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作业和学习评价问题

更新时间:2024-06-07 07: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历史课程作业和学习评价问题

蔡坚

1.学业考试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性质:对学生学业学习的状况及其结果进行的评价。

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业学习的发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业学习的最终结果。 命题依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及其内容标准是学业考试的唯一准绳。

考试的主要特点:属于“目标参照性”的评价,不是“常模参照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和难度取决于《课程标准》;评价要求及其科学性应是《课程标准》内在科学性及其要求的体现;评价结果应是学生学业水平与《课程标准》之差的真实反映,不人为制造学生之间的等级差异。

考试的作用和影响:考试是学业评价的重要方法,但主要能够考查的是认知领域的情况,故考试不是学业评价的唯一方法,更不是“全能”的方法。

2.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查的内容和重点。

在考察内容的各项比重上,应考虑一定的覆盖面,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知识的覆盖面,而是指对知识网络重要环节的照应程度。 (2)科学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应侧重于能力的考查。

考查知识时,要尽量避免孤立地考查某些知识点,要避免知识的简单“复现”,应重点考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在具体的情景中运用知识来辨别、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综合能力的运用。

(3)命题要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文科的人文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等学科特性。

(4)合理确定试题的形式和难度——做到考试目标、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有机统一。 试题形式(题型)是考试内容和目标的载体,只有选择合适的题型才能达到考试的目的。详待下述。

难度是个问题。如何确定学业考试的难度?一般说来难度不宜过高,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是设计试卷难度的底线,在此基础上体现一定的区分度。

难度的把握靠经验,因为难度有“绝对难度”和“相对难度”之分。绝对难度是指学术或学科意义

上的难度,比如,记忆一个名词比理解一个概念容易,评价历史事件比叙述历史事件难,诸如此类。相 对难度是根据考生的答题准确度来确定的。例如,某一道题看似简单,但恰巧学生大多没有记住,于是 这道题就变成难题了。所以对难度的把握既要有学术的功底,又要有教学的经验,熟知学生在哪些问题 上容易出错。

2.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续1)

此外,主观“故意”或技术的因素,也会影响到难度的把握。例如:

某地试题的实际难度与预计难度之间对照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实际难度 0.871 0.848 0.924 0.543 0.929 0.895 0.948 0.781 0.781 0.967 0.971 0.838 0.948 0.971 0.790

预计难度 0.95 0.95 0.95 0.9 0.95 0.9 0.95 0.95 0.9 0.95 0.9 0.9 0.95 0.9 0.7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实际难度 0.981 0.981 0.952 0.724 0.500 0.781 0.971 0.919 0.724 0.781 0.864 0.828 0.554 0.736 0.482

预计难度 0.9 0.8 0.9 0.9 0.9 0.9 0.9 0.9 0.8 0.9 0.8 0.7 0.6 0.6 0.55

从难度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整套试卷中,容易的题目较多。在30个项目中,难度大于0.75的题目有 23道题,占76.6%。也就是说在整套试题中,有76.6%的题目属于容易的题目;难度界于0.48和0.75之间 的有7题,占23.4%,为偏难的题目。难度在0.48以下的题目没有。题目预计难度与实际难度比较结果表 明:大部分题目预计的难度和实际计算的难度相近,计算得到实际难度和预计难度之间的相关为0.525, 说明预计难度与实际难度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所以这个案例中考试难度之低,是由于命题者的“主观 故意”造成的。

2.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续2)

学业考试不宜将试题搞得太难,但是脱离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过于容易,既不利于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也容易掩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技术的层面看,该套卷子的第3题的“实际难度”与“预计难度”几乎一致,难度极低。这是由于在命题技术上采取简单化处理的原因所致。

※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象形文字 D.金文

“甲骨文的历史地位”在教学要求中属于“识记”的范畴,难度不高。一般教科书对此有明确阐述。命题时,简单地将教科书的结论与答案挂钩,错误选项的迷惑性又不强,靠简单记忆就能答题,所以该题的难度肯定不高。这是简单化地把握学科内在难度的命题技术表现。

该卷第4题预计难度和实际难度相差很多,只是因为在命题技术上多了一个环节。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如图所示)的是( )。

A.乐山大佛 B.长城 C.兵马俑 D.天安门华表

该题原本不难,因为考生必须事先知道“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指“兵马俑”才有可能答题,所以从提 问的角度看,难度属于“识记”的层次。但是因为加进了别的图片,答题时增加了一个“辨别”的环节, 这就提高了难度层次。而且错误项的“迷惑性”颇大,长城的知名度不亚于兵马俑,使不少考生“上当受 骗”。正是因为命题技术处理的环节与该卷第3题不同,使预计难度为0.9的试题上升为实际难度0.543的 中难题。

