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04 01: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前言

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是汽车设计的更新和提高。近几年来,随着用户对产品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汽车产品开发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特别是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出现。汽车设计方法有了新的飞跃,设计过程彻底改变,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明显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使得设计周期大大缩短。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不少汽车公司已经大量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汽车进行辅助设计,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并正朝着智能型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而我国汽车设计长期处于传统的低效的手工设计阶段,尽管近今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前后引进了许多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形成了批量生产汽车的能力。但是在汽车设计方面,尤其是在汽车的优化设计方面还与国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利用计算机进行最优化设计,是在六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国内在近几年才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汽车设计中采用最优化技术的历史时间很短,但其进展的速度确实十分惊人的。无论在机构综合,通用机械零部件设计方面,还是在各种专业机械和工艺装备的设计方面都由于采用了最优化技术而取得了显著成果。发展速度如此迅猛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实践中有大批最优化的问题等待人们去解决,另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机日益广泛的使用,为采用最优化技术提供了一个得力的计算工具。

运用计算机进行汽车最优化设计,对整个汽车设计学科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使许多过去无法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获得了重大突破,可以说它正在引起机械设计领域里的一场革命。优化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尽管目前还不很成熟和完善,但正在日益广泛的受到人们的重视。

转向梯形机构是汽车转向传动机构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在汽车转向系统中为了减少轮胎磨损,减小转向力,保证汽车转向时的内、外转向轮尽可能作纯滚动,这一要求由转向梯形机构的几何性能来实现。汽车的转向梯形对于汽车的工作状况,譬如汽车的安全驾驶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前技术人员往往通过FORTRAN或VISUAL、C++等计算语言,利用复合变形法、惩罚函数法、简约梯度法等现代设计理论的方法来进行最优化设计;但苦于没有标准的子程序可以调用,技术人员往往将自己编好的程序逐条敲入计算机,然后进行调试,最后进行最优化设计,这样的程序当其中任何一条语句有了毛病,甚至调试不当(如数组维数不匹配),那可能导致错误结果的出现。为此,本文通过调用

1

MATLAB中的优化工具箱(optimization toolbox)中的相关函数,只用了短短的十多行MATLAB语句就可以实现对转向梯形的最优化设计。

2

目录

一、转向梯形的介绍……………………………………4

二、MATLAB………………………………………………5

三、优化设计的发展和应用概况………………………7

四、转向梯形结构方案分析……………………………10

五、选择匹配车型………………………………………13

六、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14

七、MATLAB编程…………………………………………18

设计小结…………………………………………………21

参考书目…………………………………………………22

3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车辆专题课程设计的目的

车辆专题课程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实践环节。通

过本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各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的能力,使之初步掌握汽车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建立设计模型的方法等。

(二) 设计任务、设计题目与内容

1、设计任务

就下列设计题目,在预定教学时间(2周)内完成10000字左右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格式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有关规定。 (二)设计题目: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

(三)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设计步骤

(1)阅读参考资料[2]第22章汽车转向系(PP247~261),参考资料[1]第7章转向系设计(PP219~253)。

(2)建立整体式(或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确定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3)在红旗、捷达、奇瑞等车型中选择配套参数([6]、[7]等),选择合适的优化求解方法([5]),求解优化模型。

(4)建议编程语言:C语言,MATLAB/ toolbox/ optim。

制程序进行汽车转向梯 形机构的最优化设计其特点简洁方便可靠文章最后对 最优化结果进行了图形分析处理指出了人, 、、, 4

一、 转向梯形的介绍

转向梯形机构用来保证转弯行驶时汽车的车轮均能绕同一瞬时转向中心在不同半径的圆周上作无滑动的纯滚动。同时,为了达到总体布置要求的最小转弯直径值,转向轮应有足够大的转角。为此,转向梯形应保证内、外转向车轮的理想转角关系如式(1)所示。图1是转向梯形示意图:

