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学案套装2013 8 27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11 10: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政治八上学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体验观察的方法,能根据现象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
3、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二、学习过程:
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有一些我们还不了解,尽管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其实在生活中,使我们感到新奇的现象还很多,这些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例如: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用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得远些?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曾经使你感到新奇的现象?(举例)
这些物理现象现在我们还不能解释它们发生的原因,当我们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不仅能解释这些现象,也能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
(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
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谜,当谜底揭开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自然是欢畅的。在这众多的谜中,有许多就是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到时不仅能揭开谜底,而且还能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增长我们的才干。 1、实验一:鸡蛋上浮了。
(1)把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会 。
(2)向清水中加入盐水,轻轻搅拌,随着加的盐增多,鸡蛋会 。 2、实验二:
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 。(平时我们看到的水要沸腾必须 ) 3、实验三:放大镜的应用
(1)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发现比原来更 了。 (2)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的树木,发现比原来更 了。 4、实验四:回忆冬天用塑料梳子梳头的现象
(1)头发梳过后,发现头发会比原来更 。 (2)用过的梳子靠近头发能够 头发。 5、实验五:
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将手指移开后,乒乓球 下落。 学习物理很有用: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曾运用过许多物理知识,只不过有的我们知道为什么,有的我们还不知道。例如:乒乓球瘪了,用热水烫一下能使乒乓球复圆。再如我们常用棍子来撬动一些笨重的物体。由于在小学里学过热胀冷缩、杠杆等知识,就懂得为什么这样做。
2、列举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如照相机、高压锅、电热杯、收音机等等。这些事例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1 -
姓名: 检查:
学生还不懂为什么,说明需要学习物理知识。
3、列举事例说明在工农业生产、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有的就是在物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懂得它们,就需要学习物理知识。 4、简要介绍科学家的设想”,说明在未来的科学中,物理应用将更为广泛,未来物理将更有用。
(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长度测量基本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实验室质量测量的基本工具: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测量的仪器:秒表
测量温度的常用仪器:温度计 电流的测量仪器:电流表 电压的测量仪器:电压表
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直接测液体体积的测量仪器:量筒
(三) 向科学家一样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5)分析和论证 (6)评价 (7)交流与合作
(四)建立你的家庭实验室
三、课堂练习: 1.关于“猜想”,下列给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 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 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 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2.做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小强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同时对决定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因素进行了猜想.下列猜想中,肯定不合理的是( ) A.杯子的组成材料 B.杯口的大小 C.杯里所盛的液体 D.杯子的价格 3.进行科学探究的程序一般是( )
A.猜想——结论 B.实验——结论
C.猜想——实验——结论 D.结论——实验——猜想 4.将文具盒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拉动时感觉所需力的大小;再将两枝圆铅笔垫在文具盒下后,仍用力拉动时,你会感觉到所需的力( )
A.比第一次大 B.比第一次小 C.两次一样大 D.说不清楚
5. 壹元硬币的外观具有银白色的光泽,一些同学认为是铁制的,在探究中,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结论 B.评估 C.猜想与假设 D.进行实验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2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3、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
测量的重要性: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量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 (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 换算关系:1km= m, 1m= mm, 1mm= μm, 1μm= nm 2、换算方法:
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
意结果尽量用科学计数法。如:125nm?125×10?7cm?125.×10?5cm。正确的换算过程为:“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练习:58厘米= 米 的过程为: (二)、实验:测量长度
1、常用的测量工具有: 、 、 、 。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三观察”
·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可重新确定一刻度线为起始刻度线。 ·观察量程是多少,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量程的刻度尺。 ·观察分度值是多大,据不同情况和要达到的精确度,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三会”
·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贴近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能放倾斜。
·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眼睛不可倾斜,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无单位的记录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3、练习:(1)、找出下图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的错误之处。
(2)、如下图所示,该物体长度是 ( )
A. 10.94cm B. 10.9cm C. 2.9cm D. 2.94cm (三)、误差:
1、定义: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3 -
姓名: 检查:
2、减小误差的方法: 。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练习:记下这个物体的长度,
用上面的尺子 用下面的尺子
(回家自己测量教材13、14页教科处长宽自己身高和胸围) (认识秒表) (四)、哪些特殊的方法可用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
(1)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2)化曲为直法:用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3)滚轮法: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的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
例 某同学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__,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_________cm.
点拨:本题考查了怎样正确读数和记录实验结果,读数时应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所以最后一位是估读数.
解: 倒数第二位数2是表示2cm,所以分度值是1cm,准确值是1.72m,若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172.4cm.
