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报告
更新时间:2023-08-28 16: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地 质
第一节 地 层
一、区域地层
本区黔北煤田西部,其区域地层划分可依据黔北煤田区域地层简表。区域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区域地层缺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其余各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以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分布最广。见表3-1-1。
表3-1-1 区 域 地 层 简 表
二、矿区地层
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Q)。矿区出露地层特征见下表2-1-2。
表2-1-2 矿 区 地 层 简 表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一)二叠系中统(P2) 茅口组(P2m)
出露于矿区西北部及矿界外北侧。主要为浅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厚层状泥晶—亮晶灰岩,具缝合线构造,产珊瑚类、蜓等动物化石。本组出露不全,出露厚度大于100m。与上覆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
(二)二叠系上统(P3) 1.龙潭组(P3l)
出露于矿区北部,该区含煤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沉积。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
煤层及少量灰岩组成。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产腕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产大羽羊齿、鳞木等植物化石及植物化石碎片、煤核等。组内连续沉积,含煤一般17层左右,可采煤层5层, 4、15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9、14、16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4煤层位于该组中上部,厚1.42~2.96m,平均厚1.83m,距上覆长兴组31.55~43.85m。15煤层位于龙潭组底部,厚0.62~2.41m,平均厚1.25m。 16煤层厚0.48~1.00 m,平均厚0.73m,距15煤层2.26~6.77m。组厚89.70~142.60m,平均厚115.69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长兴组(P3c)
出露于矿区北部,呈东西展布。主要由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燧石灰岩组成,含燧石结核。顶部夹1~2层黄绿色蒙脱石泥岩,底部为0.47~6.40m不等的溶洞,充填物由燧石结核及砂泥组成。产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见中华准全形贝Enteletina Sinensis(Huong)等。本组地层在地表上常呈一陡崖、陡坡。厚度21.80~28.67m,平均23.10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三)三叠系下统(T1) 夜郎组(T1y)
广泛分布于本区南部。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色、紫灰色、灰紫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灰岩等,具缓波状层理、交错层理,产瓣鳃类、腕足类动物化石。组内连续沉积,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度不全。根据岩性分为三段:
沙堡湾段(T1y1 ):主要为浅灰色夹深灰色粉砂质泥岩,产舌形贝等
动物化石。底部具水平层理及产植物化石碎片。厚度13.59~13.73m,平均为13.66m。
玉龙山段(T1y2 ):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绿色泥质灰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本次钻孔未揭穿,其厚度不详。
九级滩段(T1y3):岩性主要为紫色、灰紫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区内出露厚度不详。
(四)第四系(Q)
分布广泛,主要由松散的崩塌物、坡积物、沟谷冲积物、粘土等组成,厚度0.95~13.90m,一般6.88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三、地层研究程度
1.组的划分
大方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地层组的划分主要根据古生物群的面貌。采取槽探古生物标本经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组的划分与贵州省区域地层表相符。
