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

更新时间:2023-10-27 20: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第三中学 高景兰 [内容摘要]: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 而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有教师情感的投入,又要有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同时还要有新课程的吸引,因为数学中蕴含着美感,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开发这一宝贵资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友爱情境,用情感培养兴趣 二、创设美学情境,用数学美培养兴趣 三、创设竞赛情境,用成功感培养兴趣 四、创设数学应用情境,用渴望感培养兴趣

五、创设问题情境,用迷惑感培养兴趣 正文: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不在于要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而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不仅使学生学得快乐,而且能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获得成功。

一、创设友爱情境,用情感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情感的投入。教师要明确教学过程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整个师生互动中,教师是组

1

织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合作者;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引导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辅导学生,以教态、语感传情,以自己优秀的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把你当做知心朋友,从而产生亲近感、尊重感和敬佩感。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美学情境,用数学美培养兴趣

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仅靠人格魅力是不够的,还要有课程魅力。数学中蕴含着美感,教师必须充分开发这一宝贵资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英国数理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数学中的公理、公式、符号、法则无不是对客观世界存在的秩序、对称、和谐、统一的美的反映。由于数学的抽象性,使一些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为此要用数学的感性材料把学生吸引过来,让他们快乐地品味数学。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好多精美图案都是由几何图形构成的,如上第一节几何课时展示图案

(如图1)。学生被这些优美的图案所吸引,都会跃跃

图 1

2

欲试,想很快地学会这些图案的画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十分高涨。

如讲轴对称时,先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如图2)。通过生动的对称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 2

图形美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表现在美的创造上,很希望坏的图形再现。比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时,设计这样一道题:一个等腰三角形形状的警示牌被车撞坏了,只剩下一个底角∠B和底边AB,你能把 这个警示牌复原吗?(如图3)

再比如讲圆时,设计这样一道题:有一个圆形零件被损坏了,只剩下一小段弧的碎片,你能帮助工人师傅确定零件的半径吗?(如图4)

A

图3

B

这些题目比较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很快进入了角色,学习兴趣会更浓,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创设竞赛情境,用成功感培养兴趣

如果学习的题目容易,学生会不当回事,感到厌烦;如果太难,他们会产生挫折感。最能激发学生动机是让他们作出一定的努力并达到一定的成功水平,保持学生成功期望的方法是确保他们不断地达到

3

图4 成功而有持续的推动力。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要体现趣味性、启发性,引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共鸣;设计问题要体现代表性,统领教材内容;设计问题还要体现联系性,揭示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讲弦切角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提出4道问题:(1)我们学过了几种与圆有关的角?(2)圆周角是如何变成弦切角的?(3)用自己的说法叙述弦切角的定义。(4)弦切角与圆周角的异同点是什么?相互关系怎样?

前两题由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并用自制教具演示,后两题由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弦切角度数定理则由中等生完成,写在玻璃板上,谁写的快用投影仪展示谁的。这样创设的竞赛情境,兼顾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同层次学生开展竞赛,他们都有展露才华的机会。对于一题多解的题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分组讨论,各抒已见。对好的方法充分肯定,对其他方法都指出长处,避免多数人有失败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他们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从而开发和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创设数学应用情境,用渴望感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切实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比如讲勾股定理时,可以带学生去校外测一个三角形的草坪面积(只带刻度尺)。通过学生讨论,得出先测三边的长,再计算面积。

4

A

B D C

图5

计算过程是:(如图5),

过A作AD丄BC,垂足为D,设BD =χ,在Rt△ABD中,AD2 = AB2 -χ2,在Rt△ADC中,AD2 = AC2 -(BC-χ)2,推出AB2 -χ2 = AC2 -(BC-χ)2 ,求出χ,再计算出AD,可计算出三角形草坪的面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在教学中,还注意提示新知识的作用,如讲合并同类项时,设计一道十分繁琐,但合并同类项后却很简单就能求值的题。

例如:求代数式 -3χ2 + 5χ- 0.5χ2 + χ+ 3.5χ2 – 1 的值,其中χ= 2。

请大家用一分钟看题,然后求出值,有些学生会马上把未值数的值代入、计算,当宣布“时间到”停止时,学生纷纷叫苦,不能完成。当老师说明只要学了本节知识,时间有余时,学生会情绪高涨,他们知道这部分知识非常有用,便开始认真地学习。 五、创设问题情境,用迷惑感培养兴趣

当现象与观念相矛盾时,学生就会感到迷惑,有迷惑并不是坏事,有迷惑就有了问题,也就有了思维目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熟悉的题目进行逆向思考和换位思考,指出题目中出人意料或含糊不清或

5

不合常规的方面,通过解除迷惑,达到提高认识的目的。

例如学习众数和中位数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学校抽测了某班3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见下表)

某学校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统计表

分数 92 82 80 12 4 合计 人数 5 22 1 1 1 30 总分数 460 1804 80 12 4 2360 平均分数 78.67

可见,全班平均分是78.67分,得80分的同学成绩高于平均分就是中上水平,但他却是倒数第三,这就出现了矛盾,是为什么呢?从而引进众数及中位数概念,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也会产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多种多样,特别是像数学这样的抽象学科,兴趣尤为重要,而创设情境,创造学生“乐学”的氛围,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不合常规的方面,通过解除迷惑,达到提高认识的目的。

例如学习众数和中位数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学校抽测了某班3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见下表)

某学校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统计表

分数 92 82 80 12 4 合计 人数 5 22 1 1 1 30 总分数 460 1804 80 12 4 2360 平均分数 78.67

可见,全班平均分是78.67分,得80分的同学成绩高于平均分就是中上水平,但他却是倒数第三,这就出现了矛盾,是为什么呢?从而引进众数及中位数概念,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也会产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多种多样,特别是像数学这样的抽象学科,兴趣尤为重要,而创设情境,创造学生“乐学”的氛围,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9q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