2.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续3)

该卷第8题的设计思路、方法与第3题几乎相同,但效果却完全不一样: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 A.广州起义 B.南昌起义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知道“打第一枪”只是要求简单“识记”,难度不高,而且考生完全有可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解题。但是该题的难度却从预计难度的0.95上升为0.781。原因可能是考生在复习时没能将此题背出,或是因为学习中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不好(选择错误项C的人数较多)……但从命题的角度看,原因之一是由于命题者对考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了解不足,所以预计难度和实际难度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从这些例子中可知,影响学业考试难度的原因可能来自不同的方面——指导思想上的“故意”可能使难度升高或降低;命题理念的新旧、技术的成熟与否也能影响试题的难易;对教学现状的了解程度则在无意中左右试题的难度——但最根本的一条,在于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和把握。学业考试重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命题,首先必须确定每一道试题在课程标准难度系统中的位置,然后再参照其他因素对整卷难度及其分布加以调节。

(5)改进命题技术,鼓励命题创新——技术是实现考查目标的关键。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下面将有专门的论述。

(6)保证命题的科学、合理、规范——考试质量的基本保证。 如何使命题科学、合理、规范?有十个基本要求: 第一,内容的科学性。内容不能有科学性的错误。

第二,明确的考查目标。试题考查目标的指向性明确。 第三,典型的问题。提问能切中内容或考查目标的要害。

第四,独立的项目。试题之间不能互有影响,更不能存在提示或暗示。 第五,有效的题型。题型和考查目标、考查内容的范围大小相吻合。 第六,恰当的难度。难度适当,有梯度。

第七,合适的区分度。试题能够区分出学生之间的差异。

第八,简明准确的表述。表述规范、简洁,语义清楚,没有歧义。

第九,经济的方式。尽量用较少的试题考查较多的目标,且目标全面。 第十,合理的赋分。评分标准科学、合理。

二、题型选择和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 上一节主要讨论命题的一般要求和原则,这一节我们将深入讨论试题的编制原则和题型的选用问题。 1.试题的分类和编制规则

现在的考试,把基本题型分为二大类——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 (1)客观性试题

所谓的客观性试题,其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答案的唯一性”,即对这一类试题答题的评判,不会掺杂评阅者个人的主观因素。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属于客观性试题的范畴,其中,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的典型代表。

这类试题的优点是,考查内容抽样的取样大、覆盖面宽,而且评分简单。

这类试题的缺点是,编制困难——客观性试题的编制要求比较的高,费时费力。另外,这类试题考查的能力层次比较低、较单一,无法考查较高层次的学习能力,也无法考查“综合运用的能力”。

选择题的编制要求和规则:

试题形式简明有效 题干尽量用“肯定式” 备选项是题干的尾句

备选项字数精炼、长短均衡 避免任何形式的“暗示” 错误项要有似真性和典型性

正确答案的唯一性、必须是解题的必须条件 备选项一般是正选项的三倍 备选项应按逻辑排列

随机改变正选项的排列位子 (2)主观性试题

所谓的主观性试题是指:试题的正确答案可能超过一个;答题时允许考生自由发挥;阅卷时需要有专门知识的评卷者来判断答案正确与否的试题。如问答题,材料分析题,小论文等属于主观性试题的范围。

这类试题的优点是,能够考查学生思维过程;能够考查学生思维质量的差异;能够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命题相对简单。所以这一类试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这类试题的缺点是,题量少、覆盖面小。它往往在可以一个点上深入地考查能力,但所能涉及的面却相对狭小;从阅卷的角度看,这种试题的评分标准容易因人而异,而且评分的工作量很大。

主观性试题的编制要求和规则:

符合适用的范畴。适用于考查能力目标和其他高层次的考查目标。

试题的内容范围和考查目标的界定要清晰。避免“大”题目“小”目标或题意不清、题意有歧义的

现象发生。

使用的材料要精当有效,材料不宜过多。

答案不能直接来自教科书。如果已经有现成的答案,就不可能真正考出能力来。 评分合理(参考答案要点的准确、赋分合理明确、必要的说明)。

2.题型的选用及其基本原则 (1)题型选用的基本原则

A.适合考查目标的宽度、种类及其比例。(如知识、能力、情感等。) B.明确各种不同题型的功能及其主要的特点。

C.创造性地运用和发挥成熟题型的功能;反对单纯追求形式新颖而无实质性意义的题型创新。 (2)历史学业考试几种常用的题型 填充题型:

历史填充题型的一般功能是考查“识记”的能力,少数考查内容的选择和命题技巧较好的试题,在答题时也能够引起对历史知识简单归纳或简单比较的思维活动。在相似功能的题型中,它所消耗的考试时间比较少,而且考查结果的信度比选择题型要高。但简单地或过多地使用填充题型可能导致教学过程偏重知识记忆的倾向。

