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4-06-03 14: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目录 ............................................................................................................... 1 课题研究方案 ............................................................................................... 2 课题结题报告 ............................................................................................... 5 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 17 附件一 ......................................................................................................... 19 附件二 ......................................................................................................... 25 附件三 ................................................................................................................. 27 附件四 ................................................................................................................. 30

1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实施方案

榆中县甘草店镇中心小学:王永红

一、课题界定

1. 农村小学高年级:是指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在农村小学就读的小学高年段(5-6年级)的学生。

2. 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即小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中能够完成解决问题的主观条件。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本课题主要通过对本校高年级学生对工农业生产、生活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农村生产、生活方面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应用意识。

3. 引导帮助学生从观察、探索、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课标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运用”作为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学习领域。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将所学数学知识能够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与推进,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

2

识想办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劳动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农村学生实际情况的培养他们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并锻炼培养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因此,本人提出的“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将具有十分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的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2. 初步构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3. 通过课题研究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为什么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笔试、弱于创造的实践能力差的局面,以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有以下几方面:

1. 调查分析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中实践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的原因、教师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客观原因等)

2. 探索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哪些有效策略?

3. 研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有哪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学习,提高理论修养,用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2)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把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反思、提升,积极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不断提升研究水平。

六、研究对象

3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1. 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这阶段主要工作是确定课题、进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进行课题申报等工作。

2. 实施阶段(2012.5—2013.4):这阶段主要工作有拟定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分析造成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撰写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哪些有效策略、研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哪些策略。

3. 总结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报告。

八、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1. 完成相关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1份。

2. 总结研究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1份。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农村学生实际情况的培养他们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4. 学生数学素养有所提高,对“数学实践”有重新认识,同时带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5. 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4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榆中县甘草店镇中心小学:王永红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并且能够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方法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一般包括观察、操作、讨论、合作学习、猜想、画图、调查交际、收集数据、提出问题、建构模型等能力。目前,国内外数学教育都比较重视数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无论是美国的“数学课程标准”还是英国的“国家数学课程”,法国的“教学大纲”,我国的“义务阶段新数学课程标准”都强调数学应用,并形成了共识。关于实践活动理论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问题,皮亚杰、杜威、列昂夫、波利亚等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早已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实践理论研究也作了精辟的沦述,他说:“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当前我国教育界的同仁们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作了很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有的提出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有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实践来到实践去。都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作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就小学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性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我提出了“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的学习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科学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真正的有效性。着力探索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教学策略。

二、课题界定

1. 农村小学高年级:是指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在农村小学就读的小学高年段(5-6年级)的学生。

2. 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即小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中能够完成解决问题的主观条件。

5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本课题主要通过对本校高年级学生对工农业生产、生活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农村生产、生活方面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应用意识。

3. 引导帮助学生从观察、探索、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课标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运用”作为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学习领域。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将所学数学知识能够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的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2. 初步构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3. 通过课题研究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与推进,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想办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劳动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农村学生实际情况的培养他们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并锻炼培养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因此,本人提出的“小学生数学

6

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将具有十分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为什么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笔试、弱于创造的实践能力差的局面,以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有以下几方面:

1. 调查分析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中实践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的原因、教师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客观原因等)

2. 探索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哪些有效策略?

3. 研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有哪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 文献法。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学习,提高理论修养,用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2. 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把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反思、提升,积极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不断提升研究水平。

六、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1. 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这阶段主要工作是确定课题、进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进行课题申报

(1)研究者是一个积极进取,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师,并热爱教育科研,关

注学生的变化,善于反思。

(2)研究者是在数学教学中有一定经验的数学教师。

(3)研究者有一个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比较强的,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同事团队能够给予大力帮助。

2. 实施阶段(2012.5—2013.4):

7

第一阶段:这阶段主要工作拟定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分析造成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撰写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有关内容见附件一、二)