图1转向梯形示意图

转向梯形机构分为整体式和分段式两种。整体式用于非独立悬架的转向轮;分段式用于独立悬架的转向轮,本车采用非独立悬架系统,故而使用整体式转向梯形。整体式转向梯形是由转向横拉杆、转向梯形臂、和汽车前轴组成。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调整前束容易,制造成本低;主要缺点是一侧转向轮向上、下跳动时,会影响另一侧转向轮。而分段式转向梯形两转向轮互不影响,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低。选择整体式或断开式转向梯形方案与悬架采用何种方案有联系。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案,必须正确选择转向梯形参数,做到汽车转弯时,保证全部车轮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行驶,使在不同圆周上运动的车轮,作无滑动的纯滚动运动。同时,为达到总体布置要求的最小转弯直径值,转向轮应有足够大的转角。

5

二、MATLAB

1、MATLAB简介

MATLAB 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FORTRAN等语言完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并且mathwork也吸收了像Maple等软件的优点,使MATLAB成为一个强大的数学软件。在新的版本中也加入了对C,FORTRAN,C++ ,JAVA的支持。可以直接调用,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实用程序导入到MATLAB函数库中方便自己以后调用,此外许多的MATLAB爱好者都编写了一些经典的程序,用户可以直接进行下载就可以用。

2、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Cleve Moler为了减轻学生编程的负担,用FORTRAN编写了最早的MATLAB。1984年由Little、Moler、Steve Bangert合作成立了的MathWorks公司正式把MATLAB推向市场。到20世纪90年代,MATLAB已成为国际控制界的标准计算软件。

3、Matlab的优势和特点 matlab特点:

●此高级语言可用于技术计算

●此开发环境可对代码、文件和数据进行管理

●交互式工具可以按迭代的方式探查、设计及求解问题

●数学函数可用于线性代数、统计、傅立叶分析、筛选、优化以及数值积分等

●二维和三维图形函数可用于可视化数据 ●各种工具可用于构建自定义的图形用户界面

6

●各种函数可将基于MATLAB的算法与外部应用程序和语言(如 C、C++、Fortran、Java、COM 以及 Microsoft Excel)集成[2]

7

三、优化设计的发展和应用概况

1、概述

在人类活动中,要办好一件事(指规划、设计等),都期望得到最满意、最好的结果或效果。为了实现这种期望,必须有好的预测和决策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优化方法就是各类决策方法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历史上最早记载下来的最优化问题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00年左右),他指出:在周长相同的一切矩形中,以正方形的面积为最大。十七、十八世纪微积分的建立给出了求函数极值的一些准则,对最优化的研究提供了某些理论基础。然而,在以后的两个世纪中,最优化技术的进展缓慢,主要考虑了有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发展了一套变分方法。

六十年代以来,最优化技术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主要是近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速发展,提出了许多用经典最优化技术无法解决的最优化问题。为了取得重大的解决与军事效果,又必将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客观需要极大地推动了最优化的研究与应用。另一方面,近代科学,特别是数学、力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以及专业理论、数学规划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为最优化技术提供了有效手段。

机械优化设计应用的发展历史,经历了由怀疑、提高认识到实践收效,从而引起广大工程界日益重视的过程。从国际范围看,早期设计师习惯于传统设计方法和经验设计。传统设计由于专业理论和计算工具的限制,设计者只能根据经验和判断先制定设计方案,随后再对给定的方案进行系统分析和校核,往往要经几代人的不断研制、实践和改进,才能使某类产品达到较满意的程度。由于产品设计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和设计周期要求日益缩短,传统设计已越来越显得不能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设计师为了掌握优化设计方法,需要在优化理论、建模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进行知识更新;此外,在60~70年代,计算机价格昂贵,企业家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效果,故当时在应用实践方面多数限于高等院校、研究所和少数大型企业中开展。从70年代到80年代,计算机价格大幅度下降,年轻一代设计师茁壮成长,优化设计应用的诱人威力,市场竞争日益激化,作为产品开发和更新的第一关是如何极大地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和降低设计成本已成为企业生存的生命线,从而引起广大企业和设计师的高度重视。特别是CAD/CAM以及CIMS(计算机

