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技术规程(总)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31 08: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海洋工程勘察技术文件

海洋工程勘察处

二OO九年四月

目 录

水深测量作业技术规程 ………………………………………………1 管线调查外业测量技术规程

………………………………………4

管线调查综合图绘制技术规程 ………………………………………5 管线调查综合图图式分区说明 ..…………………………………..…2 管线调查综合图绘制技术方法和步骤 ……………………………..10 浅地层剖面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 ….…………………………….. 14 多波束SeaBat 8101测量快速操作手册

….…………………….. 23

用CARIS HIPS软件处理多波束数据操作步骤 ........................... 52

水深测量作业技术规程

为了规范水深作业流程,在遵守《水运工程测量规范》及其它现行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处水深作业特点,特制订一本规程。 1. 作业准备

1.1作业前收集测区海图资料、水文资料、设计图纸等有关文件资料。对于岛礁区域、滩涂、河口、平台井场等区域,在计划图上标注岛礁、浅点、滩涂、渔网、沉船、平台等特殊地物的位置或范围,预防搁浅、触礁、撞船等事故发生。

1.2根据测区情况,租用合适的测船,测船应大小适宜、性能良好,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浪性。

1.3计划线布设。计划线布设一般应大致垂直于等深线。测线间隔依比例尺而定,一般为图上1cm。航道测量垂直航道布线,港池、泊位测量一般平行于码头布线。检查线垂直于主测线布设,一般不少于主测线的5%。 2. 仪器安装

2.1换能器安装应尽量在风平浪静时,在港内等避风区域安装。安装前应根据水深情况预先定好吃水深度,如0.8m,用3M胶带或黑胶布在测线杆吃水处做出标记(用钢尺量好位置,从换能器表面起算),然后下水安装。安装必须牢固垂直。不允许先下水后量取吃水。安装好后再次检查吃水,当船体较小时注意船体的左右平衡。有风浪时,读取波峰波谷的均值作为最终吃水值。最后在测深杆与船舷的交界处做上标记,以便作业时随时观察吃水是否改变。 没有特殊情况,一个测区内吃水保持不变。

2.2 GPS安装。尽量将GPS天线安装在测深杆的正上方,否则要量取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精确到0.1m。

2.3涌浪补偿仪的安装应固定在测深杆附近的甲板上,安装应牢固,不能有摇晃。 3. 声速测量及校准

3.1 作业时必须每天测量声速剖面,特殊情况间隔不超过3天。声速测量前,声速计应至少提前10分钟开箱,置于空气中,以保证与周围环境气温、气压一致,声速计要慢放,下放时速度应小于0.5m/s。

3.2以测区平均声速作为测深仪的基准声速,或用1500m/s作基准声速。

3.3如果没有声速计,则用检查板校准的方法取代之。检查板校准查水深时须在平潮前后进行,检查板应有足够的重量,以保证其垂直下放。

1

3.4检查板测量时,在临近海底5m以内,须逐米检查,并在测深纸上打标记录。下至海底后再逐米上升,往返复测。 4. 水深测量

4.1 Hypack设置要点:

1) 在Hypack中要强制时间同步。

2) 计划线起名时要少于4位字母,这样记录的文件会以线名命名。

3) 设置记录打标间隔,依比例尺而定,一般采用距离打标,间隔为图上0.8~1.0cm。 4.2 调整测深仪的时间、日期与GPS一致,精确到±1秒。

4.3测深纸开头要标注:测区、日期、仪器声速、吃水、仪器型号、测深员姓名。 4.4一般选用自动换挡,以防止陡峭的海底。

4.5测深纸走纸速度应适中,应能反映出涌浪的正弦波形。太快则废纸,太慢则不能反映出涌浪波形。

4.6无涌浪补偿仪时,波峰大于0.6m,则停止作业。

4.7当测量中出现0水深较多时,应增大TVG,水深太深时应加大能量。 4.8测量中当测深纸边缘出现红色标记时说明纸将用完,注意及时更换。

4.9 作业过程中,船速一般不大于8节,建议5~7节,作业中每1~2小时巡视外甲板,观察发电机、测深杆、涌浪补偿仪是否异常如倾斜等。测深杆严重倾斜时要复测该线。 4.10 测量一般按照计划线逐条施测,不要总不下线(即将多条测线记为一个数据文件),以便于Hypack窗口处理。

4.11 主测线测完后,别忘记测检查线。对于长距离的带状测区,检查线可以测成S型,以提高效率。 5. 外业资料处理

5.1 资料预处理必须在现场完成,以确认外业采集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或复测。

5.2 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全备份——刻录光盘,并贴上标识,光盘刻录内容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

5.3测深记录纸要在开头处贴上标签或(填写印章表格),并注记完整。 5.4绘制潮位曲线,分析比对数据及基面的正确性。

5.5 用Hypack完成数据的预处理,改正潮位、声速,数据抽稀,绘制水深草图。 5.6 进行主检测线比对,发现严重不符或系统误差,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复测个别区域,

2

在外业解决。

5.7检查特殊浅点。在重要通航区域发现礁石、沉船等特殊浅点,要加密测量,测出最浅点及浅区分布范围。

5.8 对于长线测量,检查有没有相邻测线间一条深一条浅的情况,分析原因,必要时个别复测。 6. 辅助测量

6.1 码头岸线测量。在港区、岸边测量,当没有设计资料或已知地形资料,要进行码头岸线地形测量,测图比例:1:1000。

6.2 助航标志测量。在港区附近测量时,对测区内助航标志要实测,并记录其性质、编号、颜色。性质一般包括:柱式浮标、浮鼓、灯桩、灯船等。同时要收集助航标志的设计资料。 6.3 潮位观测:采用人工潮位观测的,除水文测验另有规定的,观测间隔一般为10分钟。观测时间为正式测量前30分钟开始,至正式测量结束30分钟后结束;观测者每天需要校对时钟;必要时以四等水准校对临时验潮位水尺零点高程。

3

管线调查外业测量技术规程

1. 调查前要认真审阅有关资料,掌握测区基本概况及平台管线基本概况,对于已掌握资料

不全,需要外业实际测量的数据要做好充分准备。

2. 管线调查项目一般需要管线剖面仪、侧扫声纳、单波束测深仪同时进行。必要时还需要

磁力仪或多波束测深仪。

3. 调查中要先使用侧扫,后使用剖面仪,目的在于发现裸露管线时改变计划线布设,对存

在裸露区域进行加密,获得详细管线裸露数据。

4. 侧扫调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侧扫图象,发现异常图像应及时记录标号,分析图像异

常原因,必要时对异常现象区域加密扫侧。 5. GPS天线安装应该与管线仪一致。

6. 导航时应,Hypack应将加偏移的定位数据输给侧扫和剖面仪,在Hypack6.2A中可以做

到,Hypack Max不能,可将GPS放置在距拖鱼设备最近的位置,以减少定位误差。 7. 管线仪调查中,计划线布设前应查明Kp走向及起点KP0+0坐标位置,按已定走向布

设计划线,并使计划线落在较整的KP位置上,如KP0+0,KP0+100,KP0+200等,为内业工作带来方便。

8. 平台区调查。平台附近管线密集,管线状态及地形地貌都十分复杂,需要精心测量。平

台区域计划线布设,除了沿着管线路由方向完成正常测量外,还要沿着平台走向四边布设大小“井”字形格网,每边不少于3条,长度不少于400m,测线间隔30~50m为宜,单侧量程70~120m(要考虑“水体”的影响)。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靠近平台。测量中必须保证直线航行,测量过程中通过平台时技术人员观察图像的清晰度,不理想时,反向重测该线。平台测量时应安排专人负责安全。