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就是影响小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包括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数学知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会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虽然已经对一些基础知识(概念、定律、公式、法则)记得滚瓜烂熟,对课本上的一些题目也能熟练加以解答,但一遇到生活中具体的数学问题就不知从何下手,甚至脱离实际,闹出不少笑话。不时有“小明每分钟步行100千米”、“一个雪梨重150千克”等各种离奇结论出现,学生也往往出现了这样的错误而不自知。这就是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差的具体表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的原因,有老师的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首先就是学生人为地将数学与生活割裂开来,没有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考试,这当然也与当前的教育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因而也未能跨越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之间的那道坎。

其次,学生用数学的能力差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然而,对于广大学生来说用数学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是学生不想用数学,而是学生不知道如何用数学,这并不是说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差,而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主要是用来解题,解得不是实际问题,而是数学题或者是数学化了的应用题。当遇到真正的实际问题时,许多学生解决起来很费劲。因为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要利用哪些信息,也不知道哪些信息是无用的,也就是说学生捕捉、采集信息,进而转化为数学信息的能力差,学生用数学难,难就难在这个环节上。

另外,学生的实践能力差,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已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师首选的教学手段。然而,目前对这个问题只是停留在提出部分的实践措施,一味的提出这些活动的优越性,实际上在众多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使动手实践仅仅是走过场。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虽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教学仍存在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学习结果,轻

8

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等弊端。这些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萎缩,极大的妨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三阶段: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有关内容见附件三)

1. 创设与学生实际贴近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大课堂,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许多充满数学因素的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融入这些内容,创设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生活情境,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产生一种参与探究学习的欲望,主动投身于数学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他们愿意在实践中探索新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2. 动手实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小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3. 安排游戏,激发兴趣

因为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玩,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特别是到巩固练习注意力更难以集中。 因此,在教学中开展适当的游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

小学生好胜心强,富于进取,这种进取精神往往在学习竞赛中表现得更加强烈。比赛是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刨设一个竞争的机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不失时机地组织课堂竞赛,从而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 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孩子们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如果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教师肯下功夫,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就能摸索出教育的规律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第四阶段:探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哪些有效策略。(有关内容见论文)

(一)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1.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有课堂教堂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 教师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2.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10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二)紧抓课堂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强调在知识传授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训练。为了让每一次的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施展才华、展示个性、快乐合作的天地,同时也成为教师检验学生实践能力、总结教学经验、调整实验计划的一把尺。我们要求实验教师认真筹划每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坚持做到课前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出谋划策,课后认真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三)建构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高效的教学策略和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精神和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中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始终。

1.课前搜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

在教学中,把指导学生做好搜集数学信息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新课的学知识。

2. 课中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

通过实践操作,直观演示,讨论交流,精讲释疑等途径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找到问题的实质,从而构建数学知识。

第五阶段:研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哪些策略。(有关内容见附件四)

(一)利用课外活动提高实践水平。

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实践活动知识,掌握了初步的实践活动方法之后,我们抓住每一个学习数学的机会,在学生中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基本技能,了解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向上精神。

11

(二)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学生生活中的大量数学信息,转化成学生乐于参与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学习体验延伸到课外实践,学生在实践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既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同时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数学实践的能力。教师课后可通过布置“实践性作业”、 写数学日记、小调查、小课题研究等作业。拓展学生学习的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出来,设计整理成自己的数学实践活动成果袋,最大限度地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1. 设计“实践性作业”

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课堂面貌的变化,然而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我们不仅要构建新的课堂,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我们尝试改变以往的作业形式,把其中的一部分设计为专项作业——“实践性作业”。

2. 鼓励写数学日记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只有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数学日记”就是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让学生学会写数学日记,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

3. 建立数学实践小组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建立数学实践小组,就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践活动的方案,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最终把培养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3. 总结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和结论

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且

12

实验效果较为明显。

1. 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己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实践能力。

2. 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了,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本人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我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提高了,撰写论文时也有依据了,总之,自身的素质获得了提升。

