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讲桂枝法

更新时间:2023-12-07 04: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刘力红--讲桂枝法

刘力红--讲四逆法 我在跟师以后慢慢地思考、感悟阴阳主导的问题,实际上已经在谈合一了。但是到钦安祖师这里,卢门这里,师父这里,怎么才叫做阴阳合一之道?钦安祖师在序里面说“沉潜于斯20余年,始知阴阳合一之道”,然后才在医道上挥洒自如,我现在的感受也是这样。阴阳怎么合一?如果阴是阴、阳是阳,是分开的,是对立的,那么这个学问还在“二”上面。师父经常讲“三、二、一”,我们的学问在哪个层面?在“三”层面还是在“二”层面?还是在“一”层面?要思考。

在“二”的时候,阴虚就要滋阴,而滋阴就一定用熟地,生地,麦冬;温阳一定就要桂附姜,这样学问是分离的。可是在钦安这里,在卢氏这里,是合一的。师父第一天在讲“扶阳抑阴,用阳化阴”,讲“阴虚就是阳虚”。好象很多人犯难,那不乱套了吗?我就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跟师后我的研究生比较多,他们做的课题就是扶阳学派研究,扶阳路子的研究。每谈及扶阳,学生就要写写这些问题,但是领悟又有限,答辩就碰到问题。我作为导师又不能开口,心里没办法。这个确实不是乱套,而是层面问题。因为师父就是这样,他的学问已经归 “一”了。这个在《黄帝内经》里面是有确证的,“阳生阴长”,就是合一,是阴阳合一之道,它已经讲得很清

楚了,只不过钦安祖师把它落到用上。看到师父就是在用阳药,阴就起来了。因为阳生了,阴就长。没有用生地,没有用麦冬。为什么能这样?

钦安祖师讲“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亿万阴阳,合之而一阴阳”,这也是《素问》在很多地方都讲了的,“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能知一万事毕。钦安祖师又讲,“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的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在阴阳中”,这就是归一的学问,合一的学问,万法归宗。

所以,卢氏的学问,钦安的学问重要的一点是在理上用功,即在合一上用功。钦安祖师点得很清楚,就是阴阳合一,不是合二。钦安祖师谈到了人生阴阳是怎么合一的,有一些线索,“以脏腑分阴阳,论其末也,以坎卦解之,推其极也”, 这就是眼目。但是,我们现在确实是分脏腑,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分十二经络,分六经。我们已经习惯了,所有的辨证首先是脏腑辨证,以脏腑分阴阳;八纲辨证,以八纲来分阴阳;六经辨证实际上是以六经来分阴阳等等。按照钦安祖师的观点,这些都是论末,都是在枝叶上寻求,不是根本,所以以坎卦解之才是推其极也。万世万物都能推到这个坎上来,才是推到极致、极限、根本处。

阴阳怎么合一?阴阳是在极上合一,离开了极,无处

合一,无处落脚,那都是虚妄的学问。所以抓住了这个极,可能就有办法,就真正能够合一,这是一个大理念。由极再推,由极再衍变。这也是师父谈到的“你是治病还是治气”?这就是眼目!过去我在跟师之前都是在治病,都没有落在气上。后来才知道什么叫治气,什么叫治病。跟师以后,每开一张处方,真正真实的内心非常感恩师父。

在合一的问题上,钦安讲到在极上,推极也。那么,这个极怎么来?由乾坤来,由先天来。乾分一气入于坤中,形成坎,最后形成离,由坎离两卦互相交合、往来化生中土。所以,钦安祖师有一句话是“水土合德,世界大成”,水土合德实际上就是坎,极就是水土合德。坎就是水,水是怎么来的?是乾分一气落于坤宫,形成坎,所以坎也有坤土之气,是以坤为体,以乾为用。所以这个极实际上就是一个水土的合德。从后世的认识来讲,水是先天,土是后天。由先天,演化成两个问题,由极推出两个问题。所以,大家看看钦安祖师、卢门,包括师父的所有思想实际上都是在这个地方理解水土合德。所有疾病的治疗最后都是落在这个上面。比如昨天师父指导看的一个病人,一直强调的是必须要抓住土和水,抓住先后天,入手在这里,收工也在这里,这是他一直强调的。

那么极、合一、水土合德怎么去体现呢?在用上面又怎么体现?体现他的就是四逆汤,就是四逆这一个法。因为

说阴阳合一,合一就是在极上合一,不在极上没法合一,或者说没法水土合德,那么,这个推极之方是什么?就是四逆。在卢氏这里四逆确实太重要了,太重要了!但卢门不提方而提法,下面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这个四逆。 既然四逆汤是推极之方,是合德之方,所以它是阴阳兼顾之方,不要认为四逆只是回阳的,实际上四逆还是阴阳兼顾的,如果不是阴阳兼顾,就不是推极之方,不是合一之法。因为显然人是阴阳的合一体,我们虽然倡导扶阳,我们看师父是在扶阳,可是没有离开阴,“扶阳抑阴,用阳化阴”,始终是阴阳和合。