8

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使优化设计成为当代不可缺少的技术和环节。用优化设计方法来改造传统设计方法已成为竞相研究和推广并可带来重大变革的发展战略,优化设计在设计领域中开拓了新的途径。

现在,最优化技术这门较新的科学分支目前已深入到各个生产与科学领域,例如: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工程、运输工程、生产控制、经济规划和经济管理等,并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年来,为了普及和推广应用优化技术,已经将各种优化计算程序组成使用十分方便的程序包,并已进展到建立最优化技术的专家系统,这种系统能帮助使用者自动选择算法,自动运算以及评价计算结果,用户只需很少的优化数学理论和程序知识,就可有效地解决实际优化问题。虽然如此,但最优化的理论和计算方法至今还未十分完善,有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可以预测,随着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最优化技术必将获得更广泛、更有效的应用,它也必将得到更完善、更深刻的进展。 (1)来源:优化一语来自英文Optimization,其本意是寻优的过程。 (2)优化过程:是寻找给定函数取极大值(以max表示)或极小(以min表示)的过程。优化方法也称数学规划,是用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及确定最优解的数学。

(3)优化设计: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和现有的技术条件,应用专业理论和优化方法,在电子计算机上从满足给定的设计要求的许多可行方案中,按照给定的指标自动地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4)优化过程: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可以用如下的框图来表示: 分类:

在工程优化原理和方法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优化设计、优化试验和优化控制三个方面。根据优化问题的不同特征,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有无约束分:无约束优化问题和有约束优化问题。 (2)按设计变量的性质分:连续变量、离散变量和带参变量。 (3)按问题的物理结构分:优化控制问题和非优化控制问题。

(4)按模型所包含方程式的特性分: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二次规划和几何规划等。

(5)按变量的确定性性质分:确定性规划和随机规划。

根据优化设计特点和应用的发展概况,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优化设计方法的发展

早在14世纪,即出现黄金分割法和分数法的一维搜索法的基本思想,

9

到本世纪50年代才从数学上完成严格证明。本世纪50年代提出线性规划和梯度法,60年代出现多维非线性约束规划的罚函数法。60~70年代,各种优化方法的提出达到一个高峰,并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还出现了一批商品化的优化方法软件,对推动应用起了很大作用。进入80年代,原来留下的难题和应用中提出的新需求取得重要进展。我国第一本“最优化计算方法程序汇编”于1983年出版;在“六五”和“七五”规划中相继研制了OPB-1优化方法程序库;专门处理混合离散规划的程序和专著也已出版。此外还有一些散见在有关著作和期刊中的方法程序。所有这些,对发展我国机械优化设计应用所必须的优化方法程序已具备良好的条件。

(2)建立数学模型的发展

建立正确、实用的数学模型是优化设计成败的关键。但在建模方法和技巧方面远远落后与优化方法的发展,其原因是优化方法的发展才推动优化设计的应用,且应用的早期只限于简单的零部件。由于建模与具体设计对象密切有关,机械设计又具有较强的个性,使建模理论一时还难以形成。60~70年代国际上出现一些建模专家,但对机械优化设计缺乏具体的指导作用。80年代,国际上每2年举行一次数学建模学术会议,在数学建模方面已有实质性的进展。 (3)作为CAD/CAM中资源库的发展

目前CAD主要限于分析计算和绘图功能,是设计后期的重要工作。如何构思设计本身,向设计的前沿渗透,是CAD的发展方向之一。作为设计过程来说,当设计方案和原理初步形成,采用优化设计可以在确定结构参数过程中评价方案的优劣和技术性能的满足程度,是解决设计本身向设计前沿的一个桥梁或过渡。