九、困惑与思考

由于我的研究刚刚起步,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观察研究和行为研究法,虽从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两方面着手,力求整体改革,但由于本人的水平和时间所限,仍有相当多的经验成分,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如:

1. 实践活动内容还比较单一,大都局限于教材上的现成的实践活动内容,学生在如此少得可怜又不能充分自主的实践活动中的收益也是很有限的。下阶段如何丰富和开发;利用各类实践活动资源,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2. 实践活动形式还比较单调、老套,学生实践活动时,在教师“规矩、听话、安静”的要求下,学生的实践活动兴趣被压抑,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不到开发。

3. 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的度和量的控制,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还没有规划好,有时出现随心所欲地决定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导致活动过难或过易、活动交叉重复等状况,影响了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真正发挥。

4. 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实践活动有时组织和指导乏力,学生只是兴致勃勃、热热闹闹地进行“拼搭”、“买卖东西”等游戏或手工操作,而忽视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我们能放却不能收,整个活动过程有时如同一盘散沙,在学生盲目的“主动”中,学生只“玩”未“学”,实践活动目标难以落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5. 如何通过有效的操作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6. 如何改革评估、考核方法,用整体的观点评价学生。

十、参考文献

13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 蔡金菲:《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

3. 徐丽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教师,2011(7).

4:郭庆松:《教科书所蕴含的教学启示》,小学数学教师2003年第3期。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榆中县甘草店镇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将身边的数学与课堂中学的数学割裂开来,从而使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也体现不了数学的价值。小学数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出色的数学知识,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本人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运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略有所获,录为文字,以求各位同仁指正。

关键词:实践能力 数学实践能力 生活经验 实践活动

实践能力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中所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即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中能够完成解决问题的主观条件。”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操作、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猜想、画图、社会调查、收集数据、提出问题、建构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就是影响小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包括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数学知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会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呢?

一、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

15

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1.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有课堂教堂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轮胎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师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2.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如在讲完“圆的认识”后,教师用计算机生动、形象的展示了这样一个活动情景;学生站成一横排做投沙包的游戏。教师问:“这样站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说:“这样站队不公平。”教师接着问:“怎样站队才公平?”学生应用刚学的同圆半径相等的知识说出应该围投沙包的目标站成一个圆,或固定好投包的站立点排成纵队一个人投完后下边的人再依次投,这样距离相同才保证了竞赛的公平性。

16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到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二、紧抓课堂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强调在知识传授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训练。比如:在五年级“带上工具实际测量”活动中,让学生在有了日常积累和训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步测”估计学校操场的宽大约多少米,再用卷尺测量出准确数据,从而体验“步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整个活动需要学生高度自制,密切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再一次提出了考验。为了让每一次的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施展才华、展示个性、快乐合作的天地,同时也成为教师检验学生实践能力、总结教学经验、调整实验计划的一把尺。我们要求实验教师认真筹划每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坚持做到课前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出谋划策,课后认真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三、建构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高效的教学策略和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精神和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中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始终。

1.课前搜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

在教学中,把指导学生做好搜集数学信息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让每一位学生设立一本“搜集事例本”。建立个人“数学事例资源库”,同时开展“搜集数学事例”沙龙,汇总、整理、选择采集内容并交流、研究、解决搜集的数学事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新课的学知识。

2. 课中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

17

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前,他们已经通过搜集生活数学、展示生活数学、交流生活数学,已经感悟到一些浅显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分析反馈的信息,整理反馈信息,准确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提出的问题,以信息的流动带动思维的拓展,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实践操作,直观演示,讨论交流,精讲释疑等途径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找到问题的实质,从而构建数学知识。

四、强化课后延伸,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最终以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后,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到实处。通过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教师要深刻地意识到,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理解数学并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 蔡金菲:《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

3. 徐丽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教师,2011(7).

