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报道实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3 21:50: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 电视报道理论与实务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电视报道实务
第一章 电视报道选题策划 思考
有人认为:“新闻不需要策划,一件事情发生了,你觉得它有新闻价值,写成新闻报道出来就行了,何用策划?”“新闻事实是客观的,不是任人打扮的大姑娘,它需要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需要策划的是宣传。你对这一观点怎么看? 新闻策划是策划新闻吗?媒体可以策划新闻吗? 策划新闻等于新闻造假吗?
新学期伊始,你认为学校里有什么值得报道的人和事?你准备如何报道?
一、 电视新闻策划的内涵 电视新闻策划有两重内涵:
一般所讲的电视新闻策划,是特指对于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报道的方式、形式、程序、时机、角度的策划。
电视新闻策划也包括一些电视媒体主动策划、先前未曾发生的新闻事件。
二、电视新闻策划要素
选题策划;采访策划;嘉宾策划;节目形式策划;编排和播出策划
三、选题策划
“好的选题就是成功的一半”
选题策划的两个方面:发现选题(说什么);如何报道选题(怎么说) (一)寻找新闻线索:发现选题 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不外乎两种: 调查获得:记者寻找得来
他人提供:机构、通讯员、观众 发现新闻线索的具体方法: 1、调查与观察
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关注什么问题,有什么意见
方法:调查问卷、座谈、打电话、随机访问、询问固定消息源(发展“观众智囊团”) 观察:经常深入社区,观察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休闲,发现有趣或异常的事情(好奇心) 学会养成随时随地发现新闻线索的习惯 2、利用互联网
民意调查:公众对重大问题报道的反馈会成为不错的报道选题 从讨论组(BBS)中发现灵感
主题搜索:试着就某一主题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例如:高校招生、学费问题、国庆节、艾滋孤儿
在线阅读其他媒体的报道,获得选题或报道角度:报道中的消息源可能会成为新的报道对象;在以往的报道中可以寻找新的报道角度。 3、阅读其他媒体(比如报纸) 阅读新闻报道:(1)寻找独立的报道角度(例如:环境报道)(2)报道中提到的人物是否可以作人物专访(3)衍生报道、跟踪报道
查阅分类广告:寻人寻物、招聘等等 4、他人提供新闻线索
热线电话、来信来访;新闻线人(通讯员,固定消息源,读者智囊团); 新闻稿:机构、团体、个人就某事件向新闻界发布的新闻稿件;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 5、会议、政府文件、档案资料
1
6、头脑风暴:讨论选题 7、图解主题(发散性思维)
8、假设他人观点: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角色扮演,来发现他人对这一问题可能的看法。
9、跟进或追踪事件或趋势:计划项目的进展、全国问题的本地化、本地问题的全国化、特殊问题的普遍化、普遍问题的特殊化;训练:城市乞丐问题 10、制作特殊日历,备忘录 选题论证
内容:一个简短的标题,对选题焦点的简单描述,可能采访的消息源,可能需要配发图表或照片 举例:美国《太阳-前哨报》记者巴蒂?内文斯的选题论证
步行者:布罗沃德是全国步行者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中一个因素在于这里的马路并不是为行人设计的,许多马路因为资金紧缺都没有人行便道和人行横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问题正在实施呢? 图表:统计图表、最糟糕路段的地图。 选题策划的要求:新闻性;典型性;独家性
新闻事件的独家报道:报道的独特视角;可操作性 内部要求:需要考虑媒体自身的实力,如人、财、物 外部要求: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 符合电视媒体的特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
从其他媒体上发现的选题的处理方法: 广泛联想,做深度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 选择不同的报道角度
案例:由一名大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2002)触发的深度思考
