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18 14: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货币(money;currency)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现代货币:是指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一般可以分为纸凭证及电子凭证,就是人们常说的纸币及电子货币。 2.信用货币(credit money)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3.货币职能(monetary functions) 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功能。货币的职能主要包括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国际货币这五大职能。 4.货币层次(monetary levels) 货币层次的划分: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M3=M2+其他所有存款 ;M4=M3+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

5.流动性(liquidity) 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

6.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 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二、重要概念

2.一般等价物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4.劣币驱逐良币 也称“格雷欣法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5.信用货币 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20.金币本位制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

21.金块本位制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22.金汇总本位制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三、思考题

5.货币作为生产的推动力起了怎样的作用?为何说货币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⑴首先,货币作为社会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发挥原始资本的作用,直接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从而使生产过程得以开始;其次,货币作为持续推动力发挥追加资本的作用,保持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状态;货币作为交换工具促进商品交换,作为分配工具满足分配,还可以作为财富的一般形式促进财富增长。 ⑵货币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宏观调控机制在运用货币政策时往往以货币作为主要的政策中介目标来达到最终目标。 四、练习题

3.货币五大职能中的基本职能是哪两个?其他职能是如何在基本职能上演化出来的?

⑴货币五大职能中的两大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因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与一般等价物能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这两个特点直接相联系。

⑵从支付手段产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实是流通手段的延长,当处长时间足够长时,货币的流通开始替代商品的流动;贮藏手段是在价值尺度的基础上,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执行的时间推迟到将来;国际货币的职能则是以上四种职能的国际化。所以,五种职能是由货币内在本质所决定的一个整体体系。 4.为何要进行货币层次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在广义货币量的范围中,不同金融资产的特点不同,尤其是流动性不同导致对经济的影响力不同,国家对它们的控制力度也不同,所以货币管理当局应该根据流动性标准进行货币层次的划分,以便于区别对待,抓住重点,让货币总量发挥整体作用。

第二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信用(credit) 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形式(type of credit) 是指信用活动所采用的形式。由于信用活动是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开展的,而且开展的各种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信用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 3.银行信用(credit of banks) 是指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行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4.信用工具(credit tools) 也叫金融工具,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代表所有权或债权并据以享受相应权益的书面凭证,必须具有规范性、可接受性和一定的转让性。

5.虚拟经济(fictitions economy) 虚拟经济的核心是金融经济,它是围绕虚拟资产的交易和创造而形成的,其基本功能就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非常信用支持,并为满足流动性需要而为交易者提供风险管理与资产结构优化平台。但,由于虚拟资产本身具有高风险性,虚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虚拟经济运行非常不稳定,经常性地引发经济周期波动。 三、思考题

5.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协调?

一般来说,信用工具具有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等特征。总体上来说,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四个要求之间既存在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矛盾

的关系。总体上,偿还性与其他三性之间基本是统一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也是统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安全性与收益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这个矛盾恰好体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经济规律。在金融市场上,运用投资组合理论进行资产选择,目的就是要处理好这个矛盾,以实现风险最小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 四、练习题

2.信用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与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物及人与物之间关系这三大要素构成一样,信用活动也是由这几个要互构成的。

(1)信用主体:信用主体即信用活动中人的要素,具体而言包括贷放者即债权人和贷款者也即是债务人。实际上,在现代信用活动中,还包括信用中介人。 (2)信用标的物:信用活动中物的要素,表现为信用对象。信用标的物一般可概括为资金,包括货币资金和实物资金。

(3)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实际上体现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信用条件主要是关于期限长短和利息高低的条件,这两者是信用的最基本条件。

(4)信用工具:信用工具又称为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信用工具作为记录信用标的的书面凭证,是伴随着经济活动的法律化和市场化进程而出现的。 3.信用具有哪些经济功能?

具体而言,信用具有以下经济功能:

(1)资金配置功能:具体又表现为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进规模效应形成、促进社会合理分配等方面。

(2)信用创造功能: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信用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支付能力,对经济形成持续的推动力。一方面,信用不断地创造出信用货币,尤其是存款货币,使之适应飞速扩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至于出现金融货币流通时期经常出现的“货币饥荒”;另一方面,根据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现代信用体系创造出超过现有经济总量的资金,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使经济处于加速发展的状态。

(3)信息传播功能:社会化的信用活动将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联结起来,所有的经济主体的相关信息,不管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也都可以汇集在一起,通过特定的组织或机构进行广泛、充分的传播,从而不断地提高市场的效率。

(4)宏观调控功能:信用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总体上讲,当信用规模扩大时,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都会随之扩大,反之则收缩;同时,当信用结构调整时,社会供求结构也会调整。因此,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主要就是由信用调控机制构成。

4.信用工具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信用工具尤其是证券一般具有如下的法律特征:直接代表财产权利,票面文字表明的财立权利和证券不能分离;持有人只能向特定的、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主张财产权利;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是单方履行义务,无权要求对方给予相应的对价,义务人也无权追究持券人的证券来源和使用的原因等。信用工具的法律特征决定了其一般性市场特征与要求。

(1)偿还性:偿还性体现了偿还本金的基本要求。由于信用活动是将信用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活动,而使用权有向所有权回归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信用活动必须是有特定的期限的,亦即具有偿还性。

(2)安全性:安全性体现了规避各类风险以实现保值的基本要求。金融风险的

客观存在,使金融工具的安全性非常突出。

(3)流动性:流动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变现的基本要求。流动性即是将未到期的金融工具提前在金融市场上转让出来以回笼资金的特性,实际是就是提前实现偿还性。

(4)收益性:收益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增值的基本目的。投资者投资于各类金融资产,其根本目的就是获得各类收益,包括利息、股息、红利、和价差收益。 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四个要求之间既存在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矛盾的关系。总体上,偿还性与其他三性之间基本是统一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也是统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安全性与收益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这个矛盾恰好体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经济规律。 五、案例分析题

2009年6月30日,震惊美国的伯纳德?莫道夫涉嫌制造“庞氏骗局”诈骗案终于尘埃落定:由于可能诈骗的金额高达1000多亿美元,这位现年71岁、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被纽约地方法院的法官判处150年监禁,并处1710亿美元的罚款。

法院同时宣布没收莫道夫所拥有的位于曼哈顿的价值700万美元的公寓、在佛罗里达的1100万美元的房产和一艘220万美元的游艇等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将会被忙拍卖。法官认定,莫道夫给投资者造成了至少数百亿美元的直接损失和更大的间接损失,因此被判入狱150年具有重大象征意义,将对那些有意从事此道的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针对这个事例讨论以下问题:

1.莫道夫所制造的“庞氏骗局”中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显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所谓不对称信息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可能产生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不公平或者市场效率降低问题。众所周知,风险与回报成正比,“庞氏骗局”往往反其道而行之。骗子们信念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而多不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庞氏骗局”即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庞氏骗局”的严重危害。

2.该案件中的投资者应不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庞氏骗局”是“金字塔”骗局的一种变体。“金字塔”集资实际上是一种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本息的欺骗行为。而“庞氏骗局”也即是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但是,“庞氏骗局”的过程被发起者设计得非常复杂,致使投资者难以识破其中的欺骗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用活动出现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致使“庞氏骗局”愈演愈烈。产生严重的危害。 3.如何判断一个融资活动是否为“庞氏骗局”?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此形成的信用风险必须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化解。在融资活动中要想识别“庞氏骗局”就首先要认清“庞氏骗局”的特征。“庞氏骗局”得以长期延续的方式:无限接

近极限、不断调整骗局标的物、拆东墙补西墙。庞氏骗局形式上不尽相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判断庞氏骗局的特征: 一是鼓吹无极限的单向性增长(尤其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二是增长的基础建立在“良好预期”,而“良好预期”远远偏离现实状况; 三是维持某种持续增长局面的前提是社会公众普遍持有某一“信念”,而这一“信念”并无可信的物质基础; 四是当某一“信念”变得脆弱之时,“信念”标的物出现调整,而通过树立新的“信念”来维持局面不被打破。

针对其特征,现实金融系统的庞氏骗局特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 第一,金融体系没有物质的根基,随时存在崩塌的危险第二,金融衍生品,以传销式庞氏骗局贯彻始终。第三,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都难逃走上传销式庞氏骗局之路。所以,在日常融资活动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而且关键在于不要贪心,不要以为天上会掉馅饼,不要相信那些轻易就能赚大钱的鬼话,以免上当受骗。

第三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1.复利 复利是指计量利息本身的时间价值,即上一期利息自动滚入下一期本金,用公式计算为:S=P(1+r)n,其中S表示到期本利和,P 为本金,r为利率,n为期限。 12.利率体系 利率体系是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由内在因素联结而成的有机系统,包括利率结构和相互传导机制。 13.利率传导机制 各种利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之间虽然有的相关性强,有的相关性弱,但都存在一个基本的传导方向:中央银行利率到商业银行利率到市场利率,在这个传导路径中,中央银行利率是主导,商业银行利率居于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变动影响微观经济主题的预期,导致微观主体行为的变化,改变直接融资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并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动。 15.投资储蓄理论 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中,我们分析了投资与储蓄的定义性恒等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只要遵循投资和储蓄的定义,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实际发生的投资和储蓄根据定义必然相等。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和储蓄相等指的是经济均衡状态下,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相等。 16.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分析是从分析人们的持币动机开始的,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保存不升息的货币来保存财富的一种心理倾向。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具有这种使用上的灵活性,随时可以满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这三种动机。

