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
更新时间:2023-11-27 20: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扎根理论简要介绍
——《质性研究概论》读书报告
一、 扎根理论概述
??什么是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研究法是由芝加哥大学的Barney Glaser和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 Strauss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A general methodology for developing theory that is grounded in data systematically gathered and analyzed.” 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建构出的概
念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不但是由资料中萌生出来,而且也被资料暂时性地验证过了。
扎根的理论,就是用归纳的方法,对现象加以分析整理所得的结果。换言之,扎根理论是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发展扎根理论的人不是先有一个理论然后去证实它;而是,他先有一个待研究的领域,然后自此领域中萌生出概念和理论。 说明:
1、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它强调要忠实于所研究的现象; 2、扎根理论研究者不相信理论可以首先通过演绎而得到,然后加以测试; 3、扎根理论方法具有极强的可调节性,认为理论必须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构建,这样,理论才会是累积的,那些与数据或现象不相符的理论解释才会被抛弃。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特点
1
扎根理论要求产生的理论能产生出丰富的概念和关系,并且应该满足四个条件:1、与该理论应用的分支领域有较强的适应性;2、容易非专业人士所理解;3、能够被有效地运用到多样化的日常环境中;4、允许研究者对理论的结构和日常环境的过程至少能够进行部分的控制。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科学与创意
——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的程序是为达到此目标而设计的。假如学者小心地执行这些程序,这个方法将会满足“好”的科学所要求的一些标准。
—— 创意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里一个重要的部分。表现在研究者有能力把所收集到的资料经过概念化的过程予以命名;能自由联想出一些足以令人深思的问题,以及能善用比较,提高理论触觉,来帮助研究有所发现。
—— 创意与科学间的平衡
许多用来发展理论触觉的分析技巧,本质上都属于创意或想象力,但研究者应力求保持在他所创造的概念或解释与实际情景间的平衡。换言之,创意是重要的,但所创造的必需与研究资料想符合,具有真实性。
二、 扎根理论的核心内容——三种译码程序
译码是一种把资料分解、概念化,然后再以一个崭新方式把概念重新组合的操作过程;籍此,理论得由庞杂资料中建立起来。
??扎根理论的译码程序,目的不仅是从资料中摘取议题(Themes),或由几个组织松散的概念中负展出一个描述性的理论性架构(a descript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扎根理论的分析程序,目的在于:要建立而不只是验证理论;利用译码程序的严谨过程产生“好”的科学;协助研究者突破研究前带入的或研究中出现的偏见和假定;通过译码过程,研究者可以建立接近实
2
际世界、内容丰富、统合完整、具解释力的理论。此一分析过程提供了为建立好理论所需的扎根、敏感、与综合完整性。
??扎根理论研究法的分析部分是由三种主要的译码手续所组成: 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选择性译码。