9. 测量中,平台区域必须拍照。拍照包括平台整体和平台各个侧面,重点关注各个桩腿管

线连接情况。为了安全起见,拍照不要与测量同时进行,测量完成后专门进行拍照、观察和记录。

10. 悬空区域、严重问题区域、可疑区域要加密探测,管线仪加密探测间隔为20m或10m。

4

管线调查综合图绘制技术规程

1. 综合图由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布局)组成。模型空间包含了测图的全部要素的综合信

息,是综合图内容的基础;图纸空间分窗口显示各部分要素,形成分幅图,供打印出图。 2. 图纸空间中一般分为主窗口和副窗口。主窗口又划分为等分的4~5个横向窗口(PANEL

1~5),包括:航迹图、海底地形图、海底地貌图、海底管线状态剖面图和潜水记录。当没有潜水发生时,仍保留空白“潜水记录”窗口;副窗口位于图幅右侧纵向分布,内容包括:油田概位图、图幅索引图、图例、调查说明、项目名称、委托及测量单位、审批图表、图名及编号等。

3. 窗口布局:主窗口位于图幅左侧,大小一般为 85×75cm ,各分窗口水平排列,等分主

窗口布局(或不等分);副窗口位于图幅右侧,纵向分布,大小一般为17×75cm 。副窗口分成若干区域绘制各项内容。为了减少图幅,主窗口横向可以适当加长。 4. 窗口布局:窗口沿管线走向布局,各窗口“显示”模型中同一位置或PK值横向相对应。

各图幅间有不少于50mm的重叠区域。

5. 平台图:对于管线较多的平台区域,通常安排了“井”字形专门调查,如1Km× 1Km

范围。此时应对平台区域单独出图——平台图,平台图包括“海底地形图、海底地貌图”及“潜水记录”三个窗口,一般不再绘制管线状态剖面图及航迹图。对于大比例尺的平台图(大于等于1:2000),要将海底地形图与海底地貌图合并在一个图幅中,绘制综合图,不再分窗口绘制,也不再包括潜水记录内容。

6. 成图比例尺:通常为1:5000。对于管线状态剖面图,通常为:横比1:5000,纵比1:

50。纵向比例尺可以根据水深情况适当调整。对于平台图,根据业主需要可以适当放大出图比例尺,如1:2000或1:1000。

7. 平台位置形状:对于较大平台或平台组,必须根据档案资料或实测资料,按比例绘制其

真实位置方向。所有的平台必须标注其全称,如“ZS36-1CEP平台”。

8. 管线里程KP值:KP值的起点坐标要查找有关资料。KP标示牌内里程可以简单标注为

KP06,意即KP6+0。

9. 管线状态:管线状态一般统一分为四种:悬空、裸露、断续埋藏、埋藏。定义如下:

悬空:管底露出海底。

裸露:管顶露出海底,但管底没有露出海底。

断续埋藏:管线基本上与泥面相切,出现或埋或露的情况,且距离较长(长度大于

5

2个断面间隔时)。

埋藏:全部埋藏的管线。

因掩体或埋藏较深而未探测到的管线归埋藏类。

10. 管线状态标注:

悬空管线:红色实线。标注其悬空长度及高度。(L= /H= ) 裸露管线:绿色实线。标注其裸露长度及高度。(L= /h= ) 断续埋藏:褐色虚线。 埋藏管线:蓝色实线。

因故未探测的管线:土黄色虚线。

因故未探测的管线在一般的窗口中不再标绘,确需标绘时以设计位置并以的虚线表示,注明“未调查”及其原因。同时增加相应的图例内容。在管线状态剖面图中以虚线表示,其深度以左右可以探测到的深度直线连接。

11. 管线埋深:管线埋深以管线仪资料为准,特殊地方必须参考侧扫资料,如悬空区域、长

距离裸露区域、平台附近区域。当管线与地面刚好相切,此时从剖面图像上看埋深几乎为0,难以判定为埋或露。现规定如下:此时要参考侧扫资料,如果侧扫资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管线裸露,且裸露较长(大于2个断面间隔),则定义埋深-0.1m(裸露);如果侧扫资料中基本看不到管线裸露或裸露长度很少,则定义为埋深+0.1,避免出现埋深0.0的情况。

12. 标注。各窗口(PANEL)要在其左上角(外)标注其名称及比例尺,如航迹图(1:5000);

在各窗口(PANEL)中每条管线上应标注其名称、性质、管经及走向(至***平台)。具体标注样式参考样图。

13. 各窗口中的注记应字头朝上或大致朝上,航迹图中打标号除外。尤其指水深图中,当水

深字头偏差大于30度时,要在本窗口内调整。

14. 图例应根据实际情况绘制,一般包括常见的情形,如管线状态、锚沟、桩穴、冲刷区、

特殊地貌区、水泥压块、海上施工遗迹、遗物等。遇有特殊图例的再临时增加。避免出现在本次调查中整个测区均未出现的图例。

15.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一般与合同名称一致或与甲方约定。

16. 管线名称。有时管线名称混乱,如油水混输管线,又名综合管线,且中英文名称不一致,

作图前必须调阅合同及招投标文件,首先统一之并通知所有作图人员,再标注。

6

17. 图幅名称及编号。图幅名称内容一般包括调查区域管线路由名称(或平台/井场名称),

如:

旅大油田管线外部调查 登陆点~CEP路由区 综合图

南堡油田管线外部调查 CEP平台区 综合图

7

图幅编号以本条管线所在图幅顺序编号,并包括工程编号、管线起点终点及序号。编号顺序采用自左向右和自上向下的原则,如果测区东西长,则采用自左向右编号;如果测区南北长,则采用自上向下编号;如果测区比较复杂,则在上述大原则基础上,具体设计。

编号格式如下:

HG2008-031/LD10-1CEP~LD4-2WHPB-01/05 HG2008-031:工程名称

LD10-1CEP~LD4-2WHPB:管线名称。01-本图编号,05-本条管线图幅总数。 (海洋工程勘察2008年31号工程,旅大油田CEP~WHPB管线,第1号图,本条管线共05张图)

附件1《管线调查综合图图式分区说明》 附件2《管线调查综合图绘制方法和步骤》

1

管线调查综合图图式分区说明

一、航迹图(panel1)

1、 本图(视口)中主要内容包括:平台、管线、航迹及定位打标号。其中平台、管线

绘制同其它视口一致(本视口不标注管线名称)。图中航迹及标号均用黄色(颜色代码43),航迹及标号由Hypack输出,打标号垂直于航迹方向(字头不用朝上)。 打标点为半径2的圆圈,打标注记字体Arial,字体高度:8。

管线颜色执行《管线调查综合图技术规定》,不同状态分段绘制,线形宽度5。 平台名称标注:红色,仿宋,字号高度20。

平台形状(红色)遵照《管线调查综合图技术规定》。 2、 其它内容:

KP标记及注记:(蓝色)六边形,外接圆半径:45。 指针长度200,每Km一标注。

指北针采用北极星符号(蓝色),位于右上角,大小:宽度50,高90。 坐标网格及作坐标值:(黑色),标注x、y值,字体ARIAL,字号高10 图幅接边(红色),采用红色短线,注记 “接图幅××”。红色、仿宋、高10。 本视口内不标注管线名称,标注平台名称。

3、图层说明如下:

图层名:KP值

KP值标注,字体Arial、字高8.5、字头垂直中心线、颜色蓝色(索引颜色5),例如:KP02;六边形单边长度22.5、注线长200,线宽0,颜色蓝色(索引颜色 指针长度200,每Km一标注。