人类最早与动物为伍,人猿初揖别时的早期人类,也就是我们的祖先,似乎并没有想到自己与动物,也即是兽类有什么区别。尽管原始人也面临着野兽的攻击,但在文化心态上却是亲近兽类的。在西班牙南部、法国北部发现的原始洞穴壁画,上面全都是动物线描图案。这说明在亘古漫长的史前岁月里,人类关注的恐怕只有动物,假如把这岩石视作是原始文化的载体,犹如今之电视和杂志,壁画即文化的内容,那么,那时“电视”“、杂志”上就全都是清一色的动物,不像今天电视屏幕上全都是推销物质和人的广告。由着这个思路,你会发现:渐渐地,远古人类开始从只关注动物到慢慢地变得也关注起自己来,这从分布于中国狼山、黑山,以及呼图壁等13个省区约70个以上县旗发现 的大量现存的,那些刻有人亦刻有动物的岩画上便可印证出来。诚然,这些岩画产生的年代颇难确定,从石器时代开始,其后各代绵延而降,但从人类文明进化史的角度来看,它们却无一不反映出一种人类进化的阶段性文化轨迹。你想到:终于,人类踏着这文明的积淀,拾阶而上,从蛮荒亘古中蹒跚走来,一跃而飞过了文明之门,于是,人类开始为自己的发明创造和繁衍(也包括文化物质的繁衍)而夸耀。这时,不知不觉地人类似乎渐渐忘却了早年为伍的动物们。人类开始以战胜这些早年的邻伴为自豪。距今大约2000年前左右,也就是农耕文明趋于定型之时,人类遂开始以猎杀动物为最值得自豪和炫耀的资本,并将这种心态反映到了文化形态上。最典型者,你可举汉代的角抵戏《东海黄公》。这是以类于戏剧的方式,表演了一个名叫黄公的人年轻时多次上山杀虎,到晚年时因年老力气不济为虎所伤的故事。这出戏至少演了上百年。再往后,你还可举最为人知的武松打虎。武松的武艺和杀嫂都不如他打虎的段子更为人所称道。也就是从公元1000 年前后的《大宋宣和遗事》起,开始了似乎英雄总是要以猎杀猛兽为标志的文化记录。其实,与其说有多少英雄真有机会有胆量去猎杀猛兽,不如说英雄猎杀猛兽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观念一直延续在人们的头脑中。当你叙述到这儿时,你猜想很多观众都能够产生联想并同意,这种英雄猎杀猛兽的观念一直延续到20 世纪中叶,发展到被赋予了一种道德范畴的新含意。杨子荣打土匪也打虎,人们把邪恶也比喻成了动物,“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一条大河》)“打猎的人哪怕那虎豹豺狼” (《红灯记》)。这时的动物,已经作为一种形而上的道德范畴里的文化观念被视为邪恶的代名词了。当然,你在这一命题思索的过程中肯定还是将重点放在今天,说古是为了说今。你可以分析: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换一种眼光重新看待兽类的呢?当是在一种极端之后。据说就在台上的杨子荣打虎的同时,中国的一名代表也在国外某现代著名国际大都市
2
某会议的讲台上讲述着中国取得的成绩。他通报当时中国环境治理时曾例举了打狗一项,并以具体数字说明打死了多少条狗。此言一出,顿时惹得台下一片惊嘘,这种惊嘘先是让他不解,继而迷惑,也许就是从这天起,最先觉悟的中国人开始反思自己对待动物的态度了。改革开放岂止是引进科学技术?也引进了对待动物的文化观念。接着你可以引导观众同意,这种文化观念的真正有效引进,不容否认,首先是方兴未艾的国家传媒。80 年代初,当《动物世界》涌进千家万户时,那些跳跃奔跑的野兽们犹如一股山野的风,一下子就撞开了电视机前亿万受众的心扉,伴着赵忠祥那特有的沉稳、厚重、充满人情味儿的解说,数以万计的中国观众忽然明白了,原来动物世界是那样的五光十色,就像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在那个过去人们不屑一顾的兽类世界里,也同样充满着家庭的温馨,母子的亲情,竞争的角逐和死亡的威胁;原来那也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义的世界。就连那一向让人们恐惧憎恶的猛兽,草原上的猎豹,水塘边的雄狮,林海中的猛虎??也都变得如此可爱起来。人们理解了他们的捕食原来也是出于一种生物链的使命,是天经地义可以原谅的。人们在怜惜哀鸣于利爪下的小鹿的同时,也怜悯起那只因
捕不到小鹿而行将饿毙的猎豹来。在文化上,人们甚至觉着猛兽不仅可爱而且可亲起来。顺着这个思路,你不能不承认:人类有一种返祖情结。为什么人类生命的童年阶段总是喜欢动物?人类在远离原始蛮荒的动物群体之后,忽然想起要在各地建些动物园,在进化和文明变得更理性化之后却要返朴归真地保护和放养野生动物?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恩恩怨怨总是割不断,理还乱。最开始,人们将动物园视做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避风港。应该说一定时期,动物园也确实起到了某种程度上的保护作用。这时你可以援引你在报上刚看到的消息来作为你论点的论据;最近重庆壁山县一只被主人非法饲养,而又遗弃了的黑熊,被重庆市动物园组织的一个包括兽医、技术人员在内的解救队从壁山县营救出来,装入笼子送回了动物园新家。 紧跟着,你话题一转;但是,人们愈益地发现,关在笼中的动物并不等于被置于保护伞下,你仍旧是援引报上披露的消息说:一位政协委员了解到“动物园”里的种种“内幕”;饥饿难当的熊群最后自相残杀,被罚没扣押的国家级保护动物穿山甲,不是被人拿走,就是被动物园的人给吃掉。某些动物园为了追求利润,招徕顾客,在不具备科研、检疫、医疗能力的情况下,将东北虎放到酷热的南方,非洲狮迁到寒冷的东北,一家野生动物园还建了酒池,专门泡东北虎的虎骨,东北虎死了反而更值钱。特别是,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来自游人投人的各种食物的危险。再引报上的消息;前不久,就有一名表演绝佳的小海豹“聪聪”被它视为朋友的人类投入的塑料、玻璃球等“食物”所杀。论据已足够多了,于是你一收笔,综括说:诸如此类的事件以前也听到过,但是,就我们记忆所及,似乎还从不曾像今天人伤熊事件这样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以至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深圳、广州、上海、秦皇岛等地近年来从东到西的“野生动物园热”,该降降温了。