17.可贷资金理论 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来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该理论试图在利率决定问题上把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完善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三、思考题

5.针对中国现实情况应该如何设计利率市场化进程? 答:总体上我国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如商业银行虽然拥有非常大的存贷款自主调节权,但基本上都是直接按照基准利率执行,缺乏市场灵活性,所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将进一步持续下去。 对于我国来说,未来利率市场化的重心将不再是放开利率管理权,而应该是以调整利率结构,优化利率传导机制为重点,具体包括:

(1) 强化基准利率和其他利率的自主决定性。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我国各类利率的决策权都不完全在名义决定者手中,即使是基准利率也是如此。基准利率并非由人民银行决定,而是不同利益部门进行充分博弈的结果,最终决定在国务院。但是这种决定机制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多方博弈往往不是最优,而可能是最劣。

(2) 协调好利率市场化与利率管理体制的关系。一个有效的利率管理体制,并不与利率市场化相矛盾,因为利率市场化不同于完全的利率自由化,在成熟的利率自由化条件下,利率是由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主体根据金融市场供求状况和中央银行的指导信号决定的。

(3)转换市场利率。当前我国一般以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最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其实,存款利率在我国发挥重要的参照作用是与中国特定的经济发展轨道和文化传统背景是分不开的,简言之,就是具有历史性。在中国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居民投资理财观念日益成熟,投资渠道日益丰富的时期,存款利率作为市场利率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既然市场利率应该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自主决定程度最高从而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利率,那么应该可以考虑以拆解利率或国库券利率作为新的市场利率,当然,这种转换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4)增加利率档次。利率档次过粗是我国利率体系的老问题,这与我国金融市场上投资品种不丰富,金融产品定价不够科学有关。过粗的利率档次不仅使投资者的选择余地很少,也会导致利率体系的内在机制过于单调而使整体有效性降低。因此,增加利率档次,细化利率结构,丰富相关利率产品,是发挥利率杠杆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5)建设金融市场和微观金融体制。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和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利率市场化的速度和改革。从国际经验和教训来看,先培育金融市场,健全金融体制在放开利率的国家成功居多,而不扎实的市场基础而贸然放开利率管制着多以失败告终。所以,上述各项改革的重点都可以归纳为市场体系尤其是金融市场的体系的建设。 四、练习题

2. 单利规则和复利规则的区别是什么?

答: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用来衡量利息水平高低的指标,计算利息的方法包括单利法和复利法。

单利是指每期都按初始本金来计算利息,用公式表示为: S=P(1+r*n)

复利是指计量利息本身的时间价值,即上一期利息自动滚入下一期本金,用公式计算为:

n

S=P(1+r)

其中S表示到期本利和,P 为本金,r为利率,n为期限。 5.影响利率变动的经济因素大致有哪些? 答:影响利率变动的经济因素主要有: (1):社会平均利润率,信贷资金供求状况,货币供求状况,期限与风险,通货膨胀程度,经济周期的影响,政策因素,传统和国际因素,银行成本和经营策略。 6.市场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有哪些? 答:1 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 2 自主决策的微观经济主体

3 充分传播的市场信息 4 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综上所述,利率正常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就是利率市场化。简言之,局势要求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而采取间接调控方法。 五、案例分析题

2009年3月25日,中国财政部公募发行了2009年第一期5年期的凭证式国债,面额为100元,票面利率为4%,每年按票面利率支付一次利息(即付息发行方式)。某投资者购买并获得第一年利息后欲将其卖出,如果此时商业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仍为2.25%,试衣存款利率为贴现率计算该国债的市场转让价格。 答:由题意可知,设 为投资者购买并获得第一年利息后的国债价格,设 为以存款利率为贴现率计算该国债的市场转让价格, =100*4%+100 =104.

=393.52

第四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外汇(Foreign Exchange) 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的最初含义和动态含义是国际汇兑,即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外汇银行)将一国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并借助各种金融工具对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现金结算的行为。静态的外汇从动态的国际汇兑行为衍生而来,它是国际汇兑活动的支付手段和工具,是外汇的物质存在形态。广义的静态外汇泛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所有资产。狭义的静态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亦即通常使用的外汇概念。

2.汇率(Foreign Exchange Rate) 指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或以一种货币所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国际经济交易会涉及任何两种货币,因而,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都有一个汇率。由于外汇买卖以汇率为基础,故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

3.汇率制度(Foreign Exchange System) 又称汇率安排,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系列安排或规定。汇率因多种因素的交织和作用而复杂多变。但作为有关汇率的确定、变动的基本原则,汇率制度具有普遍适用和相对稳定。汇率制度的主要构成是:(1)确定汇率的依据;(2)汇率的波动界限;(3)维持汇率的措施;(4)汇率的调整。 4.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是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19世纪中后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都属于固定汇率制度。

5.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汇率不受平价制约,主要随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变动的汇率制度。1971年和1973年美元连续两次贬值后,固定汇率制度难以为继,各国大多实行类型多样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重要概念

1.外汇 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 是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或以一种货币所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5.直接标价法 用本国货币(报价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或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基准货币)折算成若干单位本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法,被称为“直接标价法”。 6.间接标价法 用外国货币(报价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或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基准货币)折算成若干单位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法,被称为“间接标价法”。 7.基本汇率 指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关键货币是本国国际经济交易中使用最多、在国际储备中占比最大、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8.套算汇率 又称“交*汇率”,是根据基本汇率及其他货币与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计算出的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亦即通过两种货币的基本汇率计算出的汇率。

11.即期汇率 又称“现汇汇率”,指交易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外汇交割时使用的汇率。

12.远期汇率 又称“期汇汇率”,指买卖双方事先约定的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三、思考题

1.一国货币成为自由外汇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自由外汇,又称“可兑换货币”或“自由外汇货币”,是无需货币发行国的批准,可以随时动用,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向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汇。自由兑换货币的基本特征是:(1)自由兑换性,即能自由地兑换成他国货币资产;(2)普遍接受性,即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能被各国普遍接受和使用;(3)可偿付性,即可以保证得到偿付。目前,世界上能作为自由外汇使用的货币有50余种,但在外汇市场广泛交易的仅限美元、英镑、欧元、瑞士法郎、日元、港元等10余种,它们是各国普遍接受的主要支付手段。

2.不同标价法下如何区分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买入汇率,又称“买入价”,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卖出汇率,又称“卖出价”,是银行向同业或者客户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一般相差1‰~5‰,两者的差额即为银行买卖外汇的利润。银行对客户(如进出口商等)的买卖汇率差额通常大于银行同业的买卖汇率差额。 外汇牌价及银行买卖外汇均须同时报出买入价和卖出价,两个汇率的排列顺序均为前小后大。在直接标价法下,前一汇率为买入价,后一汇率为卖出价,分别表

示银行买入、卖出一定数量的外汇需要支付、收取的本国货币数量。在间接标价法下则相反,前一汇率为卖出汇率,后一汇率为买入汇率,分别表示银行收取、支付单位本国货币所需要卖出、买入的外国货币数量。

3.本币汇率贬值必然促进本国出口吗?为什么? 不一定。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和贸易差额的影响,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价格弹性。假定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为无穷大(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供给可无限增加),若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汇率下降会刺激该国出口额增加,因为出口数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出口商品外币价格的下降幅度。若进口商品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则汇率下降引起的进口数量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幅度,进口额将会减少。出口额增加、进口额减少,贸易收支必然改善,这就是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马歇尔—勒纳条件。进出口商品若缺乏供求弹性,则引起相反的结果。本币贬值后,贸易收支会先恶化后改善(变化趋势形似英文字母J)。因而,从本币贬值到贸易收支改善之间存在时间长度不等的时滞,此即本币贬值的“时滞效应”或“J曲线效应”。 4.本币汇率变动经由哪些途径影响国内物价?