三、课堂练习:
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
(1)35mm = m ; (2)1.5×10nm = cm = m = km ;
5
(3)4.76×10km = dm = μm = nm;(4)6min = s = h 。 2、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力同学800m 赛跑的成绩为235 ; (2)某同学的身高为164 ; (3)从上海到南京铁路线的长度为256000 ;
3、在测量中,一般说来 值和 之间总有些差异,这个差异叫误差。
4、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四次测得的数据分别是12.53m、12.54m、12.55m、12.57m,那么最接近物体真实长度的是( )。
A.12.53m B.12.54m C.12.55m D.12.57m
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另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7.86dm,那么,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4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1.3活动:降落伞比赛》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2.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二、学习过程:
(一)、探究的基本要素和控制变量法
本节通过“降落伞比赛”这个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步骤是:分析猜想、实验论证、得出结论。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有几个因素都可能影响被研究的问题,我们就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通过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而去研究另一部分物理量对问题的影响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在物理学的问题中,一个物理量往往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在研究问题时如果不控制就无法知道到底是那个因素影响了结果,因此得不到结论,所以我们要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如本节影响降落伞好坏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我们保持降落伞的质量、悬挂物的质量及下落的高度等因素不变,只从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这一因素来比较学生自制降落伞的好坏,这就是控制变量法的典型应用。
填一填:
控制变量法是指设计实验时,先考虑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____。 (二)、仪器的选择与使用
活动中用到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所以通过此次活动还要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1)仪器的选择
仪器选择的重要依据是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太小不一定能测量出所测的量,如果选择量程太大,其分度值就会大,测量误差就大。在合适的量程下,分度值越小越精确,误差也越小。 (2)仪器的使用
使用任何测量工具首先要调零,如果不能调零,要记录初始读数,进行修正。读取数据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数据应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3)研究测量技巧: 学会测量面积
a、规则物体的面积:正方形:S=a 长方形:S=ab 圆形:S=π
2r2
1ah2三角形: (a?b)hS?2梯形:
S?平行四边形:S=ah
b、不规则物体的面积的测量方法(方格法):
把物体放在方格纸上,在方格纸上描下它的轮廓,数一下图形中包含的方格数,对不满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5 -
姓名: 检查:
一格而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用总的格数乘以一个格的面积,就是物体的面积。
例、某同学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50.1毫米、50.3毫米、50.2毫米、50.3毫米。则他的测量结果写为( )
解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测量中出现的偶然误差。平均值取几位数应根据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来决定,即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来决定。该同学的测量准确到了毫米,他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也就是毫米(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平均值也应准确到毫米。 根据该同学的四次测量数据,平均值应为
由于平均值应准确到毫米,故该同学最后的测量结果应取50.2毫米。
三、课堂练习:
1. 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有许多,猜想可能与伞的 、 和伞绳的 有关。
2. 在设计实验来检验时,先考察其中的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
3. 某同学实验室记录的四个数据:2.93cm,2.92cm,2.49cm,2.94cm,若他测得是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测量结果错误的是 ,测量出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 4. 某人用力拉伸一皮尺来测某物体长度,则测得的长度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5. 测量结果是由 、 和 组成的。只写了数字不标明 的记录是无用的。
6. 如图所示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6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2.1认识运动》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不停运动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学习过程:
(一)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
观察课本图,认识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天体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二)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
(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八年级物理(上)《2.2运动的描述》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 学习过程:
(一)参照物
1、观察图,思考小明和小华谁说得对,他们又是怎么判断的?
小明判断的依据是 ; 小华判断的依据是 。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对参照物的理解:
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不能选取所研究的物体本身做参照物。 ③同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学生讨论:运动员跳起来,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 ,因为 ;墙是 ,因为 。 (二)动与静
1、学生交流: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例子。教材事例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7 -
姓名: 检查:
4、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空中加油机和加油机 相同、 相同时才能顺利地完成加油。运用了两个矿泉水瓶和水,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他们同向跑,但小强跑得快一些,结果小强瓶颈中的水不能倒入小平的空瓶中。同向跑,而且快慢也相同,这时小强瓶中的水能顺利地倒入小平的空瓶中。 (三)快与慢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看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图:是通过 b图:是通过
1.速度:
(1)物理意义: (2)定义 : 问题1: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怎样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
路程:汽车所通过的路线长度叫路程。路程的单位是米或千米等。 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间。
(3)公式: (4)单位及换算: 1米/秒= 千米/时; 1千米/时= 米/秒 (5) 具体的物理意义:5米/秒表示: 练习 :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约为100km /h ,而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约为500km /h 。
南京到上海的路程为300km ,按照以上速度计算,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南京需 s ,比普通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缩短 h 。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8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2.3测量物体的速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 2、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会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学习过程:
(一)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
-通过看实验视频和书27-2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取长约80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
气泡,两端密封。
2.实验原理:
3.实验操作:倒转玻璃管,保持 ,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 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最后用 测量,将实验数据填入以下表格中。
时间/s
2
4
6
8
10
路程/cm 速度/(cm/s) 4.数据分析:计算气泡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填入表格,看看气泡的运动有
什么规律? 。
5.图像研究:还可以用 来记录数据,这样易于直观了解物理过程,
找出其中规律。
画图方法:在以上直角你坐标系中,描述出气泡的位置,将这些点用
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幅关于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
看图可知:这是一条 线,表示该气泡做 运动。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9 -
姓名: 检查:
(二)平均速度:通过阅读教材28-29页内完成下列内容。
1.在物理学中,一个物沿着 运动,在 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 的 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把这位同学百米赛跑的数据填入下列表格。
时间/s 3 5 7 9 路程/cm 速度/(cm/s) 数据分析:计算运动员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填入表格,你会发现不同时
间段的速度是 ,我们把这样的运动叫 。
这就是我们在实际中常见到的情形。
3.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需要精确地考察每一个时刻的运动,也可以用前面的速