不同种类的译码程序,其间的界线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说我们按研究的三个阶段分别使用这三种程序。在译码时,我们很可能一下子用一种译码方式,突然不知不觉地由转到另一种译码,尤其是在开放性译码与主轴译码间,这种来回的更迭更是容易发生。
虽然说研究者较常在研究初期使用开放性译码,但也有可能,即使已在用选择性译码了,却仍有一些未臻发展或未统合的概念,这时就需要回头,使用研究初期较常使用的开放性译码或主轴译码,以辅助选择性译码。当然,研究者在此时使用这两种译码,将会有不同于研究早期的“感觉”。
??不断比较与提问题是译码过程里最主要的两个分析程序,虽然在不同类型的译码过程里有不同类型的做法。研究者通过不断比较与问问题才能构建出扎根理论里概念的精确性与特殊性。事实上,文献里常以“不断比较的分析方法”(the constant comparative method of analysis)称呼扎根理论研究法。对于所有的译码程序而言,最为核心的一种技术乃是提问题。通过问问题,研究者可以较为弹性地使用这些程序,而且应该从研究初期一直问到结束。
(一)开放性译码 (open coding)
将资料分解、检验、比较、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
?概念(concepts):附着于个别事情(happenings)、事件或现象的概念性标签。 ?范畴(category):是一组概念。研究者通过比较概念而发现它们都指涉同一
3
现象时,就可以把这些概念聚拢成为同一组的概念,而由一个层次较高也较抽象的概念统摄。这种概念即称为范畴。 ?性质(properties):一个范畴的特性和特质。
?面向(dimensions):性质在它连续系统(continuum)上的位置。
开放性译码是通过仔细检验而为现象取名字或加以分类的分析工作。不经这一分析性的基础步骤,扎根理论研究法的后续分析与成果展示是无由发生的。换言之,我们需要用开放性译码将收集来的资料分解成一个个单位,仔细检验,比较其间异同,针对资料里所反映的现象,提出问题;经过过程,我们才能针对研究者或别人的假设,提出质疑、探索,并进一步导出新发现。 ??开放性译码的程序定义现象(labeling phenomena)——发掘范畴——为范畴取名字——发掘范畴的性质和面向——各种不同的开放性译码——写译码笔记
(二)主轴译码(axial coding):
做完开放性译码之后,研究者通过一种译码典范——就是借所分析现象的条件、脉络、行动/互动的策略和结果——把各范畴间联系起来,于是资料又被组合到一起的过程。
?因果条件(causal condition):致使一个现象产生或发展的条件、事故、事情。 ?现象(phenomenon):针对具核心地位的观念、事件、事故,会有一组行动或互动来管理、处置,或会有一组行动发生。
?脉络(context):指一个现象的事件、事故在它们面向范围内的位置的综合。脉络是行动或互动策略之所以发生的一组特殊条件。
?中介条件(intervening condition):一种结构性条件,它会在某一特定脉络之中,针对某一现象而采取有助的或抑止的行动或互动上的策略。
4
?行动/互动(action/interaction):针对某一现象在其可见、特殊的一组条件下所采取的管理(manage)、处理(handle)及执行的策略。 ?结果(consequence):行动及互动的结果。
开放性译码是分解资料以便研究者指认资料中的范畴、性质及面向的位置。主轴译码则要联接一个范畴和它的副范畴而把资料重新整合。主轴译码并不是要把几个核心范畴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全面的理论学架构;而只是要好好发展主要范畴。换言之,主轴译码要做的仍然是发展范畴,只不过比发展它的性质和面向更进一步而已。在主轴译码时,我们的重点乃是要在性质和面向以外,如何对所译码的一个范畴(现象)获知的更多、更准确。
??我们可以利用产生这个现象的条件(condition)、这个现象所寄寓的脉络(context)(也就是这个现象的一些特定性质),以及在现象中行动者为了要执行、处理而采用的策略(执行策略基本上就是 一种行动和互动),和采用后的结果,来帮助我们对于一个范畴(现象)知道的更多,更准确。
因此,条件、脉络、策略和结果虽然也都是范畴,但都是与某一范畴有关而用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范畴的,将其称为副范畴(subcategory)。
在主轴译码时,我们通过所谓的典范模式(paradigm model)把副范畴与它们的性质联接起来。典范模型:
(A)因果条件(多数)-(B)现象-(C)脉络-(D)中介条件(多数)-(E)行动或互动策略(多数)-(F)结果(多数)
