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2011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更新时间:2023-05-25 23: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周中2011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2010/8/26 组长:吴兆平

成员:余永芳 吴兴红 方天赐 执笔:方天赐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三学生入学时生源质量较差,加上基础薄弱以及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诸多。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基础薄弱,初中地理几乎是空白;

2、空间想像能力、区域定位能力、读图能力薄弱,部分学生有畏惧心理、信心不足;

3、读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知识迁移能力不足; 4、答题不规范、无条理、不严密,随意性大。 三、学科目标

1、夯实基础,重视能力 2、图文转换,提取信息 3、注重整合,突出人文 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四、工作计划

1、第一轮复习(2010年8月下旬—2011年3月上旬)

球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本轮复习要注意的问题是:(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内容),提升应用能力。(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2、第二轮复习(2011年3月—5月)

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本轮复习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对重点、难点以专题复习的形式来进行,大致可以分出以下四大系统专题: (1)地球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

(2)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3)区域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

(4)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等。

3、第三轮复习(2011年5月—6月初)

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本轮可在精选练题、回归课本、个别辅导等三个方面多下功夫。

五、具体内容

(一)一轮复习目标:

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科基础能力过关 1、要求:

(1)确定复习范围,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2、复习建议:

(1)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

基本过程:厘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先做后讲或教师示范学生尝试---学生介绍思路---教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同类题型训练)(注重解一题会一类),这块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熟记某一内容的要素,注重思维的建模,尝试根据实例进行综合(多维)分析,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 (2)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上课时要明确学生掌握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训练目标,不能教师一厢情愿,高估教学实际效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基本知识要落实,基本技能(如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培养做到细微处人人过关。 (3)建议“复式教学”,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同时复习。每节课45分钟分二阶段,第一阶段10分钟,主要检查某一区域地理的复习情况,第二阶段35分钟上必修地理部分。主要是解决区域地理无时间复习,另外考虑区域地理的复习特别是空间定位问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复习周期。教师应建立一个复习的模板,分解整个区域地理的知识块,通过模板的形式,让学生天天对局部区域进行空间定位,地理特征概括,上课5分钟着重于检测纠正。 (4)建立联系线索,为二轮复习提升能力作铺垫。

例如: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和对比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平行并列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主次从属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大小包含关系联系等。

(二)二轮复习目标: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突破 1、要求: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战能力。 2、复习建议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

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不盲目追逐热点;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

(4)重点、难点的专题复习之专题划分,建议以四大系统为基础,掺入题型(尤其是解答题)专题:

①地理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 ②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 ③区域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

④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等。 ⑤题型专题。

(三)三轮复习目标:主要是提高应试能力

1、要求: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做到:精选练题,回归课本,强化个别辅导。

2、复习建议

(1) 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

(2)重地图,抓地理核心。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复习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进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认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规律。答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如: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4)辨析概念,做到所问所答。在最后阶段应有意识地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直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在考试时才不会所答非所问。如:地形、地势、地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5)训练解题能力。对解题能力和技巧进行训练。对题目要做到“一题三吃”,即命题意图、解题思路、致错分析补救,重视答题语言的组织和表述。 六、备考策略与2011年高考展望 1、备考策略

如果把高考复习全过程比作一场战斗,第一轮复习好比是“调运粮草”(相关知识的归类组装)、“修筑工事”(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二轮复习就好比是“操练兵马”(培养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应用等多种能力),“全面出击”(进入高考状态)。

第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应体现以下几点: (1)研纲依本,重基础 “纲”即《考试大纲》,“本”即课本教材。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多研究新考纲,把握考试趋向,重视课本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归类。考前一个星期还要回归课本,把地理三大块所有内容(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所有内容仔仔细细看一遍,连课本上面的小字部分材料也不能忽略。 (2)全面出击,重主干

地理八本书的知识要点怎样掌握,六个字“抓主干,理脉络”。主干知识包括⑴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⑵大气运动,气温、降水、气压等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成

