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试验室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secret
更新时间:2024-03-01 01: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 试验检测程序
1.1试验检测工作程序 1.1.1 试验检测工作程序 1.1.1.1 原材料的试验程序
1.1.1.2
承包人原材料试验报告 监理组试验室按规范频率取样抽检原材料 复核、出抽验报告 监理批复或报中心试验室复核(备案) 图1-1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复核试验程序 工地试验室混合料及原材料试验 监理组试验室进行(平行)复核试验 完成并提交报告 中心试验室复核、批复或(备案) 图1-2
1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1.1.1.3 试验路段的检测程序
试验路开工前,监理组试验室根据监理组的安排对试验路段的试验资料进行审查,并对送来的原材料及混合料进行试验。合格后,报监理组。在施工中,监理组试验室要与承包人共同取样检查,最后验收由中心试验室或监理组试验室进行试验,并提出试验报告,以此作为验收依据。检测程序如图:
由中心试验室或监理组试验室检查验收 由监理组试验室与承包人试验室进行现场检查 监理组试验室对原材料及混合料进行复核试验 开工前监理组试验室审核试验路段的试验资料 图1-3
1.1.2 试验程序 1.1.2.1 验证试验
验证试验是对材料或商品构件进行预先鉴定,以决定是否可以用于工程,按以下要求进行:
1.在材料或商品构件订货之前,由承包人提供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必要时监理人员还应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生产能力、营业执照、资信等级等佐证资料进行审查,工艺及产品的合格率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或由承包人提供样品进行试验,以决定同意采购与否。
2.材料或商品构件运入场地后,按规定的批量和频率进行抽样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或商品构件不准用于工程,不准入库混杂,并由承包人及时运出场外。
3.在施工进行中,对用于工程的材料或商品构件,进行复核性的随机抽样试验检查。 1.1.2.2 标准试验
标准试验是对各项工程的内在品质进行施工前的数据采集,它是控制和指导施工的科学根据,包括各种湿度——密度关系试验、集料的级配试验、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
2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结构的强度试验等。标准试验按以下要求进行:
在各项工程开工前按合同规定或在试验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合理时间内,由承包人先完成标准试验,并将试验报告及试验材料提交监理试验室审查批准。试验监理工程师派出试验监理人员参加承包人试验的全过程,并进行有效地现场监督检查,并作复核试验。
1.1.2.3 工艺试验
工艺试验是依据技术规范的规定,在动工之前对路基、路面及其它需要通过预先试验方能正式施工的分项工程预先进行的试验,然后依其试验结果全面指导施工。工艺试验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监理组应要求承包人提出工艺试验的施工方案和实施细则并予以审查批准。 2.工艺试验的机械组合、人员配额、材料、施工程序、预埋观测以及操作方法等应有两组以上方案,以便通过试验做出选定。
3.监理组应对承包人的工艺试验进行全过程的旁站监理,并应做出详细记录。 4.试验结束后应由承包人提出试验报告,并经监理组审查批准。 1.1.2.4 抽样试验
抽样试验是对各项工程实施中的实际内在品质进行复核性检查,内容应包括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的测定和试验,还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监理组应随时派出试验监理人员,对承包人的各种抽样频率、取样方法及试验过程进行检查。
2.在承包人的工地试验室(工点试验室)按技术规范规定的全频率抽样试验的基础上,试验监理工程师按一定频率独立进行抽样试验,以鉴定承包人的抽样试验结果是否有效。
3.当施工现场的旁站监理人员对施工质量或材料产生疑问并提出要求时,试验监理工程师随时进行抽样试验,必要时应要求承包人增加抽样频率。
1.1.2.5 验收试验
验收试验是对各项已完工程的实际内在品质做出评定。按以下要求进行: 1.监理组应派出试验检测监理人员,对承包人进行抽样试验的频率、抽样方法和试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2.在承包人工地试验室进行全频率抽样试验的基础上,试验监理工程师按一定的频率独立进行抽样试验,以鉴定承包人抽样试验的结果;
3.试验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试验项目的试验方案、设备
3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及方法进行审查批准;对试验的实施进行现场监督;对试验结果进行评定。 1.1.3 回填用料质量控制程序 不合格 承包人自检材料报告单 换 料 源 承包人自检 厂(场)家质保书 原 材 料 源 监理组审批 合格 监理检测 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使用 承包人按规定批量自检 并填写报告单 不合格 合格 试验监理 工程师审批 通知禁止使用并自费运出现场 不合格 继 续 使 用 合格 中心试验室按合同要求抽检 图1-4
4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1.2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2.1. 开工前,中心试验室、驻地办监理、承包商应分别对试验室面积、配备的仪器、人员与合同文件对照,认真履约。各级试验室的仪器、器具应在开始工作前配齐并通过检定,保证在工程进行期间正常运转使用。
1.2.2工地试验室应对周围的土场认真调查、取样试验,每个土场至少分点取3~5个土样,并分层取土,直至达到预计取土深度为止,取土时拍照片存档。
1.2.3 原地面取样 每公里至少取2点,土质变化大时,视具体情况增加。 1.2.4 取样过程必须在监理组试验监理人员全过程参予下进行。
1.2.5 经过确定的土场承包人试验室应进行土工标准试验,符合要求后报监理组试验审核,监理组试验室进行平行试验后批复报中心试验室存档。 1.3 料源调查
1.3.1承包人试验室开工前应对当地的砂、石、水泥材料厂家进行调查,以便选择符合规范供求的材料;
1.3.2料源厂家应在承包人试验室、监理组试验室、共同参与下进行取样试验,监理组批复后确定。报中心试验室备案,必要时邀请中心试验室参加. 1.4 配合比试验
1.4.1材料厂家确定后,承包人试验室应对本项目各结构物设计砼配合比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试验室配合比后报监理组试验室,对于低标号砼(C30以下)监理组试验室进行复核试验合格后批复,并报中心试验室备案。
1.4.2对于高标号砼(C30及C30以上)和特殊混凝土,监理组试验室进行复核试验后将承包人试验报告和监理组试验室试验报告一起报中心试验室,中心试验室进行试验后批复。
1.4.3砼配合比一般情况下以28天的抗压强度为准,当施工单位为赶工期,监理组试验室可以在7天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15倍方可临时批复,(水泥砼路面除外)等28天强度出来后,以28天的抗压强度结果为准正式下批复文件。
5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2.5 细集料 2.5.1取样方法
2.5.1.1通过皮带运输机的材料,应从皮带运输机上采集样品。取样时,可在皮带运输机骤停的状态下取其中一截的全部材料,或在皮带运输机的端部连续接一定时间的料得到,将间隔3次以上所取试样组成一组试样,作为代表性试样.
