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4-01-05 05:50: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全县新农村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去年11月以来,我们结合对换届后全县288名村党组织书记轮训,在村书记中就农村工作开展了座谈、调研。我们认为,村书记关于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管理、基层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值得认真研究和对待。

一、关于农村经济发展 1、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仍显得粗放、产业链不长。多数村书记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的门户观念导致农业生产各自为政、零散经营,农民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仍是不注重质量提高,更忽视适度规模和一定品牌效应,形不成利益共同体以及集约效应。面对丰年,难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每逢殃年,不能抵挡价格波冲击。与此同时,农产品销售或加工缺乏优化的产业链,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弱。农户与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联盟,生产利润大部分流向中间商,种养户始终表现为“低效”。

(2)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乏项目和技术支撑。一些村书记认为,县乡给项目多是给在交通便利、干群关系较好、领导容易看到的村社,忽视偏远村社、落后村社发展,给予关心、引导、支持少。尤其北部乡镇的一些村深感缺乏项目、缺乏技术支撑。

1

2、对策思考

(1)加大产业调整力度,整合优势产业。村书记普遍认为抓工业不能忽视三农,践行科学发展、统筹兼顾,落实我县“十二五规划”的“经济区域布局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精神,应高度重视优化农业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切实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观光农业。坚持以农村土地流转为载体,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退耕还林、土地整理等项目投入为支撑,通过集中打造亮点工程,培植产业大户,带动整体发展。与此同时,引导加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实现有效地联络农户,形成特色农产品规模经营。开创性地出台茶叶、畜牧、林果等产业的配套政策,让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实。

(2)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县处于成渝、关中—天水经济区中间地带,属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是革命老区、秦巴山区发展规划区、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也是全省规划的特色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区等,这些条件都是我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得机遇。对此。必须抢抓时机,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搞好县内项目区域平衡配臵,尤其重视对北部偏远山区以及群众自发争取项目的村社关注与支持。

二、关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1、存在问题

(1)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

2

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一是农村普遍表现为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尚未达到100%,报销比率不高,依然存有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农村医疗经费投入较低,导致农级医疗设备差、医务人员水平低、待遇较差;乡镇卫生所医疗设备配臵不足和医治水平低,难以满足农村广大居民就近医治。

二是农村科技文化投入不足,教育负担加重。总体看,科技文化投入依然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乡镇的文化站基本没有开展活动,成了摆设。一些农村家庭因供养孩子上学而因教致贫返贫。

三是社会保障难以保证。全县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率还未达到100%,由于经费原因,除国家硬性规定的外,社会保障的资金未能统一纳入县财政计划,且由各乡镇承担,导致保障的水平高低不一。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部分乡镇的水、电尤其是公路建设滞后;一些地方水利设施仍为病塘病堰,个别村不通公路,许多社不通公路,更多的是路虽通却行车难。

2、对策思考

(1)村书记普遍认为,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按照我县“文化旅游全省争先”、“幸福指数提升优先”目标,及时转变发展观念和创新发展模式,加大发展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

3

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

一是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阳光培训不能走过场,应该分期分批分区分产业集中农民培训。

二是加大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投入,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

三是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是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济体系。

五是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激发农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村书记认为,上级政府应制定涵盖有以上内容的相关政策规定,逗硬实施,严格考核。

(2)着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电尤其是公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村道路的项目落实,县交通局、乡镇及相关部门应合力对288个行政村做出具体规划与安排,在目前农村村民普遍只注重人居环境建设不愿意基础设施、产业投入,即重消费轻发展的情形下,县委县府应高度重视宣传和资助那些自发集资修路村社的村民,责成乡镇党委政府与交通、农机、农业等部门激励村民加大对农村道路等建设的投入,以激发广大农民积

4

极建设、发展新农村的热情。另外,重视抓住机遇争取水利资金,支持搞好病塘病堰维修工作,给予自发进行水利设施建设的村民予以政策激励。

三、关于农村社会管理 1、存在问题

(1)一些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忽视做群众工作,上级财政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不给钱就不干事;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儿童,难以承担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2)农村“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规范一加强”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意识不强,党务和村务公开部分村社流于形式;少数村干部缺乏民主价值认同,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民主意识不强,村民代表会议的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实现。此外,村书记认为,一些政策是好的,但结合农村具体情况来看,某些方面显得不合情,比如,“三进一考”要求山区干部驻村阵地值班,执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再如,农村议事,留守的主要是“无权派”,开会难召集,“议”他不参加,“公开”他不看,“一事一议议事难,所议之事执行也难”;村干部待遇低,工作任务重,外出办事产生的费用村民不理解,给工作特别是重大项目的推进带来一定的困难。

2、对策思考

(1)抓好村民思想教育,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扎实开

5

展科技培训活动,增强村民的创业能力。

首先,抓好村民思想教育。第一,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村民社会公德素质。大力倡导“八荣八耻”,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要责成村级组织建立健全道德规范和村规民约,教育老百姓共同遵守。要改进送文化下乡工作,送文化要下到村,与农民群众面对面地宣讲党和国家的惠农补贴、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教育农民坚定自觉地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积极参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投身农村改革发展。

