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9-21 08:45:01 阅读量: 自然科学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政府公共关系学》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期末考试说明

一、期末考试要求

《政府公共关系》主要考核对学生对社区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参照考试大纲的时候,重点掌握“考核知识点”里面的内容。

二、组卷原则

《政府公共关系》试卷由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实用技能知识等内容组成,各占一定比例。

三、试题类型

试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题型:

1.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判断辨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4.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四、考核形式

该课程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的考试方式。

五、答题时限

考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具体考试时间详见教务处相关通知。 六、考试依据

1.教材:詹文都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府公共关系》;

2.复习和命题范围以本大纲为准,同时平时作业及模拟试卷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考试题型、比分与模拟试卷相同,题量与模拟试卷也大致相同。学生答题以教材为准。

第二部分 考核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政府公共关系概述

1.考核目的:掌握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特点和职能;政府公共关系的几个界定;理解“公共关系”的科学涵义、公共关系的特征;了解当代中国公共关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2.考核的知识点

① 政府公共关系概念 (P6第3节)

1

② 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简答:P14第1节;展开论述:参看P14~19要点)

第二章 政府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1.考核目的:了解政府公关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认识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存在的问题;全面、准确和科学地把握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与广阔前景。

2. 考核的知识点 简单了解即可。

第三章 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1.考核目的:理解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构成;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掌握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政府公共关系公众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

2.考核的知识点

① 政府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P44~51) ② 政府公共关系机构的作用(P48~50) ③ 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构成(P50~51) ④ 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P51~53) ⑤ 逆意公众、非公众的概念(P62,P63)

第四章 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

1.考核目的:了解传播的要素、模式;图像标识传播、户外传播媒介、非语言传播符号;理解政府公共关系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掌握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概念、特征和类型;印刷类、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的优缺点;政府传播的障碍;政府沟通传播的基本原则。

2.考核的知识点

① 报纸的优缺点 (P75)

② 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障碍 (P79~81) ③ 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原则 (P84~89)

④ 全员公关的概念 (P88末行~89第3行)

第五章 政府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1.考核目的:了解政府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和注意事项;政府公共关系评估成果的运用;理解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特点;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政府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撰写;政府公共关系评估的内容和方法;掌握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概念、作用、原则、程序和调查内容;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的意义、原则、程序;政府公共关系模式;政府公共关系评估的意义。

2.考核的知识点

2

① 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概念及作用(P92倒2节,P93~94) ② 政府公共关系评估的概念 (P121第2节) ③ 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P115~117)

第六章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管理

1.考核目的:了解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网络;行政文化的塑造;理解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构成;政府内部公共关系障碍的解决对策;掌握政府内部关系的概念、特征;开展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必要性;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目标、形式;政府内部公共关系障碍的形成;行政文化的概念、构成要素、功能。

2.考核的知识点

①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P134第1~4行)

概念:政府内部公共关系,从外延上看,即围绕政府内部而形成的公共关系。 构成:政府内部公共关系包括政府机构与政府公职人员之间的关系、政府上下级关

系、同级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②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形式 (P142~144) ③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障碍的形成及解决对策(P144~146) ④ 正式沟通的概念 (P142)

第七章 政府外部公共关系的管理

1.考核目的:了解和认识政府公共关系与政府形象的关系;行政组织形象建设在现代政治文明发展中的必要性;形象塑造是现代行政组织形象的重要目标;掌握社会舆论是政府外部公共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

2.考核的知识点

① 政府与党的关系 (P161~162) ② 社会舆论的分类 (P167~168)

第八章 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一)

1.考核目的:了解和识记政府公共关系新闻宣传的概念、特点和原则;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功能;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理解和应用政府新闻宣传的操作和政府的新闻发布会;理解和领会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策划的基本原则;掌握和领会政府公共关系人际关系交往的基本技巧和公共关系礼仪。

2.考核的知识点

① 政府公共关系新闻宣传的概念、特点和原则 (P188~190) ② 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工作 (P195~196)

③ 政府公共关系人际关系交往的概念、特点、主要功能和基本技巧 (P197~201) ④ 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P203~207)

3

第九章 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二)

1.考核目的:了解政府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含义、类型、特点和原因;了解和掌握政府公共关系谈判的含义、分类、原则、基本程序和基本策略;展示会、庆典、赞助、宴请等活动的含义、类型和操作;理解和领会政府公共关系演讲、会议发言与主持会议、谈话和政府文书的语言要求;掌握和应用政府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考核的知识点

