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现代化管理的三个走向

更新时间:2023-03-15 00: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现代化管理的三个走向

从管理走向领导

读李希贵的《学校转型:从管理走向领导》,深有感触。校长应该放下自己的身段,从无所不能的虚假角色定位中走出来,与其亲力亲为,不如交给更合适的人操办,遇到攻坚之战,切忌包打天下,要让自己成为团队中共同攻坚破难的一员。校长还要放弃一些运用自如的权力,在学校这个知识型组织里,每个细胞都有着不同的基因,每一次成长的理由都如此多样,包容这些不同,呵护这种多样,就必须躲开那些行政的力量。实现学校的转型,校长必须重新分配管理的精力。一般的管理者都在用绝大部分时间研究如何管理别人,而聪明的领导者往往会拿出相当的精力谋划管理自我。 管理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激发每一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李希贵校长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力恰恰产生于服务,当因为你的服务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的时候,他们往往就成为你的追随者,在你身上也才开始产生领导力,这个时候,你才真正可以称为领导者,而不再是一般的管理者,这样的组织,我们才可以将之称为领导型组织,这是学校管理努力实现的境界,只有改变才有更好。

一位有智慧的管理者,除了发挥自己的优势外,还应该最大限度地将激励的任务外包,发挥和运用多元多样的激励

主体,以充分激发员工们的积极性和潜能。在学校,最方便、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激励教师的主体是学生。校长们要有意识挖掘来自学生对教师的激励,让学生们的自豪成为教师们的骄傲,学生们的担当成为教师们的欣慰。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不能让受教育的一方真正进入角色,没有他们自己的体验、感悟和内化,教育里就没有成长。我们过分夸大了教育的力量,把教育当成挥动在自己手上的感化与惩治的大棒,一厢情愿地把相同的教育强加到不一样的孩子身上,在“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外衣下,我们已经不太在意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和千差万别的需求。我们仅仅单方面地看重教师的作用,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责任的压力下,始终把学生裹在手上,一切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运行,校园不可能萌发成长的活力。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内心需求,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保持对知识的渴求,是我们在管理中要着力研究的。 从态度走向方法

我们的教师普遍敬业,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但总感到力不从心,学生成绩提升不明显,对学困生有时也感到束手无策。主要原因是方法比较欠缺,工作中动脑子不够,我们很少研究学生的需求,很少分析学生出现状况的原因,很少探究学生的需求。教师要想从根本改变,必须由量性敬业向质性敬业努力,要从态度走向方法。

方法来源于做人做事。办学校、兴教育、做教师,说到底是在“做人”“做事”。不同的是,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做人”“做事”去影响全体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做人”和“做事”。我们倡导:大气做人,精细做事。 作为学校发展的指挥者,校长一定要在教育发展的大局中去定位学校发展,跳出本位主义的小圈圈,着眼于师生和整个教育的全面发展。只有善于谋大局的校长,才能不断摒弃急功近利的想法,增长远见卓识,才能积极实现办学理念、管理行为和自我心态的不断超越。

作为学校的行政管理者,工作中难免有挫折和失败,平时受人误解,遭到批评更是家常便饭。在对人方面,要坚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德服人,听得进不同意见,容许身边的教师犯小错误,不仅要善于团结跟自己意见一致的教师,更要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甚至曾经反对过自己的教师,切实做到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在对事方面,要善于从挫折和批评中发现问题、反思不足,对正确的主张和决策,再大的阻力也要坚持;而对自己错误的主张和决策,再“丢面子”也要改正和完善。

作为教师,怎样让自己有好的心情享受工作呢?一是要营造良好的办公室文化,每个人都主动接纳一点他人,每个人都为别人做一点,“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二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三是做好教育该做的事情,承担

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

把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卓越。学校管理是科学,我们必须规范每一个细节,学校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不能有违规现象,如私自调课、不按教学常规上课,课堂环节脱节、不完整,随意上自习或未按规定时间放学等现象,都属于教学事故。

方法根植于课上课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不应是蛮干和懒干,而应是苦干加巧干。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意外、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学校的备课要依据教师状况分层,青年教师要备详案,要养成一课三备的习惯,即:整本书通备,每节课详备,上课前再备。只有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有效,必须遵守几点基本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在基标的基础上要努力提升课堂,每一课的教学应重视整体,每一点知识不是孤立的,要放在整册书,整单元中,

思考文本的价值。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意识做到“开放性”的设计,问题要有广度和深度;要有“大问题”的设计,不能让课堂成为支离破碎问题的串联,要促进学生的有序思考;有“重心下移”的设计,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现有水平,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生长,要真切把握学生需要什么,哪里薄弱,容易出错处在哪里;要有“信息回收”的设计,教师在课堂上要会呈现资源,推动学生的思维进程,要在课堂上生成智慧,把学生的问题,学生的困惑,学生的思考组合成自己的课堂资源。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教师决不放弃每一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学困生达到基本要求,从基础题做起,让他有点成功感,再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课后还可用“兵教兵”的方法,让优生更优,学困生变优生。每个班都有学习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开展“一帮一”,“兵教兵”的活动,让优秀生与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不仅会培养自己的情商,还会巩固知识。 方法产生于教研。要形成教研组文化,一是教研组长要担当文化建设的引领职责。教研组长要加强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思考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方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有意识培育成员的教研组文化意识。二是教研组长要将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吸纳到教研组文化的创建之中,形成既与学校文化精神一致,又有自身特色的教研组文化。三是教研组成员的广泛参与。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教研组成员应自觉按照教研组的要求去做,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让教研组成为一个专业化的团队。 从服务走向专业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从服务逐步走向专业,让我们成为有专业精神和专业品质的教育人。

班主任工作走向专业。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三个特点:(1)用言传和身教让学生在学校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使学生产生理想和信念,能选择正确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2)用艺术和智慧经常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和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3)用责任和耐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平凡、普通的小事做深、做精、做细,就可以成大事。 以班主任论坛,班主任例会等为载体,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让班主任充分认识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特点,自觉做服务学生成长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班主任,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形成氛围。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学生实现个体成长,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重要基地。提高学生班级生活质量,为学生营造充满成长气息的精神家

园,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经常忽视班级文化的建设,我们在研究学校管理制度,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时,考虑学生班级生活的时候太少。

一是要思考班级的考核评价,怎样才能有利于班风建设,要思考正、副班主任的配备和职责划分;二是依据“先有班风,再有校风,立足班风建设,才会有良好校风的形成”的理念,组织各方面的代表讨论,如何建立提高班级生活质量的管理机制;三是怎样形成自己班级文化特色,让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b1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