因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⑶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⑷海水的盐度与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影响⑸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⑹能源、资源问题⑺农业及农业地域类型分布⑻工业及工业布局问题⑼城市、城市化和城市功能分区⑽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老龄化问题⑾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⑿区域空间定位及区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特点描述和分析⒀国土整治。 (3)综合考试,重区域

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从空间角度对全球或某个特定区域进行综合分析,从地理空间的角度观察某个地区,因而地理学科命题离不开区域地理。包括文科综合题也是从区域角度考查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相关问题。因此要求学生识记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形成心理地图至关重要。 (4)地理读图,重方法

纵观近些年的高考试题,基本是无图不成题,各种类型的区域图、结构图、等值线图、景观图成为试卷信息的载体,因此必须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读图的基本步骤包括:⑴读图名⑵读图例和比例尺⑶读经纬线和重要的地理界线⑷读方向⑸读海陆轮廓、河流流向、山脉走向、重要地名、经纬度等基本地理事物⑹坐标图要读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 (5)学生答卷,重审题

高考改卷中发现很多学生答题内容冗长但得分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回答的答案方向与题目中问题的方向不一致,导致不能准确踩点和关键词错误。要想使学生提高得分点就必须要求尽可能的将题目审清楚,明白考什么问题,考查哪一块的知识,答题的方向应该是什么,然后再组织学科语言进行条理化作答。 2、高考展望

(1)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近几年全国文综高考试题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高考命题有4个“变”和4个“不变”。“变”主要表现在:①主干知识能力考查的侧重点年年都有所变化;②跨学科综合题的切人点也有变化;③热点问题由“显性”向“隐性”转变;④联系实际的创新性、应用性试题明显增加。“不变”主要体现在:①主要考查学科主干知识;②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③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④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 (2)不回避已考过的知识,有些考点的复现率很高 毫无疑问,《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设定的内容,都是高考命题的范围,但一些学科内最基本、最重要、最常见的主干知识,则是考查的重点。例如,时间计算几乎年年都考 。再如,“天气与气候”多年来一直都是高考命题的“重头戏”。 (3)强调对图像系统的考查,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图像是地理思维最活跃的信息材料。所以,要重视图像在认知、探究、反馈和测评中的作用。事实上,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区域判定”和“读图能力”差,尤其是遇到新颖的图像或局部地图,不能准确定位,不能完整地提炼有效的内容。因此,考生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养成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的良好习惯。如果平时能抓住地图不放松,考试时就会从图像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就能疏通“区域判定”和“读图能力”这两大“瓶颈”,思考、回答问题时自然会得心应手。

(4)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 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鲜活生动,意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这也体现了学习“有

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例如,2007年全国卷I第36题涉及当今的降耗减排的热点话题,2008年全国卷I同样涉及到“三农”和产业布局调整的热点话题。2010年安徽文综卷第33题考查安徽产业接受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安徽产生的影响;第34考查黄河入海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入海口泥沙的来源。考查读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教材,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复习与测试

人类居住地与地 理环境单元复习 与测试、文综训 练一

1、城市的区位因素 2、城市化的标志 3、两类不同地区城市 化的发展 4、城市化进程中的问 题及解决途径

2011/1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 方式的种类、 特点及选 人类活动的地域 择 联系单元复习与 2、交通运输线(点) 测试、文综训练 的区位因素 二 3、城市商业中心的区 位因素 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 分布及后果 2、环境问题的本质及 产生的原因 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原则 1、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转变 2、环境承载力与合理 容量的概念 3、人口迁移对环境的 影响 4、城市功能分区及影 响因素

人类面临的环境 问题与可持续发 展单元复习与测 试、文综训练三

2011/2 文综训练四

素 4、 结合图表分析主要农 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及特 点 5、 结合图表分析各种工 业区的区位条件及发展 特点 1、 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城 市的区位条件 2、 结合图表说明城市化 的进程 3、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 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的 措施 1、 识记五种交通运输方 式的特点 2、 结合实例选择交通运 输方式 3、结合实例对交通线 (点)的区位进行分析 4、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商 业中心的区位条件 1、 结合图表分析环境问 题的表现及后果 2、 结合实例说明可持续 发展目标实现的途径 3、 结合实例分析人口问 题、资源问题及发展问 题的相互关系 1、 结合图表判别人口再 生产的类型、人口老龄 化的后果 2、 结合实例说明人口迁 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3、 结合图表分析城市功 能分区的因素