① 政府公共关系谈判的含义、分类、基本策略及技巧(P211~213,P218)

② 展示会、庆典、赞助、宴请等活动的类型 (P219~220,P222末行,P225第2节,P226第3节)

③ 突发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P234~235) ④ 突发事件的处理 (P237~243)

二、《政府公共关系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B.20世纪70年代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引进我国。

2.一些宾馆、酒楼不惜金钱,以苛刻的选美条件来招选几位美女充当“公关小姐”,让她们当“门卫”、迎宾客,这种现象扭曲了公关的真正意义,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A.花瓶公共关系 )。

3.( D.公共关系 )是指特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塑造良好的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的手段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的一种管理职能。

4.公共关系主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总和,一般通称为( B.公共关系状态 ) 5.公共关系的目标是( A.美誉 )。 6.( B.真诚 )是公共关系的信条。 7.公共关系的原则是( C.互惠 )。

8.( D.沟通 )是公共关系的手段。

9.公共关系活动中,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我们称为( C.政府公共关系 )。

10.( D.处理和协调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 11.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总目标是(B.塑造良好形象 )。 12.在西方,公共关系开始于( A.古希腊 )。

4

13.罗马第一位运用公关的人是( C.凯撒大帝 )。

14.1900年,乔治迈·克尔利斯、托马斯·马文和赫伯特·斯莫尔在波士顿创办了(A.宣

传事务所 ),标志着公共关系职业的正式诞生。

15.( B.爱德华·伯尼斯 )首先把公共关系作为一门课程推向了纽约大学的讲堂。 16.权威性公共关系著作( A.《有效公共关系》 )提出了著名的“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

模式。

17.20世纪初,新闻界开展了一场( B.扒粪运动 ),这一运动直接指向政府和大企业,揭

露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及大企业的丑恶行径。

18.从历史角度看,公共关系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D.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 19.( C.1991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告成立。 20.塑造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径是( C.政府公共关系 )。

21.( C.行政机关 )是根据权力机关的决定和委托,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组织组织起来,

依法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执行机关。

22.从工作性质和作用上来分,我国国务院、省(市)、自治区、县(市)、乡(镇)的各级

人民政府属于( A.领导机关 )。

23.从工作性质和作用上来分,我国监察部、审计署属于( D.监察机关 )。 24.我国区政府下设的街道办事处属于( D.派出机关 )。

25.政府大量的、经常性的公共关系活动是由( A.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机构 )承担。 26.( A.领导人员 )是政府公共关系部门或机构的核心。

27.公务员、政府职能部门等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 C.首要公众 )。 28.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和生命是( D.真实性 )。

29.下列选项中,( B.信息储存性差 )是广播和电视共同的弱点。 30.政府公共关系最常用的一种现代科学方法是( C.问卷调查法 )。

31.( B.全员公关 )是指政府的全体公务员都来关心、重视并自觉地投入到政府的公共关

系工作中去,共同为树立政府良好的声誉和形象而奋发努力。 32.( A.公共关系调查 )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起点。

33.公众导向原则是指公共关系策划要以( D.公众利益 )为出发点和归宿。

34.以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外传播为主的公关宣传模式是(A.宣传性政府公共关系 )。 35.( B.专家意见法 )是一种综合专家意见,就专门问题进行定性预测的方法。 36.政府形象受损害时,为了挽回声誉,可采用( D.矫正性政府公共关系 )模式来重塑政

府形象。

37.制定政府公共关系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C.确定公众 )。 38.通常来说,( B.美誉度 )是指一个组织获得的公众信任的程度。 39.搞好与新闻媒介关系的途径之一是( D.讲真话 )。

5

40.我国各级政府的办公厅、政策研究室等属于( C.辅助机关 )。 41.政府公共关系的首要对象是( A.政府的公职人员 )。 42.政府同级部门之间是一种( D.无行政隶属关系的平行关系 )。 43.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C.党政分开 ),解决权力集中的问题。 44.社会舆论的主体是( D.社会公众 )。 45.( D.依法治国 )是政府质量提高的关键。