2.5.1.2在材料场同批来料的料堆上取样时,应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取得大致相等的若干份组成一组试样,务必使所取试样能代表本批来料的情况和品质。
2.5.1.3将所取试样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和均匀,大致摊平,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把试样由中间向边摊开,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
2.5.2 检测批量 细集料每200 m3为一批次,不足200 m3也作为一批次。 2.5.3 细集料检测指标 2.5.3.1筛分试验
2.5.3.2含泥量、泥块含量试验 2.5.3.3表观密度试验 2.5.3.4 其他试验 2.5.4判定规则
细集料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招标文件》专用条款之要求。 2.6 结构物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2.6.1试件要求
2.6.1.1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以标准养生28d龄期的试件为准,标准试件尺寸为边长150mm的立方体,3个试件为一组。 2.6.2取样规则
2.6.2.1 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地点或拌和地点分别随机制取试件。
2.6.2.2 浇筑一般体积的结构物(如基础、墩台等)时,每一单元结构物应
11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制取2组。
2.6.2.3 连续浇筑大体积结构时,每80-200 m3或每一工作班应制取2组。 2.6.2.4 上部结构,主要构件长16m以下应制取1组,16-30m制取2组,31-50m制取3组,50m以上者不少于5组。小型构件每批或每工作班应制取2组。
2.6.2.5 每根钻孔桩至少应制取2组,桩长20m以上者不少于3组,桩径大、浇筑时间很长时,不少于4组。如换工作班时,每工作班应制取2组。
2.6.2.6 构筑物(小桥涵、挡土墙)每座、每处或每工作班制取不少于2组。当原材料和配合比相同、并由同一拌和站拌制时,可几座或几处合并制取2组,但在代表部位应明示。
2.6.2.7 应根据施工需要,另制取几组与结构物同条件养生的试件,作为拆模、吊装、张拉预应力、承受荷载等施工阶段的强度依据。 2.6.3 结果整理
2.6.3.1试验结果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计算精确至0.1 MPa。
2.6.3.2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取中间值为测定值,
2.6.3.3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2.6.4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2.6.4.1 试件大于等于10组时,以数理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评定: Rn-K1Sn≥0.9R Rmin≥K2R
2.6.4.2 试件小于10组时,可用非数理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进行评定:
Rn≥1.15R Rmin≥0.95R
2.7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 2.7.1试件要求
2.7.1.1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以标准养生28d龄期的试件为标准。试件
12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中部1/3区段内表面不得有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 mm的孔洞。
2.7.1.2试件尺寸为15031503550mm的长方体,3个试件为一组。 2.7.2 取样规则
2.7.2.1每工作班制作2-4组,日进度大于等于1000m取4组,大于等于500m取3组,小于500m取2组。 2.7.3 结果整理
2.7.3.1试验结果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计算精确至0.1 MPa。
2.7.3.2三个试件中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舍去,以中间值作为试件的抗弯拉强度。 2.7.3.3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15%,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2.7.4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评定
2.7.4.1试件组数大于10组时,平均弯拉强度合格判断为: Fcs≥fr+kσ
2.7.4.2试件组数等于或少于10组时,试件平均强度不得小于1.10 fr,任一组强度均不得小于0.85 fr。 2.8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 2.8.1试件要求
2.8.1.1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以标准养生28d龄期的试件为标准,试件尺寸为10031003100mm的立方体,3个试件为一组。
2.8.2取样规则
2.8.2.1 双车道隧道每10延米,至少在拱脚部和边墙各取1组。
2.8.2.2 其它工程,每喷射50-100m混合料或小于50 m混合料的独立工程,不得少于1组。
2.8.2.3 材料或配合比变更时需重新制取试件。 2.8.3 结果整理
2.8.3.1同批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同批内标准试块的抗压强度代表值来评定;
3
3
13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2.8.3.2同组试块应在同块大板上切割制取,对有明显缺陷的试块应予舍弃;
2.8.3.3每组试块的抗压强度代表值为三个试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当三个试块强度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一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可用中间值代表该组的强度;当三个试块强度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不应作为强度评定的依据。 2.8.4 喷射混凝土强度评定规则 2.8.4.1同批试件组数n≥10时
(1)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不低于设计值; (2)任一组试件抗压强度不低于0.85设计值。
(3)同批试块为3-5组时,低于设计强度的试块组数不得多于1组;试块为6-16组时,不得多于2组;17组以上,不得多于总组数的15%。
2.8.4.2 同批试件组数n<10时
(1)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不低于1.05设计值 (2)任一组试件抗压强度不低于0.9设计值。 2.9 锚杆质量检测
2.9.1检测频率
2.9.1.1检查端头锚固型和摩擦型锚杆质量必须做抗拔力试验,每300根锚杆必须抽样一组;设计变更或材料变更时,应另做一组,每组锚杆不得少于3根。
2.9.1.2全长粘结型锚杆,应检查砂浆密度,注浆密实度大于75%为合格。 2.9.2锚杆质量判定规则 2.9.2.1拔力平均值≥设计值 2.9.2.2最小拉拔力≥0.9设计值
2.10 水泥砂浆抗压强度 2.10.1 试件要求
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以标准养生28d龄期的试件为准,标准试件尺寸为边长70.7370.7370.7mm的立方体,6个试件为一组。 2.10.2 取样规则
14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2.10.2.1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应分别制取试件,试件应随机制取,不得挑选。
2.10.2.2重要及主体砌筑物,每工作班制取2组。 2.10.2.3一般及次要砌筑物,每工作班可制取1组。
2.10.2.4 拱圈砂浆强度应同时制取与砌体同条件养生试件,以检查各施工阶段强度。 2.10.3 养护条件
2.10.3.1水泥混合砂浆:标准养护条件为温度20±2℃,相对湿度60%-80%。 2.10.3.2 水泥砂浆:标准养护条件为温度20±2℃,相对湿度90%以上。 2.10.3.3 养护期间,试件彼此间隔10mm以上。 2.10.4 结果整理
以6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精确至0.1MPa。 2.10.5 评定标准
2.10.5.1同强度等级试件的平均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2.10.5.2任意一组试件的强度最低值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5%。 2.11 厚度检测
2.11.1检测方法可采用高差法或挖坑法进行测定 2.11.1.1基层或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 2.11.2 评定方法
2.11.2.1厚度代表值取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
2.11.2.2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 2.12 土方路基压实度检测 2.12.1检测方法
2.12.1.1对于粗粒土和路面结构采用灌砂法、灌水法; 2.12.1.2对于细粒土用环刀法和灌砂法; 2.12.2 取样要求
2.12.2.1用灌砂法、灌水法检测压实度时,取土样的底面位置为每一压实层底部;用环刀法试验时,环刀中部处于压实层厚的1/2深度;
15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2.12.2.2施工过程中,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检测频率为双车道每200m四处,多车道按车道数量与双车道数量之比相应增加检测点数,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增加检验点; 2.12.3 压实度的评定
2.12.3.1路基压实度以分项工程或施工段的碾压层为评定单元; 2.12.3.2检验评定段的压实度取其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为压实度代表值K;
2.12.3.3当K≥K0,且单点压实度KI全部大于等于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该评定路段的压实度合格率为100%;当K≥K0,且单点压实度全部大于等于规定极值时,按测定值不低于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的测点数计算合格率。
2.12.3.4 K<K0或某一单点压实度KI小于规定极值时,该评定路段压实度为不合格。
2.12.3.5 路堤施工段较短时,分层压实度应点点符合要求,且样本数不少于6个。
2.13 石方路基压实度检测 2.13.1 沉降差检测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石方路基,以沉降的相对高差来代替压实度的检测,用以评定其压实状况。以桥涵结构物为分界点,从台背开始布设沉降差检测点,尤其注意把台背作为重点检测部位。
2.13.1.1 检测方法 (1)检测点的确定
