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保健

更新时间:2024-06-29 21: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儿卫生保健

张雅琴(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专业主任医师)

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时期,身心各方面的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力比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一代人的身体素质。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为幼儿提供适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制定和执行幼儿的生活制度,合理调配幼儿的膳食,预防常见疾病和传染病,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安全教育和预防意外事故。

一、制定和执行幼儿的生活制度(一日生活日程)

合理的生活日程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将儿童一日生活的主内容如睡眠、进餐、活动、游戏等每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次数和间隔等给予合理的安排。

1. 托幼机构应根据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和本托幼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2. 卫生保健人员应参与儿童作息时间安排,参与儿童睡眠、进餐、大小便、活动、游戏等各个生活环节保育要求的制订。

3. 合理安排各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和次数,注意动静结合、组织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结合,不同形式的活动交替进行。

4. 每日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儿童户外活动时间每日不少于 2 小时,寄宿制儿童不少于 3 小时,寒冷、炎热季节可酌情调整。儿童进餐时间 20 ~ 30 分钟 / 餐,餐后安静活动或散步 10 ~ 15 分钟,午睡时间根据季节为 2 ~ 2.5 小时 / 日为宜。

5. 卫生保健人员每日巡视时,应观察生活作息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儿童在托幼机构内生活的规律和稳定性。

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参考)

年龄 饮食

室外活动时间(小时)≥ 2 睡眠

次数(正餐+点心) 正餐间隔时间(小时) 日间次数

日间时间(小时 / 次)

夜间小时

1 ~ 2 岁 3 + 2 4

2

1.5 ~ 2.5 10 ~ 12

3 ~ 6 岁 3 + 1 4 1

2 ~ 2.5 8 ~ 10

二、儿童膳食

(一)配置儿童膳食的原则 1. 符合幼儿营养的需要

各种营养素种类齐全,供应量适宜,可满足幼儿迅速生长发育时期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2. 适合幼儿消化能力

食物的品种、数量和烹调方法,应适合幼儿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3. 食物能促进食欲

尽量使食物的外形美,色诱人,味可口,香气浓,花样多,以促进幼儿食欲。

4. 讲究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严防食物中毒。

(二)膳食巧搭配 1. 粗细粮搭配

细粮容易消化、口感好,粗粮含维生素 B 族丰富,耐嚼。两三岁以后的幼儿可粗细粮搭配着吃,但要粗粮细做,兼顾儿童的食欲和营养需要。

2. 米面搭配

米比面食耐嚼,多嚼有益。但面食花样多,巧做、细做,可引起食欲。

3. 荤素搭配

动物性食物含优质蛋白质,蔬菜含维生素无机盐,荤素搭配不仅不腻,还可以使摄入的营养平衡,有利健康。

4. 谷类与豆类搭配

豆类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谷类中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豆类与谷类混合食用,可起到蛋白质互补作用。

5. 蔬菜五色搭配

绿色、红色、黄色的蔬菜,所含的胡萝卜素、铁、钙等优于浅色蔬菜。浅色蔬菜可用于调剂口味,但菜篮子里要以深色蔬菜为主。

6. 干稀搭配

主食有干有稀,或有菜有汤,吃着舒服,水分也充足。

(三)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是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关系着儿童的身心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下:

1. 按时定位进餐,食前有准备

进餐前,告诉幼儿要吃饭了。 1 ~ 2 岁的孩子,要求他们洗好手,戴上围嘴,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 3 岁左右可以在吃饭前帮忙做一些就餐的准备,如擦桌子、摆筷子、放好自己用的小勺、小盘、小碗。看到固定的餐具,想到马上要吃饭了,会使幼儿食欲增加。切忌放任幼儿端着饭碗到处走,边玩边吃。每顿饭应有大致的时间限制,既要求幼儿细嚼慢咽,又不要拖得太久,应该专心吃饭。

2. 饮食定量,控制零食

除了三顿饭,一两次点心之外,要控制零食,使幼儿养成吃好三餐的好习惯。另外,教育幼儿不要贪吃,以免消化不良。

3. 不偏食、挑食

偏食、挑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影响幼儿的健康,而且形成固定的口味以后,长大成人也难再适应多样的膳食,膳食多样化才能使人获得全面的营养。

4. 注意饮食卫生和就餐礼貌

注意饮食卫生,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吃不清洁、不新鲜的食物,不喝生水,不捡掉在桌上或地下的东西吃,使用自己的水杯、餐具等。