识图题型:

历史识图题的重要功能是考查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包括观察辨别的能力、识记能力、运用历史图片的能力等。近年来,不少命题者不断挖掘该题型的考查功能,把对历史图片的辨别和理解历史图片的内涵、意义结合在一起,在题型的外观上与其他题型结合,从而考出了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并将考查的触角伸向情感、价值观领域。识图题可以成为“开放性命题”的载体。

连线(匹配)题型:

该题型的主要形式是在一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历史知识中找出正确的配对关系。因此从理论上说,该题型的功能是考查辨别、比较和理解的能力。但是如果组合项的内在联系不紧密,就只能考查识记的能力。

列举题型:

该题型的一般形式表现为要求举出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历史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根据命题的提问角度和技巧,可以用“简单识记”的方法列举,也可能必须通过综合、辨别的方法完成,因此该题型的考查功能或者是简单识记的能力,或者是理解的能力。近年来,有些地区把列举题的形式与其他题型的形式混合改造,把题型的考查功能提高到“简单应用”的能力层次。

选择题型:

选择题是当前被普遍使用的题型。该题型知识考查的范围比较广(不局限于名词),从理论上说,选择的过程是知识比较、辨别的理解过程,因此一般情况下能够考查比较、理解的能力。但是选择题的使用也存在命题理念和技巧的 问题,如果能着眼于知识间的联系点并辅以一定的技巧(设计新的情景等)就能较好地考查理解能力, 甚至还能考出高于“理解”的简单应用的能力。反之,也可能只考查了单纯识记的能力。近年来有命题 者把“识图”、“材料”等题型的形式引入选择题,使该题型的考查目标伸向情感价值观领域。选择题 型存在猜测得分的可能。

二、题型选择和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续2) 2.题型的选用及其基本原则(续) (2)历史学业考试几种常用的题型 材料解析题型:

材料解析题属于大型主观性命题的题型之一。它以提供“历史材料”的形式,要求分析“材料”并解答有关问题。因此,“材料解析题”的主要功能应该是考查“应用能力”或“综合应用”的能力。它考查的历史内容不是单个的历史知识,而是建立在知识群体上对历史的认识或涉及情感价值观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试题中,有的材料解析题只考查了识记能力或理解的能力,这是由于材料选用不当或设问的视角仍然局限在知识本身的缘故。材料解析题是“开放性命题”的载体。

简答题型:

简答题由于其知识的容量和分值较小的原因而有别于大型主观性试题。题型的功能应该定位在“应用能力”考查的层面上。即解题的

过程应体现知识的迁移,需要运用各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它适用于有知识间的联系但知识的量不多、需要运用分析的能力但分析的过程不很复杂的历史内容,如对某个较大的独立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或内容归纳;揭示历史问题某方面的因果关系;概要揭示历史现象的某些特征;简单比较几个历史知识的异同等等。在实际的试题中,有的简答题要求列举历史事件的内容,或要求分析历史现象的原因、意义、影响等,但这些原因、意义或影响在教科书上已经有现成的答案,类似这样的简答题实现不了其应有的功能。简答题可以成为“开放性命题”的载体。

论述(问答)题型:

这是传统的大型主观性试题题型。特点是知识容量大,并有很大的空间供分析问题能力的发挥。所以论题型应该发挥“综合应用能力”考查的功能。它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历史问题,也适用于阐释历史理论问题和涉及情感价值观的问题。所以命题内容的选择和提问的视角要注意知识的综合性,注意解题所需的各种知识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注意提问与现实生

活的联系,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论述(问答)题型要实现其功能就应突破传统的形式 限制,改革死板的“标准答案”及其“采点评分”的方法,杜绝以抄袭教科书结论为主的命题观念和方 法。论述(问答)题型是“开放性命题”的载体。

各种题型都有其长处和短处,也都有其特定的考查功能和局限。我们要善于使用各种不同的题型, 更要创造性地使用题型,提倡在原有题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混合题型。

三、新课程下历史学业考试命题技术的基本要求 1.围绕基础知识,加强能力考查

历史考试必须以能力立意,围绕基础知识,加强能力考查。命题“以知识立意”还是“以能力立意”所产生的考查效果完全不同,而且会对历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何“以能力立意”?