(1)汇率变化直接影响贸易品(即进出口商品)价格。从进口角度看,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导致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触发国内同类商品价格上升。若进口商品属于资本货物或中间产品,还会通过本国生产成本上升推动最终商品的价格上升,诱发或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从出口角度看,一国货币汇率下跌首先引起本国出口量扩大,若出口商品的供给数量不能相应地扩大,则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必然上涨。反之,若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则其结果相反。

(2)汇率变化间接影响非贸易品价格。汇率变化通过影响贸易品价格而影响非贸易品价格。非贸易品有三类:第一类是随时可转供出口的国内商品;第二类是进口替代品;第三类是完全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或替代进口的国内商品。若一国货币的汇率下降,贸易品的价格上涨,第一类商品转化为出口商品,从而其国内供给减少,价格上升;第二类国内可以生产的进口替代品的价格自动上升;由于本币汇率下降造成出口扩大,出口商利润增加,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第三类商品因厂商或提高价格,或转产出口品,而价格上升。反之,则结果相反。 四、练习题

1.汇率变动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又如何影响? 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是:

(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动有直接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则外国对该国的货币需求上升,外汇供给增加,故顺差国的货币汇率上升。反之,若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则该国的货币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一国货币价值的总水平是影响汇率长期走势的主导因素。如果本国物价高于国外物价,则本币对外币贬值。

(3)利率水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间利率水平的差异将引发短期资本的跨境流动(套利投资),进而通过资本账户变化,改变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汇率变动。一国利率水平较高,则该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相对较高,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由此导致资本流入,市场对该国的货币需求上升,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则该国货币贬值。

(4)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提高会导致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转或恶化,从而加大本币汇率下跌的压力。但高经济增长率又是一国经济实力增大、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反映,有利于增强本国货币在国家市场的信用地位,从而驱动本币汇率上升。

(5)宏观经济政策: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等,从而影响汇率变动。一般而言,宏观紧缩政策通常导致一国货币汇率上升,而宏观膨胀政策则可能致使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6)心理预期:预期有稳定型和破坏稳定型之分。稳定型预期,指市场预期一种货币汇率不再继续下跌时,买进该货币,从而缓和该货币汇率下跌程度;反之,则抛出该货币,从而降低该货币汇率升值幅度。破坏稳定型预期则相反,在这种心理下进行的外汇买卖,使汇率贬值时该货币被进一步抛售,汇率升值时被进一步持有,从而导致汇率暴涨暴跌,加剧汇率的不稳定。

此外,外汇市场的投机行为及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汇率的变动。各种因素对汇率的作用错综复杂,因此,在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时,应综合考察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并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际。

五、案例分析题

欧元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成果,欧元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作为历史上首个区域共同货币,欧元自诞生之日起就直接冲击美元的主要国际货币地位,挑战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舞台上的核心地位。随着2009年新年的钟声的敲响,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已迎来10周岁生日,欧元对美元汇率愈益成为国际金融学术界和实物界关注热点。极富戏剧性的现象是,近10年里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出了一个明显的“V”形。试分析: 1. 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出V形的原因。 答:1999~2009年欧元兑美元汇率出现两个类似英文字母V的独特走势(见下图,图中附有月度原始数据)。造成这一走势的原因可分阶段进行解析。

第一阶段,1999年1月至2001年6月,美元高估,欧元下跌。主要归因于美国经济增长好于欧元区,美国利率高于同期欧元区利率,北约发动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这些因素使得本就弱势的欧元雪上加霜。同时,市场对刚刚问世的欧元流通前景,新组建的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常实施,均存在怀疑。

第二阶段:2001年7月至2004年12月,美元市场汇率下跌,欧元汇率上升。这主要导因于欧元区利率高于同期美国利率水平,美国利率从2000年的6.5%经由14次下调而降至1%,同期欧元区利率仅从4.5%调整到2%。利率差异催生了套利机会,逐利货币资产加大欧元配置,欧元需求的上升抬升欧元汇率。

第三阶段: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美元汇率大幅走低。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以及导引的次贷危机,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美元汇率开始大幅下跌,出于对美国经济的担忧,全球货币资产进一步转向欧元配置。

第四阶段:2008年7月以来,欧元汇率窄幅下调。前期欧元汇率的大幅上涨,对欧元区出口形成较大压力,导致欧元区经济下滑。其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也对欧元区尤其是德国经济造成较大影响,导致市场对欧元的担心。在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压力下,投资者对欧元区的担心驱动避险资金向美元重新配置。美国经济的复苏和欧元区面临的持续紧缩,致使欧元面临不断向下调整的压力。

1999~2009年欧元汇率月度走势图(美元/欧元)

资料来源:http://www.x-rates.com/

欧元区经济增长与美国经济存在周期差异,美国经济增长领先于欧元区经济增长3-6个月。经济增长的周期差异使欧元区经济上行阶段与美国经济增长下行叠加,短期内美元会保持动态弱势调整。但无论是刺激政策实施还是内部协调发展,单一经济体的美国均优于作为多国综合体的欧元区。长期看,美国经济增长依然会领先于欧元区,故欧元将面临向下调整的压力。

2.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未来趋势及对人民币汇价的影响。 未来欧元对美元走势将承受较大的向下压力。从经济走势看,受债务危机影响的欧元区国家面临财政紧缩和货币收缩,高失业率、低投资水平的状况仍将延续;相对而言,美国经济企稳的状态优于欧元区。在欧债危机解除之前,欧元区经济增长仍然乏力,甚或逊于美国,长期内欧元仍然承载下行压力。

无论从长期均衡汇率角度,还是从货币当局的容忍度看,人民币将宽幅波动,总体趋势是逐步升值。但汇率的适度稳定仍是货币当局关注的重点,短期内人民币不会单向巨幅升值。

第五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金融体系(Financial System):又称金融系统或金融体制,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总和。

2.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 Financial Intermediary, or Financial Firm):又称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是以提供各种金融商品和 3.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企业。 4.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是通过交易金融资产、实现资金融通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和交易机制的总和。

5.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s, Financial Instruments):是能通过市场交易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现金流的金融工具的总称,它是无形资产的重要构成。

二、重要概念

6.存款类金融机构:也称存款机构、存款货币机构,是以吸收个人和机构的存款,并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

7.契约型储蓄机构:是依据契约定期取得资金(如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并据约提供保险理赔或提供年金的金融机构,它包括各类保险公司、养老基金。 四、练习题

1.如何理解金融体系六个核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金融体系最基本的经济职能是高效配资源置,由此衍生的六项核心职能是:(1)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2)配置和管理风险;(3)清算和支付结算;(4)聚集资金和分割股份;(5)提供信息;(6)解决激励问题。 金融体系创造了诸多资本资源的时间、空间转移和配置的有效机制。与此相伴随,风险也在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和配置,由此,金融体系提供了众多管理和控制风险的方法和机制。在此进程中,金融体系创设了清算和支付结算工具和途径。为满足无法分割的巨额投资需求,金融体系提供了聚集资金、分割股份等途径;金融资产交易形成的利率、收益率、股价等信息,方便了不同经济部门的决策。

最后,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提高其效率,还必须解决融资方、投资方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难题,金融体系为此提供了诸多成熟的经验和办法,从而推动着资本导向生产性投资领域,增进了整个社会福利。 2.金融机构体系的具体构成及基本功能是什么? 金融机构体系的具体构成可分为四类:(1)中央银行,它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领导和核心,担负着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管理并调节金融运行、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的特殊职责;(2)存款类金融机构,它以吸收个人和机构的存款,并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及储蓄贷款协会等节俭机构;(3)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它是提供金融服务但不以存款为负债的金融机构,可分为契约型储蓄机构、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服务型金融机构;(4)政策及监管类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是:(1)期限中介功能。即通过发行金融工具实现金融资产的期限结构转换,从而使储蓄者、筹资者均能获得所需期限的资产或负债。(2)降低交易成本。金融机构拥有、管理着大量资金,聘有训练有素的职业投资家、法律顾问,故在信息处理和签订合约方面存在规模经济效应。(3)改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在甄别贷款风险、防范逆向选择,在监督贷款借用、减少道德风险上,拥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办法、专长,这就促进了储蓄向生产性投资的转化,对增进经济效率至关重要。(4)分散投资、降低风险。这主要通过汇聚众多中小投资者的资金,进行组合投资,从而将高风险资产转换为低风险资产的途径来实现。(5)提供支付机制。特定的金融中介均提供不同的支付方式,计算机、电子通讯等专门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支付体系的完善。 五、案例题

2007年2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导引的全球金融危机经过波浪式的扩散和深化,于2008年逐步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截至2009年7月,众多危机受害国的经济复苏依然举步维艰。

美国次贷危机导源于美国房价→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相关金融衍生品这一金融创新链条的过度膨胀。首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快速扩张,使大量无法获得优级贷款的低收入群体或信用等级不高的少数族裔,得以通过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其次,强劲的购房需求刺激房价快速上升,房价上涨预期反过来增强了购房者贷款买房的动机。再次,房价和贷款需求的相互促进催生了大规模的次级抵押贷款,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经由证券化过程,派生出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MBS经过进一步的证券化,又衍生出大量资产支持证券(ABS),其中包括大量个性化的担保债务凭证(CDO)、信贷违约掉期(CDS)等。 金融机构在CDO和CDS等衍生品交易中,还往往运用高杠杆比率进行融资。于是,基于1万余亿美元的次级抵押贷款,创造出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MBS,并进一步衍生和创造出数万亿美元的CDO和数十万亿美元的CDS,金融创新的规模呈几何级数膨胀。由此,巨量的CDO、CDS对房价处于极其敏感的临界点上;房价的任何风吹草动必然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和放大效应,从而给持有相关金融创新产品的金融机构造成巨大冲击。

