐“地”的,头撞臀,意寓天地对接,阴阳和谐。

3、拜龙求雨祈福——祭龙节

彝族不仅是崇尚火的民族,也是崇拜龙的民族。会理县白沙村村民,至今还在延续着古老而又神奇的仪式——祭龙。

据当地彝族长者介绍,他们的祭龙节很灵,每次都会下雨。老人们能从猪血的多少、查钱纸的燃纹,判断出下雨的多少和下雨的日期。众人皆知彝族火把节尚火,汉族春节舞龙,但彝族祭龙节拜龙求雨祈福却鲜为人知。白沙村的祭龙节仿佛一直都被蒙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阳春时节是“龙抬头”的日子,标志着大地的复苏,新的一年生产劳作的开始。会理县白沙村古老又神奇的祭龙(水龙)仪式,至今历久不衰。每年清明前后的半个月,人们会挑选一个属龙的吉日,在大黑山龙洞水口祭龙。这里树木参天,泉水喷涌,溪流潺潺,是每年仪式上祭山泉龙口、祈求水龙常在,泼水求雨、驱避农业干旱以及生火献饭的神圣之地。 祭龙,为白沙村独特的稻作文化。如果没有水,庄稼难有收成,过节也不会这样好玩,这是白沙村村民们都知道的道理。白沙村这种清明前后的祭龙仪式所祭拜的龙是水龙,对龙的崇拜实际是对水的崇拜,这与大多数彝族祭龙祭祀神树不同。

白沙村的彝族与附近的汉族多有来往,受汉族的龙崇拜影响,虽然祭祀中龙的形象仍有原始形象的残留,但龙的观念已很接近汉族。他们祭祀的龙已是兴风作雨、主水的龙神。“春播一粒种,秋收一石粮”,大地母亲的孕育生殖能力,在那些早期以放牧为生的彝族先民看来很神奇。白沙村的土

41

壤中主要是白沙,农作物一般为抗旱的荞子、包谷、洋芋等,但由于矮郎河绕村而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林茂,具有“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优越条件,因而山坡多开垦为梯田而种植水稻,白沙村的彝族人民因此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龙为水神说正好与五行中的“水生木”之说相合,谷物为植物,属于五行之“木”,故业农者必祀水神,稻作民族更应如此。龙作为图腾遗留物,是地位最高的神,也代表了祖先,从这个意义上说,祭龙又是祭祖。请求祖先赐福禳灾,保佑全村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幸福。

祭龙完毕后,人们在铺着松针的地上摆开宴席。炊烟袅袅,全村沉浸在酒香和肉香之中。这时,筛糠、对山歌、跳达体舞等传统娱乐也在欢乐的气氛中开始了。

宗教信仰

县境内现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种宗教,已开放活动场所13处,宗教教职人员13人,信教公民2万余人。各宗教活动场所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坚持“自传、自治、自养”的三自方针,依法从事宗教活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之间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全县各种宗教简介:佛教。唐代南诏时期,上座部佛教从滇西大理传入会理县,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白马寺、报恩寺、文塔寺、飞来寺、白云寺等寺庙,教职人员7人,信教公民有6千多人。道教。清道光初年传入会理县,现有白云庵、老君庙2处活动场所,教职人员2人,信教公民600多人。天主教,1863年传入会理县,现有天主教堂2座,教职人员3人,信教公民6千余人。基督教,光绪三十年(1904年)传入会理县,现有活动场所4处,教职人员3人,信教公民8千余人。

第四节 交通

一、会理县北到成都700多公里,南距昆明400多公里。全县幅员面积4527平方公里,国道

公路108线横贯全境,通车里程856公里,其中,国、省道231公里。北到成都700多公里,南距昆明400多公里。成昆铁路和成攀高速公路沿境而过。通过多年的建设,全县50个乡(镇)已全部通公路,到达主要乡(镇)的公路都建成了柏油路面,通车里程达4363公里。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概况

会理县委、县政府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跨越式发展为先导,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改善对内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环境,以大开放促大开发、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从会理的实际出发,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会理经济形成了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商贸繁荣兴旺,农业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亿元,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4.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695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1:35: 24。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2亿元;财政总收入22589万元,其中: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9981万元,人均233元,上缴中央43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76元。多年的发展使会理成为了四川省的经济强县之一。在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考核中排列为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前3位,连续三年获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考核类区先进县荣誉。