以线路中线为对称轴,每50m测一断面,每断面两点,一点位于左幅行车道,一点位于右幅超车道。对于同一幅别,相邻断面点交错布置,即一断面检测点位于行车道,测下一断面检测点位于超车道。
(2)初始相对高差测量
在所要检测的点旁边,选取一固定物体作为临时水准点。测量所要检测点与临时水准点的相对高差,记为H1。
(3)震压
开动压路机,在所要检测的点位震压两遍。
16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4)振压后相对高差测量
第二次测量所要检测的点与临时水准点的高差,记为H2。 2.13.1.2 计算沉降差
沉降差H等于第一次测量相对高差减去第二次测量的相对高差,即:H= H1
-H2
2.13.2.3 结果判断 (1) 符合试验路段确定的施工工艺。 (2) 沉降差H≤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 2.14 弯沉检测 2.14.1检测方法 贝克曼梁法 2.14.2检测频率
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不超过1km)检测80-100个点,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测点。 2.14.3检测要求
2.14.3.1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不能采用左右两点的平均值. 2.14.4评定规则
2.14.4.1弯沉代表值为弯沉测量值的上波动界限;
2.14.4.2当路基和柔性基层、底基层的弯沉代表值不符合要求时,可将超出L±(2-3)s的弯沉特异值舍弃,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对舍弃的弯沉值大于L+(2-3)s的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进行局部处理。
用两台弯沉仪同时测定左、右轮弯沉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使用连续式自动弯沉检测设备,当检测频率在每3-5米一处时,路段长度应进行对比计算或考虑按每200米一段计算。 2.15 平整度检测 2.15.1检测方法
2.15.1.1三米直尺法适合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 2.15.2检测频率
17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2.15.2.1三米直尺法 每200米测2处,每处测10尺; 2.15.3结果整理
2.15.3.1单杆检测路面的平整度计算,以3米直尺与路面的最大间隙为测定结果,连续测定10尺时,判断每个测定值是否合格。根据要求计算合格百分率,并计算10个最大间隙的平均值;
2.15.3.2单杆检测的结果应随时记录测试位置及检测结果,连续测定10尺时,应报告平均值、不合格尺数、合格率。
2.15.3.3使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时,应计算每个评定路段内各区间平整度标准差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2.16 结构物回弹检测 2.16.1样本要求
2.16.1.1 单个检测: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2.16.1.2 批量检测:适用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按批量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抽检构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
2.16.1.3 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米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米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2.16.1.4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米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米,且不宜小于0.2米。
2.16.1.5 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2.16.1.6 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2.16.1.7 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平方米。
2.16.1.8 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18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2.16.2检测要求
2.16.2.1 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2.16.2.2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 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
2.16.2.3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1。 2.16.3 碳化深度值
2.16.3.1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 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2.16.4 结果整理
2.16.4.1测区平均回弹值,应从该试件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取余下10个回弹值的平均值。
2.16.4.2碳化深度修正和水平方向修正。 2.17 路基填料土工试验 2.17.1检测指标 2.17.1.1颗粒分析 2.17.1.2击实试验 2.17.1.3液塑限联合试验 2.17.1.4承载比试验 2.17.1.5土的天然含水量 2.17.2取样原则 2.17.2.1原地面取样
每公里至少取2点,土质变化大时,视具体情况增加。 2.17.2.2 施工中取样
路基填料以每5000 m3为一批次做一次标准试验,有另行规定的除外。 2.18 桩基检测
2.18.1桩基自检时,被检桩基的砼龄期不低于14天,且达到检测要求。
19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2.18.2 每批桩基检测完毕后,应在3天内提交初步检测报告,14天内出具正式检测报告,初步报告出具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19 地基承载力检测
2.19.1检查内容 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标高、承载力
2.19.2 每处基础以30cm的锤击数作为标准贯入击数,直至达到设计承载力为止,一般可每隔1.0-2.0m进行一次试验。 2.20 外委检测
2.20.1 对于钢绞线、锚具、橡胶支座、外加剂、钢管、板材等需要外委单位检测的材料,由施工单位、监理组、中心试验室三方共同见证取样送项目办认可的试验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试验检测报告原件送监理组试验室、中心试验室各一份备案。
20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第三章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3.1 基本规定
3.1.1 碎石
进场的碎石必须同原配合比批准的厂家和规格相符,若料源改变或地材变化较大时,要重新试配配合比,其碎石必须得到监理的批准以后方可进场,且严禁使用通料;
3.1.2 黄砂
所有进场的黄砂必须为颗粒坚硬、强度高、耐风化干净的中粗砂,在进场前剔除5mm以上的角砾,细度模数不超过标准试验(配合比)的±0.2;
3.1.3 水泥
应做好防潮处理,做到先进先用,禁止不同品牌,不同标号的掺合使用和混堆堆放;
3.1.4 外加剂
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批复文件的厂家和型号的要求进场,进场后要按规定频率,及时进行委外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外加剂掺量(应按拌和机每盘的水泥用量计算,提前分或小包装备用);
3.1.5 钢筋
必须选用业主准入厂家的厂品,杜绝使用小厂钢筋,进场后要按不规格,不同厂家分堆堆放,并插牌标识,做到下垫上盖,并做好防潮、防雨、防污染措施;
3.1.6 其它
3.1.6.1主材必须在该项目主材准入生产企业名单推荐之列,隧道用异形材料,防水卷材必须对照设计要求,图纸要求,规范要求进行采购,并及时进行委外试验。
3.1.6.2所有用于该项目的原材料,必须符合黄祁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的相关条款及项目办、总监办、中心试验室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承包人应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自检,同时报监理组,对不合要求的原材料
21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应立即清理出施工现场,监理组对承包人自检应进行监督,同时按规定频率进行独立抽检,对不合要求的原材料应要求承包人立即清理出施工现场,每月25日前,汇总承包人自检和监理抽检的结果,以试验月报形式报中心试验室检查。 3.2 原材料(或半成品)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试验检测频率规定:
3.2.1 碎石
械集中生产,每批不超过400m3,人工分散生产,每批不超过200m3。 3.2.2 黄砂 每批不超过200m。 3.2.3 水泥
同一批号、同一规格袋装每200吨为一抽样批次;散装不超过500吨为一批次。
3.2.4 外加剂 每批不超过20吨。; 3.2.5 钢筋原材
每批不超过60吨(大于Φ12mm同时做可焊性一次)。 3.2.6 石料
每种石质作为一验收批次。 3.2.7 预应力钢绞线
每批不超过60吨;且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型号,同一强度等级必须进行一次松驰性能试验。
3.2.8 粉煤灰
每批不超过200吨(其中:活性外加剂粉煤灰按外加剂规定频率)。 3.2.9 预应力钢丝 逐盘检验。; 3.2.10 焊条
逐箱检验(通过钢筋原材可焊性一并检验)。 3.2.11 锚具
22
3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每批(1000套)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同一批次取样检验一次(连结器、夹片、成品、工厂探伤检验一次);应从每批中抽取5%的锚具且不少于5套进行硬度检验。
3.2.12 橡胶支座
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规格每批取样检验一次。 3.2.13 锚杆原材 每批不超过60吨,进行拉伸试验。 3.2.14 H型钢
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规格检验一次(外委)。 注:一次进量不够一批次,按一批次抽检。
以上原材料(或半成品)质量检验频率,承包人必须以此为标准100%完成,监理组对原材料(或半成品)旁站频率为承包人检验频率的100%,监理组、中心试验室将根据合同文件中规定的频率,独立完成抽检试验。 3.3 主要材料常见的试验检测项目(见附表)
23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主要材料常见试验检测项目 材料名称 试 验 检 测 项 目 细度(比表面积) 安定性 胶砂强度 水 泥 凝结时间 氧化镁 三氧化硫 烧失量 有效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 石 灰 未消解残渣含量 细 度 0.71mm方孔筛筛余量 0.123mm方孔筛累计筛余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砂井袋需检测
