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亮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更新时间:2024-06-12 10: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计算机信息检索》试卷

专业班级 勘查 姓 名 学 号 1 开课系室 地球物理系 考试日期 2013年12月5日 题 号 总分 得 分 阅卷人

《计算机信息检索》报告要求

一、报告内容

针对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主要方向选择主题进行计算机信息检索,并针对检索结果开展全面的分析,在分析基础上基于文献管理专业软件实现规范的科技论文写作。要求采用《地球物理学报》期刊的投稿要求撰写论文,要求正文内容不少于8页、能正确的参照指定格式完成论文撰写、参考文献格式正确、文献种类多样化,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_7714-2005)。

二、检索主题

可选择如下主题进行文献检索与分析,也可选择与地球物理专业相关的其它主题或与指导教师确认后选择个人特别感兴趣的主题。

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动校正、静校正、速度分析、组合、叠加、深度偏移、时间偏移、逆时偏移RTM、AVO、弹性阻抗反演、波阻抗反演、波形反演FWI、地震属性、井间地震、VSP、逆VSP、随钻地震、各向异性、粘弹性、双相介质、地震子波、时深转换、多波多分量、转换波、多次波、面波、去噪、正演模拟、地震反演、广角反射、地震照明、反褶积、观测系统、分辨率、震源、电法、磁法、微地震、微测井、低速带、层析成像

三、检索要求

1、 检索数据库范围:中文CNKI、英文SCI、EI或SEG数据库;

2、 通过CNKI检索查询后列出国内主要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分布情况,用图表形式展示近20年该领域文章发表的数量,并分析其趋势;

3、 通过SCI、EI或SEG数据库检索查询后列出国外在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主要研究单位和作者,用图表形式展示近20年该领域文章发表的数量,并分析其趋势;

4、 分别阅读中、英文数据库中引用次数最多的两篇文献、最新的两篇文献,如果有文献综述的话再阅读一篇文献综述,并根据阅读情况总结该方向的总体研究现状,对研究现状的分析需要加上相应的参考文献;

5、 根据检索结果分析该方向今后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并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分析如果让你从事相关研究的话你怎么选择具体研究课题的题目,并指出在从事该研究时最应该优先阅读的三篇文献、一本专著和一篇硕博士论文(通过国家图书馆查询);

6、 格式参照地球物理学报投稿格式执行,篇幅8-12页。

四、报告格式

中文题目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P631

Title

Author Author affiliation

Abstract:

Keywords: 1、 前言

2、 静校正领域国内外文献调研

2.1 国内文献调研分析

2.2.1 国内主要研究单位分布 2.2.2 国内主要研究人员

2.2.3 今年发表文章数量统计与分析 2.2 国外文献调研 3、 静校正领域发展趋势分析 4、 结论 5、 致谢 参考文献

国内外亮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摘要:地震勘探资料经过真振幅恢复处理所得的记录剖面上出现的特别强的反射称为亮点。这种亮点的出现,可能是油气藏的反映。因为含气地层界面的反射系数特别大,理论证明,由砂页岩构成的背斜油气藏具有下列亮点记录的特征:记录的外形像透镜体;突出的强反射振幅;两个相邻的强反射相位相反,形成所谓的“偶极相位波形”;含气层的下界面为水平状或下弯状;油水边界处的反射振幅小。为了突出亮点记录的特征,可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反射波的不同强度。在一般用亮点技术处理过的实际油气藏剖面上,上述特征不一定全部具备,但前三个主要特征经常出现。亮点技术是地震勘探直接寻找油气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亮点;资料处理;资料解释;反射系数

中图分类号:TE132.1

Technical highlights at home and abroad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uthor:

Author affili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Abstract:Seismic data through the true amplitude recovery appear to record section on the special strong reflection called highlights. This highlights, is perhaps a reflec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Because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of gas bearing formations is specially big, is proved in theory, characteristics of anticline composed of sand shale has the following highlights record: record appearance resembles lens; strong reflection amplitude outburst; strong reflection phase two adjacent instead, forming the so-called \phase waveform interface\gas bearing for horizontal or recurved; oil-water boundary reflection amplitude.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ords, available in different colors show different intensity of reflection wave. Section in general the actual oil spot technology processed gas reservoir, the feature may not all have, but the first three characters often appear. Bright spot technique is a method of seismic exploration for oil and gas directly.

Keywords:Highlights; data processing; data interpretation; reflection coefficient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TE132.1

1、 前言

亮点技术是一项有效地地震油气检测技术,同时又是一项在石油物探界颇有争议的技术。

所为“亮点”指的是地震相对保持振幅剖面上,振幅相对很强的一些点,即很浅的反射,也称“热点”,亮点可能是油气藏引起的,也可能源于其他因素。根据剖面上有无亮点及亮点的分布,分析亮点附近反射波的特征。结合各种地质层参数信息,可以直接判断地下是否有油气存在。

亮点技术的应用包括地震资料的数字处理和综合解释技术两大部分。其中资料处理主要是真振幅保与大地衰减补偿。保持振幅的处理(即真振幅恢复处理)是亮点处理的核心。它的目的就是要消除各种与反射系数无关的因素,如:波前扩散,大地吸收,地震仪本身特点,激发和接受条件的变化,散射透射损失等对反射波振幅的影响。也称之为补偿处理。亮点技术除了上述的补偿处理之外,还要进行许多的常规处理,如:反褶积用算,动静校正,水平叠加,滤波,偏移等处理,但在做这些常规处理时,必须考虑波形和振幅的保真问题,即保护原始波形和振幅,不使他们在常规处理中产生畸变,这就是高保真处理。