之所以是阴阳合一,又是推极之方,因为它是在坎上面,坎是既阴既阳。所以,我们如果真正明了了这个推极之方、推极之法,真正明了了四逆,就不会操心光是阳,没有阴。所以,师父一直在强调学问的层次,你还是在“三”上面去思考;有时会讲一下你已经到“二”这个层面,但是还没有到“一”这个层面。那么在 “三、二”上面,阴是阴,阳是阳。而在四逆上面既有阴又有阳,所以它能够协调人身整个阴阳。四逆是在坎上立法,在极上立法的一个方,所以是在先天上合一,是在先天层面和合阴阳,而不是在后天脏腑气血的层次上和合阴阳。它不是在病的层面上和合阴阳,而是在气上面和合阴阳,所谓治病治气在这里也就有了一个分别。

钦安祖师对四逆的点评是“仲景立四逆,究竟是专为救这点元气说法”,这是最经典的。元气是人体的根本之气,这个气就是阴阳和合之气,所以救了元气就救了命,在这个问题上体现的阴阳,是非常深遂的。这点元气是来自先天乾元,乾分一气落于坤中化为水。

四逆是怎么去救元气呢?这就到了四逆中最重要的附子上,附子的辛热直补坎中的真阳,即先天乾元之气。那么干姜是什么?干姜的性温而散。而附子没有味道,干姜的味道性温散。“守而不走”这不是很确切。我跟师的体会,卢门并不一定是这样认识。因为它很辛散,它怎么会守呢?干姜肯定也走,反而附子是守的。干姜性温而散,其所用者,为什么用干姜呢?因为群阴阻塞,祖师爷在这里很清楚地点了附子是直接透到极上的一阳,坎中的一阳,直接去温这个一阳。可是这个一阳在哪里?这个一阳是在海里,不是在沙漠,所以附子要透下去怎么办呢?往往到了要用这个方的时候,群阴都是弥漫的,阴霾阻隔,附子怎么下去?没法下去,群阴阻塞,附子是不能够直入根底,那怎么办?靠什么?故以干姜涤荡阴邪,迎阳归舍。祖师爷实际上已经把玄机奥妙和盘托出给大家,只是说我们很多学人可能就是限于书上有的而没有再深入。 那么只有这样,附子才能够直到根底,才能真正的迎阳归舍。炙甘草呢?从它的色味等方面,知道炙甘草是秉坤气最全的一味药。阳气归舍后,附子已经到了

极上。为什么要讲水土合德,世界才大成呢?因为没有土来扶,水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要土来扶,水土才能合德,也只有土来扶持后,真火才能够真正地伏藏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坎,而不是离。坎就是阳在里面,在坤体里面,这样命根才能永固。这就是一个阴阳和合的象,坎就是一个阴阳和合的象,四逆实际上就是阴阳的和合之象。

要细心去体会,四逆里面坎象已经全,这个坎体已经全,坎体一全,你说它没有阴吗?阴都在里面。

这个四逆之法,我的体会很蒙胧。由于师父的威严,再加上自己的个性,自己还有一种虚荣心,怕问错没面子,所以经常不敢问。还好师父经常会给我讲一些病例,自己也领会到一点。师父经常讲它是一个纳下之法,四逆法是什么?是纳下,纳就是归纳的纳,肾不纳气的纳。纳下之法就是四逆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迎阳归舍。因为真阳之气要在本位上,钦安祖师讲这个真阳又叫做相火,《内经》里讲得很清楚:“相火以位”。相火最重要的是“位”,位置的位。它处在本位上,火就起用;不在本位上,它就是邪,所以四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迎阳归舍,使真阳回到本位上,起到它根本的作用。这是四逆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点,四逆是收藏之道。坎从后天讲,是水是肾,是封藏之本,所以纳下之法起的是收藏作用。另外,四逆的纳下作用实际上是阳行阴令,我们看到四逆是一幅全阳,可

是行的却是是阴令。为什么?生长为阳,收藏为阴。过去都认为一定要用六味地黄,要用滋阴才能降火,滋阴才能收藏,可是卢门这里不是滋阴来收藏,是四逆来收藏。

所以这几百年来,比如说治疗结核,在过去中医治疗结核的效果不理想?我听师父说过卢门治疗结核是小菜一碟。我也听李老说过治疗结核没有什么难,甚至有些人认为他就是专治结核的。空洞性结核,很大的空洞就能够治好,他在书里面也谈到过以前在治疗结核上面的沉痛教训,开始用滋阴降火,很尴尬,差点把病人的命送掉,最后改成甘温。卢门走的也都是扶阳的路子。

很多骨蒸潮热好象就是不能收藏,午后发热,两颧潮红,不能收藏,不能降,因此用甘寒去降,苦寒去降,但是甘寒苦寒一去,时间久了,中土败坏,土不生金,化源绝了,必死无疑。如果我们不这样,用甘温辛温扶阳的方法也能够降,并且在降的过程中,土越来越旺。而前者在降的过程中,土越来越衰。人一生出来,先天已经定论了,就要靠后天了,所以师父很强调很强调这个中土,这是我跟师非常明显的一个感受。如果你连中都不行了,连饮食都不能化了,你怎么去运药?一切一切都免谈了!