4:郭庆松:《教科书所蕴含的教学启示》,小学数学教师2003年第3期。

18

附件一: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一、教师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现状调查调查表 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把答案填在括号内:

1、你认为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不要高度重视?( ) A. 应当要 B. 无所谓 C. 不需要

2、你认为教学中是否关心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吗?() A. 要关心 B. 适当关心 C. 不要关心

3、你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吗?() A. 加强 B. 不大清楚 C. 没有

4、你在考试中加大数学能力的考查力度吗?() A. 注重 B. 比较注重C. 不注重

5、你明确不同内容的数学能力的教学目标吗?() A. 会明确B. 了解但不明确C. 不明确

6、你在平时收集、编写、积累数学能力训练题吗?() A. 经常积累 B. 有所积累C. 没有积累

7、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大应用意识的培养?( ) A. 有 B. 偶尔有C. 没有

8、你挖掘联系教学实际的数学能力例子和模型吗?() A. 会联系B. 了解但不联系C. 不联系

9、你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吗?() A. 经常注重 B. 有所注重C. 没有注重

10、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大拓展实践空间,提供应用的机会吗?( ) A. 经常提供机会 B. 偶尔有提供机会C. 没有提供机会

19

目前数学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新课程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可以这么说,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实践”或实践不到位,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能形成技能,数学教学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虽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教学仍存在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等弊端。这些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萎缩,极大的妨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本人结合我校数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通过对师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具体如下:

1、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重视程度 百分比 开展情况 百分比 活动过程 百分比 非常重视 25% 经常 20% 经常参与 38% 重视 28% 随课本安排 53% 很少参与 62% 一般 36% 很少 18% 认真评价 17% 不重视 11% 基本不开展 9% 简单评价 83% 20

重视程度4050% %5%06%(%百分比11%非常重视重视一般不重视

开展情况9 S%经常随课本安排很少基本不开展

活动过程38?%经常参与很少参与认真评价简单评价17b%

调查结果表明,自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老师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和重视都有了很大的转变。部分教师将实践活动开展得比较规范,

21

但也存在部分一线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没有真正的了解和认识等问题,需要对其加强培训。认识不到位,理念没掌握;评价不到位,机制不完善,成为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主要瓶颈. 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发现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了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现状。

⑴数学实践活动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 ⑵数学实践活动很难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帮助。 ⑶数字实践活动与数学测试的内容联系不大。

2、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200多名小学生接受了问卷的调查,其中涉及到的班级有6个,问卷中这样几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

⑴你们班经常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吗?经常占28%,不经常占72%。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80p`P@0 %0r(%经常不经常

⑵你经常和其他同学或家长等其它人一起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吗?经常占44%,不经常占56%。

22

与其他人一起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比例60P@0 %0%经常不经常

56D%⑶你经常书籍或上网搜集数学资料吗?经常占15%,不经常占85%。

在书籍或上网搜集数学资料比例90?p`P@0 %0?%经常不经常

⑷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如:一千克鸡蛋大约多少个?你班的教室面积大约多少平方米?学校操场的占地面积大约多少公顷?把一个重物推到一米高的位置,用木板搭一个斜坡,这个斜坡与地面的角度是多少最合适?等等。能够完全答对的学生人数不足调查人数的18%。在阅卷时教师经常感慨学生的无知,“一千克鸡蛋大约多少个?”这个问题,我们把15—18个作为正确答案,而有些学生的答案竟然多至40多个,少至5个,不能不说学生生活知识的匮乏。“斜坡与地面的角度是多少最合适?”一题竟然只有不到10%的学生答对。

调查结果表明,自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老师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和重视都有了很大的转变。部分班级中的实践活动开展得比较规范,但也存在部分一线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没有真正的了解和认识等问题,需

23

要对其加强培训。认识不到位,理念没掌握;评价不到位,机制不完善,成为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主要瓶颈.