度公式v= 计算物体运动的快慢,这时求出的速度叫 , 它表示物体通过 或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注意:计算平均速度前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三、讨论交流
请你帮助警察向这位女士解释 被罚款的原因?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10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2.4能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一切物体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2、各种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3、初步了解机械能、电能、光能、内能、核能等能量形式
二、学习过程:
(一)、各种形式的能量
1、能量是与物质运动紧密相连的物理量。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所以,任何物体都具有 。但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2、常见的能量形式: 、 、 、 、 、 等种形式。
3、各种形式的能量
①机械能:做 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机械能又包括 和 。如:绷紧的橡皮筋、山上的石头、空中飞行的小鸟都具有 ;奔驰的汽车,跑动的人,滚动的铁环都具有 。也就是说这些物体都具有 。
②内能:物体由于分子运动或是由于燃烧而具有的能。如木材燃烧具有内能(也叫热能)。
③电能:电流具有的能量。如:电热毯将电能转化成热能;闪电也具有电能 ④光能: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量。如:阳光下我们感到热。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⑤声能:声音具有的能量。如:巨大的声响可以震碎玻璃;还可以震破耳膜。 ⑥磁能: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体时具有的能。如:磁铁可以吸引铁钉。 ⑦化学能:物质各原子之间具有吸引力(化学键),所以能结合在一起,当这种化学键被破坏,化合物分解,蕴藏在化学键里的能量就被释放出来,这就是化学能。如:食物中就具有化学能;硫酸不小心溅在手上,手会有灼烧感等。
⑧核能: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结合的力量称为核能。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是聚变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例1: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具有 ,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
例2:指出下列物体具有何种形式的能量
(1)做机械运动的汽车 (2)被当作燃料使用的煤、木柴 (3)核电站使用的核原料 (4)蒸汽机里的高温气体 (二)、能量可以转化
1、能量既可以 ,也可以 。
2、能量的转移: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 改变的叫能量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11 -
姓名: 检查:
的转移。如:炉火烧水的过程中,炉火的内能通过热传递传给壶和水,使水壶和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3、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形式 改变的叫能量的转化。如:摩擦生热,
是 转化为 ;水电站里水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是 转化为 ;
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是 转化为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
转化为 ;煤燃烧烧开水,是将 转化为 。 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 ,物质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实质就是 的过程。
例1:下列语句中描述的现象,属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水电站利用水能发电 B、太阳的辐射形成风
C、电力机车在轨道上奔驰 D、节日的夜晚,城市里的夜景灯金碧辉煌
例2: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 的装置;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
的装置。
方法总结:搞清物体原来具有什么形式的能,后来又具有什么形式的能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方法规律
一、如何判断能量的转化
①不管什么形式的能量转化,都是由减少的那种形式的能转化成增加的那种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进行 或 的过程。
例:我国的民族工业比亚迪已制造出世界首款双模混合动力汽车,该车在电动模式下用电动机驱动,此时 能转化为 能;在燃油模式下用汽油机驱动,此时
能转化为 。
提示:蓄电池工作时有两种情况:充电时,是将 能转化为 能;在放电时,是将 能转化为 能。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12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3.1认识声现象》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速与什么
有关。
2、过程与方法:用观察与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
科学态度。
二、学习过程:
(一)声源:按教材做实验
1、观察物体发声,总结所有发声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2、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器材:橡皮筋、塑料薄膜、纸杯、钢锯条、塑料盒、等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实验说明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 叫声源。
(二)声的传播
阅读课本37页上面两段,自主学习得出总结: 1、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2、真空铃实验.
结论:_______体、_______体、______体都能传播声音,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叫做 。 但 不能传声。在月球上,宇航员只能以 互相联系。 3、活动:会跳舞的烛焰
教材:P38 说明
(三)声传播的速度
1、声传播的快慢用 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
在 。声速的大小跟 和 有关。
2、阅读教材表格,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在各种介质中,声速按快到慢的顺序是 。
(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1.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及其他组织传给 ,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 ,这样人就听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13 -
姓名: 检查:
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 、 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 。
3、人的 振动可以发出声音, 传入人耳中,触动 ,则会产生听觉。 4、在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 ,单位是 ,符号 。如果物体每秒钟振动1次,它的频率就是 。
5、人的声带能够产生 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能听到 频率范围的声音,低于20HZ的声音叫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 。 6、 和 我们都听不见 。
三、课堂练习:
1、声音是 产生的, 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传播的快慢用 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 。声速的大小跟 和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声音传播需要 。 3、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生器把鱼吸引到网里,表明水能够 。 4、太空中的两个宇航员离得很近,为什么只能通过无线电交流? 5、雷雨天小明看到闪电6秒后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小明多远? 6、百米赛跑时,若以看烟记时和以听声音记时相差多长时间?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 、 都能振动发声。
8、请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器材: 实验现象:
9、下列几种现象中,能证明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现象是( ) A、用光将鱼吸引到鱼网里 B、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走 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波涛拍击海岸发出轰鸣声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14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3.2乐音的三个特征》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二、学习过程: (一)音调
1、. 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我们把“声音 的 叫做音调”。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音调越高. 2、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教材P42实验操作:将一把尺子一端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桌外的一端,一次轻拨,一次重拨,观察比较两次的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补充:将卡片用同样大小的力一次慢慢划过粗齿,一次慢慢划过细齿,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猜测:声音的高低可能与 有关。 分析以上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声源振动的 越高,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 越低,声音的音调低。 (二)响度
1、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叫响度, 响度跟物体振动的 有关,声源振幅越 ,响度越大, 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 有关。 2、探究声音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么做?
鼓声的响度可能与 有关。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15 -
姓名: 检查:
想出一种能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办法。
分析以上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 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 (三)音色
1、 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
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是谁的声音的。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 不同。. 2、辨别声音
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演奏同一首乐曲,它们发出的声音听起来相同吗?