46.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关于行政活动的行政意识观、行政价值观和

行政心理倾向的总和,我们一般称为( D.行政文化 )。 47.社会舆论的对象是( C.公众关注的事务或问题 )。

48.政府组织集体成员和基层公众通过一定的渠道与管理决策层所进行的自下而上的信息交

流就是( C.纵向沟通 )。 49.( C.政府工作全面质量管理 )是行政组织形象的保证。 50.行政信念、行政理想、行政哲学等属于( A.行政精神 )范畴。

51.下列选项中,( A.政府公务员形象管理 )是行政组织形象人格化的体现。 52.在处理政府和事业单位关系时,两者应该( A.分开 )。

53.下列有关政府与党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执

行者和实现者 )。

54.在政府系统内,按照政府明文规定的渠道,依据一定的组织层次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

流活动通称为( D.正式沟通 )。

55.( B.非正式沟通 )是指不受政府监督,自由选择沟通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的

一种沟通形式。

56.( B.依法治国 )是实现政府理念的根本保证。

57.行政法规、行政制度、行政传统等属于( B.行政道德 )范畴。

5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 C.立法机关 ),行使国家立法权,讨论和决定全国性重

大问题。

59.行政组织形象的关键因素是( D.政府政策形象管理 )。 60.行政动机、行政态度、行政习俗等属于( C.行政心理 )范畴。 61.欧美的新闻学者把新闻界说成市政府的( D.第四部门 )。 62.对政府来说,( A.真实 )是新闻宣传的生命。

63.在政府公共关系诸多专题活动中,( D.庆典活动 )具有突出喜庆和隆重气氛的特点。 64.商品贸易谈判和技术贸易谈判都可归入( B.经济性谈判 )范畴。 65.公文发展的趋势是要求公文语言走向( B.简明化 )。

66.(D.新闻发布会 )是指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或者公民为公布有关重大新闻而举办的,

邀请电视台、报社、电台、杂志社、新闻网站等媒体所属的新闻记者和相关人员出席,

6

发布消息、回答提问的一种特殊会议形式。

67. 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主体是( B.政府及其政府公关部门 )。 68. 影院门口的宣传电影或广告画,我们称为( A.电影广告 )。

69.( C.谈判 )是指谈判双方为了各自特定的利益目标、遵循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沟

通、协调的方式,达成协议(合同)的过程。 70.一般情况,谈判班子由( C.3~4人 )组成为宜。

71.正式谈判的诸多环节中,( B.磋商和交锋阶段 )是进入谈判内容主体,开始进行实质

性谈判。

72.超常规的、突然发生的、需要立即处理的事件,通常称为( D.突发事件 )。 73.风暴、地震及火灾属于( A.灾害类 )突发事件。

74.与企业宣传相比,政府的新闻宣传具有很强的( B.权威性 )。

75.新闻体式要求中,我们把“胡锦涛‘七一’讲话出版发行单行本”归为( A.标题 )。 76.静坐、游行示威及罢工属于( B.请愿类 )突发事件。

7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的是( D.所有的人和事要全盘接受 )。 78.与一般广告相比。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对象是( A.国际、国内的社会各界公众 )。 79.

左图中的图片属于(B.广播广告)类型的政府公关广告。

80.依据( D.谈判规模 ),可将政府公关谈判分为大型谈判、中型谈判和小型谈判。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的要素包括( A B C )。

A.主体 B.客体 C.手段 D.政府 E.企业 2.构成政府公共关系基本要素的( C D E )。

A.事业单位 B.企业 C.公众 D.政府 E.传播沟通 3.政府公共关系具有( A B C D )等特点。

A.主体的惟一性和权威性 B.公众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C.目的的社会性和非赢利性 D.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E.传播过程的垄断性和独占性

4.政府公共关系具有( A B C D )等性质。

A.不可抗拒性 B.职业性 C.公共性 D.社会性 E.自由性 5.下列选项中,政府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 B C D )。 A.两者的性质不同 B.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 C.两者的主客体不同 D.两者的内容和程度不同 E.两者的活动范围不同

6.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管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 B C )等方面。

7

A.两者的对象不同 B.两者的活动范围不同 C.两者的手段不同 D.两者的主体不同 E.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

7.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主要有( A B C D E )。

A.收集信息 B.决策咨询 C.协调沟通 D.宣传引导 E.树立形象 8.艾维·李的思想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即( A C )。

A.说真话 B.追根到底 C.公众必须被告知 D.无理叫三分 E.为企业发展服务

9.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特色表现为( A B C )。 A.为经济建设服务 B.为对外开放服务 C.为精神建设服务 D.为政府公务员群体服务 E.为企业发展服务

10.发展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历史必然性,即( A C D E )。

A.政府公共关系是对外开放的前提条件 B.政府公共关系是解决政企关系的最佳途径 C.政府公共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D.政府公共关系是政治民主化的客观需求 E.政府公共关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11.政府公共关系主体包括( A C D )。