四逆是阳行阴令,而阴是什么?“阴者,藏精而起亟也”,《内经》讲“阳者卫外而为固,阴者藏精而起亟”,所以在四逆法纳下的过程中,就起到了藏精的作用,又为藏精提供了

一个很好的条件。我们看师父的方法,师父开始用四逆,慢慢地就可以用一些添精的药,为什么?因为阴令行到位了以后,就可以这一步的操作。

四逆法是纳下之法,另外,师父还经常讲四逆是一个收功之法,我感到收功之法是最费解的,相信大家可能也是这样。因为过去我们学伤寒都知道四逆是四逆汤,太阳篇就已经有四逆了,29条30条已经有四逆了,但是四逆是少阴的正法。病到少阴,“脉微细,但欲寐……脉沉者,急温之”,很危重的病人才用四逆,是迫不得以使用的一个法。可是师父却说四逆是收功之法,这真有一点匪夷所思,不可理解。原来是不得已用的法,现在却成为一个收功之法。而且师父经常讲,所有的方法最后都是为了用四逆创造条件,这个就更加费解了。治病最后是为什么?不是为了收功吗? 收功真是太重要了!以前就我自己来讲,完全不知道怎么去收功,完全还不知道治病还有一个收功的问题。我想很多的同道可能跟我一样,也不知道治病还有一个收功的问题。作为医我们不知道收功,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 为什么四逆是一个收功之法呢?因为它已经涉及到生命可持续的根本问题上来。我们现在都在讲可持续发展,因为现在很多问题已经到了不可持续。而对于生命来讲,怎么样可持续?就是要在根上面,到了根上面就是可持续,没有到根上面就不可持续。所以我理解,四逆法之所以是收功

之法,就因为它是归根之法。这个归根是老子提出来的,《老子》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所以归根之道是静,静道是阴,阳躁阴静。为什么说四逆是阳行阴令?而“归根曰静”下面这句话就很重要了,“静曰复命”,静是什么?静就是复命,恢复生命,生命到了这个程度就进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复命曰常”,只有能够复命了,恢复生机了,这才叫常,常就是可持续,归根就是这样。“知常曰明”,所以我谈到收功法的时候,内心的感激、确实难用语言来形容。

即便跟随师父什么都不学,听到这个名词,都值得用一生去感激。那么,“不知常,妄作,凶”,那天听师父一说,我一身冷汗出来了,过去自己都是在妄作凶。既然四逆是归根的大法,复命的大法,能够建立复命的机制,机制建立以后,就意味着自愈机制的前提。恢复生命的机制建立了,自愈的机制才能够建立,只有这个机制建立了,才可以讲这个病收功了,因为机体进入良性循环,不治而治。没到这一步,病会反反复复,颠三倒四。

所以,四逆就是归根之法,复命之法。总结师父经常讲的,一是纳下之法,一是收功之法。

再回到前面看,为什么四逆能够是收功之法?我们知道四逆的用药是性甘辛,附子、干姜是辛的,甘草是甘的。四逆汤是辛甘为主,《内经》里讲“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

阴”。实际上是一个纯阳的方,可它贵就贵在既是纯阳,又能够行阴令,是收藏之道,这实际上是整个技术的关键。因为辛为乾金之味,能够直入坤宫。这就是一个同气相求,在这里就能够体现。为什么四逆能够到这个份上?在辛味里面又有区别,有辛而香,有辛而不香。辛而香的,像生姜,茴香、丁香、桂,是很香;有辛而不香者,辛而香者就兼善走的作用,辛而不香的就像附子。所以附子是辛,它的味是辛而不香,偏于直折,它多自己往下走。在四逆里面,当然有辛而香者,又有辛而不香者,这跟我们传统讲的干姜“守而不走”有区别,在钦安这里完全不是这样,干姜能够驱散群阴,能够荡涤阴邪。如果干姜不走,怎么能够起荡涤之用?反过来是附子要直接归舍,直接“收放”,而不是守而不走。那么甘草性甘,是禀坤土之气最全的。

四逆汤本身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方,但是到了四逆法就非常灵活了,听师父谈到卢门的四逆法,四逆法很多在姜的取舍上,师父用姜是非常之灵活的,经常是用生姜,也有时用干姜,有时候用煨姜,有时候用炮姜,这个姜的不同,就有很多大的不同。所以,就四逆来讲,附子没有那么多,就是制附子,淡附片,天雄片,基本上都是这些。可是姜就特别的灵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ag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