CAD应向图示化、集成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发展,逐步达到设计自动化。作为CAD资源之一的优化设计和模型库,也应与此相应发展。

10

四、转向梯形结构方案分析

1、整体式转向梯形

整体式转向梯形是由转向横拉杆l,转向梯形臂2和汽车前轴3组成,如图7-30所示。

其中梯形臂呈收缩状向后延伸。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调整前束容易,制造成本低;主要缺点是一侧转向轮上、下跳动时,会影响

图7—30 整体式转向梯形

1—转向横拉杆 2—转向梯形臂 3—前轴 另一侧转向轮。

当汽车前悬架采用非独立悬架时,应当采用整体式转向梯形。整体式转向梯形的横拉杆可位于前轴后或前轴前(称为前置梯形)。对于发动机位置低或前轮驱动汽车,常采用前置梯形。前置梯形的梯形臂必须向前外侧方向延伸,因而会与车轮或制动底板发生干涉,所以在布置上有困难。为了保护横拉杆免遭路面不平物的损伤,横拉杆的位置应尽可能布置得高些,至少不低于前轴高度。 2、断开式转向梯形

转向梯形的横拉杆做成断开的,称之为断开式转向梯形。断开式转向梯

11

形方案之一如图7-31所示。断开式转向梯形的主要优点是它与前轮采用独立悬架相配合,能够保证一侧车轮上、下跳动时,不会影响另一侧车轮;与整体式转向梯形比较,由于杆系、球头增多,所以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并且调整前束比较困难。

图7—31 断开式转向梯形

横拉杆上断开点的位置与独立悬架形式有关。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常用图解法(基于三心定理)确定断开点的位置。其求法如下(图7-32b): 1)延长KBB与KAA,交于立柱AB的瞬心P点,由P点作直线PS。S点为转向节臂球销中心在悬架杆件(双横臂)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当悬架摇臂的轴线斜

置时,应以垂直于摇臂轴的平面作为当量平面进行投影和运动分析。 2)延长直线AB与KAKB,交于QAB点,连PQAB直线。 3)连接S和B点,延长直线SB。

4)作直线PQBS,使直线PQAB与PQBS间夹角等于直线PKA与PS间的夹角。当S点低于A点时,PQBS线应低于PQAB线。

5)延长PS与QBSKB,相交于D点,此D点便是横拉杆铰接点(断开点)的理想的位置。

以上是在前轮没有转向的情况下,确定断开点D位置的方法。此外,还

12

要对车轮向左转和向右转的几种不同的工况进行校核。图解方法同上,但S点的位置变了;当车轮转向时,可认为S点沿垂直于主销中心线AB的平面上画弧(不计主销后倾角)。如果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横拉杆长度在不同转角下都相同或十分接近,则不仅在汽车直线行驶时,而且在转向时,车轮的跳动都不会对转向产生影响。双横臂互相平行的悬架能满足此要求,见图7-32a和c。

13

五、选择匹配车型

底盘详细参数列表 批次: 底盘id: 2001E4 1222571 企业名称: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底盘型号: KLQ6126T 产品名称: 客车底盘 企业地址: 苏州市虎丘路一号桥 注册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苏虹东路288号 生产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苏虹东路288号 企业网址: - 电话: 邮编: 规格: 0512-62582091 215123 长: 11750 宽: 2400 高: - 依据标准: GB17691-2001第二阶段,GB3847-2005 E_mail: 传真: 汽车序号: yujian429@sohu.com 0512-62582081 - 底盘类别: 产品商标: 三类 金龙牌 燃油类型: 柴油 转向形式: 方向盘 轴数: 2 轴距: 轮胎数: 轮距: 6180 6 2020 / 1860 弹簧片数: 8/10,10/12,-/- 轮胎规格: 11.00R20,11R22.5,11.00-20 总质量: 16500 整备质量: 5500 最小转弯直径 接近离去角: 30 11/9 挂车质量: 前排乘客: 前悬后悬: - null - 最高车速: 110 发动机型号: YC6A240-20;YC6G270-20 发动机生产企业: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排量(ML): 7252;7800 功率(ML): 177;199 14