24
备 注 单位面积质量 厚度 抗拉强度 土 工 织 物 顶破强度 渗透系数 直径 握持强度 刺破强度 撕裂强度 橡 胶 止 水 带 外观 物理力学能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材料名称 试 验 检 测 项 目 细集料级配 表观密度 含泥量 轻物质含量 吸水率及饱和面干密度、毛体积密度 备 注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砂 云母含量 渗透系数 泥块含量 细度模数 三氧化硫 粗集料级配 表观密度 吸水率饱和面干密度 含泥量及泥块含量 碎 石 针片状含量 吸水率 压碎值 磨耗试验 坚固性 石 料 吸水率 抗压强度 焊接 防 水 板 外观 厚度 物理力学性能
25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材料名称 减水率 泌水率 减 水 剂 含气量 试 验 检 测 项 目 备 注 凝结时间之差 抗压强度比 收缩率比 对钢筋锈蚀作用 液塑限及天然稠度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 含水量试验 密度试验 土的击实试验 土的承载比试验 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试验 膨胀量 公称直径 强度 伸长率 冷弯试验 断面收缩率及收缩部位 可焊性 塌落度增加值 塌落度保留值 泌水率比 含气量 抗压强度比 28d收缩率比 细度 土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钢筋 泵送剂 速 凝 剂 凝结时间 强度 含水量
26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材料名称 试 验 检 测 项 目 水泥砂浆配合比 备 注 水 泥 砂 浆 水泥砂浆抗压强度 水泥砂浆流动性 水泥砂浆保水稳定性 砂浆凝结时间 砼集料级配 砼配合比 砼坍落度 砼凝结时间 砼抗劈裂强度 砼抗压强度 砼抗折强度 砼含气量 砼抗渗性 公称直径 公称截面积 公称重量 伸长率 弯曲试验 松驰性能 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需要时做 混 凝 土 钢 丝 土 工 格 栅 外观 力学性能 尺寸偏差 支座外观质量 支 座 支座解剖质量 成品力学性能 胶料物理性能 外购件和厂自检记录
27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材料名称 锚 具 锚具硬度 锚固性能 公称直径 试 验 检 测 项 目 备 注 公称截面积 钢 铰 线 最大负荷 屈服负荷 延伸率 松驰性能 公称重量 粉煤灰细度 粉 煤 灰 粉煤灰烧失量 粉煤灰需水量比 粉煤灰三氧化硫 需要时做
28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第四章 基层(底基层)试验检测工作
4.1底基层与基层材料试验检测
在组织现场施工以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或混合料发生变化时,必须对拟采用的材料进行规定的基本性质试验,评定材料质量和性能发生变化后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按表4-1所列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检测。
底基层和基层材料的试验项目 表4-1 试验项目 级配 针片状 粗集料 含泥量与泥块含量 压碎值 密度 级配 材料名称 频 度 承包人:每档料2000吨/次或每天一次;监理组:每档料5000吨/次或每天一次;中心试验室:每档料10000吨/次或每周一次。 每5次常规指标做一次全粗集料 套指标检测,料源种类变化或异常时随时检测。 承包人:1000吨/次或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监理细集料 组: 2000吨/次或每天一砂当量 次;中心试验室: 5000吨/次或每周二次。 密度 液限、塑限
4.1.1含水量试验检测
(1)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其中粗细集料分别按照T0305-1994 、T0332-2005进行含水率试验。
(2)试验目的:检测集料的原始含水量,控制拌和时添加水量。
29
仪器和试验 方法 水洗筛分法 游标卡尺法 水洗法 压碎值试验仪 网篮法 水洗筛分法 网篮法 每5次常规指标做一次全细集料 套指标检测,料源种类变化或异常时随时检测。 (容积1000ml以上)容量瓶法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3)注意事项:①每天施工的前一天对第二天使用的粗细集料进行含水量的测定;②试验时要选取有代表性的集料,不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取料;③试验结果要及时送到拌和站,拌和站要根据原始含水量的变化进行调节;④试验结果的原始含水量大于施工最佳含水量时,要对集料进行晒干、风干等处理。
4.1.2 颗粒分析试验检测
(1)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其中,碎石、石屑按照T0302-2000 粗集料筛分试验,细集料按照T0327-2000 细集料筛分试验。
(2)试验目的:确定按照原定材料配比能否满足级配要求。
(3)注意事项:①每施工2000 m3要测2个样品;②试验取样要有代表性,要在生产供料部位多次(3次以上)取样按四分法试验;③试验结果出现较大差异并且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要通知材料供应商停止供应,立即进行生产整改;④严格控制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集料中0.6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4.1.3 液限、塑限试验检测
(1)试验规程:JTG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2)试验目的:控制碎石、石屑、砂中0.5mm以下部分的液限、塑性指数。 (3)注意事项:①跟颗粒分析试验同步进行;②底基层、基层必须满足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4.1.4相对毛体积密度、吸水率试验
(1)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碎石采用T0308-2000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细集料按照 T0330-2000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容量瓶法)。
(2)试验目的:评定粒料质量,计算固体体积率。
(3)注意事项:①碎石、石屑重复试验的精密度,两次结果之差对相对密度不得超过0.02,对吸水率不得超过0.2%;②砂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1g/c m3,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30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4.1.5 压碎值试验
(1)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采用T0316-2000 沥青路面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2)试验目的:衡量石料力学性质指标,评定石料的抗压碎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3)注意事项:压碎值不大于26%。 4.1.6水泥试验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水泥强度等级应不高于32.5级,具体由省指确定市场准入范围。快硬、早强和受潮变质水泥不得使用,水泥指标应符合表4-2的规定,其中初凝时间应不小于4h、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
水泥的取样与检测频率按规范执行。
水泥稳定碎石用水泥质量要求 表4-2 凝结时间 项目 单% 位 质量要求 注意:夏季高温作业时,可能会出现水泥供不应求,散装水泥在水泥厂存储时间短,但水泥温度不能高于50℃,否则将不允许使用。
31
安定性 (沸煮抗压强度 3d 28d 氧化镁 三氧细度终凝 法) 化硫 (0.075mm) 初凝 % % h h mm MPa MPa ≤≤3.5 5.0 ≤10 ≥4 ≥6且≤10 ≤5 ≥11 27.5~35.0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4.2底基层与基层配合比设计试验
4.2.1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标准水稳强度应满足表4-3的技术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要求 表4-3
项目 底基层 基层 设计强度(MPa) 2.0 3.5 水泥剂量(%) 最大 3.0 4.5 最小 2.0 3.5 4.2.2基层与底基层集料水洗筛分后的合成级配,按本项目施工作业与管理指导意见执行。
4.2.3试验规程: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
4.2.4试验方法:按不同水泥剂量,一般选取5个外掺剂量(2.5%、3.0%、3.5%、4.0%、4.5%),用重型击实法分别确定各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水泥稳定粗粒土,每组试件个数为13个,偏差系数为15%~20%,试模的直径*高=150mm*150mm。
4.2.5 预定5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1%~2%。以不同水泥剂量,分别根据重型击实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98%(底基层为97%)的最大干密度, 再根据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制备、成型试件,加水闷料两个小时以上,加水泥进行拌和,其水泥混合料应在1h内完成试件制备工作,超过1h的混合料应该废除,最后静压成型试件,将试件放入标准养护间进行养护到相应龄期,抗压前一天将试件浸泡水中(浸水抗压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生6d,浸水24h后取出,测定不同水泥剂量下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说明: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标准养护条件是:将制好的试件脱模称重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包覆,放入养护室内养生,养护温度应保持25℃±2℃。养生期的最后一天(第7天)将去掉薄膜,将试件浸泡水中,在浸泡水之前,应再次称试件的质量,水的深度应使水面超出试件顶约2.5cm,浸水的水温应与养护温度相同。将已浸水一昼夜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的旧布吸去试件表面的可见自由水,并称试件的质量。前6天养生期间试件水份损失应不超过10g,超过此规定的试件,应予作废。)
32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4.2.6水泥稳定碎石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代应不小于设计值。 4.2.7试件室内试验结果抗压强度的代表值(R代)或95%概率值(R0.95)按下式计算:
R代?R?1?ZaCv?