会理工业生产充分发挥农副产品和矿产品资源优势,建立了较为齐全的工业生产门类,实力颇为雄厚。特别是近年来按照以开放的思路深化对企业的改革,工业企业逐步向民营化、股份化和集团化发展为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优势,大搞产品开发和产品的精深加工,形成拳头产品

42

加快工业提速增效,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培植和发展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大的特色工业和优势工业企业为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名优产品,形成了以矿业、能源、烟草、建材、水果、食品等为主体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主要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全县工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2002年乡镇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16.21亿元,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起超过农业总产值,2002年达到65%,五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7.8%。2002年,境内有大中型工业企业 4家,其他各类企业5416家,其中: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国有工业企业达24家,其中生产规模、利税水平在四川省都较大和具有重要地位的如三益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凉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拉拉铜矿)、会理锌矿有限责任公司、会理大铜有限责任公司、会理县建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全县工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乡镇企业发展突飞猛进,民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涌现出了会理鹿大集团公司、会理鑫鑫公司、会理财通有限责任公司、绣水河铁矿等一批龙头企业。2002 年乡镇企业发展到14150个,实现总产值24.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3.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8.07%,上缴税金4191万元,利润总额 11687万元,增加值72576万元;全县务工经商农民达到6.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数的19.3%,务工收入2.83亿元。同时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上下功夫,外引内联、招商引资,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到会理投资兴办企业。

会理商贸发达、市场繁荣,自古以来便是川滇商贾云集、物资集散、客货中转的繁华中心。现在随着各级各类市场的兴起,已成为了川西南和滇北理想的通商口岸和经济走廊,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推进大流通的工作思路,近年来狠抓集贸市场建设,拓宽流通渠道,改善流通条件,发挥集贸市场的聚集效应。先后建成了城南商贸市场、城北商贸市场、会理综合市场、水果批发市场、石榴批发市场、云甸农贸批发市场等一批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设施全、档次高的重点市场。并引导农民修街建路,改造旧城镇,建立集贸市场,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加强了对各区、镇集贸市场的建设,使全县的集贸市场迅速增加至32个。2002年全县各类市场商品成交额达到2.6亿元。这些市场的建成,迅速拓展了会理商品流通的幅射率,对川西南和滇北地区都有较强的幅射作用,特别是会理石榴批发一条街等水果批发市场在全国都具有很大影响。200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近五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3.5%。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以其先进的管理和灵活的经营方式占领了市场,餐饮零售总额13337万元,批零贸易业22326万元。农业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达到8328万元,个体私营经济超常规发展,其发展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个体工商户达到6803户,私营企业78个,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3861人。

在抓好工业发展和商贸流通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强化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壮大烤烟、林果业、畜牧业、矿业和蚕茧五根支柱,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特色产品和特色经济。以把会理建成全省优质水稻基地、优质烤烟基地、优质石榴基地、优质蚕茧基地和以黑山羊圈养为主的草食畜基地,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思路。把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认真落实科技兴粮措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抓好黑山羊圈养和生猪为龙头的畜牧业;加强天然林保护,抓好国家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坡改梯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水利建设。全县现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26座,小型水利工程1306处,微型水利工程14.3万口,水利总蓄引水能力1.4亿M3。加强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小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5.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 38.6%。加强了对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2000年底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3.4万公顷。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结束,全县已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率达到98.5%。农村经济全面稳定发展,2002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7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1.5万吨,肉类总产量5.7万吨,烤烟产量2.2万吨,水果产量6.1万吨。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被授予“小康县”的称号。

二、经济区位

经济区位编辑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正南端,地处攀西资源开发区腹心,西连攀枝花,南

43

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邻。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重地,为古丝绸南路必经要塞,古时有川滇锁钥之称。近几年来,会理县各项经济指标在凉山州17个县市名列前茅。

三、农业

1、农业发展

会理是全国烤烟、石榴生产第一县,全国粮食、生猪生产大县,国家黑山羊核心群繁育基地县,全省麻疯树种植第一县。

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蚕豆、豌豆、黄豆、四季豆、红苕、高粱、荞麦、燕麦、大麦等;主要油料作物有油菜、兰花籽、花生等;