指北针采用北极星符号(蓝色),位于右上角,大小:宽度50,高90。 图层名:中心线

中心线:用于存放中心线,用Pline线,线型CENTER、颜色红色(索引颜色1),线宽1。

坐标网格及作坐标值:(黑色),标注x、y值,字体ARIAL,字号高10 图幅接边(红色),采用红色短线,注记 “接图幅××”。红色、仿宋、高10。 本视口内不标注管线名称,标注平台名称。

2

图层名:航迹

航迹:所有导航航迹,字体Arial、字高7.5、颜色索引43、字头垂直航线。 管线路由部分,图廓大小建议3690m×720m,按照KP值设置顺序,依次起图层名Plot-1、Plot-2、??,各图廓图层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1)、 格网线。Pline实线、颜色黑白、线宽0。

2)、 坐标注记。字体Arial、颜色黑白、字高10、位于网格线上方,字头向上。 3)、 指北针。位于图廓右上角空白处,颜色黑白,“N”字体Aril、字高12,指向坐标北。

4)、 图幅接边线。在本图层绘制临近图廓的接边线,Pline实线,垂直于临近图廓边缘,长度14,并排间隔10。注记“接图幅07”,字体仿宋-GBT1312,字高7,颜色红色(颜色索引2),文字走向与图廓线一致。

注记

原则要求对各自要素的注记对应标注在各自对应的层里面,最好实现在布局打印时注记字头向上,如难以实现,可以将注记标注其要出现的图廓层中。

对于管线的注记,应在每个适口布局的每个图廓中均出现,样式如“(TO CEP)10\综合管线(TO SPM)”,文字样式仿宋-GB2312,字高20,颜色黑白、文字走向与管线赶走向一致,至于管线下方。

平台及登陆点注记,标注平台全称,文字样式仿宋-GB2312,字高20,颜色红色。

二、海底地形图(panel2)

1、 本视口中主要内容包括:水深、等深线、管线及平台。

2、 水深采用Hypack输出。对于1:5000图输出字号为2号字,字体采用工程图字体

如30.6, 不采用海图字体306,字形为Arial,字号高7.5。 水深应具备三维属性x、y、z。

等深线一般每1m绘一条。等深线注记为黑色;对于较平坦区域每0.5m绘一条。注记字体Arial:大小:高10,

3、 其它注记内容同panel1,本视口不标注管线名称,但注记平台名称。 4、 注意:本视口内不要出现地貌标志。

5、图层说明如下:

3

水深图层名:

1) 单波束水深 (用于模型中,字体Arial、字高7.5、字头向上,颜色黑白,

单一图层,不按水深分)

2) 单波束水深1 (用于布局中,字体Arial、字高7.5、字头载布局适口中向上,

颜色黑白,单一图层,不按水深分)

3) 单波束水深2 (用于布局中,字体Arial、字高7.5、字头载布局适口中向上,

颜色黑白,单一图层,不按水深分) 依次类推??

水深1、2??是将单波束水深分段,主要用于在布局中实现字头向上。 多波束水深及水深图层设置: 多波束水深图层名:

1) 多波束水深 (用于模型中,字体Arial、字高7.5、字头向上,颜色蓝色(索

引颜色5),单一图层,不按水深分)

2) 多波束水深1 (用于布局中,字体Arial、字高7.5、字头载布局适口中向上,

颜色蓝色(索引颜色5),单一图层,不按水深分)

3) 多波束水深2 (用于布局中,字体Arial、字高7.5、字头载布局适口中向上,

颜色蓝色(索引颜色5),单一图层,不按水深分) 依次类推?? 图层名:等深线

等深线:Pline线、等深线标注样式 -2-,字体Arial、注记标在等深线中间,颜色黑白,单一图层。注意0、2、5、10、15、20、25、30、35??等加粗。

三、海底地貌图(panel3)

1、 本视口主要内容:平台、管线及海底地貌。图中重点标注管线状态及地貌,地物情

况。

2、 本图主要标注管线名称、走向、管线状态(裸露、悬空长度、高度),其中H表示

悬空高度,h表示裸露高度,L为长度,详见《管线调查综合图技术规定》。 3、 地貌内容:地貌内容很复杂(丰富),不同测区情况不一样,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内

容:

1) 管沟。图中以浅蓝色表示,并加粗为管线的2倍,位于管线显示层之下,以便

4

清楚地反映管沟与管线的位置关系。

2) 水泥压块。水泥压块一般位于平台附近,是掩护管线的重要地物,一般从侧扫

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多呈散落状。图中以矩形填充(石)块表示,一般不依据比例绘制,可根据分布区域大小,示意性表示,能够在1:5000中显示合理。 3) 桩靴遗痕。通常显圆形故以斜线填充圆表示,依照比例尺绘制,不再标注半径,

深度等。

4) 锚沟。以棕色细线表示,只绘制比较显著和清楚的,较小的省略。当区域内锚

沟太多且集中时,可绘制成“渔业活动频繁区”,以面状区域表示。 5) 水下碍航物或工程遗弃物,根据其性质绘制为相应符号如沉船、锚(参照海图

图示),如不明确不常见的则用其它符号表示(待定)。当碍航物面积长度足够大时,则依比例绘制如废气管线等并以文字注明。

6) 海底地质异常区,当出斑状地貌、海蚀地貌或强反射等特殊地貌时,不便使用

符号表示。则统一采用绿色区块表示(具体地貌性质在报告中描述)。注意区块的边界形状要光滑处理。

7) 其它:沙波,点状异常(突起)等见样图。 4、 其它注记同panel1 5、图层说明如下:

1) 图层名:锚钩。存放锚钩地貌、Pline线实线、颜色索引30、线宽1.5。 2) 图层名:管沟。存放管钩地貌、Pline线实线、颜色索引4、线宽10。 3) 图层名:线状异常。存放线状异常地貌、Pline线实线、颜色索引5、线宽0。 4) 标注采用引线,注释标在引线上方,文字高度10、字体样式Arial。 5) 图层名:桩靴。桩靴,根据测扫资料实际画出,如不能用圆代替,但要有正确

的半径。颜色索引73、填充名ANSI31、比例1.5。

6) 图层名:压块。根据测扫资料实际画出,外围Pline线线宽0、填充图案名

GRAVEL、比例1,颜色蓝色(索引色4)。

7) 图层名:施工痕迹。根据测扫资料实际画出,外围Pline线线宽0、填充图案

名TRIANG、比例1,颜色蓝色(索引色4)。

8) 图层名:沙波。根据测扫资料实际画出,用并排Pline线描述,线宽2、颜色

索引42,线间隔6。

9) 图层名:底质异常。根据测扫资料实际画出,外围Pline线线宽0、填充图案

5

名SOlID、比例0,颜色绿色(索引色3)。

10) 图层名:养殖区。Pline线实线绘出范围、填充图案名ANSI37、比例4、颜色

索引205。

对于其他地貌现象也应对其别类放在对应的图层里面。 11) 图层名:悬空管线

悬空管线:Pline线实线、颜色红色(索引颜色1),线宽5,文字高度15、标注

H?L?样式

,颜色红色。

12) 图层名:裸露管线

裸露管线:Pline线实线、颜色绿色(索引颜色3),线宽5, 文字高度15、标注

h?L?样式

,颜色绿色。

13) 图层名:断续埋藏管线

断续埋藏管线:Pline线实线、颜色褐色(索引颜色234),线宽5;在实际绘图

中由于管线折点太多,可能存在虚线看不出来,只能手动用Pline线线段画出。

14) 图层名:埋藏管线

埋藏管线:Pline线实线、颜色(索引颜色234),线宽5。

15) 图层名:登陆点。

登陆点用符号

四、管线状态剖面图(panel4)