接下来,你趁热打铁,大加议论建设动物园的是是非非:其实,当上世纪90 年代中期,野生动物园“崭露头角”时,还有人坚定的支持和赞成。但后来,支持者转变成反对者;通过提案、发言等方式,在政协大会上就暂缓建设野生动物园不断发出过呼吁。虽然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野生动物园仍在蔓延;但是今年政协委员“野生动物园热”该降温了的呼声似乎更高了。这是否可以说,正是因为人类开始了解欣赏肯定同情野生动物,人们也才开始反思人类的自身?毫无疑问,这是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的结果。具体的例证,一定少不了抽象的高度概括,本质往往是靠语言来揭示的。虽然这可能是电视节目的短处,但是,你要想节目做得有品质,你也少不了这种思维成果的传递。曾几何时,人类由于过于自负自信,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长,是世界的主宰,放肆地滥砍滥伐森林,捕杀动物,当人类总算觉着自己已经几乎掌握了从自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之门的钥匙时,才蓦然回首,觉着这个蓝色星球上似乎就只剩下胜利者自己这个孤家寡人了。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当然,还有珍稀动物和非珍稀动物都在急剧下降几乎到濒临灭绝的地步。坦率说,今天高喊保护动物都似乎嫌晚了些,人们现在终于意识到了“皮之不存,毛之焉附”这个道理。接下来要找一两个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正面的例子,通常情况下还是来自这几天的报纸:2000年最高法院对非法猎杀野生动物作出了司法解释,明确表示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都属于国家保护之列 。今年3月15日,检察院以“非法杀害国家珍贵野生动物罪”对毒杀马来熊的王某提起公诉。依据相关法律,将对王某判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与此同时,我们在报上也看到,陕西严惩偷猎罪犯。陕西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对偷猎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十余头的两名罪犯作出判决。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我们才欣慰地听到了一则消息:目前我国大熊猫种群数量稳定在100 只左右了。当然,我们现在假设你的节目不是法制类节目,而是一个文化类节目,所以你的点还是不能离开文化的属性。你要指出与法律相应的是文化观念上的一种反思:显然,人伤熊事件是一个晴雨表。呼吁立
3
法来约束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行为也好,对肇事者谴责和对熊的关爱也 罢,所有这些其实质正乃是折射出一种文明素质相对以前 的提高。通过这件事情,我们看到:某动物园采取了一个细 小的举措,然而这一小举措却有可能成为标志着人类思想 观念跨时代的一个飞跃,那就是:将动物展牌介绍词中的“肉可食,毛可用”删去,换上了“请爱护我”的字样。接下来仍旧是几天来报纸上几条原本看来互不相关的消息,被你拿来串一下。 我们看到:与人伤熊事件同被媒体关注的还有两只小朱鹮的行踪和待遇。今年3月3日,有报道说小朱鹮将回家。果然,几天后一个春暖花开的夜晚,两只白色的朱鹮幼鸟经上海转机抵达了首都机场。1989年世界上首次人工繁殖朱鹮成功,2001年5月1日,北京动物园朱鹮自然育雏首次试验成功。至今北京动物园已人工繁殖成功朱鹮20多只。媒体说:这两只朱鹮将用于调剂北京动物园朱鹮种群血缘,以优化其遗传结构,促使种群不断扩大。我们还看到:2001年12月14日,中国首家由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资助建立的猛禽救助中心,在北师大生物园内正式揭幕运营,60 只被救助的鹰、雕等猛禽,分别来自密云、怀柔、顺义、通州各县。其中就有一位普通北京市民在楼下拾到的那只折断了翅膀的长耳鸮(猫头鹰)。如今我们 得知,经救助的23只猛禽已放飞大自然。然后归纳:从人类与野生动物为伍,到猎杀动物,再到保护野生动物,从删除“肉可食,毛可用”到呼吁应取缔野生动物园,再到小朱鹮坐上飞机头等舱,这无疑表明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从出发到回归的漫长而变化的一个历程。最后结尾点题:很可能,人类的发展是螺旋式的,只是相对的终高于起点罢了,这就是“返朴归真”。古老的中国道家哲学不仅早慧且高于很多学说。道家的创始人之一庄周就曾讨论过人与动物内心的平等感受—— “我”与鱼之乐的内心探究。今天,人们重又解析起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关注起动物内心是否快乐的问题。这是人类的进步,也是人与动物关系上,对远古的一种文化的回归。这样,原本没有一丝关连的报端消息,便可被你用来变成电视节目的创作素材,使这些消息变成有机相连的论据,有力地支持你的论点,使你完成这一期节目。 观摩
NHK纪录片《激流中国:富人与穷人》
(二)报道选题
选择报道角度;切小口说大事;尽量融入人的因素;尽可能故事化叙事 1一个选题往往有几个角度可以选择
案例:某演艺界名人未毕业就参加演出并擅自撕毁合同一案的报道多个角度 案件的诉讼过程及其结果
艺术院校学生未毕业就参加演出,对不对?学校是否应该建章建制?