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甘蔗、蔬菜等; 主要水果有石榴、柑橘、梨、柿、酸角等;

主要牲畜有猪、羊、牛、马、驴、骡、鹿及家禽等;

主要经济林有华山松、麻疯树、印楝、红豆杉、板栗、核桃、花椒等。

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做优黄(烤烟)、红(石榴)、黑(猪羊)、绿(生态)、白(粮食)五大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200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21.34亿元,比1985年增长19.58倍,年均增长16.04%。

粮食生产 2005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53万亩,亩产313公斤,总产量22.37万吨。其中谷物播种面积58.24万亩,总产量19.05万吨;豆类播种面积7.54万亩,总产量1.55万吨;薯类播种面积5.74万亩,总产量1.77万吨。全县油料播种面积3.1万亩,总产量1636吨;糖类播种面积4100亩,总产量3万吨。

2、特色农业

畜牧业生产 2005年,全县大牲畜合计20.91万头,其中牛16.68万头,出栏2.1万头;马1.27万头,出栏230头;驴2.27万头,出栏314头;骡0.69万头,出栏312头。生猪存栏76.36万头,出栏81.53万头;羊存栏65.63万只,出栏37.86万只;家禽存栏162.4万只,出栏219.8万只;肉类总产量7.74万吨。

会理黑山羊,是四川省六大山羊品种之一,目前会理黑山羊存栏是56万只,年出栏40万只,主要是销往广州,深圳,海南等一些沿海的城市,通过转口贸易呢,也远销东南亚市场。

黑山羊以其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遗传性稳定,肉质细嫩,膻味轻,味鲜而不腻,品质优良著称。会理县是建昌黑山羊的中心产区,是国家黑山羊核心群繁育基地。

黑山羊生长发育快

由于减少了游走觅食活动,饲草转化成羊肉的比例提高,单位草量能产出更多的羊肉,饲养周期可缩短一半时间,周转快,效益高。

积肥多

放养一只羊年平均积肥500kg,而圈养时为1000kg。 疾病少

产羔成活率高。放养山羊由于“风餐露宿”,容易感染疾病,而且不容易及时发现病羊,所以羔羊夭折现象经常发生。圈养山羊可以进行精细管理,不喝脏水,染病机会少,因而母肥仔壮,成活经几乎可达100%。

促进植被的恢复,解决林牧矛盾

有利于饲草业商品化,带动草食动物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44

烤烟生产 会理是全国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优质烤烟产区,烤烟是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会理气候、土质酷似云南玉溪,有“天府云烟之乡”的美称,所产烟叶色泽好、纯度高,阴燃保火力强,干性好。2005年,全县进一步加大烤烟生产力度,烤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县种植烤烟15.28万亩,总产烟叶达到59.56万担,较上年净增15.23万担;烟农总收入达到3.21亿元。

4月9日,会理县召开了2012年烟叶移栽现场培训会和烤烟预整地暨大田移栽工作会,并强调要乘势而进,攻坚克难,确保全县烤烟生产任务圆满完成。

当日,在益门镇大磨移栽现场,会理县烟草公司负责人现场讲授了烟叶移栽的技术规范,烟技员进行了现场演示,要求标准整地,规范提埂,做到拉线开箱、定向起垄、垄向平直、垄体饱满、沟沟相通、排水通畅;移栽前一天进行浸窝,深栽并浇足定根水,及时覆盖干土、地膜,疏密有致、规范移栽,保证移栽质量,实行100%地膜移栽。益门工业园还就该园区在烤烟种植上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交流。同时,现场会还演示了机械化培土、覆膜、移栽等。

45

据悉,今年,会理县将按照26万亩、78万担组织生产,按42个级72万担签订合同,确保35个级67.1万担收购任务完成;力争均价达21元/公斤以上,烟农收入7亿元以上,烟叶税1.5亿元以上。该县将在4月20日以前全面完成预整地工作。太平、益门各乡镇及其它冷凉烟区在4月30日前移栽结束;红旗、鹿厂、黎溪、通安各坝区乡镇在5月10日前移栽结束;金沙江、城河流