2006年,美国房价开始下跌,美联储开始加息。由此,贷款借用者的还款压力迅速增大,以住房为抵押的次级贷款违约率上升。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迎来次贷危机第一次风暴。随着次贷损失产生链条式反应,CDO、CDS等衍生证券随后开始快速跌价,次贷危机迎来第二次和第三次风暴。虽然贝尔斯登、“两房”(房地美、房利美)、雷曼兄弟、美林证券、AIG的破产和被收购等一系列事件被称为次贷危机,但真正的拖累者和毁灭者不是次贷损

失,而是CDS和CDO等金融衍生品的巨额亏损。

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引致的严重负面溢出效应,触发了对金融创新、金融危机、金融风险等若干问题的系统反思。 请结合案例,并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思考并回答:

1.什么是次级抵押贷款?与优先级抵押贷款相比,次级抵押贷款的发放标准有哪些差异?美国的房贷机构为什么大肆发放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抵押贷款是借款人的FICO(即the Fair, Isaac, and Company,系借款人信用评级公司)信用评分通常低于620分,债务负担—收入比(Payment to Income,PTI)超过55%,或抵贷比(Loan to Value,LV)超过85%的贷款。

优先级抵押贷款的贷放对象标准为:达到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等政府发起机构(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s,GSE)规定的严格标准,FICO信用评分660分以上,收入稳定可*,债务负担合理。与此相比,次级抵押贷款的发放标准有三个明显特征:

(1)个人信用记录比较差。美国的信用评级公司(FICO)将个人信用等级分为五等:优(750~850分),良(660~749分),一般(620~659分),差(350~619分),不确定(350分以下)。次级贷款的借款人信用评分多低于620分,除非能支付高比例的首付款,一般很难达到常规抵押贷款的借贷条件。

(2)贷款—房产价值比和债务负担—收入比较高。美国常规抵押贷款与房产价值比(LV)多为80%,借款人月供额与收入之比在30%左右。次级贷款借用者的这两项比值分别不低于85%、55%,抗风险能力较差,银行丧失了与借款人共担风险的基本保障。

(3)拖欠率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率较高。次级抵押贷款以贫穷者、教育程度低下者、高龄群体、少数族裔、新移民等社会弱势群体、职业不稳定者为主要申请主体,其违约风险是优先级抵押贷款的7倍。因此,其利率比优级住房抵押贷款高出350个基点,且80%左右为可调整利率。当贷款利率不断下调时,借款人的还贷负担减轻;但当贷款利率不断上调时,借款人债务负担逐渐加重,导致拖欠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风险加剧。2007年,次级抵押贷款的拖欠率(拖欠30天)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比率分别高达13.33%和4%,远远高于优级抵押贷款2.57%的拖欠率和0.5%的取消抵押赎回权比率。

拥有住房是“美国梦”的重要构成,建立“房屋自有社会”是小布什政府一直诉求的政绩目标之一。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后,为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推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压低了市场利率。受此激励,并受高利率的诱惑,美国银行大肆发放次级抵押贷款,美国家庭的房屋自有率也于2004年达到69.2%的新高。

2006年美国房价开始下跌后,美联储开始加息,次级危机逐步显现并加剧,持有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资产的全球投资者损失惨重,次贷危机亦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截至2011年3月31日,美国经济仍在艰难复苏,失业率高居不下,家庭的房屋自有率下滑至59.7%,为1965年有统计数据(当时为62.9%)以来的新低(彭博新闻社网站:“美国走向‘租房社会’”,转引自《参考消息》2011年7月22日第4版)。

2.美国是全球金融创新的策源地和领军者,其金融体系曾被视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典范。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和金融创新的初始动机之一是配置和管理风险,为何美国的金融创新触发并放大了金融风险,加剧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不能归咎于金融创新,而应归咎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流动

性过剩和美国金融家、投资银行的贪婪。危机爆发前,美联储实施了长达6年的宽松货币政策,东亚各国和石油输出国为吸取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而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两者共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从而压低了美国市场利率,强化了美国家庭的负债型消费,包括借用次级抵押贷款购买自有住房。

为转移和管理风险,美国通过资产证券化创设了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金融衍生品,并转售给全球金融机构和国家主权基金。金融机构在从事这些衍生品交易中,大多运用高杠杆比率进行融资。由此,金融衍生品的价值对房价变动极为敏感,2006年的美国房价下跌,成为本轮危机的触发点。 简而言之,宽松货币政策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催发剂,房价下跌是危机的触发点,高杠杆率是资产价格风险的放大器,全球化成为危机蔓延的主途径。金融创新不过是建立“房屋自有社会”这一错误战略的辅助工具及其负面溢出效应的替罪羊而已。

3.金融史的研究表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对金融体系的变化有重大影响。请举例说明,并结合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的应对举措,观察并分析美国金融体系的变化。 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是市场不稳定的突出表现,市场失灵促使各国对金融市场实施管制或摈弃等不同反应,从而改变了金融体系的演进路线。1719年密西西比泡沫破灭后,法国一直严厉管制金融市场,直到1980年才逐步解除,由此法国金融体系演化为银行主导型。1720年南海泡沫破灭后,英国引入了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但在1824年逐步解除了这些限制,从而英国发展了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了多样的应对举措,也实施多项金融改革。但总体看,美国仍笃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有效作用,金融体系仍属市场主导型。若干改革的主旨是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和完善市场制度,维护投资者、金融消费者利益,确保金融体系稳定。

第六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存款类金融机构(deposit-ta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指从个人和机构接受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其典型代表有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

2.存款类金融机构业务(deposit-ta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siness)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业务主要包括资本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资本是指金融机构的资本金,负债业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存款类业务和借入资金业务。其中存款业务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资产业务是指银行业务资金运用的业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包括准备金及现金资产、贷款、贴现、存放同业款项、应收现金项目、证券投资等业务,其中主要的是指贷款业务。中间业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从事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总额的业务活动,包括结算、信托、租赁、代理、银行卡业务、担保业务、承诺业务以及金融工具创新业务。 3.资产负债管理(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吸收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理论合理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深化,将资产和负债理论进行融合,从整体上协调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管理,以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三性”并重为管理目标。资产负债管理

的核心是净利差,利率是影响净利差的关键因素,所以控制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就能控制净利差。

4.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全面风险管理包括职能风险管理模式、整合风险管理模式、风险和价值管理模式和战略风险管理模式。其中,战略风险管理模式指从战略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可用三个维度来描述,第一维是企业的目标,可细分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4个目标;第二维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等8个要素;第三维是企业的各个层级,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4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4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二、重要概念

5.贴现 票据贴现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买入未到期票据,将扣除贴息后的金额付给客户的过程,本质上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垫付)的资金融通。贴现额的计算公式为

收取客户的贴息=票据面额×年贴现率×(未到期天数/360天) 付给客户的金额=票据面额-贴息

7.久期 久期又称持续期,1938年由F.R.Macaulay提出。它是以未来时间发生的现金流,按照目前的收益率折现成现值,再用每笔现值乘以其距离债券到期日的年限求和,然后以这个总和除以债券目前的价格得到的数值。 三、思考题

1.阐述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

存款类金融机构其实质是拥有资本,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但是其主要业务是吸收贷款和发放贷款的特殊企业。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四项职能。信用中介职能又称信用媒介职能,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而支付中介职能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最传统的职能,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存款类的金融机构中的商业银行产生了信用创造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存款类金融机构也具有了金融服务功能。 四、练习题

2.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主要负债业务有哪些?

负债业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具体包括存款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存款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面临资金困难时可向其他金融机构临时性借入款项,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出售回购协议、借入欧洲美元等其他负债业务。

3.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主要资产业务有哪些?

资产业务是指银行业务资金运用的业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包括准备金及现金资产、贷款、贴现、存放同业款项、应收现金项目、证券投资等业务,其中主要的是指贷款业务。准备金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流动性最强、盈利性最低的资产,由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和库存现金三部分构成。贷款又称放款。存款类金融机构将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定还本付息期限,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主要资产业务。贷款收益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规模和结构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安全性也具有重要影响。票据贴现是

存款类金融机构买入未到期票据,将扣除贴息后的金额付给客户的过程,本质上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垫付)的资金融通。存款类金融机构为了自身清算业务的便利,往往会在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有部分活期性质存款。存款类金融机构应收的清算款项,代表对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金索取权。它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收到以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为付款人的票据,已向票据交换所提出清算或向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提出收账但尚未到账的款项。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证券是重要的盈利资产,主要由债务工具构成。

4.存款类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有何特点?