是否应该出台有关演艺界的法律法规?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规范?艺人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还可以从演员素质的提高,演艺界过热等社会现象进行剖析,加以评论。 训练:小芳与教授的故事
思考:两会到了,如果要你做一期关于我国去年建设成就的报道,你准备怎么确定选题呢? 2切小口说大事:小中见大,见微知著
成就报道;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反映一种社会现象;反映社会变迁;反映某类群体:如农民工、艾滋患者 3融入人的因素:
新闻因人而生动:人物报道当然离不开人;事件性新闻因为人而有了故事性和感染力;历史题材纪录片中人物可以作为叙事的主线;关于动物和自然界的报道融入人的因素会充满人性化和人情味。 案例:《南浦大桥成为上海人民心中的丰碑》《小鸭的故事》、《帝企鹅日记》 我自问:什么是你一个人最信守的哲理?是人性。我要坚持这个意见,并传给没有意见的人。——尤金·史密斯(《水俣》)
4故事化叙事:故事化使叙事变得容易把握,而且有逻辑性;故事化叙事会激发观众的收看兴趣 选题训练要诀
你的选题是否有很强的新闻性,你能否回答这个问题:“有何新意?” 你的报道是否通过这个问题的检查:“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报道的主要意图吗? 选题训练
4
1、利用互联网就目前高校学费问题进行主题搜索,并结合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写一篇调查报告。 2、在你所在的学校里走一走,看一看(可以一个人行动,也可以是一个小组或班级),在观察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写出报道选题,并就一到两个选题写一份选题论证。 3、头脑风暴:讨论校园报道的选题(人、事、物),也可以确定一个选题进行讨论:报道焦点、与观众的关系、实地观察、图解、视觉元素、伦理道德。
第二章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与制作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
电视谈话节目(Talk Show)是“代表所有脱稿交谈,即兴对观众谈话的电视节目”。 ——《电视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Television, Press of Oxford, 1997 人际的口语化传播:即兴的、双向的口语传播 我国对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
广义:指所有以面对面口头交流信息为主的电视节目,它涵盖了演播室主持人与嘉宾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访谈节目。
狭义:是指在一个相对限定的谈话现场,主持人和嘉宾、现场观众进行的群言式的讨论。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
按照谈话题材划分:新闻时事类、社会话题类、娱乐话题类、专业话题类、生活情感类 按照谈话形式划分:辩论式、群言讨论式、个案叙述式
按照参与谈话的对象划分:有现场观众参与、无现场观众参与
三、谈话类节目的生产流程
四、选题与思路
成熟的电视谈话节目在选题方面应具备: 遴选机制——对选题进行评价和筛选
策划机制——对选题进行符合栏目特点的设计 应急机制——根据突发新闻事件迅速确定选题 储备机制——储备选题保证栏目顺利稳定进行 (一)确定选题
对选题进行初选的原则和依据:栏目自身定位和收视群体;制作团队的特点;选题的可操作性;选题的性质,寻找独特点 话题类型
观点讨论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个案分析类:具体的人和事 观点讨论类话题应具备的特点:
应该是一个软性话题:与许多人相关,尽量避免过于激烈的情绪和过于偏激的观点,避免使谈话变成相互攻击;应该是大家感兴趣、正在关心着的话题;应该是可以引发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观点的话题 (二)思路:话题的价值取向和谈话脉络
5
移动:无论被摄体还是摄像机的移动,速度都不会被夸张,适合于走动中跟摄被摄体。摄像机可以平稳地进行移动,但是不适合在快速行驶的车上进行拍摄,因为摄像机的抖动会很明显。但有时这种不稳定具有很强的纪实效果。
失真:不会失真,只是镜头略显平淡。 广角镜头
视场:很宽,而被摄体的影像又不会被明显放大,主被摄体与背景比较起来显得小了些,同时在极宽的画幅中也很难看出丰富的细部。大部分广角镜头的焦距大约为12—25毫米。 透视:夸大了透视关系和纵深感,使前景被摄体比背景被摄体大(长)得多。