其次,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扎实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增强村民的创业能力。通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等措施,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县有关部门、远程办应努力制作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专片,通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让广大村民反复看、反复学,不断提高村民的科技水平,增强发展生产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农业专家、农技站工作人员到村讲授先进的农业种养新技术。大部分村书记建议,出台鼓励农民加强学习的激励政策,同时,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互参各地的致富经。只有农民趋向科技化,才能发展新型农业。

(2)关于农村“规范管理”,村书记普遍认为:农村“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规范一加强”,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党务和村务公开、干部队伍从严管理的客观要求。开展这些工作,能

6

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能有效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利于推进村民民主管理进程。也是管理、教育、保护干部的好措施。快活村彭福寿说,农村该规范的必须规范,该公开的务必在有效的时间段公开。黄洋镇古天村宁明法说,规范村级工作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执政为民的需要。应扎实推进“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规范一加强”。关于“三进一考”,阵地有干部,干部经常进户走访群众,便于了解民情,顺民心、得民意,但做好这项工作,县上应出台符合基层实际的配套政策,比如给予一定的入驻补贴、解决实际困难等。对于重大事项“一事一议”,要强化村民的教育引导,强化其乡土快速发展意识和自身参政议政意识,积极参与“议事”活动,关心公益和监督行政。重视出台村干部外出办理公务必要费用报销政策措施,以保证农村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关于农村基层队伍建设 1、存在问题

(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两委”班子素质不高,农民致富缺少好的“带头人”; 中青年外出务工经商,发展党员的后备力量不足;党员外出增多,留在农村的党员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债务沉重,“两委”缺乏财力和手段组织农民搞建设。

(2)村书记普遍认为,村干部是最基层的干部,处在生产第一线,条件最艰苦,具体问题多、矛盾多,工作压力大。工作

7

要推进,干部极度缺乏约束手段,只靠感情,有时遇事拿老百姓没办法;社会要稳定,面对群众脆弱的承受力,村级干部也无所适从。有许多村书记认为自己可能是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补助待遇低,每天不足20元。长期尽职尽责担任村干部,家庭经济损失大;自己带头搞发展、搞项目,又会被认为不廉洁。上级对基层干部的理解、关心不够,不及时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当干部最终是老无所依、老无所靠。

2、对策思考

(1)重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与能力。村书记普遍认为,一是按照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要求,缩短干部轮培训周期,通过抓干部轮训、培训、参观考察,以提高干部思想素质、文化水平、工作能力,从而由传统的管理、指挥变为引导、服务、履行义务的关系,促进村干部强化为民办好事、为民服好务意识,使干部真正达到“会做人、重品行、勤积累、善落实、敢破难、严要求、树形象”。二是加强对村干部文化、素养提升引导,重视学习优秀村干部的先进事迹并营造一种良好的自学氛围,鼓励村干部积极参加“唱读讲传”活动,醒脑益智,提高知识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三是督导村支委利用远程教育等平台,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学习,打开视野,开阔思路,转换观念,改进方法,大张旗鼓地鼓励党员、干部迈好带领发展的步子,带头致富,带领村民致富,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县委应责成乡镇一级切实抓好农村三职干部的培训。

8

(2)关于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绝大部分村书记认为:一是在党员发展上突出严肃性,要严格执行“十六”字方针,把好“培养、考察、发展关、审批”关,不求数量,注重质量。发展党员,要把有文化的优秀青年农民、科技示范户、致富能人和非党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全面列入发展计划。重点从依靠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的致富能人、复退军人和村干部中发展党员,在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二是在党员教育上突出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解决好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问题。把思想守旧、无开拓创新精神的农民党员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采用集中培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用身边的人和事,促其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那些技术素质低、缺乏致富本领的一般党员有计划地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之有一技之长,增强致富能力和带动力。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难,各级领导与相关部门应多给农村基层组织支招。

(3)认真落实村干部待遇低问题。村干部也是党的骨干组成部分,要懂得“人与牛的辩证法”,按照人本原理满腔热情地关怀和给予必要的保障对待。一是给予创造干事业的机遇条件,重视在谋发展、抓发展、强民生、解民难、维稳定、促和谐中的政策支持,包括加大党建工作活动专项经费拨付与补助,使村干部干事有机会、干事有手段、干成事有舞台;二是健全干部考察、考核制度,完善村干部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加

9

大先进典型表彰奖励,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三是围绕农村干部优化班子配备,努力形成村班子成员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后发潜力;四是重视用好经过磨练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发展前途的农村干部;五是加大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六是关爱干部,强化和完善谈心谈话制度,一旦发现村干部出现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提醒、告诫、纠正;七是健全村干部退出机制,加大治懒治庸力度,解决好能上也能下、能进也能出问题;八是切实健全村干部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适度重视兼职兼薪,努力使他们的工作报酬至少达到当地同等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村干部,破例实行补贴倾斜政策;九是全面做好农村干部离退岗工作,运用政策措施解决好村干部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障。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d8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