数学教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注重实践活动是当前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但是一提起数学实践活动,很多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课外活动,而本人认为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指课外实践活动,课内也可以进行。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实地测量的过程中,发现、获得、理解数学知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实践活动应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同时,数学实践活动也应该延伸到课外更宽泛的空间。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如购物的付款、电话的计费、存款的利率等。这类问题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重要选材。应组织高年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生活,开展“银行利率知多少?”、“帮助妈妈记账”、“制定家庭预算方案”、“选择租车方案”、等数学实践活动。这些都是我们数学课题组急需开发的实践活动内容。

24

附件二:

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差的原因

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就是影响小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包括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数学知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会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虽然已经对一些基础知识(概念、定律、公式、法则)记得滚瓜烂熟,对课本上的一些题目也能熟练加以解答,但一遇到生活中具体的数学问题就不知从何下手,甚至脱离实际,闹出不少笑话。不时有“小明每分钟步行100千米”、“一个雪梨重150千克”等各种离奇结论出现,学生也往往出现了这样的错误而不自知。这就是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差的具体表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的原因,有老师的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首先就是学生人为地将数学与生活割裂开来,没有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考试,这当然也与当前的教育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因而也未能跨越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之间的那道坎。

其次,学生用数学的能力差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然而,对于广大学生来说用数学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是学生不想用数学,而是学生不知道如何用数学,这并不是说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差,而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主要是用来解题,解得不是实际问题,而是数学题或者是数学化了的应用题。

25

当遇到真正的实际问题时,许多学生解决起来很费劲。因为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要利用哪些信息,也不知道哪些信息是无用的,也就是说学生捕捉、采集信息,进而转化为数学信息的能力差,学生用数学难,难就难在这个环节上。伟大的数学家欧拉把“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转化为一个“一笔画”问题传为佳话。当然,这体现了一个数学家的非凡的数学灵感,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欧拉超人的捕捉实际信息、并尽快抽象为数学信息的能力。假如把“七桥问题”转化为一个“一笔画”问题展现在世人面前,笔者相信,解决它的将决不止欧拉一个人,所以说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采集与转化能力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

另外,学生的实践能力差,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已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师首选的教学手段。教师们的展示课大部分有学生操作和实践活动。然而,目前对这个问题只是停留在提出部分的实践措施,一味的提出这些活动的优越性,实际上在众多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使动手实践仅仅是走过场。 动手实践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小学生刚开始面临问题时,并不知道选择何种解题策略,即使想“动手实践”也常苦于不知道怎么做;而且做也不是万能的,做的结果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假象,产生偏差。因此,我们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就注重有意识地结合具体内容,教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方法。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虽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教学仍存在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等弊端。这些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萎缩,极大的妨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26

附件三

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心理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学习兴趣是参与实践活动的强化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它能集中注意力,鲜明观察,亢奋思维,活跃联想,强化记忆,使各种智力因素处于全面的竞技状态,它又能调度情感,坚定意志,使人积极的寻求满足认识需要的途径和方法。数学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活动性。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去数学实践活动呢?

1. 创设与学生实际贴近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大课堂,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许多充满数学因素的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融入这些内容,创设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生活情境,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产生一种参与探究学习的欲望,主动投身于数学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如在教学“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时,正值学校将要举行第一届趣味运动会,通过对运动会内容的了解,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小朋友,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你们都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呢?冬季快到了,学校准备开展一次趣味运动会,有这么4个比赛项目:踢毽子、跳绳、多人多足、单脚跳,如果每人可以报2项,你有几种不同的报法呢?请你先想一

27

想,然后用线连一连。又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创设学习情境,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运用,体现数学的价值,同时,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建立清晰的概念。