这个模型可以让你系统地思考资料,把资料籍其间复杂的联系而统合起来。在建造扎根理论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标明因果条件、脉络、中介条件(intervening condition)、行动或互动策略以及结果等彼此间的关系,而将副范畴与范畴联接在一起。
5
??主轴译码以下述四个步骤作为问问题的内容和作比较的基础: 1、陈述副范畴与现象间关系的本质,构想副范畴与范畴间的假设性关系; 2、看看实际资料是否支持以上这种假设性的关系;
3、继续不断地找寻范畴和副范畴的性质,以及通过实际的案例对这些范畴、副范畴在它们个别的面向上定位;
4、因为每个案例都发生在其个别的面向定位上,我们比较这些在不同面向位置上的案例,也就可以比较出这些面向所属的范畴与副范畴间关系的的不同趋势形态(pattern),因此也可以找到我们所关系现象所具有的变异性(variation)。
??当我们脑子里设想好范畴间存在由某种关系后,我们就应用资料中的证据、事故、事件,看看能否支持或否定我们的想法。
研究者不是只找资料来验证他所拟定的范畴间关系就够了,也该注意否定这一关系的案例。呈现不同与变异状况的案例到不必全然否定原先的假设或关系陈述(a statement of relationship,当假设被某些实例支持时就称为陈述)。这类案例可以加深我们对现象的了解,以及让我们知道这一现象可以有多种形态(pattern)出现。研究者若能对否定或另类案例进行追踪,他的理论将更加稠密(density)也更富变化。
(三)选择性译码(selective coding):
选择核心范畴,把它系统地和其它范畴予以联系,验证其间的关系,并把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补充整齐的过程。
?故事(story):针对一项研究的中心现象所做的描写式记叙(narrative)。 ?故事线(story line):概念化后的故事,就是核心范畴。
?核心范畴(core category):所有其它范畴以之为中心而结合在一起的中心现
6
象。
选择性译码中的统合资料与主轴译码差别不大,只不过它所处理的分析层次更为抽象。
??选择性译码的五个步骤:
1、阐明故事线。用搜集来的资料以及由此开发出范畴、关系等来思考一个可以扼要说明全部现象的核心,即故事线。
2、根据资料所呈现的因果条件、脉络、策略及结果等译码典范上的单位,把核心范畴与附属范畴联接到一块儿。
3、根据每一个范畴所在的特定面向位置,也就是籍面向的层次把各个范畴加以联系。
4、用所有的资料来验证上述这些范畴间的关系
5、继续开发范畴(filling in category),使其具有细微及完备的特征。 上述五个步骤写出来是为了解释上的方便,在真正分析时,这五个步骤不一定按直线式次序进行,也不一定得分清楚,而是来来回回的比较多。
(四)将理论扎根
完成了理论的雏形之后,要用搜集来的资料验证这个理论,才算完成理论的扎根工作。
(五)过程(process):
过程是在时间里演进的行动/互动序列之间的联结。扎根理论的一项重要特色就是将过程带进分析里。要做到这样,分析者必须从资料里寻找改变条件的各种迹象,并追踪这些改变相应带来的行动/互动上的变化。一旦找到了,扎根理论研究有两种重要的方式可以将过程概念化。其一是将所有的经历描述成阶段和时期,并解释是什么使之向前、滞后或后退。另一种方式是将过
7
程视为一种非线性发展的活动,而行动/互动在因情景变化时是有弹性的、流动的、随机应变的。
在扎根理论里的过程
时 间
――――――――――――――――――――――――――
改变中的条件
行动 行动
现象 改变中的行动
拟达成的目标 当扎根理论是从含有过程的分析里衍生出来,它就会是一个动态的理论。当研究者使用过程这一个分析性的工具,来捕捉社会现象里片断地行动或互动,并将之联接成一序列时,资料就有了生命。
过程不只是泛指变迁,也不是提提几个阶段就了事,而是要深入分析行动或互动的变化,并将之纳入分析才行。这些行动或互动乃是随着时间变动,针对变化的情景而做出的反映。
三、 扎根理论研究工具与技巧
(一) 增进理论触觉的技巧
8
研究者往往因为他们既有的的一些假定(assumption)、过去的经验,和浸淫于文献太深,以至于在分析时不免受到蒙蔽。我们应该超越表面的想当然,对现象进行深入探究。
凭借理论触觉,我们才能发掘理论;而理论触觉就是研究者能以分析性眼光看到深层现象的一种能力。在研究早期,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破解我们的思绪,并籍分析资料培养出理论触觉。
1、问问题
研究者针对资料不断问问题,目的在于刺激思考找出资料里可能有的范畴、性质和面向。这可帮助我们下次访问时问的更准确,及引导阅读文献的方向。
这不是说当我们问问题时,这些问题就指引这次的资料搜集,而是说,当我们知道该问什么问题时,才能在以后所搜集来的资料和所做的分析里看出意义。