中间业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从事的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总额的业务活动,包括结算、信托、租赁、代理、银行卡业务、担保业务、承诺业务以及金融工具创新业务。他们不构成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利息收入的业务。 中间业务主要特点:第一,中间业务是贷款业务的延伸,是从存、放业务中衍生出来,但又有独特的市场空间,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具有竞争力的主要业务;第二,中间业务一般不需要运用银行自有资金,主要实现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第三,中间业务服务方式更灵活,服务效率更高,更大成都要求现代化的设备与技术支撑;第四,中间业务因国家管理程度不同而存在很大地区差异。有严有松,但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这种差异日渐缩小。

五、案例分析题

次贷危机与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在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房地产价格下跌,次贷抵押贷款债券价格大幅度走低,持有次级债的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严重缩水,同时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评级被下调,股票价格也大幅度下降,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银行的净值下降。这将导致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由于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净值下降,该金融机构能够用作担保的资产价值在下降,融资变得更加困难,其他金融机构都不会向其融资;二是为了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该金融机构也不会向外融资或贷款,以最大限度保持一定的货币流动性,应付负债方的可能对外支付。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减少金融机构对外的贷款供给。

进入2009年,美国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已变得惨不忍睹,达到了“技术性破产”的边缘。面对巨额的不良贷款,各银行必须提取大量的拨备来防止预期损失,这从根本上制约了银行放贷能力,使得银行间接融资模式出现持续萎靡,市场流动性紧张难以根本好转。同时,次贷危机演化到金融危机,已经远远超出了房地产泡沫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更大程度上是金融市场参与者信心的全面崩溃。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1.美国政府对存款类金融机构注资的作用。

美国政府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注资作用主要作用有: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作用维护国家信用;避免大型商业银行倒闭,遵循“银行太大不能倒闭原则”,避免社会动乱,缓解危机蔓延;市场调节滞后与不完善,政府干预与注资能有效改善社会货币流动性,避免资本市场持续萎靡持续性紧张;增加市场预期,增加金融市场参与者信心。 首先,根据美国关法律规定,如果任何一家美国公司无法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而该公司的破产倒闭又将威胁到美国整体经济,美联储有义务向其提供融资。这

就是著名的金融机构“太大而不能倒闭”的原则。通过对大型的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注资避免其倒闭必所引致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剧烈动荡,加剧危机的蔓延与人民恐慌与经济低迷,甚至引发社会动乱。其次,最后为了维护国家的信用,必须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从宏观上阻止危机发生系统性蔓延,维护货币政策稳定,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财富损失,从微观角度出发挽救暂时缺乏流动性但仍具有清偿力的银行,免于其倒闭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再者市场“看不见手”自我调节滞后与不完善,只有通过政府的有效干预与相应的货币政策才能改善社会货币流动性,缓解危机。最后政府的注资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与市场的预期。

2.存款类金融机构信用创造的影响因素。

在给定货币总量的前提下,影响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存款数量。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以存款为基础,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商业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规模取决于原始存款的规模;第二,个人或企业现金持有量。现金持有量越大,意味着存款所占比例越低,由此限制了信用创造规模;第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商业银行资本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越少;商业银行资本金越多,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越多;第四,企业投资机会。信用创造通过贷款转化为存款再转化为贷款的循环过程实现,如果企业缺乏投资机会导致贷款需求萎缩,商业银行就无法发挥信用创造职能;第五,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最终受制于经济运行与发展客观所需的货币量。 3.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要遵守的一般原则。 存款类金融机构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已经影响的广泛性,向来是受监管最严厉的金融机构之一。其经营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性”原则。安全性是指存款类竟然机构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对客户提存,使客户对存款类金融机构保持坚定的信任。流动性原则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保持随时可以以适当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支付的需要。盈利性原则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作为特殊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也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三性原则是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对立。流动性是保证,安全性前提,盈利性是目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必须从现实出发,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寻求最佳同意和均衡,以求健康发展。

第七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 投资银行(机构)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2.证券投资基金(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存、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间接投资方式。在不同的国家,投资基金的称谓有所区别,英国称之为“单位信托投资基金”,美国称为“共同基金”,日本则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

3.保险公司(insurance companies) 保险公司是经营保险业务的契约性金融机构,是以吸收保险费的形式建立起保险基金,用于补偿投保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发生的经济损失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4.征信(credit) 征信是指为了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专业化的征信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活动。

5.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 又称资信评级,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主要是对市场参与主体偿付其债务的能力与意愿的评价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 二、重要名词

2.证券发行承销 投资银行的一种传统业务,指在传统的新证券发行过程中投资银行发挥以下功能中的部分或全部:(1)对发行人就发行的条件或时间提出建议;(2)从发行人处购买证券;(3)向公众(投资者)分销。

5.开放式基金 基金按照规模是否可以变动及交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的概念是相对于封闭式基金而言的,它是指基金规模不固定,基金单位可随时向投资者出售,也可应投资者要求买回的运作方式。因此,开放式基金的规模是不确定的,其基金的规模可以应市场即投资者的购买要求而扩大,也可以应投资者的赎回变现而减少。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来看,开放式基金已成为世界投资基金的主流。

6.契约型基金 是指依据信托契约通过发行受益凭证而组建的投资基金。该类基金一般由基金管理人、基金保管人及投资者三方当事人订立信托契约。并依据契约由基金托管人负责保管信托财产,具体办理证券、现金管理及有关的代理业务等;投资者也是受益凭证的持有人,通过购买受益凭证,参与基金投资,享有投资受益。基金发行的受益凭证表明投资者对投资基金所享有的权益。 三、思考题

2.投资银行有哪些基本业务? 答: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公开发行(承销)、证券交易、证券私募、资产证券化、收购与兼并、商人银行业务(风险投资)、衍生工具的交易和创造(金融工程)、基金管理等。

3.保险公司业务经营主要有哪些环节?各环节业务重点是什么?

答:在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一般过程中,最主要经过展业、核保与承保、理赔三个主要环节。

首次展业重点:认真调查分析保险市场,精心设计保险品种,以适应不同客户的投保要求;进行广泛有效的保险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保险商品和保险公司的服务内容,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在客户;对投保人提供周到、优质的售后服务,树立保险公司良好形象、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等。其次核保和承保,是保险人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投保要求进行审核、判断和决定是否接受投保的过程,是控制保险业务质量的最主要环节。其重点在于对投保人资格的审核。最后理赔是保险人处理有关保险赔偿责任的程序及工作。其重点是事故勘察与核赔,核实保险标的实际损失程度和数额,明确赔偿责任,并确定相关的赔付额以及处理纠纷与疑难事件。

四、案例分析题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2008年9月21日晚间宣布,已批准了包括高盛集团在内的两家投资银行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这一事件,意味着“长久以来世人熟知的华尔街模式的终结”。

1869年,犹太移民马库斯?戈德门在纽约曼哈顿南部创建马库斯?戈德门公司(Marcus Goldman & Co.),从事商业票据交易,公司只有一个办公人员与一个兼职簿记。每天早上,马库斯从附近的珠宝商手中收购商业票据,然后卖给附近的银行,从中获得微薄的利润。1882年,戈德门?马库斯邀请小女婿山姆?萨克斯(Samuel Sachs)加入公司。1885年,马库斯?戈德门公司采用现在的名称:高盛公司。

后来高盛增加贷款、外汇兑换及新兴的股票包销业务,规模虽小,却是已具雏形。而股票包销业务使高盛变成了真正的投资银行。上个世纪70年代,高盛抓住一个大商机,从而在投资银行界异军突起。当时资本市场上兴起“恶意收购”,恶意收购的出现使投资行业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格局,催发了新的行业秩序。高盛率先打出“反收购顾问”的旗帜,帮助那些遭受恶意收购的公司请来友好竞价者参与竞价、抬高收购价格或采取反托拉斯诉讼,用以狙击恶意收购者。高盛一下子成了遭受恶意收购者的天使。1989年,并购部门的年收入是3.5亿美元,仅仅8年之后,这一指标再度上升至10亿美元。高盛由此真正成为投资银行界的世界级“选手”。

20世纪90年代,高盛高层意识到只*做代理人和咨询顾问,公司不会持久繁荣。于是他们又开设资本投资业务,成立GS资本合作投资基金,依*股权包销、债券包销或公司自身基金,进行5年至7年的长期投资,然后出售获利。短短3年内,高盛的资本投资收入翻了近10番,而老业务投资银行部只翻了两番。1999年5月,高盛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业公司上市案件之一。

正是依赖交易,也使得这家公司的利润开始不稳定,却更加坚定了该公司增加交易的决心。到其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前,其杠杆倍数达到近30倍!特别是在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中,公司许多业务都被政府政策所限制(如禁止售空限制)。在其主要竞争对手──美林(Merrill Lynch & Co.)、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 Co.)都已并入规模更大的银行或寻求了破产保护的时候,高盛面临的选择将是,要么面临愤怒的投资者,进而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要么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得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更多的支持。

最终,高盛向美联储递交了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的申请。 请结合以上案例,思考以下问题:

1.投资银行的本源业务是什么?与商业银行的本质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投资银行是指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其本源业务包括证券公开发行(承销)、证券交易、证券私募、资产证券化、收购与兼并、商人银行业务(风险投资)、衍生工具的交易和创造(金融工程)、基金管理等。而商业银行主要是从事于存放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二者的区别主要是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是资本市场,而商业银行更多的是货币市场货币业务。 2.高盛为什么要向银行控股公司转型?

