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下的《恋人絮语》

更新时间:2024-06-15 18: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下的《恋人絮语》

作者:俞航

来源:《艺苑》2014年第02期

【摘要】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是法国当代著名的理论家和思想家,他毕身致力于文本理论研究与文本写作实践。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他充分体现了多变与创新的特质。在《从作品到文本》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解构主义文本观,而《恋人絮语》则是这一文本观指导下的极具实践意义的解构主义文本。本文试图通过巴特的文本理论来分析其晚期著作《恋人絮语》。

【关键词】 罗兰·巴特;文本理论;《恋人絮语》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一、善变的罗兰·巴特

罗兰·巴特是法国当代著名的理论家和思想家,是20世纪60年代后法国知识界领衔人物之一。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罗兰·巴特有着一副不断变换的面孔,是一位推陈出新的大师。“翻开流行于西方学术界的思潮流派的经籍文献索引: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符号学,接受美学,释义学,解构主义……里面总有巴特的一席之地。马克思、萨特思辨的印痕,布莱希特和索绪尔理论的折射,克里斯蒂娃和索莱方法论的火花,德里达深沉隐晦的年轮,尼采的回声,弗洛伊德和拉康的变调在巴特笔端融合纷呈。”[1]1

巴特的不落俗套,拒绝固化是他留给我们最大的宝藏。善变是巴特内在气质上赋予其思想创新的最大动力。巴特的理论生涯有着两次重要的转变:如果说由马克思主义、神话学向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转变是巴特的第一次重大的转变,那么当巴特已经成为公众承认的结构主义大师之时,他又转向了解构主义——这是他的第二次重要转变。当人们还折服于他在结构主义领域取得的成就时,他已经由可读文本转向了可写文本,把结构主义整个颠倒过来了。正是善变使他没有在结构帝国里固步自封。对于巴特而言,结构主义体系已经饱和了,甚至走向僵化,如果抱守结构主义的话,只能将才智创新的发动机削减为工具箱里的工具。破除这个牢笼,寻找新的理论突破,为才智腾出发展的空间,这或许是罗兰·巴特从结构主义转向解构主义的内在动力。

在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巴特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固定的思想形象,而是始终以边缘的姿态展现着他独特的理论魅力和人格魅力。边缘既可能是孤独的,也可能是激进的,另一方面,边缘也代表着冷静和独创。巴特几乎一辈子游离于大学之外。大学代表着中心体制,代表着思想界的中心。而巴特则以自己的方式站在公众之外,站在边缘。然而,这种边缘性的存在依然有着大批的拥趸,他的优雅和美文很快使得独立的理论话题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中心,为此,巴特自身善变的特质使他无法停留,再次出发,去寻找新的理论基点和创新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f9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