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提纲

更新时间:2023-03-11 03: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理活动课 填空:20*1 简答3*8 分析12 教学方案设计30 论述14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教与学

教育的使命

● 五千年前孔子站在河边悠悠叹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从2000年开始,塞林格曼(Seligman)等人发起了目前方兴未艾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关注如何发挥人类的优势和能力,帮助人们扩大和建立积极情绪。 ● 教育从来应该是快乐的、关注人类潜能与优势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发展健全人格、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专门教育活动。

● 心理活动课(心理辅导课):是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在具体的活动中吸收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 团体心理辅导课(班级心理辅导课):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在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 幸福课: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关注人类优势与幸福,帮助人们快乐与幸福的课程,主要表现为团体心理活动课、网络自助课程、面对面工作坊、集体讲座等课程形式。 《团体心理辅导课》如何教

五个步骤:1、理论架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2、教学设计:创设活动情境。

3、实施教学:灵活的教学方式。4、监控与评估:实时评估与交流心得。 5、传播:总结反思并形成研究成果、参与专业讨论、分享教学实践经验。

学的策略:

擅长于你的学习风格。生活中的心理学。优质课例研讨。参与实践和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第二章 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的一般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发展健全人格、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专门教育活动。 心理活动课(心理辅导课):是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在具体的活动中吸收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团体心理辅导课(班级心理辅导课):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在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心理辅导的本质是:“助人自助”

? 结构式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体现的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通过辅导,使全班学生直接投身于活动的情境中, 自我参与,自我体验,自我发现,在团体“心

1

理场” (psychology field)中互相分享、回馈,使旧有的认知结构受到冲击并产生内心的各种矛盾,然后再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心理上达到新的平衡。所以, “ 结构性团体(structured group)心理辅导”的学习模式是最有意义、最有效果的学习”(梁东标、唐礼深,2003)。 人本主义课程框架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价值:

1、发展性辅导目标的需要 2、全员性心理辅导的需要

3、现代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科课程:社会本位论。 人本主义课程:儿童本位论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必要性

1、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很好途径 2、团体心理辅导课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立足于教育”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可能性:师资力量问题。课时问题。教材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内容:1、适应学习。2、适应生活。3、适应人际关系。4、学会做人。5、发展智能。6、发展个性。7、发展社会性。8、发展创造性。

吴增强把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内容概括为: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生涯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特点:

1、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题——学业成就、学习适应、社会交往、青春期、自我意识、情绪调适、升学择业

2、强调学生自我探索——经验需要经历和建构,只有通过探索才能认识自我,帮助不是替代

3、强调体验和感悟

4、以互助和自助为机制——开发同辈群体资源,学会助人,学会自助

5、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

2

6、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特点的具体体现:

? 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组织原则等方面来体现。 ? 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来体现。

教学实践经验:

1、“情”贯穿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始终:教师的情感投入--真情、激情、“煽”情 2、团体心理辅导课中的“三重”“三轻”

? 重学生的内心体验、重学生的整体参与、重学生的实际运用 ? 轻理论传授、轻即时评价、轻求全责备 3、 鼓励性手段的运用

4、教师在团体心理辅导课中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

第三章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论基础 1、课程的本质

2、课程理论的变革:学科主义课程。经验主义课程。人本主义课程 3、现代课程若干特点

? 强调人本性,批判“技术理性”。强调民主性,批判权威主义。着眼可持续发展,批判功利主义

现代课程改革对团体心理辅导课设计的启示

1、经验比知识更重要。2、满足学生的心灵世界与生活世界。3、注重自我教育,发扬教育的民主性。

4、建立和谐关系,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5、重视价值导向,建立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设计理论 1、教学设计的内涵

2、教学设计的两种模型:以“教”为中心模型。以“学”为中心模型。 3、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教学设计与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三、心理学基础-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 ? 团体心理辅导有其专业理论体系,团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团体中的人际沟通等都为团体以及团体过程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依据。

? ??一个理论就是一幅地图,它为你检查你对人性的基本假设、确定你领导团体的目的、澄清你作为团体领导者的角色和功能、解释团体互动、评价团体的结果,提供方向和指导。(Gerald Corey,1995)