2011/3

1、自然资源及自然灾 害的概念及分类 2、世界及我国主要自 然资源(土地资源、气 自然资源和自然 候资源、水资源、矿产 灾害单元复习及

资源、 )分布、开发利6

1、自然资源、自然灾害 概念清楚 2、 结合图表分析资源的 分布、利用、问题及应 对措施 3、 结合图表说明气象灾

文综训练五

专题一宇宙环 境、 二大气环境、 文综训练六 2011/3 中旬

专题三海洋、专 题四陆地、 复习、 文综训练七 2011/3 下旬

用、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的措施 3、气象灾害、地质灾 害的成因、 危害及解决 的措施 4、海洋资源类型及海 洋环境问题 1、大气的组成、垂直 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2、大气的热力作用 3、热力环流、风的形 成、三圈环流 4、气温分布及影响因 素、逆温现象及影响 5、降水的分布规律及 影响因素 6、锋面、低压、高压、 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 的特点 7、气候的影响因素、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成因、特点、判定 8、大气环境问题 1、海洋表层平均温度 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2、海水表层平均盐度 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 素 3、洋流分布及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4、地壳物质循环及对 地表的影响 5、板块运动及对地表 的影响 6、水循环及意义 7、自然带及分异规律

害、地质灾害的形成、 危害及应对措施 4、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海 洋资源及海洋环境问题

1、 识记主要气候类型的 分布、特点、成因、判 定 2、 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 原理、热力环流原理、 风形成的原理、三圈环 流原理、并运用相关知 识解释地理现象 3、 运用气温及降水相关 知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4、 运用天气系统的原理 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5、 结合图表及实例判定 气候 6、 运用实例分析大气环 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 害及措施 1、 结合图表分析海洋温 度和盐度的分布及影响 因素 2、 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3、 结合实例分析地貌的 成因 4、 结合图表判读自然带 分布

2011/4 上旬

1、各种主要自然资源 的分布与特点、 开发与 利用、问题与对策 2、气象灾害、地质灾 专题五资源与灾 害的分布、 成因及防御 害、专题六人类 3、农业的区位因素及7

1、 结合图表分析自然资 源的问题 2、 结合实例分析气象灾 害、地质灾害的成因、 防御 3、结合实例分析农业、

的生产活动与地 分析 理环境、文综训 4、世界主要农业地域 练八 类型的分布、特点 5、工业区位因素及分 析 6、两类工业区的特点 比较 7、中国四大工业基地 的综合比较 1、城市区位因素及影 专题七城市专 响 题、专题八人口 2、城市化进程及问题 专题、文综训练 3、城市功能分区及成 九 因 4、城市新区发展 2011/4 中旬 1、区域定位 ----5 上旬 2、各大洲的自然地理 特征 专 题 九 世 界 地 3、八个国家的空间定 理、文综训练十 位及自然地理特征 4、分

析某个国家或地 区自然条件之间的相 互关第及与人类活动 之间的关系 1、区域定位 2、中国的地形、气候、 河流湖泊、 农业、 工业、 专题十中国地理 交通等基本情况 3、四大地区的自然及 2011/5 中旬 人文特征 4、中国的国土整治及 区域发展 自由复习及处理 查缺补漏、调整心态 外来信息

工业区位因素 4、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中 国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5、 识记主要农业地域类 型的特点

1、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区 位因素 2、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功 能分区及因素 1、结合实例定位、分析 区域特征 2、 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 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 活动之间的关系及人地 关系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结合实例进行区域定 位及区域特征分析 2、 结合区域实例分析自 然特征及人文特征的关 系 3、 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国 土整治及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cx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