在许多人同时讲话时,即使未看见人,我们也可以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不同的乐器,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与音调都相同,凭听觉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原因是与声音的另一个特征——— 有关。 3、观察:声波的图形
a这是我们敲击音调高低不同的两个音叉,示波器上分别显示出两列声波的图形。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振动得快, 频率低。
b如上图,为重击、轻击统一音叉时,示波器上分别显示出两列声波的图形,则 振动幅度大, 响度小。
4、.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 , , . 三、课堂练习: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16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3.3噪 声》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二、学习过程: (一)、噪声及其来源
1、生活中哪些声音属于噪声?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2.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声音对我们是有用的,我们应该加以利用,但有一些声音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应该控制和消除这些声音。
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 ,它的波形是 规律的。 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 ,它的波形是 规律的。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 、 和 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想一想: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现象?
(二)、噪声大小及其危害
人们把噪声称做“隐形杀手”,因为噪声除了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外,还有哪些伤害,你能把你知道的写出来吗?
(三)、控制噪声
由于噪声的危害较大,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在生活中有以下情况:
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在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用吸音材料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有吸声、消声的作用、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想一想,上述的三种情况分别用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的? 分析以上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在 处减弱;在 中减弱和在 处减弱。 (四)、发展空间;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将相同的一个小闹钟分别放进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中,它们的隔声性能一样吗?
你能按照隔声性能的不同将它们排序吗?
与你的同学总结交流,什么样的材料隔声性能较好?
例:观察图1中甲、乙、丙三幅防止噪声污染的图片,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__________图,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__________图,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是__________图。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17 -
姓名: 检查:
解析:仔细观察图1,都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图片。结合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处减弱、在耳朵处减弱。容易判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乙图,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丙图,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是甲图。
三、课堂练习: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______人们正常休息,______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____________的声音产生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在公路上,噪声的主要来源是来往机动车辆的__________声,发动机__________声和__________,以及车身的__________声.
3.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们刚刚能听到最弱声——听觉下限. 4.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dB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dB贝.
5.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摩托车发动机减弱噪声的办法之一是安装________________.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办法,可以戴防噪声的________________,或在耳朵中塞一小团________________.
6.公路两旁植树,除了绿化环境外,还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1-5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由图
可知图甲是 的波形,理由是 ;图乙是 的波形,理由是 。
.居民区,清晨有一家饭店大声播放优美动听 甲 乙 的流行音乐,这种音乐______(填“属于”或“不属 图1-5 于” )噪声。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18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3.4声与现代科技》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使命感与责任感;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放弃和修整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学习过程: (一)、奇异的声现象
《回声》通过阅读49页和上网查阅完成下列问题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时,将被 , 的声音再次
被我们听见就成了 。
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以上,人耳就能把原声跟回声区别开; (此时障碍物到听着的距离至少为 )反之,回声与原声相混使人们听到的声音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就是后者。 3.回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⑴四声谷的现象就是由于人们听到了周围远近不等的山体 的声音的 缘故。这也是为什么打雷下雨时雷声总是轰隆隆响个不停的原因。
⑵声音反射的快慢,强弱,与声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的 、 、 等因素都有关。据此,人们利用声的反射 , , 获得信息。
①坚硬平滑的物体表面对声的 ,疏松多孔的物体表面对声 的 。 ②可以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 中要先知道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通过查表查出),测量声音在海水 中来回传播时间t,计算原理: 。
《共鸣》---通过阅读49-50页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音叉的共鸣”实验
将两个频率 的音叉靠近放在桌上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使其发声。然后再把橡皮锤压在此音叉上,使它 。
思考:①这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
此类现象称为 。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19 -
姓名: 检查:
②产生共鸣的条件是: 。
③在声音共鸣中,与声源发生共鸣的物体吸收了随声波传来的 。 这是通过 传递、接受能量的一种方式。钟鸣磬响。
注意:产生共鸣现象的两个物体不一定相同,但他们的振动频率一定相同。
(二)超声波是个多面手------通过阅读50页回答下列问题
1.振动频率在 范围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2.特点:在水中,超声波可以传播的 ;超声波的穿透性 。 3.应用:(1)声纳测距(2)超声探伤仪(3)清洗、焊接、对硬脆材料加工促进化学反应(4)B超检查(5)粉碎结石、去除牙垢、治疗白内障(6)超声加湿器
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三)次声波本领大------通过阅读51页回答下列问题
1.振动频率在 范围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特点:传播时能量损失 ,能传的 。 3.应用:(1) (2) (3)
三、课堂练习
1.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像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0s后收 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的深是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 种方案 (“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直接的距离,因为 。 2.蚊子的翅翼每秒振动250---600次,蝴蝶的翅翼每秒振动15---30次,他们飞过你身边,你能听到 的声音,原因是 。
3.蝙蝠利用喉头发出 声,在用耳朵接收 声就能在黑夜里飞行扑食,与 的探测原理相同,但它发出的是 波。
4.在我国西北一带,山头终年积雪。每当春暖花开,山上冰雪融化,雪层会离开原来的地方滑落。往往一次偶然的大吼声,厚厚的雪层就会因为 而崩塌下来,因此规定攀登雪山的勘查队员,登山时 大声说话。因为 。
5.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古代乐师可以通过这组编钟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演奏时敲击一个钟,其他钟 (“会”或“不会” )共鸣也发出声音,原因是: (二)、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20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4.1光的传播》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光源及其分类。
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观察实验现象,学会从现象中得出初步结论,并能归纳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初步掌握探究的几个要素。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其现象与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二、学习过程 (一)光源
1.能够______ _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 和 。 2.发光的电灯、发光的镜子、点燃的蜡烛、太阳、月亮、水母、萤火虫,其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 _ 。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1、实验探究: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么
实验1:用激光笔射入空气中,发现:光沿_____ 传播,得出结论: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
实验2:用激光笔射入在水中,发现:光沿_____ 传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实验3:用激光笔射入玻璃中,发现:光沿_____ 传播,得出的结论是:___
综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在 沿直线传播
2.影子的形成,是利用光在__________介质中___________传播形成的。光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________物体,在物体后面,便产生影子.