针对所搜集来的资料,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提出一些一般性的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又会刺激我们再去问一些较为准确和相关的问题,有助于寻找范畴、性质和面向。这些基本的问题包括:是谁?何时?哪里?发生了些什么?怎么发生的?到什么程度?以及为什么?2、就字眼、片语、句子加以分析对一个字、一个片语、一个句子进行详细分析,会让研究者有机会开启资料。是一件很宝贵的操作学习。这样逐字、逐句的分析,针对资料里的每个字、句提出质疑加以思考,可以凸现受访者或他身边的人话中的意义。甚至,研究者是否已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假定也会因此而昭然若揭。这种分析策略也会使得素有经验的分析者必须面对隐藏一些先入之见或观点(preconceptions),帮助他们开启资料进行分析,而受益匪浅。
9
实际操作程序是这样的:先大概地看过一份记录,至少几页,然后锁定任何让你觉得重要的、突出的、或你有兴趣的一个字、片语或句子,好好地思索一番,再把与子有关地意义,从可能到不可能的都列出来。
我们应该在互动访问过程中向受访者确认他们所说的话,或者训练自己去问受访者所用的具分析性意义的字词有何用意,否则,我们的理论发展会受到限制。3、经由比较做更多的分析比较有助于指认出概念并把概念范畴化,比较也有助于刺激研究者的理论触觉。可以使用比较来破除研究者的一些既存假定,并且找到一些现象的面向;不过要达此目标,我们得善加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一般常识以及相关的学术文献。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比较技术:? 丢铜板技术(the flip-flop technique),就是指把你认为有意思的概念倒过来想,想象它的极端反例。这样的想象就是用某一面向的两极由高到低来做比较。
??邻近比较(close-in comparison)。举例:比较一个体重过重的女人和另一个体重恰好而且身材动人的女士。总结:或许你的分析所得最终与文献所讲一样;不过,重要的是,你的理论性分析会比文献上已有的来得丰厚,因为通过问问题,你可以走出固定化、标准化的想法,而能探索到其它不同的想法,并且也会对资料有些新鲜的观点。??极远比较(far-out comparison)。举例:举重和拉小提琴。极远比较策略可以帮助打开太多的可能性。虽然不需要一直这样比较下去,但是为了突破瓶颈或为了找出现象的性质和面向,以便可以继续追踪下去,做这种极远比较。做完以后,再回到资料里,这次因为对“字里行间所真正透露的”有了新的领悟,将会有新的发现。??摇红旗(waving the red flag) 的技术也有助于研究者穿透资料里显而易见的层次。大家承袭相同的文化传统,大部分的想法都很类似,而很难发现大家共用的假定。换言之,
10
我们都基于文化观点的一些假定,以致大家都会有相同的盲点,非常不容易靠彼此的质疑而指认出来。
必须对某些字和片语十分敏感,例如,从来不、一直是、绝对不会是那个样、每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没有讨论的必要。每次你听到这些字或片语,你就得在心里摇一面红旗以示警戒。以上这些字和片语都是讯号,要你进一步审视。永远不要把任何事视为理所当然而不再探究。
(二)条件矩阵
条件矩阵式一项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捕捉现象的条件和结果。当我们就某一现象在矩阵层次上追踪与之有关的条件及结果路径,可以确定那些层次是相关的,继而通过这些层次对行动/互动的影响,把它们所研究的现象联系起来。
??条件矩阵(conditional matrix行动/互动):是一种有助于思考诸多条件与
结果,及所研究现象之间关系的分析性图表。此矩阵可供研究者区分并联结条件与结果的各种层次。
??条件路径(conditional path):为了把条件矩阵上的层层条件与结果和所
研究的现象相联系,研究者籍追踪一桩事件、一次事故、一件事情的行动/互动层次到矩阵外缘的条件和结果层次,或反其道而行,所经过的各个层次。
??扎根理论是一个泛行动的系统
扎根理论研究法所构成的理论是一个泛行动的系统,此分析方法可以让读
者检视事件的互动性质。它用译码典范来分析社会实体,而行动/互动是这个典范的核心。 ?? 泛行动系统的几个性质
11
1、 它是由彼此互动又彼此有关的条件层次,以其与所研究的现象间的
