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评价

更新时间:2024-02-27 19: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评价

当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以及教学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那么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呢?除了自上而下的培训之外,自内而外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也是重要的途径。因为教师只有学会以自身的行为作为对象进行思考,才能够最终唤起教育的生命力,从而实现自我的成长。这种成长是教学活动逐步走向优化的基础。

一、对教学活动反思的认识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乔治·J. 波斯纳(George J. Posner)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它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可见,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反思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活动水平。 (一)什么是教学活动反思

反思又称“反省”,是人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以获得关于自身的思维、怀疑、信仰等。人们通常把反思或反省视为对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理感受等的思考。

教学活动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后,通过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对教学活动的目的、教学行为的后果、教学背景以及教育方法等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对相关信息进行评估决策,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目的。

自我反思是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调整,最终得到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就是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反思就是一种自我觉察力的提升,是教师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事情的非语言的感知和会意,是接触界限上的同化和成长的能量,也是自我了解、选择、创造的来源。所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能帮助教师自觉寻找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反思的目的

当前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教学活动反思已成为一项时髦的工作,但是教师们常常抱怨多了很多事情,而没有体会到反思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很多的教学活动反思目的不清,只为反思而反思。因此必须让教师明确教学活动反思的目的,才能真正让反思对教学的改进有价值。

1. 提升专业能力

没有反思就不会累积经验,永远在错误的泥淖中反复。所以,教师不仅需要通过直接教学获得一般性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在自己的专业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思不断建立自己的教学活动理念,总结教学活动的知识、技巧和经验来实现专业发展,当教师意识到这点时才会进行真正的教学活动反思。 2. 提高教学质量

儿童经验的多样性使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过程充满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每一次教学都可能

出现与以往不同的突发问题,教师所做的许多重要决定常常难以套用先前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而必须依靠自己的经验作为基础。所以如果教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自身所面临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困惑、疑虑漠然置之,缺乏有效的提炼和梳理,就难以积累有用的经验,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要学会反思,从而使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富有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活动反思的技巧

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常常停留在观念的层面,而开展教学活动的反思需要让教师所形成的内隐观念外显,所以选择具体、直观的反思内容很重要。

1. 教学活动反思的内容

教学活动是由几个关键部分组成的系统结构,要让整个系统运作协调就必须保障各个部分设置科学合理。所以对教学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进行反思,是提高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方面。

(1) 教学活动目标达成情况。 幼儿园教育强调教师能根据儿童的发展随时生成或修改活动,其中教师最难把握的就是目标的适宜性。因此,对目标的反思是教师提高活动设计准确性的一个简单策略。它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思考:我定的教育目标是否符合《纲要》精神?是否符合班级儿童 能力水平?本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什么?

表1 生活活动:我做小厨师 教学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蔬菜,了解食用的是哪一部分。 2.巩固按物点数技能,并学习记录。 3.学习用蔬菜和米饭做简单的造型。 4.学习使用微波炉加工饭菜。 5.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轮流发表意见。 完成得好。 该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完成。 该目标应重点突出。 不该对儿童提,因为是以教师操作为主。 完成了。 反思 这是某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原有目标完成情况的剖析评价。她原来希望活动能体现整合教育的理念,所以提了很多条目标。通过反思,她发现计划中有一些貌似很好的目标并不适宜,于是通过对目标的反思找到了该活动的教育重点。

(2) 教学活动实施状况。 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过程的实施。对活动过程的反思可以从这样几点来展开: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场景的设计、教具的使用是否科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是否有效?

表2

语言活动:我给布熊当妈妈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引出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当问孩子妈妈怎么照顾你时,旺旺说:“我生病的时候,妈妈会带我去看病。”可可——小时候,妈妈是怎么照顾你们的? 说:“妈妈会陪我睡觉。” 二、讲述故事——露露给布熊当妈妈。 ——讲述故事一遍,请幼儿说说露露是否照顾了布熊? ——露露带布熊出去玩,她与小朋友玩时管住布熊了吗》为什么?你觉得这个时候露露像妈妈吗?为什么? 三、分段讲述故事。(讲到露露带布熊荡秋千时停止,先让幼儿猜测故事的情节。) ——露露去商店买东西,管住布熊了吗?为什么? ——后来,露露事故怎样带布熊荡秋千的?你觉得她这个时候像妈妈吗?为什么? ——露露是怎样带小布熊滑滑梯的?为什么要小心地抱着它?你觉得这个时候像妈妈吗? ——露露带布熊骑木马时,为什么要把布熊系在自己胸口上? ——露露是怎么感受当妈妈不容易的? 四、请幼儿来做妈妈 ——你觉得妈妈容易吗?露露能不能被评委合格的妈妈? ——请幼儿抱起自己的玩具娃娃或者毛绒玩具。做他们的妈妈。 ——鼓励幼儿在当天想出各种方法,细心照顾玩具娃娃或毛绒玩具,争取做一名“合格妈妈”甚至“优秀妈妈”。