1、团体动力学原理

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团体决策的动力作用。

3

? ??这为调动同伴群体的教育资源,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提供了理论依据。 2、团体辅导的功能

在积极的互动中增进相互了解;经验与感受的分享;多元价值观和信息的冲击;反馈的功效;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

3、影响团体的基本要素:规范、沟通和内聚力 四、社会学基础-学生团体

从社会学角度了解和研究学生团体的特点,对于提高团体心理辅导课的质量和效果

具有积极意义。

1、学生团体的构成:正式团体-班级。非正式团体-同辈(朋辈)团体。参照团体 ? 团体心理辅导的宗旨就是要开发和整合学生团体的教育资源。通过班级心理辅导活

动,使学生达到一定的共识,这实际上就起到协调各种团体价值冲突的作用。 2、班级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 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班级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环境。 ? 班级是学生社会控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3、同辈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4、团体凝聚力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5、团体心理辅导课对班级集体成长的作用

第四章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载体:活动

一、活动理念:

1、动感第一:班级心理辅导要以学生的活动构成辅导过程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

(1)活动与发展是团体辅导的生命和动力所在,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是主体活动的最终目的。

(2)只有活动才能构建以受导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辅导过程。 (3)只有活动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降低心理防御水平。 2、互动与对话:互动是团体的基本特征,对话是团体达成目标的重要形式。

(1)在团体辅导中,每个成员认知的改变、情感的迁移或透射、新行为的建立和强化,都依赖于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

(2)互动的前提是参与。班级心理辅导必须促成一种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其基本方法是改变座位的排列组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3)讨论(对话)是任何团体辅导咨询的主要互动形式(课程、教学、辅导都是对话,对话中心)。

二、活动设计的要求

1、如何既能体现对学生共性问题辅导,又能对随机问题辅导,这就取决于活动目标与具体活动方案,它是整个活动设计的核心内容。

4

2、活动目标设计要求3、活动方案设计要求

三、活动形式的设计:游戏辅导。角色扮演。价值澄清。情境训练法。 1、游戏辅导

? 游戏辅导的涵义:是指以游戏活动为中介,将参与者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达到辅导目标的一种团体辅导形式

? 福禄贝尔:游戏是儿童内心世界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产物 ? 游戏辅导价值:身体的价值、智慧的价值、道德的价值、治疗的价值 在小学和幼儿园多用游戏辅导,在初高中提倡游戏辅导。

? 游戏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倾向,游戏是一种行为,一种情境。游戏对儿童心智上统整功能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它的细微功能可以表现为帮助婴儿认识父母的脸;它的宏观功能可以达到思考整个地球的环保问题的解决策略。它可使儿童人格特质的组合达到自动化。从出生到为人父母的成人期,这样的心智统整功能都在继续发展。 ? 如果要预防儿童产生问题,那么最好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儿童有更多的游戏机会。

? 游戏是学生包括成人普遍喜欢的活动,关注和参与游戏是人的天性。有益的游戏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

? 游戏的特点是:创设了一种情境,并可将情境组合成有意义的“产品”; 过程中充满欢乐; 主动参与;

不一定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没有特别标明的学习目标;不会有输赢的

心理负担;有“自我效能感”。 ? 心理健康教育中游戏的种类——

协助交往的游戏;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游戏;促进学习效果的游戏;增强耐挫力的游戏;增强自我意识的游戏。

? 游戏不等于游戏辅导,因为辅导是有明确目标和明确设计的,并不是每一个游戏都可以称为是一种游戏辅导。游戏辅导的过程一般包括:选择游戏---学习规则---观察行为---调节情绪---澄清讨论(关键)---再来一次。 角色扮演

? 角色扮演的涵义:通过学生对角色的模仿、想象、创造、感受、体验与讨论,达到辅导的目标

? 角色扮演的机制:角色预期、角色体验、角色行为、角色理解、 ? 表现形式: 角色游戏、小品表演、心理剧、情境剧 角色表演活动:模拟角色

5

1 将自己理解交流信号的意义写下来。 2 模仿这四种角色。 3 分组讨论如何与上述角色的同学沟通,演示。 4 扮演者谈体会 价值澄清

? 价值澄清的涵义:是指让学生通过选择、评价和行动的过程,反省自己的生活、目标、感情、需求和过去的经验,最终发现他们价值观是什么的历程 ? 价值指标:态度、抱负、目的、兴趣、行动