首先资银行模式过于依*货币市场为投资银行提供资金,其自身的资本不足,为追求利润,不断对衍生工具进行创新,追求交易,追求高财务杠杆,杠杆倍数达到了惊人的30倍;其次,危机来临后,风险资产的贬值导致资产的缩水,资不抵债,陷入破产边缘;第三,如果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原投资银行机构就将获准开展储户存款业务,这可能是一种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为资金的来源方面提

供了更多的支持。银行控股公司可以接受零售客户的存款,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将有助于两家公司重构自己的资产和资本结构。第四,银行信用相对原先投资银行的信用更能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提高市场的预期。第五,可以得到联办储备委员会的支持也就是得到国家的支持。缓解公司暂时的危机。

第八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一般由政府组建,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 2.金融监管体制(Financial Regulation system) 指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包括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的机制以及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金融监管体制实质上就是由谁来监管、由什么机构来监管和按照什么样的组织结构进行监管,相应地由谁来对监管效果负责和如何负责的问题。 3.资本充足性(capital adequacy) 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作为国际银行监督管理基础的《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以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来衡量,其目标标准比率为8%。 4.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金融监管当局对具备资格的机构进入金融市场、经营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的审查批准过程。 二、重要概念

5.功能型监管 在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以金融业务而非金融机构来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减少监管职能的冲突、交*重叠和监管盲区。同时,针对金融业务交*现象层出不穷的趋势,强调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因而可以实现对金融体系的全面监管。

6.分业监管体制 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分业监管通常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责任,一般银行业由中央银行负责监管,证券业由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保险业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各监管机构既分工负责,又协调配合,共同组成一个国际的金融监管组织体制。从监管的业务范围看,各监管机构虽有所交*,但都有自己的侧重点。

7.混业监管体制 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有时又称为“一元化”监管体制。

8.新巴塞尔协议 以增进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强调公平竞争为目标,采用更完备的方法来因应风险,要求资本适足要求的计算方法能与银行业务活动保持适当的敏感度。该协议以国际性的大型银行为重点,但也适用其他各类银行。新巴塞尔协议的三个支柱分别是最低资本要求(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其中风险资本计提标准包括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高级内部评级法;监管当局的监管(Supervisory Review Process)和市场纪律(Market Discipline)。

三、思考题

1.中央银行基本职能有哪些?

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中央银行性质的具体体现。按中央银行性质划分,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1) 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一国或某一货币联盟唯一授权的货币发行机构。其基本职责包括:

第一,中央银行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时发行货币,保持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一致,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二,中央银行应从宏观经济角度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应适当掌握货币供给增量,处理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三,中央银行应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印刷、销毁货币,调拨库款,调剂地区间货币分布、货币面额比例。 (2) 银行的银行 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货款人,这一职能体现了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中央银行通过这一职能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加影响,以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需履行的职责包括: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充当银行业的“最后贷款人”;创建全国银行间清算业务平台;调节外汇头寸。 (3) 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国家金融的专门机构。具体职能包括: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发行;为政府融通资金;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行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磋商,积极促进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四、练习题

1.中央银行的业务内容有哪些?

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要通过资产、负债与清算业务的操作来实现。 (1) 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的负债形成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基础,主要包括货币发行、存款业务、其他负债(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和资本业务)三方面的内容。 (2)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操作来调控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贷款、再贴现、买卖政府债券、买卖储备资产等内容。 (3)清算业务

各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都在中央银行开立账户,由中央银行来负责清算它们之间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参与者和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五、案例分析题

2004年6月中国三大金融监管机构达成分工合作备忘录,以期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配合,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备忘录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行政规章,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工。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任何一方需要对他方的监管对象收集必要的信息时,可委托他方进行。

备忘录提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应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集团公司依据其主要业务性质,归属相应的监管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内相关机构、业务的监管,按照业务性质实施分业监管;被监管对象在境外的,由其监管机构负责对外联系,并与当地监管机构建立工作关系;对产业资本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在监管政策、标准和方式等方面要认真研究、协调配合、加强管理。

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分工格局如下:

中国银监会: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国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

中国证监会:依法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并履行相应职责;

中国保监会: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分工,反映了中国金融业的什么变化与要求? 该种分工反映了中国金融业发展迅速,出现的金融控股公司实质上是多元化经营的金融企业集团,是我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环境下出现的混业经营的模式。金融控股公司给金融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我国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这使得某些方面的监管存在真空状况,对于金融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不利。 在此背景下,需要金融监管机构相互配合,避免监管真空,完善监管体制。根据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状况,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分工,由材料“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集团公司依据其主要业务性质,归属相应的监管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内相关机构、业务的监管,按照业务性质实施分业监管;被监管对象在境外的,由其监管机构负责对外联系,并与当地监管机构建立工作关系。”可反映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由机构性监管逐步向功能性监管的转变。 2.如何处理中国人民银行与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人民银行一方面强化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同时转换实施对金融业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式,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确保我国各项经济金融目标的实现 中国证监会主要负责证券市场、证券业和投资基金的监管;中国保监会主要负责保险市场和保险业的监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则承担对银行、信托业的监管职责。

在处理中国人民银行与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时应树立人民银行监管的核心地位,要以法律形式保证其独立实施货币政策和监管职能,使其不受来自各方面行政干预的影响。同时要处理好三个监管部门间的关系,在强化中央银行监管中心作用的同时,对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业的监管给予同等的重视,三个部门相对独立,在交*业务上协同监管、信息共享,防止“监管漏洞”产生。

第九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货币市场(Money market) 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市场。

2.同业拆借市场(Inter-bank market) 也称同业拆放市场,是金融机构为解决临时性或短期资金的余缺而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拆放一词通常为贷方所称,站在借方的角度称之为拆借。

3.商业票据市场(Commercial paper market) 围绕商业票据的发行及流通形成的短期金融市场,它包括商业本票市场和商业汇票市场,而商业汇票市场中又包含了票据贴现市场。

4.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Certificate of deposit market)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以流通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对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进行发行和流通的市场称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 5.国库券市场(Treasury bill market) 国库券是由一国财政部发行的、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下的短期政府债券。由此形成的发行和流通市场称为国库券市场。 6.证券回购市场(Repurchase agreement market) 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者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由此形成证券回购市场。 二、重要概念

1.拆借 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

9.再贴现 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次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 17.证券回购 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者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三、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特点和功能有哪些? 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市场。特点:⑴货币市场风险较小;⑵货币市场是一个批发市场;⑶货币市场的突出特点还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直接参与。功能:⑴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渠道和手段;⑵货币市场利率具有“基准”利率的性质;⑶为中央银行提供实施货币政策的途径。 四、练习题

1.某客户花了1017871美元购买一张面额1000000美元、存单利率为7.8%、期限为90天、剩余期限仅为10天的存单,假若该客户到期日将其出售,则他获得的收益率是多少。

存单收益率= 5.76%

2.某一期限90天的国库券面额1000美元,实际发行价格为960美元,计算该国库券的实际收益率。 国库券收益率=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厂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实例

甲方为厂家、乙方为商家,双方私下商定好,共同签署一份500万元以上的购销合同,同时找到一个关联的大型企业作为担保人。随后,乙方向银行申请开具承兑汇票,银行相关部门收到申请后对乙方以及担保人进行考查和认定,包括对前几年的合作金额、双方的资金实力(主要是通过审核财务报表)等一系列条件均做仔细考察。在银行认定此双方购销行为的合法性和正确性之后,收取乙方的汇票保证金和手续费,开出500万元的承兑汇票。一般,汇票保证金的金额,根据乙方在银行信誉额度确定:信誉好的商家,银行只按其汇票总额的30%或更低收取保证金,信誉较差,银行收取的保证金最高会达到60%。不过,保证金不一定是现金,可以是以商家在银行存款的形式体现。之后,甲方在收到乙方的银行承兑汇票,可以直接到当地的银行,通过支付一定数额的贴现息将还未到期的承兑汇票予以贴现,获得运营所需的现金。一般情况下,作为制造商的甲方不会直接贴现,而是将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给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此时,甲方通过承兑汇票贴现或背书支付的形式,完成了现金的提前支付使用行为。在承兑汇票到期之前,厂商又通过合同未完成或者解除合同的方式,由甲方按资金缺口归还给乙方,再由乙方按承兑协议及时支付给银行。由此,厂家实现了短期的融资需求,商家又保持了与厂家合作关系,银行也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手续费。这一过程,看上去如此圆满,但是这是建立在厂商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到银行承总汇票到期,甲方没有及时还钱给乙方,那银行付出的钱就必须由乙方偿还。乙方若违约的话,银行将承担巨大的风险。(转载自:

http://dingoztt.blog.com.cn/archives/2007/2442632.shtml)请结合案例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试述厂商是如何通过共同合作向银行套取承兑汇票达到融资目的的。 厂家和商家利用虚假购销合同,套期银行承兑汇票达到融资目的。 2.思考厂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的过程中各自可能面临的风险。

厂商面临经营风险,经营不善到期将无法兑付汇票;银行面临信用风险,厂商若在到期时无法支付,会出现违约,给银行造成损失。

3.银行应该如何规避汇票承兑业务中可能产生的经营风险?