1、 本视口内容为管线纵向剖面,包括管线及海底面、KP标牌、深度格线、标尺注记

等。图中横向表示管线长度,与其它panel中位置对应。当管线发生转弯时,则KP值与其它panel不对应,以KP值为准,纵向为水深及管线埋深(相对海底)。管线及海底剖面是根据路由上相应的水深及管线埋深数据生成。

2、 当有2条及以上管线时则分“楼层”绘制。中间以红线隔开,必要时适当加大本视

口高度。

表示,颜色红色,外接圆半径20。

6

3、 深度格线每米绘制(黑色)。

4、 图中需标注“管线”及“海底”以及管线名称,走向(至××平台);标注KP符号

及数值;标注深度标尺及深度格线。深度标尺约每km一标(土黄色43,Arial, 高度15),位于KP左侧。 5、图层说明如下:

图层名:剖面图。(横比1:5000、纵比1:40)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KP值标注,与1.1.2一致,在每个KP值左加深度标注,字体Arial、字高15、颜色索引44。

2)、 横格网线,Pline实线、实际深度每1m画一条,颜色黑白。

3)、 海底。Pline线实线、线宽3、颜色索引4、平滑,用相同颜色标注“海底”,在线上方,文字样式仿宋-GB2312,字高20,颜色与线相同,保证其在每个适口窗都有。 4)、 管线剖面。Pline线实线、线宽5,平滑。要求颜色样式与1.1.6相同,所以线应断开。

管线图应在模型空间中开辟一个区域绘制。

五、潜水记录panel5

1、 本视口绘制潜水记录文字内容及相应图片。根据内容合理分布(略)。 六、副图视口

1、 油田位置概位图

图中应标注经纬度及指北向,本图以能反映整个测区概位为原则,应能显示整个海区、部分海岸、港湾等,可以从海图上下载或来自相关文件。 2、 图幅索引图

该图应反映出整个调查区域图幅全景,并标注平台位置名称,标注指北针。尽量标注各图幅名称(简名如图幅1,图幅2等)用黑色。本图幅以红色填充并用红色注记。如果图幅太多,难以显示全部图幅时可以只显示(绘制)本图幅左右相邻几幅,并标注管线之KP值,以KP值反映其概位。

3、 图例。图例部分依内容多少调整大小。内容包括公共部分:管线、平台、KP值、

接幅线,除公共部分外各视口图例单独列出。地貌部分图例符号较多且多变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7

4、 调查说明,包括平面控制系统、高程控制系统测量船等内容。 5、 其它参照标准图样。

6、图式说明如下: 1)、 平面控制系统。

参考椭球:WGS84中央子午线:120°E投影:UTM比例因子:0.9996假东:500 000m假北:0m

文字样式宋体、颜色黑白、高度12。 2)、 高程控制系统 3)、 测量船

4)、 附图的其他内容:

? 项目名称:标题“项目名称”左上角,字体幼圆、字高15、颜色黑白;内容部分字体隶书,高度23,颜色黑白。

? 委托商:标题“委托商”左上角,字体幼圆、字高15、颜色黑白;内容部分字体隶书,高度23,颜色黑白。委托商地址、邮编、传真、电话,字体样式宋体、高度12、颜色黑白。并在委托商标题下面附数字化委托商徽标。 ? 承包商:与委托商一致。

? 绘图说明:包括测量、解释、编制、审核、批准、测量日期,字体宋体、高度15、颜色黑白。

? 图名:“XXXXXXXXXXX” “YYYYY” “综合图”

X工程名、Y调查区段。字体宋体、字高23、颜色黑白。 ? 图号:字体宋体、字高15、颜色黑白

编号格式如下:

HG2008-031/LD10-1CEP~LD4-2WHPB-01/05 HG2008-031:工程名称

LD10-1CEP~LD4-2WHPB:管线名称。01-本图编号,05-本条管线图幅总数。

(海洋工程勘察2008年31号工程,旅大油田CEP~WHPB管线,第1

8

号图,本条管线共05张图)

图号依次下排,如“旅大综合图”为例。

9

管线调查综合图绘制技术方法和步骤

Autocad综合图由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组成。模型空间包含了各图纸空间的公共信息和测区整体信息。图纸空间分视口显示模型空间中部分信息,形成打印图纸原型(成果图)。图纸空间形成若干“图纸”。分空间模式绘图是为了格式的统一和方便修改图纸。下面介绍2种模式下的制图步骤和方法。 1. 模型空间

模型空间包括三个区域:基本数据区、管线状态剖面区和附图区。 1.1基本数据区是测区数据的二维平面区域,内容包括:

? 水深、等深线 ? 航迹图

? 管线、平台平面位置及管线状态 ? 地貌平面图

? 坐标格网、图廓分幅(Plot) ? 指北针、图幅接幅线、KP里程标 ? 各种名称、坐标等注记 1.2 管线状态剖面区。

在该区域中绘制管线状态剖面。以管线的KP值为横坐标,海底水深及管线埋深为纵坐标绘制管线剖面图。在模型空间中开辟一个区域绘制。绘图内容包括: ? 海底及管线剖面及其注记 ? 深度格线、标尺及注记 ? KP里程标 1.3 附图区

附图区是模型空间中开辟的另一区域。绘制内容为图纸的附表、附图、说明等内容中的公共信息(相同部分)。包括:油田概位、图幅索引、图例、调查说明、委托单位、勘察单位、审批图标、项目名称、图幅名称及标号等。 2. 模型空间的制图方法和步骤

1.1 在HYPACK中完成水深数据的编辑和后处理后,输出1:5000的水深图,勾绘等

深线。建立“单波束水深”图层和“等深线”图层放置水深及等深线。 1.2 在HYPACK中输出航迹线。建立“航迹线”图层放入。图层名称:航迹线。

10

注意:所有航迹线内容放入一个图层。清理其它没用的图层。

1.3 根据管线走向设计分幅图。相邻图幅间要有5~10cm的重叠。用HYPACK设计并

输出分幅文件(PLOT文件),标注坐标值,建立PLOT1、PLOT2、PLOT3图层分别放入。绘制各图幅的指北针、接幅线等。

指北针和接幅线分别放入相应的PLOT图层,不再另建图层。

1.4 绘制平台、管线平面位置图。根据管线的状况绘制相应的颜色属性,标注管线悬空、

裸露长度、高度等。建立相应的图层放入。

按照管线状态分别建立相应的图层5个:裸露、悬空、埋藏、断续埋藏、未探测管线。所有管线采用PLINE线。

1.5 绘制地貌图信息,建立相应的图层放入。内容包括:管沟、水泥压块、桩穴、养殖

区、特殊地貌区等。

1.6 根据分幅位置调整水深、注记等文字信息在各个图幅中字头的方向,使之朝上或大

致朝上。对于管线转弯处或平台区域,会出现部分水深和文字注记反映在几个方向不同的图幅中,为了保证在各图幅中均得到字头朝上的效果,这些文字注记需要在模型中有几种方向,可以分图层放置,在图纸空间的视口中可以选择性显示(打开或关闭某个图层)。

以上完成了基本数据区的绘制。

1.7 管线状态剖面区绘制。根据沿管线中心线的水深及埋深,以KP值为横坐标,水深

和埋深为纵坐标,绘制剖面图,通常横比1:5000,纵比1:50。剖面绘制可以用CASS软件完成。然后按照管线的实际埋深(裸露)状态修绘管线剖面图——修改管线线型和颜色使与地貌图中一致。由于剖面图纵横比相差较大,管线或海底的相互关系会出现严重的失真现象,所以需要人工修改海底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使之与地貌中完全一致。