式中:R代-抗压强度代表值,MPa;
R-该组试件抗压强度的平均值,MPa;
Za-保证率系数,高速公路保证率95%,此时Za=1.645; 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4.2.8 对一组平行试件,其强度应满足:R代≥Rd要求的最佳配合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重要依据,用重型击实法求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经中心试验室验证批复后,作为试验段铺筑和现场检测的依据。
4.2.9在确定最终级配与最佳水泥剂量后,应做水稳的延迟时间对其强度影响的试验,以确定合适的延迟时间,分别取1h、3h、6h、9h,但在配合比设计时可不考虑延迟时间对95%概率值的影响。
4.2.10当材料发生较大变异或更换料源时,应抓紧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4.2.11 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①为减少基层裂缝,应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合成级配满足要求的同时限制细料、粉料用量(合成级配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宜不大于3%);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
②在规定的水泥剂量范围内,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取调整级配和更换料源等措施,不得单纯采用提高水泥剂量的方式。设计水泥剂量如超出规定范围,必须报业主单位审批。
③生产配合比调试时,应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拌制用水量。
4.3 底基层与基层施工质量控制项目试验检测 4.3.1级配
每施工2000 m2进行一次筛分试验,,取样在拌和前的皮带运输机上制动取样,并取出所截取断面的所有矿料,级配要符合本项目招标文件的要求。出现较大变化时,要及时分析原因。
33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4.3.2水泥剂量
每施工150m进行一次EDTA滴定法试验,按照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操作。试验时应力求每个样品搅拌的时间、速度和方式相同;配置的氯化氨溶液最好当天用完,不要放置过久。检测最好在拌和后1h内进行,这样能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 4.3.3压实度
采用灌砂法进行试验,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4.3.4抗压强度
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直接从拌和机中取拌和的混合料作试料,并按要求制备试件。
质量控制的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 表4-4
项 目 级 配 水泥 剂量 频 度 每2000 m21次 每150m1次,至少2个样品,用滴定法,并与实际水泥用量校核 2质量标准 符合招标文件要求 不小于设计值-1.0% 标准配合比最佳含水量-0.5%到0.5% 无灰条、灰团,色泽均匀,无离析现象 底基层97%,基层98% 检测方法 筛分法 EDTA法 含水量 每2000 m1次 拌和 均匀性 压实度 抗压 强度 随时观察 每一作业段或2000 m2检查6次以上 烘干法 目视法 灌砂法 每一作业段或每2000 m2底基层2.0 MPa,基层试验室成型试件,7d无做13个(一组)试件 3.5 MPa 侧限饱水抗压强度 4.3.5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厚度、横坡等项目的检测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需要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及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
34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4.4底基层与基层中间交验试验检测
4.4.1底基层、基层每结构层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完工工程进行中间交验,判定完成的路面结构层是否满足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的要求。检查内容包括工程竣工后的外形和质量。
4.4.2判定路面结构层质量是否合格(即满足要求)时,以1—3Km长的路段为评定单位。采用大流水作业法施工时,也可以每天完成的段落为评定单位。 4.4.3检查施工原始记录,对上述检查内容进行初步评定。
4.4.4进行抽样检查。抽样必须是随机的,不能带有任何倾向性。压实度、厚度、水泥剂量检测样品、制强度试件样品等的现场随机取样位置的确定应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附录B的方法进行。 4.4.5竣工工程外形的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值应符合表4-5,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值应符合表4-6。
竣工工程外形的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值 表4-5
工程类别 项 目 高程(mm) 厚度 底基层 均值 (mm) 单个值 宽度(mm) 横坡度(%) 平整度(mm) 高程(mm) 厚度 均值 (mm) 单个值 宽度(mm) 基 层 横坡度(%) 平整度(mm) 频 度 每200m 4个点 每200m每车道1点 每200m4个断面 每200m4个断面 每200 m2处,每处连续10尺 每200m 4点 每200m每车道1点 每200m4个断面 每200m4个断面 每200 m2处,每处连续10尺 连续式平整度仪的标准差(mm) 每1000m三个,每一作业段不少于2个 质量标准 +5,-15 -10 -25 +0以上 ±0.3 12 +5,-10 -8 -15 +0以上 ±0.3 8 3.0 完整芯样 取芯完整性 注:基层(包括上基层、下基层)达七天龄期后,应采用钻孔取芯机取芯检查其完整性,完整芯样标准为无横向或纵向断裂,松散体积不超过四分之一。
35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质量合格标准值 表4-6
工程类别 检查项目 压实度 水泥稳定碎石 颗粒组成 水泥剂量 4.4.6注意事项
(1)以上各项指标的检查、试验跟施工过程中的检查、试验方法一样。 (2)以每天完成段落为评定单位时,检查数量可取低值,以1-3Km为评定单位时,检查数量应取高值。
(3)厚度检查后,应分别计算其算术平均值和标准方差,用t分布检验厚度的下置信限应不小于设计厚度减去均值允许误差。(置信度取99%)。
36
标准值 基层98% 底基层97% 极限低值 94% 93% 设计值-1.0% 规定级配范围 设计值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第五章 透封层与粘层试验检测工作
5.1透封层沥青及集料洒布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
透封层沥青及集料洒布质量控制方法 表5-1
项目 检查频率 沥青量 集料量 每半天1次 每半天1次 质量要求或允许误差 在规定范围内 在规定范围内 算得 取芯法(JTG E60-2008)渗透深度 1处/1000m2 渗水试验 1处/2000m2 7d后用BZZ-100标准汽车刹车试验 (仅试验段做刹车试验) 外观均匀一致,用硬物刮开下封层观察,与基层外观 随时全面 检查 象,无多余乳化沥青。
5.2粘层沥青洒布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
粘层沥青洒布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 表5-2
编号 检查项目 1 2 3
37
试验方法 称定面积收取的沥青量 用集料总量与撒布面积3~5mm,渗水量确定渗透深度,用渗水<5ml/min 仪,每处2点 沥青层不破裂 以50km/h车速急刹 表面牢固粘结,不起皮,无油包和基层外露等现检验频率 每半天一次 每车 随时检验 质量要求 设计用量范围内 不低于160℃ 均匀 检验方法 称量面积和实际洒布量 实测记录 洒布量 洒布温度 外观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第六章 沥青面层试验检测工作
6.1原材料抽样检测 6.1.1集料质量检验
(1)粗集料 中、下沥青面层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上面层采用玄武岩。技术要求如表6-1。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要求 表6-1 项 目 表面层 其他层 磨光值,不小于 表面层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吸水率,不大于 表面层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其他层 坚固性,不大于 表面层 混合料 其他层 针片状颗粒表面层 4.75mm~含量,不大13.2mm 其他层 于 表面层 13.2mm以上 其他层 表面层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单位 % % - % - % 级 级 % % % % % % % % 质量要求 20 24 42 28 2.6 2.0 5 4 12 12 15 15 18 10 12 0.8 抽样频率 常规指标:级配、<0.075mm颗粒含量、针片状的检测频率为:承包人:每档料1000吨/次或每天一次;监理组:每档料2000吨/次或每天一次;中心试验室:每档料5000吨/次或每周二次。 全套指标:每5次常规检测做一次全套检测,料源种类变化或异常时随时检测。 粒径大于4.75mm 其他层 % 1.0 (2)细集料 采用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0.075mm~2.36mm机制砂,采用石灰岩加工而成,加工机制砂的原材料不得小于2cm~4cm,严禁使用石屑和采石场的下脚料,导致降低砂当量导致的路面水稳定性问题。上、中、下面层细集料质量要求见表6-2、表6-3、表6-4。