很多孩子在照顾娃娃的过程中有了彼此间的交流。几个孩子围在一起照顾娃娃,增加了游戏的合作性。 我在这里改变了原本讲故事从头到尾的方式,采用分段讲述,让孩子去猜故事情节,这种方法易于调动孩子听故事的积极性,拓展了孩子的思维,也为仿编故事做了准备。以后在讲故事过程中可以多采用这种方法。 所以这些提问设计得比较好,能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也符合幼儿喜欢从自身出发去回答老师问题的特点。 从该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不仅着重对活动环节进行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对调整的效果进行反思,对自己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充分的评价,从中得出了分段讲述的优越性,提高了自己语言教学活动实施的能力。

(3) 师幼互动效果。 教学活动的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师幼互动,教师一些细小的言行对儿童却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些细节,所以对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产生困惑。当这些教师仔细反思自己的言行后就会对教学活动有新的认识。

案例

绳子太长了

这天的美术活动是让孩子们用麻绳绕画。会动脑筋的小朋友嫌绳子短,可星星小朋友却什么画也绕不出来,最后还抱怨绳子太长的缘故。

但细想后,我觉得我的指导有问题。幼儿的个体差异是时时处处存在的。在这个活动中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想了许多途径帮助星星小朋友,但从最后的效果来看是不够理想的。我第一次帮助他的时候不够有耐心,知识简单说了要领,他根本听不懂。第二次是委派能干的小朋友帮助他,策略选择就失败了。虽然我们常常提倡生生互动,但这种互动应该建立在个体差异不大、指导难度不强的基础上。星星小朋友的情况明显不是这样,同伴帮助只是帮他绕了一下,并没有教他如何设计,反而让他更摸不着头脑。所以我不该怪孩子,应反省自己的指导方法。

该案例中教师对两次互动行为不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实践中找到了根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4) 突发事件。 教育过程是灵活多变的,会出现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其中常常蕴含着重要的教育因素,是可贵的教育契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能敏锐地发现和捕捉关键事件,发挥教育机智,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和反省。

案例

孩子们真能干

我一直认为我班的孩子创意不足,但今天他们却让我大吃一惊。今天他们竟然要求我把美术活动在纸上画树改为一起来制作一颗大树!小朋友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他们告诉我应该用什么东西做、可以怎么做,到了他们不能做的地方,他们还给我分配任务说:“谢老师,这个树干你一个人做就好了,我们只要做做树叶就可以了。”哈哈,对孩子们的分工我很满意。我想,这是由于这次活动我让孩子们参与到班级的环境创设中去,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的缘故把。我以后真的应该好好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

在该案例中,教师详细记录了幼儿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和自己的心理反应,找到了此次突发事件的原因,为以后的教学策略的运用找到了依据。

(5) 幼儿的行为。 幼儿的行为是教师教育是否取得效果最真实的写照。通过儿童的

行为表现教师可以清楚地检测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宜性,找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改进。同时,也可以深入观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儿童的需要,从而找到最佳的教育途径。

案例

鬼戏

活动开始后,我播放京剧的课件,然后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戏?”有三名男孩说鬼戏。我尴尬地说:“鬼戏?”孩子们笑了。我告诉幼儿这叫京剧,是我国的一种民族文化,是国粹。这三名男孩仍嬉皮笑脸地说:“啊?京剧!”我又问:“演员的脸上有三名?”三名男孩回答:“鬼脸!像鬼一样!”、“有个猪鼻子!”。活动中,我在脸上示范画油彩脸谱,这三名男孩嚷道:“我不要画!我不画。这么难看的!像鬼一样……”

自我反思:

从三名男孩的言行来看,他们性格外向,思维活跃,较一般孩子顽皮。从活动的表现来看,他们从来都没有接触、了解多京剧及其相关知识,不知道京剧脸谱代表的意义。因此,他们在活动中的反应属于正常现象。三名男孩不愿意参与画脸谱的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尝试过在自己脸上画画,对于一个并不太熟悉的教师(我是借班上课)所一处的这一新鲜事,他们产生了换衣和不信任感。最后,其中两名男孩戴上面具参与了表演,一名男孩作为观众,这说明他们已从不了解、排斥京剧的状态过渡到了愿意接受和认识京剧脸谱的状态。本次活动给我最大的教训是必须在活动前了解儿童的经验基础。

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是教师基本的专业素质,它不仅体现教师所具有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也把教师所具有的儿童生理、心理学知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儿童的表现会让成人哭笑不得,但如果性儿童的年龄特点去分析,是可以找到它们发生的根源的。从上面的教师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表面的调皮捣蛋行为其实是由于他们生活经验缺少造成的。由此,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教师在反思中的成长。

2.教学活动反思的途径

如果说找到有效的反思内容是教师开展反恩活动的重点,那么运用合理的反思途径则是完成反思的重要渠道。一线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复杂,所以简单易行的方法对教师来说很重要。

