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展示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更新时间:2023-08-21 14:43: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数学作业展示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

小学数学作业展示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新课标倡导的教学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也就具促进学和全面发展,使教师不断提高技能,从而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随着信息技主的发展和络时代的形成,更加构成了知识的无限丰富与急剧增长,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就应注重培养学生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顾。因此,注重培训学生又不单是传授知识,而且要让他们以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去生活,去面对困难,这就是要求学和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教师、家长及同学对他们成绩的肯定及适时的评价,会使学生从各方面提高更快。因此使用合理的评价方式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 展示 评价 研究

在评价过程中首先改变以往评价的过多注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其次改变评价学生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再次改变评价学生多达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是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最后改变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只有从自己的教学中改变了以上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心理、行动及成长就会有不同的提高。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评价就是批改作业,教师们通常都是这样认为的。事实上,他们都没有把批改作业上升到评价作业的高度。作业的批改被当成一件简单的例行公事,成为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他们对作业批改行为的优劣和它产生的后果研究很少。批改时只是对作业过程和结果给予一个正确与否的判定符号、等级和分数,更有甚者只是简单地打上 “√”或“×”,或一“阅”了之。作业中发现的错误得不到修改或指导,精彩片段得不到赏识, 导致学生也只关心分数和等级,对错误原因不加以追究,对于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常常无动于衷,不加以总结。

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还存在着标准绝对化和批改作业态度情绪化的现象。

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采取单一化的评价方式,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忽略了评价的鼓励作用,导致后进生由于害怕面对作业本上的“×”,不看作业本就把它们塞进书包,对数学书和数学老师越来越害怕,丧失了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数学成绩又怎能不一落千丈呢? 作业评价的态度情绪化具体表现为教师对优秀学生的作业常常批改得仔仔细细,对于后进生的作业却往往不屑一顾,或者“×”打得大大的,或干脆在后进生的作业本上重重地写上“重做”,发展到极点那就是粗暴地撕下该页。

在这种传统的批改作业行为中教师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评判者,作为学生仅仅是一种被动的评价对象,更不用说学生把评价指向教师。在作业评价中不能形成师生互动,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作业评价的关注度。针对上述种种现象,改革小学数学作业评价,迫在眉睫。

在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一个如何构建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学业评价策略,从而适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使命。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业评价,不仅是对每一学段的终结性评价,还包括评价学生在各阶段数学学习的发展过程,并考察其对于学习目标达成度,包括对每一节课达成学习目标分析。因此,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现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一般更多地把作业看成是一种练习,是学生获取、巩固和应用知识手段。实际上,作业是学生的学习作品,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展示。我们作业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业过程,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为此我们提出“小学数学作业展示性评价”研究。所谓“作业展示性评价”是指通过学生自己给出作业的过程与答案和展示的各种作品来判断评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各方面。其核心是允许被评估者以各种方式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实力和对课程的理解。

二、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本校一至五年级的学生及各位数学教师。

研究的方法:

文献综述法:通过书籍、网络查询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方法。

交流访谈法:通过和学生、教师、家长交流了解实施作业展示性评价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对作业评价的认识(学生、家长、教师)及教师现行作业评价的方式。

个案法:记录典型性的学生对作业评价改革方式的感悟。

三、研究的结果

(一)、作业展示评价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激励是教育评价应有的题中之义,但长期以来。我们比较多地重视评价评定作用的发挥,而不太关注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主体得到尊重,使学生更多地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即使作业发生错误也要让学生把改正作业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需要。传统作业中当学生作业错误时会用触目惊心的“×”这当然有警示作用,但也常常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本研究作业本中的红“×”不再出现,分数和等级在学生的作业本中消失,代之以各种学生喜爱的感性化符号和激励性语言,当然,激励并不是只对学生一味地加以表扬。

2、过程化原则。作业是学生学习品质的体现,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是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表现,因此作业有重要的评价功能,应该成为学生展示其掌握学习过程的一种手段。同时,作业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和过程,学生平时的作业将被作为学生期终评定的重要依据。

3、感性化原则。作业评价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原则,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需要,用学生喜欢的各种不同的感性化符号和语言来代替冷冰冰的分数和触目惊心的“×”使学生乐于做作业,乐于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4、互动性原则。作业评价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感性的反馈意见,学生也能从教师感性化的评价符号中,感受到教师的激励与期望。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作业间的互动。

5、自主性原则。作业评价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作业行为。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关心自身的学业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二)、本研究的现实依据、学生作业评价情况调查

1、关于对“教师作业处理方式”的调查

通过对学生进行有关教师作业处理方式的调查:1、当作业发生错误时,100%的学生都表示不喜欢老师用红“×”来批改作业。2、喜欢“老师只对作业进行检查而不加以批改”的学生占16.7%。喜欢“老师对作业全部进行批改”的占30.4%。喜欢“同学之间相互批改并由教师讲评”的占35.3%。这表明绝大多数对作业处理方式要求别人的评价,包括教师和同伴的评价。3、“对老师批阅结果感到很高兴”是因为“全对”的占18.7%是因为“老师给表扬性性评语”的占133%,是因为“老师将自己的解法做典型”占66.7%这说明学生更愿意表现自己的“个性化”解法而对一般空洞的“表扬性评语”的兴趣并不浓厚。

