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本土文化植根在孩子心中

更新时间:2024-01-31 18: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让本土文化植根在孩子心中

泗阳县实验小学 胡亮 邮编:22370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必修课程。我校充分利用地域特色资源,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以生为本,全员参与,突出本土特色”的建设思路,确立了“践行本土文化”这个实践活动主题,重点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结合本地的名人文化,地名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地方戏曲,习俗文化,民间工艺等,让学生讲家乡事,唱家乡歌,描家乡图,观家乡景,编家乡书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在校园中展示,在课堂中渗透,在社会实践中实施,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新亮点,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学校朝着个性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一、让孩子讲家乡事——知家乡人

挖掘本土资源,首先从宣传家乡人与事开始。为了让孩子们立足家乡地,胸怀强家志,心藏家乡事,甘为家乡人,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我爱泗阳”“我是泗阳人”等主题演讲;每年四月份定为革命传统教育月,向孩子们宣讲家乡的名人轶事,如泗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孙耀宗烈士,抗日战争时期的父子烈士吴翠轩、吴森仁,解放战争时期的魏其虎烈士,六塘河畔的女英雄董振英烈士,荣获雷锋式好干部称号的曹翠江烈士;民警丁友国同志;革命烈士卢集镇张士广同志等英雄事迹;平时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校园网页、班级橱窗、校园文化长廊等广泛宣传泗阳人文风情,如:泗阳历史名人张相文父子、科学怪才王预等历史名人;泗阳拾金不昧的士司机左臣,助人为乐楷模张雅丽、危险时刻挺身而出的保安朱士领等现代好人。用身边的榜样感染和带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从小立志,长大为建设家乡建言献策,争光出力。

二、教孩子唱家乡歌——赞家乡美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其次从唱家乡歌曲入手。家乡歌曲都是根据本地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编写,唱起来亲切感人,领人豪情满怀。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我校要求音乐教师把《美丽泗阳》歌颂家乡的歌带进音乐课堂,让孩子们学唱我们家乡的歌,如《淮海戏》,《云渡村的民谣》《泗阳落实之歌》等;孩子们在嘹亮的歌声中唱出了作为泗阳人的热情与豪迈,每一首优

1

美的歌曲都抒写着泗阳人民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真诚赞美,心中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种做法,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双赢效果。

三、让孩子描家乡图——绘家乡画

挖掘本土资源离不开对家乡印象的认识。学校少先队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以“我心目中的泗阳”为主题的家乡印象描绘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仔细观察,找出自己心目中的泗阳印象,并把它画下来、拍下来或写下来,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作品展。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捕捉到一个个具有泗阳标志的家乡印象,美丽的古黄河湿地公园、魅力四射的泗阳夜景、奔放豪迈的广场喷泉、高大雄伟的泗阳大桥、风景如画的意杨林,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同时,还有些同学从另一种角度去观察,画出的家乡印象有敞开的下水井,被踩扁的垃圾等等。也有的同学画出了家乡未来清澈的河水,高大的楼房,完全现代化的教室等,他们用笔,用镜头记录并描述着自己对家乡现在的印象,描绘着自己对未来家乡美好的憧憬。这一项活动共评选出优秀绘画、摄影及作文100余篇(幅)。次项活动的开展,既让孩子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泗阳,增强了他们作为泗阳人的自豪感,也让他们找到了一些存在的不足,告诫他们美丽的家乡要靠我们泗阳人民共同维护,有损于家乡形象的事坚决不能做,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向往,从而激励他们发奋学习,练好本领,将来服务家乡,建设家乡。

四、领孩子编家乡书——扬家乡韵

挖掘本土资源,创建地方特色,提升学校文化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途径。为了让我校师生深入了解家乡泗阳的发展和变化,增强爱家爱国之情,我们几经尝试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本土文化资源,把组织学生编写校本教材作为开展工作的突破口,学生利用节假日,通过走访专家学者,古稀老人,查阅档案馆资料,网上查询,实地考察等方式,自己动手,搜集本土文化资料,亲身实践,返校后在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下成立编写小组,编写校本教材。学校每两年就组织学生编写一期融当地文化和时代发展为一体的校本教材。先后编写了《爱我泗阳》、《运河采风》、《美丽的校园》《璀璨的文化》《驰名的特产》《旖旎的风光》《兴旺的百业》《愉快的劳动》《好习惯养成——快乐成长》等校本教材,我校申报了“江苏省少先队杨树文化研究院建设”特色项目学校。编印了《小杨树》校本教材。家乡文化的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这些校本教材也成为我校地方课的主要脚本,这些内容寓教育于活动中,寓活动于教育中,并不断拓展深化,与教学活动对接,与民族传统文化对接,与思想教育对接,相互依托,相互搭手,有抓手,有扶手,有血有肉,脱离了简单的说教,学生喜闻乐见。通过实践,既增强了师生对家乡文化的深入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也践行了泗阳实小 “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 的办学宗旨。

五、带孩子观家乡景——品家乡味

我们深深地知道本土文化的浸润需要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亲身去体会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教育囿于课堂,而应拓展多样化的教育渠道,带领孩子参观游览家乡的风景名胜,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如去泗水王陵,杨树博物馆,棉花博物馆,农耕博物馆,张相文故居??感受家乡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去风景秀美的森林公园、生态公园,苏北绿色“氧吧”——林中自驾游,运河风光带,六塘河畔,洪泽湖畔,让学生亲密接触自然,感受家乡巨变。带孩子们走进洋河集团,泗绢集团,千仞岗服饰,顺洋木业,勇仕照明??,感受劳动者的们辛苦,泗阳经济的腾飞。让孩子搜集地方特产,如八集的小花生、洋河的车轮饼、穿城的大饼、新袁的羊肉、三庄的金针菜等感受家乡物产丰富。

另外我们与看守所民警联系建立“大手牵小手”的法制教育基地,与体委建立体育阳光活动基地;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组织学生春游、秋游,红领巾小记者社团先后到敬老院,慰问演出;草莓园,采摘草莓,参观张相文故居等地方进行采风。

这样使本土文化真正地在孩子们身上生根发芽,并得以传承。因此,挖掘本土文化应着重于激活本地的教育资源使之有效地得以开发与利用。众所周知,传统的校园文化,缺乏创新。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内容具有相同性,缺少了独特的东西,而本土文化的介入将大大地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因为本土文化素材是校园文化建设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是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宗教、建筑等方面知识的补充,本土文化的精髓加强了校园文化的渗透,有助于孩子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健康人格,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校园文化发展的途径虽然有很多,但立足于本土文化则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因为它源于实践、源于真情感知,从而实现从知到行的

3

转化,不仅培养了本土文化的传承精神和热爱意识,而且构建了美好的精神家园。

由于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

1.建构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通过“良好习惯养成”、“锻炼健康体魄”、 “书香润泽童年”、“践行本土文化”四个实践活动课模块的实施形成了“年有主调,月有主题、周有活动、校有园地”的活动局面。

2.研发出了一批既贴近生活,又具浓郁乡土气息的课程资源.

3.增强了教师的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师生获得奖励人数多,李芬老师获市、县综合实践课评比一等奖、胡亮老师获市劳动与技术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李苏林老师获县综合实践活动课评比一等奖。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丰富了课外知识,改进了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学生不但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了新的改观,并且在研究意识上有很大提高。

4.建立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管理体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学校办学更具特色,涌现了许多优秀指导教师。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giw.html

微信扫码分享

《让本土文化植根在孩子心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