2.段的划分
各段的划分主要依据岩性特征进行划分,段的分界线附近都有可靠的岩性标志层。地表及钻孔揭露的夜郎组地层分界线明显,准确性较好;含煤地层中有可靠的岩性、物性标志层,位置准确。
3.层的划分
根据岩石宏观特征的区别来划分各岩层。含煤地层中不同岩性的岩层,凡厚度大于0.50m者都单独分层,煤层及有意义的标志层则无论厚度大小都单独分层,分层鉴定以《含煤岩系标准岩芯鉴定手册》为标准。
总的说来,矿区地层的组、段对比可靠,层的划分较细,研究程度能够满足详查阶段的要求。
第二节 构 造
一、区域构造
本矿区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一级单元)黔北台隆(二级单元)遵义断拱(三级单元)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四级单元)的南缘,处于马场东西向构造带与毕节南北向构造带交汇部位,主要构造线表现为近东西向。见图2-2-1。
图2-2-1 区域构造纲要示意图
矿区现今构造形迹主要定型于燕山运动。褶皱以北北东向为主,北部有北东和近南北向褶皱。断裂则以北东向为主,与褶皱走向大致平行,仅南部有东西向断层发育。井田位于杨子板块川滇黔盆地黔北断拱飘儿井向斜北部。倾角16~50°。
二、矿区构造
煤矿区位于瓢儿井向斜北端西北翼,为一缓倾斜单斜构造,地层走向EW,倾向S,倾角14°~19°。沿走向方向,地层倾角变化不大。从浅部到深部,地层倾角由缓变陡。区内见次一级小褶曲,北西、北东部断裂稍发育。
区内断层稍发育,在井田北西部的F1及北东部的F2、F3、F4断层。因断层均分布于井田深部或外围,所以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402、501钻孔中对F4有揭露。
1.F1断层:
由纸浆池向西南进入本区西北部拐点A附近,向西南部延伸,长约1000m。走向北东-西南,倾向北西,倾角65°左右,断层性质为逆断层,地层断距为30~180m。断层西南部地表长兴组灰岩与茅口组灰岩直接接触。
2.F2断层:
由坡头上向区外由南向北部延伸。断层走向南东-北西,倾向南西,倾角63°,断层性质为正断层,切割龙潭组及茅口组地层,地层断距约30m。
3.F3断层:
发育于矿区内,由两岔水至坡头上北交于F2断层,走南西-北东,倾向近北西,倾角73°左右,断层性质为正断层,地层断距约20~30m左右。
4.F4断层:
由矿区内中部ZK02钻孔附近,经501钻孔向区外北东延伸,走南西-北东,倾向近北西,倾角60°左右,断层性质为正断层,地层断距约30~50m,切割夜郎组玉龙山-沙堡湾段、长兴组、龙潭组、茅口组地层。钻探施工402、501钻孔揭露,402钻孔中断失4号煤层,断距约50m,501钻孔中断失长兴组灰岩,断距约30m。
5.F402断层:
为402钻孔揭露的局部小构造, 4煤层受其影响,被断薄。 综上所述,本区为一单斜构造,局部断层较发育,以正断层为主,地层产状沿走向和倾向均有一定变化,无岩浆岩影响,构造复杂程度属第二类—中等构造。
第三节 煤 层
一、含煤性
矿区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厚度89.70~144.60m,平均119.54m。龙潭组厚度从图2-3-1中看出,其变化方向是:由南向北变薄,1、2勘查线浅部最薄达89m,中部3勘查线较为厚,在130m左右。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层及少量泥灰岩组成。产腕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含大羽羊齿、
鳞木等植物化石及植物化石碎片等。本次报告中未对该组进行分段。组内连续陆相沉积,含煤一般17层左右,可采煤层5层,为4、9、14、15、16煤层,其中4、15为主要可采煤层。
图2-3-1 龙潭组厚度等值线
二、可采煤层
(一)全区可采煤层
全区可采煤层2层,即4、15煤层,现简述如下: 1.4煤层
位于P3l上部,上距标一(长兴组灰岩)底界38m左右,下距9煤层18m左右,煤层厚度0.87~2.96m,平均1.60m,采用厚度0.87~2.96m,平均1.60m,不含夹矸,为单一煤层,结构简单,厚度变化不大,较稳
定。
顶板:直接顶板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强度一般。厚度一般为3.00m。
底板:直接底板为厚2.00m左右的泥岩。 2.15煤层
位于P3l下部,上距14煤层11m左右,下距16煤层4.00m左右,煤层厚度0.64~2.41m,平均1.54m,采用厚度0.64~1.53m,平均1.13m,含夹矸0~2层,厚度变化较大,较稳定。
顶板:直接顶板为粉砂质泥岩或泥岩,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厚度一般为5.00m。
底板:直接底板为厚2.00~5.00m左右的泥岩。 (二)其它可采煤层
矿区内有9号大部可采煤层及14、16号零星可采煤层,现简述如下:
1.9号煤层
位于P3l中部,上距4煤层平均18m,煤层厚度0.39~1.64m,平均0.88m,采用厚度0.39~1.20m,平均0.70m,一般不含夹矸,仅401、402孔见1层夹矸,结构简单,全区大部可采,矿区中部沿3勘探线不可采,厚度变化较大,较稳定。
顶板:直接顶板为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强度低,厚度一般为1.00m,间接顶板为泥岩,强度低,稳定。一般厚度为3.50m。
底板:直接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厚度
