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语言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06-03 16:1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议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语言的影响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这种经济具有浓厚的封闭性和内向性,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而西方文化源于欧洲,源于其地理位置、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这样,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文化也就具有了开放性和外向性的特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具有很大的差异。了解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宏观上理解语言的特点,微观上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及处理能力。

关键词: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差异;语言

思维方式主要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成(陈新夏等,1988)。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复杂的系统。而且,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结构规定着思维方式的性质、类型和特征,产生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承担者。也就是说,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属于文化现象背后的、对人类文化行为起支配作用的稳固因素。(张忠利、宗文举,2OO2)因此,研究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对提高人类思维能力,推动人类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主要差异

左飚曾指出,在思维方式上,西方文化如同直线切划,细分明析,注重抽象推理;中国文化犹如圆环内封,综合观察,寻求知觉顿悟。(左飚,2001)对此,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1,内向性与外向性

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中国人很难与外界取得联系,所以,中国人大都具有求稳的心理和好静的性格。关于这一点,梁启超也曾指出,中国“国境西界葱岭以与中亚及欧洲之文化隔绝,南界喜马拉耶以与印度文化隔绝,缺乏机缘以与他系文化相摩历相资长,故其文化为孤立的、单调的、保守的。”(任天成,1987)老子的《道德经》称道虚静,倡导平心静气,不可争名夺利。所以大多数中国人都安分守己,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这样,他们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没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西方大多数国家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欧洲海岸线曲折,多天然良港,适合发展海洋贸易和海洋运输。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商品经济就很发达。商品经济的特点就是互通有无,具有开放性和外向性。外向性思维使西方人具有求变的心理和好动的性格。赫拉克利特曾指出,斗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的。而且,西方的外向性也促使他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如,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明确地否定了地球不动的地球中心说,以及冒险家哥伦布等人对于“新大陆”的发现,都是西方人勇于探索,外向性格的体现。

2.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人类思维方式可以分为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非理性思维)两种基本类型。(张忠利、宗文举,2002)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整体思考,因而通常都是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在古

代中国,哲学家们就提出“诚明之知”、“藏识”、“顿悟”等表达直觉含义的观点。庄子认为,穷竭思虑充其量不过是获得“小知”,而神秘直觉则能达到“大知”。中国化的佛教是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著称的,是以“顿悟成佛”为精髓的。(张忠利、宗文举,2OO2)孟子的“诚”、老子的“道”、玄学家的“无”、物理家的“太极”,都靠直觉、灵感、顿悟来领会,而不用逻辑推理去论证。

西方思维传统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爱因斯坦在总结西方文化成就时曾指出:西方科学的成就应归公于两大因素,即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和近代兴起的科学实验活动。在形式逻辑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三大基本规律,创立了演绎推理的三段论,这对人类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逻辑思维成了西方思维的一大特征。对于西方文化的逻辑性最好的解释或许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是理性的动物”。荷马史诗中,虽然人是卑微的,神的力量和地位远远高于人,但神却是理性化的和人性化的。希腊的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于对知识的看重。苏格拉底说“善即知识”,并将逻辑思维精神贯注到社会领域。西方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思维的公理化、形式化和符号化,并衍生出相关的逻辑系统。所以西方人重视认识论和方法论,重视语言分析,都与思维方式的逻辑性密切相关。

3.整体性与分析性

中国的小农经济使人们认识到自然与人的密切关系。所以从很早的时候,人们就有了“天人合一”的意识。“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最早使用“天人合一”概念的,现在所能查到的出处,是张载的《正蒙》。此前,能够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也比较多。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局其一焉。”(《老子》第二十五章)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齐物论》)又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庄子 达生》)这一说法很形象,表明人与天地之间就像儿女与父母之间那样,同为一家,不可分离。(李清良,2001)而对于这一思想最早作出论证的则是董仲舒。其名言是:“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 阴阳义》)在董仲舒那里,天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的天,当然,也是一个主宰世界,可以和人感应、能够给人以吉凶祸福的天。整体思维观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表现也极为明显。如,中国的姓氏是家族整体的姓在前,而个人的名字在后。再如,汉语中,提到地方时,先说大后说小。

西方文化注重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导致它强调个体。柏拉图首先提出了“主客二分”的思想。15世纪下半叶以后,自然科学进入对自然界进行分门别类研究并对事物进行分析解剖的阶段,主要采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和数学演绎法,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宏观走向微观,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考察和分析事物,于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占主导地位。(连淑能,21XI2)因为分析思维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加以研究,这就把部分、个体突出了,于是西方文化中产生了个体主义、自由主义的哲学观念。

二、对汉英语言的影响

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会造成用来表达这些思维方式内容的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语音、语法方面,也表现在思维方式差异方面。刘宓庆先生曾指出,“语言差异不仅仅是一个表层结构问题,它牵涉到我们的文化所衍生的喜闻乐见的表现法,更牵涉到一个民族的历史、哲学观所衍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刘宓庆,2001)

1.两种语言逻辑顺序不同

语言的结构及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该民族的文化:汉语的词汇结构和修辞方法与汉文化密切相关,英语同样与英美文化、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语句子中的修饰语既可以置于被修饰词前,亦可在其后,而汉语中修饰语往往在前。如, ght enough(足够大),something urgent(紧急的事情)等,都是将修饰语置后,与汉语语序恰恰相反。英语中时问、地点的排列顺序习惯从小到大,而汉语则是从大到小,如at 2:00pm.1st January,2oo6(2oo6年1月1日下午两点);Taiyuan,Shanxi,China(中国,山西,太原)。

2.汉语较笼统。英语较精确

在语言表达精确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也不尽相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从整体、全局出发,所以在表达时一般不是从一开始就精确地确定一个词或概念,而是习惯于在一种动态过程中,在意义的网络中确定其意义。(张卫中,1999)在表达时,汉语词语往往是靠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的。如,“你吃饭了吗?”这里的一个“饭”字可以表示早饭、午饭或晚饭,听话人只需要根据当时的时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明白说话人的意思。可是,英语中尽管有“Meal”一词与之相对应,但在实际运用中,较常用的表达法是“Did you have breakfast/lunch/dinner?”而不是“Did you have a meal?”再如,汉语中的“洗澡”,英语中也分得很细。汉语中的“我正在洗澡”若是译成英语的话必须说清楚是“I am taking a shower”或者“I am having a bath”。

3.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不同

西方人注重逻辑思维,英语中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化,所以无论英语句子有多长,其句子结构都很清楚。汉语则不同,中国人注重直觉思维,汉语缺乏丰富的形态变化,所以句子太长的话,容易造成逻辑混乱。认识到这一不同,对我们的翻译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如,“It is simple enough to say that since books have classes:fiction,biography,poetry-we should separate

them and take from each what it is right that each should give US.Yet few people ask from books what books Can give US.”在翻译这个英语句子时,我们必须要进行断句,句子重组,使之符合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方式。“既然书籍有不同的门类,~tpJ,说、传记、诗歌等,我们就应该把它们区分开来,并从每种中汲取它应当给我们提供的正确的东西;这话说起来固然容易,然而,很少有人要求从书籍中得到它们所能提供的东西。”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偏重内倾式、直觉式和整体式思维。而西方文化偏重外倾式、逻辑式和个体式思维。了解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两种语言,并加以分析、比较,来提高我们的英语学习与运用能力。本文仅仅论述了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两种语言在三个方面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将继续探讨思维方式对于语言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以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fk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