1.8 绘制深度格线和深度标尺。深度格线通常每米绘制,深度标尺每千米绘制。 1.9 附图区域绘制。将附图中的公共信息部分,按照等比例(1:5000)绘制在模型空

间的另一区域。“图纸”中可变部分从“图纸空间”中分别绘制(修改),包括图名、图号、图幅索引。

3. 图纸空间(布局)的绘制

图纸空间分视口显示模型空间中部分信息,形成打印图纸原型(成果图)。图纸空

11

选Runlines->New->输入文件名

“Add”->Multiple Runlines

37

在Name中输入DX,按”Add”

38

在Line Name中写入01线,“Apply“应用完毕。

侧线选择,选

6.4、格网文件

进行选择。

用于实时查看多波束覆盖情况。

在主窗口Grid Modle建立Grid文件,在Realtime模式LayComtral中的Grid Modle Layer中选择建立的Grid文件。Grid文件最好以日期命名,以便于后期查看。

根据水深设色:在主窗口Color Table建立颜色表文件,在Realtime模式Courrage Settings中选择建立的Color Table文件。

6.5、现场测量中的滤波 滤波窗口

常用设置:

Beam reiect filter(摒弃波束):去掉0-19;121-141 Beam quality fileter(质量滤波):通常选3 Range fileter::(距离滤波)

39

Depth fileter::(深度滤波)

Nadir fileter:: Angle(角度滤波):个人感觉在平坦海底区域扫宽不宜超过单侧70度。 Dist (扫宽滤波) IHO error fileter(IHO标准): Sound velocity:声速文件选择。

这里设置的滤波,只是给摒弃的数据打上抛弃的标签,但在PDS2000中仍然记录保存,不会丢失。

七、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1、刚开机,各设备测试没问题,但多波束不能正常工作,不显示多波束剖面。 现在看要使多波束能正常工作,需各设备均已经能正常工作,比如姿态传感器要五分钟才能稳定,这五分钟内多波束就不能正常工作。

2、Multibeam QC-RAW profile+Total Propagation Errors Multibeam (XYZ Ralative data)-显示error,Courage的Grid中没有覆盖图。

通常由于水深低于7、8米。可尝试关闭Beam quality fileter、IHO error fileter来解决。 3、Realtime模式中Courage窗多波束扫带出现断续。

如果不是海况不好,横摇过大使水深超出81-P设置的深度滤波的min-max范围,重设81-P的深度滤波。

4、测量过程中密切注意水深变化,随时修改81-P的能量、深度滤波,对于井场平台附近,应关闭Beam reiect filter、Nadir fileter、Depth fileter以便能够看到平台附近复杂地形。 八、建议

1、现场采集时采用角度滤波,设为单侧扫宽65或70度,以保证得到最好的数据质量,便于数据的后处理。

2、PDS2000中监视窗口较多,有些如3D seafloor显示等,需耗费很多时间才能显示出来,采集过程中,不要轻易查看这些窗口,以免死机。

40

附件1:PDS2000快速入门

PDS2000快速入门

RESON公司的PDS2000将实现从调查计划编制到制图的所有多波束调查任务。本文旨在为用户使用PDS2000提供快速参考和经验提示,包括建立软件配置、创建显示窗口、采集数据以及其它PDS2000功能。

建立项目

1 大地坐标

1.1 1.2 1.3

创建项目前必须建立大地坐标。

可以通过图标或浏览窗口访问数据库。 首先建立椭球体。 1.3.1 选择新建(New):为坐标系统命名。

1.3.2 从左边窗口选择正确的椭球体移入右边窗口(Add)。 1.4 建立投影。

1.4.1 选择新建(New):为投影命名。

1.4.2 在投影窗口内,在下面选择添加(Add)查找所需投影。 1.4.3 输入当地投影参数。

1.4.4 所建投影出现在投影窗口的左边。 1.4.5 选择该投影,点击添加(Add),将所选投影添加到右边窗口。 1.5 建立坐标转换。

1.5.1 选择新建(New):为坐标系统命名。

1.5.2 在坐标转换窗口内,在下面选择添加(Add)打开所需坐标转换窗口。 1.5.3 为该坐标转换命名。

1.5.4 PDS2000没有默认用户前面定义的椭球体,用户需要从下拉列表中找到正确

的源椭球体。

1.5.5 用户从下拉列表中找到正确的源椭球体,即调查数据用椭球体。 1.5.6 为该坐标转换写说明信息。

1.5.7 该坐标转换为7参数,旋转角度单位是秒。

2 项目建立

2.1 2.2 2.3

建立一个包含所有调查任务参数的项目。

项目建立后,可以作为以后建立其它项目的模版。 从菜单选择File->New。

2.3.1 可以选用已有项目作为模版。 2.3.2 选择新建(New),向导将一步步引导用户完成项目建立,本快速入门将新

建一个项目。

2.4 项目配置。

2.4.1 定义深度、速度和距离等参数的度量单位。

2.4.2 定义格式:网格、地理坐标和参数表示的小数位数。 2.4.3 定义椭球体:在先前定义的通用椭球数据库选择。

2.4.3.1首先建立椭球体。

41

间形成若干“图纸”。 3.1布局的建立

选“布局”,对弹出的“页面设置布局”进新设置

在打印设备-〉打印机配置里选择打印机名称:hp800;选择“特性”设置合适的纸张尺寸,选择比例1:5000,确定,删除默认的矩形框,以下是造作步骤。

1、外边框。选择矩形框,画4740×4000的外边框,线宽0、颜色绿色(索引色3)。 2、内边框。选择偏移,输入偏移量50,向内绘出内边框,线宽6、颜色绿色(索引色54)。

3、适口框。以左上角内边框为基准,向内偏移50,绘制3690m×720矩形,线宽2、颜色黑白;在框左上正上方标准文本:PANEL1航迹图(比例尺1:5000),字体隶书,高度35,作为航迹图框口。

4、制作适口。“视图”-〉“适口”-〉“一个适口”,选择“扑捉”,沿上面的制作的框口画出适口,这时模型里的图形就会出现在适口窗口里面。

双击适口窗口进入到适口里面,转动滚轮将图形所放到合适的大小,打开图层窗

口,对除“Plot1”及“航迹线”以外的图层进行“外的图层在当前适口中冻结或解冻”,使冻结。

旋转:由于模型中的图廓不一定是正的,需要旋转。量出旋转角度,要求角度精

12

度到小数点后面8位。在命令行输入“ucs”-〉“N”-〉“Z”输入旋转角度。然后选择“视图”-〉“三围视图”-〉“平面视图”-〉“当前世界”,完成选转。

缩放:在适口中,命令行输入“zoom”-〉“S”输入1xp,完成1:5000的比例尺

缩放。

位置调整:输入“Pan”,移动,使图廓与适口对齐。对其比较麻烦,没有好的方

法,只能不断通过退出适口(通过“ps”命令),放大布局,进入适口调整,再次退出适口,放大调整完成。

5、复制航迹线窗口,下移770,修改标题为“PANEL2海底地形图(比例尺1:5000)”,

打开解冻、冻结合适的图层,完成。再次将此窗口复制下移,完成“PANEL3海底地貌图(比例尺1:5000)”、“PANEL4管线状态剖面(横比1:5000,纵比1:40)”,完成这些窗口的操作。

6、在剖面窗口下50绘制PANEL5潜水记录的3690m×680矩形框,线宽2、颜色黑

白。

图例说明框适口:

在上面视口窗口右侧30处自上绘制3522.03×849.42、200.21×849.42、75.62×

849.42三个矩形框,线宽2、颜色黑白,并创建适口。分别用于存入图例说明、综合图信息、图号。

完成一个布局后,打印一份审查。通过后通过复制布局完成其余布局。 要对综合图修改在模型中完成。

13

浅地层剖面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

1、震源类型

Edgetech 3200XS ——压电陶瓷

AAE Boomer(200J和300J)——电磁式 AAE CSP1500(2200)——电火花 还有声参量阵、气枪、炸药等多种震源。

不同的震源类型决定了其穿透深度、分辨率、主频。

2、能量、量程及触发间隔

发射速率决定能量、震源控制器、电缆、拖体等类型。

AAE Boomer(200J和300J)在无特殊地质构造(如致密的沙层、基岩、珊瑚礁、贝壳堤等)情况下,穿透深度可在50-60米左右,主频: BOOMER:1~2KHZ。触发间隔有严格的要求,否则损害仪器设备,说明书要求如下: 仪器类型及能量(J) 状态 AA200 动态 200 100 200 150 AA200 静止 100 50 3 5 大) 3 5 1 2 AA200 静止 AA300 动态 状态 300 200 100 300 发射速率(最仪器类型及能量(J) 大) 3.3 5 6 1 发射速率(最电火花:目前,通常采用小能量,高频数据采集为主。即在满足设计穿透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小能量。一般情况下,滩海地区,100米深度以内,500J能量即可,滤波范围通常采用700HZ~1800HZ。当海况较差时,可适当加大能量以提高信噪比,滤波相应可改为500HZ~1500HZ。

SQUID 500 最大可承受1000J能量,其充电速率可达到1000J/S。目前,SQUID 500拖体采用白色刷子(4组,15束/组)最大能量可达400J;若采用蓝色刷子(4组,30束/组)最大能量可达600J。

CSP1500、CSP2200 电容充电(最大)可达1500J/s。

14

3、设备安装、调试

电源要求:

Edgetech 3200XS 所需电源功率2000W。 AAE Boomer(200J和300J)

AAE CSP1500(2200) 电源需采用空气开关或者铡刀。 若每秒发射1500J,电源为240VAC 50HZ ,其峰值电流为19.5A。 安装时:

Edgetech 3200XS主机需接地线。

AAE系列地线要粗,截面积不能小于30平方毫米,震源控制器、高压盒、主机、导航机等必须接地线。

具体安装方法参照设备快速操作手册。

调试前准备:

震源控制器需单独进行供电。

所有电源必须接稳压器,万用表量测电压合格后方可进行设备开机。 所有设备连接完毕、地线下水并检查均合格后方可进行通电测试。

电火花必须在海水中进行测试(不能在空气中和淡水中进行测试),Boomer和Edgetech 3200XS可在淡水中进行测试。Boomer不允许在空气中进行测试,Edgetech 3200XS在空气中仅允许进行自检测试,不允许发射。

长途运输时,需将水听器内电缆油排出,到现场后再将其注满。 作业前,检查水听器内电缆油是否饱满,不饱满需排除气泡填满。 作业前,检查水听器电池。

作业前,一拖八电缆与电火花刷子接头处,应严格检查清洗,将杂质去除,抹好硅油密封好。

作业前,各种剖面设备托体与主电缆连接处也需进行严格检查清洗,去除杂质,否则接触不充分造成损坏电缆或者进海水后影响资料效果。

15

主电缆与高压盒连接处,长时间会造成接触不良,容易造成发射不充分或间断性发射,因此必须保证其良好接触(仪器室需定期进行保养,外业发现此种情况时可用细砂纸打磨、压紧)。

作业前,应使电火花的刷子长度尽量一致,应剪掉电火花刷子的多余线皮,使铜线部分露出。

作业前,要用万用表量取主电缆与拖体所有电缆连接是否正常。

中剖震源控制器需通电预热15分钟后方可上高压(HV ON之前,需重新检查设备是否连接好,地线是否都下水,触发间隔是否正确,之后用小能量档(500J以下)上高压)。

换档时,需先将控制器复位,更换能量档后再上高压。 调试:

设备正常状况:

震源控制器:

LOCAL:绿灯亮 INHIBIT:黄灯亮

HV ON:红灯亮 MANNUAL KEY:黄灯闪(CODA或者GEOPRO4触发命令下)

EOC:黄灯闪(HV ON,发射状态下)

水听器:

采用GEOPRO4或者CODA采集器进行水听器测试,用BNC线连接好水听器与采集器后,拍打水听器,可看见示波器内有抛物线状信号进入为正常。或者用专用示波器检查水听器,应显示呈频率为50HZ的正弦波为正常。

4、作业规定

仪器调试正常后,进入正常作业。

16

作业期间,船速应小于5节,应保证相邻两个炮号间的走纸长度在模拟卷上不小于1

厘米(炮号间距在50米以上时)。

作业时,电火花或者BOOMER拖体应避开尾流等噪音干扰,根据经验,木船一般距离船尾20米以上,一般铁船30米,专用物探调查船40米以上(具体情况应现场做实验来获取最佳效果)。

作业时,水听器应与拖体直线距离根据经验在7米以上(具体情况应现场做实验来获取最佳效果),同时应将水听器电缆与固定处利用医用橡皮筋呈三角形态连接。

SQUID 500拖体拖曳深度说明书建议在水面下100mm~300mm。

作业期间,应保证良好的数据质量,即有良好的信噪比数据,我们通过调整发射能量和滤波范围来达到最优效果,既能保证图幅上部的高频数据又能保证下部低频数据的有效性。在海况较差又要必须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大发射能量,滤波范围可低一些,同时也可采用DATA Processing 中的MIXING或者ANTI-MIXING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现场记录全部采用时间量程,后处理结合钻孔资料进行声速计算。

连续炮号之间走纸宽度以1厘米左右为适宜。

炮号间距为50米时,外业应采用降低船速或者在保证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发射速率,内业采用EPC1086打印机增大repeat line或者降低LPI可加大炮号之间走纸宽度。

作业记录数据时,每个文件开始前应标注测线名、航向及相关参数(delay、量程、炮号间距、频率、网格线间距等),要求字迹清晰,工整,记录完整。

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数据记录格式以采集器默认格式进行记录。

若要求记录成标准格式(SEG-Y),目前要求CODA工作站应记录原始COD数据格式文件,后处理转换为SEG-Y格式。

现场记录时应进行数据记录监控,当记录文件大小未发生变化时,应重新上线进行数据记录。

17

5、结束作业

关机前,先停止触发,再复位,1分钟后方可关闭震源控制器电源。

作业完成后,应将水听器、主电缆、拖体(拖鱼)用淡水进行清洗。

作业完成后,主电缆与一拖八电缆连接处及一拖八电缆与刷子连接处全部要进行清洗,发现问题后要进行记录。

作业完成后,装卸、运输仪器时,应注意水听器前置放大器处,以免被折坏。水听器连接盒、电缆头等均需采取措施保护好。

当天完成作业后,应抽样进行数据快速回放,以检查数据记录是否完整,以便及时进行补测。

作业完成后,应刻录数据进行备份。

作业完成后,检查模拟卷记录是否完整,规范。

6、注意事项

在进行设备调试及故障清除时,作业人员须将身上静电释放掉方可拆卸设备。 在通电工作状态下,不允许拔插串口线,以免串口被击毁。

作业待命期间,应每天给设备进行1个小时的通电,以免设备受潮影响正常作业。 震源控制器在仪器室内空闲时,需每半个月进行1个小时的通电,以防止电容电解液干瘪,降低能量。

热敏打印机打印头应定期清洗,不用时应卸下打印纸,升起打印头。

7、设备故障排除

根据现场遇到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EDGETECH 3200XS:

自检通过,但发射声音小,一般是在搬运、长途运输后发生此种情况,打开主机,EDGETECH板子插紧即可。

自检通过,发射声音正常,但资料显示均为噪音,一般两种原因:猪尾巴缆或者前置放

18

大器出现问题。

自检通不过,主电缆或者猪尾巴缆出现问题。

GEOPRO4主机:

sonar interface连接BNC线较多,需连接固定好,否则GEOPRO4主机容易死机。 GEOPRO4主机的四个通道均要打开。当进行侧扫声纳作业时,若1、2通道设置为侧扫,3、4通道需设置为seismic。

GEOPRO4主机每PING采样数不能超过5000个,否则会死机。

CODA 主机:

no disk system boot:主机内硬盘插头松了。

CODA 采集软件无法运行:一是CODA的通道板或者AD转换板接触不好了,需用橡皮擦清洗插口处。二是内置狗与主板的连接线接触不好。

CODA主机在搬运或者过程中,也容易造成内部接触不良导致采集器启动出问题。 CODA主机一定要接地线。否则会造成串口受损,资料噪音大等现象。

电火花(BOOMER):

上高压发射时,震源控制器会自动锁死,不进行发射,面板上的FAULT和INTERLOCK均会红灯亮,目前发现两种原因:一是高压盒内的微型开关未压紧闭合;二是高压盒连接震源控制器的两条监控电缆接触不好或者已破损。

上高压发射时,震源控制器不进行发射,面板上的FAULT会红灯亮,目前发现一种原因:触发面板损坏(一般是由于地线未接好或者地线出水将面板击毁) 发射时断时续,应检查触发的BNC线接触是否正常。

震源控制器发射及声音正常,但拖体声音很小甚至不放电,检查一拖八电缆、拖体地线和主电缆是否已损坏进水。

高压盒内电缆接触不充分,发射也会不正常。

资料显示异常: 噪音太大:

水听器电缆或者前置放大出现问题。

19

采集器未接地线。

资料上半部正常,下半部噪音较大: 检查水听器。

一拖八电缆与主电缆连接处进水。

资料上有细白线出现:

地线接触不好(经常跃出水面)。 水听器内电缆油不饱满。 水听器经常跃出水面。

水听器在水中未呈直线(尾部系条手紧即可) 水听器与采集器BNC线接触不好。 一拖八电缆与主电缆接触不充分。 高压盒内电缆未接触好。

8、CSP震源控制器电容检测方法

CSP2200能量组合方式:

1~5电容量分别为:16μF、32μF、64μF、96μF、96μF。1~5电容分别对应充放电控制器1~5。

发射能量档 电容组合方式 100J 1 200J 2 300J 1+2 400J 3 500J 1+3 700J 1+2+3 900J 1+2+3 1200J 4 1600J 3+4+5 20

1800J 2000J 2200J 2+3+4+5 1+2+3+4+5 1+2+3+4+5 注:最大储能为2200J,在电压达到210伏时,每秒可充电1500J。

电火花震源激发能量的控制是通过对储能电容电压的控制实现的,根据公式

?2W?(其中U为电压,W为能量,C为电容),激发能量和系统储能电容确定后,U???,

?C?所需的电容电压便可以确定。例如当激发能量要求为1000 J,储能电容为64μF时,电容器电压应该约为5600 V。

CSP1500能量组合方式:

1~5电容量分别为:16μF、32μF、64μF、64μF、64μF。 其中1~3电容对应充放电控制器1~3;4、5电容共用充放电控制器4。

最大储能为1500J,在电压达到210伏时,每秒可充电1500J。

电容检测方法:

A、检查外观,看是否有电解液流出。 B、换能量档,看电容组合方式是否正常。

C、卸下电容,量取电容是否绝缘,电容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电阻(均为10MK)是否被击穿。

补充注意事项: A 地线

CSP与Interface等仪器的地线同接到海水中时,如果它们的地线隔得较近,由于CSP地线上的电流很大,可能导致CSP地线上电流回流至Interface等仪器,造成死机或损坏仪器。

0.5 21

发电机一般为三相插头,其中有一线是接地用的,但实际使用是没有将发电机上这个线接地。

B CSP停机原因分析

发电机的供电不稳,或不足; 接地入水接触面太小,放电不充分; 控制器过热,自动停机冷却;

C Interface与Geopro4死机原因分析

开机要先开Interface等,后开Geopro4软件; Key线松动导致死机,需要点击Stop,重新Go ; USB接Interface线松,死机,重启Geopro4软件;

软件上的四个通道都要打开,如果只使用seismic,将四个通道上的Delay、duration、Sampling等推荐设置一样,并且保证duration/Sampling<5000 ;

D 其它

有时电脑上接上GPS串口后,鼠标乱串。解决方法,先把线接好,启动好电脑后再开GPS(若不行则先开GPS,再启动电脑)。

22

多波束SeaBat 8101测量

快速操作手册

外业部分

海洋工程勘察处

2009年4月

23

一、设备简介

1.1、设备简介

主要包括:多探头、81-P、采集系统PDS2000。

记录数据保存在PDS文件中,同时保存多波束、侧扫文件。 1.2、外业调查需要的设备组成

外业调查需要的设备:GPS、电罗经、声速计、姿态传感器、81-P及并口鼠标、多波束探头、数据采集系统PDS2000,硬件狗、SCII并口线、跳线网线。

GPS:数据输出频率5Hz或10Hz,频率越高越好,我们的TrimbleGPS可以自己设置。

二、设备连接

81-P的连接

81-P 前视面板

网卡,接采集系统6042网卡 接鼠标 接显示器 接电源 接探头 81-P 后视面板

24

三、安装及姿态测量

校准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 船舶重心的确定。 ? 电罗经的安装校准。 ? 船舶水线面倾角的测量。 ? 姿态传感器的安装校准。 ? 多波束探头的安装校准。 ? 各种设备偏移量测量。

下面介绍几个主要设备的常用的安装校准,要想知道详细的安装校准,看附件2《多波束设备安装校准测量报告》 3.1、姿态传感器

先阅读姿态传感器说明书。

姿态传感器应安装在船舶重心位置,但通常我们使用的船只没有明确的中心位置,故常安装在船只的几何中心位置,高度为船只的主甲板上。但个人认为姿态传感器装在离多波束探头越近越好,以减少偏移量取时造成的误差。

在安装之前,在船甲板上浇筑出一块水平台,使水平台与船联为一体,并使用合适设备保证该水平台水平。然后用RTK、全站仪或其它测量设备,在选定水平台中间放样出一条与船龙骨线平行的直线,和一条与船龙骨垂直的直线,如图将姿态传感器安装与两条直线对准。

图: 姿态传感器安装

姿态传感器自带有电源适配器,也可以直接用12V直流电,注意:电源线上带白色条纹的为正极。

25

3.2、电罗经

先阅读电罗经的操作手册。 安修斯电罗经 Gyro STD22耗电量:

Power consumption : 60w to 120w (start-up) sensor unit 36w distribution unit 2.5w operator unit 7w per analogue repeater

电罗经正常工作前应加热稳定,这段时间大约为4个小时,测前应提前给电罗经通电。鉴于电罗经耗电量较少,但使用中不能断电,实际使用时同时给罗经输入两种供电:

1.220V经过直流转换后的24V直流电。

2.直接将船上24V直流电接入罗经(如下图所示)。

接入220V

安装校准:

输出24V(可同时接入船电24V)

船只停泊在码头,前后缆带紧,保证船稳定。使用RTK测量出船龙骨方位角,调整电罗经读数使与测量的方位角度一致。

注意的问题:

1、电罗经安装应水平放置,安装在安全不被碰撞的位置,以免受损或角度发生错误。 2、角度校准好后应固定,不是发生移动或转动。 3.3、船坐标系的选取

1.选取船几何中心作为平面(0,0)点,将水面(船只吃水线)所在位置设为Z轴零点,这样就可以确定坐标系的(0,0,0)点位置。

2.以船右舷为为X轴正方向,以船头方向Y轴正方向,以水面以上为Z轴正方向。

26

、偏移量设置

各设备相对于(0,0,0)的偏移量量取后,输入到相应的设备中:

在这里建立相应设备偏移量表

选择相应的设备,选“编辑”

27

3.4 选中相应的偏移表名

四、设备设置使用

4.1、81-P设置

详细参见81-P说明书。 打开电源开关:

用鼠标点击声纳监视器左上角的小方块,进入BITE 窗口。

4.1.1 在 Configuration 菜单中确认81-P 与采集计算机通讯的串口参数以及传送侧扫数据的以太网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 Subnet Mask ) 应与采集计算机设置一致。

我们常用设置:采用网线连接81-P与采集计算机连接。 81-P的Communication设置: Local:198.168.1.1 Remote:198.168.1.2 Gateway:10.0.0.0 Subnet:255.255.255.0

(PDS采集计算机端口设置已与此一致) 右下角config设置:

28

在这里我们使用Ethernet Port 设成1024 探头朝前

4.1.2在Modes 菜单中可以选择打开或关闭测扫功能。

4.1.3 在BITE 窗口中还可显示系统工作状态的详细信息,如电压值、内

部标定信息等。

4.1.4 再点击声纳监视器左上角的小方块,可退出BITE 窗口。 Main 窗口

一般选用Auto

TxPower:按鼠标右键,增加发射功率,当水深超过15米时,可将能量加到 Full。

使用完毕后,关闭电源前一定要将TxPower设置为OFF。

4.1.1 适当设置斜距(Range)值,使海底回波的亮点位于扇型显示的上

半部分。

4.1.2 逐渐加大发射功率(Transmit Power) 直至可看清海底回波亮点。 4.1.3 将接收增益(Receive Gain)设为TVG和Auto 3 4.1.4 增加发射功率直至海底回波亮点明亮且稳定。 4.1.5 根据水深情况改变发射脉冲宽度,水越深脉宽越长。

4.1.6 TVG 代表随时间变化的增益。其原理基于下列事实:最早到达的回波强度最

29

大,越迟到达的回波强度越弱。TVG 容许接收器随着接收周期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增益,因此在预测的最弱底回波的时间点上达到最大增益。

与TVG 有关的参数有:斜距(Range)、吸收(Absorption)和扩散损失(Spreading

Loss)。在深水区或水中悬浮物很多的区域,增加吸收和扩散损失值可以增加有效条带宽度。

在 81-P 中需要输入表面声速(我们使用标准声速1500米/秒)。在测量过程中,操

作员必须使底回波亮点始终位于扇型显示的上半部分。

4.2、PDS2000设置

4.2.1、建立项目:

见附件1:PDS2000快速入门 4.2.2、设备连接设置

针对本部门设备介绍设置: GPS 电罗经 姿态传感器 多波束 Groups Devices Drivers 接口 安修斯-4800 115200 UDP/IP Positioning system Geogs NMEA GGA [pos] Compass VRU Multibeam NMEA-HDT[hdg] TSS-355B-TSS1[vru] Reson-seabat[mbs] 30

基于网卡的数据传输的设置: 点击“I/O Port”弹出

点击“Add”弹出

选择“Socket”,输入名字

Local Port:1024

Host Address:198.168.1.1 Host Port:1024

31

采集计算机网络连接中IP属性设置:

IP:198.168.1.2 Gateway:10.0.0.0 Subnet:255.255.255.0

4.2.3、多波束测量工作纪录

? 保持一份好的外业测量工作记录对于实际测量工作是很必要的。

? 外业测量工作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测线号,航线方向,开始和结束时间,

以及其他有助于数据处理的信息。

? 一般情况下,多波束测量外业和内业工作分别由不同的人完成,因此与测量

有关的所有信息都应该让内业人员知道。

五、校准

5.1、时延、Roll、Pitch、Yaw校准

校准对海底地形、船速要求较高,高速要求是低速的至少两倍或两倍以上,且航行必须是直线,不能柺来拐去,否则重新测。

底 延时 斜坡 相同 不同 海航线 船速 向 相1 和 3 (低速) 航测线号 32

同 ROLL 平坦 相同 相同 反 Pitch 斜坡 相同 相同 反 Yaw 坡 5.2、校准计算

斜不同 相同 同 相1 和4 相1 和 2 相1 和 2 在做校正时需要二种不同的海底地形

? 平坦地型用于横摇(roll)的校正。

? 斜坡地形或礁石等特征物用于时延 (latency),纵摇 (pitch)和艏摇 (yaw)

的较正。

? 横摇的校正---在平坦地型的同一条测线上以互相相反的方向各测量一次。 ? 纵摇的校正---在斜坡地形的同一条测线上分别沿上坡和下坡的方向各测

量一次。

? 时延的校正---在斜坡地形或礁石等特征物顶上的同一条测线上沿同一方

向(上坡或下坡方向皆可)以不同船速测量二次,其中一次的速度应小于等于另一次速度的一半。

? 艏摇的校正---在斜坡地形或礁石等特征物旁边的二条测线上沿同一方向

(上坡或下坡方向皆可)各测量一次,二条测线的间隔应等于最大条带宽。

用 Patch Test 程序计算出的各校正值要人工输入到数据库设置中有关的 设备定义项中(纵摇 、横摇和艏摇输入到多波束设备中,时延输入到 GPS设备中)。

校准计算程序:主窗口-〉Processing-〉Multibeam Patchtest

33

校准程序:按时间延迟、Roll、Pitch、Yall的顺序进行校准。 相同的设备在时延上每次校准用该不会有较大的差别。

Roll要求校准到0.01。

得到的校准数据输入到相应的设备中,输入窗口位于

34

时延:输入到GPS中。 其他:输入到多波束中。 5.3、“#”形测量分析

在海底较为平坦区域布设“井”字形侧线,平行侧线要求有重合部分,50%左右,数据处理完毕后分析数据以检测设备安装校准是否存在问题。 六、测量作业

6.1、测量船出海前和回港后各测一次船舶吃水。 6.1、声速测量

? 将声速剖面仪投放到海底,回收后将所测得的声速剖面数据拷贝到采集

? 计算机中,以便在数据处理时进行声线弯曲改正。 ? 为了安全地投放和回收声速剖面仪, 必须注意下列步骤:

? 在投放前,应与船长联系,停船漂泊。 ? 给声速计上电缆接口处涂硅油。

? 在声速仪上加适当的重块,以使其能下沉至海底。

? 在声速仪入水后,停放一会,使其适应水中环境,然后匀速地往下放。 ? 不要让声速计沉入海底淤泥中。

? 在声速仪回收时匀速上提,出水后,即时用淡水冲洗。

声速文件保存在专门的文件夹中,名为规则:月-日-时间-今天第几个

在Hypack中同时做一个Target,将Target名改为声速保存的文件名。

6.2、声速文件在PDS2000中使用

? 建立声速剖面文件 右键Sound Velocity Profile->New File-〉输入声速文件名-〉File

->选择声速文件保存。

? 在PDS2000 Realtime中,打开Multibeam QC-RAW profile+Total Propagation Errors

Multibeam (XYZ Ralative data)->在第一个窗口右键下拉菜单选择“Multibeam Filter setting”,弹出如下窗口

35

在“Sound velocity”选择合适的声速。 6.3、计划线布设

基于PDS软件记录文件的命名原则,有必要布设计划线,利于后处理数据的方

便。这里以建立测线DX01为例建立一条计划线。

在Realtime模式中,选弹出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7h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