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选做题 - 新闻阅读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3-09-15 12:06: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年高考语文选做题(新闻阅读与实践)资料汇编

一.知识清单

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组成,但我们写的消息简短,一般是标题、导语和正文。正文部分一般是“倒金字塔结构”:首先要有时间、地点、事件;其次由主到次排列相关信息。

新闻短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我们写的一般是先标题,再概述新闻事实,然后提观点,主体论证。

二.方法总结

1.消息写作三步走:标题+导语+主体 ①拟写标题(①谁干什么②什么怎么样) ②拟写导语(时间地点事件及结果①某地某人(某单位)发生了某事②某事发生的怎么样了)

③正文部分一般是“倒金字塔结构”:先主后次,每一句话都要能回答出“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即一句话新闻。

答题要领:标题+导语+正文1+正文2 2.新闻短评写作四步走:标题—事实—评论—小结。

①标题要彰显主旨,观点明确。 ②概述要简明扼要,提取精要

③评论要精到深刻,直击要害:内容可以是析原因、揭本质、谈后果(作用)、提措施(办法)等;形式可并列展开、递进展开、正反结合。

④小结要收束呼告、融情于理。

答题要领:标题+概述+评论+小结

引述新闻事件要紧扣观点快速“导入”话题,并能为后面的“评论”服务。评论部分要理由充分,可以四选一,也可以四选二,但一定要学会分解。如原因可以分内因、外因;作用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危害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最好有2—3条理由。理由之间有一定逻辑——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等。各条理由之间能用恰当的过渡词。如“一方面?一方面”“首先,其次”,“何况”,“退一步说”“更不必说”等加以联结。总体结构以总——分、总——分——总为宜。先观点后理由。

三.方法点拨 例题一

新华社11月22日的报道说,近年来,四川省剑阁县不少行业、机关部门建一个项目,就要立一块碑,诸如“计划生育三结合示范村”“黄羊养殖基地”“培植养猪大户”等等,表示重视和展示领导的政绩和形象。剑阁县日前根据有关公路法规规定组织路政执法人员依法砸掉了竖立在本县境内干线公路两侧的178块所谓的“政绩碑”、“形象碑”、“功德碑”,受到全县干部群众欢迎。

你对上述事件有什么看法? (一)角度要准确 1.读懂材料、选取角度

点拨:在发表看法之前,我们应该——阅读材

1 料

考纲要求:就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解读,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1)读懂材料 弄清事实

了解材料主要信息,即“何人或物做何事”或“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

(2)把握情感倾向 选取角度

提问:材料中的哪些词句隐含了报道者的观点态度?

新闻报道重在客观,但有时报道者情感还是有所流露的,如本材料中“建一个项目,就要立一块碑”、“所谓”、“依法砸掉”、“受到干部群众欢迎”等词句意味着报道者对新闻现象评价有褒有贬,这对我们提炼观点暗示了方向。

当然,不管如何出题,我们都应“开放性”地牢固树立正面、方面、正反结合等多向酝酿观点的写作意识。

(二)立场要鲜明(观点是什么)

从新闻中看到什么,应当肯定什么,应当否定什么;褒扬什么,贬抑什么。这些都要在评论中明确。

(三)说理要深刻(为什么) 请你说明理由?

大家说说看,他这个理由是从哪个方面来阐述的呢?

或者(2)分别从给定的角度,对报道进行评论,要求句子简洁明了。

(1)对剑阁县“政绩碑”大肆泛滥的情况加以评论

金碑银碑政绩碑,不如“百姓的口碑” 。真正能流芳百世的,终究是那些利国利民、顺民心、济苍生的人和事。 (警戒劝告)

(2)对剑阁县砸“政绩碑”的举措加以评论 砸掉“政绩碑”的举动,有利于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励干部踏踏实实为百姓谋福利。 (分析意义)

(3)从提出建议的角度评论

应把砸碑行动和具体的为人民服务的行动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转变当地官员的工作作风。 (提出建议 )

比对学生的答案,归纳小结。

评论新闻,发表观点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或阐述:动机、本质、社会价值或危害、解决之道等。

如:推究原因 揭示意义 分析危害 提出建议 辩证分析 延伸拓展

参考例题一的短评。

砸碎“官本位”思想,树立公仆意识 “政绩碑”,砸得好!讲究面子的中国人素来有“树碑立传”的喜好,尤其是某些贪慕权力的官员,在他们看来,倘若不树碑立传就如同“锦衣夜