? 价值澄清的方法: 交谈法、填表法、群体讨论法 价值澄清活动:生存选择

? 活动目的——探讨并澄清价值观,通过交流认清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 活动内容

? 问题情境:地球上发生就核战争,人类将要灭亡。但是科学家发明了一个核保护装置,可以使7个人生存下来,但是现在有10个人。请你决定谁应该活下来,为什么?(并前后排序)

? 这10个人是:小学教师、怀孕的妇女、足球运动员、12岁的小女孩、优秀的警察、著名作家、外科医生、年长的和尚、名演员、生病的老人 生存选择人物的象征意义

小学教师——知识 12岁女孩——未来 年长的和尚——宗德 怀孕妇女——生命 优秀警察——秩序 教

足球运动员——运著名作家——文化 名演员——娱乐 动 外科医生——健康 生病的老人——道案例讨论---- “公平与不公平”

? 案例(通过角色表演的形式来展现,共有六个角色):

小母鸡在谷场上扒着,直到扒出几粒麦子,她叫来邻居,说:“假如我们种下这些麦子,我们就有面包吃了。谁来帮我种下它们?”

牛说:我不种。 鸭说:我不种。 猪说:我不种。 鹅说:我也不种。 “那我种吧。”这只小母鸡自己种下了麦子。

眼看麦子长成了,小母鸡又问:“谁来帮我收麦子?”

鸭说:我不收。 猪说: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牛说:那会有损我的资历。 鹅说:不做虽然饿一点,但也不至于饿死。 “那我自己做。”小母鸡自己动手收麦子。

终于到了烤面包的时候,“谁帮我烤面包?”小母鸡问。

牛说:那得给我加班工资。 鸭说:那我还能享受最低生活补偿吗?

6

鹅说:如果让我一个人帮忙,那太不公平。 猪说:我太忙,没时间。 “我仍要做。”小母鸡说。

她做好五根面包并拿给她的邻居看,邻居们都要求分享劳动成果,他们说小母鸡之所以种出麦子,是因为地里找出了种子,这应该归大家所有,再说,土地也是大家的。但小母鸡说:“不,我不能给你们,这是我自己种的。”

牛叫道:损公肥私! 鸭说:简直象资本家一样。 鹅说:我要求平等。 猪只管嘀嘀咕咕,其他人忙着上告、要求为此讨个说法。

村长到了,对小母鸡:你这样做很不公平,你不应太贪婪。小母鸡说:怎么不公平?这是我劳动所得。村长说:“确切地说,那只是理想的自由竞争制度。在谷场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该得的一份。在目前制度下,劳动者和不劳动者必须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从此以后他们都过着和平的生活,但小母鸡再也不烤面包了。 针对这个故事,你如何看待“公平与不公平”? ? 分享:

? 公平不是绝对的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喜好,这就不能保证一个人对其它任何人都公平对待。

2、如果有绝对的公平,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土地有贫瘠与肥沃之别;为什么非洲人民生下来要面对干旱、饥锇,而美国人民则享受文明、自由?面对生来就不公平的环境来讨要所谓的“公平”本身就不现实。

3、人们因出身背景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公平的理解会千差万别。公平只是相对的概念。例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家认为平均就是公平,但结果如何呢?员工缺乏积极性,企业亏损,因为“平均主义”的所谓公平就是对工作积极员工的最大不公平。

4、人的十个指头都不一样长,又怎能要求在复杂的社会中,处事待人的绝对公平。 ? 提问:如果你是经理,你的一个下属忿忿不平地说:“我跟某人是同时进公司的,学历一样,干一样的电脑工作,为什么他的薪金比我高呢?”你如何对答。 分享: 公平,是相对的公平。

薪金公平要看收入/付出。所以要考察每个人的付出与业绩,再来谈收入,才是

公平的。

情境训练:但我总是那样做

? 穿外衣时颠倒了习惯的穿衣秩序会有何感受? ? 为什么颠倒了习惯的穿衣秩序会显得笨手笨脚? ?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采取新的做事方式?

