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及反思

更新时间:2024-05-19 01: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及反思

永荣中学 汪金秀

一、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最后一篇文章,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

文章选自《礼记·学记》,主要讨论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翻译课文,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教与学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1

三、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点: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朗读领悟法、合作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学案(见后面附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餐桌上有满桌的美味佳肴,你能忍住不吃吗?你手上有梦寐以求的好书,你能忍住不看吗?我想同学们的回答都是NO,那么,沉稳的古人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虽有嘉肴》,看看古人的想法。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导入,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文言文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 了解《礼记》《学记》 (二)读清句读

1、请听范读,看学案,给加点的字注音,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2

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朗读可以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刚刚开始教文言文朗读要教会学生拉长语调,将停顿的地方表现出来。 (三)解读文本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结合学案理解词句 解释重点实词虚词

旨:甘美 善:好处 虽:即使 翻译句子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不知道它的好处。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结合学案理解词句 解释重点实词

困:不通 反:反省 强:勉励 长:促进 翻译句子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

3

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3.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结合学案明确第一个学的读音(xiào)、含义(教),明确“其”的意思(大概)

(2)翻译句子:《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学”(xiào)与“学(xu?)”其实就是一个字?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看下面两个字这两个字的不同。

明确:这是《说文解字》中“教”与“学”的写法。前面这个是“教”,后面这个是“学”,不难发现这两个字的写法非常相似。其中表示算筹,指的是孩童,表示手持鞭子、棍杖。学字多了几个形状: 像爪一样,表示的是手,突出“手把手”教的含义, 即庐,表示房屋。

其实教与学在古文中属于异体字,即音义完全相同,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也就是说,教与学原本在古文中意思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学习,所以教是学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教与学的理解,通过构字来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古文知识。

4、分析文章,合作探究。

4

——。比较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这篇短文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用原文回答)

这一结论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1、口语交际。

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五)检查背诵

结束语:如果说学是一支红烛,那教只是红烛上的火苗;如果说学是一只春蚕,那教只是春蚕嘴里吐出的一根丝线。学是整个人生的常态,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才能有更多的感想与别人分享。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珍惜少年时。少年是学习的大好时光,我们要静下心来,不断学习,不断反省。

八、作业布置:完成学案。 九、板书设计

教学相长

5

附录:

《虽有嘉肴》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体会教学相长的道理。 二、相关链接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重视因材施教。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

6

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三、学习帮手

(一)听范读,给加点的字注音,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

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 )

故曰:教学相长.也。 ( ) ( )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二)小组合作,解释下列词语,翻译句子,背诵句子。

1.虽( )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

2.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 )也。

3.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7

)也;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

5.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6.故曰:教学相长( )也。

7.《兑命》曰:“学( )学半。”

8.其此之谓乎?( )

(三)重点字词 1、通假字

兑命 通 2、古今异义

①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②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

(四)寻找生活中自己经历的或者听过的“教”与“学”相互促进的事例,将它写下来。

反思:过于注重课堂的整体效果,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堂设计。学生没有预习,上课前连语文书都没带,更不知道要上什么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反应挺快,整个课堂也比较流畅。不过,

8

学生少了预习环节,教师就更应该重视基础环节——朗读和翻译。比如,学生听范读后,有学生要求再听一遍,我考虑到时间不够,就直接指名认读重点字音,错误率达50﹪。在翻译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直译,在学生回答时,我没有着重强调。还有分组合作,也是出于时间考虑。其实,我们在平时上文言文课的时候,是先布置预习:学生把文言文课文抄在笔记本上,按翻译书格式空两排。上课的时候强调重点词,学生做好笔记,再直译课文,总结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做得非常扎实,但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71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