3.小孔成像,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成的是______像(填“倒”或“正”)。
4、挖掘长的隧道时,为了保证隧道是直的,工程师们就利用能够传播很远的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______________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5、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 ,这样的直线叫 。
6、讨论交流:光传播能量和信息阅读教材P58 (三)光传播的速度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21 -
姓名: 检查: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通常认为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__________m/s,在水中速度是上述值的__________,在玻璃中的速度是上述值的__________.
2、猜谜:“白亮亮,笔笔直,见缝往外钻,要割割不断.”这个谜语指的是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下列物体中,不全是光源的一组应该是 ( )
A.太阳和月亮 B.燃烧的火炬和太阳 C.通电的小灯泡和火焰 D.太阳和萤火虫
2、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9万km,太阳光从月球反射到地球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_s.
3、用步枪瞄准,当准星、标尺和目标重合时,就能射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百米赛跑时,终点记时员开始按“表”的时刻是 ( )
A.运动员起跑之后 B.听见发令枪声 C.看见发令枪产生的烟雾 D.发令裁判发声之后 5、烈日高照时,茂密树下地面上有许多圆形亮斑,这是 ( ) A.树叶的影子 B.太阳的像 C.树叶的像 D.太阳的影子
5、从地面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2.7s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 A.8.1×108km
B.8.1×105km C.4.05×105km
D.4.05×108km
6、一个人路过一盏路灯的正下方,在他整个行走的过程中,在路灯的照射下,此人的身影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7、下图所示,有个过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22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4.2光的反射定律》学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了解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2、了解光的反射种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光的反射光路,会判断反射角和入射角
3、利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反射现象。
二、学习过程 1、、我们能够看见发光的物体(如:太阳、亮着的灯)是因为___ ______。 2、、我们也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如:墙表面、黑板)是因为___________ 。 3、、光的反射是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一)、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现象可画出图如右,先明确图 法线 中的几个概念:
(1) 入射点O:入射光与反射面的交点,即
γ 图中O点 A B (2) 法线ON: 叫法线,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用虚线表示
(3) 入射光线:即图中的 ,用实线表示 O (4) 反射光线:即图中的 ,用实线表示
(5) 入射角: 光线与 的夹角,用i表示 (6) 反射角: 光线与 的夹角,用r表示 2、师生共同探究
(1)改变光的入射方向,做两次试验,最后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角ⅰ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2)将纸板沿绕ON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现象是 ,则可以得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3)将光线沿着刚才记下的右侧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入,观察左侧的反射光线的位置 现象: 由此可得出:
综合可归纳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3、自制潜望镜:教材P61
4、讨论交流:反射光的可逆性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23 -
姓名: 检查: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观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猜想:将小平面镜放在一张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正对着镜面照射,从 侧面看过去,____________显得亮,猜想的理由__ __。 小结:光的反射有两种情况: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 ,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
(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 )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生活中的应用: 、 反馈练习: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皮鞋蹭得锃亮,劣质黑板反光看不清字,是由于发生了镜面反射
B、电影幕布用粗糙白布制作是为了发生漫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看清电影 C、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D、黑板用毛玻璃制作是为了发生漫反射,使学生看清字
(三)课后探究:自行车上的尾灯
1、尾灯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图示出它的结构_____ 2、设计尾灯的原理是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时,反射角为 ,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 。改变入射光线的入射方向,使它逐渐靠近法线,这一过程中反射角将 。当它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为 。
2、从电影院的各个角度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影像,是光线在银幕上发生了 反射的缘故。有时阳光下觉得玻璃幕墙刺眼是 反射。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24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经历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实像与虚像的概念,了解平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3、学习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4、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科学方法的神奇。 二、学习过程 (一)、实验探究:平明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平面镜 (课本实验)。
提问:蜡烛和它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提问:由玻璃前后的蜡烛完全重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答:像和物 。
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它们的连线与玻璃 。 2.平面镜成像原理 S S’ 问: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
运用光的反射来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①在蜡烛上任选一点S。
②眼睛看着平面镜,进入人眼的光只可能是S入射到镜面上的反射光。 ③从S发出的光中任选其中两条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
④如果人眼正处在这两条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眼睛会觉得这两条光线好像是从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我们把S′叫做S的虚像。
⑤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虚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A’ A 强调: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B B’ 怎样画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呢?
(两种方法: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和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 举例:作AB在平面镜中的像。(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如上图) 3.平面镜的应用 (1)“用平面镜成像”如照镜子,商店里墙上的平面镜。 (2)“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如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平面镜阵列等。 (3)“用平面镜既改变光路,又要看它成的像。”如潜望镜,并介绍它的构造。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考查.