2、关于对“作业做错时批改符号”的调查

当学生做错作业时,为了突显评价的过程性与激励性,我们拟采用三种符号,一种是在做错的作业上大上“/”,等学生改正后再把“/”改为“√”即从“/”——“√”。另外是从“?”——“⊙”和从“△”——“☆”经调查,结果发现81.1%的低年级学生喜欢第二种,18.9%的学生喜欢第三种。学生认为“?”似乎在提醒我这里有问题,“苹果”说明我订正好了,教师选一个苹果奖励我,而五角星的颜色很鲜亮,也让学生喜欢。这也说明学生对不同的批改符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珍视学生情感的需求,让他们在感性的评价符号中获得有益的学习情绪。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中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对作业批改符号的喜好有所不同。随着年级的增高,中年级学生逐渐开始喜欢用简洁性的评价来代替感性化的评价,高年级学生最喜欢个性化语言的评价。

3、关于对“作业评语”的调查

我们设计了三种作业评语“你能再仔细地看看有问号的题目吗?”“请你订正”“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改正自己的错误”供学生选择。低年级学生喜欢“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鼓励性的评语,而高年级学生则更喜欢“你能再仔细地看看有问号的题吗”这种提示自己独立思考的评语。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需要“知音”的,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发现学生作业错误的“警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持一种肯定的态度,用一种信任者、一种欣赏者的眼光平等地与孩子们交流,从而培养学

生们积极自信的人格品质。

(三)作业展示评价措施

1、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2、让作业评价成为改变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润滑剂”。

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积极的作用。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一般做题较认真,能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这些作业呈现这样的评价:“优+与众不同=优+,优+奇思妙想=优+,优+字迹工整=优+,优+格式规范=优+。”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较马虎,对教师发还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语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如,“良+如果能认真订正作业=特优,良+如果能不懂就问=特优,良+如果能认真及时改正=特优。”对一些不爱动脑筋,作业有抄袭现象的同学,老师的评语是:“B+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特优,B+如能积极开动脑筋=特优”。

“等级+简语”式作业评价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于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因此,评价不能一成不变,一以贯之。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于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3、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转变的“调节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比如,对上课爱做小动作,因而影响学习的学生说:“最近你进步不大,你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吗?从你平时的各项表现来看,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所以老师肯定你能把数学学好,老师愿意给你帮助,我们共同努力吧”。

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学生,老师可以对他说:“你的字进步可真快呀,比我小时候写的好看多了,老师还要向你学习呢!本次作业为优”。“你总是第一个交作业,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本次作业为优”。

对于一些偏爱体育运动,却放松自己的同学说:“运动场的英姿让教师久久难忘,但老师同样希望看到你课堂上出色的表现和漂亮的作业”。

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倘若改用“上课不听讲,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等语言责备,学生将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此也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另外,为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他们留下成长的足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袋里的资料可以有学生最满意的作业,最满意的考试试卷,还可以有每周的荣誉小奖章,以及学生的课堂实践作业等。成长记录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同时,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

为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提供了方便。

(四)作业展示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

1、根据差异,分层设计作业

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因此给学生布置作业不能“一刀切,齐步走”。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老师们针对学生的差异,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

B、C三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例如。一年级学习数砖墙时,啊组的学生可以只做老师提供的部分数砖墙饿数将数砖墙补充完整;组的学生可以模仿教师设计数砖墙规律自行设计数砖墙;组学生可以独立探索规律,设计出不同规律的数砖墙,充分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种具有层次性的作业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各种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

2、生活化的作业设计

把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生活、社会实践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在社会生活中也处处有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性作业,如统计课外兴趣小组人数、马路上一小时过往的各种车辆数、最近十天的天气变化情况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吸收知识。

3、符号化、感性化的作业评价

图案评价法。当学生作业全对时教师给中低年级学生使用的是学生喜欢的“小太阳”、“大星星”、“笑脸”符号。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评价还会使用个性化的评价语言。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采用“/?⊿”符号作出评价,订正后再用响应的“√⊙☆”等符号作出肯定;在最终评价时,采用了一系列配套的“大小笑脸”、“大小红星”作为评定等级。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让孩子改正了自己在作业中的错误,也使孩子们享受到了老师对他们订正作业这一行为的肯定和奖励,让孩子改得快乐,改得轻松,改得主动,从而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乐于及时订正作业的好习惯。

4、互动化的作业评价

把作业评价渗透到学生群体的交往互动中去,因为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杠杆,同时也能加快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语言,相互评价,说说对方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对自己的同伴作出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指

导学生完成了作业评价,更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人际交往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交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

四、讨论与思考

从本研究的实践成效分析,作业展示性评价得到了学生由衷的欢迎和喜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数的消失和“×”的隐退,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有了质的升华,无不体现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这一背景下的新理念。在这样的感性评价中,学生们在不经意中带着一种美好的心情去改正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作业本中的不再是象“√”一样平淡没有活力的“脸”,而是一种动感有趣的充满着生命的符号。孩子们喜欢这样有人情味的评价,即使做错了,也是一种美丽。在孩子的学习日记中,也发现孩子对这些感性化的评定符号由衷地接受和喜欢。

在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与否、对错与否的层面上,应认识到作业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着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积极的作用。我们相信,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业评价必将成为新课程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得到愈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杨庆余.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边玉芳.作业展示性评价——学生学业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cc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