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4条潜规则,看完受用一生

更新时间:2023-08-02 08:37:01 阅读量: 美文摘抄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际交往的4条潜规则,看完受用一生

知乎上曾有人问:

在人际交往中,到底该遵循什么原则,才能保持和朋友之间的良好关系?

点赞最高的回答说:

朋友之间交往,没有套路,更没有准则;

你和朋友什么关系,朋友用什么态度对待你,全都藏在你的那颗心里。

人际关系其实并不复杂,明白下面4条潜规则,就够了。

越界,是摧毁关系的最大杀手

《孟子》曰: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

国学大师傅佩荣解释道:

人们很容易犯的过错就是去耕别人的田,而不去耕自己的田,还把越矩行为当成理所当然。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友谊生了嫌隙,很多关系走到尽头,大多是因为在处理关系时,自以为关系足够亲密,就失去了基本的尊重。

微博上曾有一个话题征集:人际关系中,不懂得界限感的人有多讨厌?

评论区哀鸿遍野:

十八线远房亲戚来城里,不住宾馆,理所当然地住我家,包吃包住还要当导游。

闺蜜总对我的妆容和衣着评头论足,指指点点,很烦,感觉她真的过分了。

同事总是找各种理由推工作给我,你年轻,你能力强,你乐于助人,真想手撕了她。

叔本华说:人际关系就像寒冬里的刺猬,离得太远,会感觉寒冷,但离的太近,结果只能是被刺伤。

着名主持人孟非也曾在节目中,讲述过一件自己被“刺伤”的往事:

多年前孟非初到江苏台,远在重庆老家的一个表姐,突然打来电话,让这位万年不联系的表弟,给自己的儿子安排工作。

孟非左右为难,他告诉表姐:

ldquo;进入电视台工作,需要通过正式考试才有资格被录用,并不是我的三言两语就能决定。”

表姐却在电话那头喋喋不休,言语中夹杂着冷嘲热讽,甚至还指责孟非不讲情面。

随后,孟非挂了电话,直接把这个表姐的号码拉黑了。

很多时候,我们与人相处,不是不懂得亲近,而是不懂“疏远”。

与人相处,关系再好也不越界,是合适的距离,更是一种尊重。

虚情假意,换不来真心

木桶定律里说,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定律对人际交往同样适用。

如果把一个人的善心、爱心、宽容心比作木板的话,那么一颗真诚的心就是桶底。

不管自己多么优秀,一旦没了桶底,也是一只无法盛水的空桶。

在《孔门十弟子》里曾讲述,子路是最敢“怼”孔子的一位学生,最出名的,就是“子见南子”这一段。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也是当时的一位远近闻名的美女,但也因为太过风流,名声不太好。

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时,南子下帖,希望与孔子见面谈一谈。

很多学生唯唯诺诺,视而不见。

只有子路一人极力反对,直言南子名声不好,自己的老师不要犯错,以免被利用。

但孔子还是顾及礼数,答应了南子的请求。

孔子果真南子被利用了。

卫灵公夫人邀请孔子坐在后面的车上,自己坐在前面的车上,在卫国国度最热闹的街区巡游了好几遍。

因此,民众都以为孔子是这位风流女人的附庸者,给孔子带来了不少麻烦。

对孔子来说,子路虽然言语冲动,但确实是对老师一片真心。虽然子路不能了解为何孔子坚持要去见南子,但是孔子却可以体谅这位学生的深情厚谊。

从那以后,孔子也更加重视子路。

子路也成为了一位可以和孔子以朋友相称的弟子。

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在人际交往中,能换来真心的,只有真心。

想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贤书是家里的小弟,他们一家人都有个共同愿望,就是改变母亲做饭的方法。

母亲喜欢用热油炒花生米,总是不好吃。

家人想让母亲用冷油炒,但母亲一直到去世,也没有改变。

母亲在世时,想改变大嫂爱睡懒觉的习惯,但同样的大嫂也无动于衷。

大嫂也有一个愿望,就是改变大哥酗酒的毛病,然而唠叨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作用。

大哥也不甘示弱,他想让儿子开朗一点,可一直到成年,也一直都是个闷葫芦。

侄子想改变爷爷落后的思想,显然,也一定是没有成功。

贤书最后得出结论:

我们一家穷尽一生来实践和检验了这样一个真理: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想着改变别人,来让关系变融洽,却没有发现,一段关系变好,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的。

韩剧《请回答1988》里,德善和姐姐宝拉是一对冤家。

她们从小一起长大,可姐姐总对德善抱有敌意,她不允许妹妹用自己的化妆品,不允许妹妹穿自己的衣服,还总是看不起成绩差的妹妹。

可怜的德善想要姐姐改变,她争取过,哭闹过,甚至哀求过,宝拉都无动于衷。

挣扎许久后,德善才终于明白,她想改变姐姐,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于是,她慢慢改变自己的脾气,收敛疯癫的性格,也慢慢对姐姐温柔起来。

原本德善想主动缓和姐妹关系,没想到的是,姐姐也被她感化了,慢慢改变了自己,甚至变化比德善更大。

傅佩荣说:

ldquo;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要改变命运,先改变性格。”

人际交往中,我们常犯的错误就是企图让对方来适应自己,这对于缓和关系于事无补,更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想要改变别人,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与人为善

电影《东邪西毒》中,有句经典台词:

ldquo;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

还记得去年那起“女子学籍被顶替,举报自己堂姐”的新闻吗?

因为看到堂姐工作稳定,家庭幸福,而自己生活不顺,便心生歹意。

不顾事实,翻出几十年前的高考往事,一口咬定,成绩是自己考的,诬陷被堂姐顶替了。

事件惊动教育局,查明了成绩是堂姐自己考的,但也因为没有学籍被单位开除。

而这位举报的女子,并没有从中捞到任何好处,堂姐身败名裂,自己还落得一身骂名。

见不得别人好,其实就是在断自己的后路,最终受害的也还会是自己。

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ldquo;善”是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遵守的交际准则。

《孔门十弟子》中,仲弓曾问政于孔子,孔子答道:

ldquo;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三句话道出了做官的哲理,而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举贤才。

ldquo;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流传了千年的谚语,而在孔子看来,这个观点是有弊端的。

他告诉仲弓,在任用人才时,需要“举内不避亲,举外不避仇”。

ldquo;除了你认识的人,还要接纳其他人所推荐的,或者经过高等考试表现杰出的人才,都要给他们机会。”

仲弓听信了孔子的教导,“与人为善”、“看得见别人的好”,后来在仕途上顺风顺水。

与其说,见不得别人好是一种病,不如说是心胸狭窄,格局太小的表现。

真正大格局的人,也是有远见的人,他懂得只有大家都好了,自己才能变得更好。

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看一件事,做到兼顾你和对方的不同角度。

人缘好的人,懂得考虑对方的需求与难处,尊重对方,不为难对方,不忽视对方。

而社交时谄媚、阿谀奉承、耍心机的人,走到哪儿都会被孤立。

遵守人际交往的潜规则,用真诚待人,才会拥有更多朋友,更和谐的人脉关系,成就他人的同时,更能成就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ca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