38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质量技术要求 表6-2
指 标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坚固性(>0.3mm部分),不大于(%)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 不大于(%) 砂当量 不小于(%) 亚甲蓝值 不大于 (g/kg) 棱角性(流动时间) 不小于(s) 技术要求 2.6 12 2 80 25 30 抽样频率 常规指标:级配、<0.075mm颗粒含量、针片状的检测频率为:承包人: 500吨/次或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监理组:每档料2000吨/次或每天一次;中心试验室:每档料5000吨/次或每周二次。 全套指标:每5次常规检测做一次全套检测,料源种类变化或异常时随时检测。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规格技术要求 表6-3
规格名称 机制砂 公称最大粒径 (mm) 0~3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80~100 60~80 30~50 15~30 10~20 5~10 100 矿粉抽样检测项目和要求 表6-4
材料名称 检测内容 视密度(t/m3) 含水量(%) 亲水系数 塑性指数 矿粉 加热安定性 <0.6mm <0.15mm <0.075mm 外 观 6.1.2沥青质量检验
沥青的质量检验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极其重要,对于判定合格进场的沥青,还应按照表6-5的要求进行质量管理检测。
沥青抽样检测项目和要求 表6-5
指标要求 ≥2.5 ≤1 <1 <4 实测记录 100% 90~100% 75~100% 无团粒结块 承包人:每车一次;监理组:每5车一次;中心试验室:每10车一次。 抽样频率 试验方法 T0352 烘干法 T0353 T0354 T0355 T0351
39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6.1.2.1 普通重交沥青:
检测内容 针入度(25°C,100g,5s(0.1mm) 延度(5cm/min,15°C),(cm) 软化点(环球法)(°C) 密度(15°C)(g/cm3) 溶解度(三氯乙烯)(%) 闪点 (COC)(°C) 含蜡量(蒸馏法)(%) 运动粘度(135℃)(mm/s) 动力粘度(60°C)(Pa.s) 质量损失(%) RTFOT后 针入度比(%) 延度(15°C)(cm) 6.1.2.2 SBS改性沥青: 检测内容 针入度(25°C,100g,5s)(0.1mm) 针入度指数PI 不小于 延度(5cm/min,5°C),(cm) 软化点(环球法)(°C) 密度(15°C)(g/cm3) 溶解度(三氯乙烯)(%) 闪点 (COC)(°C) 含蜡量(蒸馏法)(%) 离析,48h软化点差 (℃) 运动粘度(135℃)(mm/s) 动力粘度(60°C)(Pa.s) 质量变化(%) RTFOT后残留物 针入度比(25°C, %) 延度(5°C,5cm/min)(cm)
22指标要求 60~80 不小于100 >46 实测记录 不小于99.0 不小于230 不大于2.2 实测记录 160~180 不大于0.8 不小于61 不小于15 抽样频率 试验方法 T0604 T0605 三大指标检测频率为:承包人:200吨/次或每批一次;监理组:500吨/次或每批一次;中心试验室:2000吨/次或每周一次。 全套指标:每5次三大指标检测做一次全套检测,沥青种类变化或异常时随时检测。 T0606 T0603 T0607 T0611 T0615 T0620 T0620 T0610 T0604 T0605 指标要求 30—60 0 不小于20 抽样频率 试验方法 T0604 T0604 T0605 T0606 T0603 T0607 T0611 T0615 T0661 T0620 T0620 T0610 T0604 T0605 三大指标检测频率为:承包人:100吨/次或每实测记录 批一次;监理组:500中心不小于99.0 吨/次或每批一次;试验室:2000吨/次或不小于230 每周一次。 不大于2.2 全套指标:每5次三大>70 不大于2.5 不大于3 160~180 不大于1.0 不小于60 不小于20 40
指标检测做一次全套检测,沥青种类变化或异常时随时检测。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6.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6.2.1热拌沥青混凝土上、中、下面层配合比设计由马歇尔试验设计、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与冻融劈裂水稳性检验、车辙试验抗车辙能力检验和小梁弯曲试验极限弯拉应变检验四部分组成。前三项由施工、监理单位和中心试验室自身完成。对低温弯曲试验,各施工单位应在目标配合比设计和标准施工级配确定后立即分别进行委托试验,并在15天内上报试验结果,委托试验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经验、能力和资质。
6.2.2热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使用检验合格并与施工现场保持一致的原材料)
①确定混合料的设计级配范围: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按经过优化得到的工程设计级配范选
用,下、中和上面层工程设计级配分别参见本项目施工作业与管理指导意见规定的级配范围。
②矿料配合比设计:从施工现场分别取各类矿料进行筛分,求得各档规格料的级配。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用计算机或图解计算各矿料的用量,求得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3条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确定各矿料的组成比例。设计合成级配应接近一条顺滑的曲线,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
③马歇尔试验:利用初选的3条级配,以预估的沥青用量为中值,按一定的间隔取5个或5个以上的不同沥青用量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按马歇尔设计方法计算体积指标,其中道路石油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采用真空法测得,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本项目规定,在进行目标、生产配合比、试铺、试验段的同时,应进行真空法或米粒法(Rice法)测定(关键是趁热将松散混合料掰至6.4mm以下,使混合料真正处于零空隙状态),综合评价松散改性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可靠性。本项目要求在进行目标配比、生产配比、试铺、试验段铺筑各过程中应进行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实测法确定γt,并通过计算法确定γt,经过论证后取较大者作为采用值。之后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
④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根据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空隙率、VMA、VFA、稳定
41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度、流值与沥青用量的关系,分别绘图求得OAC1和OAC2,最后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
⑤计算有效沥青用量和检验最佳沥青用量时的粉胶比和有效沥青膜厚度。 ⑥配合比的设计检验:按确定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成型试件,测定马歇尔试验指标,按照现行规程要求成型试件检测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和试件渗水系数。
⑦配合比设计报告:根据设计成果单独整理形成报告,报告应有2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材料品种选择的文字说明与原材料试验结果总结;混合料选定的级配、最佳沥青用量以及马歇尔试验成果、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配合比设计成果。第二部分为原材料、混合料的相关试验资料附件。 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①冷料流量试验:分别对各档规格冷料输送带不同转速、下料口不同开口程度的流量进行测定,将目标配合比选定的冷料级配比例,转换为冷料输送带进料速度、下料口开口程度的参数,供拌和楼操作使用。
②确定各种热料仓矿料和矿粉的用量。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矿料取样进行筛分,根据筛分结果,通过计算,确定各热料仓的供料比例,使矿质混合料的级配接近目标配合比确定的级配,供拌和楼控制室使用。
③确定最佳油石比。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相差不宜相差±0.2%。