自幼儿上桌开始,就应该培养良好的就餐礼貌,如咀嚼、喝汤是不应该出大的声响,夹菜不可以东挑西拣,不糟蹋饭菜等。特别是懂得谦让,不应把好吃的独占。

三、预防常见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

1. 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能力。加强体格锻炼,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用冷水洗脸。

2. 季节变换之时,应注意小儿的冷热,随时增减衣服,有汗及时揩干。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等体弱儿易患呼吸道疾病,应加强锻炼和护理。

3. 保持幼儿活动室、卧室空气新鲜。温暖季节可开窗睡眠,冬季要有合理的通风制度。

4. 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提供平衡的膳食。避免因过累或饮食过于油腻造成的不易消化,使幼儿抵抗力下降。

5. 冬春季,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患呼吸道疾病的工作人员要避免与幼儿接触。

6. 教会幼儿洗手的方法,勤洗手。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 1. 提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2. 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和足够用水,保证个人卫生。

3. 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清水给幼儿洗手。

4. 建立清洁卫生的厕所。

5. 及时处理幼儿粪便,保证卫生安全。

(三)营养性疾病的预防 1. 佝偻病的预防

( 1 )多在户外活动,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

( 2 )保证幼儿每天有足够的能量,以提供足够的钙与维生素 D 。

( 3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2. 缺铁性贫血

( 1 )经常给幼儿提供含铁多的食物,如鸡、鸭、猪血、肝类、瘦肉、鸡蛋、豆制品等,提供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 2 )预防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如钩虫感染等。

( 3 )按时进行健康检查。

3. 肥胖症的预防

( 1 )避免过食,建立正常饮食制度及良好饮食习惯,避免过多进食糖类食品,如糖果、饼干、甜饮料等。

( 2 )家族有肥胖者或小儿体重已超重时,应取消餐外点心,饥饿时可吃蔬菜、水果,勿食油炸及淀粉类甜食,并要定期进行体重监测,调整饮食。

( 3 )增加经常性体力活动,提高幼儿兴趣,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

(四)五官疾病 1. 龋齿的预防

( 1 )注意口腔卫生, 3 岁以前,饭后漱口,及时清除食物残渣。 3 岁以后,可学习刷牙,早晚各一次。

( 2 )控制饮食中的糖,鼓励幼儿多吃粗粮、蔬菜、水果以及富含钙、磷、维生素等的食物。

( 3 )通过氟化法增加牙齿中的氟系,改变牙釉质表面或表层的结构,以增加其抗龋性能。(高氟区不能使用)

2. 早发现弱视

( 1 )儿童入园后,至少每年普查一次视力,视力不正常者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原因。

( 2 )若发现幼儿经常用歪头偏脸的姿势视物,或有斜视,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治。

四、传染病管理与预防

在集体儿童机构的保健工作中,传染病管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儿童免疫力不如成人,集体生活接触密切,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应采取综合措施,即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一)管理传染源

1. 早发现传染病病人

( 1 )熟悉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早期症状

托儿机构的保健员、保育员和其他教养人员应熟悉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早发现疫情,做到“早发现”。

( 2 )设立隔离室

许多传染病,在患病早期传染性最强。早期隔离病人是管理传染源的重要环节,因此,托儿机构都应设立隔离室。可疑传染病也应隔离,并尽快通知家长,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

( 3 )做好疫情报告

确定传染病诊断或疑似传染病诊断后,应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使各级卫生防疫部门掌握疫情,进行记录,并做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制订防疫措施。

2. 传染病接触者的观察期限

与传染病有密切接触的健康人和正处于该病潜伏期内的人,称为传染病接触者。一般是指与传染病患儿同班的小朋友或一同居住的人。对接触者应采取管理措施,尽可能缩小传染的范围,不使传染病蔓延,而且可以对已处于传染病潜伏期内的人,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不同的传染病潜伏期长短不同,即使同一种传染病,也有“一段”、“最短”、“最长”潜伏期之分。对传染病接触者的观察期限,常依据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而定。