移动:(1)广角镜头会夸张被摄体或摄像机的移动速度。被摄体向摄像机移动时会快速变大,离开时会快速变小;(2)水平视场宽、放大率较低、景深大,所以跟摄比较容易,消除了摄像机抖动和聚焦的问题。 失真:(1)被摄体太靠近镜头会被夸大;(2)“桶形失真”,即图像的纵向线条会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畸变。
缺陷:(1)如果大全景中被摄体比较多,则较难以分清前、中、后景的层次。(2)对“眩光”比较敏感,使画面变得光怪离陆,捉摸不定。消除眩光的办法:改变机位、灯位,或在镜头前加防光罩。 长焦(远摄)镜头
视场:很窄,被摄体被放的很大。就16毫米画幅而言,长焦镜头的焦距约为100—500毫米。 透视:压缩了透视关系,减弱了空间感和体积感,使被摄体在视觉空间范围内的不同距离上显得大小相近。 景深:很小,所以主被摄体周围调焦清晰范围也很小。
移动:因为极高的放大率和很小的景深,使移动拍摄相当困难,摄像机轻微的震动都会表现得非常明显。 失真:(1)压缩透视关系使画面中被摄体的外形和透视深度变得很平淡。(2)实际拍摄中,当镜头拍摄极远距离的景物时,地面的热浪会变得很明显,呈现“波形失真”。
缺陷:移动拍摄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需要移动,必须事先做好周密计划。 注意
长焦、短焦镜头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失真,在电视新闻拍摄中不可滥用。
无论是摄像机的工作特性还是光学特性,都是从摄像机正常工作的角度来讲的,在纪录片、专题节目、影视拍摄中,打破常规可能创造出更好的艺术效果。
第七章 电视照明
第一节 电视照明的任务和特点
电视照明的任务:保证摄像机对被摄体照度的要求;将画面的平面结构变换为视觉上的立体结构 ;重点塑造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利用光线特点和照明造型手段参与画面构图;展现环境气氛和交代时间等 电视照明的特点:
时效性: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照明设计和照明工作 写实性:自然照明,表现自然真实生活 光比要求:符合摄像机对对比度的要求 色彩宜淡不宜浓
第二节 三点照明 主光;背面光;副光 一、主光
功能:场景照明的主要光源,产生主要造型效果,决定摄像机基本工作电平(光圈),以及照明的基准点。 位置:被摄体前方,略偏向一侧,角度稍高。最佳位置:水平位置在摄像机旁大约30°-45°位置,高度位置大约为俯角30°-45°位置.
16
17
主光的位置
写实性主光:应该表现出布景或被摄体的照明来自布景或剧本所决定的光源或方向。
非写实性主光:用于不需要考虑灯光准确方向的场合,或用于演播室内照明。在这种情况下,主光可以放在左侧或右侧,不过,把所有被摄体各自的主光放在同一侧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光级:主光将决定其他灯具的相对光强,其他灯具应与主光比例平衡。因为主光决定着摄像机的基本工作电平(光圈),所以应用曝光表测下数据,保证产生的光级不会超出摄像机的工作范围。
二、背面光
功能:用来照亮被摄体的头部和双肩的轮廓,增加画面深度感,有助于将被摄体与背景分隔开。
位置:背面光应该以某个角度直接放在被摄体的后面。但要避免照亮被摄体的头部,因为会产生不自然又无吸引力的效果。
光强:背面光的光强要根据主光来确定。
确定方法:一开始将其光强设定大于等于主光的一半,然后再根据监视器上的效果酌情增减。
灯具:一般用菲涅耳聚光灯,为避免出现亮斑而破坏背面光的效果,最好把聚光灯调到完全泛光的位置,然后用翼型挡光门把漏出的光挡掉。必要时可加入柔光纱。
三、副光
功能:副光用来照亮或完全消除硬光源所产生的阴影。
位置:在摄像机与主光相对的一侧。副光应该采用散射的、没有明显方向性的柔光。 光级:根据所需要的效果而定,但不得超过主光光强。 低调照明:副光光强较低,产生较多的阴影区。 高调照明:副光光强较强,照亮或消除阴影区。
四、背景光
功能:加强对布景和背景的照明,为背景和布景造型。
位置:根据特定布景而定,但应该使背景区有真实感和纵深感。即要使部分背景区光线变暗,使背景显得有层次感和质感。
18
光级:根据布好后前景光来调整。一般大约相当于前景主要被摄体的三分之二。
五、专用照明
侧光:光位在被摄体的侧面,它产生的强光可以强调细部,补充副光。侧光的增强会产生显著的造型效果,但要注意光强,以免产生令人不快的阴影。
轮廓光:是背面光的一种特殊情形,灯具放在被摄体的侧后方,目的是对被摄体的头部和头发额外强调。 眼神光:由于电视采用连续动作拍摄技术,所以在拍摄近景(只有在近景时眼神光才有作用)时不允许用一只灯具来为被摄体的眼睛加添光彩。所以用主光来兼任眼神光。