冬冬的身高是1.5m,他站在平面镜前3m处,则他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m;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_m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25 -
姓名: 检查:
(二)、讨论交流:物和像关于平面镜的对称关系
在做课本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①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一把直尺上;②取两只长短、粗细相同的蜡烛,点燃其中的一只放在玻璃板前的直尺上,可以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③把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④在直尺上记录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和未点燃的蜡烛到玻璃的距离;⑤改变物距,重做上面的实验.其中根据步骤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B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C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虚像D 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三、课堂练习
1.某人站在镜子前面,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则镜中的这个“他”就是这个人在平面镜中的______.
2.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则镜中的像距平面镜______m,镜中的像与他像距_____m.
3.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常见的球面镜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凸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凹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___.
5.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体上用到了凹面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凸面镜.
6.一个人站在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前,则平面镜中的像( ) A 为正立的虚像,比人高 B 为正立的虚像,比人矮
C 为正立的虚像,与人等高 D 为正立的实像,与人的高度相等
7.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始终不变 D 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有人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某钟面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则此时的时间应为( )
A.9:03 B.11:15 C.1:45 D.2:57 9.平面镜反射作图题 针对练习
a.在图中画出物体在镜中的像. b.在图上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26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4.4光的折射》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折射规律的实验目的及规律得出过程。
二、学习过程 演示: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结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 方向偏折;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 方向偏折。 (一)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材P69 观察折射光路 【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画出光路。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 【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 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演示3】让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演示4】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分析:
1、当光线垂直水面射入水中,则入射角等于______,折射角等于______。
2、一束光线与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成50°角入射,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成110°角,则入射角是______,折射角是______。
3、如图所示为光线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情况。那么,入射光线是______、反射光线是_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_、法线是______、入射角是______、反射角是______、折射角是______。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27 -
姓名: 检查:
归纳: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时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二)折射形成的奇异现象
(1)观察书上图,并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2)讨论交流:小猫为什么插不着鱼?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书中提到的相关现象。 (3)我们看到天上的星星的位置是它实际的位置吗? (4)解释“海市蜃楼”现象。 (5)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射出来。 光由空气斜射入三棱镜再射出来。(光会向玻璃较厚的一方偏折)。 (6)。早晨,太阳虽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却能看到红红的太阳,这“红红的太阳”实际上是太阳的 像,它是由于 形成的 。 (7)我们常在湖水中看到“鱼在云中游”,其中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 现象,光线从 进入 ,看到水中的云是光的 现象。 (8)折射使池水变浅。
三、课堂练习:
1.游泳池的底部的灯发出的光束如右图所示,如果
把池中的水放掉,池壁上的光斑将落在A点的 ( )
A.上方 B.下方
C.原来位置 D.无法确定
2.如下左图,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28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2.能在探究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难点),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二、学习过程 (一)、认识透镜
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凸透镜对任何光束都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折射后通过实焦点。
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凹透镜对任何光束都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的两次折射后变成发散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虚焦点。
(二)、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
1、看教材P73 图手电筒实验2、在下图中分别作出光路图.
3. 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其一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光线不改变。其二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其三是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三)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材P76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问题与猜想:无论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它们成的像上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29 -
姓名: 检查:
学生实验: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张白纸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移动蜡烛和白纸的
位置,你发现能得到什么样的像? (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用v表示) 进行实验
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 4.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移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保证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 数据收集:学生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 物距与焦物距u/cm 像 的 性 质 像距v/cm 距的关系 虚 实 大 小 正 倒 U>2f U>2f 2f>u>f 2f>u>f U 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即; 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____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即 是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像的正倒:凸透镜所成的像凡正立的都是 像,凡倒立的都是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像逐渐_______,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30 - 姓名: 检查: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3)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电影机。 (4)物体在焦距之内(u (实像总是倒立的,像与物分居透镜的两侧,虚像总是正立的,虚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二倍焦距是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分界点,焦点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物体向凸透镜移动时,像也移动,物和像移动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四)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学生根据实验中收集的数据进一步讨论并填好下列内容 1、 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成实像时, 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凡是实像都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凡是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 “不能”) 4、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5、物体从远处逐渐靠近焦点的过程中,所成像越来越 (填“大”或“小”或“不变”),像距越来越 (填“大”或“小”)。 