第一,抓住“理解”的环节。在现实的历史教育中,“理解”是实现教育价值、达到教学目标的首要环节;在考试中,“理解”是考查实际能力的起点。所以历史命题不应满足于“记住了多少知识”,而应把“是否理解了基础知识”作为命题目标指向的基本立足点。这也是“以能力立意”的基础。

第二,切断命题作答和背诵教科书结论之间的“直通道”。即试题不要照搬教科书的情景、视角和结论。

第三,“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与重新整合”、“设计新的情景或场景”或“提出不同于教科书的设问视角和方向”三个主要的环节。其中,“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与重新整合”是“设计新的情景或场景”和“提出不同于教科书的设问视角和方向”的前提。

第四,创造性地使用题型,提倡使用“混合题型”。

例题:

文化革命时期,江青说,陶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过国民党,要进行批判。陶铸当场回敬道,当初毛主席也参加了国民党……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上述争论做简要评论。

例题: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 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 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 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

问: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三、新课程下历史学业考试命题技术的基本要求(续1) 2.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查

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查的试题往往又被称之为“历史综合性试题”。

历史知识在历史时间长度和内容宽度的基础上形成一张充满内在联系的网络。历史的考查综合能力的试题不是从某个孤立的点上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而是从知识的联结点上考查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一定量的知识关联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从理论上说综合性试题最能反映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整体”理解水平和实际的把握能力。

怎么才能考出“综合运用能力”来呢?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问题是历史“综合性试题”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知识的交汇点是连接相关历史内容的纽带,知识的迁移只有依靠这根纽带才能实现,能否利用这根纽带调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反映了考生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强弱。

例题:

美国的边界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张,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无形边疆的扩展。对于美国这种有形与无形的扩展,历史学家常常会追问:美国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问:美国是如何扩展其“边疆”的?

3.联系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

联系现实,联系生活,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这样做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助于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第二,有助于深入理解历史。因为让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要他们记住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而是从认识历史到认识现实。第三,进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是“联系现实,联系生活”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联系现实,联系生活”就是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考试怎么联系现实?

第一,试题设计的情景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和现实。但这只是形式上的“联系”,其作用充其量只是让试题显得活泼一些。 第二,找准历史和现实的“内在联结”点,做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会点”上提出问题。这是问题的关键。 第三,注意考查事关“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例题:

阅读下列有关1991年海湾战争的一段材料,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从大规模的空袭开始。首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射了一百多枚“战斧”式巡航式导弹。紧接着,又有数百架战斗轰炸机对伊拉克的60多个目标进行了轮番轰炸。伊拉克军队对多国部队的进攻进行了反击,美国又出动2000架次飞机,美海军也参战,向伊开火。海湾战争大规模展开。四十多天后,多国部队取得胜利,伊拉克军队全部撤出科威特。

问: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这场战争中的感受。 例题:

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的卫生健康,我国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因此,我们坚信: 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我国人民一定能取得战胜“非典”的胜利。请你列出三项解放后我国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三、新课程下历史学业考试命题技术的基本要求(续2) 4.努力开发具有“开放性”的历史命题,提高命题质量 开放性试题有几个重要的作用:

一是能够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人的“发散性”思维是人的创造性最重要的表现之一,这类试题对历史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一定与综合能力的发挥结合在一起。所以开放性试题与能力的考查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三是历史的开放性试题容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一起。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书面考试难以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缺憾。

历史考试如何设计开放性试题?

第一,设问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但历史开放性试题不是仅仅向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说话”的机会,而是通过“自由说话”的形式达到某种考查的目的。

第二,设问应有明确的考查目标。一般而言,这个目标应该指向“应用能力”或“综合应用的能力”,并且应该涉及“情感”或“价值观”的领域。这是历史“开放性”试题最基本的本质特征。

第三,必须注意开放的“导向性”。所谓“导向性”是指设问应该设定一个合适的思维范围,并不是“天马行空”凡是学生的“独立见解”都是对的,而是要注意处理好“发散性”与“规范性”;“个性化”与“导向性”的关系。而这个关系在技术的层面上往往表现为如何“赋分”。

第四,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

例题:

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侧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问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 例题:

1906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上海会审公廨旁听了一整天的诉讼,随后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写道: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在文明世界里,都对其人民行使司法管辖权,也对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行使司法权。

文明国家在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换言之,美、英、法、德、意等国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而必须在这些国家设在上海的法院提起诉讼。

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英国不久前还建立了拥有一名资深律师的终审法院。英国人在宣判时,特地被允许悬挂英国国旗。美国国会最终也同意在清国建立一个与清国分庭抗礼、拥有更多尊严和权力的法院。

关于建立新法院的初衷,一位先生告诉我:“清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受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 影响,也受到个性品格的局限。他们断案,不管是肯定或否定,通常都根据审案法官的感觉而定, 并不重视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英国政府察觉了这个情况,这成为英国力求在清国乃至全亚洲扩 张自己影响的重要原因。”

问:你如何理解这位美国律师的观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b2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