(1)在教案旁写评析。教案是每个老师都要写的,在撰写教案的基础上开展反思,使教师能对照自己的设想和实践进行针对性分析,能有效提高反思的实效。

表3 活动名称 内容来源 活动目标 礼物送给好妈妈(科学) 三八节 1.进一步感知数字7的实际意义,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用勾画的方式表现礼物的外形。 活动准备 礼物卡片(与幼儿人数相同),内容包括:围巾、糖果、裙子、包、鲜花、手套、高跟鞋共7种;统计表一张;画纸、数卡1-7。 活动过程 一、我给妈妈送礼物 ——教师事先将这些礼物卡片放在活动室四周的桌子上。 ——展示7种礼物卡,让幼儿说出礼物卡上的内容,数一数一共有几种礼物。 ——引导幼儿猜猜妈妈会喜欢哪种礼物,并选择一种最想送给妈妈的礼物。 (星星:王老师,这里的东西我妈妈她都不喜欢,她喜欢漂亮的衣服。) 活动过程反思 1.从幼儿的回答中,我发现孩子对于同类事物容易混淆,需要加强孩子分类的能力。 2.尽管我已经在提问前再三强调卡片上相同的只能算一种礼物,但很多小朋友还是将其混淆,有的说是10种,有的说是6中,他们只是将桌面上的卡片数了一遍。 3.有时我发现孩子的回答很多不是老师预设的,所以如果在活动中能直接以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不仅能生成一个新的环节,也可以引导孩子课后继续活动,这样更灵活。 二、统计礼物的数量 ——让手持相同礼物的幼儿围在一起,数一数有几人。 ——教师出示统计表,请每组派一名幼儿在统计表内画上相应数量的符号,如圆点或短线等。 ——数一数哪组人数最多,哪组人数最少,请个别幼儿分别用相应的数字表示。 三、我把礼物包起来。 ——请幼儿选择一张礼物卡片用彩笔“包装”自己的礼物。 ——让幼儿将这一份包含着爱的礼物带回家送给妈妈。 (2)记教学活动笔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过程匆匆而过,但是很多细节却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果能及时记录下来,对教师的成长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所以记教学活动笔记,对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和回顾,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习惯。教师可以采用叙事的方式记录下印象最深刻的事件,并针对性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案例

4.由于很多孩子在我出示数卡之前,都说王老师我会写数字,于是我也顺着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上来写数字。尽管孩子写的数字不一定规范,但他们很高兴,之后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纠正。 5.在此次活动中我发现我班孩子写数字有一定的基础,也有一定的兴趣,我觉得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练习。 对不起,幼儿能理解多少

在阅读环节,我让孩子们两人一组合读一本书,冰冰和甜甜一起看得津津有味。龙龙却离开强强,把头凑了过来,似乎也想发表意见。可两个小女孩很不耐烦地皱起了眉头,等龙龙再次过来碰她们书的时候,她们终于不耐烦地说:“你干什么?走开!”可说时迟,那时快,书被龙龙撕破了一页。冰冰“哇”的一声哭了。龙龙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做错了,他慌忙地对冰冰说:“对不起,冰冰!”教师问龙龙:“你为什么要撕她的书?这样做对吗?”龙龙有点胆怯,随即又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已经说过对不起了……”

自我反思:

近来我总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着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道德教育。“对不起”作为一种礼貌术语,是我重点强调的。然而今天龙龙的“我已经说过‘对不起’了”却让我深思。从活动中可以看出,龙龙对“对不起”的理解已与现实有很大的偏差。在他看来,似乎说了“对不起”就是没事了,就可以把自己的错忽略了。我认为孩子之所以形成这种认识偏差与孩子的认知水平与道德认知能力有关,反映了我在平时活动中使用教育手段、方法及处理问题时,在科学性方面有所欠缺。看来对孩子们行为礼仪培养的道路还长着呢。

(3)制作儿童成长档案。制作儿童成长档案是现在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在做的一件事。很多幼儿园都设计了富有园本特色的儿童成长档案,内容和形式各有千秋,在此不一一赘述。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成长档案的价值,并充分发挥其在教育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成长档案不仅能把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记录下来,也能反映出教师对儿童发展需求的回应、支持、引导情况,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活动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重视儿童全面成长资料的收集,如儿童的作品、活动表现、童言趣语等,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来反思自己的活动指导方式合适与否。

案例

对一位新插班儿童伪成长记录

时间:2001年11月27日

活动背景:语言教学活动“续编故事”

情况记录:在幼儿的续编环节中,成成开始只是听同伴讲故事,后来听到有趣的地方,会“嘿嘿”地笑个不停。再后来终于悄悄地举起手来表示想发言。终于轮到他讲了,他说:“我今天背(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青蛙买菜》……”故事讲完了,全班小朋友抱以热烈的掌声,成成兴奋得满脸通红。

教师评价分析:成成讲的故事内容并不符合今天教学活动的要隶,但讲述时他声音响亮,表情自然,表现得比较自信,而小朋友竟也给予充分肯定,说明在这段时间,成成和小朋友相处得比较融洽愉快,比较好地适应了班级生活。但也可以说明他并没有理解今天教学活动的内容。

教学改进措施:要加强他的普通话训练,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针对性地提问他,帮助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7q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