认真审核购销合同的真实性;增加保证金比例;跟踪商家的经营情况。 案例二:回购市场的破产事件:特拉斯代尔 在1982年破产前,特拉斯代尔是个小规模却雄心勃勃的政府证券公司和证券回购市场交易商。特拉斯代尔广泛运用逆回购协议,其一般交易过程是这样的:希望借款的交易商和大通曼哈顿银行签订回购协议,特拉斯代尔则和大通曼哈顿银行签订逆回购协议,并借入已在启用的回购协议中使用的证券。从这方面看,大通曼哈顿银行是个盲目的经纪人,因为它将那些想临时卖出证券(借款)却又对特拉斯代尔知之甚少的交易商和特拉斯代尔联系了起来,尽管特拉斯代尔也想临时买入证券(贷款)。

特拉斯代尔借入证券,并将其在二级市场出售,以获取这些证券的息票价值,这看起来是个不错的想法。特拉斯代尔最初认为,当它必须向大通曼哈顿银行归还证券并付息时,利率的上升使得证券价格下降。到那时,它将在二级市场上以更低的价格买入证券归还给大通曼哈顿银行。只要利率上升,特拉斯代尔的策略就会实现,而公司也会飞速发展起来。但如果利率下降,证券价格上升,它的策略就会失败。 1982年5月17日,特拉斯代尔宣布它无力偿还所欠大通的1.6亿美元利息。事情很

难就此结束。大通认为它仅仅是个经纪人,因而那些和它进行回购交易的交易商的证券应由特拉斯代尔偿还。而交易商们则辩称,他们是和大通进行交易的,因此应由大通负责偿还。最后,为避免更大的市场混乱,大通为自己的损失买单。大通不得不用它当年第二季度的收益弥补在回购交易中的损失,这导致其股价狂跌,给股东、监管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带来不利的影响。 请结合案例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思考证券回购市场上有哪些风险?交易者如何减少风险? 回购市场上存在信用风险。尽管证券回购中使用的是高质量的抵押品,但是交易的双方当事人同样会面临信用风险。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到约定期限后证券卖方没有再购回证券,则买方只能保留这些抵押品,若市场利率上升,证券价格会下降,买方就会遭受损失;二是市场利率下降,证券价格上升,买方不履行按约定价格卖回证券,则证券卖方会遭受损失。 为减少信用风险,可以通过设置保证金的做法。保证金可以在证券价格下跌时向贷款者提供一定的缓冲。另外,还可增加抵押品,或根据抵押品市值调整回购价格。

2.从特拉斯代尔破产及大通曼哈顿银行巨亏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防范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证券回购交易中非常重要;信息非对称是造成回购交易中信用风险出现的根本原因;为规避市场风险,必须提高预测市场价格变动的能力。

第十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债券(Bond) 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债务人)为筹集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债权人)出具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债权凭证。2.股票(Stock) 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

3.普通股(Common stock)是指代表着股东享有的平等权利,不加以特别限制,并随着股份有限公司利润的大小而分取相应股息的股票。

4.优先股(Preferred stock) 是指股东享有某些优先权利(如优先分配公司盈利和剩余财产权)的股票。

5.证券投资基金(Fund) 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 6.公募发行(Public placement) 是以广泛的、不特定的投资者为对象发行债券,充分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

7.私募发行(Private placement) 面向少数与发行者有密切业务来往的投资者为对象发行债券。 二、重要概念

8.股票发行市场 是指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筹资活动的市场。

11.股票流通市场 是指对已发行的股票进行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市场。 12.股票价格指数 用来表示多种股票平均价格水平及其变动情况以衡量股市行情变化的指标。 三、思考题

2.债券市场的发行方式和交易方式有哪几种?

根据债券募集对象的范围,可分为私募发行与公募发行。按债权活动有无中介机构参与,可分为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按有无担保品,可分为信用发行和担保发行。按债券定价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平价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

债券交易方式主要有: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回购交易、期权交易、信用交易等。 5.股票流通市场的分类有哪些?

按股票流通市场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场内交易是指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股票买卖流通的组织方式。场外交易是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的证券交易活动。 四、练习题

A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公司总股本5000万股,公司在2003年决定扩展业务,为筹集资金,A公司准备对三套方案进行选择:方案一:增发普通股2000万股,每股面额1元;

方案二:发行公司债券2000万元,面额1000元,券面利率10%,每年利息2次,期限为5年;方案三:向商业银行贷款2000万元,利率11%,每季付息1次。 你认为A公司应采取哪种方案?理由是什么?

企业最常用的筹资方式是向社会发行股票、债券和向银行申请贷款。企业发行债券和借银行贷款,都属于企业对外借债,其借债成本有相似之处。企业发行债券的成本是债券的利息和债券的发行费用,借银行贷款的成本即贷款利息。 (1)股票筹资成本:

假设发行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折合为每股0.2元,公司对股东按每股0.1元支付股利,那么,按面值计算的股票筹资成本比率为0.1/(1-0.2)*100%=12.5%,那么股票筹资成本就是

2000*12.5%=250万元。 (2)债券筹资成本:

由于没有给折现率,所以债券利息是1000*10%/2*2=100元,成本是2000万元/1000*100=200万元。 (3)贷款筹资成本:

假设每季度都是90天,一年360天,那么筹资成本为: 2000*11%/360*90*4=220万元

综上所述,在所给背景信息下,债券筹资成本最低,A公司应该选择方案二。 五、案例分析题

中国旺旺从新加坡转到香港上市

台资企业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食品和饮料制造商之一。公司最早可追溯到1962年在台湾地区设立的宜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开始进入中国内地。根据AC尼尔森的报告,米果、风味牛奶及软糖的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8.6%、40.6%及28.5%,具有行业领先地位。1996年5月16日,旺旺控股在新加坡上市。尽管受益于中国内地经济的高速增长,公司业绩逐年提升。但是在新加坡市场却并不受待见。除了早期股价表现尚可外,总体来说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股价走势跑输新加坡海峡指数。

与同属台湾地区在大陆发展的其他食品企业如统一、康师傅相比,虽然旺旺控股每年净利率达16%,但只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康师傅控股(0332HK)则一路突飞猛进,一段时期市盈率竟达40倍。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看,尽管康师傅的营业收入是旺旺控股的两倍,但是利润却是相近的,2006年旺旺控股的每股收益一直高于康师傅。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旺旺股价走势远不及

康师傅,公司总市值长期处于低估状态。大型投行高盛最早发现端倪,向旺旺控股的老板蔡衍明提出转到香港上市的建议,随后瑞士银行也加入游说者的行列,蔡衍明最终决定转市场上市。

中国旺旺转市场上市的时机不是很好,表现在新加坡退市与香港上市两个方面。首先,从新加坡退市时点选在2007年7月,正值全球股市高涨时期,大股东出资2.35美元/股收购价,远高于此前250天均线价1.895美元、500天均线价1.562美元,可见此次收购还是多花了许多钱。其次,到香港上市时点赶在2008年3月,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香港市场IPO骤然降温,2008年前2个月只有新媒体集团一家成功IPO,募资区区1310万美元。最终,中国旺旺以招股价底价3港元/股公开发行,并于3月26日成功在香港挂牌上市。

进入4月后,随着香港大市的走稳,中国旺旺的股价也在稳步上升,截至5月9日,收盘价为3.32港元,总市值大约为56亿美元,相对于新加坡市场总市值30亿美元有大幅的提升。从大股东角度来考虑,旺旺转市的成本收益非常明显。首先,通过从新加坡退市,大股东成功剥离了非食品业务,突出食品主业,以前的非食品业务划归大股东本人私有。其次,按照大股东所占公司权益角度来看,在新加坡上市时,因为500天平均股价仅为1.56美元,按照大股东持有50%份额,大股东股票市值仅为10亿美元左右,即使按照最后收购价也只有30亿美元;而在香港上市后,大股东所持份额高达74%,按照当前56亿美元的总市值,大股东股票市值为41亿美元,远远高于在新加坡的情形。截至5月9日,中国旺旺的市盈率为31倍,远高于在新加坡上市时的15倍,接近同期康师傅37倍市盈率,高于统一企业27倍市盈率。而且由于香港市场比新加坡市场与内地关系更为紧密,所以,在香港上市能更好地扩大中国旺旺的知名度,提高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 请结合案例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思考中国旺旺为什么要从新加坡退市?