? 我们进行改变时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原有的习惯影响新的行为方式?

第五章 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方案的设计

7

一、教学方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 团体心理辅导课设计的几点思考: ?活动设计内容要紧扣课堂主题 ?活动设计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 ?活动设计内容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 ?实施体验教学 ?活动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心理生?发挥游戏在团体心理辅导课中的独活 特作用 二、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框架 ? 教学主题的确定

? 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

?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选择、活动设计和教学策略。 ? 教学结束

第六章 教学中的忧与喜——教学方案设计存在问题引发的思考

一、忧:作业-教学方案设计撰写发现的问题 (一)、态度问题 (四)、教学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标题(题目)设计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时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六)、教学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

于是,好多同学说:“学不到什么东西”。 ?为什么?反思、反思??..

?请问:老师为这门课做了哪些准备?

?请问:作为学习者,你为这门课做了哪些准备? ?再问:我们的参与程度有多高?

二、喜:在教学反思中发现并理解“教与学心理学”

1、教与学的关系:教学关注的是学习本身,它以学生作为学习者的经验开始,并以此结束。教是次要的,学才是最主要的。按照这种方式,成功的教学取决于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学会了什么,而不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展示了自己的先觉能力,于是判定教师工作好坏就变成了一个判断他们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习的问题。-以学论教

2、教师的教:教学是一种呈现。教学是一种创设。教学是一种激活。教学是一种促进。 3、学生的学:

?如何学习:学习方式和策略很重要,但学习行为表现更重要。

?课前准备。课堂表现:态度、情感和价值。参与程度。课后的总结和反思。 ?学会了什么:仅仅是理论知识,这远远不够。

学习责任感;参与程度。批判性思维。“对我学习帮助最大的是??”。“告诉我作为学生最需要努力发展的方面是??” 4、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

8

?我们准备好了吗?——角色适应。教育理念。我们的基本功。我们的学生

第七章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教学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课--教与学的过程

?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强调学生的自助发展。

?不是一个灌输和说教的过程,而是一个讨论、心灵沟通的过程。 ?以平等尊重关系为前提,以讨论沟通为基本手段。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

?团体心理辅导课能否有效的实施,关键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所谓专业化水平) ?教师角色到位。教师作为激励者。教师作为组织者。教师作为指导者。

?教师角色到位:对每个学生的积极信念。重视引导、淡化教育痕迹。建立平等关系 。 ?教师作为激励者:引发参与动机。鼓励学生自我表露。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教师作为组织者:小组发动和环境设计 ?教师作为指导者

? 学习与掌握领导技术:善于发动。善于沟通。善于鼓励。善于调节气氛。善于引导。善于提炼归纳。 二、教学组织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 建立关系 。 确立主题 。 内容选择 。 活动设计。 ?教学进行:主题导入。活动展开。发问与反馈。 ?教学结束 三、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和真情表露。 ?常用的教学方法

? 1.“ 热身活动” 法 2.“ 情境体验” 法 3.“ 讨论分析” 法 4.“ 心理自述” 法

? 5.“ 游戏活动” 法 6. 讲授法 7. 综合法

四、教学评价

?班级状况: 班级目标是否达成,班级的凝聚力是否增强,班级气氛,学生对班级的满意度

?学生个人状况: 对心理辅导课程的兴趣,自身心理状态的变化

?活动设计的质量: 有没有科学性错误,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学生是否欢迎 ?教师表现: 角色是否到位,情感是否投入,有没有创造性

第八章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观课与议课

一、观课与议课的内涵

?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的转变

9

? “词的变化就是文化的变化和灵魂的变化。”---列奥·施皮泽

观课与听课比较: 1、“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

2、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 (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

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

3、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评课与议课比较:1、“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

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

2、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

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 概而言之,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 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 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 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 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 一个“观”字提醒我们要全面收集课堂信息。

? 一个“议”字把教师作为专业主体的地位凸显出来。 二、观课与议课的载体:课例

? 课堂教学是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体现。在课堂上, 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支撑和影响教的行为, 教的行为引起和转化为学生学的行为, 学习行为直接导致和影响学习效果。