一般为2.00m。
2.14号煤层
位于P3l中下部,上距9煤层平均34m,下距15煤层11m。煤层厚度0.28~2.04m,平均1.01m,采用厚度0.28~1.24m,平均0.79m,含夹矸0~3,结构较复杂,全区局部可采,厚度变化大,不稳定。
顶板:直接顶板为粉砂岩,强度较大,厚度一般为5.00m,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稳定。一般厚度为2.00m。
底板:直接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厚度一般为3.00m。
3.16号煤层
位于P3l底部,上距15煤层平均4m,下距茅口组灰岩4.7m。煤层厚度0.48~1.00m,平均0.73m,采用厚度0.48~1.00m,平均0.70m,含夹矸0~1,结构简单,全区局部可采,厚度变化大,不稳定。
顶板:直接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强度较低,厚度一般为2~5.00m,间接顶板为15煤层顶板。一般厚度为5.00m。
底板:直接底板为铝土质泥岩,局部为0.50m的泥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厚度一般为1.40~10.00m。间接底板为茅口组灰岩。
三、煤层对比
(一)对比方法和依据
煤层对比的主要依据是标志层、煤岩层特征。在岩性方面,可选择层位厚度较稳定的灰岩、泥质灰岩、动物化石层为标志,在局部选择岩性组合作标志;在煤层特征方面,依据煤层的厚度、结构、夹石、煤质
及煤层组合关系,并结合测井曲线等进行对比。
(二)对比标志 1.岩性标志层
根据岩性特征,矿区内可建立较稳定的标志层3个,简述如下: 标一:为长兴组燧石灰岩,深灰色,中厚层状,含团块状燧石结核,厚21.80~28.67m,平均23.10m,全区稳定。下距4煤层平均38m。
标二:为4煤层,位于位于含煤地层上部,煤层厚度0.87~2.96m,平均1.60m,下距9号煤18m左右,不含夹矸,为单一煤层,结构简单,厚度变化不大,较稳定。
标三:为铝土质泥岩,位于位于含煤地层底部,厚1.43~10.05m,平均4.73m,全区发育稳定,气孔状及块状构造,含丰富的豆状、蠕虫状及云雾状黄铁矿。
2.煤层特征 (1)煤层间距
矿区内煤层间距有一定的规律,4号煤层位于P3l上部,为区内第1层可采煤层;9号煤层位于P3l中部;4、9号煤层之间间距18m左右;14号煤层上距9号煤层34m左右,下距15号煤层11m左右;15号煤层下距16号煤层4m左右,上距14号煤层11m左右,16煤层龙潭组最底部的一层煤。各主要煤层的间距变化不大,利用煤层间距对比较可靠。
(2)煤层结构
矿区内各煤层结构具有一定特征:4、9、16煤层结构简单,大部分
结构单一或夹一层夹石,14、15号煤层结构较复杂,间距近及物性特征明显,泥岩夹矸层数及厚度变化大。据此也可以对煤层进行对比。
(三)对比结论
以上述方法对比可采煤层,矿区内可采煤层层位较稳定,但是亦受地层倾角变化及煤层自身结构、厚度变化影响,总的来说矿区主要可采煤层对比较可靠。
四、煤层风氧化带
本矿区未进行煤的风、氧化样采取和测试,钻孔揭露的30m左右的浅部煤层,从宏观煤岩特征及物性特征来看,煤层无风化现象。其煤质资料与正常煤层测试的Mad、Ad、Qgr,d、Vdaf、真密度、视密度的指标都在各可采煤层测试值范围内,结果说明煤的风氧化带下界在煤层露头下25米至35米之间。
因此确定,本矿区沿煤层露头向深部平推30m为煤层风氧化带下界,煤层露头与煤层风氧化带下界间为煤层风氧化带。
第四节 煤 质
一、煤的物理性质
矿区内各可采煤层为黑色;块状、粉粒状为主,少量碎块状;各可采煤层主要为中-细条带状结构,玻璃、沥青光泽为主,似金属光泽为辅;断口主要为参差状,少量阶梯状、平坦状;内生和外生裂隙较发育,充填薄膜状、网状、脉状方解石,含少量结核状、透镜状、浸染状、星点状、瘤状黄铁矿。
二、煤岩类型
(一)宏观煤岩类型
宏观煤岩成分及类型:全矿区各可采煤层多以亮煤、暗煤为主,夹少量镜煤和丝炭条带,煤岩类型主要为光亮型煤、半暗型煤,半暗~半亮型煤,少量半亮~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各主要可采煤层的真相对密度、煤的视相对密度详见表2-4-1。
(二)微观煤岩类型
根据煤岩鉴定资料,煤的显微组分含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有机组分又可分为镜质组和惰质组两大类;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微观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区内选择302钻孔4、14、15煤层作煤岩鉴定分析,根据煤岩资料(见表2-4-2、2-4-3),对煤层的显微煤岩特征有进一步了解,煤层的显微煤岩特征如下:
1.有机显微组分
(1)镜质组(J):75.42~86.99%。 (2)惰质组(S):13.01~24.58% 2.无机显微组分
(1)粘土类:4.76~7.37%。 (2)氧化物类:2.88~12.14%。 (3)硫化物类:0.19~0.49%。
(4)碳酸盐类:2.32~3.27%。 (三)煤的变质阶段
镜煤最大反射率:2.91(4煤层)~2.98%(15煤层),平均2.95 %,显微硬度:平均为3.11kgf/mm2,4煤为3.05kgf /mm2,14煤层3.13kgf /mm2,15煤3.14kgf /mm2,煤的变质阶段:4、14、15均为Ⅶ1阶段。
表2-4-2 微 观 煤 岩 组 分 特 征 表
四、化学性质
各煤层煤质特征见表2-4-4。 1. 水分(Mad)