常见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限表

病名

潜伏期(日) 病人隔离期限

一般 最短 最长

麻疹 10-14

6 21

出疹后 5 天解除隔离,合并肺炎延长 5 天

水痘 13-17 11

21

全部皮疹干燥结痂

流行性感冒 1-2 数小时 3

症状消失

猩红热 2-5 1

12

治疗起不少于 7 天

百日咳

7-14 2 21

发病 40 日后,或痉咳 30 日后

流脑

2-4 1 7

症状消失

细菌性痢疾 1-4 半天

7

症状消失后一周

甲型传染性肝炎 30 15

42

发病后 40 天

乙型脑炎 7-14 4 21

体温正常

流行性腮腺炎

18 4 21

腮腺消肿后一周

伤寒、副伤寒 10-14 3

30

体温正常后两周

集体儿童机构、检疫班不接收新来的幼儿,该班一日生活制度照常进行,但一切活动都应与其他班严格分开。对检疫班的幼儿应加强晨检和全日观察,详细了解其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等,注意早期症状和发病迹象,如有可疑,立即隔离,有待确诊。医学观察的重点依不同的传染病而有所侧重,如因接触麻疹而观察,应侧重体温、皮肤和口腔的检查;因接触肝炎而观察,应侧重精神、食欲、大小便颜色等的检查。过了检疫期限未发现新病人,可解除检疫,一切恢复正常。

(二)切断传染途径

可根据传染病的传染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切断传染途径。对肠道传染病,着重于管理粪便,保护水源,管理饮食,餐具消毒,讲究个人卫生等方面。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简便有效的措施是保持空气流通和勤洗手。

1. 经常性的预防措施

( 1 )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环境清洁,空气新鲜,个人卫生习惯好,饮食讲究卫生,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

( 2 )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

消毒的目的是减少或杀灭外界环境的病原体,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2. 传染病发生后应采取的措施

( 1 )终末消毒

病人隔离后,对他原来的住所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称为终末消毒。若病人患呼吸道传染病,他停留过的房间应通风换气,并采用其他消毒措施;若患肠道传染病,对病人所用过的物品,如床、桌椅、玩具等均应消毒,尤其是便盒、马桶,更应彻底消毒。

( 2 )隔离病人

按照各种传染病要求的隔离期限,对病人实施隔离,并实行接触者检疫。

3. 保护易感者

( 1 )非特异性措施

增强儿童体质,提供合理营养;培养个人卫生习惯;搞好环境卫生等。

( 2 )预防接种制度

幼儿园应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完成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防止漏种(除禁忌症外)、错种、重种。

接种前,要对家长和幼儿宣传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并了解幼儿的健康情况。注射后,填写预防接种卡片,并注意幼儿接种后的反应。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增进幼儿健康及预防疾病均有一定意义。幼儿园应加强

对幼儿进行教育监督检查,使幼儿懂得并自觉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 坚持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 饭前、便后及外出归来洗手。

3. 不随便吐痰,乱丢纸屑及垃圾。

4. 饮水用自己的杯子。

5. 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及午睡的习惯。

6. 不挑食、不偏食、不吃腐败变质及不洁食物;吃生瓜果要先洗净。

7. 培养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

8. 不断改善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五、做好安全教育与预防意外措施

幼儿不可能生活在没有任何危险的世界中,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并非让他们整日提心吊胆,而是使他们逐渐积累生活经验,懂得危险,注意安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能光讲道理,要利用一切机会,比如出现可能发生危险的情景,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对什么是“危险”有深刻印象。

(一)遵守幼儿园的安全制度

教育幼儿不得随便离开自己的班,有事必须得到老师的允许才能离开。遵守秩序,出入各室及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运动、游戏时遵守规则。不做有危险的活动或游戏等。

(二)遵守交通规则

幼儿常常因为不懂得或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车祸。如在车前横穿马路,在马路上玩耍,踢足球等。

要教育幼儿遵守公共交通秩序。例如,要走人行道,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不要在马路上停留、玩耍、打闹。

(三)懂得“水”“火”“电”的危险

据统计, 1-4 岁幼儿发生溺水,以误入水中淹溺为主,其次为游泳时溺水。幼儿因为自救能力差,误入水中,无挣扎及自救能力,很易溺水。教育幼儿在距水边附近的地方玩耍时要注意安全。

教育幼儿不玩水,不摆弄电器。在室外遇到雷电,不可在大树下避雨,尤其是高大孤树下,以免被雷击,并注意躲开被刮倒的电线。

(四)不要捡拾小物件

幼儿常喜欢捡一些小物件,如钉子、碎玻璃、野花野草等。有时把小物件放在口中吸吮,偶尔还会把小钩球、豆粒、纸团等放入耳、鼻中。常因此而发生割破皮肤,误服有毒植物、异物等意外伤害。

应教育幼儿不要捡拾小物件,更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鼻、耳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76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