关系又一般(距离较远)到特殊的(距离较近)所组成。 2、 上述各层次的条件,对拟研究的现象而言,可以是:产生现象的原
因;行动/互动发生的脉络;或是介于脉络和行动/互动之间,又对后者会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的中介条件。
3、 行动/互动位于诸多条件之间,是泛行动系统的核心。
4、 因为行动/互动发生于彼此相关的序列里,因此,它的本质是过程
的(processual)。
5、 行动/互动之后产生一些结果,这些结果可能对在不同层次的条件产
生重大影响。
6、 时间性(temporality)蕴涵于条件之内。
7、 条件会促进或抑制行动/互动的发生,而改变条件的突发状况则会制
造出必须处理的一些未曾预期、有问题的情景。
8、 我们称上述泛行动系统为一个条件矩阵―也就是,彼此互相扣连,
和某一现象有关的条件、行动/互动的结果,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
??使用条件矩阵的益处
1、 有助于增进理论触觉,周全思考与所研究现象有关的各种状况。 2、 它可增进你对于行动/互动之可能结果的理论触觉。
3、 它可帮助你有系统的把条件、行动/互动及结果,和现象联结起来。 ??条件矩阵层次的一般性质
1、最外层:国际的层次。包括下列各事项:如国际政治、政府法规、文化、价值、哲学、经济、历史、以及诸如生态环境的国际问题
12
等。
2、第二层:国家的层次。包括国内政治、政府法规、文化、历史、经济、社会问题和各项争议等
3、第三层: 社区的层次,包括以第二层次的内容,也包括社区的人口等特征。
4、第四层:组织和制度的层次。这两层又各有其结构、规则、问题和历
史等。
5、第五层:副组织的(suborganizational)、副制度的(subinsititutional)层次。包括所研究现象发生的层次。 1 2 3 4 5 6 7 8 7 6 5 4 3 2 1 6、第六层: 群体、团体及个人的层次。包括比如个人、家庭、以及各种团体的传记生平、哲学、经验和知识等。
7、第七层:互动层次。通过协商、讨论、辩论、教导、自我反省等互
动过程所完成。
13
8、最里一层:行动层次 包括策略性的和一般性的行动。行动的实行仍是经过行动过程,它与互动过程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行动/互动图像。
??追踪条件路径
为了把条件和结果与行动/互动作直接的联系,我们使用条件矩阵追踪条件的路径。换言之,每当研究者面对资料中的事件或事故,他应从矩阵地最深处,即行动/互动层面,向外追踪相关的层次,或由外向内追踪,把行动/互动与条件和结果联系起来。研究者应当进行以下七个层次的追踪检查:
1、由行动开始;
2、由行动向外进入条件矩阵的互动层次; 3、再移到条件矩阵的个人层次; 4、到机构里的副组织层次; 5、继续到组织层次; 6、再移到社区层次; 7、再移到国家层次。 (三)理论性抽样
在扎根理论里,抽样的对象是能显示出理论性相关之概念的事件及事例。人、地和文件,只是取得这些资料的途径而已。抽样的程序,则根据研究者当时所做的译码类型而有所不同。在开放性译码,我们做开放性抽样;在主轴译码,我们做关系和歧异性抽样;在选择性译码,我们做区别性抽样。抽样工作要一直做,直至范畴等到理论性包含为止。
??理论性抽样(theoretical sampling):是以已经证实与形成中的理论具有相关性的概念为基础所做的抽样。
14
??开放性抽样(open sampling):与开放性译码有关,此抽样的特色是开放而不做任何明确的抽样上选择,可以是碰运气的、系统性的、或是立意抽样(purposively sampling),以及现场的即兴抽样。
??关系及歧异性抽样(relational and variational sampling):与主轴译码有关。它的目标是想扩大在面向层次上发现到的差异,可以是有系统或特意安排下的抽样。
??区别性抽样(discriminate sampling):与选择性译码有关。它的目的是想明确范畴间的关系和现象里的故事线,并予以验证,以及填补尚未发展齐备的范畴。
扎根理论研究法的分析基础是概念,而此一方法的所有程序都是在确认、发展和联系概念。
理论性抽样的目的在于抽样选出一些只涉范畴及其性质、面向的事件、事故等,以便进一步发展,并将之在概念层次上联系起来。 注意抽样的单位是事故;而不是个人。
引导理论抽样的,是从资料分析中萌生出的问题和比较,这些问题和比较并可帮助研究者发现与联结相关的范畴,以及范畴与其性质和面向。
理论性抽样是累积性的,因为经过资料收集与分析,及二者的交互作用之后,有关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资料也会累积。