关键是主光的光位要与摄像机的位置相对应,将主光灯在适当的垂直或水平角度挂起来,使它的光束从被摄体的眼睛直接反射出来。
第三节 内外景照明 一、外景照明
1、外景自然光的光线处理
曙暮期
光线特征:天空有一定亮度,景物却处在暗处,但轮廓在亮背景的衬托下清晰可见。是拍摄夜景的最好时机,特别是拍摄大全景效果更佳。但拍摄人物全景时要辅助灯光。
布光要注意:在纯自然光(天空光)的情况下,人物和前景的辅助光亮度不能超过天空的亮度,否则就没有自然光了;在人工光线的情况下(如路灯光、窗户光、篝火光、火把光等),要调节好人工光与自然光的亮度比。 日出日落期
光线特点:太阳照度较弱,色温较低,太阳的射角很低。是拍摄早晨和黄昏的最佳时机。
拍摄时要注意:在拍摄时,人物和前景的辅助光的色温要和天空散射光的色温相接近,以加强受光面和阴影面的光色对比;在拍摄中、近景时,可用灯光模拟太阳光的色温,来加强金橙色的阳光效果。 侧光期
光线特点:照度强,色温稳定,射角虽有变化,但都是较好的造型角度。适合于拍摄整段的白日外景镜头,此时的光位对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的表现极为理想。 此时的照明手段主要是使用反光板。
(1)使反光板尽可能靠近摄像机,使被摄体受光面与阴影面自然过渡; (2)反射光的高度应与被摄人物的视平线相一致,避免造成面部失真; (3)注意反射光的亮度。 顶光期
光线特点:色温稳定,照度强,但对造型极为不利。画面层次平淡,立体感差,人物造型容易失真,一般也不宜拍摄全景画面。通过一定照明,可以拍摄人物的近景和特写。
19
方法:用白色尼龙挡光纱挡住顶射的阳光,用外景灯和反光板模拟侧光期的光线特征。 2、外景自然光采光规律
外景自然光采光规律,必须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光位的选择,一是阳光射角的选择。 (1)全景画面的采光,以表现环境背景为主。 光位的选择,采用顺侧光;射角宜选择30-50度。 (2)中景画面的采光,以表现人物形体动作为主 可采用逆侧光,射角可以与全景采光相同。 (3)近景和特写的采光,与中景采光相一致
(4)阴天采光,画面层次平淡,立体感差,景深与清晰度受到限制,适合于表达一定的气氛效果。 3、利用昼光拍摄夜景
利用白天的自然光拍夜景需要三个条件:
1、技术条件:可缩小摄像机光圈,使进入光量得到控制;也可在镜头上加滤色镜,使画面亮度得到调节;在色调上作偏冷处理,模拟月光和夜色的光线效果。
2、背景条件:选择背景时,要以山体、树林、建筑物等能够产生较多阴影部分的景物为主,尽量减少天空在画面中的比例。
3、采光条件:在侧光期的阳光下,采用逆光或侧逆光的方式,使景物的暗部多于明部,切勿使用顺光或顶光进行拍摄。
二、内景照明(以电视剧拍摄为例)
(一)一堂景布光方案应考虑的条件:剧情对照明气氛的要求;导演对演员活动范围的调度要求;摄像机机位设置和镜头号摄制顺序;美工对色调和影调的要求。 (二)具体布光方案 1、照明的技术手段
完成照明技术手段的目的,就是要再现景物表面的质感,以达到最基本的照明造型手段。 具体内容包括:光位的设置、射角的选择和光线质感的表现 光位设置
构成画面影调的三种基本光效:
主光光位的设置:依据该场景的光线来源 日景条件下:门、窗以及其他透光孔
在一个场景里,不同表演区受光条件是不同的。
在场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主光的光位不能随意变化,但是光效的强弱可以有所变化。 内景布光举例1
副光光位设置的两种方法:
设置在摄像机的侧旁,根据摄像机的视线进行调整,直到调整到在画面上没有多余的投影为止。但在低机位情况下,辅光高度至少不低于人物的视平线。可以将副光设置在表演区的上方,用大面积的柔光纸做散光面,使整个室内处在散射光条件下。 背景光光位设置:根据具体场景而定 背景光的三种表现形式:
主光光效的延续:人物和背景处在同一主光的影响下。
20
副光光效的延续:背景不受主光的影响,而是受漫射光的影响。
效果光效的作用:背景不受主光和副光的影响,而是另有一个光效在起作用。比如在夜景画面中的主光是台灯光或烛光,效果光可以是月光、路灯光、火光或急驶而过的汽车灯光等。 背景光光位举例
2、光线射角的选择和光线质感的表现 主光射角与质感的选择:
主光光线射角的选择:一要考虑剧情对气氛的要求;二要考虑有利于画面造型的需要。 主光光线质感的选择:要看模拟何种自然光
(1)如果模拟的是日光、月光、火光或烛光等,那么光线的质感要尽可能硬一些,使景物的线条和轮廓充分显现。
(2)如果模拟的是漫射光效果(比如表现阴雨天的气氛效果),光线质感应该柔和些,色调要偏于冷色。 副光射角和质感的选择:辅光的射角选择并不重要,只要有利于画面造型和影调调节,不使画面产生多余的阴影就可以了。副光光线质感要求很严格。副光模拟的是空间漫射光线,所以光线的质感应尽可能柔和些。
柔化副光的方法:(1)可以在双联散光灯或四联散光灯加柔光纸或柔光纱。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亮度调节比较困难,因为加或减一张柔光纸亮度变化比较大。(2)在散光灯前加柔光屏。这种方法调节亮度较容易,只需调节柔光屏与灯的距离即可。 背景光的射角与质感选择