A.国家行政机关 B.公共关系公司 C.政府公共关系机构 D.公共关系人员 E.国家司法机关

12.政府中承担公共关系职能的机构主要有( A B C D E )。

A.办公厅、办公室 B.调研机构 C.新闻处 D.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 E.举报中心

13.一般来说,政府公共关系机构主要履行( A B C D E )等职责。

A.决策参谋 B.协调关系 C.收集情报 D.宣传教育 E.专业制作 14.政府公共关系人员是由( A B D )基本构成的。

A.领导人员 B.专业技术人员 C.打杂人员 D.事务人员 E.保安 15.对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培训途径主要有( B C D )。

A.家庭教育 B.高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实践锻炼 E.自学成才 16.按照公众对政府的重要程度来划分,政府公共关系公众可以分为( B C )。

A.内部公众 B.首要公众 C.次要公众 D.外部公众 E.非公众 17.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中,报纸具有( A B C D E )等优点。

A.传播面广 B.传播迅速 C.阅读率较高

8

D.便于保存和查找 E.传播费用较低 18.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环节是( A B C D )。

A.调查 B.策划 C.传播 D.评估 E.交流 19.通常我们所说的户外传播媒介包括( D E )等。

A.报纸 B.电视 C.电子网络 D.广告牌 E.霓虹灯 20.传播过程中所出现的舆论障碍一般是指( B C D )所造成的障碍。

A.知识结构 B.传言 C.小道消息 D.谣言 E.风俗习惯 21.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正式沟通的优点的是( A B )。

A.沟通方便 B.信息沟通速度快 C.约束力强 D.易形成“小帮派” E.易于保密 22.行政文化主要包括( A B C )等内容。

A.行政精神 B.行政道德 C.行政心理 D.行政行动 E.行政意识 23.社会舆论根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B D )。

A.有利舆论 B.公正舆论 C.次不利舆论 D.舆论偏见 E.群众舆论 24.行政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有( B C E )。

A.沟通渠道 B.公众 C.政府 D.沟通手段 E.公众对行政组织形象的感觉、评价等 25.行政文化具有( A B C D )等功能。

A.导向功能 B.规范功能 C.凝聚功能 D.激励功能 E.分配功能 26.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沟通中的主观障碍有( C E )。

A.距离感 B.外部环境因素 C.知识经验的差距 D.信息冗量过大 E.公众的个性因素

27.从对政府所起的影响上来看,可将社会舆论分为( A D )。

A.公共舆论 B.有利舆论 C.阶级舆论 D.不利舆论 E.文化舆论 28.实施监督存在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即( A C )。

A.监督的广度 B.监督的对象 C.监督的深度 D.监督的主体 E.监督的力度

29.影响行政组织形象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包括( A B C D E )。

A.价值观 B.公正性 C.政策 D.廉洁程度 E.信誉 30.政府环境形象管理主要包括对( A B C D )的管理。

A.工作环境 B.设备环境 C.生活环境 D.政府外貌环境 E.家庭环境 31.良好的政府领导者应树立( A B C D E )形象。

A.政治立场坚定 B.廉洁奉公 C.团结民主 D.勤奋务实 E.坚忍不拔、奋发向上

9

32.新闻宣传过程中,应遵循( C D E )等原则。

A.导向功能 B.规范功能 C.明确宣传意图 D.熟悉宣传对象 E.了解宣传途径 33.一般来说,新闻发布会可以分为( A C )。

A.定期举行 B.专题发布会 C.临时召集 D.综合发布会 E.常规发布会

34.与私人间的人际交往相比,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具有( A B C D )等特点。

A.职业性 B.参与性 C.灵活性 D.持久性 E.自由性 35.按照广告本身的内容和目的来分,政府公共关系广告可以分为( A B C D )。

A.创意广告 B.社会广告 C.文化广告 D.经济广告 E.电视广告 36.建立突发事件综合治理机制,应包括( A B C D E )等内容。

A.预警机制 B.信息披露机制 C.干部问责制与纠错机制 D.财政资源动员机制 E.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机制 37.政府文书书写过程中,语言应该( B C D )。