2、亮点技术领域国内外文献调研 2.1、国内文献调研分析

2.1.1、国内近20年文章发表情况

Cnki近20年文献发表数量统计图:

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亮点技术这个领域的文章发表数量,从2000年到2012年这几年间是飞速上升的;从2012年至今研究热潮达到顶峰,在2013年有所下降,但热度依然不减。

2.1.2、主要研究人员

上图为国内在亮点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人员以及他们所发表的文章的份额,

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该领域的文章份额总体上来讲相差不大,也就是可以大体预知,亮点技术在整个行业的不同方向上都有涉及。

2.1.3、国内主要研究机构分布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国内对亮点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矿业以及石油行业中。可见亮点技术正在这些行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地震数据资料的处理以及寻找油气田中的作用。

2.2 国外文献调研分析

2.2.1、国外近20年文章发表情况

Seg近20年文章发表情况

600500400300系列2200100020132012201120102009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199519941993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从1993年到2013年二十年间,国外在亮点技术领域的发表文章数量一直是上升趋势,并在2013年达到最大值,。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对亮点技术的研究是比较火热的。

2.2.2、国外主要研究人员

Seg上的信息: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国外在亮点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主要有:Marfurt,KJ Chopra,S;Li,Y;Green,A G;;Li,X;MacBeth,C;Mavko,G;Miller,R D;Mukerji,T;Sava,P;Virieux,J;Fomel,S;Snieder,R;Sun,Y;Operto,S;Maurer,H;Zeng,H;Bakulin,A;Wang,Y等,但主要是Marfurt,KJ,Chopra,S Lee D.和Li,Y几位,他们在这个方向的发表文章数目占到了总数的31%。

2.2.3、国外主要研究机构

国外主要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CorporationFujitsu LimitedHitachi, Ltd.2%2%2%2%3%3%3%4%4%4%5%5%2%2'%Microsoft Corporation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Intel Corporation7%6%5%5%6%Nec CorporationKabushiki Kaisha Toshiba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Company, L.P.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Sun Microsystems, Inc.

从上图可以看出,国外在静校正领域的研究机构主要有:International

Co., Ltd.Kaisha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Fujitsu Limited、Hitachi, Ltd.、Microsoft Corporation、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以及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等,其中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占据了27%的份额,可见它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的深度。

2、 亮点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分析

虽然在20世纪60、7O年代曾掀起一股亮点勘探的热潮,但一段时过后,人们发现许多气藏并没有亮点显示。如大港油田的唐家河气田,虽有很多高压气藏,的确未发现任何亮点;大庆油田汪家屯地区中含油气层也是纵波暗点型(横波亮点型)。勘探实践告诉我们,亮点多出现于较浅的新地层中,在那些古老的、埋藏较深的气藏中,气藏的反射特征不是变亮,而是变暗,即所谓的暗点。由于暗点是一个非常弱的反射,在地震资料上并无多少明显的特征,故使用不多,通常是与其它方法配合进行油气检测。

亮点勘探技术对处理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做好地震数据的保真处理是利用亮点勘探技术来寻找气藏的先决条件,但是,做好地震数据的保真处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同的处理流程、不同的处理参数、不同的处理人员、不同的时间处理的地震数据的地震波振幅都可能不一样,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也说明利用地震波的反射振幅来预测烃类存在比较严重的多解性。

从亮点的定义和应用过程中可看出,亮点是一个模糊的、不确定的、相对的概念。在纵波地震反射叠加保真振幅剖面上,反射振幅相对于整个剖面的背景振幅(或平均振幅)而言强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亮点?中深层含气是否就一定产生亮点?中深层亮点是否就一定是含气层的反映?这是一个模糊的、不确定的、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解释的结果和结论可能不一样。

此外,实践表明,即使是同一种油气藏位于不同地区,不同深度处时,其在亮点剖面上的表现也可能不同,所以在实际解释中,现在更多的是根据测区具体情况,实际资料制作反射系数图版来指导分析、解释。所谓反射系数量版即为测区油、气、水层反射系数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它是根据测区不同深度处的波速、密度和孔隙度资料算出的。

3、结论

(1)亮点勘探技术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相对性和局限性。

(2)亮点剖面具有七大特征亮点、偶极相位、极性反转、阴影区、干涉和绕射、下陷反射和平点,解释亮点剖面不能单靠振幅强(即亮点)这一点作出判断,必须综合分析含油气地层在亮点剖面上出现的各种反射波特征,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

(3)亮点勘探技术对处理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对亮点勘探技术具有很大的影响,说明利用地震波的反射振幅来预测烃类存在比较严重的多解性。

(4)制作反射系数量版对亮点技术的应用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4、致谢

本设计的完成是在曹丹平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遇到问题时老师

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曹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秦政.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 [2]刘怀山.地震资料亮点处理及特征分析.海洋地质动态, 1997,(1).

[3]秦秉让.黔南碳酸盐岩地震/亮点0、/平点0与/暗点0分析. 贵州地质,1998,(4).

[4]张树林.莺歌海盆地气层反射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研究.天然 气地球科学,200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9g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