? 教师从教学方案的设计到实施,成为一个可供学习的案例,这就是:课例。

? “ 课” 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 是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 ? 优秀课例分析及启发

–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心理教育课程设计知识背景。

– 广泛了解来自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新主张、新设计、新做法、新材料,使之成为新的教学设计的“原型”。 三、观课与议课的程序

? 一是观课前的沟通。沟通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献课教师的献课取向, 并就观课议课的主题、方式、时间达成一致, 以便获得共同的议课话题。

? 二是课堂观察。根据观课需要, 观课者携带观课工具进入现场。在观课活动中, 观课者把关注焦点集中在预先设定的主题上, 围绕相关主题尽可能全面收集课堂信息, 梳理“ 行为” 、“ 效果” 、“ 关系推测和意见” 等内容。

? 三是课后议课。参与者平等对话, 描述课堂中的现象, 判断行为效果, 探寻教育理

10

念, 推测相关因素联系, 提出改进可能。

? 四是行动规划阶段。参与者要反省观课议课活动, 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从中选择自己的改进行动, 或者针对观课议课中新的问题和困惑, 选择相关内容深入学习, 或者再就相关问题准备下一次观课议课活动。 四、观课与议课的意义

? 观课议课的首要目的, 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的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 采取行动改变其中的相应环节,促进学生发展。 ? 观课议课强调以课堂为平台检视自己, 反省自己, 改进自己。 ? 培养教师的自我批判和反思精神。

? 培养教师的对话交流能力, 议课时针对现象, 与人为善, 赤诚待人。 五、观课与议课的实践与反思

? 我们以“ 全程实践” 的理念来落实并贯彻“ 从职业技能到实践性知识形成” 的教改五步曲。

(1 )示范操作—— 构建教学实践理想。(2 )研究、分析与设计—— 形成教学实践思路。

(3 )讲、演、讲—— 进行教学实践演练。(4 )说、听、评—— 系统教学实践反思。 (5 )见习、实习与引领—— 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理念第一,技巧第二

辅导理念:

1、辅导理念是辅导教师设计班级辅导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指南,它反映了辅导教师对组织某一次辅导活动的理性思考,它侧重于表述辅导教师对辅导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2、可以说,理念是班级团体辅导的灵魂,班级团体辅导的价值及其深刻性主要就是体现在辅导理念上,班级团体辅导与一般的主题班会的最后分界线主要也是体现在辅导理念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首先是一种理念,而不是技巧。

3、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有素的技巧、制作精致的课件,都只是辅导过程的保障和辅导理念的载体,它们当然是不可缺少的。

4、但如果理念发生了偏误,那么再生动的活动形式、再成熟的辅导技巧、再眩目的多媒体软件,都将失去原有的迷人光彩。 5、辅导理念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思考:

一、对辅导主题作理论上的辨析:这是指辅导教师对自己设计的班级团体辅导的主题有没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二、对辅导主题针对性的斟酌 :辅导理念把握得是否准确,还与另一个问题有关,那就是确定这一辅导主题的针对性是什么? 也就是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倾向是什么?

11

6、设计一节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我要解决什么问题?班里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是什么?这样,我们的选题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7、而如果选题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是选题超越了学生认知、情感的发展速度。只是单纯注重活动形式或者技巧,那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的。

8、心理辅导课是以班级为单位。因此它的辅导功能主要表现在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体验感悟心理知识、感悟心理问题、感悟自我调控的技能,掌握一定的技巧方法,促进自我发展上。这就决定了它的性质主要是活动,其形式是丰富的,且能达到实效。

9、总之,辅导理念涉及到对人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对学生发展的理解,对学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理解。

10、因此,无论是在设计辅导主题的内容还是各个环节的具体活动时,我们都应该时时想着这样一条原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理论、技术与经验的关系

? 即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有一定的理论储备 ,但未掌握专门的心理辅导技术 ,诸如倾听、谈话、沟通、共感等技术 ,缺乏团体辅导的操作技能 ,也不可能上好心理辅导课。此外 ,教师经验的欠缺也是影响辅导效果的重要因素。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ao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