6.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 实验思考 1、查看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想一想,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记 忆 口 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 虚像同正大;物远像近小,物近像远大。 三、课堂练习 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A、倒立缩小的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31 - 姓名: 检查: 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 A、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3、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那么所成像 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4、 将一滴水滴在水平放着的塑料贺卡的字上,人看到水滴下面的字是( ) A、等大的实像 B、放大的虚象 C、等大的虚象 D、缩小的实像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光具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__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时,眼睛要观察________,一直到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4)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a、b、c、d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_______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小,放在_______点,光屏上的像距镜最远。 6、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把蜡烛放在图5-2中 的a点位置时,光屏在另一侧的适当位置处将得到__________像,(填,大小,倒 正,虚实)若将蜡烛从a点移到b点时,得到____________像。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则物距u应满足( ) A.u>2f; B.2f>u>f; C.u=2f ; D.u<f 8、在照相时,拍摄近景应将镜头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拉长暗箱);拍摄远景应将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缩短暗箱)。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32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4.6神奇的眼睛》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2、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二、学习过程 (一)眼睛P78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 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可以将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上 ,得到一个 、 、 像。 2、当人眼所看物体较远时,睫状体 ,晶状体变 ;当人眼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 ,晶状体变 ,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选填“大”或“小”)。 (二)保护你的眼睛 实验探究:模拟近视眼 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比正常人的要 ,折光能力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变 ,这样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矫正的办法是 。 原因是 。 2、患远视眼的人,晶状体比正常人的要 ,折光能力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变 ,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将会聚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矫正的办法是 ,原因是 。 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成因 结果 矫正方法 近晶状体过____ 视眼 眼球前后方向上太____ _____处物体无法看清,像成在视网膜之_____ 近视眼镜(____透镜对光的_________作用) 远晶状体过____ 视眼 眼球前后方向上太____ _____处物体无法看清,像成在视网膜之_____ - 33 - 远视眼镜(____透镜对光的_________作用)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姓名: 检查: 眼镜的度数 补充: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以100,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方 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的原理: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数据,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 眼镜的度数是指什么呢?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透镜的焦距f这个物理名词,并且已经知道,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焦距以米为单位时,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眼镜度数是透镜焦度乘以100。如一近视镜片为-200度(也记做-200°),则该透镜焦度为-2屈光度,其焦距为-0.5米,是凹透镜。再如焦距为1/3米的凸透镜,焦度为3屈光度,用它作成的远视镜片为+300度。 三、课堂练习 1、右图表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经过某同学的眼球折 光系统后的成像情况,该同学患了什么眼病,用于矫正 的眼镜分别是( ) A、近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D、远视眼,凹透镜 2.某同学向窗外张望,再低下头来看书,晶状体形状( ) A、 不变 B、变薄 C、变厚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象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 ( ) 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4.现代照相机、摄像机所用的光学镜头是变焦距的,当物距改变时,可以改变镜头到“屏”的距离(像距),仍可获得清晰像,如果被拍摄物体远离镜头而去,则镜头焦距应(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5.下列做法不利于眼睛保健的是( ) A、看一会书,就向窗外远眺一下 B、上两节课后,做一做眼保健操 C、一发现眼睛近视,就赶紧配戴眼镜矫正 D、发现眼睛视物模糊,及时去医院就诊学 6.完本节内容后,老师叫同学们去眼镜店观察不同的眼镜之间的区别,小明去了以后依次抄下了柜台中四种镜片的度数,分别是+300、+500、-175、-350,并画下了这四种镜片的截面图,如图甲乙丙丁。请将他们按小明所抄的度数排序 、 、 、 。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34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4.7通过透镜看世界》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 请同学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结论:实验中的小水滴相当于一个___透镜。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则看到的箭头的像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怎样才能将看到的像放大的更大呢? 原来,人眼在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而用两个凸透镜可以使像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 (一)望远镜 请结合课本82-83页图4.7、2—4.7、11,了解: 1.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望远镜的种类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显微镜 请结合课本84页图4.7、12,了解: 1.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_____。 2.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物体通过______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____成放大的虚像。所以,物镜使物体成放大的实像,物距在_________________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的虚像,物距在________之内。 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_______________ 。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35 - 姓名: 检查: 小结: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的像,作用是______。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______ ___,成____的像,作用是___ _____,目镜都起___ ____的作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镜(靠近_______的凸透镜) 目镜(靠近_______的凸透镜) 显微镜 成____、______的_____像(照相机) 成____、_____的____像(放大镜) 望远镜 成___、____的____像(投影仪} 三、课堂练习 1.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 度。 2.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成实像,物镜成虚像 B.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 C.目镜和物镜都成实像 D.目镜和物镜都成虚像 3.望远镜是用来观察 的;天文望远镜只用来观察 .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镜筒是由凸透镜组成的物镜和目镜,物镜的作用是得到 .由于天体离物镜很远,从天体射到物镜上的光经过物镜后,在焦点 (填“内”或“外”)且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得到倒立、 的 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36 - 成____、_____的____像(放大镜)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4.8走进彩色的世界》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能说出色光的三原色; 2、 能解释光的色散现象,了解什么是光谱; 3、会用光的吸收和反射解释生活实例。 