理论性抽样也会使研究者注意到资料里的歧异性、过程以及稠密度。同样地,使用理论性抽样时,研究者应当有相当程度的弹性,因为他必须随时回应田野工作里的状况,并从出现的相关情景中尽量抽样。弹性是指一种进出探索未曾预见或计划的研究领域,而有引导目前研究或提供观点的能力。
理论性抽样随要保持弹性但还是要有计划,而不能随兴。抽样应以概念
15
发展中的理论相关性为基础。
抽样的原则,就是一直抽样,直到资料里的每一个范畴都达到理论性饱和为止。要持续抽样,直到:(1)关于一个范畴,再也没有新的或有关的资料出现;(2)资料里的范畴已经发展的十分丰厚,在典范上的各部分(条件、脉络、行动/互动、结果)都联结紧密,也有过程和变异性;(3)范畴间的关系都建立妥当而且验证属实。 (四)摘记和图表
摘记是我们将对资料的分析所得写成文字记录;图表则是把分析后资料里的概念间关系用一种视觉形式加以表述。
写摘记和画图表是资料分析时极为重要的手续,不论研究者多忙,这道手续都不能省去。研究者从开始思考研究计划到最后的论文写作阶段,要一直持续使用摘记和图表。??摘记的三种类型
译码摘记(code notes):含有译码后成果的摘记。例如概念性标识、典范特质、指涉过程的现象等
理论性摘记(theoretical notes):研究者经由归纳与演绎思考,对资料中可能萌生的范畴及其性质、面向、彼此间关系、内在歧异性、过程、及条件矩阵的思考成果,用于弥补译码摘记的不足。
操作性摘记(operational notes):用于提醒研究者下一步该做的抽样、该问的问题、可做的比较,及后续追踪的方向的文件。??图表的两种类型
逻辑图表(logic diagrams):研究者用来呈现其基于典范模型(paradigm model: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或互动策略-结果)分析和思考范畴及其副范畴间逻辑关系演进的图表。是一种逻辑的、视觉的分类过程,用来帮助研究者确认范畴间有何种关系。统合性图表(integrative diagrams):用
16
来呈现研究者对正在形成的概念间关系的分析与思考。图表的形式并不拘泥于译码典范的架构,而是开放性的,以便刺激更多的思考、想象空间。 ??摘记和图表的一般要求和作用
1、摘记和图表的内容和长度无定式,可以因研究目的、研究阶段、和正在进行的译码不同而不同。
2、除非是在早期开放性译码阶段,否则不要在原始资料上写分析所得,而应该在单独的纸上写摘记和图表。
3、摘记所记载的不是关于具体的人或事件,而是就人、事故、事件加以抽象化后的概念。即在写摘记的全部过程里,必须保持概念化的性质。
4、写作和保存摘记与图表,有助于激发理论触觉和创意,有助于发现思考上的漏洞。
5、摘记和图表可以提供极为丰富的概念来源。
6、在所有研究告一段落时,我们需要用图表来向其他人说明我们的研究。通过图表,别人也比较容易了解我们的研究。
7、通过图表,可以比较清楚地说明理论里的复杂关系。
8、我们的理论通常都会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通过统和图表来说明其与其他部分的关系。 ??整理摘记和图表
摘记和图表是开启理论秩序的钥匙。通过反复阅读图表和摘记,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其他范畴围绕着一个核心范畴而呈现出一种秩序来。过程如下: 阅读摘记——写出描述性故事——运用摘记中的范畴改写成分析性故事——画出统合性图表——建立整体架构(scheme)——按照架构组合摘记——将架构固定化——修订和完善架构
17
??重要原则:
在分析资料过程中,只要灵感一来,就应该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赶快写成摘记或图表,长短皆可,以免漏失重要的想法。
灵感可以来自看和写摘记的过程,可以来自对摘记或图表的整理、合并,也可以来自理论文献,但来自上述途径的想法都是暂时的,必须经过现实世界的检验。
四、扎根理论的评估标准
评估一项研究成果,或是验证一个理论,一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资料的效度、信度和可信度(credibility)
??研究的过程是否合适,因为理论是通过这一程序创造、阐述和验证 ??判断研究结果的经验性基础(empirical grounding) (一)研究过程
以下七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作为判断扎根理论研究作品过程的准则: ??如何选择起初的样本,用什么做基础????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的范畴??
