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2012年修订版

更新时间:2024-04-13 05: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政治思想史 英语名称: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s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 分:3 总 学 时:51

适用专业:政治学、行政管理 先修课程:政治学 拟订和讲授:管大玉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和行政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以西方政治思想为研究对象,按历史进程(时间)与区域、国度(空间)相结合的“时空式”框架,系统介绍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再现思想家对历史不同时期的问题、事件所持立场、意见、主张和活动,分析成效得失,要求学生开阔眼界,全面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演变过程;锤炼信仰,锻造自己的政治审美品格;启迪思维,增强政治敏锐感和政治鉴别力,提高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章节名称 导 论 第一章 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二章 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政治思想 第五章 17世纪荷兰政治思想 第六章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第七章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第八章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 第九章19世纪德国政治思想 第十章19世纪英法政治思想 学时分配 3 6 6 3 3 3 6 6 3 6 6 141

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导论(3学时)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意义 四、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框架

五、国内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概况

六、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宏观把握和学术动向 七、西方意识形态的基础 八、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 九、西方意识形态的演进

本章重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章难点:西方意识形态的基础及演进

本章讨论:1.试论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2.如何学习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一章 古代希腊政治思想(6学时)

一、古希腊神话 二、智者

三、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 四、相关思想家思想 (一)苏格拉底 (二)柏拉图 (1)柏拉图生平

(2)柏拉图与客观唯心主义 (3)理念世界之理想国 (4)《法律篇》与二等理想国 (三)亚里士多德

(1)博学而践行的开拓者

(2)“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3)政体理论

(4)亚里士多德与法律的推崇 (5)对教育的强调

本章重点:理想国思想;政体学说

本章难点:柏拉图为什么要哲学王治理国家? 本章讨论: 怎样理解“人是政治的动物”? 第二章 古罗马时期政治思想(6学时)

一、历史上的古罗马 二、斯多葛派 (一)从自然法出发 (二)人生的目的 (三)世界国家 三、波利比阿

(一)立志写一部《历史》 (二)探究罗马因何强大

(三)罗马人成功在于其混合政体

142

四、西塞罗

(一)政治生活的意义在于美德与幸福 (二)政治应是共和国式的政治

(三)共和国应实行注重人人平等的法治 本章重点:斯多葛派与自然法思想 本章难点:罗马政体蜕变的原因

本章讨论:试比较西塞罗与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 第三章 中世纪政治思想(3学时)

一、奥古斯丁政治思想:拉开中世纪帷幕 (一)从对指责基督教的回击中产生 (二)一切都以神的名义 (三)原罪与本罪

(四)得救与上帝之城和世上之城 (五)对柏拉图主义的融合 二、中世纪

(一)中世纪的时间界定 (二)中世纪与日耳曼 (三)中世纪与基督教

(四)中世纪与现实政治形态 三、托马斯·阿奎那 (一)时代与问题

(二) “天使博士” 托马斯·阿奎那 (三)融合亚里士多德主义 (四)哲学在神学之下 (五)向着上帝的人与国家 (1)人、道德、律法 (2)国家:肯定与升华

(六)神学解释下的律法思想 (七)对神之下君主政体的主张 本章重点:奥古斯丁双城思想

本章难点:阿奎那怎样融合神学和哲学的矛盾,给理性一定的地位? 本章讨论:试比较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沦。 第四章 16世纪政治思想(3学时)

一、社会状况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兴起 (三)民族国家兴起与宗教改革 二、马基雅维利.

(一)马基雅维利:统一意大利、权力、权术 (二)对人性的认识和共和的向往 (三)马基雅维利思想的地位和影响 (四)马基雅维利主义 三、布丹

(一)主权的含义

143

(二)主权的特征 (三)主权的内容

(四)国家和政府相分开 (五)主权与政体 四、其它思想

(一)法国的反暴君思想

(二)16世纪西方空想主义思想 本章重点:马基雅弗利与权力政治 本章难点:布丹主权学说意义的理解

本章讨论:试讨论马基雅弗利的“政治无道德”思想 第五章17世纪荷兰政治思想(3学时)