师:动物运动会开始了,小牛、小兔、小狗在进行赛车比赛。看,它们的赛车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次比赛谁会赢呢?(比赛开始了!放课件)为什么小狗会赢呢?师:说明圆里面有许多学问,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他们愿意在实践中探索新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2. 动手实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小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 先教学生测量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使学生明确两个圆柱体和圆锥体是等底等高,然后让学生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后,倒入圆柱体容器。 全班学生全神贯注,仔细观察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园锥体之间的体积关系。 学生将圆锥体盛满水后,连续三次倒入圆柱体中,三次正好倒满,于是发现V圆锥=1/3 V圆柱,从而得出V圆锥=1/3 Sh 的结论。 这样V圆锥=1/3 Sh 便深深地印进了学生的脑海里。

3. 安排游戏,激发兴趣

28

因为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玩,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特别是到巩固练习注意力更难以集中。 因此,在教学中开展适当的游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富于进取,这种进取精神往往在学习竞赛中表现得更加强烈。比赛是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刨设一个竞争的机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不失时机地组织课堂竞赛,从而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 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孩子们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如果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地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采用多种形式和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学习动机,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教师肯下功夫,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就能摸索出教育的规律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29

附件四:

研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哪些策略

从目前教育现状看,在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偏少,在课堂开展的活动偏多,在课堂外开展的活动偏少;听讲的内容偏多,学生真正动手动脑的内容偏少;学生被动参与的活动偏多,主动参与的活动偏少;临时设想的内容偏多,经过系统规划的内容偏少。从老师的角度看,重分数,重某方面质量的老师多,而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育观念守旧,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式单一,例如基本不关心所教的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不关心学校以外的教学资源的运用;常常把自己当作一个教导者,而不习惯扮演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现在的社会需要我们开放意识的增强,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环境下,现在各级都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由于实施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是每所学校的义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运活,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就是“实践活动课上我们要寻找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教育学生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一)利用课外活动提高实践水平。

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实践活动知识,掌握了初步的实践活动方法之后,我们抓住每一个学习数学的机会,在学生中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比如:在指导学生完成“轴对称图形——剪纸”的实践活动后,将学生的剪纸作品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展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指导学生将数学学习与写

30

作结合起来,开展了“数学小论文评比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但锻炼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基本技能,了解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向上精神。

(二)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学生生活中的大量数学信息,转化成学生乐于参与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学习体验延伸到课外实践,学生在实践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既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同时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数学实践的能力。教师课后可通过布置“实践性作业”、 写数学日记、小调查、小课题研究等作业。拓展学生学习的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出来,设计整理成自己的数学实践活动成果袋,最大限度地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1. 设计“实践性作业”

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课堂面貌的变化,然而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我们不仅要构建新的课堂,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我们尝试改变以往的作业形式,把其中的一部分设计为专项作业——“实践性作业”。如:“今天我当家”——请你以16元的价格为标准,替全家设计一张“晚餐计划书”(要求①营养均衡;②种类丰富;③价格合理)并按照计划实施。我们将根据你的计划书和实际实施情况评选出“最佳小当家”。又如:我与“时间“交朋友——亲爱的小朋友,5月1日~7日是劳动节的七天长假,你准备怎么度过呢?是和爸爸妈妈去旅游?还是去博物馆参观?或是去图书馆???好好计划,把七天中最有意义、最开心的活动用时间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2. 鼓励写数学日记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只有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数学日记”就是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让学生学会写数学日记,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

31

3. 建立数学实践小组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建立数学实践小组,就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践活动的方案,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最终把培养实践能力落到实处。有一个实践小组针对现在学生中近视越来越多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校近视眼调查,利用所学的百分比知识,绘制了一张“全校近视眼调查表”,通过数据提醒大家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学生就会统计全校学生营养午餐都爱吃哪些荤菜、蔬菜,从而向食堂提出了有说服力的建议;统计家庭中每月的用水、用电情况,号召大家都来节水、节电??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加强了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2

33

兰州市2012年教育科学规划 “个人课题”结题材料

课题名称:课题类别:负 责 人:工作单位:填表日期: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数学 王永红 榆中县甘草店中心小学 2012年3月10日

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d4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