??哪些事件、事故、行动等等作为指涉那些重要范畴的基础????理论性抽样的基础是哪些范畴?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如何引导部分资料搜集?做完理论性抽样之后,这些范畴代表性如何??
??哪些假设与概念或范畴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建立和验证这些假设的基础何在??
??有无假设与实际状况并不相符的例子出现?如何解释?这些反例会不会影响假设??
18
??核心范畴是如何被选定的?这个选择过程是突然的还是渐进的?困难还是容易?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做出最后的分析决定?
(二) 研究结果的经验性基础 以下是检验的七个标准:
??作品里的概念是萌生出来的吗?如果这些概念都是源自一般用法,而未经(译码的)分析程序,那么这些概念就没有实际扎根于资料,因此就不是扎根理论的概念。?
??作品里的概念之间有系统性的关联吗?这些联系是否也扎根于资料?这些联系是否通过系统的程序产生出来的??
??作品里的范畴是否妥善地发展?概念联系与范畴是否已达到概念上的稠密?一个扎根理论经过最后统合之后,范畴之间、以及范畴与副范畴之间,应有紧密的联系。?
??理论里是否包含了很多歧异性?缺少歧异性的定性研究,不能称为扎根理论。?
??对所研究的现象有重要影响的大环境条件,是否纳入到了扎根理论的解释里?扎根理论必须将包括宏观环境在内的解释性条件纳入分析里,而且这些条件必须通过行动、互动和影响建立起与所研究现象的直接联系。即不论作品里有无明确提到条件矩阵,作者都应阐明环境对现象产生的作用。???是否将过程列入考虑?扎根理论研究应确认并阐明变迁或活动的过程,并把变迁与造成变迁的条件予以联系。?
??理论发现显著吗?显著到什么程度?研究者与资料之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但任何方法都不能保证这种互动一定有创造力。有创意的作品需要作者具备三种能力:分析能力、理论触觉和对行动与互动敏锐的洞察力。?
19
?
建议:对于篇幅较长的研究作品,研究者应交代研究过程,以便于别人对这项研究进行评估,也让读者了解作品研究方法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
参考资料:
1、Anselm Strauss, Juliet Corbin《质性研究概论》巨流图书公司1997
2、Soulliere, Danielle,CONCEPTUAL MODELING AS A TOOLBOX FOR GROUNDED
THEORISTS,Sociological Quarterly, Spring2001, Vol. 42
20
正在阅读:
扎根理论11-27
2020-2021学年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彩虹》说课稿05-28
施工企业如何做好项目管理05-06
理论力学试卷及答案-B09-12
四下英语期末试题08-10
交通专业词汇04-13
考试大论坛市场基础91道计算题真题解析11-04
网络语言对中学生生活的影响(1003)05-14
村2011年护林防火工作目标责任书09-01
完整打印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复习课教案11-1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扎根
- 理论
- 2018年浙江省统计法治相关知识考试(一)(修订版)
- modis数据预处理
- 故障诊断第四章习题
- 山东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QC成果--降低收费站车辆漏征率 - 图文
- 管理学以往考试题与答案缩小版
- 考研运动训练学终极背诵版
- 提高销售合同执行率 尽量满足客户需求
- 大干一百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2018年绵阳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
- 高效节水灌溉典型设计
- ATB FUNGUS 3 产品说明书
- 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1995年3月1日)
- 传热学第五版部分习题解答
- 2013年山东科技大学806水力学考研真题考研试题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湖南省道县绍基学校17-18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 2010年辽宁省省直机关及直属单位考试录用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参考答案 - 图文
- 保险精算习题及答案
- 会议室管理制度
- 蓝田棋坛人物转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校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