六、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

汽车转向行驶时,受弹性轮胎侧偏角的影响,

图7—32 断开点的确定

所有车轮不是绕位于后轴沿长线上的点滚动,而是绕位于前轴和后轴之间的汽车内侧某一点滚动。此点位置与前轮和后轮的侧偏角大小有关。因影响轮胎侧偏角的因素很多,且难以精确确定,故下面是在忽略侧偏角影响的条件下,分析有关两轴汽车的转向问题。此时,两转向前轮轴线的延长线应交在后轴延长线上,如图7-33所示。设i、o。分别为内、外转向车轮转角,L为汽车轴距,K为两主销中心线延长线到地面交点之间的距离。若要保证全部车轮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行驶,则梯形机构应保证内、外转向车轮的转角有如下关系

??Kcot?o?cot?i? (7-23)

L若自变角为

?i?f??o??arccot?cot?o?KL? (7-24)

?o,则因变角?i的期望值为

15

图7—33 理想的内、外车轮转角关系简图

现有转向梯形机构仅能近似满足上式关系。以图7-33所示的后置梯形机构为例,在图上作辅助用虚线,利用余弦定理可推得转向梯形所给出

'?i的实际因变角为

?i'???arcsinsin????o?K?K??1?2coc????o??m?m??2K?2cos??cos????o??cos2???arccosmK?K??1?2coc????o??m?m??2

(7-25)

式中,m为梯形臂长;γ为梯形底角。

'?i所设计的转向梯形给出的实际因变角,应尽可能接近理论上的期望值

?i。其偏差在最常使用的中间位置附近小角范围内应尽量小,以减少高

速行驶时轮胎的磨损;而在不经常使用且车速较低的最大转角时,可适当放宽要求。因此,再引入加权因子?0??o?,构成评价设计优劣的目标

函数f?x?为

??i'??oi???i??oi??f?x??????oi????100% (7-26) ?i??oi??oi?0???omax将式(7-24)、式(7-25)代入式(7-26)得

16

??arcsinsin????oi?2f?x???omax?oi?0?????oiK?K??1?2cos????oi???m?m??K??arccot?cot?oi??L??K?2cos??cos????oi???cos2?arccosmK?K????1?2cos????oi?m?m?K??arccot?cot?oi??L??2?100%(7-27)

?1?x1????x???????x2??m?;?omax为外转向车轮最大转角,由式中,x为设计变量,

图7-33得

Dmin?a2式中,Dmin为汽车最小转弯直径;a为主销偏移距。

考虑到多数使用工况下转角?o小于20o,且10o以内的小转角使用得更加频繁,因此取

?1.5 ???o????1.0?0.5? ?omax?arcsinL 10???o?20? (7-28)

20???o??omax0???o?10?建立约束条件时应考虑到:设计变量m及γ过小时,会使横拉杆上的转向力过大;当m过大时,将使梯形布置困难,故对m的上、下限及对γ的下限应设置约束条件。因γ越大,梯形越接近矩形,f?x?值就越大,而优化过程是求f?x?的极小值,故可不必对γ的上限加以限制。综上所述,各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构成的约束条件为

m?mmin?0 (7—29) mmax?m?0 (7—30) ???min?0 (7—31)

mmax=O.15K。梯形臂长度m设计时常取在mmin=0.11K,梯形底角?min=70o。

此外,由机械原理得知,四连杆机构的传动角δ不宜过小,通常取

17

???min=40o。如图7-33所示,转向梯形机构在汽车向右转弯至极限位置

时达到最小值,故只考虑右转弯时???min即可。利用该图所作的辅助用虚线及余弦定理,可推出最小传动角约束条件为

cos?min?2cos??cos????omax??2m?0 (7-32)