A.繁文缛节,篇幅冗长 B.运用修辞,富于美感 C.简洁精练,要言不烦 D.贵在质朴,追求自然 E.语言拖沓,内容程序化

38.以谈判主体的多少进行分类,可将谈判分为( A B )。

A.双边谈判 B.多边谈判 C.正式谈判 D.非正式谈判 E.经济性谈判 39.政府公共关系广告具有( A C E )等作用。

A.塑造形象 B.实现盈利 C.体现宗旨 D.推销产品 E.强化实效 40.政府公关人际交往中对服饰的要求应遵循( A C D )等原则。

A.整体协调,搭配合理 B.随性而穿,自由为主 C.因人而异,合体合度 D.TPO原则 E.服装颜色以亮色为主

41.政府部门在接受新闻采访时应遵循( A B C D E )等原则,有利于搞好与新闻界的关

系。

A.尊重 B.真诚 C.平等 D.谨慎 E.冷静

(三)判断题

1.公共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指“关系公共关系”,即运用宴请、行贿等形式拉拢、软化有关官员,实现所谓的“攻关”。( × ) 2.一般情况下,公共关系的主体是企业。( × ) 3.公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民大众或人群。( × )

4.与政府公共关系不同,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自由性和私人性特点。( √ )

5.与企业相比,政府公共关系所开展的活动形式范围较窄,主要有举办记者招待会、新闻

10

发布会等。(√)

6.政府的知名度大小、形象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领导者的形象有很大的关系。(√) 7.在西方,公共关系开始于古罗马。(× )

8.艾维·李认为以真诚为信条是公共关系的根本特征。(√ )

9.政府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是一样的,都是伴随着发达的商品经济、激励 的社会竞争等社会条件而产生的。(× )

10.1900年,乔治·迈克尔利斯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美国第一宣传企业——宣传事务所,

从此公共关系职业正式诞生。(√ )

11.民意测验法又叫德尔菲法,是一种综合专家意见,就专门问题进行定性预测的方法。( × )

12.矫正性政府公共关系以采集信息,舆论调查、民意测验为主,通过掌握信息和舆论情

况,为政府组织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的一种活动模式。( × )

13.政府公共关系在沟通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语言、习俗、观念和舆论等因素的影响,从

而影响到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效果。( √ )

14.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比起电视,互联网的使用费用更低廉。(√ )

15.根据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外对象来划分,政府公共关系公众可以分为顺义公众、逆

意公众和独立公众。( × )

16.通常来说,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轴心是政府公共关系调查。(√ )

17.广播虽然只有声音没有文字和图像,但丝毫不影响听众对其信息的注意力度。( × ) 18.自身传播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 × )

19.宗教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国际组织都属于政府的外部公众。(√ ) 20.政府公共关系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公众是全体公民。(√ )

21.政府的内部公共关系主要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之间和公民个人之间的行政

关系。( × )

22.信息发送者以命令方式面向接受公众,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

在语言上还是在情感上都不需要信息反馈,这种沟通我们称之为双向沟通。( × ) 23.从内容上看,社会舆论可以分为公共舆论、阶级舆论和群体舆论。( × ) 24.政府上网是政府行政行为规范化的显著标志。( × ) 25.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效率。( × ) 26.政府公共关系的首要对象是社会公众。( × )

27.党是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国家职能和属性,能直接向政权系统下达命令。( × ) 28.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企业事务的直接干预力度。( × ) 29.政府与党、政府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属于政府内部公共关系范畴。(× )

30.社会舆论的来源是自上而下的,即由国家机关发出,进而在社会公众中传播公众意见,

11

形成舆论。( × )

31.与广告相比,政府新闻宣传的社会影响大,接受范围广,受信任程度高,因此,其成本

也比较高。( × )

32.政府作为一个权威性的组织,随时都成成功地开展新闻宣传活动。( × ) 33.宽容待人是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开展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原则。( × )

34.以招待酒水为主,略备小吃,不设坐椅,仅设小桌,可以随便走动,这种宴会形式我们

称之为冷餐会。( × )

35.政府在开展宴请专题活动的时候,主人一般是不需要到门口迎接客人的。( × ) 36.为了扩大影响,政府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可以控制发布内容,报喜不报忧。(×) 37.人际交往中培养自信心的方法之一就是主动与人交往。( √ ) 38.谈判的主体只能是两方的组织和个人。( × )

39.便宴是一种更为简便的宴请形式,宴请的客人边品茶边交谈,也可略备点心。(× ) 40.与一般的广告相比,政府公关广告具有很强的公益性。( √ )