行”,群众不知道也就罢了,但如果连上级也看不到,那就万万不可了。所以,砸碑只是治标,要想治本,还得彻底改变“官本位”思想,真正树立公仆意识。

例题二

阅读下面新闻,写一则百字左右的短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出通知,从明年秋季开始,全国十省市开展音乐课教京剧的试点工作,并公布了15部“京剧进校园”剧目中的唱段。此通知一出台,人们议论纷纷,赞叹声、反对声此起彼伏,莫衷一是。

写作要求与技巧

第一步:提取要素,概述事实。(叙) ①提取材料要素,抽出核心要素(人、物或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

②“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按材料展开同向或异向合并。概述事实要简短鲜明,不能有废话和曲解

第二步:选取角度,提出观点。(评) ①角度:正面肯定、反面否定、正反结合 ②观点:正确鲜明,毫不含糊,符合社会的价值倾向。

第三步:阐述观点,以理服人。(析)

可采用因果、假设、比喻、类比、正反对比等方法论证。

可推究原因、分析危害、揭示本质、阐明意义,可呼吁鼓励、称赞歌颂或劝告警戒,还可提出建议。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结)

常用思路,牢记于心: 叙 — 评— 析 — 结 【参考1】京剧进校园是件大好事。徽班进京已有二百多年了,京剧是京城文化的一块活化石,人们通过它,了解了历史,了解了文化??唱念做打的艺术更是令人陶醉,它是北京一张不可多得的名片。因此,我喜欢它,希望更多的人接近它,爱上它!

【参考2】目前京剧进校园条件尚不成熟。 它的受众面极其狭窄,除了有闲情逸致的老年观众外,中青年几不涉及;它过于程式化,一招一式都有严格的限制;剧情过于拖沓;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脸谱化,好人坏人,让人一眼洞穿、拖腔又太长。只有改进才有出路。

例题三

请以下面的新闻为素材,写一篇短评。

《新京报》2月3日报道,北京731路公交车上,一名外国乘客因其提出违规停车的要求遭到拒绝而对该车的司机与售票员破口大骂为“中国猪”,司机和售票员笑脸相迎,他们严格遵守公交公司的《员工守则》,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写前准备:选(吃透材料,选取角度)(对于他们的忍让,你持何态度?请发言!)

2

(一)反对忍让

1.触及到了人格及民族尊严。

2.纵恶消弭mǐ了正气,助长了邪恶。

3.《员工守则》漠视了员工的名誉权、生命健康权等基本权利。

(二)赞成忍让

1.表现了一个大国公民的气度和修养。 2.他们的行为既无损“国格”也无损人格。 3.以暴治暴不利于构筑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一步:叙(概述材料,简明扼要)

公交车上的顾客无理取闹,而司机乘务员却只能笑脸相迎,信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的《员工守则》。(叙事关键:三言两语,直接切题)

第二步:评(旗帜鲜明、有的放矢)这一现象,实在令人尴尬(难以理解)。(评论关键:客观、辩证)

第三步:析(评析材料,精到深刻)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首先是“利润至上”思维模式的产物。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打上了官本位的烙印。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实际上侵害了员工的生命权、人权。

(评析关键:深刻、集中)

第四步:结(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这一守则对个体而言,不能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于情不容;对社会而言,不但不能伸张正义,反而助长了邪恶者的气焰,于理不合。那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此类的职业守则应该废止。 (小结关键:收束全文、融情于理)

四.新闻类语用题型练习 (一)拟标题

提示:往往不需时间,只要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

下面是盐城市某报的一则新闻,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讯 3月29日,在上海世博局举行的世博会会徽huī设计颁奖仪式上,上海市有关领导为世博会会徽中标者、盐城市青年广告设计师邵宏庚gēng颁发了获奖证书和20万元奖金。

始宏庚今年34岁。去年年底,当他得知上海世博会正在征集会徽后马上行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设计中。今年2月他将自己最满意的第1001件作品送到上海,这件作品最终从9046件应征作品中脱颖yǐng而出,被正式确定为上海世博会会徽。

标题: 参考答案:示例一:上海世博局重奖盐城小伙邵宏庚 示例二:盐城青年邵宏庚获世博会会徽设计大奖

(二)一句话新闻

提示:比标题要具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bv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