二、学习过程: (一)光的色散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使太阳光产生了_________,才揭开了光的颜色的秘密,通过三棱镜可以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用白色光屏承接,则在光屏上可以看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6所示:光通过三棱镜发生________,由于______,于是白光就分散成各种颜色的光。 3、牛顿是如何验证彩色光混合就成了白光的? 4、你知道雨过天晴后,常在背着太阳方向的天空上出现彩虹的成因吗? 5、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做________ ,这些色光排列成的光带称为________ 。 6、经三棱镜不能再色散的光叫做________,由两种以上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________。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二)光的三原色 1、如右图所示为色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的区域1应标____色,区域2应标____色. 2、彩色电视机的荧屏上艳丽的画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的,这三种色光称为________。 注意:区分色光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品红、黄、青) 3、为什么电影的幕布颜色都是白色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三)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例如红色玻璃只能 所以呈红色。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例如红纸只能 所以呈红色。 3、戴红色墨镜看白色的物体,物体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_ 。 说明: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决定的。 4、思考:为什么不同色光照射到白纸上能区分出不同颜色,而不同色光照射到黑纸上却始终是黑的呢?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37 - 姓名: 检查: 三、课堂练习 1、光的三原色分别是(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品红、黄、蓝 D.品红、绿、蓝 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用不同颜料能调配出其他的颜色 B.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复合光为白光 C.七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复合光为白光 D.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复合光为七色光 3、下列现象,不属于色散现象的是( ) A.油滴到水面后,油膜表现看起来是彩色的 B.阳光下肥皂泡表面泛起七色的光 C.舞台上交错照射的七色灯光 D.在太阳光下,光碟表面呈现出七色光 4、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基本上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光照到绿纸上,纸呈蓝色 B.绿光照到红纸上,纸呈白色 C.红光照到绿纸上,纸呈黑色 D.绿光照到红纸上,纸呈青色 6、太阳光照射到一个绿色的物体上,物体表面只能反射______色光,太阳光照射到一个 红色的玻璃上,则玻璃只能透过________色的光。试猜想,舞台上穿绿色舞衣的芭蕾舞演员正在尽情的舞蹈,舞台顶只有红色灯是亮的,则我们看到演员的衣服是_________色的. 7、为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明同学设计如图10-6甲所示的实验. (1)按图10-6甲所示进行实验,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现,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入一块红玻璃,发现白屏上只有红色光,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10-6乙所示.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1)步基础上,在白屏上蒙一块绿色纸,发现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10-6丙所示.这一现象又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物理笔记: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38 - 姓名: 检查: 八年级物理(上)《5.1物态变化与温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 (2)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二、学习过程: (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水是怎样循环的?-------“小水滴旅行记” “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喜欢到处旅行。 这天,我和伙伴们正在海面嘻戏。不知不觉中,我的身体变轻了,终于和其它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了高空。哇!新的旅行又开始了?? 我们越升越高,高空的温度却越来越低,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凝结成很小很小的水珠,渐渐地我和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水珠联成了一朵朵千姿百态的云。 风推着我们在空中飘行,气温更低了,我感到身体变得重了许多,当风伯伯再也托不住我时,我和伙伴们一个个急速地下降。 不一会儿,我们就降落到了地面,给花草树木作了“甘霖”;而我却落到了小溪里。 我快乐地顺着小溪到达河流,经过几天几夜的旅程,我又回到了大海的怀抱里,等待着新一次旅行的开始。” 画出文中描写物态变化的语句,并写出物态变化的名称。 (二)制造云和雨 1、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 ;我们学习的物态变化有 ; ; ; ; ; 。 2、物态变化时总要吸热或者放热, 的物体能量增加, 的物体能量减少。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吸热的物态变化有 ,放热的物态变化有 说明;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的间隙很小,每一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做微小的运动;当物质的温度升高后,分子间的间隙变大,分子的运动范围扩大,此时物质就以液态存在;当物质的温度升的更高后,分子间的间隙变得更大,分子的运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此时物质就以气态存在。 (二)测量温度 1、什么是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一个物体如果热,我们以后就说该物体的 ,一个物体如果冷,我们以后就说该物体的 。 2、温度的单位: 常用单位: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强调:摄氏度没有简称。即以后不能说成“度”)(为了纪念瑞典的物理学家摄尔修斯对科学做出的卓越贡献,以他的姓氏命成了温度的常用单位) 在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时,如果采用摄氏度为单位进行标注时,我们就称为摄氏温标。摄氏温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 39 - 姓名: 检查: 标用字母t表示。 5 1℃的由来:在大气压为1.01×10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①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常见的温度计中装入液体一般有水银、酒精和染过色的煤油。这些液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受热后体积会膨胀,遇冷后体积会收缩。 由此可见常见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 ②温度计的种类:液体温度计、气体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双金属片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等等。 其中液体温度计最为常见。对我们学生而言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最为常用。 ③实验室温度计的构造: 认真观察:图1中的温度计所能测量的范围是 ,我们把测量的范围叫做量程。 图1中的温度计最小的一格代表的值是 ,我们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值叫做分度值。 ④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A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B玻璃泡要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不碰容器底和容器壁 C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垂直且与液柱的最顶端相平。 注意:测出的示数为正值时,读数时从0刻度开始向上数; 测出的示数为负值时,读数时从0刻度开始向下数。 请同学们动手分别测量烧杯中自来水的温度,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缩口 ⑤体温计: 图2 请认真观察图2的体温计,其量程为 ,分度值为 。 说明:由于体温计有一个很细的缩口(缩口的直径要远远小于细管的直径,即缩口比细管细得多)。当测体温时,由于玻璃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而通过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两端的水银同时收缩,由于缩口很细,水银收缩时在缩口处自动断开,这样缩口上面的水银就回不到玻璃泡中,只能停 A B C D E 留在缩口上端。但如果玻璃泡中的水银的温度升的更 高时,玻璃泡中的水银由于体积膨胀会再一次通过缩口,从而推动细管中的水银升的更高。 当测下一个人的体温时,只要拿着体温计的上端用力向下甩,这样缩口上端的水银在外力的作用下流回到玻璃泡中。请读出图2的示数 。 综上所述,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 南极最低气温 -94.5 淋浴用热水的温度 地球表面的最高气温 普通火炉课达到的温度 太阳表面的温度 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 - 40 - 约40 约60 1100 约6000 约24 我国东北漠河最低气温 -52.3 家用电冰箱的最低气温 约-24 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 人体正常的体温 约15 约36.5 - 哈五中八年级物理下
正在阅读:
八上学案套装2013 8 27 - 图文06-11
劳动防护培训讲义12-27
优秀共青团员竞选演讲稿03-22
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01-06
2016全国两会关于医改话题热点解读02-08
qq空间文字留言02-08
标致雪铁龙开业策划案 - 图文05-18
2016安庆二模02-08
新目标八上期中试题(一)07-2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套装
- 上学
- 图文
- 2013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