原煤水分:全矿区可采煤层以9煤层最低,平均为0.43%;4煤层最高,平均为1.63%。
浮煤水分:16煤层最低,平均为0.53%;14煤层最高,平均为1.45%。 2.灰分(Ad)
全矿区各可采煤层原煤平均灰分介于21.68%~36.71%,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GB/T 15224.1—2004的规定,全矿区煤层除14号煤层为高灰煤外,其余煤层均为中灰煤。
浮煤灰分:全矿区各可采煤层灰分平均值在8.60%~11.04%之间,详见煤质特征表2-4-3。
3.全硫(St,d)
矿区内各可采煤层实测原煤全硫(St,d)平均值在0.34%(9煤层)~3.18%(16煤层)之间,折算后硫分平均值在0.31%(9煤层)~3.05%(16煤层)之间,全区平均为1.23%。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GB/T 15224.2—2004的规定,9、14煤层为特低硫煤,4煤层为低硫煤,15煤层为中高硫煤,16煤层为高硫煤。
浮煤全硫(St,d):全矿区可采煤层浮煤全硫平均值为0.86%,最低为0.34%(9煤层),最高为1.69%(15煤层)。(各煤层原、浮煤硫分平均值详见煤质特征表)。
根据矿区采取煤层煤质试验成果,各可采煤层灰分变化较小,除14煤层为高灰煤外,其它煤层均为中灰煤,各可采煤层原煤平均灰分介于21.68%~30.56%之间。
各可采煤层原煤灰分、硫分在平面上的变化如下: (1) 4煤层
灰分(Ad):介于17.85%~30.37%之间,平均21.96%,为中灰~高灰煤。矿区绝大部分为中灰煤,高灰煤仅302钻孔为30.37%;硫分(St,d):介于0.19%~1.97%之间,平均0.73%,折算后平均硫分为0.63%,属特低硫~中高硫煤。矿区大部分为特低硫煤,分布于矿区的北部及深部,中高硫煤分布在矿区东北部及西北部,其余为中硫煤。详见图2-4-1。
(2) 9煤层
灰分(Ad):介于19.03%~27.21%之间,平均23.12%,全区为中灰煤。硫分(St,d):介于0.31%~0.37%之间,平均0.34%,折算后硫分平均为0.31%,属特低硫煤。
图2-4-1 4煤层灰分、硫分等级图
(3) 14煤层
灰分(Ad):介于22.38%~36.71%之间,平均30.56%,为中~高灰煤。中灰煤分布于矿区东北部,其余均为高灰煤;硫分(St,d):介于0.40%~0.59%之间,平均0.48%,折算后硫分平均为0.48%,属特低~低硫煤。矿区东北部为特低硫煤,。
(4) 15煤层
灰分(Ad):灰分变化不大,介于17.95%~25.35%之间,平均21.68%,全区为中灰煤;硫分(St,d):介于1.38%~5.87%之间,平均为2.68%,折算后硫分平均为2.43%,属中硫~高硫煤。矿区北部的中部为中硫煤,往深部硫分逐渐增大。详见图2-4-2。
图2-4-2 15煤层灰分、硫分等级图
(5) 16煤层
灰分(Ad):27.59%,为中灰煤;硫分(St,d):3.18%,折算后硫分为3.05%,属高硫煤。说明该煤层只采了1个钻孔样品。
表2-4-4 煤
质 特 征 表
平均值(点数)
19
正在阅读:
煤矿地质报告08-28
广西地理会考复习资料11-07
电路、信号与系统(2)实验指导书10-06
SPSS教程04(带图) - 回归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三大问题 - chenxy01-31
秋兴八首其一12-25
2018-2019年最新芜湖一中初升高自主招生考试数学模拟04-05
长沙市建委窗口办事指南11-08
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05-1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地质
- 煤矿
- 报告
- 中国税务咨询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目录)
-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xin)
- 【优质文档】许阿瞿墓志铭画像石-实用word文档 (13页)
- 河北工程大学采矿地质实习报告
- 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 π表(圆周率)
- 三、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资质证书和简历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历年真题案例分析汇总
- 华北电力大学精品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黄少锋教授)—变压器(6)
- 工程断裂
- 科普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 Lesson 8 When were you born
- 中国年的习俗
- 2011-2015年中国品牌果冻行业市场全景评估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排队,过山车
-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通俗易懂)
- 温泉旅游综合体独特的规划设计——天成国际景观
- 2012年9月6日幼儿园新生家长会发言稿
- 钢筋笼制作技术交底
- 一辩稿,对于孩子的成长,社会的影响比家庭的影响大
- 论宪法的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