首先,中国旺旺在新加坡市场备受冷落。虽然公司业绩逐年上升,但是在新加坡股票市场的股价却不尽人意,也就是说股价不能如实反映公司的业绩。其次,从数据方面来说,旺旺市盈率远低于在香港上市的同类台湾食品企业,比如康师傅和统一。同时,虽然康师傅的营业收入是旺旺的两倍,但利润却是相近的,并且旺旺的每股收益一直高于康师傅。这些都说明在新加坡股票市场的公司总市值长期处于低估状态,必须尽快转市场上市。

2.从中国旺旺转市成功,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从中国旺旺案例看出,旺旺从新加坡退市后,并没有回到台湾地区证券市场上市,而是到香港市场上市,说明香港市场存在其优越性;香港正逐步成为台湾公司首选的上市地点。转市场上市将成为大股东套利的新途径。

香港市场在亚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它具有自身的优势。首先,受惠于中国内地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近年来已经成为重要的融资场所,2006年,香港成为仅次于伦交所的全球第二大发行市场,2007年继续排在全球第4位;第二,香港拥有大量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在2007年,来自机构投资者的买卖,占香港市场的总成交额约60%,而在台湾地区,有关比例在2007年大约为30%;第三,香港对资金的流入流出限制最少,资金来自全球各地,尤其是中国内地有大量资金涌入,导致香港市场的成交额远高于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市场;第四,从2007年4月初到2008年3月底,香港股指上涨15.4%,而同期新加坡股指则下跌了6.9%,表现最差;第五,在市盈率方面,香港市场的市盈率相对偏低,但是我们应看到,香港市场市盈率在稳步上升,而台湾地区市盈率以前虽然比较高,但是现在出现

逐步下降趋势;第六,2007年以来,上海市场已经全面超过香港市场,但是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并没有完全开放、股权全流通还未完全实现,上海市场的对外开放还必须假以时日,所以,香港市场的优势地位仍将持续。

香港成为台湾公司的首选上市地点。截至2008年3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台湾公司共有54家。这个数目是在新加坡、伦敦和纽约上市的台湾公司总数的两倍左右,表明香港是台湾公司的首选上市地点。根据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现行的规例,在台湾上市的公司投资于内地的资金,不得超过资产净值的40%。部分台湾公司因为这项规定,而决定从台湾证券交易所除牌,或申请其内地子公司到海外交易所上市。要台湾地区当局的该项限制不改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到香港市场上市。

转市场上市将成为大股东套利的新途径。由于各交易市场的情况不同,导致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价值也不相同。随着技术进步,传统的市场分割越来越少,投资者通过网络可以在异地购买各大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证券市场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各证券市场在吸引上市资源时不遗余力,在中国旺旺上市案例中,香港联交所在短短200天内就办妥所有上市手续。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为大股东私有化上市公司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大型投行是转市场上市的既得利益者,在中国旺旺案例中,三大投行高盛、瑞银、巴黎银行先是联手给旺旺大股东提供私有化所需资金,赚取可观的利息收入,接着联袂担任中国旺旺在香港上市的承销商,又赚取可观的发行手续费收入。从中国旺旺转市场上市案例可以看出,今后转市场上市将成为大股东套利的新途径。

第十一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衍生证券(Derivative Security) 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根据当前约定的条件在未来规定时间就规定的原生金融工具或变形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合约,其价值建立在基础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货币等)或基础金融变量之上,价格的变动取决于基础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动。

2.远期市场(Future Market) 是适应规避现货交易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进行远期合约交易的市场。

3.期货市场(Forward Market) 是指进行期货交易的市场。 4.期权市场(Option Market) 是指进行期权交易的市场。

5.互换(Swap) 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不同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合约的市场。

6.组合混杂证券(Hybrid Security) 是指投资者对各种证券资产的选择而形成的投资组合。 二、重要概念

1.金融衍生产品 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根据当前约定的条件在未来规定时间就规定的原生金融工具或变形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合约,其价值建立在基础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货币等)或基础金融变量之上,价格的变动取决于基础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动。

2.套期保值 交易者配合在现货市场的买卖,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合同,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此期货合同来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

8.保证金 保证金的支付可分为客户向会员支付的保证金和会员向结算公司支付的保证金。买卖双方在交易之前都必须在经纪公司开立专门的保证金账户(margin account),并存人一定数量的保证金,这个保证金也称为初始保证金(initial margin)。初始保证金可以用现金、银行信用证或短期国库券等缴纳。保证金的比例因合约而不同,也可能因经纪人而不同。对大多数的期货合约而言,初始保证金通常仅为基础金融工具价值的5%到10%。

12.看涨期权 是指期权的买方具有在约定期限内按协定价格买入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权利

1.看跌期权 是指期权的买方具有在约定期限内按协议价卖出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权利。

14期权价格 在期权交易中,期权的买方为获得期权合约所赋予的权利而向期权的卖方支付的费用。 三、思考题

4.期货交易有哪些基本规则? 保证金制度:保证金的支付可分为客户向会员支付的保证金和会员向结算公司支付的保证金。买卖双方在交易之前都必须在经纪公司开立专门的保证金账户,并存人一定数量的保证金,这个保证金也称为初始保证金。 逐日结算制:在每天交易结束时,结算公司根据当日的结算价格对投资者未结清的合约进行重新评估,保证金账户将根据期货结算价格的升跌而进行调整,以反映交易者的浮动盈亏,这就是所谓的逐日盯市(Marking to market)。 涨跌停板制度:将每日价格波动限定在一定的幅度之内的规定,这种人为的制度安排是为了防止期货价格的剧烈震动,保证市场的稳定性。 限仓制度:期货交易所为防止市场风险过度集中于少数交易者和防范操纵市场行为而规定会员或投资者可以持有的、按单边计算的某一合约投机头寸的最大数额。

大户报告制度:是与限仓制度紧密相关的另一个控制交易风险、防止大户操纵市场行为的制度。期货交易所建立限仓制度后,当会员或客户投机头才达到了交易所规定的数量时须向交易所申报,申报的内容包括客户的开户情况、交易情况、资金来源、交易动机等,便于交易所审查大户是否有过度投机和操纵市场行为以及大户的交易风险情况。

5.什么是金融期权?简述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的区别。 金融期权:允许合约双方中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笔费用,以获得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同;⑴标准化程度不同;⑵履约保证金的规定不同;⑶盈亏风险不同;⑷合约基础金融工具不同。 四、练习题

1.一位投资者于2008年6月16日买了10份标准普尔(S&P)500指数期货合约,6月17日该期货的结算价格为997.40美元,保证金账户的余额为86450美元。6月18日该指数期货的结算价格为996.20美元,则当日的保证金账户余额为多少(注S&P500指数期货合约的乘数为250美元)? 2.一个投资者以3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份基于XYZ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股票价格为45美元,执行价格为40美元,在怎样的情况下投资者才会执行这个期权?在怎样的情况下投资者才可以盈利?这个看涨期权的出售方又将处于怎样的一种情形?

投资者在到期日股票价格大于43元时才会行权; 投资者在到期日股票价格大于43元就可以盈利;

到期日股票价格低于40美元时出售方可以获取3美元的期权费;到期日股票价格高于40美元以后出售方将面临无限大的损失。 案例分析题 1.一家美国公司的财务主管打算为其在六个月后可能支付的200万英镑进行风险管理,请问选择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进行避险各有什么优劣? 这家美国公司可以在以下三种操作中任意选取一项:按当前价格买入三个月的远期英镑协议;在期货市场上买入三个月的英镑;在期权市场上买入3个月的英镑看涨期权。

三类交易都可以达到避险的目的,但各存在优劣:远期交易灵活,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标的资产数量,但信用风险较大;期货交易在交易所中进行,其合约规模、交割日期、交割地点都是标准化的,不够灵活,且必须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但信用风险较小;期权交易可以在场内进行也可以在场外进行,场内交易受限较多风险小,场外交易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风险也较小,最大的损失也就是期权费。

2.公司A是一家英国制造商,希望以固定利率借入美元。公司B是一家美国跨国公司,希望以固定利率借入英镑。它们可以获得的年利率如下(已反映了税收差异):

英镑 美元 公司A 11.0% 7.0% 公司B 10.6% 6.2%

请你设计一份以银行为中介的互换,其中银行每年获取10个基点的收益,并使得两家公司每年都各获得15个基点的收益。

假定英镑和美元汇率为1英镑=1.5000美元。美国公司借入1000万英镑借款,英国公司借入1500万元美元借款。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公司的借款利率均比英国公司低,即美国公司在两个市场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绝对优势大小不同。美国公司在英镑市场上的绝对优势为4%,在美元市场上的绝对优势为4.2%。这是说,美国公司在美元市场上有比较优势,而英国公司在英镑市场上有比较优势。这样,双方就可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借款,然后通过互换得到自己想要的资金,互换要以银行为中介进行,支付银行0.1%手续费,两家公司再共同分享0.3%互换收益,从而降低筹资成本,假如两家公司平分互换收益,则都使筹资成本降低0.15%,即英国公司支付10.85%的英镑利率,而美国公司支付6.05%的美元利率。

第十二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开放经济(Open Economy) 是与封闭经济(Closed Economy)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在商品、劳务能够在国际间进行买卖,或/和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跨国流动。

2.国际经济交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 Trade) 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关于商品、劳务和资产的交易,既可以涉及也可以不涉及货币支付。具体包括:交换、转移、移居和境外投资收益再投资等四种形式的交易。 3.经济均衡(Economic Equilibrium) 是指一国经济当局所追求的理想经济状态,具体分为内部经济均衡和外部经济均衡,前者是指指民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时的充分就业状态,而后者指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bt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