46

域低海拔烟区在5月20日前移栽结束。

石榴生产 会理是中国石榴之乡、国家农业标准化优质石榴示范县,会理石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会理所产“青皮软籽石榴”果大(单果重1250克)、色鲜、粒大、籽软、汁多,享誉海内外,荣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绿色食品证书。2005年,全县石榴种植普及到22个乡(镇),种植农户达到2.6万户,种植面积达13.5万亩,总产量6300万公斤,产值1.51亿元,受益人口12万人。 会理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南部、山川秀美、资源富集。境内盛产青皮软籽石榴,素有中国 会理石榴 “石榴之乡”美誉。 “会理石榴”[1]原产地会理位于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区域内气候属国内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日照时数多,蒸发旺盛;雨量集中,干湿季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会理石榴果大皮薄、色泽艳丽、粒大籽软、味甜汁多的内在品质。 47

会理国际石榴节

会理石榴在国际果蔬交易会上受青睐

在2006年11月10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广州)国际果蔬交易会上,会理县积极组织石榴参展,会理石榴以其优良的品质受到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内外众多经销商的青睐。 会理石榴展台上晶莹剔透的石榴籽粒巨幅图和累累果实图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会理石榴获得的众多金奖展示图让人信服,许多国内外游商纷纷举起相机拍照。客商们驻足品赏果盘中的石榴,粒大味甜的“会理石榴”受到了大家啧啧称赞,吸引客商们进一步详细咨询。会理县农业局、县石榴营销协会人员在现场积极宣传会理石榴。 做出口经营生意的马来西亚客商鲍尔?史帝文对会理石榴颇感兴趣。“以后石榴成熟时,一定到会理具体考察,把石榴销往马来西亚。”通过品尝和详细了解后,鲍尔?史帝文充满信心地说。

“会理石榴甜味足,好看又好吃。我们公司将把会理石榴纳入韩国进口业务。”韩国果蔬进出口贸易公司代表理事崔定铉对会理石榴的前景非常看好。

泰国、香港、澳门、北京、福建等国内外各地的客商纷纷在会理石榴展台围着咨询。采购商们与参展工作人员纷纷交换联络信息,希望今后能加入到会理石榴的营销体系中,参与会理石榴果品的营销。

48

会理青皮软籽石榴代表四川省参加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宣传了会理石榴,提高了会理及会理石榴在全国的知名度,为广大的石榴种植户今后石榴销售在全国走红乃至走出国门,销往东南亚各国奠定了基础。

2007年,会理县铜矿村与上海圳海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石榴首批出口至欧洲的订单,400吨优质石榴成功销往欧洲市场。这是该村继成功开拓东南亚和中东市场之后,积极向准入门槛极高的欧洲市场进军的又一成功之举。

理石榴畅销于国内高档水果市场。2007年,会理石榴远销意大利、泰国、俄罗斯等国,截止到11月6日,会理石榴产量1.87亿斤,实现果品产值3.78亿元。

会理县委、县政府把“会理石榴”作为当地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支柱产业,致力于可持续发展。2010年,会理石榴种植面积已达24.38万亩,果品产量达24万吨,果农收入达9.1亿元,果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市和东南亚、中东及欧美各国。会理石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运输、劳务、包装、住宿、餐饮、农资、营销等行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产业多元化。

3、林业生产

全县有经果林面积21.29万亩;全县累计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设15.26万亩,建成优质华山松基地20万亩、优质蚕桑基地1万亩、栽植直杆桉5万亩,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005亩、飞播造林1.2万亩;200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8%;林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林业产值0.9亿元,较上年增长8.78%。

1、华山松

华山松别名五须松(四川),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用材树种,具有繁殖容易、木材性质优良、生长快等特点,是目前会理山区群众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会理天然华山松5年郁闭成林开始挂果,8-10年进入盛果期,种子可食用,也可榨油,营养价值高。2006年会理市场价为15-20元/公斤。经加工上市的开心松子每公斤可达50-60元,是走亲访友馈赠的纯绿色佳品。华山松木材性质优良适宜多种旋制品,建筑、雕刻、家俱等用材,目前当地市场价格为每立方米800-1200元。华山松在园林中可用作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及林带树、亦可用于丛植、群植,并系高山风景区优良风景林树种,会理主要适宜在县北的益门、太平两区海拔1400-2700米的阴坡、半阴坡的宜林土地上种植。

4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gl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