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更新时间:2023-12-22 10: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生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家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人们的积极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状态,研究者们也对幸福感等积极心理状态进行了大量研究。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作为对心理学过度强调消极状态下的心理反应的修正而发展起来的。

Dodge的幸福理论提出已有70年的历史,关于个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研究亦是心理学界重视个人生活质量研究的一个明显标志,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国外学者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简单描述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人口统计项目;第二阶段是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理论;第三阶段则是研究方法的探索。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关于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的研究已初见成效,这些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很多相关研究中都没有给主观幸福感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只能从其中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来推断。然而,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可以从该领域的一些研究中获得。Diener (1984)提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即主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3]。尽管这些特点有助于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界定,但它们并不能作为主观幸福感的完整定义。Veenhoven (1984)将主观幸福感定义为个体对其整体生活质量的判断[4]。换而言之,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其生活的喜爱程度。Andrews和Withey (1976 )认为主观幸福感不仅包括认知评价,而且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5]。也就是说,主观幸福感同时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情感维度是指情绪情感方面的愉悦体验,而认知维度,即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所知觉到的期望与成就之间的差异。

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学的一个专门术语,它专指评估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生活质量都有满意程度高低的不同评价,这些不同的评价与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期望值有关,因此,它是由需要、认识、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早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消极心态和病理心态的研究.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对幸福感等积极心理状态的研究逐渐开始盛行[6]。研究幸福感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基于快乐论哲学观点研究快乐的SWB与基于现实论哲学观点研究人类潜能的心理幸福感(PWB) ,前者认为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幸福就是追求感官的快乐,避免感官的痛苦。后者强调人的精神快乐和理性能力。认为人的幸福必须在理性的指导下才能实现。西方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研究的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目前己经进入了理论深化阶段。而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尚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对实证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cp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