作为主光、副光的延续:要与主光、副光的光效保持一致,体现画面光效的整体感。 作为特殊的效果光,则根据各种自然光效的特性加以模拟。 3、照明的艺术表现力
照明艺术表现力的两个特征:
照明的绘画性:画家用色彩绘画,照明是用光绘画
照明气氛的真实性:用自然光效的原则来衡量,真实性是照明创作的灵魂和生命力。 照明艺术表现力的三个要素 1掌握影调
影调形成的两个决定因素:(1)光线的明暗反差;(2)色彩配置的明度。暗彩、深彩和淡彩、亮彩的反光率是不同的,在调节影调时,色彩的明度必须重点考虑。 影调的形成,是为了表现特定时间气氛和环境气氛。
21
夜晚(牢房、山洞等)以低调来表现:用黑白画面来分析的话:黑色在画面里占4/5,白色占1/5。亮光部分只表现在景物的局部轮廓或集光点上。光线反差大,画面几乎没有灰色。 白天气氛的影调:以中间调或高调来表现。
中间调:画面以灰色占主导地位,黑色和白色各占1/5。
高调:白色占2/5,灰色占1/5。黑色只表现在景物的局部线条上。 2掌握光线平衡
光线平衡的根本目的就是调整光线反差,使画面的影调保持相应的连贯性和画面光效的真实性。 光线平衡的三种基本方法
(1)提高副光的亮度。在一个全景室内场景画面中,背景可能有门、窗、道具灯等高亮度景物,可将副光亮度适当调高,减小人物与背景光线的反差。
(2)减弱背景亮度。一是在透光体(门窗)上加黑色尼龙减光纱;一是在摄像机视角看不到的地方用白色尼龙挡光纱挡住过亮部分;一是如果是灯具,可以换小功率的。
(3)调整拍摄角度。调整拍摄角度可以改变画面背景内容,使画面明暗度对比得到调整。 3模拟自然光线,再现自然光效
再现自然光效必须正确理解布光观念:并非照明灯具使用得越少,自然光效就越强。正确的布光观念应该是:照明灯具虽然是用得很多,而人工用光的痕迹却很少,甚至没有。
布光实例
内外景布光要注意的三点:
拍摄时机的掌握;主光光效的统一:投射方向和角度统一、色温的统一;室内外光线的明暗关系 夜内景布光
布光图
22
夜外景布光
新闻纪录片布光
新闻纪录片布光,要有自然光的观念。但又不必拘于细节,用光要自然简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性。 办公室采访布光
第八章 电视新闻专题
电视新闻专题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通过对重大新闻题材或围绕重大主题的详尽、深入或独特视角的报道,为观众提供深度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 一、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
23
题材重大、典型;深度报道;针对性强;表现手段多样 二、电视新闻专题的基本类型
纪实性专题;分析性专题;调查性专题;访谈性专题 (一)纪实性专题——纪录生活原生态 题材取向:新闻性题材;文献性题材 纪实性专题的基本要求
记录全过程:起始—发展—高潮—结果
记录真实时空:具体的时间、空间、场景;不允许虚构、不允许由演员扮演真实人物,不允许任意改变地点和环境等
记录真实的情节细节 (二)分析性专题
特点:不仅要说明发生了什么事,更重要的是阐明为什么会发生、如何对待这种事;具有较强的舆论导向功能
分析性专题的要求:以新观念驾驭题材;坚持用事实说话 表达符合思维规律: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和观众的接受规律 (三)调查性专题 选题多为社会热点问题 重大原则:重大事件、重大问题
迫切原则: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适时原则:适合当前形势需要的题材 独特原则:独特的角度和切入点
注意:树立全局观念,讲究社会效果。要考虑当前形势,把握适当的时机,掌握恰当的分寸,不图一时之快或以感情代替政策。
调查性专题的基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仔细地调查,实事求是地分析;防止过犹不及、任意拔高;防止无限上纲、混淆不同性质的问题;认真筛选,力求材料精当;适当再现调查过程;使观众似乎与记者一同亲历调查过程 (四)电视专访
种类:人物访问;专题访问:事件性专访;观念性专访 电视专访的采制要求 1选择好采访对象
人物专访的访问对象的一般选择标准:知名度:因身份、业绩或经历。兴趣:其业绩或经历引起观众对其人生历程、内心世界、发展经验的广泛兴趣。启示:其业绩或经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变动性,能为观众提供某种启示。
专题访问中访问对象的选择:对问题的熟悉程度、权威性;一般选择事件当事人、有关官员或专家。 语言表达能力不可忽视 2善于提问