(四)案例分析

(1)案例概况:1983年,文莱苏丹国宣布独立。为了改善国际媒介对其欠客观、公允报道这一现状,提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文莱政府委托英国宣传公司一个政府公共关系项目,即建立有关文莱的准确信息源,消除人们对该国不准确的认识和错误的理解。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基础上,宣传公司通过建立文莱新闻信息处、编制并推广《文莱概貌》、制作文莱介绍专题录像、组织海外人事参观访问等手段,使得世界各国消除了关于苏丹的误解和传言。

(案例来源:《文莱苏丹国的公关宣传》,摘自教材P19-20) 案例思考:

1.该案例体现的是( C )公共关系活动。

A.企业 B.事业单位 C.政府 D.英国宣传公司

2.案例中,文莱政府处于( B D )公关状态。

A.缺乏美誉度,但国际媒体对其报道客观、公允 B.缺乏知名度,并国际媒介对其报道欠客观、公允 C.缺乏知名度,但国际媒体对其报道客观、公允 D.缺乏美誉度,并国际媒介对其报道欠客观、公允 3.案例中,公关活动的主体是( C )

A.企业 B.事业单位 C.政府 D.英国宣传公司

4.案例中,英国宣传公司通过( A B C D )等手段,使文莱逐渐为世界所认识和了解。 A.建立文莱新闻信息处 B.编制并推广《文莱概貌》 C.制作文莱介绍专题录像 D.组织海外人事参观访问 (2)案例概况: “炉边谈话”立奇功——引导公众舆论

12

(具体内容详见该教材P90)

案例思考:

1.该案例中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人物是( C.罗斯福总统 )。

2.“炉边谈话”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C.二战 )。

3.案例中,总统通过( B.广播 )媒介和公众进行沟通。

4.案例中,开展“炉边谈话”的目的是( D.倡导民众参加反法西斯战争 ) 5.案例中,“炉边谈话”最终目的有没有实现?( A.实现了 )

(3)案例概况: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政建设跟不上,人民群众生活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坐车没有走路快,自来水腌咸菜,临建拆得没有搭得快”,群众意见很大。市政府决心为群众办实事,一件一件地解决落实,说到做到,样样兑现。1983年,首先为市民办了10件实事,从1984年开始每年坚持为城乡人民办20年实事,到1989年已办了130 件。如新建、改建了3000万平方米的住宅,等于解放以来前30年建房总数的3 倍,使一半以上的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花两年时间完成了民用气化工程,使民用炊事煤气化的普及率高居全国之冠;花一年零四个月,完成了震惊中外的引滦入津工程,一扫天津人喝咸水的历史;新铺城市道路2137公里,建起由10来座立交桥和中环线外环线构成的“三环十四射”的城交道路网络等等。广大人民群众对市政府、市领导的满意程度达92 ~99.4% ,形成了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的社会政治局面。

案例思考:

1.该案例体现的是(C.政府 )公共关系活动。 2.该案例中体现的是(D.为民众办实事 )思想。

3.案例中,市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将(D.公众最关切、意见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办实事的重点。

4.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政府公共关系宗旨是(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5.该案例告诉我们,政府的最高利益是( B.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 )。

(4)案例概况:2002年11月,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降临中国大地,广州、香港、北京、台湾······一时间抗击“非典”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非典”迅速蔓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它使得国家的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商业受到影响,使得部分学校不得不中断学习,一些公司歇业关门,许多正常工作无法进行,大量社会公众活动被取消或延缓。

在人民群众的健康受到损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的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如何面临危机,处理危机,最终妥善解决危机,自然是对我们领导管理水平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政府公众意识的一次实际检查,更是对我们各级政府公众形象如何的一次测试和评估。实际上,“非典”危机爆发后,我们各级政府在危机公关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成绩。

13

案例思考:

1.该案例体现的是政府公关实务中的( B )。

A.新闻宣传 B.突发事件处理 C.专题活动 D.谈判 2.一般来说,突发事件具有( A B C )等特点。

A.偶发性 B.影响性 C.危害性 D.规律性 3.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一般可归结为( A B D )。

A.政治原因 B.管理原因 C.经济原因 D.自然原因 4.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应遵循( A B C D )等原则。

A.真实公开的原则 B.迅速及时的原则 C.分级负责原则 D.安定团结原则 5.该案例告诉我们,在解决这场危机时还存在( A B C D )等不足之处。 A.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及时通报疫情,延误了时机 B.疫情发生后,反应不够迅速 C.信息沟通不够通畅

D.危机管理意识较差,防范机制不够健全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66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