?cos?min?cos??cos?K式中,?min为最小传动角。

?omax?arcsinLDmin?a2,故由式(7-32)可知,?min为设计变量m及γ的

已知

函数。由式(7-29)、式(7-30)、式(7-3 1)和式(7-32)四项约束条件所形成的可行域,如图

7-34所示的几种情况。图7-34b适用于要求?min较大,而?min可小些的车型;图7-34C适用于要求?min较大,而?min小些的车型;图7-34a适用介于图7-34b、c之间要求的车型。

图7—34 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的可行域

由上述数学模型可知,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问题,是一个小型的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可用复合形法来求解。

18

七、MATLAB编程

(一)、调用程序1:

function f=txjg_f(x) l=6.180; k=2.020; Dmin=30; a=0.0925; c1=0;

sitamax=asin(l/(Dmin/2-a)); sitamin=0;

sita=(sitamax-sitamin)/10;

%sitaout=linspace[sitamin,stamax,6]; %for i=1:1:10

for i=1:10

sitaout(i)=sitamin+i*sita;

if (sitaout(i)>=0)&(sitaout(i)<=10*pi/180) w=1.5;

elseif

(sitaout(i)>10*pi/180)&(sitaout(i)<=20*pi/180) elseif

(sitaout(i)>20*pi/180)&(sitaout(i)<=sitamax) w=0.5; end h=w;

fprintf('%3.4f ',h);

hd=(x(1)+sitaout(i))*pi/180; hd1=sitaout(i)*pi/180;

w=1.0;

19

hd2=x(1)*pi/180;

a1=x(1)-asin(sin(hd)/sqrt((k/x(2)).^2+1-2*(k/x(2))*cos(hd)));

a2=acos(((k/x(2))*(2*cos(hd2)-cos(hd))-cos(2*hd2))/sqrt((k/x(2)).^2+1-2*(k/x(2))*cos(hd))); b1=acot(cot(hd1)-k/l); c=abs((a1/b1)-(a2/b1)-1); c1=c1+w*c; end f=c1;

(二)、调用程序2:

function [g,ceq]=txjg_g(x) Dmin=30; a=0.0925; l=6.180;

sitamax=asin(l/(Dmin/2-a)); deltamin=40; k=2.020;

hd3=(x(1)+sitamax)*pi/180; hd4=deltamin*pi/180; hd5=x(1)*pi/180;

b=(cos(hd4)-2*cos(hd5)+cos(hd3))/((cos(hd4)-cos(hd5))*cos(hd5));

g(1)=2*x(2)/k-b;

ceq=[];

20

(三)、主程序:

x0=[8*pi/18;0.1744]; lb=[7*pi/18;0.1444]; ub=[pi/2;0.1969];

[x,fval,exitflag]=fmincon(@txjg_f,x0,[],[],[],[],lb,ub,@txjg_g);

fprintf('r=%3.4f\\n',x(1)); fprintf('m=%3.4f\\n',x(2)); g=txjg_g(x);

fprintf('约束为 %3.4f',g(1));

(四)、运行结果:

r=1.2217 m=0.2222

21

设计小结

作为一名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我认为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是非常又必要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了许多新的知识,譬如首次接触MATLAB软件,而且还巩固了autocad、ug软件的使用以及重新复习了汽车设计课本中的知识。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查阅了好几本书,譬如:王望予编著的《汽车设计》、张平编著的《MATLAB基础与应用》、阎金华编著的《 MATLAB优化设计实例指导教程》等。同时,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优化设计这个概念以及通常用于优化设计的软件以及汽车转向系中转向梯形的设计步骤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总之,我认为课程设计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机会,理清设计思路,认真的进行设计,培养工程师所应该具有的严谨的设计态度,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2

参考书目

[1] 刘惟信著. 机械最优化设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2] 王望予著. 汽车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 张平著. MATLAB基础与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7 [4] 阎金华著. MATLAB优化设计实例指导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ev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