④按生产配合比确定的设计结果进行试铺,增加试验段前的试拌试铺验证工作,试铺长度不少于100m,试铺段位置不得在承包人合同路段内进行,通过试铺确定拌和楼的称量系统、各热仓的分布合理性、等料溢料现象、沥青混合料抽提试验,马氏指标验证等,经室内试验和现场检测论证,确定试验段级配,并通过2天规模施工各热仓筛分,最终确定标准施工级配。
⑤配合比设计报告:配合比设计报告由必要的文字说明、目标配合比设计成果、生产配合比设计成果、试铺检验结果和试验资料附件组成。本阶段结束后,按规定将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上报中心试验室批复和备案。 3.关于沥青混凝土马歇尔室内试验中几点统一做法
(1)每组试件个数一律用6个。试件的配料、拌和均应单个进行,以确保试验
42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结果的一致性。
(2)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试验室制作温度:由沥青等粘温度曲线确定,在缺乏沥青粘度条件时,本项目规定沥青加热温度160℃~170℃,宜采用设定的恒温烘箱,但时间不宜过长,也允许采用调温电炉加热沥青,但必须垫石棉网,以防止沥青老化;集料加热温度175℃~180℃,不得随意把搪瓷盘中已加热的集料长时间放在烘箱外,以防止集料散热过多;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控制在165℃左右,小型拌和锅设定显示温度宜在175℃;试件击实成型温度为152±2.5℃。试模应按规定预热。 (3)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的试验室制作温度:本项目规定改性沥青加热温度165--175℃;集料加热温度185--195℃;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控制在165--175℃;试件击实成型温度为163±2.5℃。试模应按规定预热。 (4)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试验方法:普通与改性沥青混合料统一用表干法的毛体积密度。
(5)沥青混合料试件体积指标,按JTG F40 B25210规定计算,特别注意沥青饱和度VFA计算不得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中T0705-2000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4.7沥青饱和度公式计算。 6.2.3热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①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计算引用沥青密度时,必须采用25℃水温条件下的相对密度(无纲量),而非沥青技术指标中的15℃水温条件下的密度(g/cm3)。
②真空法测定松散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应注意使真空度达到97.3kpa维持15min±2min和趁热分散试样,并用手掰开6.4mm以下,以杜绝细沥青混合料中由于空隙未排出而导致实测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值(零空隙率)不准确,同时影响到集料有效相对密度的准确性,本项目要求两次平行试验误差不得超过0.011;
③本项目招标文件明确规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做抗裂性能(低温弯曲)和水稳定性中的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一定要注意真空饱水)以及渗水性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测定;
④合成集料有效相对密度计算值应介于合成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和合成集
43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之间,同时应对比论证三种计算集料有效相对密度方法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计算的合成集料有效相对密度和通过JTG F40-2004附录B.5.6-2、B.5.6-3、B.5.6-4计算的合成集料有效相对密度以及通过合成集料有效相对密度的经验公式Gse = Gsb + 0.83( Gsa - Gsb ) 计算(Gsb—合成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Gsa—合成集料表观相对密度);
⑤现行规范附录B中B.6.8-2沥青吸入集料内部的吸收量(Pba)公式有错误,应将公式中的γb换成γsb ,即将沥青的相对密度换成合成集料有效相对密度,同时应将B.6.8-3中有效沥青体积百分率Vb换成Vbe;
⑥冻融劈裂试验用试件一组不得低于5个,同时应通过马歇尔试验不同击实次数确定空隙率7~8%条件下的33的两组试件,一般为双面20~30次,以模拟施工现场变异性导致的沥青路面水损害性能;
⑦拌和厂对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检测必须采用与配合比设计时完全相同的条件和试验方法。同时应注意取样后混合料放置时间影响沥青吸入集料的程度,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也有所不同,某混合料放置1h和3h后,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分别为2.419和2.438,空隙率分别为3.1%和3.9%,所以应将热松散混合料冷却至不烫手时立即直接用手掰开,冷却时间不宜过长,尽量避免二次加热。因此统一方法非常重要。
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尽量避免二次加热,直接采用新鲜沥青混合料,尤其是车辙试验用沥青混合料,决不允许二次加热,即必须在取样或由小型拌和机拌和后立即成型试件。混合料一旦冷却再加热成型的试件动稳定度将会大大提高,从而失去意义。同时,应对试验后的车辙板进行取芯测试空隙率,校正与马歇尔试件空隙的一致性。
⑨各路面施工单位在配合比设计和日常试验中所用的软件,一定要按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公式进行验算,避免由于软件引用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公式的错误。
⑩普通和改性沥青混合料应检验最佳沥青用量时的粉胶比和有效沥青膜厚度。对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FB)宜控制在0.8~1.6范围内。 6.3沥青路面现场检测
为控制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应按以下频率进行检测。
44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6.3.1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量测,出厂温度每车应不少于1次,摊铺温度、碾压温度应随时检测。
6.3.2路面平整度(最大间隙)应采用3m直尺或平整度仪随时对接缝处进行检测。
6.3.3路面压实度、厚度、平整度(标准差)、渗水系数应每层进行检测。厚度评定按总厚度和上面层厚度评定。
6.3.4路面面层抗滑构造深度、纵断面高程应及时检测。
6.3.5沥青拌和站必须按下列步骤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按表6-6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频度和质量要求规定的项目和频度检查沥青混合料产品的质量,如实计算产品的合格率。单点检验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关试验规程的试样平行试验的要求。 热拌改性与非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频度和质量要求 表6-6 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高速公路 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料、油团等各种现象 试验方法 混合料外观 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 随时 目测 逐盘检测评定 符合本项目招标文件规传感器自动检测、定 显示并打印 拌和温混合料出度 厂温度 0.075mm ≤2.36mm 矿≥4.75mm 料0.075mm 级≤2.36mm 配(筛≥4.75mm 孔) 0.075mm ≤2.36mm ≥4.75mm
传感器自动检测、符合本项目招标文件规显示并打印、出厂逐车检测评定 定 时逐车按T0981人工检测 逐盘测量记录,每天符合本项目招标文件规传感器自动检测、取均值评定 定 显示并打印 ±2%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逐盘在线检测 ±3% 算 ±4% ±1%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2% 总量检验 1次取平均值评定 ±2% ±2% 每台拌和机每天1~T0725抽提筛分与2次,以2个试样的±3% 标准级配的比较的平均值评定 差 ±4% 45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沥青用量(油石逐盘在线监测 比)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1次取平均值评定 每台拌和机每天1~2次,以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马歇尔试验:空每台拌和机每天1~2隙率、稳定度、次,以6个试件的平流值 均值评定 浸水马歇尔试必要时(试件数同马验 歇尔试验) 必要时(试件数为2冻融劈裂试验 组) 必要时(以3个试件车辙试验 的平均值评定) +0.2%~-0.1% ±0.1% +0.2%~-0.1%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总量检验 抽提T0722、T0721 符合规范规定 符合规范规定 符合规范规定 符合规范规定 T0702、T0709 T0702、T0709 T0729 T0719 6.3.6未列入表中的材料的检查项目和频度按材料质量要求确定,其中细集料的砂当量和含水量随时检查;矿粉的<0.075mm含量和含水量每周一次检查;沥青材料到场后,经承包人、监理组进行检测,不合格沥青立即作退回处理。 6.3.7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必须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允许差应符合表6-7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的规定。