一、17世纪的荷兰 二、雨果·格劳秀斯 (一)生平与主要著作

(二)系统阐述近代自然法思想 (三)自然状态与财产 (四)契约、国家

(五)主权、国际关系与国际法 (六)战争与和平思想 (七)公海自由与海洋思想 (八)方法论贡献

三、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 (一)实体、属性、样式

(二)自然样式中的人、人性、状态 (三)放弃部分自然权利与社会契约 (四)政体思想

补:普芬道夫的政治思想

本章重点:格劳秀斯与近代自然法思想

本章难点:格劳秀斯对人类从自然状态向政治状态转变的阐述 本章讨论:比较分析近代资产阶级自然法思想与古代自然法思想 第六章 西方政治思想史定型-17世纪英国

一、17世纪英国

二、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

(二)机械唯物主义哲学

(三)政治哲学及其在政治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1)自我保全与人性恶

(2)自我保全与人性恶下的自然状态 (3)和平与秩序 (4)契约与国家

(5)对主权的绝对崇拜 (6)主权、法律、自由 三、洛克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硕果结出在实践中

144

(二)不列颠经验主义哲学 (三)系统而全面的政治哲学 (1)自然思想

(2)更有说服力的社会契约论 (3)分权思想

(4)上帝归上帝,世俗归世俗

(5)法治思想:限制政府、保护人的权益 (6)影响与地位:时代教条奠基者

本章重点:霍布斯的自然权利思想;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思想;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思想

本章难点:比较分析霍布斯和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比较分析霍布斯和洛克的自然权

利思想

本章讨论:洛克政治权力起源思想讨论 第七章 激进与代价-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一、18世纪法国政治与社会现实 二、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 (一)法的精神 (二)政体学说 (三)三权分立学说 (四)地理决定论 三、卢梭政治思想

(一)卢梭的人性自然观 (二)卢梭的文明学说 (三)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四)社会契约与更高状态回归自然

(五)人民主权国家:更高阶段回归自然的必然选择 (六)人民主权辅助机构的政府 (七)共和国与法治

本章重点:孟德斯鸠与三权分立学说;卢梭与人民主权学说 本章难点:比较分析霍布斯、洛克、卢梭的主权学说 本章讨论: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影响 第八章 18世纪实践中的美国政治思想

一、18世纪前美国 (一)由来

(二)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和管理 (三)从英帝国中独立

(四)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二、潘恩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

(二)自然法思想 (二)政府的目的

(三)反君主制与代仪制民主共和国 三、杰斐逊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

145

(二)独立宣言 (三) 思想和主张

(1).天赋权利——人民主权——人民革命 (2).有限政府——纵向分权——推进监督——完善选举 四、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

(二)人性缺陷论和对美好的追求 (三)分权制衡思想 (四)联邦主义

本章重点:潘恩的美国独立思想;汉弥尔顿的分权和制衡思想 本章难点:分析杰斐逊与汉弥尔顿思想的分野 本章讨论:潘恩的人权理论述评 第九章 19世纪德国政治思想

一、德国政治思想概况 二、康德政治思想 (一)道德法则 (二)国家学说 (三)永久和平思想 三、黑格尔政治思想

(一)辩证发展下万事万物体现的绝对观念体系 (二)市民社会与国家

(三)成长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四)民族主义

本章重点:康德与道德法则;黑格尔与辩证法 本章难点: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理解 本章讨论:康德永久和平思想评析 第十章19世纪英法主要政治思想

第一节 19世纪英法社会状况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 伯克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和著作 二、保守主义

三、政党政治和精英政治理论 第三节 密尔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和著作 二、自由学说 三、代议制理论

第四节 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和著作 二、民主和暴政 三、自由和平等 四、专制和革命

本章重点:伯克的保守主义思想

本章难点:托克维尔关于民主、自由与平等的思想及其意义。 本章讨论: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内容及影响

146

四、成绩考核方式:

[考试]:[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占30%=[作业10%、上课表现10%、出勤10%]期末占70%。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

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浦兴祖主编,《政治学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版; <美>G·H·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6年; 徐大同主编,《20世纪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4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60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