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浅析

更新时间:2024-03-15 07:07: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要】: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追求“有效教学”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也是不少教育工作者讨论、研究的课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应对策略其实并非只局限于课堂,它应该是教学外和教学内的合力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在计划时间内的目标达成度为取向,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较轻的负担,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曾说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考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导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为什么呢?因为小学语文是学习其它学科所必须掌握的

一门基础学科,而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那我们目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处在一种什么状态呢?我听过的所有阅读教学课当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耗低效现象,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1、表面看似热闹,实则感悟不深。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让学生以读代讲去了教材的丰富内容及对对课文的整体感悟。或不切实际地堆砌词藻,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为表演而上的课。部分青年语文教师在各种评优观摩课中为展示自己的所谓“风格”、“风采”,常常出现一些“秀”课,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课结束后,学生学会了什么?五花八门的课件?教师的表演手法?台上自己在“表演”,演给听课教师看。这样的教学,能谈得上是“有效”教学吗?

3、课改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在课改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一些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导致课程改革只流于形式,实效不大。

如此,我们要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如何让学生摆脱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使阅读教学更为有效呢?我们的应对策略有以下几

个方面:

一、“教学”外的策略

(一)抓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

1、更改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业务学习中,认真深入学习新课标的要求,理解“有效”教学,认识到当前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攻其难关。

2、为断强化教师知识素养。社会的进步要求教师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教育的需要。而作为一名教 师,知识素养则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如果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那就无法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别说要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3、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技能作为教师素质和体现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教改的深入,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的要求也随着提高,所以,没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技能是难以达到“有效”的。

(二)明确“教”与“不教”。八桂名师徐长清说过: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学生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教。我以为徐老师说的非常好,如果可以不教、不需要教的我们可以省去,那不是让我们“有限的40分钟”能更好地运用到需要“教”的地方吗?节省时间是我们要求的“有效”的第一步。比如在教学生字部分,很多中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可以自学的,这就可以一笔带过;有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理解的也不必多言;而有些不必要学会或学也不会(比如一些比较深奥的学生不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是无法理解的)就

让学生通过日后的提高慢慢消化。

二、“教学”内的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不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所以,我们的课堂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创设情境则是百试不爽的有效地激发兴趣的教学手段。那什么是情境?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那我们怎样创设情境?

1、创设悬念情境。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等,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信息情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供一些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

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提出、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都可以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从而,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 创设生活情趣。

如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的《落花生》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农村种、收花生的景象,花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或生活中其它的种、养片断,创设情境,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4、创设求异情境。

求异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式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他们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耐心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在对于问题的多解的艰苦追求并且获得成功中,享受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明确学习目的。只有明确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不至于如无头苍蝇般盲撞,也让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产生一种内驱动力,也就是

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 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的。学生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组织合作学习。

我们常说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也只是每人一个苹果;但如果是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一交换就能使每人多得一个思想。合作调动学生本身固有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把“要我合作,变成我要合作”。一旦激起了合作学习的欲望,学生学习的低效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再者,合作可以让学生理解团队的重要性,加强团队合作精神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技能,这正是新课标里所要求的。那么我们怎样实施合作教学呢?

1、要创设宽松活跃的民主氛围。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相关因素影响的。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在教学中,首先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关系,使师生间的心灵得以相互沟通和了解。其次,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要根据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合理搭配进行分组,使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水平通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而相互切磋、相互启迪、相互补充,形成一种积极、活跃、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

2、要有合作任务的向导。也就是让学生知道方向,有思路可循。

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难度要适当。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3、要留给足够的小组活动空间。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一条笔直的路径,有时思路方法正确,顺利前进;有时思路方法不对,曲折迂回。因此,教师在让学生猜测联想、讨论置疑、探究问题的时候,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如《窃读记》一课的教学中,就“窃”字让学生展开讨论:“课文为什么要用窃这个字?用其它字效果会怎样?”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思考。教室里可能出现瞬时的寂静, 也可能有的学生会查阅字典,这些都是学生思维运转的外在表现,作为教师不应破坏它,要给以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小组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必然会通过联想猜测自主地有个性地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4、 要渗透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旨在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猜测法等。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更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运用猜测法,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法与归纳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就会根据实际,灵活地选择最佳的方法去探究解决问题。

5、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的思想的可行与否,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给予肯定;同时也要对有障碍的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参与其中。

(四)、评价要中肯,避免形式、冷漠、生硬。

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评价是自信的源动力,也是约束的内驱动力,但很多老师只把评价当成一种教学点缀或是一种教学流程,没有使评价产生实效,没有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没有真的从评价中得到积极的力量。诸如“好!”“真捧!”“真不错!”这些简单、笼统的评价应该尽量少出现在课堂上。好,捧,不错在哪里?为什么?这要有所解释,否则就真的只是形式、应付,显得冷落、生硬。而我们又不能详细解释,而要扼要明了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明,更重要的是,态度要诚肯,语气要适中。这是评价的语言,形式则不止于一,如下:

1、自评。即学生的自我评价,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自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2、他评。他评包括同学评、老师评,是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看法、认识。自己的认识水平都是有取的,他人的评价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为扬长避短打下强心针。

3、互评。也就是师生间、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这也可以说是交流思想的一种形式,也是互相鼓励、互相约束的一个方面。

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努力将教学效果优良化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今天,我们追求阅读教学的“有效”,但我希望

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有效”,更要不断向地“高效”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91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