46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 表6-7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项目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验评价方法 外观 随时 高速公路 目测 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推挤、、随时 目测 油包等缺陷,且无明显接缝 离析 紧密平整、顺直、无跳逐条缝检测评定 T0931 车 符合本项目招标文件规摊铺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 T0931 定 施工温度 符合本项目招标文件规插入式温度计实碾压温度 随时 定 测 施工时插入法量随时,厚度50mm以设计值的5% 每一层次 测松铺厚度及压下,厚度50mm以上 设计值的8% 实厚度 1个台班区段的平均值 -3mm 每一层次 总量检验 厚度50mm以下 -5mm 厚度 厚度50mm以上 每2000m2一点单点总厚度 设计值的-5% 评定 T0912 每2000m2一点单点上面层 设计值的-10% 评定 每2000m2检查1组逐试验室标准密度的98%个试 以上 压实度 T0924、T0922 件评定并计算平均最大理论密度的94%~值 97%) 随时,接缝处单杆评2mm T0931 平整度 上面层 定 (最大间中、下面随时,接缝处单杆评隙) 2.5mm,3mm T0931 层 定 上面层 连续测定 1.0mm 平整度 中面层 连续测定 1.2mm T0932 (标准差) 下面层 连续测定 1.5mm 基层 连续测定 2.4mm 有侧石 检测每个断面 ±20mm 宽度 T0911 无侧石 检测每个断面 不小于设计宽度 纵断面高程 检测每个断面 ±10mm T0911 横坡度 检测每个断面 ±0.3% T0911 沥青面层层面上的每1km不少于5点,180ml/min T0971 渗水系数不大于 每点3处平均值
47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6.3.8面层混合料的离析包括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离析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离析可以暂时作如下控制:
①施工过程中采用红外温度探测器直接测定温度离析的程度,当温差在10~16℃范围内属于轻度离析;温度差在17~21℃范围内属于中度离析;温度差超过21℃的区域属于重度离析。本项目规定检测的温度差不应超过20℃;
②核子密度仪检测的密度差(m平均-m)不应超过0.075g/cm3(大体上相当于空隙率相差3%);
③以没有发生离析的区域的构造深度为1,求取其他区域的的构造深度与它的比值,构造深度比在0.75~1.15范围内基本上没有离析;比值在1.16~1.56范围内属于轻度离析;比值在1.57~2.09范围内的属于中等程度离析;比值大于2.09的属于严重离析。本项目规定比值不应超过1.5。
④测定试验段的渗水系数,经过论证后确定离析技术指标
48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第七章 试验检测的交(竣)工文件编制
7.1 一般规定
7.1.1 工程完工时,监理单位应提交监理文件,承包人应提交施工文件及工程各部分的竣工图。工程进行中,承包人应随时提交已完工工程的竣工图。
7.1.2 在工程项目完工后、交工验收前,应做好各类试验检测资料的整理和编制工作。交(竣)工文件(包括竣工图纸和交(竣)工资料)的编制是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工程监理的一项重点工作。 7.2 交(竣)工文件的内容
7.2.1 交(竣)工文件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1)工程交(竣)工文件是真实地记录各种地下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详细情况的技术文件,因此它是工程进行交工验收、维护、改建、扩建的依据。
(2)竣工文件是业主移交管理单位的重要资料,是管理单位必须长期保存的技术档案。
(3)竣工文件也是国家的重要技术档案。 7.3 交(竣)工文件编制的要求 7.3.1 档案案卷构成及质量要求 7.3.1.1 组卷及书写要求:
1、公路工程竣工文件夹材料归档前,均需按要求由文件夹材料形成单位
分别进行整理组卷。组卷应遵循公路工程文件夹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和成套性原则,分类科学,便于查找利用;
2、案卷内文件材料所反映的工程项目情况和有关管理活动内容,必须做
到完整、准确、系统;
3、卷内文件材料书写要工整、字迹、线条要清楚;
4、案卷内文件材料的制作和书写材料,必须利于长期保存。书写材料必
须用碳素墨水,禁止使用蓝墨水、圆珠笔和铅笔。凡由易褪色书写材料制成的文件(如复写、传真件)应复印保存;
5、资料文件用纸统一采用A4型纸(210mm3297mm),图纸规格除外; 6、案卷内不应有重份文件,件内不应有重页文件,但卷与卷之间相互有
关联的文件,在归档过程中允许有一定数量的重复。
49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7.3.1.2 案卷内文件的排列
1、管理性文件按问题、重要程度排列;
2、项目技术文件材料按照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叉、沿线设施及
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
3、设备文件按依据性、设备开箱验收、随机图样、设备安装调试和运行
维修等材料厂排列;
4、卷内文件一般文字材料在前,图样在后。 7.3.1.3 案卷的编目 1、页号:案卷内文件材料均以有书写内的页面编写页号;页号的位置:
单面书写的文件材料,在右下角编写页号,双面收发室的文件材料,正面在右下角,背面在左下角编写页号;卷内目录、备考表不编页号;案卷的页号,要求以件为单位编写小流水号;页号暂用铅笔编写;
2、案卷题名:案卷题名应简明、准确提示卷内文件材料的内容。每一案
卷题名应包括建设项目名称、起讫里程、单位工程(含分部、分项)名称及文件名称。
7.3.1.4 案卷装订的要求
1、案卷采用不装订形式,文件材料以件为单位放在卷内,案卷内各部分
内容的排列顺序:卷内目录—文件材料—备考表;
2、装订时靠装订边和下边取齐,表头要求在上或在左,左侧装订; 3、原件有破碎或小页纸的,要求粘贴在A4纸上; 4、装订线压住文件内容的必须粘贴补宽;
5、纸张规格大于A4型号的,要求按210mm3297mm折叠成手风琴式。 7.3.1.5 档案资料的排序、移交
1、排序;施工阶段形成的案卷,依路线前进方向,按照路基、路面、桥
梁、隧道、交叉、沿线设施及工艺流程的顺序分别进行排序;
2、移交:各单位初步立卷的归档资料,经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再向项目
办进行移交。
50
正在阅读:
读后感:《干校六记》卑微是最好的隐身04-21
基于GPRS无线数传的远程数据传输监测系统解决方案06-16
电大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指导答案(按字母排序最终版) -10-30
交通信号灯电子技术设计报告04-23
佛学华严经对科学宇宙终极诠释(文字版续)07-12
中考新突破江西专用2017中考英语话题十二饮食试题04-25
青岛大学信息光学期中试题02-28
品牌营销的十八个法则之类别策略04-2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试验检测
- 指导书
- 试验室
- 公路工程
- 作业
- secret
- 力学基本物理量与测量
- 考古名词
- 2014中考复习故障电路
- 牛津小学英语3A第三单元测试题
-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学案2
- 遵义县尚稽镇
- 2017年10月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 图文
- VisualC++面向对象编程教程第2版(王育坚)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答
- 脱粒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物业服务理念定位目标服务
- 福师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
- 2015年12月15日思修考点
- 美术教研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 工作经历求职信格式(精选多篇)
-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关项目证明材料格式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平时自测题问题&个人答案 - 华南师大的同学你
- 概率论第一章习题参考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
- 经典的销售案例
- 女生突然不理你的原因 女朋友不理我怎么办
- 因数和倍数单元练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