研究访谈内容,设计好问题;善于打开受访人的话匣子;提问要有条不紊、层层递进,逻辑分明,步步深入。
三、电视新闻的采写与制作
题材的选择和发掘;主题的提炼和体现;精细拍摄;精心撰写解说词;讲究后期包装 (一)题材的选择和发掘 1题材本身的重要性和典型性
题材本身的重要性和典型性,是新闻事实本身所蕴含的,而不是记者随意赋予的。 2宏观实际的需要
把“中南海视角”和“四合院视角”结合起来;既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又是群众关心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3与报道形式相适应
根据专题类型的特点选择题材;根据题材的性质选择相应的专题类型
24
(二)主题的提炼和体现
1提炼主题的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
主题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凭空构想的,提炼主题是主观认识的过程,但不能脱离实际。 从题材的实际出发;从宏观社会实际出发:将题材放在放在宏观社会实际中去把握和分析 2体现主题的关键环节
围绕主题组织材料:通过画面、同期声、解说词、字幕等来表现的事实、情节、细节和见解等
调动各种手段来处理材料、表现主题:画面、同期声、解说词、字幕、后期包装等;标题;切入点:开头要有吸引力;情节和细节:注意与主题的必然联系;巧用数字:不能简单罗列,是当作可视性处理 (三)精心拍摄
1精心拍摄的前提:熟悉题材和报道意图;估计各种可能情况,随机应变;领会编辑意图,树立前期编辑观念。
2着力捕捉富于特点的画面和声音素材:阶段性具有代表性的画面;饱含感情的画面;以一当十的细节;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声音和画面 3恰当配置画面要素,增强画面表现力 (四)精心撰写解说词
解说词的作用:叙述功能;揭示功能;解释补充功能;衔接转场功能
根据不同专题类型解说词的侧重点来撰写
纪实性专题:纪实风格,真实、客观、详尽,准确中肯。
分析性专题:概念明确;合乎清理、合乎逻辑,以理服人;是非分明;语言准确严谨干净利索。 调查性专题:翔实准确、逻辑严谨。 访谈性专题
开篇:访谈目的,受访人背景;过渡:自然衔接;结尾:概括访谈结果,开启思路,引导观众进一步的思考和联想。
协调解说词和画面、同期声的关系:根据画面的变化,主动配合;坚持三不原则:不与画面重复、不与画面竞争、不让观众猜画面;善于引导观众“入画”。 (五)讲究整体包装
包装的作用:增强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扩充和增强报道的内涵;增强报道的可视性 包装的主要环节
设计片头(包括预告片):凸显主题,吸引观众
25
正在阅读:
电视报道实务 - 图文09-23
2018年医院质控科工作计划12-01
黑龙江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05-29
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含计算数据)05-01
保定市计量检定员考试试卷08-30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12-12
推广-复习思考题12-07
2017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06-13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05-14
201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解析01-24
- 供应商绩效评价考核程序
- 美国加州水资源开发管理历史与现状的启示
- 供应商主数据最终用户培训教材
- 交通安全科普体验教室施工方案
- 井架安装顺序
- 会员积分制度
- 互联网对美容连锁企业的推动作用
- 互联网发展先驱聚首香港
- 公司文档管理规则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 如何选择BI可视化工具
- 互联网产品经理必备文档技巧
- 居家装修风水的布置_家庭风水布局详解
- 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 中国石油--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三阶段在线作业
- 【知识管理专题系列之五十八】知识管理中如何实现“场景化协同”
- 网络推广方案
- 中国石油--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详解胎儿颈透明层
- 实务
- 图文
- 报道
- 电视